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20 09:59:2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乘法数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乘法数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乘法数学教学设计

乘法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认识相同加数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相同加数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学生:小棒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大家去过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游乐园看一看,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主题图)

  看游乐园多热闹呀,认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根据看到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吗?

  坐摩天轮的一共有多少人?坐过山车的一共多少人?

  算式该怎么写?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4+4+4+4=20(人)5个4

  2+2+2+2+2+2=12(人)6个2

  为什么要这样算?

  (引导学生说出5个4、6个2)教师板书5个4、6个2

  其他同学你们还知道什么?

  游乐园里快乐多,智慧也多,就让我们一起跟“小精灵”去亲自感受一下吧。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乘法。

  (课件出示小朋友摆的图形)

  谁能说说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你能像他们一样摆出你自己喜欢的图形来吗?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生摆图形

  哪位小朋友有勇气第一个告诉我们,你摆的是什么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大家开动脑筋不仅摆出了自己喜欢的图形,而且还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黑板上这些算式!(4+4+4+4=165+3=86+6+6+6+6+6=3610+4=14......)

  2、(1)分类。

  仔细观察,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一类是加数不相同的,另一类是加数都相同的。是都相同吗?

  (引导学生再次观察黑板左边的算式,感知每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

  (2)体验。

  你能照样子再编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生回答

  如果有20个2相加呢?你能说出加法算式吗?

  用加法法算式表示太麻烦了。你有简捷的算法吗?

  学生小组交流。

  班内汇报

  师小结

  3、抽象概括乘法。

  像这样2+2+2+2......+2加法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表示。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如6个3相加,可以在相同加数3和相同加数个数6中间写上乘号3×6,“×”叫乘号,读作“乘”。(齐读两遍)

  乘号像什么?

  乘法是加法改写的,所以“+”一歪就变乘号

  4、教学乘法的读写。

  像3+3+3+3+3+3=18用乘法表示3×6=18读作3乘6等于18或6×3=18读作6乘3等于18。

  黑板上另外两道加法算式你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相信你一定会。

  学生独立写乘法算式,写后读两遍。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师:再回到游乐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能列出乘法算式。

  生.....  2、给小动物找朋友(读算式、说意义。)

  4+4+44个8相加

  8+8+8+83个4相加

  3、独立完成P47“做一做”,练习九第3题。(做后说一说)

  4、爬梯比赛。

  比赛规则:以组为单位,每人做一道,看哪个组在规定时间内爬得最高。

  3+3+3+2

  4+4

  5+5+5

  1+1+1+1+1

  2+2+2+2

  3+3

  5、在我们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试着给同学们说一说。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同学说一说

乘法数学教学设计2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本教学设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4人为一小组在自主探究、交流中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同时给学生留出充分观察、思考和发现新知的时间,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

  2、注重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事物及事例设计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事物及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本教学设计着力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素材来设计有关的数学内容,借助豆荚这一生活实物,编制6的乘法口诀。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小棒若干根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说出下列算式的得数和所用的口诀。(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回答)

  课件出示:5×2=3×1=3×3=4×2=4×3=

  2、说出下面每句口诀的前一句口诀和下一句口诀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口诀,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三五十五二四得八四五二十

  3、揭示课题:以上是我们前几节课学习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6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过的乘法口诀及应用口诀进行计算。既巩固了旧知,又为新知奠定了知识基础。

  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60页例6。

  (1)看图填表。

  (课件出示教材60页例6主题图及相应表格)

  ①提问:图中一共有几个豆荚?每个豆荚里各有几颗豆子?

  (6个豆荚,每个豆荚里都有6颗豆子)

  ②思考:1个豆荚里有6颗豆子,2个豆荚里有几颗豆子呢?3个、4个……6个呢?请把你想到的结果填在表格中。

  预设:

  生1:2个豆荚里有12颗豆子。

  生2:3个豆荚里有18颗豆子。

  生3:4个豆荚里有24颗豆子。

  ……

  (2)整理乘法算式。

  师:请同学们根据所填的结果按照顺序列出几个不同的乘法算式。

  预设

  生1:1×6=6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

  生2:前五个算式还可以这样列:6×1=6 6×2=12 6×3=18 6×4=24 6×5=30

  解决方案,学生生活,小学数学,能动性,组织者

乘法数学教学设计3

  《有理数的惩罚》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非负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运算律。在本章的前面几节课中,又学习了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的有关概念,并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及其混和运算的方法,学会了由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备了学习有理数乘法的知识技能基础。

  2、学生的活动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历了探索加法运算法则的活动,并且通过观察"水位的变化",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曾经历了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的过程,具有了合作和探索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已掌握了有理数加法、减法运算法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发现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了解倒数的概念,会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本节课的数学目标是: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

  2、学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掌握确定多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方法以及有一个数为零积是零的情况: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探索猜想,发现结论;第三环节:验证明确结论;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观察教科书给出的图片,分析教科书提出的.问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是什么,所求是什么,让学生讨论思考如何解答。

  (2)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下降,讨论四天后,甲水库水位的变化量的表示法和乙水库水位变化量的表示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算法多样化,并从第二种算法中得到算式3+3+3+3=3×4=12(厘米);(-3)+(-3)+(-3)+(-3)=(-3)×4=-12(厘米)从而引出课题:有理数的乘法。

  第二环节:探索猜想,发现结论

  问题:(1)由课题引入中知道:4个-3相加等于-12,可以写成算式

  (-3×4)=-12,那么下列一组算式的结果应该如何计算?请同学们思考:

  (-3)×3=_____;

  (-3)×2=_____;

  (-3)×1=_____;

  (-3)×0=_____。

  (2)当同学们写出结果并说明道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这组算式等号两边的特点去发现积的变化规律,然后再出示一组算式猜想其积的结果:

  (-3)×(-1)=_____;

  (-3)×(-2)=_____;

  (-3)×(-3)=_____;

  (-3)×(-4)=_____。

  教前设计意图:以算式求解和探究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观察思考,从负数与非负数相乘的一组算式中发现规律后,猜想负数与负数相乘的积是多少,通过对两组算式的观察,归纳,概括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用语言表述之,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能力和表述能力。

  教后事项:(1)本环节的设计理念是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亲身经历感受乘法法则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交流中互相补充,完善结论。但在实际过程中,学生对结论的表述有困难,或者表达不准确,不全面,对于这些问题,不能求全责备,而应循循善诱,顺势引导,帮助学生尽可能简练准确的表述,也不要担心时间不足而代替学生直接表述法则。

