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22 16:37:3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课程标准教材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l、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数学思考:

  在观察简单物体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

  在观察活动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观察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

  《看一看(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材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看一看(一)》,设计这个观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纸箱,让学生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实地的观察体验,再通过找一找、连一连、看一看、想一想及数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学生状况分析

  本课是在一年级学习"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指导学生有秩序地参加教学活动,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运用所学知识,

  让学生把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辨认准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为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观察、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进行,所以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再通过变换角度的观察,学生从感性上有了真正的体验,学起来比较轻松,但对判断所观察的物体形状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设计

  (—)问题情景

  (课件演示配音)在一个遥远的地方生活着一头非常美丽的大象,笑笑、淘气和机灵狗都想看看大象长什么样子,于是他们来到了大象生活的地方,看到了大象。回到家后他们向智慧老人介绍了大象。笑笑说:大象是大大的眼睛,长长的鼻子,两个耳朵像蒲扇"气说:大象是两根柱子上顶个门,门上有一条摆来摆去的长鞭";机灵狗说:大象是四根柱子上有一座墙壁"。智慧老人不解地问:"我听说,那里只生活着l头大象,你们怎么看到了3头大象呢?"他们三人一口同声地说:"只有1头大象呀!"。这是怎么回事呢?(逐一呈现他们所看到的图象)

  【利用"淘气、笑笑、机灵狗看大象"这一情境导入新课,可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这一原则。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情或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知

  l、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坐好来看你面前的纸箱,互相说一说你坐在什么位置看到的箱子面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活动)

  (2)汇报。

  (3)你们看得很仔细,如果不停地换位置观察,从中你能发现什么?小组内讨论一下。(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4)考眼力:淘气看到大家学的这么棒,有些不服气,想考考你们的眼力,接受挑战吗?

  看谁能快速的找出第几幅图是谁看到的。书上P26连一连。

  2、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1)通过观察活动,你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位置看纸箱,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请你猜猜看,站在不同的位置最多能看到纸箱的几个面?

  (2)我们以小组来活动,验证一下刚才我们猜测的看到纸箱的几个面是否正确?(学生活动)

  (3)汇报。你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几个面。

  A:一个面的。请坐在你的位置,也能看到一个面的同学站起来。(正对着长方体的正面或从上往下看,或拿起来看底)

  B:两个面的。请在你的位置,看到两个面的同学举手让老师看看。旁边的同学走到他的位置检查检查,是不是能看到长方体的两个面。

  C:三个面的。(站在角的位置)

  (4)亲身体验:请你走到角的位置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纸箱,最多只能看到纸箱的三个面,并能具体地说出在哪个位置能看到哪个面。】

  3、认一认:正面、侧面和上面

  (1)自学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课件:笑笑配音)其实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有自己的名称。答案就在书上的P26页。可是我没有看懂,聪明的小朋友们,你可以教教我吗。你们现在看到的(绿颜色)的面(正面),你知道叫什么吗?依次揭示上面和侧面。(这个呢?)

  (2)变换摆放长方体的位置,分别指出它的正面、侧面、上面。

  (3)出示课件: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现在看到的长方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知道哪是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通过变换摆放长方体的位置,分别指出它的正面、侧面、上面的活动加深理解。】

  (三)应用与扩展

  1、游戏一:

  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智慧老人送给大家一个小礼物,快去看看吧!请以小组为单位从纸箱中任意摸出一个物体,只要你能指出这个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这个礼物就归你了。听明白了吗?

  2、游戏二:

  五颜六色的长方体多漂亮呀,喜欢吗?

  下面我们用手中五颜六色的长方体玩一个猜颜色的游戏。(如:你的正面是红色,上面是绿色,猜一猜,下面是什么颜色?)

  3、游戏三:

  机灵狗、笑笑、淘气看到的礼物各是什么形状的?书P27第3题。

  4、游戏四:

  猜猜看(出示美丽的学校照片):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上面拍摄的。

  5、游戏五:

  小小摄影师:看到别人拍的照片如此漂亮,你是不是也想亲自拍拍照片?老师来做照片中的人物,你来当个小小摄影师如何?不过我有个要求:我想要一张我侧面的照片,那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拍摄?要我的背影呢?……

  (四)小结

  这节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谁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吗?

