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加法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加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掌握计算方法,并会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能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目标解析:
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亲身经历个位上不够减时应该从十位退“1”当“10”来减,同时在交流、计算中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笔算的算法。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会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一)口算。
15-7= 20-8= 17-9= 13-7=
指定某名学生说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提示:利用小棒来说明理由。
(二)课件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三名金牌榜”情境图。
代表团
金牌数
中国
51
美国
36
俄罗斯
23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有关减法的什么数学问题吗?
3.学生汇报有关减法的数学问题,收集如下:
(1)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美国比中国少多少枚金牌?)
(2)中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俄罗斯比中国少多少枚金牌?)
(3)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俄罗斯比美国少多少枚金牌?)
4.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3),指定某名学生板演,全班交流,笔算时应该注意到什么?
(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5.学生根据问题一、问题二列出算式:51-36=,51-23=
【设计意图:复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计算能力的平台,这个展示过程,激活了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减一位数、10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知识经验,也是帮助学生理解10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做好铺垫,完成知识的迁移、提升,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尝试练习,制造冲突。
1.学生试着口算51-36= 。
2.尝试列竖式计算,同桌交流遇到的困难。
3.指定某名学生汇报,引发冲突: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二)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1.小组内借助小棒进行探究,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理解算理。
预设:①11-6=5,40-30=10,5+10=15
②10-6=4,4+1=5,40-30=10,5+10=15
问:为什么都要拆开一捆啊?
3.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三)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1.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学生列竖式计算,同时指定某名学生板演。
2.全班交流,掌握算法。
(1)个位:当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该怎么办呢?当被减数的十位上退1后被减数的个位上就是多少?个位上减得的差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提示:几个几)
(2)十位:现在被减数的十位上是多少?十位上减得的差是多少?这时减得的差表什么意思?(提示:几个几)
(3)结合摆小棒的过程,列竖式计算。
(4)学生交流:个位和十位分别怎样算?并形成如下板书:
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退位点记住点。
3.练习巩固。
列竖式计算问题(2):51-23,指定某名学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
(四)运用知识,拓展提高。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小明到书店买了一本24元的书,付给售货员50元,应找给小明多少元?
2.学生列式,并列竖式计算,指定某名学生板演,然后全班反馈,强调:从十位上退“1”后,个位上要算10减3。
3.比较51-36和50-24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五)观察比较,全面认识。
今天学的列竖式计算和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背景,体会减法的意义;借助学具帮助学生理解100以内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有效地沟通了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同时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教材第19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同时指定某名学生板演,强调:退位点要点。
(二)教材第20页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然后全班交流,着重强调:十位上应该怎样算。
(三)教材第21页的第6题。
课件逐题出示,学生抢答,说明错误的理由,然后强调计算时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着重让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能轻轻松松做数学。】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学得如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五、课后小练笔
教材第20页第4题。
加法教学设计2
课题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通过计算有关项目的合计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3、通过此次教学,使学生能积极关注家庭收入情况,体贴父母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精神。
重点
难点
支出和收入在计算时采取的方法
课前准备
让学生提前收集:上月的电话缴费单,水电燃气三个月的缴费数据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新授
三、延伸
四、总结
1、拿出你家上个月的电话缴费单,看看每个月的电话费包含哪几个部分。
1、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你能写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吗?
本月消费有很多,你怎样算本月消费的合计数。
计算一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关系呢?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
××的'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话费,那么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算算。
2、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个月的水电气消费的数据填在书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计数,看看谁家的哪项费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较高者:
再与你家庭的收入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哪些同学的家庭储蓄额最多,支出较多的同学考虑一下能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呢?通过这次的记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3、统计一下自己上周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
你的收入是从哪儿来?你的支出合理吗?必要吗?
你结余多少?你准备怎样处置你结余的钱?
4、我们应当如何合理安排收入与支出?
