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品读赏析,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3、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
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安塞腰鼓的知识
“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安塞腰鼓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也是陕北人民精神风貌的象征。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任何文艺形式都是对人生、社会的感受和认识的反映。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与壮阔场景,我们只需看一看便能感受到,但安塞腰鼓所蕴涵的文化价值、生命意识,却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和感悟。下面我们学习《安塞腰鼓》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生花妙笔去描摹一场动人心魄的表演,并揭示其文化意韵的。
作品:《安塞腰鼓》写于1986年,它是一曲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
一、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并扫除生字障碍,自主体验,自主鉴赏。
注音、晦暗羁绊蓦然冗杂亢奋戛然而止磅礴
解释:晦暗羁绊蓦然冗杂戛然而止亢奋叹为观止
2、朗读指导:
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要读准节奏,必须注意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还要分析课文的句式特点:本文以短句为主,因而节奏较快。)还要注意语音的轻重,这样才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朗读水平若要向高层次发展,必须深钻课文,才能身临其境,进入课文情景,进而读出文章的画面美、音乐美、力量美(本文所特有的阳刚之美)。
3、分节、分男女朗读,注意节奏、重音。:
4、朗读品味阶段。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将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一遍,再一次体会安塞腰鼓的壮美。交流、学生评议。
二.整体感知
1、知内容:通过以上的朗读,试用“这是_____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的句式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词句。
2、理结构
说明:文章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止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且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试找出起止段落,找出反复出现的一句话,它每出现一次,又分别是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
请用“好在……,你看(听)……”句式叙述。
第二课时
一、研读全文
1、我们来将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来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特点。
2、第二部分第一层文章描写安塞腰鼓的怎样的.特点,如何写的?
3、提问:这样“好”的安塞腰鼓使你联想到什么?它体现了什么样的主题思想?
4、划出文中明确揭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从句式特点及思想内涵两方面品评这句话。
二、品味语言
①.朗读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请用“我喜欢________句子,因为_________”的句式进行评点。(可以从用词、句式、修辞、写法等角度入手)
小结: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铿锵,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也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激越豪壮,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
三、拓展延伸任选一题
1、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式或比喻句式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
2、“这腰鼓,使冷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这句话通过感觉的改变,侧面体现了腰鼓产生的震撼力,请以这种语言风格仿写一句话,说说腰鼓还使什么发生了变化?
答案:第一课时:二、1、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从中让学生感受腰鼓这种民间舞蹈的震撼力和蓬勃的生命力量
2、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1:从舞蹈美、鼓声美、后生美、舞姿美四个角度来写。或“舞蹈的场面美”、“雄壮的鼓声美”、“击鼓的后生美”、“变幻、奇丽的舞姿美”①.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②.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③.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④.好在变幻的舞姿。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第三课时
一、1、这就是以声衬静。以声衬静的手法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早有运用,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结尾“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
3、即关于这篇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见解:略
4、容不得……一股劲!(句式特点:①排比: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表现安塞腰鼓冲破一切障碍的强大力量。②前后对应,'挣脱'、'冲破'、'撞开'力量急速递增,使人联想到爆发生命力、排山倒海的社会变革……)“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二、(教师提示:可以从用词、句式、修辞等角度入手)
从用词方面说:(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从句式上说:(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2)“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从修辞上说:(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2)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3)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从写法上说: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以声衬静。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1、“审美体验”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我力求在“诗意”与“歌韵”上突破,激发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学生对于黄土高原的民风民俗不是很了解,我试图通过剖析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东西来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成为一个关键所在。如何理解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东西也就成了一个重点。而反复读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3、让学生在充分熟悉课文内容的前提下,自主探究文章主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学会欣赏舞蹈表演的艺术,感受舞蹈的美,体会安塞人的内在品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语言之情感。
2、学习课文9—20自然段,探究,品味,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放、开放的性格。
重点难点:
1、重点:后生及舞姿部分。
2、难点:文章的表达方法,第17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领略了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感悟了安塞腰鼓“舞蹈”的“火烈、狂野”(板书)。现在,我们再次走进“安塞腰鼓”,去感受它,去领略它,去欣赏它。请看……
2、视频播放“腰鼓表演”
3、复习“舞蹈”部分
(1)、出示6-7自然段
师引读:看哪,“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生齐读:“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师引读:“黄土高原上,爆出了一场……”
生齐读:“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师引读:“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使恬静的阳光立即……,使困倦的世界立即……”
生齐读:“……变得燥热了,……变得飞溅了,……变得亢奋了。”
(2)、这火烈狂野的舞蹈场面,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不由得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多媒体出示,学生齐读)
(3)、这火烈狂野的.舞蹈场面,深深地震撼了我们,我们也不由得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课题上方板书“好一个”)
二、过渡、归纳
1、是啊,“好一个安塞腰鼓!”安塞腰鼓除好在“舞蹈”的“火烈狂野”,还好在什么地方?
