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子》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种子》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种子》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种子》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体验同伴互助的快乐。
2.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认识事物(事件)。
活动准备:
动物面具五个、种子图片若干、统计表
活动过程:
1.初步感知,了解统计。
(1)师:昨天,老师收到了小动物的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他们的丰收派对,你们想不想去呀?不过我想看看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来吗?请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方法,推出一种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教师小结:原来这个统计图可以又快有准确的看出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2.统计练习。
(1)我们去参加派对,这里准备了四种水果(香蕉、橙子、苹果、苹果),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水果,然后我们统计一下各种水果的数量,并找出最受欢迎的水果。
(2)幼儿整理并完成统计表,找出大家最喜欢的水果。
3.出示表格统计水果。
师:请小朋友分别扮演小动物,并按照表格上的水果数量、种类拿取。小动物们收获的水果真多呀,请小朋友一起来帮忙统计一下。完成统计表找出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活动延伸:
带幼儿参观超市,分组自由选择货架进行统计记录,并和同伴分享统计结果。
《种子》教学设计2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段很优美的文字,想请大家来听一听,并且告诉老师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色。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春天)
师:同学们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勃勃的季节。地里的种子在春风的吹拂之下,慢慢地苏醒过来了。你想知道种子是怎么样发芽的吗?(想)
师:今天咱们继续学习《一粒种子》,齐读课题两遍。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检查下同学们昨天学的生字,是否还记得。
暖和、舒服、种子、声音、蚯蚓、高兴
唱歌、热闹、连忙、光明、世界、忽然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大家刚才读的很认真,如果能把这股子认真劲用在对课文的学习上,我相信种子一定会非常乐意和你们成为好朋友的。我们把这些生字放到课文中再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将课文读流利,不添字,不漏字。
2、刚才我听到有几位同学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我想请他们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种子在谁的帮助下,怎么样了?
种子在( )的帮助下,( )。
三、结合字词,品读感悟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种子是如何在蚯蚓的帮助下,从土里钻出来的?课文里几次写到种子“挺一挺”?用线划出来。
全班交流:
1、第一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1段)
(1)种子在什么情况下挺一挺(暖和),暖和是什么意思呢(温度高),我们刚才讲了现在是什么时候?所以比较暖和(春天),谁能用暖和说一句话(春天来了,天气很暖和)?暖和就是很舒服,那谁来舒舒服服的读读第一自然段。
(2)做动作,演一演,谁来表演种子睡醒了挺一挺,当个小小表演家。
2、第二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2段)
(1)种子在什么情况下挺一挺(喝水后很舒服),水哪里来的(春天雨水多,大地解冻),谁能用舒服说一句话,很渴心情怎么样(难受),那谁来刚开始难受,喝水后舒舒服服的读读第二自然段。
(2)做动作,演一演,谁来表演种子很渴,喝水,挺一挺的动作。
(3)种子觉得很舒服,会说些什么?(我想活动活动)
3、第三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3到7段)
(1)默读3—7自然段:这几节写谁和谁的对话?(蚯蚓)
(2)介绍“蚯蚓”:你听说过蚯蚓吗?请同学们看到20页的插图,蚯蚓长什么样,它有什么特点?(钻来钻去)
(3)我们来听听种子和蚯蚓在说什么话?种子没有出去过,它有很多问题想问蚯蚓。问了几个问题,我们一个个来看一看?
“外面是什么声音?”(问号表示疑问)
“那是春风。春风在叫我们到外面去呢!”(高兴时也可以用感叹号)
“外面是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里面黑黑的.,关灯,害怕,又想知道外面是什么样的,看图观察种子的表情,疑问好奇的语气)
“不,外面亮得很。”种子很害怕,这时好朋友蚯蚓帮了什么忙。(松土,空气)
“我先把土松一松,你好钻出去。”(既然是帮忙,那种子一定很热情,谁来用热情的语气读读这一句话,谁能比刚才这位同学更热情?)
(4)分角色朗读。老师旁白,一二组种子,三四组蚯蚓。
师:种子得到了蚯蚓的帮助,心情怎么样。(高兴)谁能用高兴说句话?
师:谁来高兴高兴地朗读下这句话。
师:要是能加上表情,动作,就很生动,谁来试试。
4、第四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8、9段)
(1)师:小朋友,这时候种子离地面很近很近了,它已经听到地面上有很多歌声了。谁在唱歌呀?
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
师:谁能在这一段找一个词来形容: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唱歌的场面。
热闹。谁能用热闹说一句话。
师:是呀,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在唱歌。
师:大家想一想春风招呼种子到外边去,它会唱什么歌呢?春风的声音什么样?
春风唱:呼呼呼,呼呼呼,小种子快出来。
师:泉水怎么唱的?
泉水唱:叮咚叮咚,我要流到小溪里去。
师:对了,春天来了,冰雪融化,泉水要流到小溪里去了。
师:小鸟怎么唱的?小鸟一定唱得更好听了。我们来听一听。
(唱起《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唱到最后一节小黄鹂的歌声时,老师引导全体学生齐声合唱“的哩哩……”)
师:小鸟的歌声真好听呀!我们小朋友也在唱歌。
师:春风、泉水、小鸟真的会唱歌吗?不会,我们把春风、泉水、小鸟当成人来写,像这样的写法,我们叫拟人。
(2)种子听到外面这么热闹,他怎么说?
比较句子:我要出去!