  [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看一看(一)》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几个特点:

  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本节课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的有些没有章法,我想也许是大班额的原因吧,如果是小班教学,教师会更容易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对于大班额的教学,我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在新课改实验中,教学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学的"活而不乱"。

  3.在课堂上曾出现这么一段小插曲:让学生自学长方体各个面的名称后,汇报时,有的学生理解错误,他站在长方体的正面(正面红色),说正面是红色的,当他站在这个长方体的侧面(侧面黄色)时,还说正面是红色的。这时,一个孩子很敏锐的发现他说的是错的,及时走上前纠正了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这个孩子多会学习呀,可惜的是我的评价没有跟上去,没有为他的勇于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都说现在的孩子倾听不好,如果我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对其他学生无疑是个最好的榜样,可惜我错过,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多么的重要。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立体图形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难点:

  从侧面观察圆柱体得到的是什么样 的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老师学生都准备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分别拿出不同的立体物体,让学生说出立体物体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者相对于物体的位置(同时要规范观察位置描述)(1)我们观察物体的时候,我们要从不同位置、角度来来观察,比如可以怎么观察

  (学生:从前面、后面、左边、右边、下面、斜着…..莱观察)这时候学生举出了很多从不同位置、角度。

  (2)规范观察位置的描述

  为了统一,我们规定了 正面、侧面(左侧面、右侧面)、上面这几个观察位置。

  (二)、观察长方体的几个面

  (A)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生观察并提问。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2、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那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抽小组汇报,师点评,“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比如你看到物体的正面的时候,你就看不到物体的反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B)让学生看书P38并完成P38的问题和填空。

  (三)、观察球体

  老师拿出一个垒球(体积比较大),现在老师站在教室的前面,我把垒球这一面定为垒球的正面,那么你现在是从什么面来观察这个球体的呢?看到的又是什么样的平面图形?

  (学生有从正面、下面、左侧、斜的….等不同方向看,得到的都是一个圆形)

  (四)、观察圆柱体

  (A)观察圆柱体的上面

  老师拿出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罐

  (观察圆柱体的上面和下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圆形)

  (B)观察圆柱体的正面、侧面(难点)

  学生从正面和侧面来观察,得出的图形可能不是正方形

  因此我配合课件,来进行讲解

  正面和侧面 上面(和下面)

  (五)、学生看书P39并完成P39相关填空

  三、课后练习

  P39 做一做

  P40 第123题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几何图形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过程与方法

  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体模型、摄像头、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刚刚在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一片好评,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

  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

  预设:

  生:方便全面观察。

  3.师: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预设:

  生:从前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教师板书:从前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4.师: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地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

  (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名同学进行了观察:

  你能想象一下这三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预设:

  生: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前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

  (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

  (3)出示活动建议。

  ①分别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 ②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

  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 (4)学生活动,师巡视。

  (5)汇报信息:(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

  (6)集体反馈。

  问: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

  (7)小结:我们分别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

  生: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观察不同立体图形。

  (1)师: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老师搭成的立体图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2)某学生任意将四个小正方体拼摆成下列几何图体。(教师黑板上贴出学生对应作品)

  预设:

  (3)师:请你先想象一下,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几何体从前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

  (4)学生动手操作。 (5)反馈交流,展示作品。 3.确定方法。

  (1)师:我们已经观察了两个不同的几何体,结果和大家想象的相同吗?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应该如何想象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

  (2)集体交流。 (3)方法提炼。

  先确定几何体的长、宽、高,

  从前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 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 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

  三、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大屏播放《盲人摸象》的动画故事。

  2、为什么这几个盲人回答的不同呢?

  师:生活中,我们在观察一个物体时,可能由于所处位置的不同,也就是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给每组都请来了一位好朋友。

  师:这个好朋友就是今天我们要观察的物体。你坐在物体的哪一面?坐在你的位置上,你观察到了物体的哪些特征?

  学生独立观察,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行间巡视。

  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汇报。

  师:不过老师有点儿纳闷了,为什么每组的同学观察的是同样的物体,可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板书: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2.换位观察

  师:前面大家不仅观察得十分认真,而且还特别用心听别人的回答,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同学们想不想观察一下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交流观察方法:小组内交换观察位置;把观察的物体在小组内转圈。

  师:我觉得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最后我们找到了两种观察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合适呢?用你喜欢的方法再次观察物体。

  师:大家再次观察后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样)

  师: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大家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观察方法。)

  师:是啊!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3、全面观察

  师:今天小朋友们观察得认真又仔细,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你们组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玩具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师:原来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也不同。

  (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师:我们要想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结论。

  (引导学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三、教学例

  1、教学例

  大家带了自己的礼物来,小亮和小红他们也带了礼物(课件出示):

  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

  学生回答:第一幅图是小明看到的,因为小明在恐龙的旁边,看到恐龙的整个身体;第二幅图是……

  学生书上连线

  2.课件出示:

  师:这两位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看到的车的样子都是怎样的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连线。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老师这里有几本书,根据你看到的画面,你能知道老师拿的是什么书吗?

