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01 13:18:3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单元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单元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1

  日常教学中,教学设计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统领骨架,是落实教学理念的基础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在实施新教学思想、新课程的今天,课堂教学设计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恰当的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已成为大家关心和思考的问题。这次通过网络培训学习了教学设计参考模板的设计理念是我获益匪浅,具体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固之根本、以学定教。

  课前要充分要了解学生起点和特点,再根据实际进行教学实际。这一课希望我的学生学到哪里,学生现在懂在哪里,怎么样学习,是否到达了目标,使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我做到了那些呢?是把学生手脚放开还是牵着鼻子走。关注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结合放眼长远,站得高些方能看得远。给学生多一些空间。学生才会施展学习能力。要关注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

  二、要善于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常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形成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开展游戏等形式,把抽象的知识与生动实践及内容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心理上上的需求。

  三、课堂教学中切实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我们平时的教学也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教学,但在核心目标上用力不够。所以对每节课的核心目标和重难点不容忽视,反而要认真研究,切实落实。还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方法,重在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四、加强教学设计的实效性。

  在教学备课过程中要认真思考,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如果要合作探究,哪一个知识要用?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状况?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合作与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倾听、学会表达,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将加强教师、学生的互动,多研读教材,多调查研究,备课时抓住学生的本质,了解教材间的联系,努力使教学设计有情趣,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单元教学设计2

  教育目标:

  1、巩固识字,明白偏旁与字的意思有联系,初步感知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自觉积累词语。

  3、区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说好普通话。

  4、熟读儿童诗,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出示带有三点水的汉字,让学生认读。仔细观察这些汉字,说说有什么特点?(都与水流的意思有关)

  2、出示带有女字旁的.汉字,让学生认读。仔细观察这些汉字,说说有什么特点?(都指女性)

  3、出示带有口字旁的汉字,让学生认读。仔细观察这些汉字,说说有什么特点?(都与嘴巴有关)

  4、小结归纳偏旁表示意义,形声字的形旁都与它的意义相关。

  二、你还认识我吗

  1、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人人动口。

  2、圈出反义词,多读几遍。

  3、多种方式读,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三、读读想想

  1、自由读这六组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同桌互读,正音。

  3、分小组读,注意区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四、读读玩玩

  1、读题目,猜猜这首诗会围绕题目鞋鞋什么。

  2、自由读文,验证猜想。

  3、边读边玩(学蝴蝶飞的动作)。

  4、指名4个学生到讲台上根据不同内容表演,去他学生朗读。

  五、读读背背

  1、出示“汉语拼音字母表”,继续教读音。

  2、找出大小不一样的字母(红色),多读几遍,加强记忆。

  3、教师教“汉语拼音字母表”,帮助学生记忆。

  六、自主识字园地

  1、学生自读,同桌读。

  2、交流。

  七、安全教育一分钟

单元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微小世界》单元是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共7课。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和观察视野的不断扩大这条主线,引导学生利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从而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进步历程,以及在探索微观世界进程中出现的卓越人物和研究成果。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微小物体、查阅微小世界相关资料等形式,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认知,同时体会到观察工具的重要作用。

  第1课,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第2课,学生在经历组合凸透镜观察微小物体的过程中了解显微镜的来龙去脉;第3课,学生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微小物体;第4课,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结构,认识洋葱表皮细胞;第5课,利用显微镜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标本,知道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第6课,利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了解这些微小的生物也具有生物的特征;第7课,了解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以及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诸多成果,本课还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身边常见的微小物体有所耳闻,但大多数学生没有利用显微镜等工具观察过这些物体的微小结构。他们对身边微小物体的探索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已经通过大量的观察活动认识了许多生物的特征。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将再次扩大学生的视野,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继续认识生物的.共同特征,初步建立“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这一概念,并认识到微生物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学生通过梳理单元知识,进一步巩固关于微小世界的科学概念。

  科学探究目标

  学生通过系统地整理单元主线,学会单元复习的一般方法,会从单元中提取关键科学概念,并能用所学解决相关科学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学生通过单元整理,养成自觉复习、温故知新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巩固关于微小世界的相关科学概念。

  难点:从单元中提取关键科学概念,并能用所学解决相关科学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单元结构梳理

  梳理单元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认识放大镜,认识显微镜和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世界,认识微生物与健康的密切关系。

  二、回顾每课内容

  1、第1课:放大镜有什么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和它的什么特点有关?(透明、中央厚、边缘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什么有关?(凸度)生活中哪些物品也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作用?(叶片上的水滴、盛满水的圆玻璃杯)

  2、第2课: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两个凸透镜组合)显微镜有哪几部分组成?(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3、第3课: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昆虫器官,你发现了什么?(观察到的图形大小不一样,显微镜下更清晰)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怎样的?(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4、第4课:玻片标本怎么制作?(1、切开洋葱取内表皮;2、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3、把洋葱表皮放在水滴中央;4、放盖玻片;5、在盖玻片一侧滴碘酒;6、吸取多余水分)细胞有什么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

  5、第5课:其他生物体是不是也是由细胞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其他生物的细胞又是什么样的呢?(单细胞、多细胞)

  6、第6课:怎么观察水中的微生物?(培养微生物,制作玻片标本,再用显微镜观察)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微小生物是怎么样的?(具有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特征)

  7、第7课: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医疗、食品、污水和垃圾处理、培育优良品种)与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关系?(微生物是某些疾病的病因)

  三、单元主线梳理

  本单元的知识内容紧紧围绕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和观察视野的不断扩大这条线索。用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能看到不同的微小世界。

  【板书设计】

  微小世界

  放大镜

  特点: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放大倍数:凸度越大,放大倍数就越大。

  结构: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显微镜

  使用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制作玻片标本:六个步骤

  观察微小世界:各种生物细胞、水中的微生物

  微生物与健康:

