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时间:2023-01-30 09:58:3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5篇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认识单位是角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重点难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理解元、角间的进率关系及互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教师出示一本书,让学生猜一猜它是用多少钱买来的。教师:像刚才同学们说到的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叫人民币。

  2、教师:请你说一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3、课件出示第46页的主题图。出示(1)、(2)主题图

  ①购物图。教师:小朋友和妈妈在干什么呢?我们买东西就要人民币。

  ②教师:再看看这位小朋友他在干什么?(对,买车票也要用到人民币。)

  ③教师:钱除了可以买东西,我们还可以把它怎么样呢?(出示第3幅图),(对,存起来。)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存钱的习惯呢?有钱有什么用呢?我们可以把爸爸妈妈给我们的零花钱存起来,办更有意义的事,比如说买好书、买学习用品、献爱心等。我们从小要养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4、教师:看来,人民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人民币。(课件出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课件全面出示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品种,使学生对我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教师:哪位同

  教学流程

  学能说说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各是多少?

  ⑴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元、角、分。说明: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

  ⑵教师: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么多种面值的人民币?(如:颜色、大小、图案、图案中的.数等。)课件出示人民币上的国徽,提问:“知道这是什么吗?”渗透思想教育:在人民币上,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不要故意损坏它。

  (3)教师请一名学生用摸一摸一百元纸币的右下角,问:你摸到了什么东西吗?(这些小圆点是突出来的)。

  这叫盲点,这是专门为盲人朋友设计的,就是说我们闭上眼睛摸到这个突出来的点就知道是这张是一百元了。

  ⑷小组认识活动:现在,请各位小朋友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模拟人民币,四人小组之间相互认一认这些人民币,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最先把所有的人民币都认完。

  ⑸检查学习效果:教师手中拿着人民币,让学生再认一认它们的面值各是多少,是怎样看出来的?

  (6)教师:同学们看,老师桌面上这么多零零散散的人民币,多不整齐。老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这些人民币按规律进行分类。先同桌两人将你们的模拟人民币分一分。

  请几位学生代表到展台上展示。

  ①按单位分:元、角、分

  ②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③按新版、旧版分。

  ④按数大小分。

  ⑺、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47页,观察、比较我们刚才在摆弄的人民币和书上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课件显示)老师说明:像这样,在人民币的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叫样币,是不可以用来买东西的。

  2、教学例2。

  ⑴教师出示一张2角币。提问:老师手里拿的是面值多少的人民币?用1角硬币来换老师手里的2角币,你应该用几个呢?哪位同学想来试一试呢?(师生互换)

  ⑵教师出示一个5角硬币,提问:可以换几个1角硬币?让学生先在组内互换,再上台跟老师换。

  ⑶课件出示聪聪和明明的对话。引出:10个1角钱可以换几元?课件演示摆一个1元的硬币,再在右边将10个1角硬币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得出:1元=10角(板书)。

  三、课堂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

  2、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四、知识应用,体验生活。

  教师:老师开了一个“小小文具店”,欢迎小朋友们一起来买东西!

  出示文具店商品及其单价,以小组为单位来购物,先讨论好要买什么商品,然后派一位代表上来买。

  五、全课总结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呢?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9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学习,知道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能进行正确的换算。知道1角=10分。

  2、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学生逐步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合理支配自己的零用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正确换算。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使用人民币。

  设计思路:

  这节课是《人民币认识》的第二节课,加上学生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课的整体思路是能放的尽量放。做到学生自己能发现的教师决不提示,学生自己能解决的教师绝不引导,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决不示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尽量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オ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铺垫准备。

  1、师: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小朋友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你能把上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一下吗?

  2、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课件出示,学生回答。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评价和补充。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师;大家知道无人售票车吗?在无人售票车里怎样付车费?(学生如果知道,就让学生讲;不知道,老师讲:无人售票车要求乘客预先准备好硬币,放到指定的箱子里。)

  学生明白生活中有时必须把大额面值的人民币换成小额面值的人民币,否则会碰到一些麻烦。

  2、师:今天我们首先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学习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三、合作探究,兑钱成功。

  1、首次合作,初步探究。

  A、电脑出示:

  一张2元可以换 张1元

  一张5元可以换 张1元

  一张10元可以换 张1元

  B、同桌合作讨论,并互相交换相应的人民币。(如条件有限,没有准备足够的人民币,可让学生用纸片代替一下。)

  C、抽两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大家进行评价。

  D、口头兑换。如,一个同学说:我给你2元,另一个同学说:我给你1元、1元、共两张一元,同时结合手势进行。

  2、再次合作,体验成功。

  A、师:大家观察,刚才的3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换成一元面值的人民币。)

  B、师:生活中换钱时都是换成一元的吗?

  在学生的回答中,得知生活中换钱并不是都换成1元的,有时需要换成2元、5元、10元等。

  师:谁能编几题较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题目。

  学生如有困难,教师适当引导。如:一张20元可以换 张10元。

  C、学生编题,教师有选择的板书。例:

  一张50元可以换 张10元

  一张100元可以换 张10元

  一张100元可以换 张50元

  一张100元可以换 张20元

  ……

  D、四人小组或同桌讨论以上问题。

  E、意见汇总,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课间休息,听一段音乐。

  四、前后联系,学习例4。

  1、师: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大家知道1角=( )分吗?

  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板书:1角=10分。

  2、师:把1元=10角,1角=10分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生活中,1分、2分、5分的人民币已经用得很少了,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用得最多。

  五、购物活动,体验生活。

  1、课件出示一些文具的价格:练习簿1元;卷笔刀2元、文具盒10元、钢笔5元。

  师:如果爸爸给你10元钱买上面这些文具,你会怎样买?