  师: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

  四、巩固练习

  (1)连线游戏。

  教科书第70页第一题,请学生仔细观察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车形状。

  (2)出示淘气系列题

  观察大熊猫,茶壶,汽车图,让学生判断淘气看到的是哪一幅图。

  (3)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数学书合在一起,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看到书的形状。完成连线。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六、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课本P102、105页。

  学情分析:

  复习米和厘米,使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能对一些实物的长度进行估算和测量,对于角和直角的复习,则使学生学会在几何图形中发现角和直角,并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复习观察物体,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而复习认识时间,让学生认识时、分和间隔5分钟的时间的读写,并会运用时间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培养学生观察物体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知道物体的长度。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一)米和厘米的复习

  1、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2、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3、估计与测量

  (1)看书上第105页第10题中的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4、组织完成104页第9题

  (二)观察物体(课件出示汽车观察图)

  1、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观察物体时,要多

  从几个方向观察。

  1、 观察圆柱,你可以看到什么形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长方体,你可以看到什么形状?

  2、 观察球和正方体你又可以看到什么形状?

  3、 看到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物体?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学生独立完成105页第11题。

  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

  2、想一想,填一填。

  (1)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2)一枚图钉的长约1()。

  (3)过两点可以画()条线段。

  (4)学生用尺上“0”刻度到“10”是()。

  (5)1厘米1厘米地数,数()次是9厘米。

  (6)70厘米-15厘米= 44米+26米=

  35米+18米= 56厘米-28厘米=

  1米-30厘米= 64厘米+28厘米=

  四、总结评讲,升华目标

  这节课你学到了的什么?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师(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你们拍过照片吗?老师给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拍了几张照片,你们想看吗?(课件显示女孩的背面照片,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从背面不能确定是谁)

  师:从背面看很难确定是谁,我们让她转过来看看。(课件显示女孩的侧面照片,学生发现:从侧面也不能确定是谁)

  师:如果只看一眼立刻就知道她是谁,应该从哪面拍呢?(生:正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正面,你们要立刻告诉我她的名字,好吗?

  2.师(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始让学生在猜测中初步感知背面、侧面、正面等不同的方位词,在学生兴致勃勃的参与中,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二、合作探究,学会观察

  1.确定自己的位置。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可爱的机器猫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可是机器猫说了,小朋友们的手不能碰、不能摸,要静静地、仔细地观察。(学生按要求四人一组围着机器猫坐正)

  (2)师:请坐在机器猫前面的同学举起手,请坐在机器猫后面的同学点点头,请坐在机器猫左面的同学挥挥手,请坐在机器猫右面的同学鼓鼓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并通过不同的方式互动,意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注意力。

  2.明确要求,观察一个面。

  师:机器猫可爱吗?请小朋友面向机器猫坐好,头不要偏、不要动,仔细观察:在你这个位置,看到了机器猫的哪些部位?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1)学生独立观察后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师指名坐在不同位置的学生汇报交流,在交流的同时,有的学生忍不住扭过头去看其他学生观察的那几个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通过观察机器猫的一个面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到从不同的面观察机器猫是不一样的。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忍不住想看看其他人观察的那几个面,自然过渡到了下面的教学环节。

  3.小组合作,观察四个面。(观察机器猫的前、后、左、右四个面)

  师: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能看到机器猫的一个面,如果不影响他人观察,自己又能从不同的几个面观察,该怎么办呢?(学生建议可以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换位置观察)

  师:下面就请组内的同学互相商量换位置进行观察,可以多换几次,争取把4个面都看到,并把它每个面的样子记在心里。

  (1)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时指导学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换座位)

  (2)全班交流。

  师:每个小朋友都在前、后、左、右四个位置仔细观察了机器猫,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课件依次显示机器猫的四个面,最后四个面同时固定在一个画面上)

  师:这几照片分别是从机器猫的哪面拍到的呢?(先给学生时间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先互相说一说,接着全班交流,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机器猫的样子也是不同的)

  师(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物体的样子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样子综合起来,才能形成对这个物体的全面认识。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还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地、全方位地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部位是不同的,而且能很好地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样子。此时的课堂呈现一片生机勃勃、有条不紊的学习场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发现。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观察物体的方法,而且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商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合作的意识。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试一试。