回去收集你家一周内生活费用的支出情况,并用计算器算出合计数。并对家庭支出的各种数据作出相应的判断,给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初步学会理财。
选择适当的机会组织交流,特别要组织学生经历活动的过程,关注活动经验的积累及活动中的体验。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整理家庭收入与支出情况,已具备了初步料理家务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理财技巧,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我们也一定能治理好国家,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小组交流,分组汇报
小组交流一下谁家的电话费最多,各自的余额又是多少呢?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分组交流、比较
自由讨论发言
小组交流后,自我总结
后记
加法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来理解加法的含义
2.让幼儿掌握5的加法
3.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苹果卡片4个、动物卡片:狮子、老虎、大象、斑马各5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都落了,我们一起去捡树叶好不好,看谁捡的叶子最好看、最多。那么你们必须把这节课学会,之后我们再一起去好不好。
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①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什么来了?(出示3个苹果)
②再出示一个苹果问:3个添上1个,一共是几个?
③引导幼儿说出加法的含义以及3以内的'加法算式
三、复习5的组成
①让幼儿会议5可以分成几和几
②幼儿边说教师边往黑板上写
四、出示直观教具
1.王要给所有的狮子开会,先来了1个狮子(出示1个狮子图片)过了一会又来了4头狮子(出示4个狮子图片)问①1头狮子再添上4头狮子是几头?
②为什么
1+4=5?写出算式1+4=5
③依次出示老虎、大象、斑马表示加法算式2+3=5、3+2=5、4+1=5(方法同上)
五、引导幼儿口述5的加法应用题
1.教师举例,讲清口述加法应用题的要求
2.让幼儿任意选一道5的加法进行口述应用题
3.教师进行表扬和鼓励,对有错误的幼儿给予启发和帮助
六、玩“谁最快”游戏
1.每组做一道必答题(5的加法)
2.教师出示加法算式卡片每组进行抢答,哪组最快哪组胜利
七、书写算式
1.让幼儿书写加法算式
2.教师检查,对书写有错误的幼儿给予帮助
八、教师进行小结
加法教学设计4
设计背景
大班幼儿在数的概念有一定的初步认识,能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一次我用游戏开始这节课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学习按所出物品列算式,进一步理解加号、等号的含义。
2、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的加法算式
难点:能例举一两个简单的6的应用题
活动准备
实物卡、看图列算式卡。看图列算式卡、数字卡、实物卡、记录卡、看图分类计数等。
活动过程
1、碰球游戏。
师:我们来玩一玩碰碰球的游戏,我和你合起来是5,嘿嘿,我的2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2球碰3球。
师:我和你合起来是6,嘿嘿,我的4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4球碰2球。
2、出示实物卡,复习6的组成,引出6的加法
师:看,这张图片上有几只小猫啊?
幼:6只
师:上一次啊我们帮这些小猫分过类了,现在我们来动动脑筋,怎么样用算式表示
一、引出新游戏
出示看图列算式卡,请幼儿操作
二、分组操作
(1)看图列算式(实物卡、数字卡)
(2)6的`组成卡
(3)看图分类计数或用算式记录
(4)看实物用算式记录
(5)算式接龙
三、总结评价
集体验证部分幼儿的操作卡。
表扬认真操作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游戏开始,调动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这节课的活动气氛也很好,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
反思:这节课在幼儿进行分组操作时,我没能全面的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操作,下次教学时在这上面我会多关注反应较慢,及时给予他们指导。
加法教学设计5
学习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学习难点:
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学习方法:
合作交流
学习准备:
主题图挂图
学习流程设疑导入
情景图导入
出示27页情景图,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预习提纲
1、如何列式。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结果是怎样。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4、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来。
5、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6、例2的式子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有几种方法。
7、不同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
8、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来。
9、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展示互动
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1、将讨论的式子的关系向各组同学展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
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运算定律的。
4、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运算定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探究提升
(△+☆)+○=△+(☆+○)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
+☆=☆+△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归纳反思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达标测评
1、填空
(69+172)+
○69+(
+28)
300+
=600+
A+B=
+
+36=25+
2、P28/做一做
P31/4、1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a+b=b+a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c=a+(b+c)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加法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1、72页《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
目标
1、经历探索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笔算下面各题。
4257+4305 = 8350-737 =
结合上面两道算式,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师:计算整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数,现在来复习跟小数有关的内容。
2、填空。
在小数中,小数点左边是()部分,右边是()部分。
3、化简下面各数。
7.150 =()3.00 =()0.200 =()
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两位小数。
1.2 =()14 =()
这两题都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一起告诉我什么是小数的性质?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1。
(1)尝试笔算。
6.45+4.29=10.74 6.45-4.29=2.16
6.45 6.45
+ 4.29 - 4.29
10.74 2.16
(2)师:大家同意这样写竖式吗?