  学生讨论,教师观察、倾听、指导。

  2、汇报。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的10元钱买了什么?

  学生汇报,并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买?大家评价,随时鼓励。

  师:钱可以买很多东西,但小朋友平时能乱花钱吗?

  (教育学生要节约用钱、合理用钱。)

  六、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师: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生:……

  师: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成为生活的主人,在生活中学到更多的本领。

  要求:和爸爸妈妈一起购物,并观察一些商品的价格。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其颜色、图案、种类及用途;能熟练、准确地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学会简单使用人民币,锻炼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等。

  3、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通过活动对幼儿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100元、50元、20元、10元等八种不同面值的纸币和1元、1角的硬币,了解它们的颜色、图案。

  2、难点:练习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家乡特产,。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幼儿人民币学具若干套、压岁包一个。

  四、课时安排:

  共两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安静律动《请你像我这样做》。

  2、谈话,揭题。

  (师出示压岁包)小朋友们,请猜一猜这是什么?我们再来一起看看里面有什么?这么多的钱、钞票,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人民币”。

  3、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并引导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人民币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什么情况下用到它?你能说出它们是多少吗?

  师小结:看数字可以判断人民币的面值,其实在我的数学奇妙屋里还有很多的方法,快跟我来一起看看吧!

  4、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其颜色、图案及种类。

  ①、认识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正面、背面图案、颜色及数字。

  100元红色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

  背面:人民大会堂

  50元绿色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

  背面:布达拉宫

  20元棕色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

  背面:桂林山水

  10元蓝黑色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

  背面:长江三峡

  5元紫色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

  背面:泰山

  1元橄榄绿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

  背面:西湖

  5角紫色正面:国徽苗族壮族人物头像

  背面:国徽

  1角棕色正面:高山族满族人物头像

  背面:国徽

  ②、了解人民币的种类。

  长方形,像纸张一样的人民币叫纸币;圆圆的、硬硬的、金属材料做成的叫硬币。

  ③、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

  5、游戏:看谁说得快又准。

  师手里拿着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从中随便抽出一张,让幼儿快速、准确地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6、赞家乡,买特产。

  刚才大家在看到人民币上那些美丽的风景时都很激动,其实我们的家乡洋县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好地方。不信,就快快坐上我的“快乐大巴”一起去瞧瞧吧!注意,今天还有一位特殊的小客人哦!Let’sgo!

  ①、逐一了解家乡的各个景点。

  梨园景区开明寺宝塔—蔡伦墓—华阳

  ②、了解家乡的特产。

  黄金梨、香菇、紫薯、五彩米、土蜂蜜、枣糕馍等。

  ③、帮助外国小朋友购物,正确使用人民币。

  幼儿每人一套人民币学具,按照每种特产的价格快速地找出相应的人民币。

  7、小结幼儿的收获,并教育幼儿不但要爱护人民币,更要节约开支,不乱花钱。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解决关于人民币的简单问题时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应用价值。

  目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低年级学生学习解决问题是小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学段对分析和解决问题方法掌握的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同学来说,老师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必须从基础抓起,给学生一个结实的阶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策略,指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

  三、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具:书籍封面的图片纸。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题意

  1.出示情境。

  教师:玲玲和妈妈在书店看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可是零用钱只剩下13元了,妈妈也没有带多余的零钱。于是,妈妈就跟玲玲说:“我们今天先买两本书,你就把13元正好花完吧,没有买到的书,我们下次再买。”玲玲这下有点犯愁了,该买哪两本书呢?同学们快来帮帮她吧!

  出示下图。

  2.理解题意。

  出示问题:用13元正好可以买哪两本书?

  教师:谁来读一读?

  (预设)学生1:语气平淡,没有突出“正好”。

  学生2:突出“正好”。

  教师:有同学突出了“正好”两个字,那么“正好”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学生1:生活中的意思是不多也不少。

  学生2:这道题中“正好“的意思是把这13元都花完,不剩钱。

  3.揭示课题。

  教师:玲玲该怎么选书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入,抓住关键词理解问题。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说明思考过程,为后面问题策略的教学做准备。

  (二)探究问题,寻求策略

  1.在尝试解决问题中获得方法。

  教师:请你拿出第一张纸,用你喜欢的方式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老师巡视监控,收集学生信息。

  (预设)学生会出现不正确答案:5+7=12(元)或6+8=14(元)。

  教师监控:

  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再次审题,重点理解“13元正好要花完”的意思。5+7<13,说明有剩余;6+8>13,说明超出了13元,只能等于13元。

  教师引导学生把错误的算式变成对的。例如:

  在算式5+7=12(元)中,把5换成6或者把7换成8。

  在算式6+8=14(元)中,把6换成5或者把8换成7。

  教师:有时我们不能一次就找到正确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试算的结果和要求进行有方向性的调整。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叫做“尝试──调整”策略。

  2.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方法。

  教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把13元正好花完的?

  (预设)正确答案:

  从组合方面想:5和8组成13,6和7组成13。

  从分解方面想:

  教师:可以先选定一本书,然后再看看还剩几元钱,剩几元钱,就要买几元的书,这样就可以把13元正好全部用完。

  板书:先选定(几元的)──看剩余(几元)──再选择找对应数。

  3.在自主解决问题中尝试方法。

  教师出示两层书架上的书,如下图。

  教师:玲玲看见书架的第二层也有书,她想把13元正好花完买书,请你再帮玲玲选一选书吧。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展示。

  (预设)学生会用分解、组合、列加法算式、列减法算式、连线等方式表达思维过程。

  4.探究有序罗列的方法。

  (1)先选定一本5元的书,然后再去与其他书进行有序搭配。

  教师:这样就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答案。

  (2)学生独立用搭配的方法解决问题。

  以6元为主进行搭配。

  以8元为主进行搭配。

  以7元为主进行搭配。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不同的搭配方式,按照顺序先确定一本书,再与其他书进行搭配,凑成13元,用有序罗列的方法找到了所有搭配方案,而且不重复、不遗漏。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叫做“有序罗列”策略。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大胆发言。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学习,练习的过程就是自己在进行“尝试──调整”“有序罗列”的解题策略。

  三)拓展练习,提升思维

  教师:在书店玲玲遇到了小红,小红手里有20元钱,回家坐地铁需要4元,她把钱正好花完,最多可以买哪些书?