  医药、食品、污水和垃圾处理、动植物品种改良

  【作业设计】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有关。

  A、镜片的大小

  B、镜片的凸度

  C、镜片的厚度

  D、镜片的透明度

  2、下列仪器中,适合用来观察细菌的是()。

  A、放大镜

  B、显微镜

  C、望远镜

  D、老花镜

  3、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的顺序是()。

  A、安放—上片—对光—调焦—观察

  B、上片—安放—对光—调焦—观察

  C、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D、安放—对光—调焦—上片—观察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5、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微生物对人类的健康都是有害的。

  B、很多传染病是因为微生物引起的。

  C、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D、地球的垃圾很多都是依靠微生物分解的。

单元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揣摩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

  写景注意层次。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本文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涵咏中创设欣赏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2.点拨法。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课堂讨论、评述课文精彩片断的基础上,借鉴语言表达技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本节课在充分诵读感知的基础上,揣摩品析精彩词句,体味文章朴实隽永的语言美。理清盼春——绘春——颂春的行文思路。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课件展示冬春对比动态画面,以《蓝色多瑙河》作背景音乐)

  同学们,正如圆舞曲之王施特劳斯的经典名曲《蓝色多瑙河》所表达的,人们在饱受了寒冷的严冬之后对春天到来的企盼、欢悦,春天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明媚艳丽、鸟语花香的季节概念,更是有着感知和生命的歌咏对象,许多名句广为传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以声写春,表达喜爱之情;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则以色写春,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则描写了春游踏青的乐趣。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在尽享诗情画意中去探访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图的。(板书文题)

  二、根据背景材料,感知朱自清及其散文创作

  这是一个普通的中学国文教员的永恒记忆: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三日,走出家门,就看见一群小学生在争着抢着地看一张当天的报纸,其中一个惊慌地喊道:“老师,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昨天死了!”看到孩子们那种怆惶悲戚的神情,不禁无言地流下泪来。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人。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他的散文秀丽朴素、真挚质朴、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引》(郁达夫)

  “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发他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林非)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此时创作风格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三、感知朴实隽永的语言美

  1.学生自由认知阅读,要求读准字音。

  (1)正音正字。(查阅字词典,注意辨识)

  (2)释义。(结合注解,理解词义)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朗润泽。

  卖弄:炫耀。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舒活:舒展,活动。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宛转:同“婉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单元教学设计5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环境与我们》单元的第1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等形式,了解地球为我们提供的生存环境,感知地球是一个独特的星球,是宇宙的奇迹。以“地球有什么独特之处?”“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所必需的条件?”问题的讨论聚焦话题,让学生列举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通过绘图梳理地球为我们提供的生存条件,了解地球的四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恰到好处地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学生通过思考“我们要为宇航员保证哪些生存条件”,进一步感受地球是宇宙的奇迹,培养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平时的生活经验或其他的书籍资料。他们了解地球环境的某一方面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存条件,但是他们还不能整体地认识地球的四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恰到好处地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对于海洋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矿产、能源等资源,海洋植物还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吸收者,知之甚少。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过《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为学习本课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2.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3.海洋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多种资源。

  科学探究目标

  1.交流、讨论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必要的条件。

  2.探讨宇宙空间站要为宇航员提供哪些生存条件。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地球的神奇以及生存环境的珍贵。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人类对环境的依存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记录、交流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的生存所必需的条件。

  难点:通过绘图梳理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的生存所必需的条件。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地球圈层图、海洋资源示意图、《神奇的地球家园》视频。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听说过“外星文明”吗?说一说你们了解到的“外星文明”的故事。

  学生列举“外星文明”故事,看过的有关“外星人”的影视作品。

  教师概括:目前,所有的“外星文明”故事都是虚构的,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除地球之外的星球存在生命,地球是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播放视频:《神奇的地球家园》。

  教师提问:“地球有什么独特之处?”“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所必需的条件?”

  设计意图:有关“外星人”“外星文明”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非常多,这也是小学生十分喜爱的题材。让学生充分表述他所了解的“外星文明”故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明确告知,地球是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也只有地球提供给生命足够的生存条件,凸显地球是宇宙的一个奇迹,引导学生关注地球提供给我们的生存条件。

  二、探索

  (一)讨论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教师引导:地球上有无数的生命,包括植物、动物,还有我们人类。那么,人类和其他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预设回答:

  1.地球上的生命都离不开水。

  2.生命都必须在适宜的温度下生存。

  3.动物都需要食物。

  4.植物都需要养分。

  学生列举人类和其他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相互补充。生命存在的条件十分苛刻,学生可能会注意到水、空气、温度等,但容易忽视能源、大气层等。

  教师补充并汇总,利用班级记录表,梳理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二)画一画我们的地球

  学生画图:给学生下发无地球圈层轮廓图,请学生标出与生命活动有关系的部分,填写以下内容。

  1.地球上的水圈提供生命所需要的水。

  2.地球上的大气层为动植物呼吸提供空气。

  3.地球上的土壤提供植物养分,利于植物扎根。

  4.地球上的岩石、土壤为动物提供栖息地。

  5.地球与太阳适宜的距离,使地球表面的温度适宜生命存在。

  6.大气圈使地球表面的温度适宜,大气圈阻隔了很多有害的辐射。

  实际上,绘画的主要内容是地球上的生物圈,还可以包括阳光、臭氧层等与生命紧密相关的事物。把地球的环境条件和生命活动关联起来,把前面梳理好的生存条件进行形象化表达。

  阅读资料:

  阅读太阳系图和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情况对比资料,主要包括大气、水、气候等条件。某一项条件不符,就意味着这颗星球不适合人类生存,进一步理解地球是一颗独特的星球。

  这个活动进一步了解地球是一颗非常独特的行星。太阳系中,金星和火星的条件与地球比较接近,与太阳的距离也比较相似,即使如此,金星和火星还完全不具备生命生存的条件。

  设计意图:整个活动层层深入,首先讨论、梳理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然后绘画、标注地球上的生物圈提供的生命存在条件,再阅读太阳系图和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情况对比资料,进一步理解地球是一颗独特的星球,它为生命提供了全部的生存条件。

  三、研讨

  (一)学生讨论: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的基本条件?为什么要珍惜我们的地球家园?