(3)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异同:计算方法上都是一位对着一位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小数点,盖住小数点就是大家熟悉的`整数减法了。
(4)小结:从这两个算式我们看出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是相似的,只是要多小数点。
2、计算:1.25+0.45 4.38-1.28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什么了?像这样的情况你知道还可以怎么写吗?根据是什么?
3、小结:当小数加减法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0的时候,我们要对结果进行化简,向横式汇报的时候就写最简结果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数学简洁美的一种体现。
(三)巩固练习
完成P72做一做1、2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教材第74页练习十七第2、4题。
板书设计
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6.45+4.29=10.74 6.45-4.29=2.16
6.45 6.45
+ 4.29 - 4.29
10.74 2.16
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
从末位算起。
得数的小数点应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得数里小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加法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结合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P29页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1、根据例2情境图中信息列出算式。
2、用你喜欢的方法尝试计算
3、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4、教师板书出学生的算式及答案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5、对比上面的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9页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三)自学检测
1、填空
387+425=( )+ 387 525+( )=137+ 525
300+600=( )+( ) ( )+65=( )+35
2、连线
56+68 150+(25+75)
150+25+75 50+B
B+50 68+56
A+B+100 A+(B+100 )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正确地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
(3)如何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优点?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做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四、达标训练(1--3题必做,4题选做,5题思考题)
1、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题。
(1)78+25+22 =78 +( )+25
(2)376+175+25=376 +( + )
2、连线。
147+(72+28) A+(B+100 )
A+B+100 147+72+28
3、简便计算下面各题。
52+27+73 285+15+77+23
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
五、堂清检测
(一)出示检测题
1、根椐加法的运算定律填空
(1)450+320=( )+ 450 65+95=95+( )
(2)( )+ 100 =100+150 250+( )=125+250
(3)78+25+22 =(78 + )+( )
(4)495+125+75=495 +( + )
2、下面的哪些算式符合加法结合律,哪些算式符合加法交换律。
(1)A + ( 30+9 )=A+ 30+9
(2)15+ ( 7+B )= (15 + 7 )+B
(3)10 + 20 + 30 + 40 =10 + (20 + 30) + 40
3、连线。
87+22+78 (79+83)+17
498+125+75 498+(125+75)
(138+136)+162 87+(22+78 )
79+(83+17) 138+136+162
4、简便计算。
98+72+28 215+85+73+27
(二)堂清反馈:
作业布置
加法教学设计8
活动目标:
1、进行学习数量的关系,了解加减法的意思。
2、进一步练习9的加减法。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套1-9的数字卡、十、一、=、有关动物的'头饰。
2、教师准备磁铁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的兴趣。
1、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玩具9个,让幼儿数一数。
2、让幼儿说出9的分合。
二、团体活动。
1、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图形宝宝。出示三角形(红色和蓝色)让幼儿说出加法算式。
师在问:9个三角形去掉1个还剩多少个?
怎样写算式?(书:9-1=8)
9个三角形宝宝去掉8个,还剩多少个?
