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1
一 、教材简析:
《鲁滨孙漂流记》是历险小说,鲁滨孙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孙喜欢航海和冒险,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小说情节生动,细节逼真,描写细致,语言流畅,富于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意义。
本课是《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重点写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学习本课是要让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二、 教学理念: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探究的学习过程,充满了学习发现的无穷乐趣。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探究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现、真切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独立解读文本,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并自己获得真理。依据这样的理念,本教学设计着力创设一个让学生自主思辩的平台,精心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引领学生全身心地与文本展开对话,自主探究鲁滨孙这个人物的精神世界。课堂上真正呈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且强调对原著《鲁滨孙漂流记》文字内容进行拓展学习,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界,使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文本,是独立阅读课文有效学习的最好体现。形成开放的、灵动的、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
三 、教学要求:
1、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3、引导学生学习鲁滨孙面对困难,自强图存的精神,学会自立,学会竞争,学会生存。
四 、教学重点:
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2、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五 、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六 、课前准备:
1、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
2、观看《鲁滨孙漂流记》电影。
3、学习《生存手册》(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
七、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情景导入:
导入:a)当突发事件把你抛入险恶的环境,你能否战胜困难,生存下去?
b)要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在严酷的环境里生存下去?
(出示幻灯片1)
突发事件出现时,将面临怎样生存的问题?你可能被独自隔绝在地球的任一地点——北极冰地或茫茫沙漠,热带雨林或浩瀚大海。山川、密林、莽原、沼泽随时都有可能给你带来致命的威胁,但同时又提供了相应的生存机会。作为个人来说,意志越坚韧,身体越健康,知识技能越丰富,则生存的机会就越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出示幻灯片3)
简介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安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师:这篇课文为长篇小说的.缩写。所谓缩写,即略去具体情节及细节描写。
(三)、观看影片,讨论问题(出示幻灯片4)
鲁滨孙在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不但能够生存下来,而且日子越过越舒服,一住就是二十七年两个月零十九天。为什么他能有这样超强的生存能力?他具有哪些非同寻常的素质?
(讨论)(出示幻灯片5)
1、这里要让学生明确:(鲁滨孙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丰富的知识技能。(接着分点讨论丰富之)
讨论一:哪些事例体现出鲁滨孙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出示幻灯片6)
(课文内的):
(1)面对现实,勇于行动,自己动手创造生存条件;
(2)靠十几粒麦种反复收种,经过四年才吃到自己种的粮食;
(3)发现野人后,克服恐惧,勇敢地与之周旋并救出星期五。
这些说明(鲁滨孙)不等不靠,自己动手走出困境。
讨论二:哪些事例可以看出鲁滨孙有丰富的生存知识和技能?(出示幻灯片7)
(1)赶在大风将大船打得粉碎之前把一切有用的东西抢运上岛。(知道工具的重要性)
(2)选址建房: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阴、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自我保护意识、建筑的知识和能力)
(3)打猎、种养畜牧(狩猎的技能、时令节气的知识、动植物养殖的知识和技能)
(4)烤面包、烤肉、晒葡萄干(食品加工的知识和技能)
(5)造船、制子弹、鞣制皮革、缝衣帽裤袜(造船工程师、兵器专家、皮匠、裁缝)
(6)打退野人的进攻,平定大船上的叛乱(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一人而兼多任。)
讨论三:(出示幻灯片8)鲁滨孙虽然被抛上荒岛,但不幸中有万幸:他从大船上运下了枪、火药、刀、斧、罗盘(指南针)、帆布、面包、酒等许多有用的东西;而且他所在的岛物产富饶水源充足。假如他没有枪、火药、罗盘,岛上又没有水源,他将碰到哪些困难?你能帮他出主意解决这些困难吗?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课外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水平。
2、初步评价作品内涵和思想感情倾向
3、初步了解作品情节和人物形象,有自己的体验和认识。
4、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激发兴趣:
1、卢梭说:“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
提问:这里的“它”指的是哪部名著?
2、《鲁滨孙漂流记》一问世即风靡全球又历久不衰。至今已出了几百版,几乎译成了世界上所有各种文字。据说除《圣经》之外,《鲁滨孙漂流记》是再版最多的一本书。在欧美国家是儿童的必读书。
二、了解作者:
这部享誉世界的作品是谁创作的?作者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比一比哪个同学了解的多?