啊,我要赶快出去!(更想出去,更迫切)最后一次挺一挺。
师:(打开日光灯)
“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高声喊道,激动的心情)看种子和蚯蚓的表情
四、读写结合 ,拓展练习
师:种子钻出地面以后,在光明的世界里都看到什么呢?加上动作,说一说,写一写。
小结:种子发芽需要暖和、水、空气、松土、想出去这些条件。
五、板书
挺一挺
1 暖和
2 水
3 空气、松土
4 想出去
《种子》教学设计3
认知目标:
1.能进行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能设计简单的二维图表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3.知道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营养等条件。了解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
拓展性目标:
记录种子发芽及生长过程,仔细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用水浸泡一天以后的植物种子、放大镜、刀片、镊子、瓷盘、纱布等。观察现象,做好观察记录。
让学生自己确定要准备的材料。相关的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活动过程:
包括三个活动:
活动一: 认识种子的`结构
1、提出问题:种子什么会发芽?它有哪些结构特点?
2、组织学生观察、讨论、运用工具进行研究。
在观察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也可以在教室里利用音像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猜想。提出问题:“春天来了,种子落在土壤里开始发芽,说明什么?”只是对探究方向的一种提示。组织活动是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启发学生积极动脑,通过观察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并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
3、画出种子的结构,猜测种子哪一部分能发芽?
活动二:依据猜想制定实验方案。
1、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猜想提出问题: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下一步我们应该怎么办?
2、引导学生在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种子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芽?
3、定研究计划,展开探究。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三:实验验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设计对比实验,观察现象,并分析种子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指导学生掌握切割的方法,并提醒学生使用小刀时要注意安全。
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全班交流,从而充分展示学生的不同认识,让学生在充分自由的交流中,丰富自己的认识。
自由活动:
评价时,从“我对研究活动的兴趣”“我提出的研究问题”“我的观察、实验”三方面的内容反思自己的表现,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并讲出评价的理由。
拓展活动:
记录种子发芽及生长过程,仔细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记录。
《种子》教学设计4
活动目标
1.感受本、静、安的态度与种子的关系,享受自主阅读和集体阅读的乐趣。
2.能细致地观察画面中本、静、安的状态,并流畅地说出其内容,提高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本、静、安对待种子的态度,了解种子成长需要的条件。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提前了解和尚的生活状态。
物质准备:《安的种子》18本、PPT、图片。
活动重点
细致地观察画面中本、静、安的状态,了解种子成长需要的条件。
活动难点
完整、流畅地说出画面中本、静的状态。
活动过程
一、出示第一幅寺庙的图片,引出故事中的主题
师:这是什么地方?(寺庙)寺庙里有谁?
师:猜猜他们在干什么?看看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师:老和尚的手里是什么?他们之间会说什么?
二、观察本种莲子的过程
师:拿到种子后本是什么样的?他要去干什么?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请大家找一找书中的本,说一说他种出莲花了吗?为什么?
小结:本是个急躁的小和尚,只是一心想着“我要第一个种出来”,他没有考虑种子发芽生长所需要的季节、环境等条件,在冬天的雪地里就着急地种下种子,最终本因等不来种子的发芽而气急败坏。原来莲花种子需要合适的季节、适宜的环境才能发芽。
三、观察静种莲子的过程
师:再来看看静是怎么种的'呢?静拿到种子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最后静种出来了吗?为什么?
小结:静是个细致的小和尚,他想要种出最好的莲花。于是他认真查书籍,忙着挑选花盆、水和土,甚至用金罩子罩住了新芽,对种子呵护备至。但是正是由于静的过分呵护,致使种子得不到生长所需要的阳光、雨露、空气而早早枯萎了。原来莲花种子的成长还需要阳光的照耀、雨水的滋润和充足的氧气才能发芽。
四、观察安种莲子的过程
五、了解种子生长的自然规律,明白生命生长应顺其自然
师:我们阅读了本和静种莲花的过程,种子发芽需要合适的季节、适宜的环境、阳光的照耀、雨水的滋润和充足的氧气,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因此,种莲花不能着急,急于求成就会适得其反,顺应自然就会让莲花盛开。
活动延伸:
1.尝试复述故事。
2.尝试用表格记录三个小和尚种植莲子的过程。
活动反思:
问题一:关注单一,阅读故事缺乏连贯性
《安的种子》属于故事类型的图画书,这类图画书的故事有明显的线索,情节涉及很多方面,内容十分广泛。在整个集体教学活动中不难发现大部分幼儿能大致说出故事画面的大概,但是对细节的关注有些却缺乏,活动中教师运用提问策略引导幼儿对画面进行细节的观察。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观察到画面上的细节部分,包括人物的服饰、表情动作变化、四周景物的变化等等,但是这些变化代表了什么,对下面的情节有什么影响或者暗示,他们还不能主动去挖掘。
策略:运用提问策略和预测策略,引导幼儿探索页与页之间的关联。
活动中运用提问和预测的方法进行指导。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再让幼儿根据画面传递的信息预测故事内容的发展,接着展示下一页正是幼儿的预测,并继续观察故事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故事的连贯性加强了,幼儿不仅注意到画面的细节而且还注意到了页与页之间的关系。
问题二:对故事内容不熟悉,不能深入了解三个和尚的心理变化。
由于第一次集体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幼儿对图画书中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介于对图画书的细节阅读及联想页面间的联系还不是那么细致的基础上,尝试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策略:情景游戏、情境表演促进幼儿阅读的发展。
在阅读中,加入情景游戏和情境表演,它可以较好地让幼儿理解图画书所表达的内容。从再次进行集体教学活动的时候,通过让幼儿模仿三个小和尚的动作,创设当时的情景,让幼儿设身处地地了解当时的情景及小和尚的心理变化。
问题三:能看懂故事情节,但不了解故事涵义。
根据图画书的对幼儿的发展,不仅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言语能力、阅读习惯,《安的种子》还关注到了幼儿的理解力和情感体验活动目标中提出 “结合本、静、安对待种子的态度,了解种子成长需要的条件。”这就要求幼儿不仅要看懂故事情节,更要领会故事的涵义。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第一课时结束后,幼儿对故事情节已经有了大致的印象,但是对故事的复述和种子与三个小和尚的关系却没有非常熟悉。
措施:进行第二次集体教学,利用分线索阅读和表格记录的策略,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
活动依然根据三个和尚为线索进行线索阅读根据目标和故事内容将故事的重点部分分为三段,逐一阅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语言教学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它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表格记录则是从书本中提取主要人物、种植条件、种植方法、结果如何放入同一表格中。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明确故事中的时间、条件、人物、事件关系,使幼儿逐步建立起故事的结构。两种方式结合,便能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的进展,层次间的关系
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以上发现的问题及寻找的策略,对大部分幼儿实施第二次集体教学,目的放在幼儿对故事的深入理解及关注到页与页之间的关联。
《种子》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背诵课文。
3、会写四个生字,打、向、没、孩。
重点难点
背诵课文,会写四个生字。
教法
预设
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练习巩固法、讲演结合
教学设计
一、朗读课文,感受“种子发芽”的过程
1、学习1—2自然段。
有的小朋友看到了春天的变化:课件出示1、2自然段。“几阵春风,几场春雨。冰雪早化成水珠,交给土地妈妈收藏去了。”
春天来了,冰雪到哪儿去了?