  (1)观察玩具恐龙(课本第67页例1)。

  先指名学生说一说三位小朋友分别在恐龙的.什么位置,再交流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2)观察数学书(课本第67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2.想一想。

  (1)课件出示三名学生观察茶壶的场景,接着逐一出示茶壶图片,让学生思考分别是谁看到的。(先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2)课件逐一出示茶壶的底面和上面的图片,让学生想一想是从哪面观察到的。

  (先让学生猜想,再拿出茶壶让学生观察,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3.用一用。

  (1)课件依次出示从生活中拍到的具有代表性物体不同的几个面,让学生判断拍的是哪个面,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如通过观察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奋勇拼搏的侧面照片和高举五星红旗的正面照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2)拓展延伸。(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一些物体,仔细观察并和组内的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在层层深入的练习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而且能很好地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最后的拓展延伸,意在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延伸到课后,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效统一。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动物园里都有什么呀?谁来说一说?老师今天也带大家去动物园看一看,多么漂亮的孔雀呀!快来给它照个像!

  教师出示课件“观察物体”。

  师:你知道上面的四幅相片都是谁照的吗?

  学生分组活动,派代表说出答案,教师操作动画,对答案予以鼓励。

  师:你们说得很对!看!美丽的孔雀都开屏了!

  师:生活中,我们在观察一个物体时,可能由于位置的不同,也就是对物体的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

  2.

  师:这三位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看到的车的样子都是怎样的呢?

  师(拿出一个汽车玩具,走到教室中间):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老师手上的小汽车,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小汽车部位)

  师:还有谁看到小汽车得车头?请举一下手!

  生:我看到的是车尾。

  生:我看到的是车的左侧面。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屏幕显示三个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观察小汽车看到的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这三个小朋友也在观察小汽车,他们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连线。

  师:如果我们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你能试着画一画么?

  教师指导学生用玩具汽车做模型!分别观察汽车的前、后、左、右、上、下等不同位置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练习巩固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大家都知道了怎样去观察物体。

  1.下面这些图都是谁看到的呀?

  问:考虑一下,如果只给你一个角度的图片,你能认出它吗?

  2.老师这里有几本书,根据你看到的画面,你能知道老师拿得是什么书吗?

  师: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

  三、教师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四、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前面

  后面

  侧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三)》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第一单元内容,在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及几何组合体,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将进一步学习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即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包括从给出的一个或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观察、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形成经验。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概括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类似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洋葱微课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学生观看洋葱微课视频《看图猜物》

  师:看完视频我们发现,只凭一张图片是无法判断这个物体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观看洋葱微课视频《根据正面摆小方块》

  1、学生探究

  一共有4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小正方体,可以先一行摆3个小正方体,剩下的1个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情况:

  (1)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

  (2)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

  (3)还可以这样摆

  师: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但是从正面观察时,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

  2、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论。

  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状不变,应该怎样拼搭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提示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既可避免重复也可避免遗漏

  3、汇报自己拼搭的图形

  (1)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后面

  (2)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前面

  (3)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

  (4)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

  (5)可以把1个摆在后面,1个摆在前面

  教师分别对各个学生所拼搭的图形点评,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4、播放洋葱微课视频《摆小方块时的特殊情况》

  师:大家现在想到的是不是一个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看一下:

  师:像这样拿掉一个和两个小正方体,再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一下也是四个小正方形的样子。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练习一第3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并交流拼搭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有步骤、简洁地进行操作。

  2.教材练习一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

  对于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

  3.教材练习一第5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4.教材练习一第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5.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要求动手摆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四、布置作业

  课本第3页练习一的第3题:自己动手摆一摆

  五、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时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让学生观看洋葱微课视频,直观感受物体从各个面观察的效果。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这几个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要求学生把从正面,侧面,上面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时有的学生感到很难。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是站在正面去看侧面的,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先让学生体验前后左右方向,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77页“搭一搭”

  【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和实际操作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体验。(4)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体验空间与图形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能克服操作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具准备】小立方体(学生用),大立方体(教师用),比赛记录纸(每小组一张)。

  教学前准备:(学生每四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活动中,我们常常要对一些物体进行观察和分析。比如在语文课本里就有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古诗人苏轼有这样一首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谁来说说前两句?生:----

  师: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处、低处各不相同,这就说明了观察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状也怎样?(不同)

  师:以前我们学习了观察由三个或四个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由五个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