  (1)再次理解“正好”的含义。

  教师:要帮助小红解决问题,需要思考哪些因素。

  (预设)学生:先要把回家乘地铁的4元钱留出来,买书的钱是16元。

  教师:哪本书不能买?

  (预设)学生:20元的《格林童话》不能买,因为超过了16元。

  (2)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等,写出算式之后, 再用图摆一摆,帮助学生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

  (3)猜一猜,逆向思考。

  小红买书之后不小心将账单弄脏了,请你能帮她还原账单吗?

  (预设)学生依据单价找书的名称;依据总价找到缺失的书价钱,并找到书的名字,最后修复账单。

  小结: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依据条件逐步推理出结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巩固所学策略,通过逆向思考练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回顾总结

  1.这节课上,什么知识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2.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策略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比如,一把锁只能用配套的钥匙开门,如果有很多把钥匙,那么哪一个是配套的钥匙呢?我们通常会逐个尝试找到配套的钥匙,这个过程就是“尝试──调整”策略。

  【设计意图】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巩固所学的策略,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解题策略在生活中的作用。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上两节课所认识的人民币学生辨认。

  2、填空:

  1元=( )角 1角=( )分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6。

  (1)出示1张1元的纸币或1每1元的硬币和2格1角的硬币,请学生说出是多少钱。学生动手在自己的桌上摆出1元2角钱。

  (2)教师提问:“1元2角等于多少角?”学生先借助自己摆的学具“1元2角”进行操作和思考,再同桌互相交流。学生演示操作过程。

  (3)教师进一步提问:“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抽象出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

  (4)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2角=( )元( )”。让学生理解10角是1元,还有2角,所以12角=1元2角。

  (5)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1题。

  2、学习例6。

  (1)教师出示例6中的4种物品,醒目地标出4种物品的单价。提问:“0.50元、2.00元、1.20元、35.90元各表示这几种物品的什么?它们各表示几元几角钱?”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说讨论的结果。

  (3)引导学生概括认识物品单价的方法: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第二个数表示几分。

  (4)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

  3、学习例7。

  (1)创设童话情境:小猪帮小兔盖好了房子。小兔除了买苹果、萝卜招待小猪外,还准备买2个漂亮的气球送给小猪。小兔走到商店一看,漂亮的气球有3种(出示例7中的气球图,并将这3种气球编号,分别为1、2、3号)。买哪两个好呢?小兔犹豫不决。小朋友,你能帮小兔选购气球吗?

  (2)学生和小兔一起认识每种气球的价钱。

  (3)引导学生由无序选择信息到学习有序选择信息。

  ①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帮小兔选购气球。能选几种就选几种,并写出每种选法的算式和结果。

  ②各小组展示自己的选择方案和结果。每小组的选择方案和结果基本上是无序的。对方案多的小组加以鼓励,让学生由成功感。

  ③引导学生将无序的选择过程引入有序。教学生作如下思考:

  a、先考虑所选两个气球是不一样的,这样有3种选法。

  出示:

  每种选法的结果如下:5角+1元2角=( )元( )角

  5角+8角=13角=( )元( )角

  1元2角+8角=20角=( )元

  b、再考虑所选两个气球是一样的,这样也有3种选法。每种选法结果如下:

  5角+5角=10角=( )元

  1元2角+1元2角=( )元( )角

  8角+8角=16角=( )元( )角

  ④让学生讨论:怎样有规律地选择气球。强化上述有序选择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中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4)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板演订正。

  三、练习:

  练习九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四、小调查:

  回家后调查一下自己熟悉的商品价格,每人至少调查3种:①这些商品是用什么方法标价的?②它们各表示多少钱?

  五、小结:

  这些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东西?

  作业布置:把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

  12角=1元2角

  0.50元=5角 1.20元=1元2角 0.80元=8角

  课后小记: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有关认识人民币的知识。

  2、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综合应用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计算问题。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用所学人民币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例8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元+9元=( ) 6角+9角=( )角=( )元( )角

  4元9角=( )角 78角=( )元( )角

  二、学习新知:

  1、教师出示例8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上物品的价钱及小朋友的购物活动。

  2、学生参与购物活动。教师创设情景:现在你就在这个商店里,如果你有10元钱,你会买什么?(买1个皮球或1个乒乓球拍)提出数学问题:还剩多少钱?或应找回多少钱?学生列算式计算。

  3、如果你手中只有20元钱,想买一架小飞机,还差多少钱?学生列算式解答。

  4、求一个玩具比另一个玩具贵(或便宜)多少元?

  (1)学生在小组中提具体一些的问题,如乒乓球拍比小皮球贵多少钱?