2、学习篇3~5自然段
课件出示春天的美丽画面,感知春天的美丽。
教师启发学生自由发言:春天的景色多美呀,你们想出去干什么呢?
是呀,我们大家都想趁着美好的春光好好地玩一玩:放风筝、踏青。可是,种子却还躲在地里,不出来呢!土地妈妈有些生气了。我们一起来读读第3自然段吧。(师领读)读得真不错,老师听出了土地妈妈对种子的爱。就这样轻轻的,再读读这句:土地妈妈有些生气了。
你们会怎样劝种子快出来呢?我听到有的孩子着急的说:“种子、种子,快起床了,春光多明媚呀!咱们一起出去玩儿吧!”还有的孩子在这样劝呢:“小种子,错过了这大好的时节,你可就没有机会看到这美丽的春天了。”我想,你们的呼唤急切、真诚,种子听懂了,一定会赶快苏醒的。
那么,土地妈妈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读读课文4、5自然段。(生读)原来,土地妈妈拧着一个个小鼻子,轻轻地呼唤:“醒醒吧,我的淘气的孩子们!”我发现,有的孩子加上了动作,读得更投入了,你们都可以这样试一试。好了,谁愿意扮演土地妈妈的角色,给我们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你们听,这可真是一位爱孩子的好妈妈,生怕孩子睡过了头,错过了这大好时节。
孩子们,种子真的是一个贪睡的懒孩子吗?对了,不是,那它到底在干什么呢?对了,种子睡在厚厚的雪被下,是在吸收水分,蓄势待发,等到破土而出的那一刻。孩子们,你们可真会读书。
3、指导学习第6~7自然段。
(1)在土地妈妈的催促下,种子是怎样做的呢?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6自然段。
(2)找一找,种子发芽时做了哪些动作,用笔勾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找到了吗?一起来看一看,有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伸、打、伸出、揉了揉、探出、瞧了瞧。
(3)再试着读一读,最好配上动作,孩子们一定会读得更精彩。
(4)种子钻出地面以后看到些什么?你们能展开想象把的句子说清楚吗?
是啊,它们看到了万里蓝天,看到了一片阳光,还看到了广阔的田野。
(5)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师激情引入:破土的种子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读读第8、9自然段吧。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种子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是呀,种子也认识到自己错了,起来得太迟了。那么,他以后会怎么做呢?
是啊,春天的阳光,春天的雨露最适宜种子生长。种子们会争先恐后的`发芽,一个劲儿地往上长。
(6)再读课文第3~7自然段,进一步体会种子的勃勃生机。
孩子们,你们觉得种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我们一起把3—7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吧。
(7)种子发芽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呢?再读读课文1~2自然段。
对,种子发芽需要适当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阳光。不信,你们也可以试一试,在泥土里撒下一粒种子,去观察它的发芽过程吧。
二、、个性练习
1、自己选择几粒种子,亲手种一种,并做好记录,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上网查一查种子发芽的相关资料,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5种子
打、伸、揉、探
瞧钻出地面,看到春天
三、指导书写:
读一读要求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写好“没、孩”,(“没”左窄右宽,第五笔没有钩,“孩”左窄右宽,“亥”的两撇的起笔上下对齐,最后一笔是点)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练写。
四、完成堂清:
五、课堂总结:
春天到了,种子起晚了,但在妈妈的催促下,它们钻出地面,努力地向上长。老师也希望你们像种子一样早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种子》教学设计6
一、设计设计理念:
《一粒种子》是一篇常识性的童话,叙述了种子发芽出土的条件和过程。全文共9个自然段,用4个“挺一挺”,分4个层次来写。为此我根据学生和课文特点进行设计,做到富有童趣。首先抓住了四个“挺一挺”,用“种子身体挺一挺,那是因为()”的因果句式统贯整堂课的尝试学习,教学主线明,脉络清,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收效大。其次是在识字教学上,运用了“仔细观察——分析结构——找重要笔画——写一写”的识字四步法进行识字教学,尤其强调了字形教学。第三是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第四是针对常识性寓言的特点,教学中种子发芽需要的温度、水分、空气等自然条件的常识教学目标在语文训练中也得到了落实。
二、教学目标:
1、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种子、泥土、暖和、舒服、蚯蚓、招松土泉水、热闹、突然、光明、世界等12个词语的意思。
3、能用“热闹、也”各写一个句子。
4、会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
三、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懂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知识。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感悟美好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挂图,学生收集种子资料,课件。
六、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提示课题。
1、出示两个试管,观察异同,导入课文:一粒种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录音读课文,圈生字,划新词。
2、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并标上小节号。
3、检查:a、生字读音,b、文章节次,c、指名读课文。
(三)、结合课文,学习生字。
1、尝试学习“挺”。
①找出文中形象写出种子发芽动作的词?(挺一挺)并说出重要意思。
②学生字“挺”,认识字形。
a.边看幻灯边提示学法:a、仔细观察,b、分析结构,c、找重要笔画,d、写一写。
b.根据学习方法,尝试学习“挺”。
③文中写了几个“挺一挺",分别在哪几节?(用“|”划开)
2、尝试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
②种子种下去时是怎么样的?(板画)运用学法学习“泥”字。
③尝试练习填空:种子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板书:暖和)
暖和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板书:暖和)从暖和看出种子发芽要什么条件?(板书:温度)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先尝试练读,教师再点评批导,后齐读)
⑤小结。
3、尝试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
②尝试练习因果名式:种子又反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板书:舒服)
③尝试学习“舒”字,比较字形。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板书:水分)
④有感情地读第二段。
4、尝试自学3-7自然段。
①尝试自学。
a.读后想想,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
b.用四步法尝度自学生字:蚯蚓、钻、招。
②检查。
a.你学会了哪些生字,重点教字“钻”。理解: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蚯蚓在帮它松土。懂得种子发芽需要空气。(板书:空气)
b.分角色读。
5、种子最后怎样了?——发芽了。(板画)
(四)、课堂总结,巩固练习。
①本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生字?