2、交流、讨论(归纳整理、相机板书:响声后生舞姿)
三、精读课文9-16自然段,感悟文本
(一)学习“响声”部分
1、出示9-10自然段
2、指名读。(师生评议)
变换方式读,男生读第9小节,女生读第10小节,齐读“隆隆……”以朗读促感悟,体会鼓声的力量与震撼。
3、拓展:这鼓声碰撞在黄土地上,黄土地也成了……也是……
这鼓声碰撞在天幕上,天幕也成了……也是……
这鼓声碰撞在你的心上,你的心也成了……也是……
这鼓声碰撞在我们的心上,我们的心也成了……也是……
4、比较:如果去掉“隆隆……”,效果怎样?如果不用“牛皮鼓面”来比喻,效果怎样?(“隆隆……”增强了气势;比喻形象生动,把无形的声音变得有形了。)(板书:隆隆……)
5、小结:这“隆隆……”的鼓声,震撼着山崖,震撼着黄土地,震撼着观众,也震撼着我们,我们一定会发出一声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多媒体出示,学生齐读。)
(二)、学习“后生”部分
过渡:安塞腰鼓的舞蹈无疑是魅力四射的,响声是震撼人心的,那么,这些击鼓的后生呢?我请两位“男子汉”分别读12、13小节。
1、出示12-13自然段。
2、指名朗读。(评议)
3、这是怎样的后生?
4、抓住“元气淋漓”进行自读感悟。
(1)、“元气淋漓”是什么意思?
(2)、你从哪些词句看出?(视学生具体情况而定)
重点讨论“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与“力量,激情,气势”对应起来理解。(见课件)
(3)、你能读出这种味道来吗?(教师指导、示范)
5、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
6、面对这些后生,你会怎样赞美?为什么要赞美黄土高原?(见13小节)
7、小结:面对如此“元气淋漓”的后生,我们怎么能不赞叹呢?“好一个安塞腰鼓!”(多媒体出示,学生齐读)
(三)、学习“舞姿”部分
过渡:你们喜欢“舞姿”吗?喜欢的站起来,我们一起读!
1、出示第15自然段。
2、齐读。
3、这是怎样的舞姿?(讨论,板书:叹为观止)
这里由4句话,每一句写了“舞姿”的一个特点,每句分别写了什么?
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出它的气势?
(指名读,齐读)
4、拓展,看插图,在你心中还会有哪些舞姿?
5、小结:好一个变幻莫测、令人叹为观止的舞姿啊!让我们一起大声赞叹吧:“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安塞腰鼓”。(多媒体出示,学生齐读)
(四)、体会反复的好处
过渡:作者反复赞美“好一个安塞腰鼓”,节奏明快,层层深入,写出了安塞腰鼓的激情,让我们读出它的激情吧!
1、朗读反复出现的句子。
2、让我们再次欣赏激情四射的安塞腰鼓。(播放视频“腰鼓表演”)
四、研读17自然段,突破难点
1、范读17自然段。
2、学生大声读。
3、交流感受。
4、简介创作背景:
黄土高原曾经出现过秦、汉、唐的繁荣,可是现在,黄土高原却成了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是改革开放给国家都带来了希望,刘成章对改革开放充满了热情。1986年,刘成章创作了《安塞腰鼓》这篇优美的散文,写出了黄土高原人的精、气、神。
有一首歌唱道:……(多媒体播放《我热恋的故乡》片段)
5、齐读,加深体会
五、略读结尾,升华主题
1、教师引入,学生轻读18-20自然段。
2、“它”和“她”分别指什么?
3、给你的感觉怎样?
4、“一声渺远的鸡啼”是什么意思?
5、这里的“静”和开头的“静”有何异同?
(讨论以上问题,学生如有困难,教师适当点拨。)
六、总结
舞停了,舞姿仍在眼前,鼓声仍在耳畔,激情仍在心中!让我们记住安塞腰鼓,记住这黄土地上表演腰鼓的后生,记住这篇文章的作者——刘成章。
七、拓展练习
1、练习背诵12-16自然段。
2、读一读刘成章其它有关黄土地的文章,如《老黄风记》、《山峁》等。
板书设计:
舞蹈 火烈狂野
好一个 响声 隆隆……
安塞腰鼓 后生 元气淋漓
舞姿 叹为观止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重点、难点: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教学设想: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形象的直接的感受。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角色。2、这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文章,先指导学生朗读,从诵读中体会它的气势,实现整体感悟。然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文章的内容美、形式美,通过讨论,揣摩句子含义,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新课程理念。教学方法:1、诵读2、品读、感悟3、研讨教学准备:
利用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情景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水乡少年看来一场社戏,感受到水乡人民那种淳朴、热情、好客的性格。今天我们将随陕西作家刘成章到西北到黄土高原去看一场热情奔放的腰鼓表演—安塞腰鼓
1.腰鼓的简介: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段视频,同学们在看视频的同时,注意提取相关信息。看完后,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什么是安塞腰鼓,它有什么特别之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段视频。(视频展示)安塞腰鼓这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xx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2.走进作者: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是《羊想云彩》中的一篇。
3.字音词义
瞳仁(tóng)恬静(tián)亢奋(kàng)羁绊(jī)
冗杂(rǒng)烧灼(zhuó)颤栗(lì)蓦然(mò)
晦暗(huì)戛然而止(jiá)磅礴(pángbó)
第二板倾听范读、感知全文
光听这个介绍,你们能感受到黄土高原人民的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吗?当然不能.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阅读来理解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绘安塞腰鼓的?好!下面我们就进入课文的学习。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名家的范读,但在范读过程中,老师有一个任务要交给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反复出现并标志文章脉络的句子
1、在课文中找出反复出现并标志文章脉络的句子
大家听完了,能完成解决老师的问题吗?能找出在课文中找出反复出现并标志文章脉络的句子?