  1.学生利用自己关于“地球的环境条件和生命”的画稿汇报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的基本条件。

  2.对探索部分内容进行概括和梳理,再说一说为什么要珍惜我们的地球家园。

  3.讨论:其中某一项条件缺失或改变,会带来什么后果?感受任何一项条件的缺失和改变,都可能使地球上的生命面临灭顶之灾。

  (二)学生讨论:如果我们设计一个宇宙空间站,我们要为宇航员保证哪些生存条件?

  1.有关温度的条件。

  2.有关呼吸的条件。

  3.有关饮食的条件。

  4.有关重力的条件。

  5.有关避免过度辐射的条件。

  6.其他方面的生存条件。

  与前面交流的内容联系起来,学生会发觉宇宙空间站的生命支持系统极为复杂,类似于地球的环境条件都必不可少,进一步理解地球是宇宙的奇迹。

  设计意图:对探索部分内容进行汇报、交流。通过设计宇宙空间站,学生会发觉宇宙空间站的生命支持系统极为复杂。反过来思考,地球提供一切生命的必需条件,并且自我调节平衡。进一步感受地球是宇宙的奇迹,培养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拓展

  阅读“丰富的海洋资源”图文资料,交流海洋为我们提供了哪些生存的基本条件,讨论哪些是我们原先没有想到的。

  设计意图:学生对“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条件”的认识更加完整。学生通常忽视海洋为人类提供的资源,更容易忽视的是海洋植物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吸收者,图文资料很好地补充了学生认识的不足。

  【板书设计】

  地球——宇宙的奇迹

  地球

  提供的

  生存条件

  水

  空气

  适宜的温度

  食物

  能源

  栖息地

  ……

  独特的条件,唯一的星球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这节课的活动记录是画一画我们的地球,标出与生命活动有关系的部分。因为空白框比较小,可以画地球的一部分,建议教师先示范画一部分。要求学生主要画出地球的四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用文字标注出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的条件。

单元教学设计6

  第1课时 《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在实践中充分感知角,让学生尽量放开手脚,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孩子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教学设计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着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问的尝试题可以鼓励他们找出规律和办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感觉到知识的力量,拥有学习的快乐。

  这一组尝试题目既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尝试教学中“学生讨论”这一步,动员大家积极发言,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中“悟”出道理,发现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从争论中筛选信息,辨别真伪,分析对错。既培养了学生数学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既发展了学生思维,也发挥了学生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尝试题,同时对“什么是角”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学生在获得了从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识的飞跃过程。在各抒己见的发言中,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

  (二)第三次尝试练习:

  1.数数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2.动手利用小棒(2根)摆图形,数数你摆的.图形中角的个数:

  3.发展题: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小组讨论,每个人试着剪一剪:

  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题是一个铺垫,第二题让学生利用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活动,既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在动手操作中,创新精神得到了展现。

  发展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容梯度,呈现了阶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题。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课堂小结:这节课开始时,你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的问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答,教师总结)

  (三)教学效果评价

  第2课时 《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直角。

  教学难点:掌握判断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

  (三)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通过旧知的复习引发学生认识直角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1、 探索新知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汇报发现。

  (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

  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3、 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

  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观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直角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直角的理解。让学生判断直角、画直角等小组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会正确判断直角。并通过复习角的画法引发学生思考直角的画法及得出画法、正确画直角。

  三、学习效果测评1、 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2、 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单元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能按一定标准给物体分类的能力。

  〖教材分析〗

  “分类”是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一个学生实践性的活动。教师不宜把“分类”作为知识点来讲授,或者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分类的含义。这部分教学应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在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分类的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因此我对本节教学做如下设想。

  1.生活引入。

  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看录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学生相互叙述,使学生在观察、思维、想像、交流中初步感知分类的方法。

  2.导放结合培养学生能力。

  运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如帮售货员摆放货物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体验分类的.必要性。“分一分”这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使学生通过亲手操作进一步体验分类。

  3.渗透爱家庭、爱劳动的教育。

  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整理房间的过程,当学生愉悦地看到整理后的房间时,适时地进行思想教育。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电教设备齐全,学生全部接受过学前教育,都来自城市,家庭教育良好。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看录像带学生逛超市

 (创设情境,体验分类。)

  1.秋天到啦,香山的红叶红啦,老师和你们一块儿去秋游。我们带些食品去吧!

  师:想买点什么?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2.咱们一块儿去买吧,出示华普超市外景照片:这是哪儿?

  3.咱们一起进去逛逛,好吗?

  出示百货区录像,这能买到吗,为什么?

  出示玩具区录像,这行吗,为什么?到哪儿能买到呢?

  出示食品区录像,你们说快到了吗,为什么?

  出示卡迪那货架录像,终于找到啦!咱们拿两袋,还缺什么吗?

  出示面包货架录像,选多纳圈吧。

  出示牛奶货架录像,这么多牛奶选一盒吧。

  4.这么多东西都买好了,为什么这么快就买好啦?

  5.看看超市在摆放东西时是怎么摆放的呢?板书:分类

  6.有什么好处吗?

