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设计(合集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
1. 掌握“纽约、交涉、肖像、大洋彼岸、恬静、矜持、璀璨”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对照插图,理解文中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学习观察与想象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 感受《蒙娜丽莎》的艺术魅力,培养和谐、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有关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的事,对于艺术,学生很难说有多高的领悟与造诣,因此,本节课重在引领学生整体感悟——对照插图,多读多看多思考,随着作者的描写去体会、想象,以此来感悟世界名画的艺术魅力。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交流研讨,毕竟,对于艺术的理解,永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教学重难点:
1.从文中的描写部分,感受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
2. 学习把观察与想象结合起来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前面的两课,我们沉浸在俞伯牙与贝多芬的琴声里,不能自拔……今天,请大家从琴声里走出来,一起来欣赏这幅世界名画(出示画作),谁能告诉我:关于这幅画,你了解多少?(生介绍《蒙娜丽莎》及达·芬奇)(板书课题:蒙娜丽莎之约)
二、出示目标,自读课文
1. 看142页课前导学部分,明确学习目标:说说你从哪些描写中看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找出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对照插图多读几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各部分讲述了什么内容,对照导读部分要求,找出体现名画魅力的描写,给关键的字词句做上标记。
3. 汇报生字词自学情况,简单讲解(如“肖像”“肖”的读音,“恬静”、“矜持”的含义等)。
4. 说说课文各部分讲述了什么内容?(生答)
小结归纳:作者先是介绍了展览的由来以及人们对这幅名画的期待(1-4自然段);然后用了大量的笔墨具体描写了这幅画(5-7自然段);最后总结了自己观看这幅画的感受(8自然段)。
三、熟读精思,感受魅力
讨论一:说说你从哪些描写中看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生答) 预设一:5-7自然段中的描写句 5自然段中“泛着红光、垂落双肩;柔和明亮,真的流动”等;6自然段中“微挑的嘴角,恬静、淡雅的微笑”等;7自然段中“双臂、双手、褐色衣服、山峦石桥流水树丛”等。依次引导对上述描写进行归类:外貌描写、神态描写、景色描写。 预设二:1-4自然段中“队伍像一条龙”,“队伍慢慢移动着”,“队伍移动得更慢了”,“不知过了多久”等,以上句子没有直接描写蒙娜丽莎美丽的'容颜,但从侧面表现了她的魅力,我们称之为“侧面描写”。
讨论二:对照插图,读5-7自然段,思考:《蒙娜丽莎》到底有哪些魅力?根据关键词句,用一两个词语形容这幅画的魅力。(生小组内合作完成,班内展示,在生回答的基础上完成板书) 1)5自然段:读关键句“脸颊泛着红光,仔细看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等,引导思考并归结:如同真人、逼真(魅力之一); 2)6自然段:读“像有话要说,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暗含忧伤,有时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等句,引导想象并归结:神秘(魅力之二); 3)7自然段:读“沐浴在阳光里,富有生命活力,朦胧,蜿蜒隐去”等句,引导欣赏并归结:生命力、自然和谐(魅力之三)
讨论三: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描写句并赏析;也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句子,交流理解。(生展示交流)
预设一:“她的脸颊泛着红光,眼神柔和明亮,嘴唇看起来不是涂抹的色彩”,说明作者的观察很细致,因而描写生动;“她的嘴角微抿,好像有话要跟你说,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暗含忧伤、十分亲切、几分矜持”,这是虚写,作者运用了想象,丰富了自己描写的内容。指导并归纳:在观察的基础上发挥合理的想象,这是一种很值得借鉴的写作方法。 预设二:“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这是作者在表达自己观看《蒙娜丽莎》后的内心感受——自己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 说说自己观看《蒙娜丽莎》后的内心感受。(生自由发言,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 总结:五百多年前,达·芬奇以他精湛的技艺为我们创造了这幅世界名画,今天,我们随着课文作者一起,领略了这幅名作的无限魅力。正如作者所说,蒙娜丽莎的微笑,已经永远留在了我们心底。其实,达·芬奇的作品非常之多,比如课文下面的这幅画,有谁了解它的名字呢?(介绍或生回答:最后的晚餐)请在课后查找有关这幅画的资料,运用本课所学的写作方法,试着来介绍它。
教师教学设计2
备课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为 了加强我校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尽快提升我校教师对教材的自主研读能力和教学方案的设计能力,更好地锤炼教师备课基本功,实现教 师有效备课,提高备课、上课质量,构建我校教师成长的平台,结合 我校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经研究,决定举办以“优化教学设计, 实施有效教学”为主题的现场教学设计比赛活动。为了保证活动的.顺 利进行,制定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落实校本培训计划,促进我校教师 的专业成长,展现我校教师风采,特举办我校教师现场“教学设计” 比赛。比赛宗旨在于提高我校教师教材分析能力、课标理解和运用能 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组织机构
组 长:李宗英
成 员:杨生贤 杨洪武 王正虎 马勇裁 李 青 马元斌 马玉江
王正虎 李宗军 杨 东 杨自成 马彦明 王正宝 马全平 李宗发 虎旭东 马彦全 买耀玺 邢彦明 罗风科 罗进财 丁生波 马金平
三、参加对象
全镇所有在岗教师(学生在300名及以下的学校拟报送1名教师参赛;学生在600名及以下的学校拟报送2名教师参赛;学生在600
名以上的学校拟报送6名教师参赛。拟定参加中心学校复赛教师名单10月31日之前上报中心学校办公室,与此同时上报本校活动资料。)
四、竞赛学科
语文、数学
五、比赛时间
1、初赛时间:
2、复赛时间:
六、复赛地点
中心学校办公楼三楼会议室
七、比赛内容
本学期课本中某一内容(篇章)的一课时内容,赛前5分钟公布。
八、比赛形式
现场教学设计比赛,不得带任何资料。
九、比赛要求
现场教学设计时间为60分钟,请老师们在规定时间准时到达比赛地点。比赛只允许带书写和绘图工具,不允许带书本、教参、教案等参考资料。赛前10分钟抽取考号,答卷上不得写真实姓名,只能写考号。
十、教学设计要求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应主要围绕下面几个主要环节:
1、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3、教学重点、难点
4、教学课时
5、教学准备
6、教学过程
7、作业布置
8、板书设计
(二)教学设计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能按新课改 的要求确定课时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体现新课程标准 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 性。教学过程步骤清晰,对主要教学环节要求写清教师活动的内容与 方式以及学生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并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预设与应对策略。
十一、评奖办法
1、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奖。
2、评审方法:学校邀请具有专业水平的老师根据评审内容和标 准对所有教学设计进行评比,比赛将综合考虑各学科参赛人数按语文组、数学组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十二、活动要求
1、各学校要加强对这次活动的组织和领导,要充分发挥学校学科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要重视过程、重在参与、重在实效。
2、在岗教师要全员参加这次大赛活动,做到互相学习、比学赶帮,岗位练兵、在职培训,通过这次活动促进全学校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提高。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赛者,需提前向中心学校办公室请假、备案。
3、本次活动要和构建高效课堂结合起来,要和校本研训结合起来,要和全学校的教师培养、培训学习结合起来,要和全学校教师的业务评价结合起来。
附件1:教学设计评价量表
王团镇中心学校 20xx年9月20日
教学设计评价量表
学科:撰写教师:
教学设计课题 :
评委(签名):
日期:
教师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体会文中深刻的人文道理,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种树人的话
教学过程
一、启读,激趣质疑引入文
1.教师讲述《夏令营中的较量》。
2.请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你有些什么想法?