  (2)展示两组算式时,注意板书艺术,把算式竖排,并对齐书写,这样易于学生观察特点,发现规律。

  第三环节:验证明确结论

  问题:针对上一环节探究发现的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零。进行验证活动,出示一组算式由学生完成。

  4×(-4)=_____;

  4×(-3)=_____;

  4×(-2)=_____;

  4×(-1)=_____;

  (—4)×0=_____;

  (—4)×1=_____;

  (—4)×2=_____;

  (—4)×(-1)=_____;

  (—4)×(-2)=_____。

  教前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合情推理的必要环节,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从特例归纳得到的结论不一定适合

  一般情况,所以要加以验证和证明它的正确性。同时,验证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练习和熟悉过程。

  教后反思事项:(1)教科书中没有这个环节的要求,但在教学中应该设计这个环节,确实让学生体验经历验证过程。

  (2)本环节的重点是验证乘法法则的正确性而不是运用乘法法则计算。所以在验证过程中,既要用乘法法则计算,又要加法法则计算,真正体现验证的作用和过程。

  (3)在用乘法法则计算时,要注意其运算步骤与加法运算一样,都是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的运算。另外还应注意: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是专指“两数相乘而言的,”不可以运用到加法运算中去。

  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练习提高

  活动内容:

  (1)1。计算:

  ⑴(-4)×5; ⑵(5-)×(-7);

  ⑶(-3÷8)×(-8÷3);⑷(-3)×(-1÷3);

  (2)2。计算:

  ⑴(-4)×5×(-0。25); ⑵(-3÷5)×(-5÷6)×(-2);

  3。“议一议”: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零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有一个因数为零时,积是多少?

  (4)计算:

  ⑴(-8)×21÷4 ; ⑵4÷5×(-25÷6)×(-7÷10);

  ⑶2÷3×(-5÷4); ⑷(-24÷13)×(-16÷7)×0×4÷3;

  ⑸5÷4×(-1。2)×(-1÷9); ⑹(-3÷7)×(-1÷2)×(-8÷15)。

  教前设计意图: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巩固和运用,练习和提高.

  教后反思事项:(1)学生先自主尝试解决,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要注意格式规范,一开始对每一步运算应注明理由,运算熟练后,可不要求书写每一步的理由;

  (2)例2讲解之后,要启发学生完成"议一议"的内容,鼓励学生通过对例2的运算结果观察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可设置如下一组算式让学生计算后观察发现规律,而不应代替学生完成这个任务。

  (-1)×2×3×4=_____;

  (-1)×(-2)×3×4=_____;

  (-1)×(-2)×(-3)×4=_____;

  (-1)×(-2)×(-3)×(-4)=_____;

  (-1)×(-2)×(-3)×(-4)×0=_____。

  通过对以上算式的计算和观察,学生不难得出结论:多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只要有一个数为零,积就为零。当然这段语言,不需要让学习背诵,只要理解会用即可。

  第五环节:感悟反思课堂小结

  问题

  1.本节课大家学会了什么?

  2.有理数乘法法则如何叙述?”

  3.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采用了什么方法?

  4.你的困惑是什么

  教前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励学生展示自我。

  教后反思事项:学生小结时,可能会有语言表达障碍或表达不流畅,但只要不影响运算的正确性,则不必强调准确记忆,而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同时教师可用准确的语言适时的加以点拨。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巩固作业:教科书知识技能1、2;问题解决1;联系扩广1

  预习作业;略

  四、教学反思:

  1、设计条理的问题串,使观察、猜想、验证水到渠成

  2、相信学生的探索能力。本节课的内容适合学生探索,只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具有能力探索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不需要教师代替,也不能代替。

  3、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但绝不能代替必要的板书。

乘法数学教学设计4

  课题:乘法运算《数一数》

  科目:小学数学

  教学对象:二年级学生

  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数一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数字的认识和数数。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学好数字的乘法有非常主要的意义。为了让学生能快速的学会乘法运算,及更好的理解乘法运算的原理和技巧,教材借助了学生喜欢的小动物、水果及食物等,学生经常接触的东西,来提高他们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

  二、教学目标:

  1、首先是复习之前学过的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为更好的学习乘法打下基础。

  2、结合学生经常接触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乘法的意义。

  3、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了解加法和乘法的关系,让学生领会到学习乘法的实用性及必要性。

  4、在学生意识到乘法的简洁及快捷的实用性的同时,喜欢上及更主动学习乘法运算,同时也他们更快地掌握乘法学习的精髓。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学过了数字的加法运算,且在实际的生活中,也经常的碰到一些具体的情景,特别是他们感兴趣的小动物、喜欢吃的水果及喜爱的东西。这个时候,他们就会特别想知道他们的具体的数字,或者我们就很容易引导他们去认识,怎么去计算或者运用乘法运算来计算数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同时鼓励学生多思维思考问题,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

  3、切合学生平日里,经常接触和喜欢的小动物和水果,来引导他们思考怎么计算数字和运用乘法运算。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使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2、理解相同加数和乘法的内在联系。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铺垫:同学们,请你们根据之前学过的知识,看看谁能最快的算出下面算式的值:

  2+3+4+5=

  5+2+8+4= 3+3+3=

  同学们都在努力的计算。

  通过复习之前的知识,让同学们再一次的巩固自己的知识。看他们谁能最快准确的算出答案,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创造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动物园看看好吗?你们看可爱的小熊猫列着整齐的队伍,在欢迎我们呢,你们喜欢吗?小朋友,请问你们看到了多少只小熊猫呢?

  同学们很高兴的在看着熊猫图,然后在自由的数数:

  生A:我是横着四只四只地数,一共是20只。

  生B:我是竖着五只五只地数,一共是20只。

  通过用小熊猫,大家喜欢的小动物,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观察:同学们,请看几道题和口算题有什么不一样的,三人一组讨论。然后一起朗读。

  大家分组讨论:4+4+4+4:=16

  5+5+5=15 2+2+2+2+2=10 4个4连加等于16。 3个5连加等于15。 5个2连加等于10。

  通过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还可以这样直接读成:4个4连加等于16。及相比较运算加法运算,他们的结果一样,但是提高计算速度,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加强观察:提供一副苹果图,让大家数一数:这里面有几盘苹果,一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加在一起总共有多少个苹果。

  那如果是6盘呢,7盘呢,8盘呢?