  板书:观察物体----搭一搭

  搭建一个由四个立方体组成的图形

  师:以前我们学习了观察这个立体图形从哪几个方向来观察它?生-------师板书:观察物体:正面、上面、侧面。

  师: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我们怎么看才准确?生----

  师:------注意位置和视线

  师:一起观察大屏幕看看从三个方向所看到的平面图形(分析)

  二|探索新知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由五个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我们分组进行比赛看看那个小组的同学能最快完成任务好不好?现在我们进行第一项比赛:请搞清楚要求后再动手!看大屏幕。师在讲台上搭出图形。强调学生先搭图形在画出平面图形。

  板书:观察物体画出平面图形(正面是、上面、左面)

  (1)变换成以下的形状,从不同方向再观察,想象它的形状,并画出来。

  画一画: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

  交流: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录

  展示作品: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2)观察幻灯提问并小结:师: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只看到3个正方形或4个正方形?你想过为什么吗?这个物体不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应该看到5个才对呀,还有一个到哪去了呢?生:(很容易地指出来)被遮挡住了。师:虽然看不见,但它仍然是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一部分。请分别指出从从三个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看不见的是哪一个?

  (让生上台指出是哪一个)

  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项比赛:请你们从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搭建出立体图形。出示课件并强调要求。

  板书:从两个方向的平面图形搭建立体图形

  (1)屏幕出示,课本上从正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上面)(正面)

  (2)师:这是一个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上面和正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根据上面两图形搭出立体图形)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也可以根据上面的形状,知道有一块是隐藏的,再根据正面的形状确定隐藏在哪一块下面。

  三反馈练习,深化体会认识。

  1从二个方向观察,能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

  1)出示课本78页试一试第一题图

  (正面)(左面)

  (2)师:请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4)师:注意到各组搭出的立体图形,形状都不一样,你从中发现了什么?为

  什么搭的不一样吗?(让生认识到根据从二个方向看到的平面

  图形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立体形状)

  师:板书不能确定立体形状

  接下来再看:

  2二个方向观察可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数量范围。

  (1)出示试一试第二题图

  (2)师:引导生先从上面看,哪个位置有正方体,哪个位置没有正方体。再从左面看哪一排最多有几个?最少有几个?进行充分想象。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摆放实物搭出这样的立体图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体会从二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虽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立体图形,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0

  随着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化,数学课程标准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强调要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放手给他们一个自行探索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发现,在自我发展中创新。

  一、说教材,说学情

  从数学知识、方法的角度看,“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空间与图形”中新增加的一个内容。以前的几何教学,教材上主要是对形体的具体认识的设计,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没有一定的落实措施,教师在教学中的随意性较大,而现在根据“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标准编排的“观察物体”,就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观察物体”一课与美术有很密切的联系,但不等于美术课,它是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与纯粹的美术上要求的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表现世界是不一样的。此课例是要通过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对几何图形的记忆,让学生初步体验二维与三维空间相互转换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丰富的数学学习经历,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完整。

  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在我们的环境中,除了看不见的空气,无固定形状的水之外,绝大部分东西都有形状,只是有的形状简单,有的形状复杂,因此,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置身于三维世界之中。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渐渐将这种感性经验发展为抽象的概念,渐渐获得了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这是一个体验、积累和升华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同样,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对一年级六七岁的孩子而言,这一学段的教学要注重丰富学生对形状的感受和认知,要联系实际生活,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只有在这样点点滴滴的累积之中,学生的视野才会不断开阔,对图形的理解也才能更加深入。所以,此课的设计总是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去做的。

  二、说教法,说学法

  (一)组织反映空间观念的数学材料

  本课设计了五组材料。

  1.依次出现冰箱的三视图,运用反例,让学生思考这是一个什么物体。

  2.让学生将从家中带来的玩具、用品等实物摆放在桌上,仔细观察,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3.利用课件提供的具体生活情境──三个小朋友从不同角度给熊猫照相及小老鼠看水壶等小朋友喜欢的画面。

  4.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相关的练习。

  5.动手操作摆积木的游戏。

  (二)设计体现空间观念的呈现方式

  先从看图片到猜物体,学生猜得五花八门,展现了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对三维空间关系的认识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空间想象能力,一种更高水平更复杂的空间概括能力。因此,课一开始设计的`“猜一猜”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再从看实物到画出它的一个面,通过仔细观察,分析比较,发现坐在不同的方向、角度去观察,所看到的画面不同。然后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进一步体验感知,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达到感知的升华。最后通过搭积木的练习,利用课件出示的三视图,让学生想一想,再把头脑中形成的物体的表象摆出来,由面到体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这样的呈现方式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采用逐步渗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研究有助于学生形成空间概念的教学策略