明确:好一个安塞腰鼓!
请问这个句子在文中出现几次
明确:四次
这四句“好一个对安塞腰鼓”的反复咏叹之中又有变化有新意,使文章具有了形式的回环美和音乐的节奏美。来,让我们一起饱含赞美之情的来读它们!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1)请同学们仔细跳读课文,看看它每出现一次,分别是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
明确:第1次出现主要是赞美安塞腰鼓表演时壮阔、火烈的场面。
第2次出现是在赞美安塞腰鼓隆隆隆隆的沉重的响声。第3次出现是赞美充满力量的动作和舞姿。
第4次出现是赞美安塞腰鼓表演能激起人们丰富的想象。
(2)分组寻找“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儿?请用“好在……,你看(听)…….”句式叙述
①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你看……
②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你听……
③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你看……
④好在变幻的舞姿。你看……
明确:好在于那火热的舞蹈场面。他们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就没命了。后生们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疯狂地舞动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是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好在于那激烈的鼓声。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了沉重的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暮然变成牛皮鼓了,只要听到这震撼人心的声音,我们的心境就会立刻变的有声有色。
好在于那激烈的鼓声。你看!后生们的胳臂、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他们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力量。
好在于变幻的舞姿。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的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2.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内容)好一个
壮阔的安塞腰鼓元气淋漓的安塞腰鼓
豪放的安塞腰鼓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
火烈的安塞腰鼓奇伟磅礴的安塞腰鼓
有力的安塞腰鼓......
好一个
一锤起来就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来!的安塞腰鼓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得安塞腰鼓
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第三板块自由诵读、品味
品读美句:感受文中排比句的气势、节奏与激情
1、安塞腰鼓表演是那样的有“劲”,作家描绘它的语言带“劲”吗?这“劲”是大量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带来的?
明确:排比。
2、请找出文中的排比句。挑出你最喜欢的语句仔细品味,准备读给大家听,并简要说说它好在哪里。
说说你喜欢的句子。请你有感情地读出来,让我们在听读中能感受到你的喜爱!
如:(1)我喜欢“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写出了安塞腰鼓表演的热烈场面。
明确:三个“愈捶愈烈”层层推进,表明安塞腰鼓表演达到了高潮,随着鼓点的此伏彼起,人们的思想也在腾飞。这里段与段之间构成了排比,这个排比,要读出此伏彼起的交错感。
谁将这句再读一遍?
(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出了安塞腰鼓表演开始时壮阔的场景。
明确:这是句与句之间的排比,排比中每句又都含有比喻,句式整齐工整,要读出明快的节奏。
下面老师请两个同学来读这一句,一个读前半句,一个读后半句,注意好衔接,一定要读得紧凑明快。(指明两名同学分两个声部唱和式齐读:前一声部读前半句,后一声部读后半句)(3)我喜欢“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写出了安塞腰鼓表演的力量。
师:这里句子内部词与词之间的构成了排比。从内容上来看,三个“了”之间强度层层递增。
来,我们一起把这一句朗读一篇,语气要越来越强烈,读得如同排山倒海让人透不过气来。(指导全班再读体会)
3、同学们想一想,本文用了大量的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这种手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层层递进。
增强语言气势。
形成排山倒海的气势。
有如江河一泄万里。
较好地渲染了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磅礴气势,充分地表达出作者对安塞腰鼓强烈的赞美之情。
课文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快节奏使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强调了安塞腰鼓的强劲!
文中还有很多铿锵的短句、激昂的排比句、节奏鲜明的反复句,从变幻的舞姿、铿锵的鼓声、击鼓的后生等角度来描绘安塞腰鼓,我们不一一举例了,留给同学们课后继续去体会。
4.你对文章的语言特色有什么感受?
很有气势,有强烈的节奏感,象鼓点一样使人震撼。
语言运用了哪些方法,使人感到这种气势?
运用了排比、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
本文的语言的特点
多用短词、短句、铿锵有力,具有节奏感
运用反复、排比、层层递进,具有层次感
善用夸张、比喻,形象生动,具有画面感
全班齐读课文最精彩的段落第七段
第四板块主旨探究:体会安塞腰鼓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生命意识
好一个刘成章!若不是你“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着地方”哪能写出如此激扬文字!让我们从无声的文字中感受到安塞腰鼓力量,那你们认为安塞腰鼓体现一种“________之美”(屏显)。壮观之美!(师在空白处上一行填“壮观”)
还有吗?(提示)你看这鼓,没人去敲它,它会响吗?
力量之美!
那这力量来自何处?