  (评析在师生愉悦地逛超市中,自然地引入课题。学生在寻找要买的东西时,深刻地感受到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活动二:把水果和蔬菜分类

  (在情境活动中理解按一定标准分类。)

  1.顾客不断地采购,货架上的东西需要不断地补充,出示各种水果和蔬菜的图片。

  2.超市里进了这么多的货物,如果你是售货员,你打算怎么摆放。

  3.学生动手分。

  4.汇报反馈。

  (评析让学生动手分,人人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学生很乐意做售货员,积极主动地进行分类,很快找到了分类标准,并且体验到要想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物品,必须分类摆放。)

  (三)活动三:分一分

  (在具体情境中主动探索分类的方法。)

  1.刚逛完超市,看得出大家对买东西已经有经验了,想亲自买吗?

  出示:

  2.这么多东西,让你们每组四人共同去买,怎么能最快买回来?

  3.小组内商量一下,哪组商量好了,你们打算怎么买?

  4.请把你要买的东西买好后装到应放的袋子里,按照你们的想法,比一比哪组买得最快,开始吧。

单元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 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2、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题西林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

  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

  2、理解诗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4、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

  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

  5、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三、熟读背诵

  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

  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

  四、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

  (学习《游山西村》)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教师补充小结。

  2、自由吟读。

  3、指名试读。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

  二、试讲诗意

  1、边读边参阅课文中的注解,试着串讲。教师巡回倾听,发现难点。

  2、指名试讲。(要求把每句诗的大致意思说清楚)

  3、理解“莫笑、足”的意思。

  三、深入体会

  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诗人会在什么地方?他当时有什么感受?(想象诗人在农家做客,受到农家热情款待)

  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

  这时诗人是在哪里?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

  诗人可能正走在山间小道上,眼见前面被大山挡住了,怀疑无路可走;行至山前,忽见柳荫深深,鲜花簇簇,惊喜地发现又是一个村庄。

  四、品味对偶的表现手法

  1、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

  2、引导发现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3、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

  五、体会名句的'引用

  提供下列句子,供学生阅读。

  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

  2、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下去了。因此失去了信心。后来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获得了成功。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常用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写出自己的个性。

  读后教育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能恰当地引用这些语句,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更精彩。

  六、布置作业

  1、抄第5课生字组三词

  2、背诵第5课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游山西村 庐山

  …… ……

  山重水复疑无路, 不识庐山真面目,

  柳暗花明又一村。 只缘身在此山中。

单元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能力训练目标:

  1、选择一个熟悉的场景写下来,反映出这个场景的特点,内容具体,语句通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观察景物特点,准确生动地写下见闻、感受,或者选择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2、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能抓住场景特点进行描写。

  3、积累语言,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按一定顺序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对生活的热爱,表达真情实感;激活思维,动脑筋思考。

  课前准备

  教学重点

  1、指导写场景作文,注意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

  2、指导写故事梗概,注意主要内容突出,语言简练。

  课前准备:

  1、电影挂图。

  2、录像短片。

  3、小人书。

  4、收集观看革命影视作品。

  教学过程

  (一) 回忆单元课文内容,选择习作项目

  1、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

  1、可以运用《开国大典》中描写场面的方法,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⑴ 师生共同回忆记忆深刻的场景,要紧密结合学校生活或者社会生活。

  ⑵ 要将场面描写得真实、具体、清楚。

  2、可以借鉴人物描写的方法,写一个性格突出的人:

  ⑴ 说说你要写谁的什么性格。他有哪些最能表现他性格的事例。

  ⑵ 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将人物的性格写生动。

  3、把你你看到的或听到的一部影视作品或者一本书,用写梗概的方法用文字介绍给大家:

  (二)写场景习作指导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1、开启学生记忆之门,引发学生思维。

  2、交流评议,整理思路。师:运动声上的龙腾虎跃,夜晚街头的霓虹闪烁,游乐场里的欢声笑语,以及集市里的讨价还价,这些都是同学们熟悉的场景。还有哪些场景呢?

  奇石园游览的场面 课外活动的场面 艺术节歌唱会

  阳光长跑 劳动实践串珠制作

  2、 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把学生带入场景的氛围中。

  活动过程:学生回忆记忆中曾吸引过自己的场面,然后把它介绍给大家,力求让别的同学听了介绍后被吸引,激发起表达的欲望。

  二、进入场景训练教学

  (一)、品读精彩文段,探讨写作方法

  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如《开国大典》中,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a.师生共同回忆印象深刻的场景,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

  b.要将场面描写得真实、具体、清楚。

  阅读精彩的场景描写,让学生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并在品读、感受、欣赏的过程中,探讨写作方法,提炼表达技巧。

  (二)、引导观察场面

  1、多媒体展示几个精彩场景;学生学习、生活中熟悉的亲身经历的场景。

  拔河场面、 集市上讨价还价的场面、 奇石园游览的场面

  赶庙会的场面 艺术节歌唱会 劳动实践串珠制作

  师结:观察是写场景的前提,学生只有会用眼观察,才能捕捉住场景特点,才能发现场景中最动人心的`一幕,才能有话可写。

  2、学生选出最喜欢的场景,探讨写作方法技巧,

  3、小组交流用语言描述,同学互评。

  第一:选出描述最精彩的同学,说说他的描述好在哪里。

  第二:学生小组探讨 ,描写场景的各种方法

  第三:师生共同交流总结

  4、指导场景写法

  1、写场景:⑴ 选的场景要比较熟悉。

  ⑵ 按方位或时间顺序写作。

  ⑶ 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

  ① 人物衣着、神态、动作、语言。

  ② 观众的表现。

  ③ “我”的心情。

  (三)写梗概习作指导

  1、师质疑:你看过哪些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哪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能谈谈自己的感想吗?

  ⑴ 作品的名称。主要讲的是谁,讲的是什么事?