  1.学生已有经验是发展学生空间概念的基础,学生的空间知识又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对物体的认识学生并不是一点没有的,因此在设计教学时,要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融合,在课一开始就遵循这个原理,猜冰箱、画实物、动画演示等,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界限就可渐渐地靠近。

  2.发展空间观念的途径应多样化。过去,比较强调用算式加语言来表达数学思想,其实,表达数学思想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用符号来表达,也可以用动作来表达,发展空间观念也是如此。本课就是通过学生生活经验的再现、回忆(照相、穿球鞋)、对实物的观察(玩具、日常生活用品、人)、动手操作(画画、搭正方体)、猜测等途径,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有助于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

  3.空间概念的培养需要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气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小房子,并且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再和同组的四个小朋友交流所画、所想、所思,这样以学生为本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更加具有主动性、创造性、探索性,更加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了自己的潜能,培养了空间观念。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课件:冰箱的上面、侧面、正面图)

  猜一猜:这是从上面给一个物体拍的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物体?

  师:你们猜对了吗?我们再来看一张从侧面给它拍的照片。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去正面看一看。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2.思考:要观察物体可以从哪些方向去观察呢?

  3.学生活动。师:用你们说的方法去观察桌上每个组带的东西,先选择你想观察的方向坐下来,再把你看到的画一画。

  4.小组交流。师:画好后,把你的作品放在桌上,围着这个物体依次到同组小朋友的位置上,去看一看他画的画,想一想,你们画得一样吗?

  5.思考汇报。师:奇怪哦,你们组明明画的是同一个物体,为什么不一样呢?有想法了,和组内同伴互相说一说再上台来汇报。

  6.小结:你们每组4人坐在不同的位置,看的是同一个物体,但看到的画面却不同。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1

  授课时间

  课型

  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

  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激趣:欣赏古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先了解一下同学们第三单元都学了哪些知识?是出示一幅正方体组成的实物

  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小组交流

  (2)汇报:展示学生所写的,并引导说板书:

  师:这单元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板书:观察物体的整理和复习)

  师:观察物体从什么角度来观察?看到的物体是否一样的呢?(板书:观察角度:上、左、右、正等,)

  结合学生的`回答问:除了这种情况,生活中许多实物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样的,就如诗中所见的山峰、、、、、、)

  知识结构网络:

  观察物体 观察角度:(上、左、右、正等) 物体不一样。

  的整理和复习

  物体形状 观察角度(上、左、右、正面等)

  师:请你用你所学的知识帮它解决一下问题。(出示题目)

  二、典型例题沟通联系

  1、让学生拿出自备的骰子、摆出这样的图形

  (1) 定正面

  (2) 定好正面后,你从正面、左测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一样吗?请你在纸上画出你在正面、左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

  (3) 侧面分为左侧面和右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观察到的图形一样吗?(从左侧面看到的是…、,从右侧面看到的也是…、、)

  2、观察圆柱体

  (1)观察圆柱体的上面:老师拿出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罐

  (观察圆柱体的上面和下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圆形)

  (2)观察圆柱体的正面、侧面(难点)

  学生从正面和侧面来观察,得出的图形可能不是正方形有学生认为是

  这样的图形,上面两条边是弯曲的。

  师剖析:观察圆柱体的上面学生很容易得出是一个圆形,但是由于观察角度以及光线作用于弯曲的圆柱体侧面的原因,给学生的感觉就是侧面不是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因此配合课件,来进行讲解

  正面和侧面 上面(和下面)

  三、知识应用能力拓展

  1、这个图形是由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如果把这个图形的表面涂上红色,那么,只有一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有两个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只有3个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有4个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只有5个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

  2、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 ,从左边看

  也是 的情况。

  四、小结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观察图形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观看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6页的例题,第87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看,比较,初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精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体会站在不同地位观看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2、使学生在观看辨认、想象等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观看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感情和态度。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会站在不同地位观看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德育渗透点:

  对学生进行要爱护环境卫生,幷让他们知道那些是可回收垃圾,那些是不可回收垃圾。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模型教具和学具,讲桌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假期爸爸妈妈都带你去过什么地方?(学生自由答)你们真幸福,那么你们去过方正王国吗?(没有)想不想去?(想)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参观参观方正王国。不过,我们去之前要先准备准备,了解了解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出示课题——正面侧面上面)