体现人的力量美。
人是生命的载体,生命与力量合一。
(学生齐读):体现生命力量之美!
《安塞腰鼓》主旨
表现阳刚之美
表现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表现一种痛快淋漓的生活方式。
表现被贫困压抑,而想冲破一切束缚、羁绊的渴望。
表现安塞人不甘贫困,奋发向上,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
、、、、、、
小结
本文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六、作业:
背诵你认为写好的句子、段落。
七、教师寄语
同学们,从《安塞腰鼓》中老师读出:人,活的要有一股劲!这劲,是生命力,是上进心,是坚韧不拔的意志!愿同学们每天都如那激情燃烧的鼓点,学习上,永远有那么一股猛劲!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2·知识目标:体会运用修辞手法、短句和富有张力的词语所构成的场面描写·
3·能力目标:能够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完成简单有一定内涵的场面描写·
教学手段
多媒体power point工作环境暴风影音工作组件
教学步骤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黄土高坡》)进入上课时间·
一、导入
一曲激昂高亢的《黄土高坡》,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广袤的黄土高原·这里没有小桥流水人家,这里也没有吴侬软语的咿咿呀呀;这里只有奔腾的黄河,只有酱色的黄土,只有火红的高粱,只有朴实、剽悍的西北汉子·
今天,就让我们文化之旅的脚步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踏上这片曾孕育出横扫六合的秦朝、大一统的汉朝、号称“唐帝国”的唐朝的神奇土地,去安塞古镇,去聆听那从20xx多年前的战场传来的鼓声,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安塞腰鼓·
二、教师板书课题
三、师:请大家把课本打到123页,快速浏览文章,自己解决生字词·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小声读一下·(过程2~3分钟)
四、结束浏览
请看大屏幕,这里有几张安塞腰鼓表演图片(3~4张),请大家看一下这与文中描述是否一致·(教师对图片做简单讲解,图片选用比较有张力、有气势的)
五、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本文记述了一个的过程,描述了一个的场面·注意,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一样的,请大家思考一下·
(明确:安塞腰鼓表演)
六、既然是过程,那么当然就又先后,文章以表演安塞腰鼓为主体,那么就可以分为三部分,即表演前、表演中和表演后·(板书设计见附录)谁能用课本上一个字来概括表演前和表演后的氛围特点?
(生:静·)
师:那么中间表演的过程可以用哪个字概括?
(生:动或闹·)
那么这篇文章的整体气氛依次为静、动、静·动静结合,互为衬托·仔细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开头的“静”和结尾的“静”一样吗?谁可以在“静”字前再加一个字,把这两个“静”区分一下?
(生:前为安静,后为寂静·)
谁能区分这两个词语的不同?
明确:安静一般形容有生物而保持安静的状态,寂静一般用来形容环境的安静·例句如:学生都在认真地写作业,教室十分安静·2、我在田野中漫步,四周一片寂静·
七、文章既然描写了一个场面,那么必然有构成这个场面的要素,想一想文章中构成场面的东西有哪些?
(明确:茂腾腾的后生、系着红绸子的腰鼓、黄土高原、起伏的群山、火红的高粱·)
想象一下,这些东西聚合在一起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诸如粗犷、豪放、狂野、大气磅礴、活力等·)
八、那么想一想,如果我们朗读这篇文章的话,我们该怎么读它?
(明确:开头和结尾应低沉一些,更深情一些,中间部分应激情澎湃,情绪激昂·)
九、那么一会我给大家时间自由朗读这篇文章,然后大家展示·朗读之前我把个人的一个朗读心得介绍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幻灯片内容:四部朗读法:1·大,大而不喊;2·慢,慢而有情;3·快,快而不乱;4·稳,稳而有度·)
简单解释:大,就是读的声音要大,即使读错了,也要大大方方的读出来,这样别人才可能给你指点·大而不喊,不要扯开喉咙,要让听到的人知道你在读课文·慢而有情,要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是高亢还是低沉,是欢快还是悲伤等等·快而不乱,讲究把文章读熟·稳而有度实际上是前三点之后的总结,是一种效果·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前三步的阅读,根据自己对文章的体会,读出的课文,该高的高,该低的低;该快得快,该慢的慢;该高亢的高亢,该低沉的低沉;该欢快的欢快,该悲伤的悲伤·
好了,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大声自由朗读·
十、学生片段朗读展示,老师及同学点评·人数控制在3~4人,如没有学生朗读静态段落,教师可进行提示·如有能力,教师可在学生朗读后进行朗读示范·
(至此用时不超过25分钟·)
十一、播放《安塞腰鼓》视频朗读·(互联网上有寒风朗诵并制作的本文配乐配表演朗诵,非常精彩,总长7分36秒,建议使用·)
十二、通过读课文,看场面,听朗诵,设想一下,假如你现在就是在现场的一名观众,你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什么,或者可以用文中的`哪一句话来概括它?
(明确:文章第12自然段·个人总结的词语有劲、自由等·)
教师提示:劲也好,自由也好,实际上都是生命的跃动·我认为用生命去概括最好,安塞腰鼓诠释了生命,激情与张扬,放纵与自由;生命的激情也支撑着安塞腰鼓,刚劲与活力·
十三、设想一下,假如你是表演队中的一员,此时你会想些什么?