  ⑵ 有那些印象深刻的情节。

  ⑶ 还可以讲自己的感受。

  2、形成表格式的读书笔记:

  影视作品名称作品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品的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品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印象深刻的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的真切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导如何写梗概

  ⑴ 选自己比较熟悉的书、文章或影视作品。

  ⑵ 梗概的语言要简练。

  ⑶ 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例要突出,不重要的可一笔带过,或甚至不提。

  (四)当堂习作,相互评改

  1、选择典型习作,(如场面选择定位不清楚,观察场面不细致,没有抓住景物特点,内容不具体,语句不通顺)引导评价,相机指导、提高。

  2、佳作欣赏,评议修改。

  3、评选“最佳创意奖”、“最美语言奖”,选出优秀习作三至五篇,获奖同学朗读自己的。

  佳作。

  4、小组内自评自赏,互评互赏,

  从是否把内容按一定顺序写清楚了,语句通顺连贯、谴词造句是否贴切、准确,是否表达清楚了场景特点等方面进行评议,引导学生对所评习作修改补充。

  3、“文章不厌百回改”,然后在小组内自批自改或互批互改,然后把自己修改好的习作读上几遍,读出情来。

  (五)誊写作文

  各自把修改后的习作工整地抄在习作本上。

  附录革命影视作品片名

  ⑴ 关于毛泽东的影视片:《开国大典》、《大决战》、《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西安事变》、《四渡赤水》、《开国大典》、《重庆谈判》、《毛泽东的故事》《中国命运的决战》、《大战宁沪杭》、《肝胆相照》、《西藏风云》、《走出西柏坡》、《毛泽东与斯诺》、

  ⑵ 革命领袖:《秋收起义》、《彭德怀》、《刘少奇》、《邓小平》、《丰碑》、《周恩来》、《周恩来外交风云》。

  ⑶ 英雄人物:《老山界》、《挥手之间》、《谁是最可爱的人》、《抗日名将左权》、《林则徐》、《莫斯科保卫战》。

单元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中的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2、根据词语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3、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

  4、感受古诗的魅力,产生热爱古诗词的感情。

  二、教学难点

  认识本课中的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

  三、教学准备

  小黑板、字卡、赞美春天的古诗。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揭示诗题

  播放春景图,诵读有关赞美春天的古诗。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春暖花开,春光无限,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写下了赞美春天的是诗,你们能背几首?(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积累情况,为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做铺垫)。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第三首。相机板书古诗,教师范读。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激发朗读的兴趣:想读一读吗?那快快把书打开吧,想不想不用老师教就自己读呢?遇到困难可怎么办呢?

  2、指名读,随机正音:好了,就读到这,我发现呀,同学们读的特别认真,一定能读的很好吧,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一读?(小黑板出示词语)

  3、有几个词语悄悄地从诗歌中跳了出来,想考一考大家,能不能被他们难住啊?出示词语卡片“黄鹂、翠鸟、翠绿、鸣叫、船长、时令、千古绝唱”等。

  4、下面请你拿出字卡,小组同学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然后互相考一考。

  5、利用偏旁的表意功能识记。如“鹂”、“鸣”、“鹭”对比识记。如“含”、“令”、“岭”,分别含有“今”和“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观察记忆。结合旧字认新字。如:色—绝、天—吴运用字理识记“绝”、“鸣”、“令”。

  6、巩固生字:这回都学会了吗?敢不敢开火车读?听好要求:站起来的同学读一遍生字,组一个词语,其他同学当火车检验员,看一看小火车开得怎么样?(猜字游戏,摘苹果等)

  (三)指导写字

  1、观察本课生字,说一说左右结构的字有哪几个?

  2、师范写“船”:把“舟”字旁和“舟”字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横变成提,且右边不出头。右边的部件是横折弯而不是横折弯钩。

  3、生书空,描红。

  4、观察“令、含、岭”三个字,说一说应注意什么。

  5、师范写“含、岭”,生书空,描红。

单元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82、83页内容。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24时计时法学生在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这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24时计时法”还是个很抽象的概念,因此在课堂上,我为学生精心选取了大量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素材,通过让学生比一比、拨一拨,说一说、辨一辨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一天中时间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24时计时法的计时方法,体会时间与生活密不可分,利用钟面等直观教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探索“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材分析】

  《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充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24时计时法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发现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两者之间进行互换。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通过展示时间轴,将一日的时间展开,将抽象的、不断流逝的时间与直观的数轴联系起来,借助几何直观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24时计时法;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真正体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知道一天有24时,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并能对两种计时方法进行熟练的转换。

  2.学生经历动手操作、体验感悟,理解24时计时法的计时方法以及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

  3.感受24时计时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合理安排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能够正确的将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转换。

  【教学难点】

  理解24时计时法的计时方法以及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钟面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视频)播放两个好朋友相约明天7点见面的场景。

  2.小结。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

  1.探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

  2.19时?这是一种什么计时法?他跟我们说的晚上7时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计时法。

  (二)探究24时计时法

  1.了解1日是24时:

  (1)观察钟面,看看和我们平时见到的钟面有什么不同?

  (2)介绍:1日为什么是24时。

  (3)揭示什么是24时。计时法

  2.体验感知24时计时法:

  拨一拨,尝试解决三个问题:

  a.从0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小时。

  b.从中午12时再到0时,又经过()小时。

  c.一天是()小时,经过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转了()圈。

  3.经历过程,体验感知:

  (1)探究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迎新年视频)

  新的一天就是从晚上12时开始的,因为是一天的开始,所以我们也叫作0时。

  (2)边解说边用课件演示时针转第一圈。

  (3)边解说边用课件演示时针转第二圈。

  (4)小结。

  (5)完成表格:两种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4.拨一拨:

  同桌合作,拨出一天的作息时间,并说说这个时候你在做什么。

  5.教学时间轴,探讨今天、昨天、明天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写一写:

  师描述,学生用不同的计时法记在练习本上。

  2.同桌互出一题,同桌完成。

  3.辨一辨:

  两种计时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总结两种计时法。

  4.找一找:

  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用24时计时法来计时的?生说一说,教师课件展示一些。

  5.用一用:

  出示车辆禁行标志:看到这个牌子,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今天早上开车在7点20准时到校,可以通过吗?