2、出示苹果图形。
小朋友,老师又带来了什么?(7个红苹果、2个紫色苹果)一共有多少个?用什么方法算?(加法)怎样写加法算式?(书:7+2)还可以写加法算式(2+7)。一共有9个苹果送给2个苹果给小朋友,还剩多少个?怎样写算式9-2=7。
9个苹果送给7个小朋友,还剩多少个?9-7=2。
三、操作活动:
1、先出球形,6个绿色的球,3个桔黄的球一共有多少个?怎样摆出算式:6+3=9 3+6=9 9-3=6 9-6=3
2、操作2出示梨子图形让幼儿说一说然后摆出算式:5+4=9 4+5=9 9-5=4 9-4=5
四、游戏动物找家
游戏规则;带动物头饰的小朋友算好得数,然后找家。其余小朋友说“__动物你的家在哪里?”小动物回答“我的家在这里”。
加法教学设计9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幼儿理解3的组成。
2、通过操作、实践、启发幼儿看图口述3的加、减法应用题。
3、培养幼儿的思维、动手能力。
4、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能熟练地口算3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准备
数字卡、硬纸片、挂图、3的加减法算式卡、宝藏。
活动过程
1、看图启发幼儿在“2”的基础山发现“3”的形成。给“2”添“1”是3,3里面有3个“1”。
2、教师利用游戏,引导幼儿理解3的组成,并让幼儿观察游戏人数的变换来摆硬纸片。
3、教师和幼儿玩“凑数”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熟练3的组成。
4、教师出示挂图示范口述3的加减法应用题,让幼儿列出算式并学习看图口述3的加、减法应用题列算式。
5、游戏“寻找宝藏”学习计算3的加、减法算式。
(教师在藏宝的途中放着3的加减法算式,把全体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每算对一题前进一步,哪组幼儿能最先算完找到宝藏,哪组获胜)。
1+2=32+1=33+0=3
3—1=23-2=13—0=3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刚刚从幼儿园来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一、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在比赛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在小组中进行“夺红旗”比赛,比一比谁做的有对又快,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加法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能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年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正确估算。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况年进行估算,并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知道矿泉水瓶可以回收吗?矿泉水瓶是用塑料作成上午属于可回收物质,可以回收再次利用。大家看看二年级一班一个月来回收矿泉水瓶子的`情况。出示主题图。
收集矿泉水瓶子的情况
第一周 180个
第二周 340个
第三周 192个
第四周 219个
二、自主探究。
1、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学情预测:
第一周和第二周一共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
第四周比第三周多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
第三周和第四周大约一共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
…………
哪一个问题是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的?现在就来解决它。
2、解决问题,培养估算能力。
第三周、第四周大约一共收集多少个?
怎样列式?
板书:192+219=
不计算,估一估得数是多少?
小组合作讨论,再交流,汇报各自的估算方法。
①192接近190,219接近220,190+220=410
②192接近200,219接近200,200+200=400
③192接近190,219接近200,190+200=390
教师要肯定每一种估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掌握一般
估算方法:
在估算时,可以把书3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
提问:如果没收集500个送一次,大约再收集多少个有可以送一次?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①500-410=90
②500-400=100
③500-390=110
3、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一个月能收集这么多矿泉水瓶,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讨
论,适时进行环保教育。
三、应用拓展。
1、估一估,连一连。
完成练习二十第5题。
2、估算。
583+417= 719+179
631-409= 529-247=
3、解决问题。
①北京到大连,飞机票620元,火车票147元,乘火车比乘飞机大约便宜多少钱?
②一本书又37页,看了142页,大约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③电风扇245元,电饭锅187元,妈妈有400元,够吗?
4、开放题
调查你的家庭收入:爸爸月收入( )元,妈妈月收入( )元。
每月的家庭开支情况。节余情况。
加法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1、教材p56~58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归纳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进行运算。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分析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1、开门见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运算律”。
2、看:(运算)我们学过哪些运算?
“律”指什么?那今天我们要研究什么?
3、想想,今天会研究哪一种运算的规律?为什么先研究加法?(一年级先认识加法)从几步计算研究?(一步)
4、好,我们就从简单的入手,先研究简单的,再研究复杂的,好吗?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研究加法交换律。
1、出示书本情境图引入。
仔细看图,你能提一个最简单的用加法计算的一步问题吗?
预设:跳绳的有多少人?
女生有多少人?
2、解决问题,初步感知。
怎样列式?
28+17=45(人)17+28=45(人)
17+23=40(人)23+17=40(人)
观察第一组两个算式,你发现什么?引导板书:28+17=17+28
那第二组两个算式呢?板书:17+23=23+17
3、引发猜想,举例验证。
问: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呢?
既然是猜想就需要验证,怎样来验证?(板书:猜想验证)
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举例验证猜想。学生写等式。然后交流算式,初步感知规律。
4、观察等式,发现规律。
问:观察这些等式,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小结: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5、引导学生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表达方式。
①教师提出: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我们发现的规律?同桌讨论。
汇报:
预设1:我们用数字(文字)表示
2:我们用符号表示
3:我们用字母表示
②比较表示的不同方式,提出用字母表示发现的规律比较简洁。
出示板书:a+b=b+a
指出:这样的规律就是加法交换律。(板书)
想一想,以前学习中什么地方用过它?