3.小结:同学们,我们这次的较量谁输了,输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桃花心木》那里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整体感知观其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字字入目,做到三不: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3.教师请举手最快的前十名同学串读课文。
(师生共同正音,并对他们积极读书的态度予以表扬。)
三、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
1.教师:同学们,读书只做到正确流利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书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达到这样的要求,那么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2.再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反馈学生画出的句子及不懂的地方。
4.抓住重点句段,感悟育人真谛。
学习12、13自然段。
①指名读。想一想:这两段主要讲什么?
②逐句品读。引导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并相机指导朗读。
③全班交流自己从读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教师小结。
学习14自然段。
①投影出示此段课文,全班齐读。
②自由朗读,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
③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理解:”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④学生自悟,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15、16自然段
①愿意读的'同学一起读。
②小组讨论: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
③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议。
四、展读,联系实际话育人
1.分角色表演,种树人与“我”之间的交流。
①同桌组合练习。
要求:注意人物的身份、语气、可以自由发挥。
2.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
3.教师小结:
同学们,成长为一棵抵御风雪,顽强生存的参天大树的确要付诸于不懈的努力。在挫折与逆境中锻炼、成长,才是我们应该走的成才之路。
教师教学设计4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要求:
(1)掌握烷烃的分子组成、结构等的特征。
(2)理解同系物、烃基等概念,学会烷烃的命名。
(3)理解同分异构体概念。
(4)了解烷烃系列的性质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要求
(1)基本学会烷烃同分异构体的分析方法,能够书写5个碳原子以下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
(2)从甲烷的性质推导到烷烃的性质的过程中,学会从一种代表物质入手掌握同系列有机物性质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实验和多媒体动画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
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都是烷烃的性质和同分异构体概念的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导入]
1、甲烷的分子结构有什么特点?甲烷有哪些主要化学性质?
2、什么叫取代反应?举例说明。
[自主学习]
1、课本54页"学与问"试归纳出烷烃在结构上的特点。
2、阅读教材55页,试归纳出烷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归纳小结]
教师教学设计5
一、聊天
1、又一个暑假过去了,假期里你都干些什么了?有什么收获和感触?
2、新学期开始了,回顾过去,你在语文学习方面积累了什么经验?还有什么困惑?需要老师的什么帮助?
(目的:相互了解)
二、材料分析
1、出标材料。
材料一:
班别 姓名 语文原始分 语文标准分 原始总分 标准分 排名
A高三(6) 郭__ 113 653 458 591 1131
B高三(3) 石__ 95 548 458 548 1963
材料二:
班别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化学 生物 原始总分 标准分 排名
C高三(3) 蒙__ 666 583 663 611 633 483 666 16
D忻高 樊__ 445 717 709 669 601 512 657 19
2、比较这些数字,你看出了什么。
(说明:材料一中,AB两位同学的原始总分(语数外理化)均为458分,但标准分相差43分,市里排名相差833名。主要原因,是A的语文原始成绩高于B18分,标准分就高出105分。
材料二中,C的语文明显高于D,生物稍高,其他科和原始总分都明显低于D,但换成标准分,却比D高出9分。
由此可见,语文原始分的十来分之差,在标准分和整体排名上就会产生巨大的差距。因此各校考生都非常重视语文科。希望大家努力把自己语文成绩提高一个档次。)
(目的:使学生高度重视语文)
三、讲故事 教师讲故事,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1
一个灰心丧气的青年人,因科举没考上,便颓废不堪,一蹶不振,整天关在屋子里,抱头痛哭。
有一天,一位老者跨进门,语重心长地说:“假如山上滑坡,你该怎么办?”
年青人喃喃:“往下跑。”
老者仰头大笑:“那你就葬身山中了。你应该往山上跑,你只有勇敢地面对它,才有生还的希望,天下事皆然。”说完便飘然而去。
(——只有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才能战胜它。往上走,不要往下走,学习亦如此。)
2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 ——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勇敢面对一切挑战和失败。)
3
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了八成。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
4
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要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5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
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
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你们说,这个小孩是不是很聪明?
(——重要的还在钓技。学习,不能只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小结:第一,相信自己,勇敢面对
第二、养成习惯,重在坚持
第三、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目的:鼓励士气,明白学习的道理)
四、其他说明 1、我的课堂风格:民主、开放、个性
要求大家:主动投入,参与讨论,大胆提问,适时笔记。
2、我的训练方法
《成才之路》第一卷课前完成,第二卷课后完成。
基础知识每周一练。
作文训练,单周一篇随笔,写在随笔本上;双周一篇作文,在作文课当堂完成。
3、其他规范
课堂笔记做在课本上。
作业本2本,一本写作文,一本抄写和默写。
随笔本一本。
读书笔记本一本。
黑色水笔、红色笔、铅笔各1支。考试、作文、作业一律用黑色水笔工整书写。
(目的:规范要求,养成习惯)
五、课后作业 你在新学期有什么新设想?语文的弱项在哪里?什么原因?想怎么解决?有什么困难需要老师帮助?对老师有什么要求?(结合你的情况,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谈谈。写在随笔本上,我阅读后回复)
(目的:进一步摸底,以便因材施教)
教师教学设计6
论文摘要:本次中职教师教学设计调查以广西商业学校为例,通过实证性研究发现,中职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和教学过程策略的选择上有待提高和完善,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的系统性设计、师生互动和教学评价体系等解决策略。
调查背景与内容
在全国职业教育如火如茶开展的时候,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并以此全面完善和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格素养和技能水平,成为了职业教育教学的关键目标。而教学设计作为教学的灵魂和前提,对于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以及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功效是十分关键的。
在信息化、知识化、科技化的今天,中职教师如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应社会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匹配合适的传播形式以及选用恰当的教学评价,都必须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将直接踏上生产实践第一线,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基本的知识、原理和概念,更重要的是生产技能和工作能力。但是,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教学设计,大都关注在普通教育上,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还没有引起中职教师的足够重视。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关注和投人力度的加大,职业教育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一些教师越来越重视教学设计,但是当前在教学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更好地通过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策略等,减少和克服在正式教学活动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和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我们设计了此份问卷。本次问卷调查的内容涵盖了教设计的各个环节,如了解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等。
样本选取、分析方法及类别
样本选取本次调查研究以广西商业学校为例,涵盖学校的所有专业学科,共发放问卷127份,回收有效问卷12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o
分析方法本调查主要将频度和比例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具体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相结合,进行了统计、分类和分析,了解中职教师教学设计的优点和不足。
分析类别因为本次调查采用主观题形式,分析难度较大,所以采用了首先对所收集的问卷进行整理,然后分类,最后统计分析的形式。在分类中,尽可能地保持每个样本的内容(故在统计分析中采用的是原样本术语),以防止造成统计数据的不稳定和较低的信度与效度。在结合职业教育和传统教育教学设计的一般构成要素和结构的基础上,我们把教学设计进程分为备课、复习旧课、导人新课、上课、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每个大类又包含一些小类,主要是具体的环节和方法,这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整体设计的频度和比例