  下午18点回家,可以从这条路上通过吗?

  四、拓展延伸

  1.介绍古代的计时方法。

  2.探讨24时计时手表。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1日=24时

  24时计时法:(根据课堂生成板书)

  12时计时法:

单元教学设计12

  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对单元教学设计有的新的认识,这可以较宏观地把握教材内容。单元教学设计可以直观地反映单元内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明确各知识点的内在关系。应该说单元教学设计是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基础。我个人觉得单元教学设计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单元内容的教学主线或主体思路。单元教学设计,它包含一个单元或是一个章节的内容,需要多个课时来完成,在教学形式上可采用多种形式。在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方面,我觉得应考虑的更宏观,相对于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来说,分析的较为粗略。

  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内容上来说,只是对一个知识点/节的教学进行设计,在时间安排上只需一个课时,在教学形式上,一般只采用一种形式。在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方面,要考虑的更全面、更具体、更细微,以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阅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

  (2)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3)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也可以写倡议书或建议书。

  (4)策划并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

  2.过程与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注意要分工合作,使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学会感恩。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活动建议”,了解活动内容

  1.教师:以“成长足迹”为主题的综合活动,把我们带进了美好的回忆。回忆总是要过去的,明天我们就要分离了,此时此刻,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呢?

  2.学生自由读“活动建议”。

  3.指名反馈,教师归纳。

  (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2)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也可以写倡议书或建议书。

  (3)策划并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

  二、阅读《同学录》

  1.教师:《同学录》,相信我们班的同学每人都有一本了吧!拿出来看看,上面都有1

  些什么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同学录》反馈)

  2.教师小结:《同学录》上有同学的联系方式,有老师的温馨祝福,还有同学给你的赠言,更有我们美好回忆。请同学们,翻开书第142页,一起读一读《同学录》。

  3.学生自由地读一读,读中体会情感。

  4.指名反馈:哪些语句你不太理解?

  5.引导学生讨论下列诗句的意思。

  “从此,课堂上的座位被重新编排??成为纪念邮票。”

  “思念和日子和邮戳一起??找到那些陌生的门窗和熟悉的面容。”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首诗歌。

  三、阅读《毕业赠言》

  1.学生自由读一读。

  2.指名反馈:这是谁给谁的赠言。

  3.集体一起读一读。

  4.教师:你们读出了学生对老师的一份什么情感?读出同学之间的一份什么情谊?(给教师:感激、爱戴、留恋、赞扬;给同学:友爱、珍惜、依依不舍)

  5.有感情地朗读赠言。

  四、阅读《给老师的一封信》

  1.教师:写信是表达情感的一种好方式。现在,我们就去读毕业于上海市虹口区第三小学的翁钦露写给她的老师顾家璋的一封信。作者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在华东师范大学读书。

  2.学生自由读,思考:信中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指名反馈。(她记下了顾老师曾经给予自己的种种关爱和教诲,赞美了老师的奉献精神)

  4.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5.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反馈的句子。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毕业赠言》包含了学生对老师的赞扬和爱戴之情,《给老师的一封信》赞扬了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生情谊是用爱筑起来的,这样的情谊,我们怎能不难舍难分呢?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同学录》、《毕业赠言》、《给老师的一封信》。

  2.背诵《同学录》

  第二课时

  一、复习,谈话导入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毕业赠言》。

  2.教师:通过上节课的阅读,我们知道《毕业赠言》可以是学生给老师的,也可以是同学给同学的。今天,我们就给老师和同学写写临别赠言。

  二、谈话,拓展思维

  1.教师:你觉得,我们可以给老师写些什么呢?(表达对老师的感激,表达对老师的依恋,表达对老师的赞扬,表达对老师的祝福)

  2.指名反馈:可以给同学写些什么呢?(鼓励,回忆,祝福,建议??)

  3.独立思考写给老师、写给同学的赠言。

  4.集体反馈,并评议。

  三、动笔,写一写

  四、交流欣赏,互相借鉴

  五、集体交流

  六、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笔下的一个字、一句话都表达着对老师的爱戴、赞美和留恋以及对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七、布置作业

  把给老师或同学的赠言抄写到书签上,送给老师或同学。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在《同学录》里留下了纪念;我们在班级纪念册里留下了纪念;那么,我们该给学校留下什么纪念呢?

  二、小组内自由交流

  三、指名说一说

  四、指导写《倡议书》和《建议书》

  1.教师导读:为母校做点事的方式很多。可以为母校种棵树,可以以班级为单位送一幅画给母校;可以为学校再搞一次卫生;还可以写一写《倡议书》和《建议书》。

  2.指导写《倡议书》。

  倡议书的`写作格式和一般书信相似,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

  (1)标题。多数情况下直接用“倡议书”三个字标题,也可以在“倡议书”三个字前概括倡议内容。

  (2)称呼。可根据受倡议对象选用适当的称呼。如“同学们”、“妇女姐妹们”等,也有的倡议书不另起行写受倡议对象,而是在正文中指明。

  (3)正文。正文是倡议书的重要部分,主要写倡议的背景,倡议的对象、目的、内容、意义和要求。

  (4)结尾。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希望以及建议。

  (5)落款。写倡议者的名称或姓名,发倡议的年、月、日。

  3.指导写《建议书》。

  建议书的写作格式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几部分组成。

  (1)标题。标题一般在第一行中间写上“建议书”字样。有的建议书还写上所建议的内容,如“关于暑假小学补课的建议书”。

  (2)称呼。建议书称呼要求注明受文单位的名称或个人的姓名,要在标题下隔两行顶格写,后加冒号。

  (3)正文。建议书正文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第一,要先阐明提出建议的原因、理由以及自己的目的、想法。这样往往可以使受文单位或个人从实际出发,考虑你的建议的合理性,为采纳你的建议打下基础。