  二、观看实物

  1、观看讲桌,认识正面、侧面和上面。

  (一)认识正面、侧面和上面。

  问题:你能指出讲桌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吗?(学生举手发言)

  师小结:讲桌的正面就是前面,侧面就是左面和右面,上面就是教师放东西的地方。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出发,不一会来到了方正王国的生活大厅,看见方方、正正、飞飞在争论,出示课本87页第一题图(学生举手回答)

  (二)理解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物体的面就不同。

  (1)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他们的就是看到了老师和一个学生在讨论:在不同的位置观看同一物体相同吗?最多只能同时看几个面?是呀,我们也来看看吧,

  (2)小组观察字典(要求:观看的时候注意了,人要坐直了,不能歪来歪去。)在小组里互相说说你看到什么?然后汇报

  (3)观察箱子

  (a)现在唐老师随便指一个面,你能很快判断出它是箱子的哪个面吗?这回咱们不举手,抢答!

  刚才大家的表现真不错!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小测试,想看看咱班的同学是不是真的很棒,你们敢挑战吗?

  (b)请听题:这个箱子是老师借来的,第一个问题:谁知道我是从哪个学校借来的?对了,这个箱子就是老

  师从xx一小借来的。

  (c)请听第二题:谁知道我是从xx一小的哪个班借来的?

  你们怎么不举手啦,刚才不是很积极吗?

  没错,这个箱子的确是我从xx一小的六(2)班借来的。

  质疑:现在唐老师又有不明白的问题要问你们了,为什么刚才在回答第一题时这边的同学举手很积极,那边的同学都不举手,当老师问第二个问题时却相反了呢?那为什么我问了两个问题,中间的同学都不举手啊?哦,因为坐在中间的同学地位比较特殊,正好正对着箱子的——正面,只能看到几个面啊?看得到两个侧面吗?

  小结: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往往是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形状的物品,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2、观看插图,体会在不同地位观看所看到的面可能是不一样的'。

  {出示插图}一位小朋友和老师在观看图书柜,看看青菜老师有什么问题:

  你能指出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吗?

  请观看这两幅图,先看第一幅:你能看到图书柜的几个面,是哪几个面?再看第二幅:你能看到几个面,是图书柜的哪几个面?

  小结:生活中有些物体的正面、侧面是人们商定俗成的,比如刚才观看的图书柜,冰箱,我们把它们有门的一面称为正面;而像长方体、正方体这样的数学模型,没有特别的标识,通常把我们正对着的那个面称做正面。

  三、动手操作

  1、老师指引:你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是哪几个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老师出示长方体模型}下面请大家坐直了观看这个长方体,说说你看到了这个长方体的几个面,是哪几个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可以坐着回答。站起来呢,你看到的面还一样吗?为什么所观看到的面不同呢?因为观看的地位不同,所看到的面也可能是不同的。

  2、自主探究:你最多能同时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是哪几个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动手操作看}

  请把预备好的长方体拿出来,放在小组中间,大家观看,可以在不同的地位看一看。观看之后,告诉小组里的同学,你最多能同时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注意,在看的时候,必需是一眼同时看到的。{生观看,师巡查}

  反馈:说说在什么地位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什么地位能同时看

  到两个面?什么地位能同时看到三个面?谁愿意上来演示给大家看。

  启发思考:为什么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指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每两个面都是相对的,看到了上面也就看不到下面,看到了左面也就看不到右面,看到了正面,也就看不到背面,所以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四、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1、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插图:这是个什么物体。它的正面是个什么图形?它的侧面和上面呢?

  那么我们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是这样的吗?请小组长拿出正方体,大家一起观看,说说从正面看,从侧面看,和从上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图形?{指引观看方法}

  反馈: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2、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插图,请观看,这是由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

  请你猜猜从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看,看到的是下面的哪一个图形?请两个小组合作,把你们的正方体拼在一块,看看你们的猜测是否精确。师示范拼,并展示。

  (2)出示插图二,现在我把两个正方体这样拼在一起,能说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吗?然后请猜猜它是干什么用的?(是呀,它就是一个垃圾箱,一个是放可回收垃圾,另一个是放不可回收垃圾的。那你们知道那些是可回收垃圾,那些不可回收垃圾?学生举手回答)

  3、延伸

  今天的知识你都学会了吗?那我要考考你们了。下面唐老师指定所看到的面,你来找观看的地位,行吗?

