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11-26 08:51:4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汇总6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汇总6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命题、真命题和假命题等概念.

  2.使学生了解几何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能够初步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或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重点和难点

  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请大家随意说出一些语句,教师把它们写在黑板上.如:

  (1)对顶角相等吗?

  (2)作一条线段AB=2cm;

  (3)我爱初二(1)班;

  (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5)相等的两个角,一定是对顶角.

  二、新课

  问:上述语句中,哪些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

  答:(3)、(4)、(5)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

  教师指出:判断是对事物进行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思维形式,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数学课堂里,只研究数学命题,如(4)、(5).

  例1 请大家说出若干个(数学)命题,再分析一下,每一个命题由几部分组成?

  (1)等角的补角相等;

  (2)有理数一定是自然数;

  (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如果a是有理数,那么a2>a;

  (5)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教师启发学生得出:一个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也可以简称为“若A则B”.

  练习:把上述(1)至(5),都按“如果……,那么……”的形式,表述一遍.

  例2 在例1的(1)至(5)个命题中,所作的判断是否都正确?怎么检验各个命题的真伪?

  (l)“如果两个角是等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是正确的命题,已经由补角的定义得到证明.

  (2)“如果是有理数,那么它一定是自然数”,命题 教学设计方案(二)。是不正确的命题(判断),反例如是有理数但不是自然数。

  (3)“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截得的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是正确的命题,已证.

  (4)“如果a是有理数,那么a2>a.”是不正确的命题,反例如a=1,a2=a.

  (5)“如果是一个大于4的偶数,那么它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这个命题,至今没人举出一个反例,说明它不正确;也没有人完全证明它正确.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已证明了“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质数与两个质数之积的和”,即已经证明了“ 1+2”,离“ 1+1”这颗数学王冠上的珍珠,只差“一步之遥”.这是目前世界上对这个命题的真伪的判定,所能达到的最好结果.

  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命题既然是一个判断,就有判断是否正确的区别.

  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成立,也就是说结论不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注意:不是命题与假命题的区别!

  怎样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数学中,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要经过证明(或以公理形式,即由实践证明的`形式出现);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例3 试将下列各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相互颠倒或变为否定式,得到新的命题,并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

  (1)对顶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若a=0,则ab=0;

  (4)两条直线不平行,则一定相交;

  (5)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

  解:

  (l)对顶角相等(真);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假);

  不是对顶角不相等(假);

  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真).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真);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真);

  两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真);

  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真).

  (3)若a=0,则ab=0(真);

  若ab=0,则a=0(假);

  若a≠0,则ab≠0(假);

  若ab≠0,则a≠0(真).

  (4)两条直线不平行,则一定相交(假);

  两条直线相交,则一定不平行(真);

  两条直线平行,则一定不相交(真);

  两条直线不相交,则一定平行(假).

  (注)本小题如果添上“在同一平面内”的大前提条件,那么假命题将变为真命题.

  (5)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假);

  凡直角都相等(真);

  凡不相等的角不都是直角(真);

  凡不都是直角的角不相等(假).

  说明:本例,尤其是第(5)小题,视学生接受情况,教师灵活掌握.讲还是不讲,讲到什么程度,介不介绍四种命题(原、逆、否、逆否),都有较大的伸缩性.

  小结: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

  命题的结构---;如果(题设)……,那么(结论)……;

  命题的真假---正确或错误的判断;

  四种命题---原、逆、否、逆否.

  (用投影片显示或挂小黑板)

  三、作业

  1.在下列语句中,指出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指出命题的真假,并仿照例3说出一些新的命题来.

  (l)如果AB⊥CD于O,那么∠AOC=90°;

  (2)取线段AB的中点C;

  (3)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4)一个平角的度数是180°;

  (5)若a=b,则a2=b2;

  (6)如果一个数的末位数字是0,那么它一定能够被5整除;

  (7)同角的余角相等;

  (8)周角的一半等于直角.

  2.选作题

  判断命题“如果n是自然数,那么n2+n+17是质数”的真假.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拓展习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理解感悟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请生自由读第一小节(可以边读边看图)找一找文中都描写了那些景物

  师小结:这是我们在北海公园的湖面上荡起双桨,小船儿轻轻的地推开波浪,周围是白塔、绿树、红墙构成的美丽景色。此时我们的心情怎样?(学生自由说一说,然后朗读体会)

  3.小组合作学习二、三小节(在小组里说一说本小节的内容,议一议该怎样读,读一读,评一评)

  4.汇报交流

  (导入)阳光明媚,我们在湖面上荡起双桨周围是白塔、绿树、红墙构成的美丽景色,我们荡舟水面,尽情欢乐,这样的童年生活幸福吗?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组讨论汇报,师引导学生体会我们幸福生活的,渗透学生爱党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过渡)是啊!正是有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我们才有了这么幸福快乐的`童年。

  四、开展竞赛 激发兴趣

  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开展朗读比赛,可采用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美读课文 升华感情

  1、朗读表演

  师:在朗读比赛中,你们用最美的声音读出了优美的诗歌,我想如果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进行表演朗读,相信你们一定会更快乐!试一试吧!