  第二,建议的具体内容。一般建议的内容要分条列出,这样可以做到醒目。建议要具体明白切实可行。

  第三,提出自己的希望采纳的想法,但同时也应谨慎虚心,不说过头话,不用命令的口气。

  (4)结尾。结尾一般是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同一般书信相同。

  (5)落款。落款要署上提建议的单位或个人的称呼姓名,并署上成文日期。

  五、学生动笔写《倡议书》或《建议书》

  六、指名读一读《倡议书》或《建议书》

  七、布置作业

  将《倡议书》或《建议书》抄写出来,粘贴到学校的公布栏。

  第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你看过哪些晚会?都有哪些节目?

  2.教师导读:同学们,毕业了我们也搞一场毕业联欢会吧!可以以班级形式进行,也可以以年级形式,无论是哪种形式,事先要进行周密的安排。怎样组织一场联欢会呢?

  二、交流选定联欢会的内容

  1.教师:你们喜欢什么节目呢?(学生自由说一说)

  2.教师小结:节目的形式很多,小品、歌舞、话剧等都可以,关键是节目的题材要新颖,内容要健康,形式要多样。

  3.小组讨论,制定节目单。

  三、讨论制定联欢会的方案

  1.引导学生讨论:联欢晚会的方案包括哪些部分?

  2.指名反馈:(活动目的、时间、地点、准备、流程)

  3.教师:活动的准备要做些什么呢?(选好主题、定节目、编排节目、撰写主持人台词、布置会场、购买晚会需要的东西、编排节目单、写活动方案等)

  4.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分工。

  5.公布分工结果。

  四、阅读《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1.教师导读:同学们,我们这是毕业联欢晚会,所以在活动中经常安排一些毕典礼讲话,可以请领导代表讲话,也可以请学生代表讲话。该怎么写毕业典礼的讲话呢?我们先去阅读“阅读材料”中的《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2.学生自由地读一读。

  3.指名反馈:作者从哪几方面做了讲话?(回忆了六年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三件往事——上小学的第一天、三年级时的运动会和六年级的家长会)

  4.教师:你们从作者叙述的三件事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对母校的留恋,对老师的感激,以及对同学的依依不舍)

  5.教师小结:是呀,以情感人,激发共鸣是演讲稿的基本特点。同学们在写毕业典礼讲话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五、开展毕业联欢会

  1.学生根据分工,准备联欢会。

  2.开展毕业联欢会

  3.布置作业。

单元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简单事物搭配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生活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找出简单事物的搭配方法。

  教学难点:

  有序搭配,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法:

  情境教学,指导操作,直观演示法。

  学法:

  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方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白板

  学情分析:

  在二年级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他们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但认知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对有序搭配有一定的模糊意识,缺乏理性层面的思考。本节课可以通过迁移来学习本课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老师是朝鲜族特别能吃辣,你能吃辣吗?能否帮老师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呢?(课件)你看,三个字就有六种排列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一下搭配中还有那些学问?(板书:简单的搭配)

  (课件出示:美羊羊)今天,美羊羊要参加羊羊选美大赛,她买了好多件衣服,看!如果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装搭配算一种方法,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

  【本环节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用学生们喜爱的动画人物来创设情境,学生很容易就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试着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美羊羊都有哪些衣服?其中有几件上衣,几件下衣?

  生:2件上衣,3件下衣。

  师说明:如果一件上衣搭配一件下衣是一种穿法,你最想让喜羊羊怎么穿?

  2、小组合作

  师提问: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老师都不记不清楚了,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课件出示)有人想出来了吗?有的同学可能觉得,只在脑子里想,想不清楚啊!好,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把你们的想法表示出来。(学生在白板上画)(画图连线、文字连线、图形符号连线、数字连线法、字母表示连线等方法)

  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

  3、展示汇报

  选择不同的表示方法在黑板展示,对比,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同学们,你们虽然表示的方式不同,但都找到了所有的搭配衣服的方案,没有重复也没有遗漏。请大家想一想,以后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有没有好的方法呢?你们试着总结一下。

  【本环节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表达思考过程,展示交流,突出有序思考。

  4、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记录不同穿法

  课件出示:

  1、先选定上装,再搭配不同的下装。一件上衣去搭配三种下装,有三种;再用另一件上衣去搭配三种下装,又有三种,一共有几个三种?列式3+3或者2x3(板书:3+3=2x3=6种)

  2、还可以先选定下装,再搭配不同的上装。一件下装去配两种上衣,有2种;再用一件下装去配两种上衣,又有2种,最后再用一件下装去配两种上衣,还有2种,一共有几个2种?列式2+2+2或者2x3(板书:2+2+2+6种2x3=6种)

  师:从你们的汇报中,我们知道了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思考,但是基本方法是一样的,都是要先固定一种服装,上衣或下装,然后按顺序去一一搭配,(板书:先固定其中一种,再按顺序搭配)

  指学生所画方案,许多同学都找到了六种搭配方案,可我发现同学们有好几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同学们,你们看,大家的方法不同,但是都能不多不少地把所有的搭配穿衣的方法表示出来,他们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呢?刚才我们已经讨论过了,谁再来说一说。(先选定再…)

  很好,这样去思考问题,就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所有的答案。(点击课件)我们称之为“有序”的思考。(板书:有序)

  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你喜欢哪个?说一说你的想法。

  这些方式各有优点,其中用符号表达既简洁又明确。刚才XXX这一组就是用符号表示的,确实比很多同学完成快得多。看,2件上衣和3件下装进行了有序的搭配,就能得到6种不同的穿法呢!我们帮美羊羊找到这么多种穿法,我猜她一定能在选美比赛中获得冠军。你们说呢?