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教师或指名小结。
三、初步感知:
1、这部小说讲述的是: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孙,不甘于平庸的生活,私自离家出海航行,去实现遨游世界的梦想。有一次,遇到(),鲁滨孙一个人()他克服了许许多多常人(),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了下来,在那里度过了()年孤独的时光。
2、“我”初到荒岛时心情(),经调整后变得(),最后()地面对生活。
3、在你的印象中,“我”是一个()的`人。
四、自主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后选派代表发言:
1、“我”身陷荒岛后遇到的困难及心态。
2、“我”活下去的理由及为活下去所做的工作。
3、“我”在荒岛上独自生活的感受。
4、“我”在荒岛上活下去的意义。
五、体会小说的写作特色:
1、运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
1)能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具有亲切感。
2)能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具有真实感。
2、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文中最能表现鲁滨孙性格句子是,表现了他的性格。
六、课堂延伸:
回忆你在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在面临的某种烦恼或挫折,仿照课文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
七、教师小结:
1、名著是人类文明不朽的精髓,是人类文化最珍贵的记忆,名著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考试,更在于典范语言,在于精彩的故事,在于典型的人物,在于深刻而独到的主题,它给予人心灵的滋养,给予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因此对于课外名著,我们应努力做到:首先要树立信心,其次要多阅读涉猎,多收集积累,再次要多交流多讨论,最后就是多感悟多运用。
2、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鲁迅
3、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不畏艰险,勇于攀登,一定能达到光辉的顶点。——温家宝
八、布置作业:
1、课外进一步阅读《鲁滨孙漂流记》,以《我眼中的鲁滨孙》为题写一篇小文章。
2、设想有一天你在森林迷了路,你将怎么办?学习一些野外求生的本领。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3
一、教材简介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的缩写,是一篇略读课文。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课文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
二、学情介绍
班里全体学生都阅读过《鲁滨孙漂流记》这部作品,对作品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比较快速地复述故事内容,能表达一定的阅读见解。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三、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习鲁滨孙面对困难,自强图存的精神,学会自立,学会竞争,学会生存。
2、过程与方法
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3、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2、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自立,学会竞争,学会生存。
五、教学准备
1、课件;
2、师生课前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
3、预习课文: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按什么顺序写,写了哪几件事。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生存”,父母为大家创
造了优越的生存环境,大家无忧无虑地生活着。看到这个词语,大家一定会想起我们上学期读过的一本书《鲁滨孙漂流记》。
出示课题,读课题,说说什么是“漂流”,作者是谁,复述一些情节。(课件出示插图)5谈话引入课文。
上学期推荐学生读过这本书,所以让他们复述一些情节。
二、预习汇报,概括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预习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写,写了哪几件事?(课件出示)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课件出示描述荒岛环境的句子,
提问:假如你来到了这样的荒岛上,你最需要的是什么?(板书:食物、住所、安全、同伴)。
2、自由阅读课文,边读边想:鲁滨
孙怎样克服那些困难?指名回答,
3、鲁滨孙能在荒岛上生存二十几年,真是一个奇迹,再读课文,看哪些内容最打动你,你体会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这些内容旁做些批注。
4、指名汇报,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一些词句。
5、小结:鲁滨孙正是靠了自己的勤劳、聪明、勇敢、善良,才得以生存下来。(板书四个词语)1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内容想开去。
三、进行采访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鲁滨孙回到英国,大街小巷都在传诵他的故事,各大媒体争相采访他。
1、同桌扮演角色,从不同角度进行采访。
2、找几个扮演鲁滨孙的学生上来,
下面的`学生扮演记者提问。(问题可以是:野人来了,你怎么办?在荒岛上,一个人很孤单,你怎么办?等等。)12通过采访活动,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四、创设情境,拓展思维
1、鲁宾孙从遇险上岛到回到故土,想尽办法,积极改善生存环境,全是靠了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历。这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使我们懂得要学会生存。
2、假如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你会如何面对?(课件出示)
3、让学生自己创设一些情境,想想该怎么面对。
4、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作业:把自己如何面对困难的一次经历写下来。
板书设计:
鲁滨孙漂流记
住所食物
生存
安全同伴
(勤劳、聪明、勇敢、善良)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文章第二至八自然段。
【教学准备】
《鲁滨孙漂流记》原著、《夏令营的较量》、其他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同学们,你们看过《鲁滨孙漂流记》吗?有谁能告诉大家这篇长篇小说的作者是谁?
板书:
英、笛福
2、解题:
“漂流”什么意思?
(随着水浮动。)
3、这部长篇写的是一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二十多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件事。本课是该书的缩写,所谓缩写就是略去具体情节及细节描写,留下主干部分。
4、鲁滨孙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居然生活了二十八年。
你能想像一下荒无人烟的小岛是怎样的吗?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
5、刚才同学们通过想象,自己描绘了一幅荒岛风景图,真的是很荒凉,很艰苦。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鲁滨孙来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荒岛(引读第二自然段) 。
6、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荒岛:
没有名字、没有人居住,到处都是乱石野草。如果是你在这样一个荒岛上,你会怎样?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那么,鲁滨孙又是怎样在这一个小岛上活下去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鲁滨孙在岛上惊险经历的部分找出来。
2、思考并交流:
鲁滨孙在荒岛上生活碰到了哪些困难?