  2、学生自由表演朗读2、请学生上台表演,在他们表演的过程中其他学生给予配音,最后进行评价。

  3、指导背诵

  师:那么优美的诗歌,那么幸福的童年生活,大家想不想把它记在心里,作为一个永久的美丽的回忆呢?试一试背一背吧!

  (1)师生比赛背诵诗歌,看谁背的快记的牢。

  (2)师生分别进行配乐背诵并请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全班同学配乐齐背诗歌,没有背过的同学可以看书读。

  4、学唱歌曲

  (1)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浆》的歌曲及动画)请学生欣赏。

  (2)请会唱的同学先唱。(也可以请会唱的同学教其他同学)

  (3)学生跟录音机唱。

  (4)师:幸福的生活是属于我们的,让我们尽情的唱起来吧!(学生配乐齐唱歌曲)

  六 、扩展想象 进行写作

  放音乐,请生闭上眼睛想象,在童年中你还度过了哪些快乐的时光。(可以用自己的话写一写,也可以照着课本写首诗歌)

  七 、记忆生字 指导书写

  (出示:在田字格里出现“桨 映 塔 墙 悄 愉 尽”。

  1、观察字形怎样写才好看。

  重点指导“桨”“愉”

  ①通过换部首让学生区分“奖 桨”“愉 偷”。

  ②“桨”的右上角是“夕”不要多写一点。

  2、生自由练习。

  3、师生评议,展示好的作品。

  4、出示“语文天地”中“抄一抄”的第一行词语(⊙倒映 环绕 飘荡 凉爽尽情),请生抄一抄(还可以请生再摘抄一部分自己喜欢的词语)

  八、 总结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谈)

  九、作业

  (1)把这首歌唱或背给父母听。

  (2)把自己所写的童年幸福生活读给父母听。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体会花木兰爱国爱家的英雄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很想知道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能告诉我吗?指名说。有没有想过成为一名英雄?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英雄呢?指名说。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中国古代的英雄。她的名字叫——板书:木兰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木兰从军》。

  二、品读课文

  1、首先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一节。指名读。

  你读懂什么了?指名说。(木兰是一位女英雄)

  思考:文中哪些字、词、句让你觉得她是一名英雄?轻轻读读课文,边读边想,遇到重要的地方可以划下来,多读几遍。

  生自读课文。

  2、汇报交流。(依学生回答随机进行)

  小朋友们,大家都想做英雄,其实,那些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想法的同学就是课堂上的小英雄,谁先来说。

  (1)、随机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读一读,想一想,木兰在渡黄河,过燕山是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从军很辛苦,路途艰难,但木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勇往直前。终于来到了战场。战场上的木兰是什么样的呢?请看图,你看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指名说。

  她跃马提枪,驰骋沙场,英姿飒爽,奋勇杀敌,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她是一位真英雄!谁来读一读。(适当点评)。齐读。

  (2)、正是在像木兰一样英勇的将士的努力下,战争结束了。回到家乡的木兰有什么变化呢。指读第4节。再见木兰,将士们什么反应?指名说。

  你从哪些词能读出惊讶的感觉?(“才”、“竟”)。

  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这么惊讶?(这更说明木兰在战场上表现的英勇,决不逊色于男儿)

  将士们仅仅是惊讶吗?(还有敬佩)自由练读。指名读。

  (3)这样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为什么要女扮男装呢?再读课文,思考。

  指名说。

  出示:“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理应”什么意思。“家忧”是指什么?“国忧”又指什么?

  正因如此,木兰决定替父从军,那么,她又是这样说服家人的`呢?