引入:简单的研究过了,下面我们要研究稍微复杂一点的,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呢?
(二)研究加法结合律。
1、再次出现主题图。
研究: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列式后,板书等式:(28+17)+23=28+(17+23)
观察比较上面算式,思考:等式左右两边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丰富表象,初构规律。
完成书上的两组算式,再次比较等式左右两边的“变”与“不变。
问: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验证,确认规律。
学生小组合作,进一步举例验证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得出加法结合律,尝试用字母表示:板书(a+b)+c=a+(b+c)
(三)比较两种运算律的异同。
说说两种运算律不同点是什么?相同点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第2题,重点让学生说说后面两题两个数结合了有什么好处。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重点讲第4个是交换和结合律一起使用。
3、比一比,谁算得快。完成第三题。
4、拓展560+(140+70)=(□+□)+□
(64+□)+27=64+(□+27)
71+68+□
你认为□里填什么数会使你的计算简便?怎样简便计算?
5、游戏:找朋友。
(1)哪两个同学手上的树叶的和是100?
(2)同桌一个同学说出一个数,另一个同学马上说出一个与它的和是整百、整千的数。
四、全课总结,引申知识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那么在减法、乘法、除法中,有没有这样的规律呢?课后大家可以继续研究。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加法运算律》这一节课是在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接触过加法的验算和口算等方面的知识,对此有较多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习加法运算律的基础。在这节课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发现、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数学学习方法中学会学习。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做得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求知。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兴趣,现实的问题情境、有趣的数学游戏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所以上课伊始,我以学生身边熟悉的:跳绳、踢毽子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需要,为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从图上获得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这样的导入既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能马上提出一些问题,为后面的探究学习做好了铺垫。通过情境,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根据提供的信息来选择所提问题有联系的条件进行分析、计算,使学生经历加法运算律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二、注重策略方法,指导自主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一开始学习加法交换律时,让学生通过参与学习活动得出观察、发现、猜想、验证、结论这一学习方法。并应用这一方法去学习加法结合律。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去探究加法的结合律,合理地构建知识。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在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在猜测中产生举例验证的心理需求。在学生根据问题情境得28+17=45、17+28=45之后,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相等。我适时提出这样的猜想:“是不是任意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都相等呢?”学生不敢肯定,有了举例验证的内在需求。二是注意让学生在交流共享中充实学习材料,增强结论的可靠性。课上的时间有限,学生的独立举例是很有限的,我通过让学生同桌合作,共同举例,达到资源共享,丰富了学习材料和数学事实,知识的归纳顺理成章。三是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表示规律。学生思维的浪花又一次激起,有的用图形表示:△+○=○+△,有的用文字表示:甲数+乙数=乙数+甲数,也有的用字母表示:a+b=b+a。这样的思维方式既是对加法交换律的概括与提升,又能发展符号感。
三、及时评价、鼓励。
在课堂上我及时评价总结,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捕捉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闪光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当然,一节课下来也有不少遗憾。在课堂教学中,我没有准确把握好每一个孩子,驾驭课堂的能力还不够。整节课,由于新授部份花的时间较多,显得有些拖沓,有些细节引导还不是很到位,还需要加强,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挖掘,不断学习。
加法教学设计12
一、教学内容: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三维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②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复习:看哪组算得快。(开火车比赛。比赛规则:每列的第一个同学做完后第二个同学接着上来做,比比哪一列最先算完,其他同学边看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6.7+2.5= 4.4+3.7=
6.22+0.78= 1.16+4.84=
0.78+5.22= 4.83+1.17=
(6.4+1.3)+8.7= (2.8+5.5)+4.5=
6.4+(1.3+8.7)= 2.8+(5.5+4.5)=
2、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出示课件):芳芳想买一支钢笔6.60元、一个卷笔刀6.45元、一瓶墨水2.40元和一支铅笔0.55元,该带多少钱?
指名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思考:
你是怎样算的?