  【本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对比观察中思考,体会数形结合以及符号思想,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看到由具体文字表述、画图表示到用抽象的.符号表达的变化过程,体会符号表达的简洁、明确等优点,进一步认识到符号对于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作用。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同学们,俗话说,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早晨要吃一些有营养的东西来补充才能保证一上午的学习工作。看,问题来了——

  课件出示:

  牛奶

  豆浆

  蛋糕

  油条

  饼干

  蒸包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一题

  师:解决了早餐问题,小精灵想带我们到数学乐园里去玩。数学乐园里有什么呢?请大家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看一看,能组成哪些两位数?

  十位

  个位

  师:哪些数必须写在个位上?哪些数必须写在十位上?

  生:3、6、8必须写在个位上;2、4、9必须写在十位上。

  师:那这六个数字能组成哪些两位数呢?说说看。

  3、完成练习二十三第4题

  师:明明和聪聪两个小天使真可爱,瞧,孩子们都争着要和他们合影拍照呢!课件出示

  4、完成练习二十三第5题

  衣服可以搭配,数字可以搭配,刚上课时我们进行了有趣的文字搭配,过瘾吗?老师这有三个字,读书好这三个字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呢?

  5、提高题

  看这节课的最后一道题——1题,?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小华打算在妈妈生日那天送妈妈

  一束鲜花和一个蛋糕,有()种搭配方法。

  老师想将这道题再增加点难度,不知你们敢不敢挑战一下呢

  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小华打算在妈妈生日那天送妈妈,一束鲜花、一个蛋糕和一张生日贺卡,有()种搭配方法。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有关的搭配的几个问题。要想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最重要的是什么?对,就是“有序”思考。其实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在咱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非常有用。课后,请你想一想、找一找,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在哪里用到了有序思考的方法?

单元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人物美好品质,表达真情实感。

  2、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具体,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

  3、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

  能从众多的生活小事中挑选最令自己感动的事,明辨写事与写人作文的区别。

  教学难点:

  深入刻画令自己感动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确立主题

  (一边播放歌曲《爱的奉献》,一边播放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图片。)

  师:同学们上课,现在跟老师一起听音乐,欣赏图片并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每幅图讲述的故事。

  生:

  师:这些图片讲述的是现实生活中同一个故事。(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你是怎样理解“关爱”这个词的生:相互关心、爱护。生:给别人温暖。生:给妈妈泡一杯茶。

  师小结(是啊!父母的牵肠挂肚;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的携手共进;乃至,陌生人的慷慨解囊,这都是爱,这些爱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关爱)并相机板书“关爱”,引导学生读这个词。今天我们要写的作文就和“关爱”有关,请学生们快速阅读语文书第55页的习作要求的前两句。

  二、设置情境,开拓思路,精选题材。

  1、认真读,思考:人与人指哪些人?相互关爱是什么意思?

  师:同学说的真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准备了一个游戏,你们想玩吗?

  2、情景设置:拿出作文本找最干净的一页,按老师的要求写下你心中最想的那个人。

  (1)生活中你最爱的一个人是谁?

  (2)生活中最爱你的一个人是谁?

  (3)你最好的朋友是谁?

  3、你写下这些人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你能选择一个典型的事例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感受吗?

  4、引导学生谈发生在自己身上有关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

  三、再读要求,审请题意

  (关爱无处不在,真情充满人间。原来同学们心中珍藏了这么多令人感动的事情,那这样把这些感人的事情写下来呢)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再次自读语文书第55页的习作要求剩下的部分。(出示幻灯片)

  2、读后汇报

  3、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本次的习作要求。

  四、回顾课文,体会关爱

  1、师: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写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回忆,细细地品味,然后交流习作方法。(出示三个课文中的句子,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总结写法。)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穷人》

  (这里采用心理活动描写,我从中桑娜矛盾的心理中体会到她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品质。)

  “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过来,让我看你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 《别饿环了那匹马》

  (这段话采用了言行与神态描写,从而烘托出青年关心“我”的'良苦用心。)

  “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唯一的听众》

  (这句话采用了环境描写,写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以及“我”为能找到这样安静的练琴环境的兴奋心情。)师:你们的积累真丰富。这么多的方法我们该怎么用呢?是不是不管什么文章,这些方法一股脑儿都用上,还是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细致的描写?

  (板书:选准方法细致描写)

  2、小结:看来,巧妙地进行环境和人物心理活动这些细节描写,能渲染故事氛围,推动故事情节,更好地反映人物的美好情感.五、学生习作,师巡指导

  师:现在该同学们大显身手了。请同学拿出作文本把你心中珍藏的故事写下来。在写之前看看老师的温馨小提示。

  出示温馨小提示:

  (1)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

  (2)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

  (3)题目自己定,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

  师读“温馨小提示”。

  (学生写片断,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好的题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作文展示,捕捉亮点

  1、谁愿意把自己的习作片段读给大家听?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感动?(四名同学展示作文。)

  2、小作家自己读,其他同学评改。(哪里写的好,哪里让你感动;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师:今天我们学习如何写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从同学们所写的片段来看,大部分写得还是不错的,能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来刻画人物,有的同学还恰当地使用了修辞,使描写准确生动。希望同学们回家根据习作要求认真完成习作,师:同学们,这节课即将结束,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读出这句经典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老师希望同学们能用实际行动将爱传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下课!

  六、布置作业,尽情发挥根据习作要求完成习作。

【单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1-29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1篇06-10

足球单元教学计划05-22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04-02

教学设计01-14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07-03

《给动物设计名片》教学设计06-16

教学设计与反思12-30

太阳教学设计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