  同学们都在数数:4+4+4=

  通过用大家喜欢吃的苹果,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发现相同加数的另外一个运算方法和规律。

  3个4连加等于12。6个4连加等于24。7个4 连加等于28。8个4连加等于32。

  巩固练习:

  如果1个盘子里只有1~9个苹果,一共有1~9个盘子。总共有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讨论一下,大声的说一说,读一读。列出算式。

  通过系统的从1到9的加法运算,找到规律,让同学们找到相同加数的加法的另一个计算方法(乘法运算)的规律。

  七、教学评价设计:

  1、首先学生要会计算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从1加到9)。

  2、从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里,读出整个运算的过程和结果。

  3、简化运算过程,找到相同加数的运算规律,学会乘法口诀(从1到9)。

  八、板书设计:

  1、横着数熊猫:4+4+4+4+4=20

  2、竖着数熊猫:5+5+5+5=20

  3、4+4+4+4:=16 5+5+5=15 2+2+2+2+2=10

  4、4+4+4=12 4+4+4+4+4+4=24 4+4+4+4+4+4+4=28 4+4+4+4+4+4+4+4=32

  九、教学反思:

  1、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卡片、多媒体的运用来优化课堂教学,已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反馈,并及时给予褒扬和鼓励,让学生意识到成功的喜悦和劳动的肯定。

  2、引入实践,把握教材: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更多的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藏到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3、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个逐渐地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过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多数同学都能很快的掌握基本的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怎么演变成乘法运算的。不过也有的学生也有不太明白的地方,通过我们多举几个贴近他们生活的例子,比如,用他们的铅笔,橡皮,筷子等实例,很快他们就明白了乘法运算。

  4、课程中,也有的学生,对实物或图片、多媒体里面的东西,想象不是很明白,我想下次如果能给学生从新讲解这节的内容,我希望准备一些具有声形并茂的视频,或者带一些具体的生活中的实物,来让学生亲身体验这种实物教学,可能会接受的更快、更直观。

乘法数学教学设计5

  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拍手游戏

  师:课前,我们一起来玩拍手游戏。老师拍完后,请你模仿老师的动作,再拍一次。

  师:老师拍的节奏是每组几下?一共拍了几组?

  也就是几个几?

  2、三组拍手动作总结:像这样每个算式里所有的加数都相同,我们叫做相同加数。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

  师:今天文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游乐园逛逛,说说游乐园里都有什么项目?哪些项目跟我们刚才做的游戏是相同的情况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

  2、小飞机项目。

  师:一共有几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里坐几个人呢?你能圈一圈吗?是几个几?一共有几个人玩旋转飞机呢?你能列一个加法算式吗?

  3、火车和过山车项目。

  师:你能像这样接着回答小火车和过山车的问题吗?请完成学习单中的1—3题。

  学生汇报。

  4、乘法的认识教学

  (1)揭示课题。

  师:过山车的加法算式好写吗?(不好写,太长了)那想不想用简便一些的算式表示呢?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今天我们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师:刚刚的这个加法算式就可以写成2乘7等于14或7乘2等于14

  (2)认识乘号及各部分名称。

  中间的.这个符号叫做乘号。

  师介绍乘号的由来。

  乘号两边的数叫做乘数,计算出的结果叫做积。

  师:在刚刚的加法算式中并没有7啊,乘法算式中的7表示什么呢?那2呢?

  师:你能用乘法表示出上面两道题吗?

  师:请你观察这三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5、小练习。

  完成数学书第48页第1、2题。

  三、巩固练习。

  师:刚刚我们参观了游乐园,你们想不想一起进去玩啊?管理员叔叔说了,你们每玩一个项目都得先通过考验才行!我们开始行动吧!

乘法数学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9~30页例2、练一练,第32~33页练习五第6~9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

  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具:长方形纸、彩笔、水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你想不想继续往下学?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复习: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例2

  出示例2的图,然后出示条件:

  小芳做了10朵绸花,其中是红花,是绿花。

  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白是10朵中的,然后出示问题

  红花有多少朵?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求红花有多少朵,就是求10朵的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学生可能列式:10÷2=5(朵)

  在此基础上指出:求10朵中的是多少,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说明要求,学生列式解答。

  在此基础上教学第(2)题,怎样解决

  (2)绿花有多少朵?

  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圈一圈,借助圈的过程理解求绿花有多少朵,就是把10朵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引导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解决。

  10÷5×2=4(朵)

  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求10朵的是多少也可以用10×来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指出:

  计算10×可以先约分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计算,你明白了什么?

  小组讨论:10朵的`,也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计算10×时要先约分,实际上也就是先用10÷5,求出1份是多少,再乘2,求出2份是多少。

  引导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

  1、做练一练的第1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涂色,然后列式解答。

  2、做练一练的第2题。

  通过填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做练习五第6题。

  4、做练习五第8题。

  提问:求月季和杜鹃各多少棵时,为什么乘的分数不一样?

  5、做练习五第9题。

  比较三道算式的计算方法,你有什么体会和大家分享?

  四、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五、作业

  完成练习五第7题。

乘法数学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理解每一句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3.通过编制口诀使学生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4、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9的乘法口诀,明白口诀的来源。

  2.难点: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记忆9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老师这里有一个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送给你们听,想听吗?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听的时候注意看看歌词里有哪些数字?

  师:(播放动画片《西游记》及主题曲--《一个师傅三个徒弟》)你们听过这首歌吗?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中的一些数呢?是多少呀?

  生1: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

  生2:还有“九九八十一难”。

  师: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我们只有从小学好各种本领,努力克服困难,将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揭示课题

  师:这里有一列数,你能看出他们排列的时候有什么规律吗?

  师:你能根据每次加9的规律,把这列数填完吗?

  生填写表格,汇报交流。

  写完后,师生一起观察。一个9是9,二个9是18,三个9是27......齐读这组数据。

  师:这组数据都和几有关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的乘法口诀”。

  2、出示主题图,自编乘法口诀。

  出示赛龙舟图,学生观察。

  提问:一共有几艘龙舟?一艘龙舟上有几个人?

  师:这个鼓手通过敲鼓指挥大家动作协调一致,奋勇向前,争第一。一艘龙舟上有9个人,是几个9,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师板书:1×9=99×1=9一九得九

  师:二艘呢?三艘呢?......今天我们就用前面学习口诀的方法自己来列出乘法算式,编出9的乘法口诀 。

  (1) 引导学生自编口诀。并把书本第84页上的内容填写完整。

  (2)交流成果

  学生说算式及口诀,教师板书:

  9×1=9一九得九1×9=9

  9×2=18二九十八2×9=18

  9×3=27三九二十七3×9=27

  9×4=36四九三十六4×9=36

  9×5=45五九四十五5×9=45

  9×6=54六九五十四6×9=54

  9×7=63七九六十三7×9=63

  9×8=72***七十二8×9=72

  9×9=81九九八十一

  3、找规律,记口诀。

  (1)提问:你编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

  你最喜欢哪一句?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2)提问:四九三十六是什么意思?九九八十一呢?你发现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吗?