  (2)学生根据同伴提出的问题列算式解答。

  (3)鼓励学生提出其它问题。

  (4)列算式解答。

  三、练习:完成练习九的10、11题。

  1、学生看图明确题意。

  2、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

  3、订正答案。

  四、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希望小朋友们在以后的日子了,做好小当家,帮爸爸妈妈理财。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懂得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教学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图片、实物,课件。

  设计思路: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本课学习过程紧密结合学生生活体验,设计学生熟悉的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境,开展开放的数学活动,实施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人民币。

  1、教师讲故事:星期天,聪聪来到书店,发现了一本自己非常喜欢的故事书,准备买,但一摸口袋后马上回家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没带钱)

  2、师:同学们知道生活中钱能干什么吗?你用过钱吗?在什么地方用的?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引导: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比一比,看谁学到的本领多。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认识人民币。

  1、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A、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的面值读给小组同学听,不认识的在小组里研究一下,小组无法解决的,等会儿拿到上面来,我们一起来讨论。

  B、学生汇报所见到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设问:你是怎样认人民币的,能否举例说说?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对,我们看人民币上的数和数后面的单位就能知道它的面值。认识字:百(佰)、十(拾)、五(伍)、二(贰)、一(壹)、元(圆)角、分。

  为什么要设置这么多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学生讨论得知是为了使用方便。说说用一角的人民币去买一台彩电会怎么样?用100元钱去买一支铅笔呢?

  C、抢答比赛:课件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生辨认。

  2、分类排列,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A、师:这么多的人民币放在一起,多么的乱,大家能否把它们分类排列好,请大家在小组里完成,并贴在硬板纸上。

  B、展示学生分类排列的情况,并说明理由。

  方法一:把人民币分成元、角、分三类,每一类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好(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

  元: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角:1分、2分、5分。

  分:1分、2分、5分。

  把这些人民币按顺序读一读。

  想想说说:平时那些人民币用的比较多,那些用的比较少?

  方法二:把人民币分成纸币和硬币两类。

  想想说说:纸币和硬币各有什么优点?

  方法三:按新版和旧版分成两类。(不必过分强调这种分法。)

  C、思考:把人民币进行分类有什么作用?

  3、换钱游戏,理解人民币之间的联系。

  A、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

  一张2角可以换 个一角。

  一张5角可以换 个一角。

  小朋友动手换一换吧。

  活动形式:2人一组,可以左右两人,也可以是前后两人。

  反馈:请两组上前表演。

  B、情景对话:两个学生上来表演。(取名:明明和聪聪)

  明明:“你手里拿着什么,干什么去啊?”

  聪聪:(摊开手,有一堆硬币)“我拿10个1角钱去买一把尺。”

  明明;“你拿这么多一角钱,丢了一个多可惜啊?”

  聪聪;“那怎么办,谁来帮帮我?”

  请大家帮助一下,想个好办法。

  聪聪:“谢谢大家,我现在知道了。1元可以换10个1角钱。”

  1元=10角(板书) 课件演示

  课间休息,听一段节奏欢快的音乐。

  三、实践活动,应用人民币。

  1、活动一:我钱换你钱。

  A、一学生高举一张1元纸币,对大家说:我想把1元换成2角,谁能帮助我?

  在其它同学的帮助下,这位同学得到了5张2角。同时谢谢大家!

  B、拿到刚才1元的同学,对大家说:我想把1元换成5角,谁能帮帮我?

  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位同学的要求也得到了满足。谢谢大家!

  C、老师举起5角钱,对大家说:我想把这张5角钱换成一角或者2角,谁能帮帮我?

  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了老师的问题。老师谢谢大家!

  2、活动二:我钱买你物。

  课件出示一些商品的价格。(铅笔2角;纽扣1角;本子5角;橡皮1元。)

  讨论:一元钱能买什么?

  教师:一元钱虽然不多,但如果我们合理安排,也会有很大用处。老师希望小朋友在平时要节约用钱,合理用钱。

  四、课堂回顾,课后延伸。

  师:我们这节课玩得高兴,还学到了很多知识,说说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你把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例5、例6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和加、减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见的主要单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简单的加、减运算。

  难点: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妈妈给了玲玲一元钱,玲玲来到文具店,看看可以买到什么?

  先让学生选出1元钱可以买到的文具,再让学生说说可以怎么买。如果学生只买一种文具或一件文具,教师可以追问找回多少钱;学生也可能会组合买几种不同的文具,或同一种文具买几件,只要正确即可。

  复习元和角的关系,板书:1元=10角

  【设计意图:通过购物活动,复习巩固对人民币单位“元”和“角”及“元”和“角”间关系的认识,为人民币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换算的教学做准备;学生判断时,可以只买一种东西,也可以组合买,这样的数学活动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单位换算

  1.豆豆也来到文具店,他想买一把尺子,尺子1元2角,豆豆带的钱正好,猜猜豆豆的钱什么样的?

  (1)学生分组活动,每人都用模拟人民币摆一摆,看看哪个小组摆出的情况多,想的全?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把学生汇报的结果有序地呈现出来。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么摆?

  (3)对比发现

  板书:

  1元=10角

  1元2角=10角+2角=12角

  (4)即时练习

  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2元=( )角 5元6角=( )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直观教具,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在充分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逐步完成从直观演示到抽象计算的过渡,掌握换算方法。】

  2.丁丁的存钱罐,数一数,23个1角,他想买2元的小剪刀够吗?为什么?