交流时随机板书:
住、吃、安全、孤独
3、这些困难都是常人难以想像的,这关系到他的'生死存亡,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而且生存了28年,需要怎样的意志和创造力啊!这简直就是一个生命的奇迹!让我们细读课文第4~8自然段说说鲁滨孙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板书:
搭起帐篷、打猎捕鱼、养羊种麦。住所前空地插树桩,羊群分养,救下“星期五”为伴。
三、围绕重点,读书讨论
1、鲁滨孙在岛上的经历艰难、惊险,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难”中处处透着“险”,而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畏惧,想尽办法,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历尽艰难,勇敢地活着,对于这样的鲁滨孙你佩服吗?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读给你的同桌听,说一说:你佩服鲁滨孙的什么?为什么佩服?而同桌在听完后对其进行评价。
2、指名朗读,并谈感受。
3、鲁滨孙孤身一人在岛上历尽千难万险,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困难,肯定还有其它困难,请你想像一下鲁滨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请学生讲讲原著中的故事。
(种麦子、做陶器、做独木舟。)
4、通过学习,同学们对鲁滨孙的了解更深了,那么他究竟是靠什么在荒岛上生活了这么多年?
(坚韧不拔的意志、丰富的知识技能。)
5、鲁滨孙从遇险上岛到回到故土,想尽办法,积极改善生存环境,全是靠了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历。这对于处于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1992年的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中国的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参加了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他们年龄在11岁至16岁之间,在夏令营中他们进行了一场较量,是一场怎样的较量呢?请看《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思考:
中国的孩子应该如何“学会生存”?中国怎样才能不落伍?
阅读资料后四人小组讨论。
派代表总结发言。
6、教师总结:
在当今的社会中,只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掌握的知识,不向恶劣的环境低头,不轻言放弃,就能克服任何困难。
四、课外拓展
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或《世界名著历险故事大观》。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鲁滨孙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2、继续练习运用读进去、想开去的读书方法。
【重点难点】
了解鲁滨孙在荒岛上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在学习过程中继续练习运用读进去、想开去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鲁滨孙是谁?漂流到哪儿?遇到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教师介绍鲁滨孙及作者。
二、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默读课文,看每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的生活?
(第二至第九自然段。)
3、第一自然写的是什么?
(介绍鲁滨孙。)
4、第二至第九自然,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怎样分层?
起因(第二自然段):被冲到荒岛。
经过(第三至第八自然段):战胜困难,生存下来。
结果(第九自然段):回到英国。
5、经过部分又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依据是什么?
⑴解决暂时困难。
⑵解决住的问题。
⑶解决吃的问题。
⑷抵御野人的`迫害并教化一名野人。
分层依据:不同内容。
三、学习第一段
1、读一读,鲁滨孙给你什么印象?
(碰到危险不畏惧。)
2、用上两组关联词语,把这一段连接起来。
四、自学讨论第二段
1、鲁滨孙漂流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荒岛上?如果是你,怎么办?
(没有人居住、找不到任何食物。)
2、鲁滨孙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从船舱中找可用、可吃的东西。)
3、为了应付长期的漂流生活,鲁滨孙要战胜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要求:
自己默读、在文中批画、与同学讨论。
学生自学、讨论。
汇报自学情况:
⑴找住的地方。
⑵解决吃的问题。
⑶防御野人。
⑷救下并教化“星期五”。
⑸你认为鲁滨孙是个什么样的人?
鲁滨孙遇到困难不悲观,他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数不清的困难,在这个没人居住的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凭着自己的双手改变了大自然的面貌,开拓了这块处女地,做出了惊人的成绩。
五、朗读课文,谈感想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六、小结
同学们的发言很好,我们现在虽然不会去航海和冒险,将来也不一定会遇到像鲁滨孙这样的事情,但是困难我们都会遇上,而且人人有,时时有,我们要学习鲁滨孙对待困难的积极态度、顽强精神,要有勇气去战胜它。此外,我们从小就要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自理能力,要多学知识,多长本事。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概括叙述的方法。
2、从鲁滨孙的漂流中体会他不畏艰难困苦和勇于冒险的精神。
【教学准备】《鲁滨孙漂流记》原著及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要是把你放在一座孤岛上生活一个月,你会怎么样?(简直要发疯了)但是,居然就有这么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想知道他的经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和故事的主人公去那孤岛上体味一下我们从未体验过的生活。
板书课题:
鲁滨孙漂流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探究。
3、师生共同探讨,交流课文内容。
4、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三、研读赏析
1、学生精读课文,质疑问难。
2、小组合作。
3、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共有哪些故事情节?
①学生浏览课文,感知主要故事情节。
②小组讨论、交流。
③集体汇报:
课文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等故事情节。
⑵从课文的故事情节中,感受到了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课文的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敢于挑战的主人公形象。
⑶鲁滨孙为在荒岛上生存做了很多努力,主要解决了哪些最基本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课文的重点,也是原著展现给世人传阅的一个亮点。学生可各抒己见,从行文中找出答案。教师指导,总结。
(食物、住所、安全、孤独。)
⑷从鲁滨孙身上,你得到什么启示?