(明确:什么也没想,只把它看成是一种激情的宣泄、生命的激荡,他不会在乎周围有没有观众,有没有人关注,他在用“敲起来”和“跳起来”来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由·)
十四、展示教师个人感悟(幻灯片形式)
一场安塞腰鼓,实际上就是人生的完整历程,在起始的安静中积蓄、孕育到人生辉煌时的挥洒与张扬,再到老去时的沉思与宁寂·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慢慢沉寂下来的是鼓声,而久久震撼我们心田的是那近乎疯狂的搏击着的生命·“我们崇尚专注一生的事业,我们更赞赏自由奔放的灵魂”,那千年黄土孕育的奔流黄河滋润的安塞腰鼓啊,你敲击着生命之门,跳动着生命之舞,燃烧着生命之火·
当远处那声渺远的鸡啼响起,我感到有另一种生命在涌动·
十五、作业
1·对印象深刻的某个场面进行描写,用上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150字左右·
2·朗读文章,体会文章的修辞和句式特点·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5
[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读写互动是本设计的特点。在写作实践中,学生可以感知为文之不易,从而刺激理解课文的热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方法,再进行类似题材的写作,学生的作文质量必然会有所突破。
教学步骤:
一、看录象写作文(课前不作任何预习)。
播放一段腰鼓表演的录象(最好是在黄土高原上表演的),然后让学生进行课堂写作。要求:尽量再现看到的画面;有适当的想象的画面;15—20分钟完成;300字左右。
二、对比研读。
1、请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现场作文。
2、对照《安塞腰鼓》的配乐朗诵,看课文。
3、仔细阅读课文,将自己的作文与刘成章的`《安塞腰鼓》进行比较。
4、畅谈比较结果。
布置第二课时前的作业:《安塞腰鼓》美在何处?
三、品《安塞腰鼓》之美
1、交流课前所做的作业。
语言美(音乐美)、画面美、力量美等
2、学一点写作技巧。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从文中学一点可资借鉴的写作技巧。强调:语言是外壳,深入了解被写作的对象是关键,同时还要有丰富的想象。
四、延伸写作。
播放一段其它类型的精彩的舞蹈录象,让学生根据所看录象进行写作,注意借鉴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中的一些写法。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扩读材料
《三国演义》第五回(节选)
罗贯中
王匡将军马列成阵势,勒马门旗下看时,见吕布出阵: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王匡回头问曰:“谁敢出战?”后面一将,纵马挺枪而出。匡视之,乃河内名将方悦。两马相交,无五合,被吕布一戟刺于马下,挺戟直冲过来。匡军大败,四散奔走。布东西冲杀,如入无人之境。幸得乔瑁、袁遗两军皆至,来救王匡,吕布方退。三路诸侯,各折了些人马,退三十里下寨。随后五路军马都至,一处商议,言吕布英雄,无人可敌。
正虑间,小校报来:“吕布搦战。”八路诸侯,一齐上马。军分八队,布在高冈。遥望吕布一簇军马,绣旗招飐,先来冲阵。上党太守张杨部将穆顺,出马挺枪迎战,被吕布手起一戟,刺于马下。众大惊。北海太守孔融部将武安国,使铁锤飞马而出。吕布挥戟拍马来迎。战到十余合,一戟砍断安国手腕,弃锤于地而走。八路军兵齐出,救了武安国。吕布退回去了。众诸侯回寨商议。曹操曰:“吕布英勇无敌,可会十八路诸侯,共议良策。若擒了吕布,董卓易诛耳。”
正议间,吕布复引兵搦战。八路诸侯齐出。公孙瓒挥槊亲战吕布。战不数合,瓒败走。吕布纵赤兔马赶来。那马日行千里,飞走如风。看看赶上,布举画戟望瓒后心便刺。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刘玄德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吕布架隔遮拦不定,看着玄德面上,虚刺一戟,玄德急闪。吕布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回。三个那里肯舍,拍马赶来。八路军兵,喊声大震,一齐掩杀。吕布军马望关上奔走;玄德、关、张随后赶来……
使用建议:选文与《安塞腰鼓》皆展示了一个大的场面,但突现的人物却不同。课文学习完毕,可将本段文字作课外阅读材料,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同样是展现男人的豪气与力量,吕布是纵赤兔举画戟独步天下,陕北后生们则是踏黄土击腰鼓威震山河。试比较两文写法上的异同。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6
一、导入
1、我先作个调查,看过腰鼓表演的同学请举手。
2、看后你有何感受?
3、对,那是心灵的呼唤,那是生命的宣泄。今天我们来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题目是──
二、整体把握
1、请大家自由高声地朗读,朗读前标上序号,并思考问题:
⑴ 这篇文章要表达什么?
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歌颂阳刚之美。
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D、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
⑵ 说一句话: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
⑶ 文章分为几个部分?你这样分的依据是什么?