  (1)想一想,圈一圈

  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上圈一圈,再说说想法。

  (2)用多媒体呈现每10个1角替换为1元的过程

  (3)归纳方法

  板书:23角=20角+3角=2元3角

  2元3角〉2元

  (4)即时练习

  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14角=( )角+( )角=( )元( )角

  37角=( )角+( )角=( )元( )角

  58角=( )元( )角 46角=( )元( )角

  【设计意图:单名数转化为复名数是在复名数转化为单名数的基础上逆向思考得出的,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应注重对换算过程的细致指导。通过圈一圈,换一换的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兑换经验,逐步理解换算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同时为后续计算的教学作好准备。】

  (二)元和角的简单计算

  1.分组购物活动。

  师:每个小朋友从下列文具中选2样你喜欢的文具,再算一算需要多少钱。

  活动要求:

  (1)先选出你想购买的2件文具

  (2)再用一个算式表示出购买文具共需要多少钱。

  (3)把你的算式给同组小朋友看看,大家一起算一算,看看计算是不是正确,如果正确请同组的小朋友为你画一颗五角星做奖励。

  2.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5角+8角=13角

  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13角应表述为1元3角,补充:13角=1元3角

  (2)2元+1元2角=3元2角

  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确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对于不同单位的量进行计算时,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突出单位的统一,先换算再运算。】

  3.提出数学问题

  (1)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比多比少”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用“便宜”“贵”来表述。

  例如:尺子比橡皮贵多少钱?回形针比小夹子便宜多少钱?

  (2)分组解决问题

  活动要求:每人提一个“比多比少”的问题,其他3人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由提问题的同学负责评判对错,奖励给算对的同学一颗五角星。

  (3)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注意处理以下情况:

  (1)2元-1元2角=8角

  教师让学生说明计算的过程,学生的计算过程可能不同,只要算法合理就给予肯定。

  (2)5元6角-1元2角=4元4角

  强调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4.即时练习:教材P57“做一做”第2题

  (1)(2)两小题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交流中要求学生说明计算的过程。第(3)小题可先让学生提出问题,提问时教师注意要学生语言表述要完整,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在计量单位相同的前提下才能对计量单位的个数进行加、减,进一步了解加、减法计算的本质。】

  三、练习巩固,强化认知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中交流每道题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关于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换算,重点是让学生清楚换算过程与方法。】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2题。

  (1)教师指导学生读懂表格,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计算出应付的钱数,填入表格。

  (3)学生交流计算过程时,教师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单位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4)教师带领学生认清每张人民币的面值,并让学生口算出付的钱数。

  (5)学生独立计算出应找的钱数,填入表格。

  (6)学生交流计算过程时,教师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

  【设计意图:将人民币的认识及人民币的'加、减法计算整合在一起,既能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及计算方法,又能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3.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中交流每道题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巩固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认识,促进学生熟练地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4.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6题。

  教师引导学生在比较时关注不同的货币单位,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关注不同的货币单位,巩固人民币的单位的认识及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换算。】

  5.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题意选择相关信息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巩固获得的新知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9

  一、谜语激趣

  师: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一起来猜一个谜语“薄薄一张纸,作用可真大,买本买笔都用它。”

  二、故事导入

  师:美丽的大森林里,小猪、小羊、小兔、小狗在过生日呢,我们一起去祝福他们吧。(一起拍手唱生日歌。)

  师:唱完了生日歌,每个小动物都许下了自己的愿望,我们来听一听。

  (小狗说:

  师:怎样帮小动物实现愿望呢?——(用钱买)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要用到钱?(生自由答)

  师小结:钱的作用可真大,谁知道现在咱们中国人用的'钱叫什么?(人民币)

  师: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部分人民币。(板书课题)

  三、新课

  (一)初识人民币

  师:小朋友都见过人民币吧?桌上盒子里就有人民币,如果你认识,就像同桌介绍一下,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同桌活动)(二)认识一元

  1、大屏幕出示一元纸币

  师:这是多少钱呀?谁愿意做小老师介绍给大家听。(你是怎么认出是一元的?)

  师介绍:“壹”是大写的“一”,“圆”是人民币的单位,我们现在通常写成“元”(板书)

  师:再仔细观察一下,在一元纸币上你还认识什么?(毛主席头像、国徽等)

  师:小朋友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咱们再一起看一元人民币的背面,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字,这样少数民族的人使用起来会很方便。再看正面还有盲文,盲人朋友只要摸一摸,就知道是多少钱。再看国徽,它是伟大祖国的标志,你们爱我们的祖国吗?那也要爱护人民币。怎么做才是爱护人民币呢?(不乱花钱、不在签上乱涂乱画等)

  2、认识纸币和硬币

  在你的盒子里找到一元钱,把它举起来。(有硬币、有纸币)

  师问:“这两个一元有什么不同呢?”

  认识硬币(简单介绍)

  师“还有没有不一样的?(认识旧版)

  (三)认识角币

  1、师设疑:小朋友们快看,老师这儿还有一张1元。(大屏幕出示1角)

  这不是数字“1”吗,怎么会不是1元呢?

  学生回答后,师总结:后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字——角。“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

  1元和1角虽然都有1,可单位不同,差的可就远啰。老师这儿还有一些人民币,你认识吗?

  老师随便指,你能说出来嘛?

  2、圈出分币,认识单位“分”

  3、小结:小朋友们真棒,能根据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来认识人民币,真不错!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小面值人民币,能准确识别小面值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及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节约用钱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认识较小面值的人民币

  三、教学难点

  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民币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教学意图:创设情境,很自然的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

  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

  2、认识人民币

  (1)将桌面上的人民币学具拿出来,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同桌内交流,看谁认得多。

  (2)全班内汇报,能认出你们信封里的人民币吗?那老师抽几张人民币给你们认认怎么样?先把你们桌上的卡片收拾一下(课件出示1元纸币)

  生1:一元

  师:咦,你是怎么认出来是1元呢?