教学整体设计是为了达到既定目标、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而设计的一套完整的、系统化的、动态化的.程序。统计与分析结果见表1和表2。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到,在教学的准备阶段设计中,进行备课和课堂总结的教师分别占到了41.7%和40.2%,所占比例一般。在备课设计中,作为教学设计重要环节的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占18.9%,熟悉教材占15.0%,准备教案占10.2%,所占比例都明显偏低,而作为教学设计灵魂的制定教学目标竟只有4.7%,可见中职教师对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没有足够重视。在正式的教学实施阶段的设计中,尽管每一位教师都有表述,但在复习旧课、导人新课以及教学策略选择方面相差巨大,其中在注重学生实践上值得一提,占到47.2%,而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反馈方面分别占18.9%和24.4%,有待加强。在这其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比较多的.下面我们将详细讨论。
(二)教学实施设计阶段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统计与分析
教学策略的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因此,我们重点对教学实施阶段做了统计与分析,其结果与分析如下:
相关度结果与分析从表3可以得出,师生互动与问答教学(p=0.019)、案例教学与学生实践(p=0.042)、演示法教学与学生实践((p}.000)、问答与学生实践(p}.022)相伴概率p均小于0.05,故认为它们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在剩余的,如师生互动与案例(p=0.081)、师生互动与分组(p=0.561)等中,相伴概率p均大于0.05,故认为它们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上课环节各个要素在同一节课中出现情况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在正式上课环节设计中,同时应用1至2种方法或策略的比例很多。表s显示了上课环节各要素的应用次数和比例关系,其中学生实践、案例法和评价法教学所占比例较高,基本都在15%以上,其他所占比例较低,在10%左右。从表4和表5的对比可以看出,有一些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中同时被利用,但是却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应用任何策略和方法。
案例法应用频数与比例分析从表6可以看出,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出现案例的教师占67.7%,出现1次的占22.8%,出现2次的占9.4%。而从表7可以看出,在教学设计中,中职教师明确提出精心准备案例的只占7.5%,在教学实施中采用案例导入的占28.3%,但是在上课时应用案例教学的却占到了64.1%。虽然在教学实施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达到了很高的比例,但这是在出现案例法中的比例,在总体中却不尽如人意。
讨论与建议
(一)中职教学设计应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工程,应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
长期以来,一些中职教师对教学设计关注度不够,始终认为它与教学的联系不大,忽略甚至忽视教学设计;还有一些教师尽管在教学前进行教学设计,但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其实,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和操作性。邓泽民教授认为: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人才的中职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反映在所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胜任工作的知识和能力。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系统,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着眼整体,统揽全局,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尤其是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从这次调查来看,中职教师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令人担忧。在所统计的6个环节中,教学设计包括所有环节的仅占1.6%,含5个环节的占4.7%,4个环节的占10.2%,包括i-3个环节的最多,分别占到23.6%,34.6%和25.2%。这些数据都充分表明了中职教师在教学设计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中职教师必须加深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和理解,系统地、综合地、整体性地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并根据市场和社会的变化,做出动态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应适宜,应以注重师生互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度和创造性为前提
在以能力培养为本的中职教育中,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水平。但这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的学习情境和氛围,而不是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单纯地采取“满堂灌”的方式,以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从本次调查我们看到,中职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多样的,存在案例教学、分组教学、演示教学、问答教学等形式。例如,案例教学占了教学过程的26.8%,学生的动手实践则达到了47.2%,这些都与中职教育培养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技术人才的教育目标是相对应的。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其中存在的问题:这些方法的选择是否都与培养学生的技能相关,是否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例如,在对上课过程的相关分析中,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的分组法与案例不存在显著的相关,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形成师生互动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总之,教学过程设计作为整个教学设计的主体,其中各种教学策略的选择都应该强调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提高和完善为中心。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种适宜初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学,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三)注重教学评价
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评价是一个评价教学效果、教学效率的措施,特别是基于中职教育本身固有的属性,教学评价不可或缺。在本次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形成性课堂评价意识较其他方面还是比较乐观的,占到了24.4%。但在总的教学过程设计中,却只占到了14.9%。虽然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也可能有教学评价方面的内容,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却未表现出来,况且有课堂小结的人数只占到了总体的40.2%,在这方面还是存在不足的。因此,新时期应鼓励和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这要求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成绩动态地给予评价,及时激励学生或者帮助学生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胜任工作。
总之,在中职的实际教学中,应该把教学设计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教学进行认真的设计,不断适应当今社会和科技迅速发展对中职学生的新要求,敢于对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努力为社会造就全方位的人才。
教师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会认9个字,会写12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通过集体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张衡从小勤于思考、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精神。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二、重点、难点:
重点:在愉快轻松的学习中掌握生字,记忆字形,并能正确、美观的书写生字;能正确、流利、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通过细读品味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热爱科学的好品质。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学习描写星空的句子。
1。[出示星空图]同学们,在晴朗的夜晚,我们抬起头,就看见蓝天上有许许多多明亮的小星星,一闪一闪的,非常好看。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美丽的夜空。你看见了什么?觉得怎么样?
2。这星空真美啊!老师也送你一句很美的句子。
出示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谁来读读这句话。师:真棒啊,你把句中的两个生字都读准了。
出示:撒碧玉盘指名读,撒字平舌音
师:我们把生字放回句中,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师:真好,都读对了。
3。谁还愿意美美地读一读。
自己读,指名读。师:你读得真美,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美?
4。感悟星星很多,星星很美,星星很亮。
a。感悟星星美,星空也美。
预设:生1:星星很美或很亮
师:是的,这里的星星就象——珍珠一样美/亮。
生2:像无数珍珠一样
师:这里的珍珠指的是——满天的星星
师:你见过珍珠吗?什么样的?出示图片
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一样美,一样亮。
师:除了星星美,还有什么也很美?生:碧玉盘。
师:你见过碧玉盘吗?出示图片——用碧玉做成的盘子。
珍珠撒在碧玉盘里,那这里的碧玉盘又是指什么呢?
生:是天空。师:怎样的天空才算得上是碧玉盘呢?
师:是啊,睛朗的夜空碧蓝碧蓝的,就像是——(碧玉盘)
师:不仅是星星很美,夜晚的天空也很美。
谁能美美地读——指名读
让我们大家一起美美地读读这句话。
b。感悟星星很多
预设:师:星星除了美,你还读出了什么?(星星很多)
从哪几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来?(满天,无数)
师:请你来读读这句话。师:是啊,多得数都数不清了。
还有哪里让你感到星星很多?生:撒
师:谁能做做"撒"的动作?
师:嗯,做得好,字典上解释,"撒"是把颗粒状的东西分散地扔出去,所以"撒"字是"提手旁"加"散",像这样,把星星撒出去,感觉星星特别多,到处一闪一闪的,真美!
谁能做上动作来读读这句话。
5。让我们一起来把星星"撒"满天空,读——(全班齐读这句话)
6。在这么美的星空下,有个孩子特别喜欢数天上的星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星星的孩子》这个故事。[出示课题]
发现了吗?课题里藏着多音字"数",还有一种读音读"shù",刚才的`句中就有一个词是"无数",那什么时候读"shǔ",表示数东西的时候,我们把它送到田字格里。
看老师把课题写完整,指导写"数"字。师:数是左右结构,左上是米字,一捺变成点,小女孩在数米,提不要超过撇。她反复数数不清,右边写个"反文旁"。
二、初读感知,再学习课文一、五段,随文识字。
1。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呢?赶紧去课文中找找吧。生字要读准,句子要读通,能干的孩子试着把课文读动听。
谁能说说这个故事写的是谁?