2、讨论明确上述问题。
三、分角色读主体部分
1、读课文。
2、仿句。
四、品读
1、结尾句的含义。
2、文章美吗?美在哪里?
美在这篇文章,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许多排比对偶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等,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分喘息的机会。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3、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作者为什么这样深情地歌颂这片土地 ?歌颂什么?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
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围绕这一话题,可以作相应的问题探讨。
五、结束语
《安塞腰鼓》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凝炼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给你们一份礼物:《龙泉日报 菁菁校园》等你去发表一篇文章,正标题自拟,副标题是──我读《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二、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黄土高坡》
1.导入:
一曲激昂高亢的《黄土高坡》,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广袤的黄土高原这里不是鲁迅笔下的杏花春雨江南,这里没有小桥流水人家,这里也没有吴侬软语的咿咿呀呀;这里只有奔腾的黄河,只有酱色的黄土,只有火红的高粱,只有朴实、剽悍的西北汉子
(多媒体展示图片:黄土高原、黄土、黄河、红高粱、西北汉子)
今天,就让我们文化之旅的脚步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踏上这片曾孕育出横扫六合的秦朝、大一统的汉朝、号称“唐帝国”的唐朝的神奇土地,去安塞古镇,去聆听那从20xx多年前的战场传来的鼓声,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安塞腰鼓
2、多媒体介绍安塞腰鼓,学生欣赏
(多媒体展示)安塞腰鼓诞生于黄土高原,是一种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独特而优秀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古代它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它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本来,一个人,一面鼓,没有稀奇的地方,但是脚下古朴厚重的黄土高原,耳边奔腾咆哮的滚滚黄河,给它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下面让我们跟随作家刘成章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文字中体会这腰鼓声中激情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感气势
1、欣赏电视散文《安塞腰鼓》的激情诵读,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请大家在听的过程中注意重点字词的正确读音并品味文章的感情基调,可小声跟读
师过渡:“好一个安塞腰鼓!”此时此刻,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欣赏完这个短片的心情和感受吗? (惊心动魄、气壮山河、气势磅礴、气冲斗牛) 整篇文章的确是极富震撼力,文章中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连一个高潮,是否给了你阅读的冲动和快感?请你带着满腔的激情,以饱满亢奋的精神,豪迈富有穿透力的`声音放声朗读吧在读的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语句,住一会为老师同学来一次震人心魄的朗读表演
●找感觉
2、自由朗读,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和语句
朗读指导:
四部朗读法:
1.大,大而不喊;2.慢,慢而有情;3.快,快而不乱;4.稳,稳而有度
简单解释:大,就是读的声音要大,即使读错了,也要大大方方的读出来,这样别人才可能给你指点大而不喊,不要扯开喉咙,要让听到的人知道你在读课文慢而有情,要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是高亢还是低沉,是欢快还是悲伤等等快而不乱,讲究把文章读熟稳而有度实际上是前三点之后的总结,是一种效果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前三步的阅读,根据自己对文章的体会,读出的课文,该高的高,该低的低;该快得快,该慢的慢;该高亢的高亢,该低沉的低沉;该欢快的欢快,该悲伤的悲伤
“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比风采
3、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可以小组展示,可以个人展示,看谁读得感情充沛,气壮山河
●知内容
4、用“ 好一个________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可用自己的语言,也可用文中的语言
(“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课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这句话是--“好一个安塞腰鼓!”(板书)它每出现一次,又分别是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小组合作交流)
第1次出现主要是赞美安塞腰鼓表演时壮阔、火烈的场面火烈的舞蹈场面美
第2次出现是在赞美安塞腰鼓隆隆隆隆的沉重的响声激越的鼓声美
第3次出现是赞美充满力量的动作和舞姿击鼓的后生美
第4次出现是赞美安塞腰鼓表演能激起人们丰富的想像变幻的舞姿美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句子赏析
2.体会文章对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对中华民族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多媒体片断黄土风情,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调动沉重的情绪。
安塞位于黄土高原上,延安以北。厚重的土地,简朴的窑洞,咆哮的黄河,养育了朴实豪放的陕北人。安塞有腰鼓之乡的美誉,安塞腰鼓被称为中华第一鼓。瞧,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打着富有节奏的鼓点,迈着富有特色的舞步向我们走来了。同学看后有什么感受?这酣畅淋漓、富有动感的艺术,如何用无声无色的文字把它写的有声有色有气势,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看他用怎样的妙笔,将这一民间艺术的奇葩展现出来的,让我们去欣赏、去感悟。
二. 整体感知
听录音范读,学生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并思考,作者四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各好在哪儿?