这样算有什么好处?
同学们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3、揭示课题。
《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4、总结归纳。
分小组讨论:小数加法简便运算的解题步骤有哪些?(先观察数的特点,看能不能凑成整数,再根据定律选择合适的算法,然后进行计算,最后还要检查。查运算顺序是否正确,查数字是否抄错,查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否有出错。)
5、课堂练习。
(出示课件:)任选一组文具计算它们的总价。
(1)、圆珠笔1.47元 圆规2.16元 直尺0.53元
(2)、彩笔12.89元 橡皮0.52元 涂改带3.48元 别针1.11元
(3)、圆规2.16元 卷笔刀6.60元 橡皮0.52元 订书机5.84元 墨水2.40元
6、拓展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哪些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能的在()里打“√”,不能的在()打“×”。
8.5+3.85-5.13 ( ) 6.02+4.5+0.98( )
2.7+6.6+3.4( ) 6.17+28+3.2( )
(2)、填上一个数,使计算简便。
32.54+2.75+( )
7.58-2.66-( )
(3)、运用今天的知识出一道题考考同桌。
7、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和“小数连加、连减和混合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设计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密切联系生活。以同学们购买文具为主线。在计算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得到情感体验。
2、改变学习方式。从问题出发,提出猜想,通过自主举例、验证,合作交流,探索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法的运算,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及应用意识等多元目标。
加法教学设计13
活动构思:
“数”在食、衣、住、行等的日常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几乎没有一个民族不知道1、2、3、……或“很多”这些与“数”有关的概念或名称。仅就最单纯的数东西来说,便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是抽象的科学,要是幼儿学好数学必须使其具备相当丰富的感觉经验以培养逻辑思考的能力。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正以感官教育为基础,让幼儿在操作感官教具时,不断积累感觉经验,将数量,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逐步形成数概念。在过程中开启孩子的智慧,借助教具的操作,触类旁通,真正成为一个懂得思考的孩子。本节数学活动中,我将利用邮票上的数值进行加法运算游戏,借用蒙氏的错误订正,让幼儿自己自由地进行工作,加深对数位的理解。
适合年龄:
5岁以上
直接目的:
1、利用邮票游戏教具做加法运算。
2、加强大数目加算练习。
间接目的:
1、加深对数位的理解。
2、培养运算的兴趣。
准备材料:
1、托盘
2、邮票箱教具
3、彩笔、题目卡
4、加法订正板红线
基本操作:
一、复习10以内的加法,并进行错误订正。
二、介绍本次工作名称:邮票游戏的加法工作。
三、复习邮票的一些简单知识。
1、取出写上加法的题目卡,为幼儿巩固加数的含义。
2、用邮票表示数字。
3、请幼儿观察数字,询问幼儿数字有哪几个数位。示范拿取对应的定位筹码,将定位筹码按个、十、百、千的顺序排好。
4、按照题卡选择邮票,分别把与数字对应的邮票放在对应的定位筹码的下面。
5、操作邮票得出竖式结果。
四、给幼儿不同题卡引导幼儿独立进行计算。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安静进行工作。
五、工作结束,请幼儿将教具放回原处,离开课室。
区域延伸:
提供邮票箱进行进位加法横式练习。
活动反思:
这是一次蒙氏数学教学活动在本班的的初步尝试。孩子们通过操作形象的邮票教具,初步学习了不进位的加法。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都在安静的`环境中,自由有序地进行工作。
本堂课加强了幼儿大数目的加算练习,也加深了对数位的理解,为小学的加法运算奠定基础。活动过程中,采用了三段式教学法复习不同颜色的邮票代表不同的位数,加强幼儿数位的理解。最后的错误订正,让幼儿对照该标准自已发现并自动纠正错误,无需老师的提醒,提高了幼儿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培养细心、耐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但在进行新工作展示时,老师的语言还需要更加简练些,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提供更多的时间给幼儿进行自由练习,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幼儿。
加法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P28-2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在数学活动中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鼓励猜想
1、出示图片牛顿与“万有引力”
2、引入“牛顿因为一只苹果掉下来打到他的头上,大胆猜想,是不是所有物体都往下掉呢?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思考,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我们在平时也要学会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一些习以为常的问题,并努力从中探索规律。
二、合作交流,探索猜想
(一)故事激趣,初次猜想
1、朝三暮四
猴妈妈给小猴们分配桃子,“早上给你们每人3个,晚上每人4个桃。”小猴们很不乐意,“太少了,太少了!”吵着要妈妈多分一些。猴妈妈说:“好的,早上给你们每人4个,晚上每人3个。”小猴们拍手欢呼。听了这个故事,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我们能用数学的眼光说点什么吗?