  (每句的第一个数是按1~9的顺序依次排列;第二个数都是九,积是一个比一个大九。)

  师:刚才是从上往下看,如果从下往上看,可以怎么说?(一个比一个少九。)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也就是说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9。你知道为什么会大九吗?如果有一句口诀忘记了,你能怎样想出来?如:七九多少忘记了,可以怎么办?

  找完规律后,大家看着得数,试着背口诀。正背、倒背。

  师:刚才大家找了那么多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记口诀,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方法,我们来看一看,9的口诀其实就藏在我们身上,在哪呢?(播放录象--手指记忆法)边放边指导,学生跟着做,最后一起做一遍。

  4、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忆口诀。

  根据我们刚才找的规律,自己小声读一读记口诀,一会我们比赛。看得数记口诀,男女比赛读,师生对口令。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大屏幕出示86页第7题。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哪句口诀  2×9=   3×9=   7×9=

  5×9=   6×9=   1×9=

  8×9=   4×9=6×9=

  3、9个5相加是多少?

  9个7相加是多少?

  6和9相乘是多少?

  4、生活中的数学:

  播放几张冬天的图片,问:古时候的人们没有天气预报,知道他们用什么方法可以预知全国的天气吗?用9的乘法口诀,奇怪吧?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还记得一年级时语文书里学的九九歌吗?古时候人们就用它来计算冬天的日子,冬至那天表示冬天来了,人们开始数九来预知冬天天气的变化。

  出示: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问题:(1)一九是多少天?

  (2)当二九结束时,一共过了多少天?

  (3)81天之后,几九结束?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乘法数学教学设计8

  学习内容:教材86页例7、练习二十部分练习题

  学习目标:

  1、正确地进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学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出示准备题,师根据学生的口算,逐题写出每题的得数。

  20×312×4200×31200×42000×3120×42、提问:观察每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写几个0

  3、怎样算比较简便:(学生交流口算方法)

  小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后面添写几个0。

  二、问题呈现:

  1、出示情景图和例7。科技节到了,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要付出多少元

  三、自主互动:

  根据学生的分析回答,列出算式:280×3=?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尝试计算。师巡视。

  师引导学生先估算,再在练习本上试做,做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四、反馈展示

  学生汇报,展示不同的算法,说出算理。

  280×3=840(元)

  第一种算法:

  第二种算法:

  五、质疑探究

  1、生解释算法一:先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由于第一个乘数个位上是0,乘3后还得0,所以积的个位上也是0,这个0起占位作用。

  2、生解释算法二:把280看成28个十乘3,先算28乘3,所以写竖式时把8和3对齐。得出的84表示84个十,这时再把第一个乘数末尾的0落下来,这个0起占位作用。

  教师:刚才大家说出了这么多的算法,真是些善于思考的好孩子。大家的两种算法都很好,比较着两种方法,哪种更简便?

  3、师小结: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先用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乘另一个因数,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4、如果用第二种算法,笔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列竖式时要怎样对齐?第二个因数要和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

  (2)怎样相乘?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3)乘完后怎样写0?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六、训练达标:

  1、做一做

  420×6370×5130×9260×7

  2、把乘得的积填在下面的空格里

  3、王叔叔平均1小时能检测230个零件,他每天工作8小时,共能检测多少个零件

乘法数学教学设计9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标的排列规律,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且能利用口诀进行熟练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建立本单元知识系统,巩固知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学过了哪些内容?

  学生小组回忆交流,然后在班内汇报。

  2.教师小结,并交待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体验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空表,组织学生回忆归纳,把口诀填入表中,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

  2.读表中的乘法口诀,仔细观察:表中的乘法口诀是怎样排列的?

  引导学生从横看、竖看、斜看等几方面尽可能的`观察仔细、全面。然后进行小组内交流。

  1.学生分组摆乘法算式卡片,摆成一个有规律的表。并把本组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2.出示第65页第2题图,学生观察图,说图意,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寻找所需要的信息,自己解决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图中每个小朋友手里还拿着一朵花。

  三、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2.帮助小动物找家。

乘法数学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应。

  2.能灵活掌握分数简便计算的方法。

  3.能正确计算.

  单元知识结构图

  分数乘以整数(求几个几是多少)

  分数意义

  一个数乘以分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乘以整数计算法则(整数看作:)

  分数乘法:分数计算法则分数计算法则的统一

  一个数乘以分数计算法则

  分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计算顺序与整数相同)

  分数混合运算

  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运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简算)

  教学重点、难点剖析

  重点:

  1.掌握分数乘以整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以及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有关的文字题。

  2.灵活掌握计算方法,计算时,分子与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相乘。

  3.掌握分数乘加与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掌握分数简便计算的方法。

  难点:

  1.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2.为什么可以把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统一起来。

  3.正确判断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正确运用乘法分配率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子课题教学重点、难点:

  课题一:分数乘以整数

  教学重点: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乘以整数法则的推导,能正确计算分数乘整数的题目。

  课题二:一个数乘以分数

  教学重点: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课题三: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题四: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教学重点:运用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分配率运用定律。

  课题一:分数乘以整数

  教材分析:

  本课时关键在于如何推导出计算法则。至于意义的归纳总结不存在问题。但无论是意义的总结还是法则的推导,难度都不大,学生很容易接受。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是:计算法则中提出: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接着才强调: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因为很多人都有先入为主的基因存在,因此,有不少的学生都是按照法则进行,用分子与整数乘得的积再与分母约分,从而降低了计算的速度与准确度。所以在总结完法则后,要重点强调能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

  重点突破策略:

  1.做好铺垫:为学习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法则的推导做准备。

  (1)复习2+2+2+2=()()与5个12是多少?的题型,小结出整数乘法的意义。

  (2)复习++=()++=()=(),然后小结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特别强调: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一定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2.归纳意义:

  在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让学生观察3个加数的特点(3个加数相同),接着引导学生: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列式为:3,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比较,3的意义就是求3个的和是多少,是的简便计算。由此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3就是求3个是多少。

  3.推导法则:

  根据3===3=

  推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强调计算的方法:

  (1)分子可以与分母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使计算简便.

  (2)用适当的练习强化能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的算理.