出示:张衡,谁来叫叫他?注意这两个生字都是后鼻音。
这"衡"字比较复杂,谁有好办法记住它。板书:张衡
2、学习课文最后一段,教学一部分生字新词。
(1)师:张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你从哪儿知道的?出示最后一段。我们也来读一读
师:老师挑出其中重要的词,谁来读一读,齐读。
出示:张衡汉朝刻苦钻研著名天文学家
谁能用上这些词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张衡。
师:让这些词回到句子当中,一起来读。
(2)师:天文学家是研究什么的?
汉朝:中国古时候的一个朝代,离我们现在有一千七八百年。
著名的天文学家板书:天文学家
(研究天上的太阳、星星、月亮这些天体分布在哪儿,怎么运行的专家,叫天文学家。)
给"著名"找个近义词。
(3)师:张衡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呢?(板书:刻苦钻研)
师:刻苦钻研是怎样地钻研?
非常认真、非常细心地研究,不怕苦,不怕难,一天到晚、忘记吃饭、忘记睡觉,遇到困难,他都想办法克服。)
教写"钻研"两个字。
给"钻"换偏旁,利用熟字记住新字;"研"一边范写,一边说"钻呀钻,钻呀钻,把石头都钻开来研究呢。"
生练习书写。
(4)师:张衡是天文学家,还发现了著名的地动仪呢。请看——
出示:地动仪是张衡发明的,可能观察天上日月星辰运动的,地动仪是张衡创造的世界上最早预报地震、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看来张衡确实是一个著名的天文学家。
其实,张衡还是个著名的文学家、画家呢。
3。师:真了不起,那小时候的张衡又是怎么数星星的?请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句子,用"——"画出来(指名说)[出示2、3两句话]
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几百颗。
(1)师:好,句子读对了。"仰"字读后鼻,谁有好办法记住它?(跟"迎"比较)
师:仰起头是怎样的,做做动作看。
师:有些同学只是稍稍抬起头,仰起头要抬得高高的。
(2)师:那像句子还有几个数星星的动作的词,你能圈出来吗?
反馈,找到了吗?指名说,点出五个动词
(3)老师读句子,请你根据这几个动词摆好姿势吗?师读句子,生摆动作。
师:从你们的动作中,我知道你已经理解了动作的意思,让我们做上动作和张衡一起数星星吧。
(4)师:一颗,两颗,我们再慢慢数下去,一颗,两颗,三颗……(约20多颗)
指导数得慢一点,指出句中是用了","。
你知道为什么是慢慢数吗?
师:嗯,张衡是一边数,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呢。(继续数)
(5)指名问:"小张衡,你数了20多颗,感觉怎么样?"
预设:生:手痛
师:为什么手痛?你是怎么指的?
是啊,一颗一颗地指,要指准了
生:脖子痛
师:怎么会脖子痛?
仰着头,仰了那么久,当然痛了
生:腰酸了
师:是啊,张衡只是靠着,而不是躺着。
师:就这样,张衡数到了——几百颗。他会感觉怎么样?(生:手痛、脖子痛、腰酸……)
那么累,中间有没停下来休息呢?(没有)你怎么知道?生:一直
(6)从这里,你看出张衡是个怎样的孩子?(师随机板书:不怕累、认真、有耐心……)
总结:像他这样不怕累、认真、有耐心地数星星,难怪说他刻苦钻研,也只有像他这样的刻苦钻研,才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呢。
(7)让我们连起来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拿起书来。
师小结:多少个夜晚,小张衡就是这样耐心、认真、刻苦地数星星。奶奶见了,说他傻,他真傻吗?爷爷见了,又告诉了他哪些天文知识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巩固字词。
出示词语:撒满、无数、数不清、仰起头、张衡、碧玉盘、汉朝
刻苦钻研
齐读两次。
二、品读“祖孙三人议星星”。
1、品读奶奶与张衡的对话。
师:多少个夜晚,小张衡就是这样仔细、耐心、认真、刻苦地数星星。奶奶可心疼了,怎么说呢?齐读(傻孩子,又在数星星了。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乱动,眼都看花了,你能数得清吗?)奶奶认为数得清吗?(数不清)张衡是怎样回答奶奶的?齐读(奶奶,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您看,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张衡认为数得清吗?(数得清)张衡回答奶奶的话时态度怎样呢?(坚定)谁能用坚定的语气读一读?指名学生读。
男女生读。
2、品读爷爷与张衡的对话。
(1)找出爷爷的话,自由朗读。
师:是呀,从张衡坚定的回答中,我们知道了张衡数星星怎样?(板书:认真)而且在数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还发现了,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是呀,注意到了星星的运行规律。爷爷听见了可高兴了,走过来告诉了张衡一些新的知识。是什么呢?请同学默读爷爷的话,用“——”划出爷爷告知张衡的新知识。
(2)指导用说话的语气朗读,质疑问难。
出示爷爷说的话:
孩子,你看得很仔细。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看起来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我们的祖先把它们分成一组一组的,还给起了名字。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
指名读爷爷讲的话,一人读一句,用讲话的语气来读,向大家介绍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需要向老师同学提出疑问的?(让学生感受到北斗七星是以逆时针方向绕着北极星转的。在地球上看北极星,它几乎是不动的。北斗星绕北极星一圈就要用一天一夜的时间。)
(3)品读张衡怎样数星星?
师: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张衡听了爷爷的话心里是怎样想的呢,又是怎样做的呢?老师给你们开个头,“张衡听了爷爷的话。。。。。”你们接下去读。
师:这里的“几次”起来看星星的“几次”能省掉吗?指点:一夜起来几次,他观察星星多么细致,多么有恒心啊!指导朗读:“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几次”要突出,这句后面还得停顿长些,说明张衡在仔细观察星星。“他看清楚了……”要显出高兴的心情。
(4)学生有感情的齐读第四段。
三、拓展视野,激发兴趣。
师:张衡仔细观察,发现北斗七星和北极星是大熊星座的一部分,于是又发现了好多星座,(出示天蝎座、狮子座、天鹅座、天龙座等等)
四、再次通读全文,体会张衡数星星与他成为天文学家的关系。
1、回读课文,再次体会张衡数星星的认真。
师:大家和张衡一样都爱星空,都对星星感兴趣。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细细读每一段课文,每读一次书,都会有一次新的感受,再一次注意张衡是怎么认真数星星的,并做上记号。
2、总结: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张衡数星星一直数了几百颗,说明数得认真;从奶奶的话说明他经常数星星;他自己说的话,说明他数星星,认真仔细。爷爷告诉他天文知识之后,他认真看,认真想,告诉我们张衡从小就刻苦钻研。正因为他从小爱好天文,长大后又刻苦钻研天文,所以在天文方面表现了非凡的才能,这就是长大了的张衡。(出示,张衡头像。)还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地动仪。(出示地动仪的图片)。如果同学们小时候认真学习,长大了刻苦钻研,也许你们也能像张衡那样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五、写字指导。
六、实践活动。
选一个天空晴朗但没有月光的晚上,到空旷的地方去观察一下浩瀚的星空。找找北斗七星、北极星,然后用笔把它们的位置画下来。
板书:
数星星的孩子
张衡———————————天文学家
(刻苦钻研)
认真、不怕累、有耐
教师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知道每年有12个月和每月有多少天,帮助学生建立较长时间的观念。
2、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3、在经历探索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4、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以及探究与收信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学会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理解闰年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年历若干。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导入课题
师:今天是20xx年的几月几日?(9月28日)这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在生活中会有许多令人兴奋或难以忘怀的日子,我们一起看屏幕回顾一下这些日子(香港回归的时间、北京申奥成功的时间、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
师:这些难忘的日子里还藏着数学知识呢,你们知道吗?这里有我们学习的另外几个时间单位,是什么?