引导学生体会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畏惧,自己想办法,利用周围可以利用的一切积极改善生存环境。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验对于处在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启示。我们应从他身上学会如何生存,如何竞争。
四、巩固训练
1、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
3、想象鲁滨孙初上孤岛时内心的感受,他为了生存进行了哪些思想斗争?
五、拓展迁移
出示准备好的《鲁滨孙漂流记》原著,激趣荐书:
《鲁滨孙漂流记》是一本小说,本课根据小说进行了缩写,基本上是故事梗概,原著的情节更加生动,描写更加细致。如果大家有兴趣,找原著读一读,将会大有收获。
六、布置作业
复述课文。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7
一、 教材简析:
《鲁滨孙漂流记》是历险小说,鲁滨孙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孙喜欢航海和冒险,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小说情节生动,细节逼真,描写细致,语言流畅,富于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意义。
本课是《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重点写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学习本课是要让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二、教学要求:
1、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3、引导学生学习鲁滨孙面对困难,自强图存的精神,学会自立,学会竞争,学会生存。
三、教学重点:
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2、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四、教学时数:两课时
五、课前准备:
1、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
2、观看《鲁滨孙漂流记》电影
3、学习《生存手册》(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情景导入:
1、导入:a)当突发事件把你抛入险恶的环境,你能否战胜困难,生存下去?
b)要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在严酷的环境里生存下去?
(出示灯片1)
突发事件出现时,许多人将面临怎样生存的问题。你可能被独自隔绝在地球的任一地点——北极冰地或茫茫沙漠,热带雨林或浩瀚大海。山川、密林、莽原、沼泽随时都有可能给你带来致命的威胁,但同时又提供了相应的生存机会。作为个人来说,意志越坚韧,身体越健康,知识技能越丰富,则生存的机会就越大。
——摘自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前言》
2、师:这是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的前言。
(出示灯片2)今天我们学习的《鲁滨孙漂流记》讲的就是鲁滨孙在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的途中,因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鲁滨孙在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
师:这是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的前言。今天我们学习的21课《鲁滨孙漂流记》写的就是鲁滨孙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以后所发生的事情。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出示灯片三)
简介鲁滨孙遇险上岛
建房 安居 养牧 种植
救 星期五 回到英国
师:这篇课文为长篇小说的缩写。所谓缩写,即略去具体情节及细节描写。
三、观看影片,讨论问题(出示灯片四)
鲁滨孙在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不但能够生存下来,而且日子越过越舒服,一住就是二十七年两个月零十九天。为什么他能有这样超强的生存能力?他具有哪些非同寻常的素质?
(讨论)(出示灯片五)
1、这里要让学生明确:(鲁滨孙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丰富的知识技能。
接着分点讨论丰富之。
2、讨论一:哪些事例体现出鲁滨孙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出示灯片六)
(课文内的):
(1)面对现实,勇于行动,自己动手创造生存条件;
(2)靠十几粒麦种反复收种,经过四年才吃到自己种的粮食;
(3)发现野人后,克服恐惧,勇敢地与之周旋并救出星期五。
这些说明(鲁滨孙)不等不靠,自己动手走出困境。
3、再请同学讲原著中的有关故事:(出示灯片七)
(1)鲁滨孙造船的故事
二十二天砍倒大树,十四天砍去枝桠,一个月削出船的外形,三个月将船的内部镂空,然后又为掘出一个向下的斜坡而吃尽苦头,最后发现挖一条运河让船下水工程浩大而不得不放弃。
(2)鲁滨孙刚到海岛时的沮丧绝望以及他是如何战胜沮丧的故事
(出示灯片八)要使自己绝处逢生,当然需要个人的知识能力和足智多谋,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渴望生存的意志。男人和女人都曾证明他们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他们之所以能活下来首先是因为他们有活下去的勇气。
——摘自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前言》
4、此为“坚韧不拔的意志乃成功生存的第一要着”之小结。
(1)一人造船,工程浩大,非意志坚强者不能为。
(2)第二个小故事说明英雄不是天生的',
(出示灯片九)讨论二:哪些事例可以看出鲁滨孙有丰富的生存知识和技能?
(1)赶在大风将大船打得粉碎之前把一切有用的东西抢运上岛。(知道工具的重要性)
(2)选址建房: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阴、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自我保护意识、建筑的知识和能力)
(出示灯片十)(3)打猎、种养畜牧(狩猎的技能、时令节气的知识、动植物养殖的知识和技能)
(4)烤面包、烤肉、晒葡萄干(食品加工的知识和技能)
(5)造船、制子弹、鞣制皮革、缝衣帽裤袜(造船工程师、兵器专家、皮匠、裁缝)
(6)打退野人的进攻,平定大船上的叛乱(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一人而兼多任。)
5、提示:鲁滨孙在岛上如何处理吃、住、穿、医病等难题的
(出示灯片十一)讨论三:鲁滨孙虽然被抛上荒岛,但不幸中有万幸:他从大船上运下了枪、火药、刀、斧、罗盘(指南针)、帆布、面包、酒等许多有用的东西;而且他所在的岛物产富饶水源充足。假如他没有枪、火药、罗盘,岛上又没有水源,他将碰到哪些困难?你能帮他出主意解决这些困难吗?