  课题二:一个数乘以分数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过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

  一个数乘分数,包括整数乘分数和分数乘分数。但它们的意义都可以概

  括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是对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因此是教学的一个重点。本节的难点在于:推导一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所以一定要将推导过程分析清楚,击破难点。

  由于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所以不管是分数乘整数还是整数乘分数都可以转化为分数乘分数,因此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对于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都适用。这部分的内容表面看不难,但学生开始做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的题目时,往往会将整数与分子约分,建议在讲例题时要加以强调约分的方法。

  重、难点突破策略:

  1.意义的教学:

  (1)铺垫,建立模型:

  第4页图(1)教学建议:

  在学生求出3杯的重量后,再多列举几道类型题,

  求千克的3倍是多少?(3)

  如求5杯、2杯重几千克?实质就是:求千克的5倍是多少?(5)

  求千克的2倍是多少?(2)

  使学生的脑里形成: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模型。

  (2)导出意义:

  ①第4页图(2)教学建议:

  求杯水的重量,就是求1杯水重量的半倍是多少,即求千克

  半倍是多少?根据图(1)的模型类推可以列式:半倍,这里的半倍即杯,那么,半倍就相当于。

  因此求的是多少?用乘法列式就是:

  ②第4页图(3)的教学可仿照图(2)的教学。

  ③导出意义: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④意义的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一个数=多少)

  (3)意义的应用:做练习第4页的文字题,巩固一个数成分数的意义.

  2.推导出计算法则:

  (!)教学公顷的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着重说明就是求的是多少。第一步先出示1小时耕地公顷的图示。第二步分析求公顷的是多少的算理,就是把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每份是1公顷的,取其中的1份,就是1。所以:

  =1(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法则计算)

  =

  =

  (2)教学公顷的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求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算式是:。第一步先出1小时耕地公顷的图示。第二步分析求公顷的是多少,就是把公顷平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每份就是,取其中的1份是1,取3份就是3所以:

  =3(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法则计算)

  =

  =

  (3)推导出计算法则:

  ==

  由

  ==

  推出一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4)强调:为了计算简便,能先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再乘。

  3.分数计算法则的统一:

  因为整数看作:,所以分数乘整数也可以转化为分数乘分数的形式.所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对于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都适用。可以直接将整数看作分子与分母进行约分。但开始做分数乘整数或整数乘分数的题型时,有的学生经常会将整数与分子约分造成错误,所以教学时要加以强调,多做练习巩固。

  课题三:分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是在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本身属于分

  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一部分内容。便于更好地区分分数乘法与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分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教学中可以通过复习整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采取以旧带新的方法理解分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此内容难度不大,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习完成。

  教学策略:

  教学程序可设计为:自习--讨论--教师点拨

  关键是确定顺序:理解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含有两极运算,要先算第二级,再算第一级.

  课题四: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应

  教材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应,但要让学生明白:整数利用乘法运算定律计算时,目的是为了凑整数,使计算简便;而分数利用乘法运算定律计算时,目的是为了约分使它变成整数或变成比较简单的分数,使计算简便。本节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多观察题型的特征,分析是否可以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使学生在实际计算中领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材第9页的3组题型只是起到说明左右两边的算式相等的作用,并不能起到说明使计算简便的作用。建议补充能够反映利用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使计算简便的题型。

  教材第10页例5、例6只是一般的简便计算题型,而课后的练习和单元卷或其它的书籍,却经常出现象87和99+的类型题,诸如此类题目,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建议教学时补充适当的例题,帮助学生击破难点。

  重、难点突破策略:

  1.通过课本3组算式和以下的几组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应。

  =

  (15)=(15)

  (+13)=+13

  2.复习乘法运算定律,同时说明整数运用定律目的是为了凑成整数使计算简便,而分数利用定律目的是为了约分使得到的积变成整数或变成较简单的分数,使计算简便。

  ab=ba

  (ab)c=a(bc)

  (a+b)c=ac+bc

  3.教学例5、6(可由学生合作完成)

  4.补充例题:

  (1)8785怎样简便计算?

  此类题目有些学生往往不知道拆哪一个数,教学时要把重点放在为什么要拆87为(86+1)、变85为(86-1)的算理上。

  (2)99+

  ①讲明白如何将原题变成两个积的和:99+1

  ②对照乘法分配律公式,讲明白如何提取相同因数(只提取一个)(因为有的学生会提出两个,造成错误),如何把剩下的两个因数相加的算理。

  错例分析:

  1.约分时找错对象,出现了内战--分子杀分子。

  13(1)

  例如:=6(21)3=

  对于这类症状的治疗方法难度不大,只要叫患者在做题时,花多一点时间,将整数几写成,再运用分数计算法则计算,训练一段时间后应该会有好转。

  2.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分配时出现了分配不公平的弊端。

  例如:(+)12

  =12+

  =9+

  =9

  此类题是学生经常做错的题,做题时可以让学生添加弧线来强调分配的原则,一定要使到分配公平公正。

  如:(+)12

  特别是象(86+1)的题型,由于第二个加数是1,学生经常没有将1乘上外面的因数。如果使用了上面的弧线记号就会大大降低了错误律。

乘法数学教学设计11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出示卡片)

  二、读题说得数,并说出用哪一句口诀。

  2×4= 3×5= 6×6= 4×6=

  5×6= 6×4= 3×4= 4×3=

  三、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2至6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同样要求大家熟记,看谁记得快。

  四、新课教学

  1、出示准备题:7个7个地加,加到49。(利用课本上的插图)

  一个图案用7块图形,(先填表)

  师:第一个格里是7,是1个7,再加上1个7,是几个7?是多少?

  师:第三个格里填几?怎么想?

  生:填21,2个7加1个7是3个7,14+7=21

  师:两个同学说的全对,第二个同学的方法简单,像第二个同学这样想,把下面的空格填上。(生说师板书)

  师:从1个7是7读到7个7是49,边读边记,看谁能记住几个7是几。

  评析:利用乘法的`意义、加法的法则等基础知识为铺垫,为7的乘法口诀的编写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注意了知识的连续性,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出示例1,编出口诀。

  例1,摆1条小船用7个三角形,摆2条呢?——摆2条呢?摆7条呢?(板书)

  (1) 师在投仪上用7个三角形摆一条小船,(让学生看到摆的过程,然后,把1条小船贴到黑板上。)

  师:摆l条小船用7个三角形,1条小船是几个7?列出乘法算式。7×1=7,编出乘法口诀:一七得七。

  (2)师出示2只小船贴在黑板上。

  师:2条小船用几个三角形,想:是几个几?列出乘法算式,自己编出乘法口诀。编完同桌互相检查。

  生:二七十四。

  生:二七一十四。

  师:同桌讨论,谁编的对。

  师:谁能说一说怎么编出二七十四?