  生1:人民币的中间有数字“1”。

  生2:数字“1”的下面还有写“壹圆”

  师:这个是大写的汉字“壹”,当然还有“贰伍拾”。人民币上的“圆”字,我们一般写作这个“元”(板书:元)

  师:这个又是多少钱呢?(课件再分别出示硬币1元)

  师:看仔细了,这里还有一枚1元硬币(课件出示1角的硬币)

  生反驳(比较1元和1角的硬币)

  师小结:我们不仅可以从颜色和图案来认识人民币,更重要的是通过看数字和汉字来认识人民币。

  随后出示5角硬币纸币

  1分2分5分最后这三个硬币,现在已经很少人用。以前,用这3个硬币可以买糖吃,现在连最便宜的1颗糖都买不到了。

  [教学意图:充分利用学生购物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发挥学生在认识人民币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面值在1元以内的`各种人民币。]

  3、整理分类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几种面值的人民币,你们能把你们桌上的人民币学具分分类吗?可以跟同桌说一说,讨论一下你的分类方法。(生讨论)

  生1:元的分成一类,角的分成一类,分的分成一类。(出示课件)

  师:太厉害了,谁听清楚他的分类方法了?(让学生重复说,并板书)

  师:其实啊,元、角、分就是我们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单位)

  几元的单位是…几角的单位是…几分的单位是…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生2:纸币分一类,硬币分一类(出示课件)

  师:真棒,纸做的人民币叫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师:还有其他分类方法吗?

  生3:把有数字1的分一类,把有数字2的分一类,把有数字5的分一类。(课件出示)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引导)师:人民币中有数字3吗?有数字4吗?有数字6吗?生:没有

  4、发现国徽,爱护人民币

  师:看来这个是人民币的一个特点呢。我们再来看看,有没有发现每张人民币上都有1个共同的标记?(课件用红线圈出)知道这个标记是什么吗?

  生:国徽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热爱祖国就要爱护好人民币,谁能说说我们要怎样爱护好它呢?

  生:不能随意损坏它,不乱涂乱画或折叠

  蓝猫有个小建议给大家:我们可以把家长给我们的压岁钱和零花钱存起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比如说买好书、买学习用品、献爱心、存银行等。我们要从小养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意图:有效的组织学生间的互动学习,既发挥了学生的才智,宣扬了学生的个性,又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协作学习意识。此环节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国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标志。我们应该爱护人民币。]

  5、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蓝猫给同学们提了个好建议,但是最近文具店遇到一个困难,同学们愿意帮助他吗?他想把这些钱换成1角的硬币。

  2角钱纸币换成1角钱硬币,可以换几枚?谁愿意跟它换?

  他还想用5角钱换1角钱硬币?1元钱呢(请3个同学换)

  谢谢热心的同学们。刚才1元钱可以换几个1角钱,所以,1元=()角,反过来,10角也等于()元

  知道了元和角的关系,如果你想买蓝猫文具店里的1支1元钱的铅笔,你准备怎么付?

  2张5角10张1角5张2角8张1角和1张2角。

  小结:不管用哪种面值的人民币来付钱,付的总数合起来是10角,也就是1元。

  (2)1元=10角,谁能试着猜猜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1角=()分,反过来,10分也等于()角

  [教学意图:通过“换币活动”,帮助学生理解10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角,由此联想到角与分之间的进率也是10,使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运用,拓展问题

  做一做1

  做一做2

  做一做1:可以先区分不同的单位,再按单位分别数出钱数来,然后合起来。

  (四)回顾整理,升华认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江苏教育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60页例题,第61-62页“试一试”以及“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认识人民币”这单元的教学内容与过去“元、角、分”的教学内容相比有较大的突破。过去的教材以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和会进行简单的计算为主;现在的教材,要求学生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学习使用人民币,要求学生在买东西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计算。本课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教材从一幅三名孩子在商店里买玩具的画面引入,使学生联想到“买东西要使用人民币”,由此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组织学生通过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使学生对人民币形成整体的认识。“试一试”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与角间的进率,为学生购物付币做准备。“想想做做”的习题安排得层次分明:第1、2两题让学生辨认小面值的人民币;第3、4两题让学生认识取钱方案的多样;第5题创设购物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发展学生的思维。

  设计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拟体现以上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人民币,都有简单的购物经验,因此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购物情景引入,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亲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使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及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每个学习小组(2人一组)准备一个纸盒,纸盒里面至少有1分、1角、2分、2角的纸币各5张,硬币各5枚;5分、5角的纸币各2张,硬币各2枚;1元的纸币1张,硬币1枚。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1)、出示教材第60页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问: 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三个小朋友在商店里买玩具。)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钱) 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人民币)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评析:从购物情景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提问:小朋友,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认识) 请你从盒子里找出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2)、分组活动:学生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向同桌介绍。

  (3)、小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展示出来。

  [评析: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接触过人民币,对人民币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认识,通过找出认识的人民币,向其他同学介绍,让学生在交流中互补,在讨论中学习,避免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这个教学过程,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2、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2)、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

  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随着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评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提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实现了由不知到知,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真正把学生推到了“活动主体”的地位。]

  (3)、出示教材第60页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

  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

  请学生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学生汇报拿1元钱的不同方法。当出现拿一个1元的和10个1角的时候,引导学生建立“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1元=10角。

  (4)、提问: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呢?(1角=10分)

  请学生从盒子里用不同的方法拿出1角钱,进一步建立角与分的进率关系。

  完成课本第60页填空:1元=( )角 1角=( )分

  [评析: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也使用过人民币,因此,要相信学生有能力应用已有的经验主动构建新知。通过从盒子里取出1元钱、1角钱,使学生看到取钱方案的多样,并从中筛选出“1元=10角、1角=10分”,顺利地化未知为已知,化陌生为熟悉,让学生掌握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5)、试一试:一张1元纸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

  请学生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

  [评析:通过换币,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元=10角”的规律的理解。]

  三、应用拓展

  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

  观察并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多少?