屏幕显示板书:
亢奋 容不得羁绊
好 沉重 严峻的思索 力
震撼 释放出能量
颤栗 浓烈的享受
三. 朗读训练
教师指导: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学生分组自己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气势,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朗读内容为中间部分,将其分成五小节,第5-第13段,14段-17段,18段-22段,23段-24段,这四部分由各组代表朗读,25段-27段由全班同学集体朗读。(在朗读的同时,播放多媒体片段腰鼓英姿,以鼓声伴读,创设情境,加强学生对生命律动的感受,进而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对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同时,用比赛的形式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四. 精读赏析,问题探究
老师: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泄,力量又带动生命奔腾、升华,我们用心去品味文章的语言,看作者是怎样体现生命的律动的。
(提示:可以结合体会多种修辞手法去品味赏析。)
示例:第8自然段中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这个句子运用排比句式,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学生根据范例分组品味语句,相互交流,教师参与指导。对共性的问题,全班讨论,若有些重要问题学生未提出,可提出来与学生共同交流,达到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的效果。
共同研讨句子: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运用排比和比喻,用层出不穷的美好想象和联想,来描绘鼓声,思维大开大合。气势恢弘。)
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碰撞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鼓声的力度。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运用比喻,写出了沉重的鼓声清楚地回响在山崖之间,似乎山崖也被敲出了强烈的鼓点。三个隆隆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音的效果。)
3、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段话,这生命力的本质是什么?其本质是一股安塞人要冲破贫穷落后的'羁绊,挣脱束缚,撞开闭塞,不甘贫穷落后,不畏屈辱,奋发向上,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势不可挡的劲头。)
情感迁移:播放多媒体片段激情飞扬。
情感导语 :看吧,这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挟裹着黄土高原的狂风,蕴藏着黄河的咆哮,向我们扑面而来了。人与鼓合为一体,人借鼓势,鼓助人威,共同演绎了一首生命力量的赞歌,在这火烈的颂歌中,人们与自然抗争,与命运抗争,创造美好的生活。在这火烈的颂歌中,我们能不被感动吗?让我们也积蓄生命的能量,随着这激越的鼓声,去唱我们生命的赞歌。嘿嘿......
主题迁移: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鸡叫了,天亮了,新的开始,新的希望,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现在,安塞人民盼来了党中央开发西部的新契机,让我们也带着我们的收获走上人生之路。(播放多媒体片段欢庆腰鼓)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设想:
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形象的直接的感受。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主角。
2、这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文章,先指导学生朗读,从诵读中体会它的气势,实现整体感悟。然后启发学生发现文章的资料美、形式美,经过讨论,揣摩句子含义,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新课程理念。
教学方法:
1、诵读2、想象3、研讨
教学准备:
利用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演绎着一曲生命和力量的赞歌!
欣赏腰鼓表演的片段,感受它的恢弘气势和铿锵激越。
看美景——(经过播放安塞腰鼓录像,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调动学生的情绪)。
请学生谈一谈观感,能够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美文——
1、教师范读课文。
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经过读来悟出。所以,教师应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并多让学生朗读。
2、请根据文中描述,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
好一个的安塞腰鼓!(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
3、整篇文章极富震撼力,文章中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连一个高潮,大家从中体味到了什么?
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全文洋溢着一种阳刚之美。
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三、朗读赏析探究
赏美图,配佳句——为了让大家对被誉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有更直观的认识,我们再来看几组特写照片。看后请各小组用课文中的文句与之相配并高声朗读。
对学生即时找出的句子进行简析,为下头环节作铺垫。
比如:对排比句进行总结,说出对句子的理解。
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①鸡啼预示天明,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期望的象征。
②这是以声衬静,用鸡啼反衬火烈的鼓声停止后大地的寂静。
说美点,品美韵——这篇文章美吗?美在哪里?
语言美: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资料;很多运用排比,有句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交错出现,连用许多。
思想美:
1、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学生可从自然环境、经济文化、人的思想境界等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亦可结合江南音乐《姑苏行》谈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作者在歌颂这种阳刚之美的同时歌颂黄土高原,这正是贯穿全文的感情基调。
2、文中“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是什么含义?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厚实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他风雨变迁的见证,同学们能够从黄土高原的地域特点和社会历史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3、西北此刻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在今日,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里的人民并没有因生活的贫困和环境的封闭而丧失期望,生命的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那里的人们,那里的土地是有期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4、同学们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到依据。歌颂生命力量歌颂黄土高原歌颂民族精神歌颂民族艺术
这篇文章美在,资料和形式(语言和思想)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四、课堂小结:
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和力量的赞歌。腰鼓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颂。既有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又有对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
赏美乐——《黄土高坡》音乐FLASH,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学习。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三。(目的:更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2、做好《练习册》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美