先让学生自由讨论,然后聚焦到三个问题:
如何打猎获取食物?如何辨别方向?如何获得水?
(1)如何获得水?(出示灯片十二)
收集雨水融化冰雪
收集植物茎干中的水用透明塑料袋收集植物蒸发的水
掘大土坑用塑料薄膜收集土地蒸发的水
(2)如何打猎获取食物?(出示灯片十三)
钓鱼采野果爬树掏鸟窝
挖陷阱逮野生动物海滩上拾贝类、捉螃蟹、海龟
(3)如何辨别方向?(出示灯片十四)
儿歌:《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请几个学生背其中的诗句)
1、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阳是个忠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了解名著大意,体会人物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突发是件出现时,许多人将面临怎样生存的问题。你可能被独自隔绝在地球的任一地点————北极冰地或茫茫沙漠,热带雨林或浩瀚大海。山川、密林、莽原、沼泽随时都有可能给你带来致命的威胁,但同时又提供了相应的生存机会。作为个人来说,意志越坚韧,身体越健康,知识技能越丰富,则生存的机会就越大。
2.今天我们学习的《鲁滨孙漂流记》讲的就是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以后所发生的事情。
二.联系单元导读和课前导读,明确目标。
1.先阅读整部作品的梗概,了解大意。
2.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3.摘录精彩句段,写写心得体会。
4.如果有条件,可以找来整部作品读一读。
三.探讨问题。
1.浏览作品的梗概,了解大意。
2.默读作品的精彩片段,想想:哪些描写很精彩?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在旁写一写你的体会。
3.品读“好处”和“坏处”对照表,感受主人公的人生态度。
四.交流阅读心得。
1.我知道咱们班有同学早已读过《鲁滨孙漂流记》了,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说书心得吗?
2.今天,我们认真地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我相信今后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有办法、有能力解决,因为我们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我们正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们一定要相信我们自己。
五.作业超市。
1.找《鲁滨孙漂流记》原著来读一读。
2.摘录精彩句段,写写心得体会。
3.续写:鲁滨孙回到英国后……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文字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说,如,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表情坚毅乐观等。)他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板书课题)
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下面,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
2、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三、浅显探讨小说
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防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2、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四、阅读精彩片段
1、浏览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2、快速默读,了解主要内容。(主要写了鲁宾逊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改善生活。)
3、感悟精神光辉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出示“我”的幸与不幸。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对话朗读。)
(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一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
(4)出示并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事情。”
五、拓展延伸
1、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2、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3、鲁滨孙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可以准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10
摘要:《鲁滨孙漂流记》是历险小说,鲁滨孙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本课是《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重点写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学习本课是要让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关键词:顽强生存,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乐观向上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兴趣。
教材简析:
《鲁滨孙漂流记》是历险小说,鲁滨孙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孙喜欢航海和冒险,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小说情节生动,细节逼真,描写细致,语言流畅,富于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意义。
本课是《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重点写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学习本课是要让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鲁滨孙精神的鼓舞。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鲁滨孙在荒岛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学生在自主阅读重点部分第二至第八自然段,找出鲁滨孙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战胜的,进行反复阅读,在朗读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学习本课后有什么感受,更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件:课文插图,文字片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存,是人生第一需要。同学们将面临人类生存竞争激烈的时代,怎样学会生存呢?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鲁滨孙漂流记》(板书课题),这是著名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
课件出示人物插图:他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说,如,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表情坚毅乐观等。)。
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课件出示文字资料: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下面,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
2.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三、浅显探讨小说
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电子白板上板书: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插树桩 分养羊群。
(4)孤独--救助“星期五”。
2.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四、阅读精彩片段
1.浏览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2.感悟精神光辉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课件出示“我”的幸与不幸对照表。)
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对话朗读。
小结:鲁滨孙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
(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
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
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一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
(4)课件出示并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我安慰的`事情。”
“即使是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