  先想想,木兰家里有哪些人?指名说。小组讨论一下,再演一演。

  敢于走上讲台的人是最勇敢的,指名演。师生点评。

  三、指导背诵:

  1、整体感知:说一说:木兰是 ()的女英雄,因为她( )。

  愿意把木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吗?那么就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记下来吧。谁来告诉大家你平时怎样来背诵的?(学生自由发言)(看图来背、多读多背、想意思来背、抓重点来背……)

  好!大家的方法真多,今天老师为大家再提供一种背书的方法,动词串连————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这些动词连成一条线,就很容易把内容记住。比如,第四段中(木兰)回乡,脱、穿上、(将士们)探望、发现。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练习背诵。

  A、自由背B、指名背

  四、生字教学:

  过渡: 真正的英雄不仅要勇敢、坚强,还要学知识,学本领,我们来比一比,谁能把这些字写正确,写漂亮。

  出示生字,将、病。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生字,引导学生进一步自主识字并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识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一张失物招领)“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当你拾到了东西,没人领的时候,就需要帖这样一张“失物招领”)

  老师这里就有一则“失物招领”,这上面都写了些什么呢?

  1.出示书上第二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教师小结:这是一年一班小朋友在春游时发生的一件事,为什么老师的手里会拿着一个垃圾袋呢?学了今天的课文,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3.找学生读课题,认读“失”字,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失物招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1、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这个“失物招领”讲了一件什么事?

  (汇报自读情况)

  3、检查预习:

  小朋友们,自学的能力是越来越强了,那现在老师考一考你:

  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8个自然段)

  4.检测反馈: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价。

  (1)、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这个“失物招领”讲了一件什么事?

  5.轻声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一想:读后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读一读,记一记。

  2.同桌相互考一考,看是否记住了字音,再互相说一说怎样记住字形。

  3.检测学生学习生字情况。

  (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生字。(教师强调读准后鼻音:同、工、请、双;前鼻音:观;翘舌音:失、专、准;平舌音:才)

  (2)巧记字形: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在哪里见过这个字;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如熟字带生字的方法:失—先观—现工—江准—推,熟字加偏旁或去偏旁的方法:人—队又—双青—请见—现格—各比较“洞—同请—青各—格”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3)理解字意:练习用“级、同、工、专、队、才”组词说话。

  (4)再现检测:去掉拼音,练读生字、词语、句子(自由读、开火车读)

  句子:

  ①放学了,三年级二班的同学,在操场站好排,准备回家。

  ②刚才同学们还围在老师身边,上课铃声一响,他们就马上回到各自的`座位上。

  4.复习巩固:形近字比较,完成书后练习:

  读读比比认

  (认真) 准(准备) 先(先进) 各(各自)

  队(少先队)难(难题) 失(失去) 备(备课)

  四、指导书写,强化记忆

  学习写“同、工、专”

  1.观察思考:看清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写这三个字应注意的问题。

  2.引导学生书空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练写。

  五、布置作业

  读课文并思考:

  课文中的“失物”指的是什么?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失物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8的生字。

  2、熟读课文,通过语言和行动体会父亲坚韧的优良品质。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深厚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与导入

  1、你们谁见过菜园?

  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在哪儿见过?菜园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讲完,出示菜园图片)

  2、那你们见过在铺满石块荒坡上的菜园吗?

  (出示荒坡图片,揭示荒坡种菜需要土壤和肥料,很艰难)

  二、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学习《父亲的菜园》,快速阅读,说出对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或者疑惑问题:

  要求:读准字音,语句流利,边读边想。

  2、教师板书学生问题和感受。

  三、细读课文

  1、教师归纳学生感想和问题:

  看来同学们对父亲很敬佩。下面我们仔细阅读课文思考:

  阅读要求:

  推敲重点语句和词语,语速匀畅,语调抑扬。边读边打记号和写注释。

  2、通过一件什么事情让你对父亲很敬佩?

  (解决开荒的原因,菜园对父亲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开垦菜园?

  找出具体的语句体会。

  3、父亲哪些方面值得你敬佩

  (解决开荒的过程和艰辛)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

  勤劳、自信、坚韧、热爱。

  4、你觉得父亲是怎样的人?

  (系统归纳,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父亲的.形象)

  四、拓展

  出示荒凉的山坡和父亲的菜园图片:

  这是被破坏的土地,这是父亲的菜园。

  对破坏土地人的行为你有什么评价?父亲和他们比起来你有新感受?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它从独特的儿童视角展开,富有深厚的情感积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学生分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位儿童都是一名诗人。”我们应当看到,儿童与诗歌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良”等九个字,会认会写“寻”等八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小组合作和游戏等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学习重点分析:识字和写字;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五、学习难点分析:读悟结合,理解文意。

  六、课前准备:课件、字卡、词卡。

  七、学习过程:

  一、故事导情,激趣入题

  1.讲故事,奠定情感基础:

  a. 播放课件中《神笔马良》的故事。

  b. 激情引说:是啊,这枝笔可真神奇!画什么,什么就会变成真的。假如,你有一枝这样的神笔,你最想画什么?