②“挺”()结构,左边是(),右边笔顺是()。“舒”()
构,右边笔顺是()。
③种子发芽过程中需要()()和()这些好朋友。
④你学会了用哪种方法把字写规范写漂亮?
《种子》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初步感受大自然中植物的奇妙。
2、会认读“蒲公英、种子、毛茸茸、微风、飞”这五个词语。
3、学会“公、种、朵、到”这四个字。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
2、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文中5个新词。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毛茸茸、微风”的词义。
2、体会“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从想象练说中理解本句中“哪儿”的意思。
四、教学时间:
1.5课时
五、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初步感受大自然中植物的奇妙。
2、会认读“蒲公英、种子、毛茸茸、微风、飞”这五个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聊天
(二)引入新课
(三)解析小诗:
1、反馈交流问题(1):植物妈妈是谁?
2、反馈交流问题(2):蒲公英的种子宝宝告诉我们,它是怎么离开妈妈的呢?
你从哪些句子中找到答案的'?
朗读训练。
3、演示课件,学生练说:飞呀,飞呀,飞到(),()就是我的家。
老师小结:“哪儿”的意思。
朗读训练。
4、齐读小诗。
(四)背诵小诗
(五)积累词语
1、老师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划出新词。
2、认读新词。
(六)生字正音
(七)课堂小结:
1、采用交流形式进行互动小结。
2、老师小结。
板书:(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并学会正确书写“公、种、朵、到”四个生字。
二、教学过程:(略)
《种子》教学设计8
一、绘本内容简介
《安的种子》以本、静与安三个和尚为叙述线索,讲述了一个有关大自然规律的寓言故事。该书文字精准而乾脆俐落,图像简纯而突显人物性格,像急躁的本、刻意经营的静与泰然的安。此外, 文图结合所展示的说故事魅力,更令人击赏。前糊贴页以肃穆的深秋始,并连安与小狗走过的足印,色调暗沉; 后糊贴页则以荣华盛夏予以呼应, 绿意盎然。作者巧妙地以安在种出千年莲花后仍泰然自若,挑水劳动作结, 使四时有序的寓意不言而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老师的讲述,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一边看图一边质疑,在说话的过程中走进文本。
2.通过绘本阅读激发阅读兴趣,让孩子们喜爱绘本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3.通过讨论交流领悟故事隐藏的内涵,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按照事物的规律,要有耐心,要学会等待。
三、课前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如果你得到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非常难得珍贵,
你会怎么做?
2.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本绘本,就是关于种子的故事。这是一本值得我们骄傲、值得我们好好欣赏的中国原创的优秀图画书。这一本小小图画书,不仅仅风靡于中国,而且走向了世界。令无数人震撼、感动,这究竟是为什么? 让我们仔细聆听——《安的种子》。
(二)引导看封面,看前环衬,激发阅读兴趣 1.出示封面,齐读课题。
2.出示封面:了解作者、出版社等信息,学生可猜一猜故事内容。
师:看图画书应该从封面开始看。因为往往故事就是从封面开始的。封面会暗藏着一些线索,引导你情不自禁进入故事。 大家看看封面,你看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
(1) 学生自由说。师引导学生质疑:你觉得有可能讲的什么
故事?
(2) 介绍作者和绘者 3. 出示前环衬,引导孩子看图。
看完了封面不要急着读故事,先看看前环衬,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很好,那,这究竟是谁的脚印呢?让我们一起沿着这两行脚印走进去.....
(三)教师讲述故事,学生大胆猜测 1.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声情并茂讲述故事。
2.教师讲述故事的时候学生边质疑,话题预设:安此时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安还不种下种子呢? 3.教师继续讲故事。
4.小组讨论交流:本和静为什么种不出莲花?而安可以?说说你眼中的本、静和安。
(1)师:故事讲完了,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本和静种不出莲花种子,而安可以呢?下面同学们就分小组讨论这个问题,并说说你眼中的本、静、安是个怎样的`孩子。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把描写本、静、安的句子梳理出来,让学生边品读句子边谈感受。
※学生交流,教师边引导,课件相机出示: ①学生交流本。
师小结:是的,本为了追求第一,却不知道万物有时,万物有序。课件出示:万物皆有时,生有时,长有时,衰有时,亡有时。 ②学生交流静。师:静对花的表现让你想到了谁?