生:年月日
师:关于年月日你了解哪些知识呢?(学生汇报)同学们了解的可真多,那你们说的对不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较长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通过观察,探究新知。
(一)通过观察,认识年历,探究有关大月和小月的知识。
1、认识年、月、日。
(1)出示20xx年年历卡。
师: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年历卡,仔细观察,然后根据白板上的自学提示找一找。(自学提示:1、一年有几个月?2、每月的天数一样吗?你能给分分类吗?)
生1:一年有12个月(板书:一年有12个月)
生2:每个月的'天数不一样,按照天数进行分类。
师:31天的月份有哪几个?同时用白板(板书: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30天的月份又有哪几个?(板书:30天:4月、6月、9月、11月)还剩下二月,二月有多少天?(板书:二月28天29天)
师:同学们会发现不管哪一年31天的都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30天的都是4月、6月、9月、11月。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板书:大月)每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小月)2月即不是大月,也不小月,二月是个特殊月我们把它叫做平月。(板书:平月)
师:好,同学们快来数一数,大月有几个月?小月有几个月?(板书:7个、4个)
(二)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1、拳头记忆法
师:我们研究了大月、小月,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呢,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特别聪明,想出了一种拳头记忆大小月的方法,有同学会吗?
(1)教师借用白板讲解,注意两点:①讲清数的方法;②数到2月虽然在拳头的凹处,但2月不是小月,习惯上称“2月平”。
(2)学生伸出自己的左拳,跟老师一起数。
(3)学生试着在下面自己数一数或和同桌数一数
2、儿歌记忆法
师:除了这种拳头记忆大小月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用儿歌形式记住大月?(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师:这里的腊指的是几月呢?你们知道吗?(12月)只要我们记住了大月,二月特殊剩下的就是小月,好同学们试着背一背这首儿歌,记住哪些月份是大月…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师:我们学习了两种记忆大小月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好,你就用哪种方法记。
3、记7月8月
(1)师:你再来观察大月的月份,你有什么发现?(尽量引导学生说出单数月和双数月,以及7月8月两个相邻的月份都是大月)你还可以这样记忆,这两个月正在放暑假,都是大月,我们可以多休息几天。
(2)师:为什么7、8两个月都是大月呢?这里面有一个小故事,你们想听吗?
古罗马有一个叫恺撒的皇帝,他的生日在7月,7月是单数,于是他就规定一年的12个月中,单数月是大月,双数月是小月,他死后,他的侄子继位,可他的生日在8月,8月是小月,他觉得这样有失尊严,便把8月改成大月,8月变成大月后,后面的月份也就变成单数月是小月,双数月是大月了。
(三)反馈:
1、师:同学们记住了大小月了吗?好,那老师考考你们,你的生日在几月,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2、师:课堂上老师不能叫到,这样吧你的生日在大月的现在举起手来,生日是小月的再举起手来,有没有生日在二月的?
(四)深入研究,了解闰年
看来同学们已经记住了大小月,但在这些月份里面有一个特殊月二月,它有时28天,有时29天,这28天、29天的变化中有什么规律吗?这是老师整理的部分年份二月份的天数如下:
(1)师:请你仔细观察二月份的天数是怎样变化的?
生:每隔三年就有一次29天。
师:那就是说每4年就会出现一次29天,我们把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二月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2)发现闰年规律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发现每4年就会出现一次29天,也就是每4年就会出现一次闰年,我把表格中年份又整理了一下,我们一起看看(课件)按照规律是…所以最后一行是?
师:那么闰年的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呢?举个例子,20xx与4有什么关系呢?谁发现了?
生:正好是4的倍数,教师试算。
师:好,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判断一下这两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师:我们知道平年和闰年就因为二月而差出一天,闰年比平年多一天,那平年全年到底有多少天?该怎么算?(生说一年有12月个,把12个月的天数加起来,就是全年的天数。然后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生A: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生B:31×7+30×4+28=365天 生C:30×12+7-2=365天 生D:31×12-4-3=365天
(板书:365、366)
(3)介绍平年与闰年的科学常识。
师:同学们都知道了,每4年就会出现一次闰年,这是为什么呢,这里还有一个科学常用识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4)我们再来判断一些年份是否是闰年,(白板)用加4减4的方法或看数字的后两位是不是4的倍数来判断闰年。
(5)引出1900年是闰年吗?总结: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三、练习
我们研究了大小月,又了解了平年和闰年,现在老师出一些要考考大家。
五、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师:今天是20xx年的9月28日,虽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于你们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你们的家长看到了你们在课堂上的出色表现,所以老师希望你们能够珍惜时间,每日都学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大收获,每年都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教师教学设计9
《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类推能力,使学生自主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掌握7的乘法口诀的特征,熟记口诀,并逐步提高灵活运用口诀的能力。
3、通过多角度的练习,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
1、引入
教师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图
教师:这是同学们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都拼成了什么?
教师:拼一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怎样列乘法算式?你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1个7是71×7=77×1=7一七得七
教师:拼两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对应的乘法算式或乘法口诀是什么?
教师继续完成相应板书。
教师:像这样,同学们能根据这7个图案试着编出其他的7的乘法口诀吗?
2、编制口诀
打开课本72页,尝试在书上填写。
3、全班交流
(1)汇报,并上黑板写
(2)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7的乘法口诀。
(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说一说哪个算式可以表示拼4个图案所用的拼板的块数?相对应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
拼6个图案需要几块拼板?所用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根据这句乘法口诀你能联想到哪个乘法算式?
“五七三十五”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为什么只能计算一道乘法式题?
二、记忆口诀
1、刚才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大家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下面请大家拍手齐读口诀,读后让学生自己记忆口诀。
教师: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中哪句容易记?为什么?
教师讲述动画片中的情境,让学生寻找7的乘法口诀,并运用联想记忆口诀。
教师:看,这些故事和生活中的俗语也能帮助我们联想到乘法口诀。
2、7的乘法口诀还有什么特点?
从上往下观察,口诀中的第一个数依次多1,第二个数都是7,积依次多7。
教师:为什么积依次多7?
让学生利用发现再次记忆口诀,之后再进行对口令的游戏。
三、灵活运用
1、看算式说口诀
7×3= 7×5= 7×6= 3×7+7=
7×4= 7×7= 7×2= 7×1= 7×7-7=
2、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现象和故事与7有关呢?
(1)算七星瓢虫身上的点。
(2)算诗的字数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是本周经典诵读古诗,你们会背吗?学生齐背。
这里有7吗?你们知道诗中一共有多少个字吗?怎么想的?
教师:每句7个字,所以又叫“七言诗”。
教师:加上题目一共有几个字?怎样列式?