  生:1个7加1个7是2个7,7×2=14,2个7是14,二七十四。

  (3)师出示第三只小船。

  师:下面老师和同学们合作,老师出示用三角形摆成的小船图,同学们观察是几条小船,想是几个几,列出乘法算式,编出

  乘法口诀,你们能行吗?

  生:我们能行!

  [评析:激励学生自主的学习,增强自信心。]

  (生编口诀,老师巡视,发现有的学生写作三七二十一,丢掉了"十"老师及时反馈矫正。

  (4)师分别出示4条、5条、6条、7条小船,学生自己列出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编完同桌互相检查。

  (5)生说师板书乘法算式和后四句乘法口诀。

  [评析:运用知识、思维的方法迁移,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求新知,通过编完口诀的同桌互相检查,体会同学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

  提高的协作精神。]

  3、总结规律,记住口诀。

  (1)看黑板,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口诀中的第一个数与算式中的乘数相同,表示什么?

  口诀中的第二个数与算式中的被乘数相同,表示什么?

  (2)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几?忘记四七得多少怎么办?

  生:想三七二十一,3个7加1个7是4个7,21+7=28。

  师:还可以怎么想?

  生:5个7减1个7是4个7,五七三十五,35—7=28。

  (3)练习记口诀。

  ①读口诀。②看卡片把口诀补充完整。③师生对口令。④同桌对口令。⑤同桌检查记口诀的情况。

  [评析:通过师生共同总结规律,加深对口诀全面深入的理解。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加深对口诀的记忆。]

  4、出示例2,运用口诀。—

  (1)7x5=?算式表示什么?积是多少? 5×7=?算式表示什么?积是多少?

  师:算式表示的意思不同,但是积相同,所以这两个乘法算式用同一句口诀:五七三十五。

  (2)4×7=?口诀是:( )

  师:用这句口诀还可以计算哪一道乘法算式?

  (3)口算,并说出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7×3 7x5 7×4 2×7 6×7 7x1 7x7

  师:根据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吗?为什么?

  五、新课小结,学生质疑

  六、巩固练习

  1、(出示投影片)回答:一行有7个五角星,2行呢? 3、4、5,6、7行呢?

  2、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用哪一句口诀。

  7×4 7x3 6×7 4x7 3x7 7×6

  3、填空。

  5×( )=35 ( )×3=21 6×( )=24 ( )7×=42 ( )×( )=28 ( )×( )=14

  [评析:设计口答,求和、说口诀,用以巩固新知识。设计填空题,即巩固了7的乘法口诀,又为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做了渗透。]

  4、把7的乘法口诀填人乘法口诀表。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看板书回答)

乘法数学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5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2节“2~6的乘法口诀”中的第一课时内容,编排在“乘法的初步认识”之后,在学习2、3、4、6的乘法口诀之前。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的重点。2~6的乘法口诀分三段编排,即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虽然5的乘法口诀作为乘法口诀中的中间句,但5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个很有价值,用途广泛的数,并且依次相加的和也很有特点,学生也有五个五个数数的基础和经验,很容易得出2个5,3个5,4个5,5个5的和。先出现5的乘法口诀,易凸现归纳乘法口诀的教学,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5的乘法口诀,就为学习2、3、4、6的乘法口诀打下了良好基础,5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表内乘法的开始,此课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不言而喻。

  教材为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每一句乘法口诀,避免死记硬背,所以都是从相同数的连加引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另外,教材没有给出全部乘法口诀让学生记忆,而是在多处采用“留白”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将乘法口诀补充完整,学生经历了乘法口诀的“创造”过程,自然会更深刻地体会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也有利于乘法口诀的记忆。

  【学情分析】

  儿童学习数学有两个基础——知识与经验,尽管学生中已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5的乘法口诀,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并不知道乘法口诀是怎么来的。另一方面,学生虽然会算出几个5的和是多少,但抽象概括能力较差,并不会轻易从乘法算式的结构入手编出口诀,教师必须先引导编口诀,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因为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掌握口诀比较容易,但要促使学生记熟乘法口诀、运用乘法口诀还是要花一定时间。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52—53页

  教学目标:1、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编制5的乘法口诀。2、经历观察、比较等活动,发现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记忆口诀。

  3、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初步感受乘法口诀的特点和优势,体验中国文化。

  教学重点:理解、编制、记忆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掌握方法,记忆5的乘法口诀。

  教具: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数学课老师带来了几个小娃娃,大家认识吗?”

  (课件出示一盒福娃图片。)

  “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播放视频)

  “这一盒就是一整套,刚好5个。”

  二、新知探究:

  1、提出问题,联系旧知初步感知几个5的和是多少:

  (1)“1盒福娃有5个,2盒福娃有几个你知道吗?”

  (图片出示2盒福娃)

  “怎么算出来的?”

  (学生会说有10个,用5+5=10;2个5是10;2×5=10……)

  师:2盒就是2个5相加。板书:5+5=10

  (2)3盒有几个?学生说,师板书:5+5+5=15

  (3)4盒有几个?学生说,师板书:5+5+5+5=20

  (4)5盒有几个?学生说,师板书:5+5+5+5+5=25

  小结:我们用加法解决了几个5相加是多少的问题,不过5的个数越多,加起来越麻烦,加法算式写起来更麻烦。同学们,表示几个5相加除了写加法算式,还可以写什么算式?(乘法算式)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都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算式表示很简便。

  2、联系乘法的意义,进一步感知用乘法求几个5的和是多少:

  (1)2个5是多少,怎样列乘法算式呢?(2×5或5×2)

  “表示什么意思?”

  “乘积是多少?”“怎么知道的?”

  (2)3个5是多少,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3)4个5呢?5个5呢?会写吗?自己试着写一些。

  学生独立在草稿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教师板书。

  “5个5相加为什么只有一个乘法算式呢?”

  (4)“1个5是多少会列乘法算式吗?”

  3、尝试编制5的乘法口诀:

  (1)体会编制口诀的必要性:

  “要求几盒福娃有多少个也就是求几个5的和是多少,同学们觉得是列加法算式简便还是乘法算式简便?”“为什么?”

  “刚才计算乘法算式的得数时是怎么知道的?”(看加法算式知道的)

  “是不是每次算乘积时都要看加法算式的得数呢?”