师小结:静的小心翼翼,过分溺爱却违背了莲花种子的生长规律,结果事与愿违!
课件出示:不以他本来的样子爱他,而是以我要的方式爱他,足以害了他。
爱是需要真正的阳光的,爱是需要无尽的自由的。 ③重点走进安。他为什么知道莲花要在春天种下呢?导孩子们观
察他去集市为寺院买东西这幅图。
师小结:是的,安在发怒,静在攀援,唯有安他从容淡定,耐心等待!
(本:急于求成,急躁,没有耐心,但认真,执行力强,积极,果断。
静:耐心,细致,爱钻研,爱学习,但过于迷信书本,追求表面。
安:勤劳善良,安守本分,尽职尽责,淡定从容。) (四)深华主题,大胆表达
1.出示后环衬:同学们,故事是不是就这样结束了呢?不是的,我们最后看看后环衬,对比前环衬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安在种出千年莲花后仍泰然自若,挑水劳动. 他又回到普通的生活当中.给了故事一个美好的结局。
课件出示:(安告诉我们)要满怀希望,有所追求,但一定要淡定,顺其自然,学会等待。同时,享受生活的过程,享受那些平凡琐碎的小事,享受等待。 2. 联系生活,大胆表达:
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都可以从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生活中你会是本?是静?还是安呢?
假如你也得到了像“千年莲花种子”这样珍贵的东西,你会如何对待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五)推荐阅读,总结。
1.结语:同学们,知道吗?其实我们在座的每个孩子都是那颗珍贵的莲花种子。只要耐心等待,就会看到属于你们的千年莲花,在某个盛夏的清晨绚烂的绽放!祝福你们!
2.荣获丰子恺优秀儿童图画书奖:《青蛙与男孩》、《西西》
《种子》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4.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会交流和合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观察种子的结构所需的委员长材料用具: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图片;藻类、苔藓、蕨类、种子四类植物的CAI;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其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动态展示桃的果实和种子的CAI[动画:桃的果实(完整)纵向剖开(展示种子)
2.学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
1,观察种子
(1)菜豆种子的结构。
(2)玉米种子的结构。
(3)菜豆、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
产生种子的主要意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二者异同
2,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
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法,4人小组合作实验,通过观察和讨论,说出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
方案二:对照老师出示的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同学间讨论交流知道两种种子结构。
方案三:结合方案一、二[注:时间充裕、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的情况下]。
方案四:在看书自学的基础上,观察教师板画的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结构图,并能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学生讨论交流,填充表格。
方案一:观察课前收集的种子、果实,感受种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然后在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就讨论提纲,实验小组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方案二:观察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大孢子)以及种子植物(突出放大果实、种子)的CAI,实验小组就讨论提纲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方案一:将苹果、桃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教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察“桃的果实、种子”、“松的球果和种子”挂图,在老师的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三:观察动态的展示桃的果实和种子的CAI,再观察“松的球果和种子”的图片投影在老师的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一:观察书上的图以及老师补充的图片,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方案二:观察CAI,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方案三:跟随老师到校园里或周围,认识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
方案一:在看书自学基础上,与实际相联系,结合常见的被子植物,如梨、杏、蒲公英、苍耳、柳、榆等,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察“当地几种被子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二、观察种子
在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之前,教师要使学生了解观察生物体的基本步骤(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等,然后学生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4人小组合作实验,结合教师出示的菜豆种子结构挂图,自制的玉米种子结构剪贴挂图,通过观察和讨论、比较,能够说出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并且能够描述这两种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注:玉米种子结构的观察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指导学生观察清楚,可自张剪贴挂图来讲解它们的位置关系。剪贴图的制法是:照着现在的玉米种子结构的挂图,绘制一个与挂历图上的胚同等大小的胚的结构图,剪下来,并把子叶与胚根、胚芽之间的连线剪开,仅让子叶与胚轴相连。再将这张图贴在原挂图的胚部,使子叶、胚芽、胚根的边缘游离,教学时用手掀开即可)。
三、产生种子的主要意义
实验结束后,教师对实验结果作一概括性小结:种子的基本结构相同,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是胚。胚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学生观察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放大其生殖细胞----孢子的CAI,再观察种子植物(突出放大其果实、种子的CAI,就教师给的讨论提纲各实验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提纲如下:
1.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2.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3.在各实验小组基础上,教师予以肯定并加以完美善:孢子是个生殖细胞,而种子则属于器官,种子的生命力比孢子强得多,种子植物之所以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能产生种子是一个重要原因。
四、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学生将课下收集的苹果、桃、梨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教师以“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相同点是‘子’,不同点是‘裸’、‘被’为启发点的点拨下思考、讨论,顾名思义得出答案: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二者相同点是都能产生种子,不同点是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而被子植物的种子不裸露,外有果皮包被。
学生观察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CAI,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学生观察“当地几种被子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小组就老师出示的讨论提纲展开讨论。
讨论提纲如下:
种子发育过程中,果皮起什么作用?
种子成熟后,果皮起什么作用?
种子的传播与环境相适应,主要分借风力传播、借动物传播、借水力传播三种,请同学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在各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老师概括完善: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果皮包在种子外面,起保护作用;在种子成熟后,果皮则有助于种子的广泛传播,从而扩大了后代生活的范围,促进了该物种的繁荣。举例加以说明,所以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分布更广、种类更多。
五、课堂小结
教师用亲切的语言通过层层设问与同学进行交流: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与生物圈中其他三类植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
能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吗?
你能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你能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吗?
你认同了“种子的传播是与其周围适应的”这一观点了吗?