(3)编一编
1个矮人1顶帽,7个矮人7顶帽;
1个矮人2件衣,7个矮人()件衣;
1个矮人3条裤,7个矮人()条裤;
1个矮人()双鞋,7个矮人()双鞋
教师教学设计10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减少遗憾。”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的主体的自身实践活动已成为教师成长的根本动力。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才能使自己从“教书匠”逐步成长为“教育家”。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更要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
一、英语教学反思的主要特征
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教学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教学反思并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学情况,而是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方案更合理。教学反思追求更多更好的方法,提高课堂实效性。教学反思对教学理论和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并及时地把思想变为行动。一个教师如果能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经常能研究总结,那么他的教学水平将不断提升。
教学反思具有探索性。任何教师都有理论上的迷茫,实践中的困惑。反思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探索中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教师探索的过程,也是教师反思的过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它既有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也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如:探究性教学和任务型教学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得到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如何为课堂教学服务?既有常规课的反思,也有专题活动的反思,比如如何高效性地分析试卷?怎样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写作水平,等等。教师既有通过自己实践后感受而进行的教学反思,也有借学生的眼睛作为“镜头”来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反思。
二、英语教学反思的内容
1、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这种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将关注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革新、备课方式和课前准备、自我教学能力的重新认识及课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设等几方面进行深入持久的努力。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要从片面地注重知识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并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教师应通过广泛的理念学习,不断探索反思。
2、对教学方式的反思。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学的逻辑和接受逻辑,授课方式基本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少有师生互动探究,更谈不上激活体悟,启迪智慧,开掘潜能。教师在教学中是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通过学生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并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单一的、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主的“输入式”教学,代之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输出式”教学;要转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要着力研究学生的学法分层。
3、对学习方式的反思。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说要求教师对学生如何学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学习方式不仅仅是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是指学习新知识或解决问题时采取的一贯方式。传统的模式是学生被视为“应试的机器”或是“可填塞知识的容器”,他们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空间”,难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学习策略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4、对教材的反思。以前教师把教材当作惟一的教学资源,“吃透教材,教好教材”成了对教师的最高要求。其结果是,教师被扼杀了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限制了自身的发展,教学不能从实际出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标要求教师参与课程设制,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搞好校本课程。由“教好教材”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教好学生”不仅会促进教学改革,还会有力地促进教师的发展。广博的'课程资源会帮助教师不断“充电”,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5、对教学对象的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英语教师首先要摒弃传统的以“教案为本,以课本为本,以统一的标准评价为本”的传统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整齐划一,造成了学生“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英语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课堂教学中一切活动设计都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另外,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知识能力;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的理解,对这门语言难易程度的期待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6、对教师角色的反思。过去的教师相对学生而言,处于绝对的“权威”位置,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建立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应该是平等的合作者,和学生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7、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评价要从单一的针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知识性测试向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多样化评价方式转变;要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要关注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
三、英语教学反思的途径
1、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学生时常用眼睛和心灵观察和思考着教师,从学生的行为、思想状态、学习成绩以及对老师的期待中都会反映出我们的教学状况。所以老师要时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分析现象,探究原因,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施教中的利弊得失。
2、从教师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从教师的角度来对我们自己的教学观念、行为、设计理念进行深刻审视,要抓关键事件,从而捕捉住发展自己的机会。
3、通过邀请同行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反思教学。邀请同行或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与他们交流和对话。可以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时会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部分或全部的重建。
4、通过写课后反思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写课后反思,把每一堂课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意外收获、学生见解记录下来,不断积累经验,开辟和完善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思路。
总之,高中英语教学反思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基点,不是简单的课后回顾,而是不断提高和深化的过程。教师在“思”中学,在“改”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和创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每堂课教师都不要先讲,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是盲目地自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师的指导要做到“四明确”,即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比如:“同学们,下边我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明确时间),大家自学教材的第23页至24页(明确内容),在自学的过程中可进行小组讨论(明确方法),5分钟后请回答下列问题(明确要求)”。只有做到四明确,学生才能高效率地进行自学。“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课堂上能够省出很多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他们还有许多措施,如“从初始年级开始抓起”,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就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有的学生基础知识差就要给他补课,有的学生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就要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学困生”按在前排,与好学生相伴而坐,减少他们的“求助”难度,采取“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战术,等等。
教师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包含知识、技能、价值观、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等。教师根据学科及教材内容特点制定。
1.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 学 过 程
一、自为:
1.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
2.哪个平面图形的面积会求?
二、共研
1.数方格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1)提出要求: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两个图形的面积并填写表格。
(3)反馈汇报数的结果,得出:用数方格的方法知道了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
(4)提出问题:如果平行四边形很大,用数方格的方法麻烦,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5)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6)引导学生交流发现并全班反馈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7)提出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操作验证。
(1)提出要求:请小朋友利用三角尺、剪刀,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想办法转变成我们已学过面积计算的图形,完成后和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
(2)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不同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
(5)小组讨论:
A.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B.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6)交流反馈,引导学生得出:
A.形状变了,面积没变。
B.拼成的长方形,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7)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8)活动小结: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了同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得出了平行四边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验证了前面的猜想。
3.教学例1。
(1)(出示例1)平行四边形的花坛的底是6 m,高是4 m。它的面积是多少?
(2)学生独立完成并反馈答案。
三、看书质疑
1.判断题
(1)一个平行四边形一定能剪拼一个长方形。( )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
(3)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实际上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 )
2、填空
3、练习十五第3题。
4、选择题
5、思考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求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很直观,也很容易让学生发现问题。
大胆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通过学生动手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把平行四边形想办法转变成我们已学过面积计算的图形,在这里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材料。
在学生出现沿着高来剪的时候,老师可以适当的加一句:“为什么要沿着这条高来剪呢?”
讲授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出示例题1就显得水到渠成了,老师在讲授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增加变式练习,多增加一条高,问学生能不能底乘高,引导出相对应的高才能相乘。
自学部分可以增加学生看书时间,有不懂的马上提问解决。
常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课堂最后提问,唤起学生的记忆,老师适当加以小结,巩固新知。
教师教学设计1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实验探究的快乐。
2、了解SO2的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会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的技能。
3、培养实验设计、观察、分析能力,训练知识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SO2的化学性质、可逆反应
难点:SO2的化学性质、可逆反应
教学工具
实验仪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当天的空气质量日报)
师:请看当天空气质量日报的污染指数及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
生:首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
师: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关于二氧化硫的问题。
[板书]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实物展示]粉末状硫及块状硫。
师:我们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的硫有何物理、化学性质呢?
生:(学生讨论,用多媒体小结)
物理性质:X固体,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易升华等。
与铁生成硫化亚铁、与铜生成硫化亚铜,也可以和活泼的金属反应;硫在空气中或氧气中可以燃烧生成SO2,可以与非金属反应。
1、SO2的物理性质
2、演示1课前收集好的一试管二氧化硫,观察颜色,闻气味,与空气密度比较。
3、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师: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SO2的溶解性呢?(学生思考探索,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可行性,然后由一名同学上台演示实验)
[演示]2将一集满SO2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晃动、观察。
师: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呢?(学生讨论实验,交流讨论结果)
[多媒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状态:气体颜色:无色气味:有刺激性
沸点:—10℃毒性:有毒密度:比空气大
溶解度: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40体积的SO2。[演示3]把刚才实验的试管用橡皮塞塞上后,取出水面,再用pH试纸测酸碱性(或者直接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
生:观察溶液的颜色改变,思考讨论可能的原因。
师:经测量pH<7,说明溶液呈酸性,这是由于SO2溶于水和H2O反应生成H2SO3。这同CO2溶于水极为相似,亚硫酸也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很不稳定,易分解成SO2和H2O。这个反应说明SO2是怎样的物质呢?
生:SO2是酸性氧化物。
师:怎样证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呢?
板书2、SO2的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
(2)【学生练习】SO2+H2OH2SO3CO2+H2OH2CO3
师:这两个反应有什么特点呢?
生:能同时向两个反应方向进行,属于可逆反应。(学生阅读教材P90,明确可逆反应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师: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师:①CO2和水反应是可逆反应吗?