  请学生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3、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从1张5角、2张2角、5枚1角中拿出5角,鼓励小朋友想出不同的拿法,对每种拿法都要组织学生评价。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2

  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2、了解人民币的作用,知道购买物品时要付钱。

  3、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徽,要爱护人民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购物的经验,在生活中接触或使用过的人民币。

  2、物质准备:

  教具:各种大小不同的夹子若干,布置成夹子商店,每个夹子分别标有1~10不同的价格;面值分别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和硬币若干。

  学具:《幼儿用书》人手一册,记录纸,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夹子商店。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布置成夹子商店的教室,引导幼儿观察室内有什么?每种夹子多少钱?引导幼儿认识汉字“元”。

  2、认识人民币。

  教师(出示面值分别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和硬币):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上有什么?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钱吗?

  引导幼儿观察人民币,了解人民币上有图案和数字,以及我们国家的国徽,它是我们国家的勤,叫人民币。让幼儿知道人民币上有国徽,就代表了我们国家,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教师: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同?

  让幼儿知道人民币时用来购买物品的,引导幼儿了解每种人民币的面额。

  3、兑换人民币。

  教师指一个标价为4元的夹子:如果我想买这个夹子,可以怎样付钱呢?

  请幼儿思考并用人民币示范,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他是怎么付钱的?为什么要这样付钱?

  继续引导幼儿思考其他的付钱方法。如:可以付四个1元的'钱,也可以付两个2元,还可以付1个2元、2个1元。

  请个别幼儿说说想买几元钱的夹子,可以怎么付钱?

  4、幼儿操作活动。

  请幼儿选一个夹子,想一想可以怎样付钱,然后在纸上记录下来。

  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结合班级中布置得“工艺作坊”中的出售物品,让幼儿进行购物游戏,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对钱币的兴趣。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68—7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认识一元以及一元以下的人民币。

  (2) 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过程与方法:

  (1) 使学生经历取币、换币、付币和找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

  (2) 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2) 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3) 养成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元以及一元以内的人民币,每个学生一两张人民币,一个学具钱袋:10张一角,5张两角、2张五角、一张一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情境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准备去哪儿?

  要买学习用品需要什么?

  2、导入新课:

  把你带的钱举起来,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

  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几种小面值的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

  1、认币:

  把你带的人民币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是臬知道的。

  教师相机教学认币,并介绍人民币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纸币和硬币。

  2、认识元、角、分

  我们在认识多大面值时,主要看什么?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这些人民币上面的数字有哪些?数字后面的字有哪些?(板书:元、角、分)

  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它们三个中,最大的是谁?最小的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单位是元的人民币有哪些?角?分?

  观察图案上面都有国徵,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我们应该爱护、尊重人民币,不能乱涂乱画,也不能随便踩踏、抛弃。

  你们花过这些人民币吗?买过什么?

  我们已经认识人民币了,大家也谈了一些自己购物的经历,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购买这三件商品要用哪张人民币。(课件出示)两角橡皮,一角铅笔、五角转笔刀

  3、找进率:

  教学1元=10角

  小丽想买一桶橡皮泥,价钱是一元。你们猜猜他是怎样付钱的?用你的学具钱拿一拿。

  汇报之后演示,板书:1元=10角

  教学1角=10分

  我们已经找到了元和角之间的`关系,你能猜一猜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一角能换几个一分?

  4、换币:元、角、分的人民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进行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等额互换。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换币游戏:

  1张一元可以换成几张五角?几张两角可以换成一张一元?

  5、付币:

  小军想买一支自自动动笔,是七角,人民币中有一张面值是七角的吗?如何拿呢,请你用学具拿一拿。

  6、找币:

  课件出示:小明1元钱,买一个书皮后应找回多少钱?你是怎样想的。

  你手中也有1元钱,想买什么,应找回多少钱?

  1元钱可以同时买哪几件商品?

  三、拓展延伸:

  这两天,我们学校正在收费,按照国家规定的一费制的收费标准,我们一年级的杂费是83元,用今天这些小面值的人民币交学费麻烦吗?请同学们找一找比1元大的人民币有哪些。

  板书:

  认识人民币

  1 元

  2 角

  1元=10角

  5 分

  1角=10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4

  《认识人民币》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购物活动,学生初步体会到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3、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已知道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接下来学习&sh;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打下基础。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正处于以直观形象为主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初期,注意规律则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而且注意力的保持时间短。

  教学策略选择:

  依据《新标准》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及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激趣、直观演示、引导点拨、启发谈活法等展开教学。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因此,学法上主要以自

  主探究为主,观察、比较、操作、小组合作法为辅等多种学法相结合,借助多媒体,通过学生的看、思、试、说等多感官协调参于到学习中。

  媒体选择和运用:

  多媒体、音乐、文字补充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在碧绿的青草地上,喜羊羊和它的同伴们为即将举行的联欢会而忙着……羊村长要发东西奖励大家:喜羊羊要尺子、沸羊羊要铅笔、暖羊羊要橡皮、美羊羊要小本本,可把羊村长难住了。)

  1、谈话:每只小羊要的东西都不一样,该发什么好呢?

  2、交流钱在生活中的用处。

  3、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这样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很快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为新课的探究**了动力。】

  二、 自主探究、引导点拨

  (一) 认识人民币

  1、 元、角、分

  1) 小组合作:拿出学具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小组同学听,并说说你是怎么认的?

  2) 人民币单位:元

  3) 爱护人民币教育

  (闪动人民币左上角的国徽)

  4) 介绍人民币的种类:新币、旧币、纸币、硬币。

  (出示不同的1元)

  5) 单位:角

  ( 出示纸币1元和1角各一张:这张纸币上也有数字1,为什么它是1角而不是1元?)

  6) 认整套人民币:谁还想当小老师,上台介绍你所认识的人民币?