  “看来要想个好办法,帮我们记住这些乘法算式的结果。”

  (2)介绍口诀历史,揭示课题:

  “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古人就编了一些口诀来记住乘法算式的结果。”

  (PPT简介口诀历史)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编乘法口诀。”(板书课题:乘法口诀)

  (3)引导学生编口诀:

  ①“请大家观察1×5=5,5×1=5,在这两个乘法算式里,1和5叫什么?(乘数),5叫什么?(积),这两个乘法算式的乘数都是1和5,我们就可以把乘数写在口诀的前半句(板书“一五”)积也都是5,可以把得数写在口诀的后半句(板书:得五)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五得五’这句口诀来记。”

  “你们知道‘一五得五’这句口诀中每个字的意思吗?”

  “对!前半句表示两个乘数,后半句表示乘积。”

  ②“2×5=10,5×2=10,这两个乘法算式可以用什么口诀来记呢?”

  “‘二五一十’这句口诀是什么意思呢?”

  ③“下面的乘法算式大家会编口诀吗?试一试,在草稿本上写出来。”

  学生尝试编后面的三句口诀,然后展示汇报,并说说自己编的口诀每句的含义。

  教师引导加以整理,全班齐读。

  小结: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编的口诀?

  (3)“观察我们编的口诀,大家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说,第一个字从按“一、二、三、四、五”的顺序排列,第二个字都是“五”,得数依次增加五。最后一个字是“五”、“十”、“五”、“十”依次排列……)

  师小结:“第一个字依次是‘一、二、三、四、五’,第二个都字是‘五’,表示1、2、3、4、5分别和5相乘,后半句就是每次乘得的结果。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5的乘法口诀’”(在课题上添加板书:5的)

  (4)尝试记口诀:

  “我们知道了每句口诀怎么来的,还知道每个字的意思,能把这些口诀都记下来吗?”

  学生先自己独立记口诀,然后同桌交流,全班展示。

  三、巩固练习:

  1、对口诀。

  “老师说前半句,你们说后半句。”

  2、看谁算的又对又快。P53第5题

  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为什么用这句口诀。

  3、“做一做”第2题、P53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拓展游戏:

  “在这张表格里,藏着很多我们今天学过的口诀,看谁有火眼金睛,能把它们都找出来。”

  六、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5

  1×5=5

  5×1=5

  一五得五

  5+5=10

  2×5=10

  5×2=10

  二五一十

  5+5+5=15

  3×5=15

  5×3=15

  三五十五

  5+5+5+5=20

  4×5=20

  5×4=20

  四五二十

  5+5+5+5+5+5=25

  5×5=25

  五五二十五

乘法数学教学设计13

  设计说明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容易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本节课教学重视利用主题图创设情境,在对情境中数学信息的分析上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1.情境激趣,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玩”是儿童的天性,在设计本节课时,注重让学生从具体生活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练”,完成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本节课教学中,让学生借助小棒,边操作边进行归纳总结,将直观操作和抽象概括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质疑引新

  1.课件出示游乐园主题图及游乐项目价格表。

  2.引导学生看图及价格表,收集并汇报信息。

  3.组内讨论并汇报: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坐碰碰车每人20元,2人需要多少钱?坐旋转木马每人5元,4人需要多少钱)

  设计意图:观察主题图,从图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学习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课件出示教材57页例1: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

  (2)组内讨论,尝试列式,然后汇报。

  (要解决3人需要多少钱,就是求3个2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3×20或20×3)

  (3)摆一摆小棒,想一想:3×20或20×3的结果是多少?

  (4)课件展示学生摆小棒图,组长汇报,教师板书:20×3=60(元)或3×20=60(元)。

  (5)各组组长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小组一:把它看成20+20+20来计算。

  小组二: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

  小组三:把20看成2个十,因为2×3=6,所以20×3=60。

  (6)小组讨论:为什么可以把20看成2个十呢?

  (20里面的2表示2个十,2个十乘3就是6个十,就是60)

  (7)引导学生尝试计算200×3,组内汇报,集体交流。

  (把200×3看成2个100乘3,就等于6个100,也就是600)

  (8)小结算法。

  ①课件出示习题:

  3×7

  30×7

  300×7

  3000×7

  (学生集体说得数)

乘法数学教学设计14

  一、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提供学生学习背景,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借助于多媒体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其经历体验的过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2)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3)认识“5的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方面:

  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学会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感受探索的乐趣。

  三、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51页及相应的练习题。

  重点:经历编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难点:学生自己尝试探究并得出5的乘法口诀。

  四、教材简析:

  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乘法口诀,把乘法口诀和乘法的意义结合起来,利于学生理解口诀的结构。教材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变成法口诀,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学到一些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积极性。

  五、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求知欲强,形象思维活跃,但逻辑思维能力差。由于年龄和自身认知的特点,喜欢在活动中学、在游戏中学、在生活中学。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些特点,设计教学:一是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游戏,编口诀,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二小学生对于生动、直观的言语和形象较容易接受,喜欢色彩艳丽、活泼有趣的视觉画面。我在教学中重视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形象感知。

  六、教学策略:

  5的`乘法口诀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并形成乘法基本计算能力的第一个知识版块。乘法口诀这一教学内容学生是第一次遇到,因此在设计时大体分了三个环节:第一,激趣导入,孕育口诀。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调动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第二,自主探索,创编口诀。从学生熟悉的手出发,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从

  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使口诀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习的认知规律。第三,快乐练习,深化巩固。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在自编口诀的基础上汇报口诀,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又通过分析口诀来记忆口诀。在巩固练习中,习题的设计有层次、有坡度,使5的乘法口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从学有价值的数学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可体现出学习数学的价值。所以我最后又设计了一个发展应用的环节,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七、教学用具:

  卡片、课件

  八、教法设计:

  (一)激趣导入,孕育口诀

  由学生喜欢的故事《西游记》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自主探索,创编口诀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我们提出的问题吧!