②H2燃烧生成水,水电解生成H2和O2,是可逆反应吗?为什么?
师:我们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证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呢?
师:既然SO2是酸性氧化物,它应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请大家写出SO2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SO2+2NaOH====Na2SO3+H2OSO2+NaOH====NaHSO3
或写成:SO2+2NaOH====Na2SO3+H2ONa2SO3+SO2+H2O====2NaHSO3
师:如果把S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反应吗?有何现象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SO2+Ca(OH)2====CaSO3↓+H2OCaSO3+SO2+H2O====Ca(HSO3)2
师:向石灰水中通入少量SO2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继续通入过量SO2气体,溶液又变澄清。这一性质与CO2相似。能否用通入澄清石灰水的方法来证明SO2的存在呢?
[演示4]在SO2水溶液中,滴入几滴品红溶液,振荡,观察颜色变化,加热试管,再观察。
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可能的原因。
师:滴入品红溶液,红色立刻褪去,与往其中通入Cl2的'现象相同,说明SO2具有什么性质?加热后,红色恢复,说明了什么?
生:SO2具有漂白性,但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使颜色恢复。
师:SO2和氯水的漂白有何不同?
师:氯水漂白是因Cl2溶于水后产生的HClO有强氧化性,可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而漂白,实质为氧化还原反应,这种漂白效果是永久性的。SO2漂白是因为它与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一种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无色物质见光遇热易分解,从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色。实质为非氧化还原反应,这种漂白结果是暂时的。[多媒体]氯水与二氧化硫漂白性的比较:
工业上常用SO2来漂白纸浆,以致报纸放久会变黄)
[板书](2)二氧化硫漂白性:SO2溶于水产生的H2SO3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师:SO2可以漂白某些有色物质,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呢?
[演示5]把SO2通过紫色石蕊试液(石蕊变红不褪色)。
师:由SO2中硫元素的价态,能否推测它可能具有的性质?
小结]硫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生:SO2中硫元素为+4价,既可得电子显氧化性,又可失电子显有还原性。
师:(引导学生分析)举例说明它的氧化性:
[小结](3)氧化性:SO2+2H2S====3S↓+2H2O
师:SO2的氧化性较弱,只在少数反应中体现。
[演示6]把SO2气体分别通过溴水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
生: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思考可能的原因。
师:SO2的还原性应表现在它与氧化剂的反应上,可通过与O2、KMnO4(H+)、卤素单质等氧化剂的反应来证明。
[板书](4)SO2具较强的还原性,可被X2、O2、KMnO4、HNO3等许多氧化剂氧化:
SO2+Br2+2H2O====H2SO4+2HBr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师:SO2能使溴水、KMnO4溶液褪色,这与SO2使品红褪色,实质相同吗?
生:不同。前者缘于SO2的还原性,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后者缘于其漂白性,发生的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小结]SO2的化学性质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SO2的主要化学性质,结合生活实际,您能否说出SO2有何重要用途呢
生:(阅读教材P90,积极讨论交流)
[板书]3、二氧化硫的主要用途
(1)制硫酸:S→SO2→SO3→H2SO4
(2)漂白纸浆、毛、丝、草帽等
(3)杀菌消毒
4、三氧化硫
师:S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SO3,SO3也是一种典型的酸性氧化物,那么SO3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生:与水反应、与碱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师:很好,请举例写出反应方程式
SO3+H2O====H2SO4
SO3+2NaOH====Na2SO4+H2O
SO3+Na2O====Na2SO4
师:请同学们注意,SO3的熔点16、8℃,沸点44、8℃,常温常压下,SO3不是气体
例题剖析
(例1)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通过品红溶液
B、通过澄清石灰水
C、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D、先通过KMnO4酸性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师:要正确解答本题必须先做到以下两点:
(1)理解题意,本题要检验的是CO2,且CO2又是混在SO2气体中。
(2)要掌握SO2与CO2性质上的相似点与不同点,SO2与CO2性质上有哪些相似点与不同点呢?
生:通过澄清石灰水都能生成白色沉淀(CaSO3和CaCO3),遇NaOH溶液都能发生反应,这便是它们性质上的相似点。它们性质上的不同点表现在:SO2具漂白性从而能使品红褪色,而CO2不具备漂白性;又如在通过NaHCO3溶液时,由于H2SO3酸性>H2CO3酸性,所以SO2与NaHCO3溶液反应能放出CO2,而CO2却无法与NaHSO3反应;再如由于SO2的还原性,在通过KMnO4酸性溶液时会发生反应: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而CO2却不具备这种还原性。
师:总结得很好。若对本题选项稍加分析,A项验的是SO2而不是CO2;B项中不管是否混有CO2,均有白色沉淀生成;C项中不管是否混有CO2,均无白色沉淀生成;唯有D项在通过KMnO4酸性溶液时混合气体中仅SO2被吸收,再通过澄清石灰水若有白色沉淀,说明混有CO2,若无白色沉淀,说明不混有CO2。综上述分析,正确选项是D。
点评:气体的检验是中学化学气体制备实验中的重要内容。检验时一定要排除相关气体的干扰,排除时不能引进被检气体,否则结论不正确。
本节课要求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三氧化硫的性质;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重点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要注意前后的知识联系和通过实验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通过国内外环境污染的惨痛教训,树立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观念,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课后小结
本节课要求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三氧化硫的性质;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重点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要注意前后的知识联系和通过实验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通过国内外环境污染的惨痛教训,树立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观念,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板书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
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
(2)二氧化硫漂白性:
(3)氧化性:SO2+2H2S====3S↓+2H2O
(4)SO2具较强的还原性
3、三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教师教学设计13
1“卓越计划”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卓越计划”对专职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广博的工程科学知识。“打铁还需自身硬”,青年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需要全面提高,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主动涉猎多个学科知识,触类旁通,才能融会贯通。②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青年教师需要弥补自身能力缺陷,长期投身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之中,积极参与各个实践环节,不断增强发现和解决工程实践现象和问题的能力。③强烈的工程创新意识。创新是引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动力[4],青年教师首先应该从主观上具备强烈的工程创新意识,更加“接地气”地深入企业和社会,积极寻找工程问题中的创新点。④突出的工程解决能力。青年教师不能“纸上谈兵”,需要通过参与工程实践,积累工程经验,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固有教学模式,教学相长,不断提升自身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⑤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卓越计划”强调“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5],青年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学习世界上工程教育强国的先进国际化工程教育理念,完善工程教学方法。⑥科学的工程教学方法。青年教师要敢于借鉴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及亲身实践,提升自身的工程教学能力素质。
2青年教师队伍工程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现有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主要是80后的一代,他们经历着时代转型期的各种多元社会思潮和压力的挑战,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思想特点:学历层次较高,具有坚定清晰的理想化追求目标,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创新意识强,能够高效完成工作任务。但是,青年教师面对课题申请、职称晋升、家庭生活等现实问题时,理想不得不屈从于物质生活的追求。无法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到教学之中,导致课程内容缺乏更新,甚至照本宣科,也限制了教学能力的提高。此外,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因此从象牙塔走出来的青年教师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即使当前青年教师更加重视科研的形势下,在评职条件和学校政策的指引下,他们往往更加注重纵向课题甚于横向课题的研究,更喜欢发挥自己擅长的理论研究特长,封闭在实验室内,在学术期刊和著作中探寻创新的`思想。极少一部分青年教师能够长期投身于企业的交流沟通,安心的深入企业之中,虚心听取现场工人的意见和建议,很难正确反映工程实践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和问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3“卓越计划”专职青年教师培养方案设计
经过研究与实践,结合我校青年教师实际,设计了以下相关层面培养方案。
3.1院系培养方案