  (出示整套人民币)

  7) 单位:分

  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面额太小了,现在几乎都不用。

  8) 小结认的方法:我们在认人民币时,不但可以看图案、形状、大小、还可以看数字,更重要的是别忘了数字后面的单位。

  2、 分一分

  1) 小组合作:把桌面上这些乱乱的人民币分类摆放。

  2) 多媒体展示交流

  3) 小结:可以按纸币、硬币分;也可以按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来分……

  [整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做数学”的教学理念,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1、认识1元=10角

  (出示:羊村长给每只小羊都发了个红包,沸羊羊很得意——红包里有很多张;美羊羊很伤心——只有一张。)

  师:沸羊羊的红包里一共有几张这样的1角呢?全班大声地数出来……(闪动10张1角)

  师:10角就是1元,原来1元和10角同样多。咱们安慰安慰美羊羊。(板书:1元=10角)

  2、1元=(2)张5角

  师:暖羊羊也有一个1元的红包。咱们来看看——这是一张5角,一共有几张这样的5角?为什么?(出示2张5角)

  3、1元=(5)张2角

  师:美羊羊也有1元钱的红包,瞧瞧吧——这是一张2角,一共有几张这样的2角?为什么?(出示5张2角)

  4、1角=(10)分

  5、小结。

  [充分利用多媒体可动可静的功效,使学生投入了积极的情感,主动参与,自主领悟,不着痕迹地掌握了学习的重点。]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出示逛福福超市:瞧,柜台的商品可好了——练习本1元、橡皮1角、铅笔2角、尺子的价格怎么没标上?)

  1、 猜尺子的价格:买一本练习本的价格可以买两把尺子,尺子一把多少钱?

  2、 思考:喜羊羊想买一把尺子,该怎么拿5角钱,有几种拿法?

  3、 汇报展示:一张或一枚5角、5张1角、3张1角和1张2角、2张2角和1张1角四种拿法。

  4、 1元钱能买什么?怎么买?

  师:刚才买的都是同一种物品,如果要买不同的物品还可怎么买?

  5、 模拟购物:学做小买卖

  1) 活动要求:小组合作 两个组长当营业员,其余的组员当顾客。一个营业员负责卖东西,一个负责收钱、找钱。文明购物 互相交流

  2) 小组活动

  3) 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你买什么?是怎么付钱的?清点一共卖了多少钱?

  6、 买这四样物品,2元够吗?为什么?

  7、 小结

  【整个练习的设计集趣味性、应用性、层次性于一体,又符合低年级游戏教学的特点,使学生获得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达到我“乐意学”的境界。】

  四、畅谈收获、延伸课外

  1、 这节课玩得开心吗?说说有什么收获?

  2、 利用星期天,请爸爸妈妈带你们去趟商店,看看哪些物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如果需要的话,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亲自去买一买,好吗?

  【这样,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把所学知识延伸课外,体现“从生活中来,又回归生活中去”的教学新理念。】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5

  课 题

  买衣服——认识人民币(二)

  主备教师

  张玮

  使用教师

  代金霞

  参加人员

  一年组全体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多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币值。

  能力目标:

  在购物活动中,能灵活地选择不同币值的人民币。

  情感目标:

  了解储蓄的功能,养成存钱的习惯。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付款方式。

  一、引入 :夏天到了,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今天,我们就到服装商店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服装店的场景,画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上衣59元,裤子41元,T恤39元,裙子36元,连衣裙68元,帽子14元,短裤32元。)

  瞧,这么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怎样介绍你的商品呢?谁来试一试?

  二、活动一:认一认

  1、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衣服呢?(付钱) 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些人民币,用它们来付钱,可以吗?(太麻烦了!)

  2、我们该怎么付钱呢?(用面额比较大的人民币)你见过吗?

  (教师出示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模型。)

  3、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钱你认识吗?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4、谁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数字、颜色、图案,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5、教师拿出一张旧版的100元。你知道它的面值是多少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把旧版的50元和10元展示给大家,并交流一些辨别的方法。

  6、你知道10元钱能干什么吗?课下可以再调查50元、100元可以干什么。

  三、活动二:买衣服

  1、这些人民币我们都认识了,现在我们可以用它们买衣服了。大家每人挑选一件你最喜欢的衣服,看清它的价格,想一想你怎样付钱呢?

  2、学生汇报,借机发问:大家帮他想一想,还有别的拿法吗?

  3、看到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衣服,老师也想挑选,我想买一件T恤和一条裤子,我有100元,大家帮我估计一下,这些钱够不够呢?我应该怎样付钱呢?

  4、谢谢这位同学帮助了我,我想如果你将来成为一名售货员,会很出色的。现在,请大家再为你的爸爸妈妈,或者是好朋友选一件衣服,加上刚才你选的,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你打算怎样付钱?

  5、现在把学具中的钱准备好。利用学具盒里的钱来购物。遇到困难了吗?(没有零钱。)怎么办?(找钱)

  (这里有意安排一个困难,学具里并没有小面额的人民币,学生们很快就发现如果想准备出正好的钱比较困难,这样也就自然引入了下一个环节。)

  现在请大家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售货员,一人扮演顾客,来买刚才挑选的两件衣服,看看能不能找对钱。

  四、活动三:换钱

  1、刚才大家当售货员都很成功,不过,为了买东西方便,通常大家会把钱换一换,这里有一张100元,如果想换成10元的,怎么办?

  还有别的换法吗?

  3、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5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

  4、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1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

  五、数学故事

  六、总结,今天回家购物,写一篇数学日记。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1-22

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05-06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04-04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07-23

《倒数认识》教学设计12-24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04-29

《认识钟表》的教学设计11-23

克的认识教学设计06-06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