在温馨的氛围中,让学生提纲挈领,理清思路,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
六、达标检测
通过填空题、选择题、填表题等练习,让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适时进行鼓励性评价,既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又使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七、课后实践
课后认识学校里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体验绿色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种子》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个离、管、遇、勇、埋、努、力、助、受”10生字字音。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和临写“努、力、受、爱”。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注意多音字的字音。
3、能根据课文和图片内容展开想象,木棉树长大以后,小动物们会对它说些什么。
4、懂得要勇敢、坚强、不怕困难。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10个生字,学会描摹和临写“努、力、受、爱”。
2、能根据课文和图片内容展开想象,木棉树长大以后,小动物们会对它说些什么。
3、懂得要勇敢、坚强、不怕困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 看图导入。
师:瞧,这就是一棵多么高大、多么挺拔的木棉树啊!一天,风儿把木棉树妈妈的孩子——木棉树种子吹走了。这颗种子在在妈妈的鼓励下,在阳光和雨露的帮助下,最后长成了一棵枝叶茂盛的小木棉树。
2、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过渡:木棉树种子离开了妈妈,他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到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轻声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读通句子。
2、 思考:木棉树种子离开了妈妈,他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3、学生交流。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感知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尝试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在读文时,遇到生字能主动借助拼音来识记的良好学习习惯,真正地做到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巩固拼音。)
三、细读课文,学习生字。
1、 组织学生交流,适时出示相关语句。
读句子,学习部分生字:
1一天,风儿把木棉树种子吹走了。它在空中翻滚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地落到山谷里。这时候,一个农夫正在翻土,一下子就把它埋在泥土里了。
2泥土里黑洞洞的,木棉树种子有些害怕。可是,它想起妈妈的话,便鼓起勇气,努力向上顶,终于顶出了地面,见到了光明。
3学习生字:埋、努、力。(教师指导学生描、写“努、力、”)
(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重视写的指导,让学生从小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板书示范,把汉字的笔画、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占位都交代清楚,并让学生当堂练习,在评议中指导,保证写字的质量。)
师:木棉树种子的妈妈到底对他说了些什么呢?
2、 出示第一节内容。
(1)自由读第一节,划出木棉树妈妈说的话。
(2)学习生字:离、管、遇、勇、敢。
(3)指导朗读:
木棉树妈妈对种子说:“孩子啊!你将要离开妈妈了(慢,深情),要记住,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坚强。”
(朗读技巧的指导,不应该让学生脱离对情感的体验的朗读,而应依附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
师:泥土里黑洞洞的,木棉树种子虽然有些害怕。可是,它想起妈妈的'话,便鼓起勇气,努力向上顶,终于顶出了地面,见到了光明。木棉树种子真——勇敢!
师:瞧!木棉树苗在阳光和雨露的帮助下,很快就长成小木棉树了。
3、读句子,学习生字“助”。
(1)木棉树苗在阳光和雨露的帮助下,很快就长成小木棉树了。
(2)学习生字“助”。
4.是呀,最后木棉树种子变成了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了。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的喜悦。
(1)朗读指导:几年以后,小木棉树长大了,长得枝叶茂盛。它让小鸟在树上安家,让蜜蜂在花朵上采蜜,为路人张着凉伞,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2)学习生字:受。
(3)指导写字:受。
师:看到枝叶茂盛的木棉树,小动物们飞来后会怎么说?
5、拓展说话:
小鸟飞来说:“ xx”小蜜蜂飞来说“ xxx”
(展开想象,指导学生练习口头表达,发展语言,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四、复习巩固,总结全文
1、复习生字新词。(游戏:木棉树的种子在空中飘,每一颗种子里放着一个生字,读出后,种子钻入泥土。)
2、齐读全文,明白道理。
(对于课文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字语句的学习上,在感受木棉树种子这个形象的同时,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及教师的点拨指导,真正体会文章的内涵。)
《种子》教学设计11
活动背景: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和生活,利用幼儿平常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活动,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
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我们投放幼儿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种子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种子排队、球排队、游戏“走钢丝”,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一种互逆关系。本次活动,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学习习惯。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对种子进行分类和按规律排序。
2、通过学习发展幼儿的观察推理能力和判断力。
活动重点:
学习对种子进行分类、排序。
活动难点:
数量相同时为什么排列长短不一样,长短一样时为什么数量不一样。
活动特点:
操作性强、存在于实际生活并广泛运用与实际生活。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种子(红豆、黄豆、绿豆若干)
2、纸板人手两张
3、乒乓球、海洋球各一个。
活动方法:操作法、观察法和游戏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听音乐进教室)
(1)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豆子王国,小朋友们高兴吗?下面我们出发吧,幼儿听着欢快的音乐进教室。
(2)豆子王国里都有那些豆子呀?( 红豆,黄豆,绿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种子)
(3)小老鼠太调皮了,把种子弄乱了,请小朋友将这些种子进行分类,看都有几颗,并提问幼儿是怎么分得。
二、基本部分(引导幼儿探索规律,并找出规律)
(一)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
(2) “现在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图一)
(红)大圆( )
(黄)中圆( )
(绿)小圆 ( )
“请你们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红豆,因为有红豆标记)
“第二、第三条线呢?”(黄豆、绿豆)
教师示范排,告诉幼儿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数一数,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2) 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3) 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
“红豆有几颗?”(十颗)“黄豆有几颗?”(十颗)“绿豆呢?”(十颗)“它们都是十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不一样)
(4) 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因为绿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因为红豆大,所以排得最长。因为黄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5) 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二)、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 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察另一面。
(红)小圆 ( )
(黄)中圆( )
(绿)大圆 ( )
“看看纸板上有什么?”(种子标记、线)“这三条线怎么样?”(一样长)
(2) 设疑、引导幼儿思考。
“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A:一样,B、不一样)
(3) 交待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4) 讲述操作结果。
(不一样多,红豆用得最少,绿豆最多)
(5) 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少,绿豆用得最少呢?”