2、初步感知,大胆猜想
出示:3+4=4+3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加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适时板书)
(二)广泛举例,验证猜想。
师:这里是3和4的位置交换了,和没变。仅凭一个例子就得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结论,似乎草率了一点。我们不妨把这个结论当作一个猜想(教师随即将生1的结论加上“?”)
师:既然是猜想,想不想知道猜的对不对?
生:想。
师:我们还得举例验证。
1、举例要求:
(1)任意两个数,求出他们的和;
(2)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求出两个数的和:
(3)比较两次的结果,判断式子是否相等。
2、学生汇报,师板书。
3、小结:根据自己的等式,再次观察比较,发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猜想是对的.。(同时将“?”改成“。”)
4、揭题:大家发现的这个规律叫什么呢?
学生交流后,师板书。
5、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1)观察自己仿写的式子,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然后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示。
(学生可能使用文字,图形,符号等方式)
(2)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
6、追问:加法交换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7、原来,猴妈妈就是巧妙地运用了加法交换律中的“变”与“不变”,轻松的解决了分桃的问题,其实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中也不知不觉的运用过?(加法计算“验算”的时候)
(3)出示教材56页的例题情境图。
解决:跳绳的有多少人?
28+17=45(人)17+28=45(人)
(三)规律延伸,猜想拓展。
1、根据反思,拓展规律。
师:同学们真棒,从个别例子中形成猜想,并举例验证,获得了加法交换律。但有时,从已有的结论中通过适当的变换、联想,同样可以形成新的猜想,进而形成新的结论。那么“在加法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那么,其它三种运算中呢?
生可能会说出以下几个想法?
“猜想二:减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差不变?”“猜想三:乘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积不变?“"猜想四:除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商不变?”
“猜想五:几个加数时,变换加数的位置和也不变?“
2、举例探究,验证猜想。
师:现在同学们又有了不少新的猜想。这些是与众不同的、全新的猜想!如果猜想成立,它将加大我们对“加法交换律”的认识。那这猜想对吗?又该如何去验证呢?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用合适的方法试着进行验证。
3、汇报交流,验证猜想。
师:哪些同学选择了“猜想二”又是怎样验证的?请生汇报,观察、总结
小结:a、验证的结果是减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差会变,猜想不成立:b、只要能举一个反倒,就能验证猜想肯定不成立。
(2)验证猜想三。
师:哪些同学选择了“猜想三”,又是怎样验证的?学牛汇报,观察、小结:乘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积不变?验证结果是积不变,猜想成立。这就是我们将来要学习的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这样的规律。简洁交换律:axb=bXa。
(3)验证猜想四
师:哪些同掌选择了“猜想四”,又是怎样做的?
学生汇报,观察、小结:验证结果是“除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商会变。”猜想不成立。
加法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计算导入
我听说我们班的学生个个都是计算小能手,大家敢不敢挑战两个计算题?计算:
26+35+11 65-21+18在两位数运算的基础上,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你说我说,探究新知
1、出示数学信息
星期天妈妈带礼物去姥姥家,给姥爷买了一件上衣112元,一件下衣103元,给姥姥买了双鞋88元。
2、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买一件上衣和件下衣一共需要多少钱?
(2)买一件上衣和一双鞋一共需要多少钱?
(3)买两件下衣需要多少钱?
(4)上衣比下衣便宜多少钱?
(5)姥姥的上衣比姥爷的裤子贵多少钱?
(6)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板书)
(7)衣服比鞋贵多少钱?(板书)
大家真善于思考,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我们着重解决这两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3、解决问题: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
(1)认真思考,你可以列出什么算式?由复习导入,学生可以列出112+103+88
(2)你会解答吗?自己在本子上试一试,看能有哪些方法解决?