  五、全课总结

  今天的旅游愉快吗?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今天我们在旅途中一起认识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了从不同的地位观看物体,所看到的面可能是不一样的。还知道了观看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时,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同时也知道了那些是可回收垃圾,那些不可回收垃圾?唐老师对你们今天的表现很满意,也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出门。谢谢大家!!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3

  设计说明

  复习的效果虽然受复习次数的制约,但它不完全取决于复习的次数。复习是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复习的正确组织。本节课复习的是观察物体的知识,意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在复习的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精心为学生创设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的情境,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物体和立体图形作为观察对象,激发学生已有的观察经验,引导学生结合经验,通过想象、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简单物体

  学生准备

  玩具飞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结合教材习题,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

  (1)课件出示教材102页7题。

  连一连。

  (2)看图想象:4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分别是哪个图形?

  (3)讨论、交流。

  (可用玩具飞机等代替小猪储蓄罐进行实际观察,先给人物起名,然后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描述。如图:

  小文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前面,他看到的是小猪储蓄罐的正面;小光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右边,他看到的小猪储蓄罐头朝右,尾巴朝左;小红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后面,她看到的是小猪储蓄罐的后面;小明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左边,他看到的小猪储蓄罐头朝左,尾巴朝右)

  (4)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2.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立体图形的形状。

  (1)课件出示:

  (2)讨论、交流。

  (3)实际操作。

  (4)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及操作,使学生对学过的立体图形有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建立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间的联系,初步渗透了三视图的知识。

  3.复习用推理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1)利用手中的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形状。

  (注意:从不同位置观察球,所看到的形状都一样;从侧面观察圆柱,所看到的形状都一样)

  (2)提出问题。

  我们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圆),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

  (3)讨论、猜测。

  (4)观察、验证。

  (观察立体图形,得出结论: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或圆柱;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长方体或圆柱;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圆,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圆柱或球)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想象、推理,帮助学生实现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为学生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巩固练习

  1.连一连。

  (1)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哪个面?(连一连)

  (2)他们分别画的是哪幅图?(连一连)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对应图形。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师:“同学们一定还记得老师以前给你们照过好多可爱又有趣的照片吧?现在老师想请你们也为老师照几张照片,可以吗?”学生为老师照相,当老师站在学生当中时叫停,请坐在老师不同方向的学生说说照出的相片是什么样子的。

  师:“为什么他们给老师照出的照片不一样呢?”

  学生回答,教师不做评判。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小组观察活动

  教师课件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1)第一次观察活动:观察玩具

  教师巡视,了解各组活动情况。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汇报。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观察到的都一样吗?”

  指名学生回答。

  师:“回忆自己小组同学汇报的情况,用一句话说一说?”

  让各个小组汇报情况。

  师“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各个小组同学的观察结果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指名回答。

  (2)第二次观察活动:观察带把的水杯

  请一个小组的学生汇报观察情况。

  各个小组代表汇报自己组观察的结果。

  2.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然后教师课件出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问题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再次探讨课前相片为什么照出来是不一样的问题。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课件出示练习题。

  1.智慧之旅第一站:

  帮助小霞和小宇解决问题。

  2.智慧之旅第二站:

  男孩和女孩看到的是汽车的哪个面?

  3.智慧之旅第三站:

  教科书19页“练一练”的1、2题。

  4.智慧之旅第四站:

  教科书19页“练一练”的4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做一做,有困难的可以和组内的同伴讨论。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12—13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物体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会进行分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物体的能力。

  2、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不同,并能正确辨认。

  教具准备:茶壶、汽车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导入 新课。

  二、观察实物,教授新知。

  1、观察汽车模型,并和小组同学说说你看到什么部位,是什么样的。

  2、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有两位小朋友也在观察汽车,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他们看到的分别是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并说出怎样判断他们看到的是第几幅。

  除了从侧面、后面观察物体之外,还可以从什么位置观察呢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说说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物体呢?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呢?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猜一猜:课件演示物体,学生说说是什么物体,从什么位置观察的。

  2、观察小组中带来的玩具,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然后交换位置观察。

  3、小组活动:观察桌面上的茶壶,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同学用动作表示出看到的茶壶的形状。

  四、拓展延伸。

  放一热水瓶于教室正中,学生围坐于四周,将自己所看到的热水瓶的形状画出来。

  板书:

  观察物体

  正面 侧面

  上面 下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07-06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5篇11-22

《纸的观察》教学设计01-06

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11-07

《给物体分类》教案03-09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04-02

教学设计01-14

《给动物设计名片》教学设计06-16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