小结:是啊,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是其中的一些语言常常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就像你刚才读的这两句,可以说它是给处于逆境中的绝望者的一剂良药!本组的日积月累中,我们还能欣赏到很多这样富于灵魂和力量的语言。
五、拓展延伸
1.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2.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3.鲁滨孙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可以准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课件出示《鲁滨孙漂流记》一书的封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书设计:
鲁滨孙漂流记
不畏艰险
机智坚强
聪明能干
《鲁滨逊漂流记》教学反思
一、运用课件了解作者写作情况,唤起阅读兴趣。
开课之时,师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英国作家笛福根据这个故事写成了一篇长篇小说《鲁宾逊漂流记》,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的思想,积极进取。这部小说真有这么神奇吗?我们先来看看故事梗概。梗概就是小说的主要内容。
二、运用电子白板书写主要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阅读小说梗概,说说了解了什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交流完善着,师相机板书小标题,接着依照小标题按顺序说一说,这样就轻易自然概括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鲁滨逊在孤岛上是怎样活下来的?他是怎样和野人进行斗争,救下星期五的?这些疑问我们可以阅读原著找到答案。在概括主要内容中时不时抛出一些悬念,一些疑问更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三、 再次运用课件品读小说精彩片段,点亮阅读兴趣。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小说的精彩片段,边读边思考,在打动你的地方做上批注。我们静静地默读着,笔端时而沙沙写着。交流探讨时,我们激烈碰撞着。谈到鲁滨逊记日记时,把事情从坏处和好处来看,我们更是热烈交流。之后我们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在读中交流,我们更明白乐观对待事情。“小说用第一人称写太真实了,语言自然朴实。”“我太欣赏鲁滨逊的毅力。”“他的生存能力值得我学习。”“我认为他很勤劳。”“他很乐观自信。”“他很聪明,会计算日子。”--------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启迪着,感受的话语脱口而出。 (教师随机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11
教材简析:
《鲁滨孙漂流记》是历险小说,鲁滨孙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孙喜欢航海和冒险,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小说情节生动,细节逼真,描写细致,语言流畅,富于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意义。
本课是《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重点写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学习本课是要让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教学要求:
1、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3、引导学生学习鲁滨孙面对困难,自强图存的精神,学会自立,学会竞争,学会生存。
教学重点:
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2、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
2、观看《鲁滨孙漂流记》电影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厂《向命运挑战》这篇课文。通过学习,霍金那种向命运抗争的勇气,顽强的斗志,给我们留下厂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来结识?位与困难作斗争的勇士,他就是鲁滨孙。
二、感知课文大意
1.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谁来给大家说说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怎样一件事?
讲的就是鲁滨孙在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的途中,因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鲁滨孙在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
2.这是文中对于荒岛的描述:
“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到处都是乱石野草。”你能进一步想象一下荒岛是怎样的吗?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
生答。
师:命运之神把一个毫无准备的人抛到这样一个地方,可以说只有死路一条。鲁滨孙不幸海上遇难漂落到这样一个荒岛,却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我们不禁要问:鲁滨孙是靠什么奇迹般活了下来?你认为他是靠什么活下来的?
生谈。
师:突发事件出现时,许多人将面临怎样生存的问题。你可能被独自隔绝在地球的任一地点??北极冰地或茫茫沙漠,热带雨林或浩瀚大海。山川、密林、莽原、沼泽随时都有可能给你带来致命的威胁,但同时又提供了相应的生存机会。作为个人来说,意志越坚韧,身体越健康,知识技能越丰富,则生存的机会就越大。
当突发事件把你抛入险恶的环境,也只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意志,丰富的知识技能,才能在严酷的环境里生存下去。(教师板书:勇气和意志 知识和技能)
三、自读自悟
要求:看看哪些事例体现出鲁滨孙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哪些事例可以看出鲁滨孙有丰富的生存知识和技能?
四、交流汇报:
1.哪些事例体现出鲁滨孙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生答。(幻灯片内容)
引入原著中关于造船的故事:二十二天砍倒大树,十四天砍去枝桠,一个月削出船的外形,三个月将船的内部镂空,然后又为掘出一个向下的斜坡而吃尽苦头,最后发现挖一条运河让船下水工程浩大而不得不放弃。
引入鲁滨孙刚到海岛时的沮丧绝望以及他是如何战胜沮丧的.故事。
小结:坚韧不拔的意志乃成功生存的第一要素。
2.哪些事例可以看出鲁滨孙有丰富的生存知识和技能?
生答。(幻灯片内容)
师:相机板书。
小结:正是丰富的知识技能才使他战胜重重困难,不但解决了日用所需,还经营了一块肥美的土地,生活了二十多年。
五、全文总结
1.鲁滨孙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发?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
2.生:汇报
师:我们应该抓紧在校学习的这一段黄金时光,强健我们的身体,锻炼我们的意志,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技能,从而大大增强我们的生存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
小结:今天我们大家认真地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相信今后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有办法、有能力解决,靠我们坚韧不拔的毅力,靠我们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
3.教师总结:
英国作家笛福写的这部长篇小说,被人们称为“生活的教科书”,它启发着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建议同学们课余时间读一读原著,(出示幻灯片12)另外可以找《世界名著历险故事大观》读一读,相信同学们会从书中主人公的经历中汲取更多的力量。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首歌《我要太阳向我低头》,愿同学们都能做生活的强者。(播放歌曲)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12
【教材简析】
《鲁滨孙漂流记》是历险小说,鲁滨孙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孙喜欢航海和冒险,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小说情节生动,细节逼真,描写细致,语言流畅,富于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意义。
本课是《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重点写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学习本课是要让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教学要求】
1、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3、引导学生学习鲁滨孙面对困难,自强图存的精神,学会自立,学会竞争,学会生存。
【教学重点】
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2、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情景导入
导入:
1、当突发事件把你抛入险恶的环境,你能否战胜困难,生存下去?