(6) 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得多,大种子用得少。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 接下来老师要带领你们去文具店,小朋友要开着小汽车去,文具店到了,出示海洋球、乒乓球,提问:
“如果用相同数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乒乓球小,排的队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队伍长)。
“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谁用得多?为什么?”(队伍一样长时,大的海洋球用得少;小的乒乓球用得多)。
(2) 游戏:走钢丝。
“请小朋友找你的爸爸、妈妈一起来玩走钢丝的游戏。自己找一段距离,从起点线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数数你用了几步?你的爸爸妈妈用了几步?”
“想一想,为什么爸爸妈妈用的步子少,你们用的多呢?”
四、结束教学。
《种子》教学设计12
【活动目标】
1、能够理解故事主要内容,知道种子发芽需要阳光和水分。
2、学会根据句子“我来抱你吧!”进行创编。
3、乐意听故事,感受故事中成长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种子,阳光雨水,小树苗,小鸟的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
师:把苹果切开来,我们会看到什么呀?
幼:种子。
师:种子是怎么颜色的呀?
幼:黑色。
师:对的,今天呀,我们就来看看《苹果种子的故事》,看看它最后会变成什么。
二、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三、师:刚刚老师讲的是什么种子的故事呀?
幼:苹果种子的故事。
师:这颗种子是从哪里来的呢?竖起我们的小耳朵听一听。
(重复“小鸟吃苹果的时候,苹果核里的一粒种子掉在了地上”)
师:苹果种子是哪里来的呀?
幼:小鸟吃苹果的时候掉出来的苹果核里的。
师:那你们知道这颗种子最后变成了什么了吗?
幼:小树苗。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那我们再想想看,苹果种子是怎么变成小树苗的呢?再听听故事里面是怎么说的,比比谁的`小耳朵灵,听得更仔细。
(再讲一遍故事,“泥土像又轻又暖的被子盖住了他”到“抱一抱,小芽就长高了”)
师:现在有哪位小朋友能告诉我苹果种子是怎样变成小树苗的?
幼:抱抱。
师:那是谁和谁抱了抱小芽呢?
幼:是太阳和雨水抱了抱小芽。
师:恩,小朋友们的耳朵真灵,听得可真仔细。种子发芽、长大需要什么呀?
幼:太阳雨水。
师:恩,对。种子发芽需要太阳、阳光、雨水。那你们还记得太阳和雨水是怎么说的吗?哪位聪明的小朋友可以告诉我啊?
幼:太阳说:‘我来抱你吧!’雨水说:‘我也来抱你吧!’
师:真棒!我们就来学学这句话。太阳说……雨水说……我们还可以在这句话的前面加一个名字,像妞妞,小宝……那就是“妞妞,我来抱你吧!”我们一起来说说看。现在和你边上的小朋友也说说看。
(幼儿接太阳和雨水说的话)
师:太阳和雨水抱了抱小芽,小芽就长成了小树苗,小芽他自己知不知道啊?
幼:知道…不知道……。
师:我们一起看看故事里的小芽又发生了什么吧。
(“一天,小芽正在晒太阳”到结束)
师:原来呀,是小鸟告诉小芽他现在是小树苗了!我们现在再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苹果种子的故事。(再一次完整讲述故事,中间空出一部分让幼儿接)
师:苹果种子先是发芽了,然后小芽又长成了小树。一点点长大了。你们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或者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师:我们都为种子发芽感到高兴。我们小朋友也是像种子一样会一点点长大,最后我们也要长得高高大大的。
附故事:
小鸟吃苹果的时候,一粒种子掉在了地上。小鸟拍拍翅膀飞走了,泥土像又轻又软的被子盖住了种子。
春天的时候,种子发芽了,伸出两只嫩嫩的小手,似乎想要更多的拥抱。太阳说:“我来抱抱你吧。”雨水说:“我来抱抱你吧”抱一抱,再抱一抱,小芽就长高了。
一天,小芽正在晒太阳,听见一只小鸟在叫它:“喂,苹果树!”它奇怪地问:“你是在叫我吗?”是的,它已经长成了一棵苹果树。
科学道理:种子发芽需要阳光需要水需要泥土里的养分还有空气。
《种子》教学设计13
教学过程:
一、亮规划,明任务
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规划了班级种植区并选出了大家点赞率最高的一幅设计。(出示图片)
二、利其器,识农具
1.认识锄头。一般我们都用它来干嘛?
怪不得农民伯伯称之为“万能工具”。在我国,锄头也象征着勤劳耕作的精神。
2.认识耙。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有什么作用。请看。(播放视频)
3.认识铁锹。它的作用是铲土。
三、善思考,巧堆肥
1.了解堆肥材料
2.小组合作堆肥
3.小结
同学们刚刚堆肥的样子真是有模有样,我们的劳动者善于思考,总结生活经验,这样生活中的垃圾在他们手里也能变废为宝,他们可真是善思敏行啊。
四、感辛苦,亲种植
1.交流种植经验
同学们,现在基础工作我们都完成了,我们该干嘛了?老师今天请来了一个人,他可是种菜的行家。我们一起来听听他是怎么做的。(播放视频)
2.体验翻土辛劳
有没有人想上来试试翻土?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吗?周末老师也和一位同学也去我们的锄禾园体验了一把,我才挖了半个小时手就起茧子了。我们听听他的'劳动感受
五、埋种子,感幸福
同学们,今天我们种下的不仅仅是农作物的种子,老师更希望在你们心中种下像劳动人民一样的吃苦耐劳,善思敏行的幸福种子!