①实行导师制。所在单位要为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教学科研实践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优秀教师作为其导师,通过以老带新进行传帮带。②纳入团队培养计划。推行“学科带头人+学术团队”的人才组织和培养模式,帮助青年教师参与科研课题的调研、申报、研究及实验等环节,扩展工程实践视野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体会理论知识的工程背景和物理意义,有助于工程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③搭建交流平台。加强青年教师学术和教学经验交流,资助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会议,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改进工程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鼓励参与国内与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提升青年教师国际化工程教育能力。④实施课题支持计划。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和主持课程改革建设,明确所承担课程的定位,准确理清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等环节,深入地掌握课程知识体系结构,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⑤优先资助出国研修。分批推荐和资助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开展合作研究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参与国际学术活动、跟踪学科前沿、开阔国际视野,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工程科研能力。
3.2学校培养方案
①完善岗前培训。高校应该适时改善岗前培训的方式和内容,为不同类型的青年教师量身制定培养方案,鼓励和监督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的教学能力培养,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和习惯。②优化教学能力评价体系。适当减轻青年教师在考核中科研的比重,改变过去单纯侧重理论研究成果和科研论文,逐步转向侧重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鼓励青年教师潜心教学,建立起满足“卓越计划”培养要求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考核和评价体系。③增强校内实践教学。鼓励青年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参与指导实践环节的体验和创新过程,长期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此外,通过吸收青年教师参与实验室和研究室平台建设,增加工程实践设计和操作能力。④配套激励机制。明确给予政策扶持和倾斜,鼓励青年教师扎根企业挂职锻炼,青年教师回校后,考核与津贴分配上切实保障青年教师职业规划健康成长。
3.3企业培养方案
①配备现场导师。建立工程训练中心和实践基地,为挂职青年教师配备富有工程实践经验的现场导师,通过言传身教,指导青年教师提高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②安排工作任务。让青年教师亲自承担适当的企业工作任务,参与企业生产相关专业的设计、加工、安装、调试及修理等各个实践环节,提高青年教师工程问题解决能力。③提供科研项目合作机会。充分利用校企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努力创造和提供青年教师承担和参与科研项目研发和制造的机会,增强青年教师创新意识和开阔工程实践视野。④选送“双师型”青年教师。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拓宽教师渠道,企业选送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来担任专业的“双师型”兼职教师,同时利用高校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氛围,不断拓展“双师型”青年教师的工程科学知识,回到企业后,也能够更好的为企业生产服务。
4结语
建立一支满足“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要求的高素质专职教师队伍是该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和首要问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它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院系、高校及企业等不同层面的协同规划、合作与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周绪红.中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现状与展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xx,1:1-4.
[2]胡珊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xx.
[3]曾丽娟,马云阔.大工程观理念下的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xx,30(6):100-103.
[4]程恩富,谭劲松.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J].红旗文稿,20xx(1):13-19.
[5]张韦韦.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J].教育与职业,20xx(19):4-6.
教师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记叙的人物为法布尔——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而且题目也明确了这篇文章所要记叙的事件即观察昆虫。通过题目就可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学习这篇文章时,要抓住主要事件的描述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篇文章共分四个自然段,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可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全神贯注、坚持不懈等。
3、培养学生只有勤奋刻苦,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法布尔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听一段录音《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段——螳螂捕食蝗虫。 听了这个片段,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段。
2、你们对法布尔有什么了解吗?
3、你是通过什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
4、为什么法布尔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就会明白。出示课题《法布尔观察昆虫》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看拼音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课文读通。
2、看汉字读课文,要求:不会字看拼音,标出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后学生进行评议,评议重点是生字字音是否读准。
4、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至内容。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法布尔是怎样观察昆虫的几件事?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至内容。
1、指名说课文写了法布尔是怎样观察昆虫的几件事?
2、轻读2、3自然段,思考法布尔是怎样观察昆虫的?用笔画出有关语句。
3、小组内分句读课文,出示小黑板
4、用“有还有”说一句话。
5、朗读展示:点名读课文,检查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6、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语句谈感受,深入品读。
7、辩析句子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8、齐读最后一自然而然段,理解“坚持不懈”的意思。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深入理解法布尔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的原因。
四、指导学生图文结合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五、拓展交流
大家预习时搜集了很多法布尔的有关资料,资料中有许多关于法布尔迷恋昆虫的事例,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傣族风情,体验傣族音乐风格,产生对傣族音乐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模仿,能够学习孔雀指、孔雀鹤立、孔雀开屏简单的动作,掌握孔雀舞的基本动作要领。
3、知识与技能目标:用优美、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做简单的舞蹈动作边唱边演。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优美、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孔雀指、孔雀鹤立、孔雀开屏等基本舞蹈动作。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堂打击乐器
四、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老师邀请了一位非常美丽的少数民族的好朋友来到了我们的课堂。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舞蹈,猜猜这位美丽的好朋友来自于哪一个少数民族?
那下面我们先一起走进我们美丽的傣族,看一看我们傣族有哪些不一样的特色?出示PPT图片(有关傣族风土人情)
提问:这位美丽的.傣族朋友到底是谁呢?下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的好朋友,是美丽并且深受我们人类喜爱的“金孔雀”,引出课题——《金孔雀轻轻跳》。
(二)新课讲授
1、闯节奏关
①节奏游戏
请学生先把这条节奏拍出来,然后加入词念出来,请学生思考 “小卜少”和“小卜冒”在我们傣族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②按节奏朗读歌词
可以请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加入声势:(一段:拍腿、拍肩;二段:跺脚、交叉拍腿)
2、聆听歌曲
①初听
说说歌词在描绘哪一种动物?以及动物形象是怎么样的?
②复听
跟随音乐进行律动,表现歌曲描绘的孔雀。
3、学唱歌曲
①用视唱法学习旋律,跟随教师钢琴伴奏,视唱乐谱。
②用听唱法学习歌曲,播放音乐,请学生跟随音乐完整演唱,要求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和优美的嗓音演唱歌曲。
4、学习动作
动作一:孔雀鹤立
做法:双手呈冠型,右手上举略弯曲,左手提僸,双脚正步站立,随节拍做双膝屈伸动作。
动作二:孔雀开屏(一)
做法:双脚园地小碎步,双手由身体两侧从下向上慢慢提起至测平举的位置,一小节做一次。
动作三:孔雀开屏(二)
做法:双脚原地小碎步,双手由身体两侧从下向上提起至头上方手背相靠,然后由下向上打开至侧平举的位置。一小节上举,一小节下落,反复进行。
动作四:傣族舞语汇
做法:第一拍,双手向里扣腕,双膝微曲;第二拍,身体重心在左脚,膝略弯曲,右脚向右侧开跨,脚尖点地,膝弯曲,同时右手向右侧翻腕打开,左手在胸前翻腕,动作对称做。
(三)拓展创编
请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组合成小乐队、舞蹈队、歌唱队等一起演绎歌曲。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四)小结作业
教师给予鼓励,请学生跟随音乐走出教室。
【教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师教学设计(15篇)02-05
教师教学设计15篇12-28
教师教学设计(汇编15篇)03-19
教学设计01-14
《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09-04
bpmf教学设计11-19
孝经教学设计06-19
《山雨》教学设计06-20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