2、要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在严酷的环境里生存下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
三、观看影片,讨论问题
鲁滨孙在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不但能够生存下来,而且日子越过越舒服,一住就是二十七年两个月零十九天。为什么他能有这样超强的生存能力?他具有哪些非同寻常的素质?
1、这里要让学生明确:
(鲁滨孙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丰富的知识技能。
接着分点讨论丰富之。
2、讨论一:
哪些事例体现出鲁滨孙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课文内的:
⑴ 面对现实,勇于行动,自己动手创造生存条件;
⑵ 靠十几粒麦种反复收种,经过四年才吃到自己种的粮食;
⑶ 发现野人后,克服恐惧,勇敢地与之周旋并救出星期五。
这些说明(鲁滨孙)不等不靠,自己动手走出困境。
3、再请同学讲原著中的有关故事:
⑴ 鲁滨孙造船的故事。
⑵ 鲁滨孙刚到海岛时的沮丧绝望以及他是如何战胜沮丧的故事。
4、此为“坚韧不拔的意志乃成功生存的第一要着”之小结。
讨论二:
哪些事例可以看出鲁滨孙有丰富的.生存知识和技能?
5、提示:
鲁滨孙在岛上如何处理吃、住、穿、医病等难题的?
⑴ 如何获得水?
⑵ 如何打猎获取食物?
⑶ 如何辨别方向?
四、深化课文,谈体会
1、学习鲁滨孙,我们怎么办?
(学习小组讨论。)
2、请大家大声地读这一段话:
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畏惧,自己想办法,利用周围可以利用的一切,积极改善生存环境。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验,对于处在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我们应该抓紧在校学习的这一段黄金时光,强健我们的身体,锻炼我们的意志,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技能,从而大大增强我们的生存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
3、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认真地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我相信今后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有办法、有能力解决,因为我们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我们正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二、默读课文,思考:在漂流的过程中,鲁滨孙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你从中体会到鲁滨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提示:重点要抓住鲁滨孙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并且要抓住关键的语句加以理解,从中体会到他的特点。
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突出了鲁滨孙恶劣的生存环境,表现了他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
三、快迅默读“精彩片段”,思考:
1、片段写了哪些内容?
精彩片断写的是鲁滨孙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片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写鲁滨孙在岛上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初到岛上,鲁滨孙由于缺乏纸笔,就用刀子刻在柱子上记录时间;从船上虽得到了不少东西,但缺少的东西还不少;工具的缺乏使他建木栅栏围墙的工作非常吃力;每天要为自己寻找食物。后半部分,是鲁滨孙对自己目前的情形和环境的理性思考:他把自己的幸与不幸、好处和坏处公正地排列出来,找到了值得感谢的.东西,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好感,然后开始知足安命,一心一意安排自己今后的生活。
2、片段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提示:鲁滨孙在严酷环境中心里的斗争,是这个片段的重点,这也是他身处绝境能知足安命、勇敢地生活下去的力量所在。 本片段所反映的与课文所反映的内容应该是相同的,只是片段给人的感受更直观一些,更深刻一些。
板书设计:
“遇险岛上”“建房定居” 不畏艰险
鲁滨孙漂流记 “养牧种植”“救‘星期五’” 机智坚强
“回到英国” 聪明能干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14
教材简析:
《鲁滨孙漂流记》是历险小说,鲁滨孙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孙喜欢航海和冒险,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小说情节生动,细节逼真,描写细致,语言流畅,富于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意义。
本课是《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重点写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学习本课是要让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2、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
2、本课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
2.简介作品作者,激发起阅读的兴趣。
3、播放电影片段及课文朗读
二、阅读梗概,自主研读
1.下面,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
2.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3、理清文章条理
三、浅显探讨小说
1、出示自学要求:
文章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依次叙述了那些事?
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防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2、展开想象,鲁滨孙还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丰富对人物的感受
四、浏览精彩片段,体会精彩之处
1.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相对比,想想精彩片段大致在小说梗概的哪个部分,理由是什么?
2.小声读读这个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
3、学生交流
4、师点拨总结
五、感受人物形象 创精彩人生
鲁滨孙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生存的奇迹,他靠的是什么?