  小组合作:报数游戏。使学生明确5个5个地数数。

  说一说:看图说出有几只手,有几个5。

  做一做:列出乘法算式。

  编口诀:同桌合作,编出5的乘法口诀。

  (三)快乐练习,深化巩固

  这环节主要通过“闯关活动”“快乐大转盘”两个练习让学生能熟练利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巩固对乘法口诀的记忆。最后通过帮“小白兔拔萝卜”,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孕育口诀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西游记》吗?上课之前我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吗?我们都知道孙悟空很了不起,本领可大了,会七十二变。有一天,孙悟空又遇到很多妖怪了,一个人对付不过来,怎么办吗?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孙悟空多聪明,他先拔了一根毫毛,轻轻一吹变了五个猴子,又拔了一根,又变出五个。他连续拔了四根,每根都变出五个猴子,结果把妖怪打的落花流水。(慢)

  提问:我的故事讲完了,你听明白了吗?你能根据上面的故事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解决呢?只要你掌握了今天的本领,相信你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加油!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5的乘法口诀。

  揭示课题:5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索,创编口诀

  1、数一数: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勤劳的小手,这双小手可能干了,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呢。现在伸出你的小手,让我们一起合作。

  用你的小手表示:5、10。15用两只手表示够吗?不够,怎么办?小组合作呀。

  下面就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合作用手指表示:5、10、15、20、25。

  提问:你们是怎么表示这些数字的?谁愿意给我们大家汇报一下。

  (这位同学听得最认真,第一个举起了小手,是最勇敢的,请你回答!他的回答干脆利落,掌声鼓励。)

  2、出示图片:小朋友的手很可爱,老师特别喜欢。瞧,老师画出来了。请小朋友一起来数一数。

  4、说一说:

  ①1只小手几个手指?5个手指,就是1个5,1个5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写作1×55×1(分左右两边板书)。因为1个5还是5,所以1乘5(或5乘1)得5。(板书:1×5=55×1=5)为了今后计算方便,我们把这两个算式编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一五得五就表示1乘5或5乘1等于5,我们习惯把较小的数放在前面。板书:“一五得五”(板书在两个乘法算式之间)。

  ②两只小手有几个手指?谁能写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5=105×2=10

  2×5=105×2=10表示什么意思?(2个5相加是10)

  讲解:2×5=10或5×2=10表示2个5相加是10,2个5相加可以简单地说成:“二五”,得数是10,直接说成“一十”,编成口诀就是“二五一十”(板书口诀)。

  ③3只小手几个手指?(15根)用乘法算式怎样写?(3×5=15

  5×3=15)3×5=155×3=15表示什么意思?(3个5连加是15)。引导:这两个乘法算式表示3个5连加是15,仿照“二五”的口诀想想,这一句口诀该怎样说?同桌合作(三五十五)

  ④请同学们看图写出4个5连加和5个5连加的乘法算式,并编出这两句口诀。

  成功编出口诀的请举手,第三句口诀是什么?表示什么?谁能说出乘法算式?第四句呢?第五句呢?5的乘法口诀有几句,一起读一读。

  三、解读品味,感悟口诀

  1、找规律

  请你认真地观察一下,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和特点?

  看看我们的小朋友,谁跟孙悟空一样,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第一个因数都是5,第二个因数一个比一个多1,积也一个比一个多5。

  2、记口诀

  请你们根据这些规律和特点,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这5句口诀,然后小组内背一背。

  齐背;(闭上眼睛背。)

  对口令;(跟老师对口令。)

  游戏:拍手说两个乘法算式和一句口诀游戏。

  拍手游戏:听老师一次拍了几下?拍了几次?

  老师每次拍5下,拍3次。(由学生说出乘法算式和一句口诀)

  四、多维应用,深化口诀

  1、出示课件:开火车。

  (按顺序闪烁圆圈内数)学生“开火车”,报得数,报口诀。

  2、用数学解决问题:今天你们的表现真不错!老师要奖励你们一首歌,《白龙马》。跟老师一起唱。听完歌曲,在想想我们的故事,讲了什么?谁来回答我们故事中的问题?

  3、活学活用:老师为你们今天的表现感到骄傲,为了测验你们的学习效果,下面我们将进入闯关活动。

  出示课件:闯关活动快乐大转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你学的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练习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5的乘法口诀?下课以后,你可以去找一找。和你的小伙伴一起交流交流。如一周上几天课,那三周上几天课?一面国旗上有5颗星星,两面国旗就有10颗星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有5个字,二句就有10个字,“二五一十”;三句就有15个字,“三五十五”;四句就有20个字,“四五二十”。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并给予肯定。)

  板书:

  5的乘法口诀

  实物51×5=5一五得五5×1=5

  2×5=10二五一十5×2=10

  3×5=15三五十五5×3=15

  4×5=20四五二十5×4=20

  5×5=25五五二十五

  教学反思

  学生对学习5的乘法口诀困难不大,一方面是5的乘法容易记,另一方面是他们之前已经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编口诀也就不难了。本节课我将多媒体引进课堂,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通过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当中哪些事物和5有关,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找,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当学生的视野开阔之后,会从生活中挖掘无尽的宝藏,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只有再现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才能扩大数学教学的信息量,才能使课堂充满个性和灵气。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时凡学生自己能探索得出的,我没有替代他们,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也没有暗示,尽量多给学生探究的时间、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编出5的乘法口诀。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投身于集体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小组成员的意见,并向全班阐述自己的意见,尝试了多种角色的扮演,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精神。

乘法数学教学设计15

  设计说明

  本节课把乘法和除法的相关知识集中复习,有利于学生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并进一步巩固两、三位数乘、除法的相关知识。在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1.重视知识间的相互结合。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因数和积的关系、商的变化规律同乘、除法口算结合起来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口算算理,并能灵活应用这些规律进行口算,使口算更准确、迅速。

  2.重视知识点的逐个击破。

  针对每个知识点,教材都安排了相应的练习题,在教学中一边解决问题一边回顾相关知识,有的.放矢,逐个击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的印象,起到了巩固与提高的双重效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

  (板书课题:乘法和除法)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打开教材看一看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的内容,想一想这两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生小组内交流)

  2.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3.教师指导并归纳、总结这两个单元所学的乘、除法的相关知识。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复习口算。

  课件出示教材113页4题。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口算除法,可以从除法的意义上想得数,也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去想。

  一位数与几百几十数相乘,先用一位数乘几百几十数0前面的数,再在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2.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课件出示教材113页7题。

  想一想可以根据什么算出结果。

  积的变化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要乘(或除以)几。

  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3.复习笔算。

  课件出示教材113页5题。

  组织学生笔算,并说一说笔算乘、除法时应注意什么,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如果因数的末尾有0,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4.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113页6题。

  先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2)课件出示教材113页8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的探讨过程,向学生渗透了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114页13题。

  2.计算并验算下面各题。

  125×43  327÷84  54×69

  课堂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15页16题。

  板书设计

  乘法和除法

  口算→→

  小学数学,教学

【乘法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12-07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1-07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11-23

9乘法口诀教学设计01-30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6-06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01-04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01-02

数学教学设计06-20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15篇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