(3)找学生展示他的算法。
(4)学生说算法及运算顺序,其他同学补充。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列分式计算:112+103=215(元) 215+88=303(元)
(2)列综合算式计算:112+103+88=303(元)
(3)用竖式计算:112 215 112 + 103 + 88或+ 103 215 303 215 + 88 303
(4)口算(凑整百、整十)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
独立思考说出理由。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第一个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你们的计算能力真强,第二个问题敢不敢挑战?
4、解决问题:衣服比鞋贵多少钱?
(1)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
本节课在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再通过学生讲解补充掌握计算方法,为后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5、总结归纳运算顺序。
思考: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学生交流。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总结:一般情况下,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过关形式)
真了不起,这么快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看来大家的计算能力非同一般。老师带来了过关游戏,敢不敢闯?好,请看第一关。
第一关:计算795-35-138 335+280-104
第二关:一水果店有300斤苹果,上周卖了132斤,这周卖了121斤,现在还有多少斤?
第三关:王阿姨去逛商场看中三件商品:电话248元,果汁机187元,饮水机186元,她的钱包里有600元,够吗?
四、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发言。
县优质课参赛课后反思
这次优质课评选参赛人数比较多,比赛用四天的时间完成了整个比赛。参加完讲课比赛后自己有很多感想:
一、自我反思
1、思想不重视,准备不充分。
在起初接到参赛通知后,由于认识不是很到位,我没有十分投入的去积极准备,以至于过了几天才算是定下了整个讲课内容。幸好得到我校兰主任和赵主任
给予的积极的指导和帮助,一起研究教材,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进行纠正。并让我在有评委的情况下反复多次的练习,使自己在一些环节上改进和提高了很多,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感谢他们。
2、评价语言不丰富
大家都知道老师的评价语言亲切自然,可以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师评价学生:“你说得太好了,老师和你想得完全一样”,“真了不起,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你回答得很正确,如果声音能再大一点就更好了”,“不要怕,大胆地说,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让老师和同学帮你找出错的原因,你会进步得更快”。在起初练课时,我总是不能自然的评价学生,在两位主任的帮助下总感觉进步不小,但在讲课时还是不能自如的进行评价。
3、教学基本功不足,相关知识学习不够。
通过讲课发现自己在这次比赛中存在基本功不足的问题,可以说这与自己平时放松了对自己基本功的练习有关,同时对教材以及讲课中语言的点拨不到位,对学生出现错误状况后反映不敏感,这些都反映出了对课堂的内容的学习不够,所以我认为自己该学的东西还很多。
二、成长收获:
1、经受磨练。
我参加工作10年来,从未参加过县级数学讲课比赛,在接到参加优质课比赛通知后感到很兴奋,这对我个人来说是很难得的一次机会。在准备课的时间里,总是感到,心里挂着,脑子里想着,梦里梦着,心情从一开始的兴奋,到准备课时的自己的思路与他人观点的不一致时的心乱如麻,再到后来的思路清晰,到即将比赛时的紧张心理,到讲课结束后的一身轻松。可能整个过程是很多参加过类似讲课比赛的老师们都经历过的,我为自己经受住其中的磨练而快乐,也为磨练后的'提升而幸福,最终的成绩并不理想,但是我通过参加这项活动从中得到了、收获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也许在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在讲课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从准备课到讲课过程中,对教材以及教案的多次修改;从学校老师对我的这节课提出的意见、建议,针对不足改进和提高我的这节课的过程,过程中的改进提高,是自己的一大收获。
通过观摩选手们的讲课,开阔了视野,看到了自己一直追求却没有做到的东西;很多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通过观摩,发现有些课讲的确实很棒,选手的教容教态、驾驭课堂能力、课堂处理问题能力和与学生交流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有可学之处,通过观摩课我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总之,通过此次活动我感觉收获很大,对如何准备课,如何上课,如何反思课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自己还应该学习哪些东西也更加明确了。
【加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加法》教学设计07-16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07-12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06-22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04-02
教学设计01-14
《给动物设计名片》教学设计06-16
《琥珀》教学设计06-09
《画风》教学设计06-09
松鼠教学设计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