《种子》教学设计14
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内容,知道种子的梦是什么,它是怎么样实现梦想的。
2、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感受诗歌语言美。
3、 通过理解种子的成长历程,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有梦想就会有追求,有努力就会有希望,就会有成功”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学重难点:
1、 种子的梦是什么?如何实现它的梦的。
2、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构思。
三、 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一首诗歌,齐读课题《种子的梦》,我们再次走近这颗小小的种子,感受它的`梦想,请听(老师范读)
2、听了种子的诉说,你能用自己的话谈谈种子的梦想是什么吗?
3、这首诗歌的语言非常优美,我们一起来感受。
(1)指名读1、2小节,思考:诗人用什么修辞手法?诗人把什么比喻成冰冷冰冷的世纪,把什么比喻成一条小小的沉默的鱼?指导读出诗歌的语言美。
(2)课件出示一粒小小的种子的生长过程,请学生谈感受。齐读种子的生长历程3-8小节。
(3)有了梦想就要一步一步实现它,种子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的?在实现自己的梦想过程中,又发生了些什么?默读课文。(指导学生谈出种子的生长过程中有努力也有帮助)
(4)小组合作学习,抓住关键词,有哪些努力?哪些帮助?
4、全班交流
(1)努力:a、对困难的克服(学生找出哪些困难,师板书)
b、自己的付出(重点指导第3小节读出情感)
结合努力,谈自己的感受
(2)帮助:
种子的生长除了有自己对困难的克服,自己的付出。还要借助许多其他事情的帮助,你找到了哪些?(水分、阳光、蜜蜂、大地……)
5、不难看出,种子的生长是艰难的,要遭受许多困难,借助许多力量,那它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梦想呢?
(因为种子有着自己的追求,有着自己美好的梦想,也有实现梦想的决心,只要有了这些,它就会不断地努力,直至实现愿望。尽管过程是艰难的,但是它却毫不畏惧。)
6作者写种子的梦想想表达一种什么思想呢?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体会(可教师直接提出)
7、再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配乐)
8、一粒种子竟会有如此远大的梦想,那你呢?你的梦想又是什么呢?动笔写下自己的梦想吧!
板书设计:
《种子》教学设计15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各种种子的基础上知道种子的用处,了解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并能进行简单分类。
2、初步了解种子的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学会从别人的谈话中积累有关种子传播的经验。
3、萌发探索植物种子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搜集关于种子的各种图片和资料,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如各种带毛的、长刺的、带钩的、有豆荚的、色彩鲜艳的种子。)
2、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种子的旅行》:幻灯、各种种子、图片;分类表,录像。
活动重点:了解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并能进行简单分类。活动难点:初步了解种子的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引发幼儿对种子传播方式的兴趣。
(1)出示常见种子图片,讨论种子的用处。
教师:孙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种子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种子?
教师小结:这些种子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种子。
提问:这些种子有什么用处?
教师小结:这些种子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来种植,种子在泥土里吸收阳光、雨露,生根发芽又会长出新的植物。
这些植物的种子是谁播种的?
(2)出示大森林、山里的图片,引发幼儿对种子传播方式的兴趣。
提问:在大森林里、山里也有许多的植物,这些植物的种子是谁播种的?也是农民吗?你觉得会是谁?
教师:小种子没有手也没有脚,是谁帮助他们去四面八方旅行的?呢,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我们再来找找答案。
2.通过故事,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1)播放幻灯,讲故事《种子的旅行》
提问:小蚂蚁都遇到了哪些种子?
是谁帮助这些种子去旅行的?
为什么风能帮助蒲公英的种子去旅行?
教师小结:蒲公英的种子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个个的小降落伞,风一吹就能飘到四面八方,风能帮助浦公英的种子旅行。
提问:为什么水能帮助莲子去旅行?
教师小结:原来莲蓬像小船一样能浮在水上,莲子落入水中,顺着水流到别处去安家,,水能帮助莲子的种子旅行。
提问:为什么小动物能帮助苍耳去旅行?
教师小结:苍耳浑身长刺,容易沾到动物的皮毛上,动物走到哪儿,就把它带到哪儿,所以动物能帮助苍耳去旅行。
教师:大自然非常有趣,原来许多种子都由它们的好朋友来帮忙去旅行的。还有一种种子,它没有好朋友帮忙也能去旅行,它是谁?
提问:凤仙花的种子是怎样旅行的?
教师小结:凤仙花就是靠自己的种子成熟后果壳裂开的力量,把自己的种子弹出去旅行的。
教师小结:种子娃娃的`办法可真多呀,有的靠风去旅行,有的靠水去旅行,有的靠动物去旅行,还有的靠自身弹射的力量去旅行。
(2)通过谈话,交流已有知识经验
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种子是靠这些方法去旅行的?同伴间交流集体交流
3.游戏《帮助种子宝宝旅行》,引导幼儿分组进行种子传播方式的分类。
教师:小朋友真棒,用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知道了种子的秘密,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一起收集的种子图片,你们愿意帮助这些种子找到能帮他们旅行的好朋友吗?
要求:老师在每组放了一张表,上面有好朋友的图片,请小朋友将种子送到带它去旅行的好朋友身边。
小结:我们来看一看每组的答案,大家分的对吗?有没有不一样的?再改一改
4.播放视频拓展知识,了解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
(1)教师:大自然中的植物真奇妙,原来有这么多的种子都由它们的好朋友来帮忙传播的,当然也有的是靠自己的力量来传播。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大自然中种子旅行的有趣画面。
(2)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植物的奥秘没有被发现呢,它们呀都等待着我们小朋友们用心去观察、去发现。
【《种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种子》教学设计15篇11-26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04-02
教学设计01-14
《给动物设计名片》教学设计06-16
《种子的梦》教案03-04
种子的秘密教案06-19
小学教学设计12-20
《麋鹿》教学设计02-17
分数教学设计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