  (“神笔”可谓神来之笔,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可贯穿全文始终,因此,上课伊始,我便用《神笔马良》的故事导入新课,这既为口语交际和朗读做准备,又奠定了学生的情感基石。)

  2.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a. 引语:小朋友的愿望都那么纯真而美好,今天让我们一同去看看另一位同学的愿望,她写了一首小诗,名字叫《假如》。

  b. 板书课题,齐读。

  (顺势而引,将文本自然呈现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二、初读感知,趣味识字

 1.配乐范读,激趣读文。(在优美的音乐中,将学生带入文本,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小组合作,利用扑克牌识字。(在玩中识字,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全班交流,游戏识字:

  a. 七巧板游戏:如果大家能把这些生词都读准了,那么,这些卡片会变成有趣的图形来。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缩着身子 遥远 寻食 哭泣 健康 操场。开火车读与齐读相结合。

  学习“遥”时,引导学生背诵学过的谚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学习“健康”这个词时,引导学生想想,你在哪个地方见过“健康”这个词?

  学习“哭”时,鼓励学生思考,你有什么识字好办法,向大家推荐一下?)

  b. 出示心形生字卡,指名读与齐读相结合。学生读一个字,就在黑板上贴一个字,并有意识地贴成一个大心形。

  (在游戏中,学生会参与积极的情感,爱学乐学,积极投入其中.)

  5.引导发现,指导书写:

  a. 课件出示“良”“食”,引导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b. 老师要写这两个字了,谁来提醒我,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c.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d. 学生练写:如果你觉得哪个字写得好,就在旁边画上一颗五角星。

  e. 练习给“良”组词。(用“善良”这个词自然过渡到课文的朗读。)

  三、指导朗读,读中感悟

 1.指读正音,并思考:善良的小作者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了什么?

  2.指名回答,出示课件:

  a.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b.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c.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3.在情境中,练读第一小节:

  a. 出示课件,创设情境:冬天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吹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摆摆,冻得瑟瑟发抖。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b. 老师相信,现在,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那么,就带着这种体会和感受有感情地读这几个词。(出示词卡:在寒冷的北风里 缩着身子 轻轻叹息)

  c. 小作者感受到了小树的寒冷和孤独,于是,她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阳光好温暖啊!这样,小树在冬天也能———(出示词卡“快活地成长”)谁来快活地读一读?

  d. 带着你的独特感受练读第一小节,老师相信,这次你一定能读得更好。(学生自由练读。)

  e. 谁来展示读给大家听一听?(展示读)

  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评读)

  你能比他读得还要好吗?(激读,赛读)

  4.同桌合作,读中感悟

  a. 激励引读:小朋友把第一小节读得这么好,相信你们也一定会把第二小节读得很好。请同位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检查,练读第二小节 。

  b. 同位展示读。(引导同位可以每人读一句。)

  c.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d. 联系生活,引发情感共鸣:当你饿了的时候,在家等妈妈,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小鸟的心情和你一样,它只能呆在家里,干什么?(引读 “苦苦等待,饿得哭泣”,读出感情。)

  e. 小作者想到了小鸟的可怜,就给树上的小鸟画了许多好吃的谷粒。鸟妈妈再也不用到……(师生合作,接读课文。)

  f. 指名读第二小节。

  5.小组合作读,读出对西西的祝福。

  a. 小组合作练读第三小节。

  b. 小组展示读。

  c. 置疑导读:我们都有健康的身体,能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而不幸的西西只能……现在小作者给不幸的西西画了一双好腿,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他可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他还可以……

  d.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第三小节,共同为西西祝福吧!

  6. 合作练读,再次感知全文:

  a. 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每小节的第一句话,女生读每小节的第二句话。最后一小节,男女齐读。

  b. 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学生接读。最后一节,师生齐读。

  7.读完全文,你明白了什么?(结合板书中的心形,引导学生对文本有所感悟。)

  四、情感拓展,练习写话:

 1.教师激情总结:小作者极其渴望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没有给自己画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帮助了小树,小鸟,还有不幸的朋友西西,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有爱心的人啊!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所写的也都会实现,那们,你最想写什么呢?拿出你手中的神笔,模仿诗中的格式,把你的想法尽情地表达出来。

  2.课件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______

  3.学生在心形卡片中写话。

  4.在音乐声中,学生展示读,并把写话内容贴到墙壁上的“爱心家园” 中。

  5.播放《爱的奉献》,升华情感。

  五、课外延展,布置作业:

 把你美好的愿望用手中的画笔画出来,并给这幅画起个名字。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8-03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14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4-17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6-12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10-09

教学设计方案15篇06-13

教学设计方案(15篇)06-14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5篇)06-14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四篇09-19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八篇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