学生谈各自的看法,从中受到教育,指导自己的行动
六、拓展延伸
1.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2.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3.鲁滨孙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可以准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
板书设计:
鲁滨孙漂流记
住所 食物 安全 孤独
(毫不畏惧 坚定信念 积极乐观 学会生存)
教学反思
《鲁滨孙漂流记》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主要记叙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的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他独自一人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之九,最后,他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个故事。课文按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的顺序叙述,情节生动曲折。故事塑造了鲁滨孙这位不畏艰险、机智顽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形象,富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和社会意义。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即学生的主体性。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提倡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能紧紧围绕重点段落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
书。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突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
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悟”字出发,体会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使学生懂得了在厄运面前,要勇敢地面对困难,要有生存的勇气,要积极地想办法改善生存环境,并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战胜困难,去主宰命运的道理。同时,在学习中,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以便在今后的阅读过程学会阅读。因为本课的教学目的不是就一篇学一篇,就一篇讲一篇,而是要借此激发起学生阅读原著,阅读更多名著的兴趣。应该说,就此目标,本堂课中,还是实现了。
当然,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中还有许多的不足,如还是牵得学生比较多,老师的语言比较烦,学生的自主感悟少,交流表达少,思想碰撞的机会少,独立阅读的时间少,诸多的问题有待我课后做认真的反思,尤其是阅读课的教学,怎样更有效,怎样能在前期阅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运用,学会自主,这也是我们今后研究的课题。
在教学中,还发生一段小插曲,当我提到人生的困境,举了最近日本发生的地震与海啸,希望日本人民尽早走出困境的例子,居然引发了学生的一片唏嘘。场面一时难以控制。虽然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态度也是不端正的,但从中也可看出我们的孩子们,对于那段耻辱的历史还是铭记于心。我想这样未尝不好,只有记住历史,才能更好的开创未来。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一、 让学生概括《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情节,并谈谈读后的感想。
二、 反复品读本文,把握作者伍尔夫解读《鲁滨孙漂流记》的基本切入点--“小说家的透视法”。
三、 对比分析作家的透视法和读者的透视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目标二
教学难点:
目标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大家有过出外遨游,探险漂泊的梦想吗?那么试想一下,你们都会有哪些经历呢?(学生自由发言)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因不满于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动荡,假想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尽管它与世隔绝,但居住其间的人却“怡然自乐”。英国小说家笛福的名作《鲁滨孙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孙因着一心要遨游探险的想法,几次出海,最终流落荒岛,关在那里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孤独生活。如何来解读这篇小说呢?英国意识流小说家、小说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伍尔夫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板书课题)
二、 重温原作,引入课文
1、 请学生概述《鲁滨孙漂流记》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2、 (多媒体播放鲁滨孙航船触礁这一情节)如果写到鲁滨孙九死一生、爬上荒岛这一情节时,笛福请你为他往下续写,你会如何写下去?(请两三名学生简述续写思路)
3、 思考:为会么以上同学的续写各不相同?为会么他们与作笛福的思路也完全不同呢?
4、 我们能从今天要学的伍尔夫的文章里找到上面这一问题的答案吗?(将问题引向本文)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 课文第3段中说“《鲁滨孙漂流记》是一个恰切的例证”,作者要用这部小说证明什么呢?
2、 “小说家的`透视法”指什么?它对我们解读小说有什么作用?
四、 课堂小结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小说经典之作。有着丰富创作经验和崭新的小说创作理念的小说家伍尔夫对其进行了了独具慧眼的解读和评论。她告诉我们全面掌握小说家的透视法是我们解读小说的良法之一。课下让我们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作者是如何分析笛福的透视法的。
五、 布置作业
反复研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一、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说由于读者的经验和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对小说情节及人物的理解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我们要深入解读一部文学名作,就必须爬到小说家的肩上,通过他的眼睛观察。本节课,让我们借助伍尔夫的慧眼来分析一下笛福的透视法。
二、 深入分析,攻破难点
1、 请一位学生朗读第1段,其他学生思考:作者让我们在探讨作品的过程中,要有一场“孤独的战斗”,这场“战斗”指什么?
2、 作者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呢?
3、 集体朗读课文第2段,说说作者在这里举哈代和普鲁斯特要引出哪个概念?
4、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作者是如何分析笛福的透视法的?
三、 比较分析,加深理解
请找出文中关于作家透视法和读者透视法的分析,谈谈两种透视法的关系。
四、 拓展运用
1、 未学本文时,大家是怎么解读《鲁滨孙漂流记》这部作品的?学了本文之后,作者的解读对你有哪些启示?对作者的解读,你有哪些看法或补充意见?
2、 试着运用作者的解读法来解读你们熟悉的文学名作。
五、 小结全文
虽然这篇文艺评论行文较为含蓄,多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曲折地表达观点,但透过作者伍尔夫的深入分析,我们知道了掌握“小说家的透视法”是解读文学名作的一条良好途径,今后同学们不妨一试。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笔记12-22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笔记(通用14篇)05-31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心得04-21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心得01-30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08-13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心得04-30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04-02
教学设计01-14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