景文图韵乐
生命力量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和阳刚之美。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理解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3、练习听力,初步理解文章主旨。
4、学习写作宣传标语和解说词。
教学重点:
朗读训练。理解排比、反复修辞手法的样式和作用。写作宣传标语和解说词。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手段:
多媒体powerpoint工作环境暴风影音工作组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教师: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大家都看了吧?今年的春晚节目种类很多,有歌舞、相声、小品、魔术、杂技、手影戏等等,但是准备时间最短,表演效果最好,参加演出的明星阵容最大的一个节目是诗朗诵《温暖2014》,朗诵做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感染力丝毫不亚于歌舞,其震撼力有时更远超过歌舞。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朗诵,来体会一下朗诵这种艺术的魅力,也从整体上感知一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安塞腰鼓》。
二、课文朗诵。
1、教师播放《安塞腰鼓》朗读视频。学生感受朗诵的艺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我们从刚才的朗读中是不是感受到了一种奇伟磅礴的气势。这篇文章写得也好,文字给人的感觉是排山倒海而去的,每一个字都如鼓槌一般敲打在我们的心上。下面让我们自己来读一下。
2、学生自由朗读,声音要大,选一段准备展示。
3、学生个别读,教师做点评、指导。
人数控制在3~4人,如没有学生朗读静态段落,教师可进行提示。
(朗读指导内容:四部朗读法:1、大,大而不喊;2、慢,慢而有情;3、快,快而不乱;4、稳,稳而有度。简单解释:大,就是读的声音要大,即使读错了,也要大大方方的读出来,这样别人才可能给你指点。大而不喊,不要扯开喉咙,要让听到的人知道你在读课文。慢而有情,要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是高亢还是低沉,是欢快还是悲伤等等。快而不乱,讲究把文章读熟。稳而有度实际上是前三点之后的总结,是一种效果。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前三步的阅读,根据自己对文章的体会,读出的课文,该高的高,该低的低;该快得快,该慢的慢;该高亢的高亢,该低沉的低沉;该欢快的欢快,该悲伤的悲伤。)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朗诵兴趣,指导、训练学生的朗诵。
三、写作手法赏析。
1、教师:朗诵鉴于时间关系我们就练到这里,下去之后要好好训练争取使他成为我们的一个文艺特长。这篇文章读起来如此有气势如此热烈激荡,你觉得作者主要使用了什么样的写发法才达到这种效果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教师讲解排比、反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例如“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在本文中它常常是和排比结合起来使用的。例如“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使用了排比和反复修辞手法的句子。
2、学生在文章勾画,自由发言,相互交流。
3、教师作其他写作手法的归纳,穿插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不做单独归纳。
(归纳内容:比喻句式:a、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b、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对比句式: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拟人句式: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教师:我们根据这些可以得出一些写作上的经验:在写作演讲稿、朗诵词时应该尽量使用短句,使之节奏鲜明,可使用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使之气势磅礴。写作时还要注意感情的起伏。只有多种手法共用才能打动人。在进行大场面描写的时候,也应该尽量多的使用排比反复的手法,可铺排气势。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掌握一定的赏析和写作能力。
四、主旨探究。
教师:文章写得如此有气势,并使用了这么多的写作手法,那它想表现一个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大家先不忙回答,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注意看注意听,从视频中找出下面问题的答案。
1、教师播放视频《安塞腰鼓介绍》,出示问题:
(1)、短片认为安塞腰鼓体现了安塞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安塞腰鼓抒发了表演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看视频,听读,找出相关信息。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明确。
(安塞人的性格:坚定、豪放、坚毅。表现出的思想感情:热爱土地,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
教师:一篇文章的主题是多样的,除了短片中所说的主题外,通常还有以下的几种说法,大家看一看,看那一个符合你的看法,最重要的是要能说出理由。
4、教师出示文章主旨,学生选择。
(1)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2)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
(3)歌颂阳刚之美。(从表演者的角度分析;一群朴实的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
(4)告诉我们: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的生活、表现。(“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而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
学生自由选择,课后能找出相关的依据。教师选择一至两项略作诠释。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听力,使学生能够准确的筛选有用的信息。了解文章的主旨,懂得一篇文章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启发学生对文章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五、语言运用写作训练
教师:课文的内容就学到这里,现在我们回过头来重新看待安塞腰鼓,它是来自我们西北的一种民间艺术,我们应当为它更好的走向世界做出我们的贡献。1990年,在北京亚运会上,充满民族风格的安塞腰鼓的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今年8月,北京将举办奥运会,现在假定安塞腰鼓入选了开幕式的节目表演。
1、请你为安塞腰鼓设计一句宣传口号。
宣传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话语。其基本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和鼓动性。要做到语言简洁,就得注意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选用、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句子的逻辑等等。具体说,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情达意准确是标语语言简洁的基本要求。要完成这道标语的拟写,还应注意圣火传递的主旨和题目中对标语拟写的要求。
例:(2014年福建龙岩)2014年北京奥组委决定圣火传递途经龙岩。为了迎接这举世瞩目的盛况,更为了体现和平、友谊和全民参与的主旨,请你自拟一条“迎接奥运圣火”的宣传标语。(标语中要有“奥运”或“圣火”或“奥运圣火”字样,16字以内。)【参考答案】 ①手拉手,心连心,迎奥运。 ②点燃圣火,放飞梦想。 ③让奥运圣火燃遍闽西红土地。
学生写作,展示。
2、现在安塞腰鼓这个节目正在表演,请你给写一个解说词,解说词是“口头文学”。它依靠文字对事物、事件或人物描述、叙说,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人们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从而收到宣传的效果。电视解说词必须与电视画面相一致,当然做这道题除了要有合理的想象外,还必须紧扣题目要求。
例:(2014年江苏南通)据报道,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将于2014年5月经过南通地区。请合理想象奥运火炬进入我市时的情形,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份为现场直播配上一段热情洋溢的解说词。(要求:体现南通的特色、北京奥运火炬的特征和传递现场欢快热烈的气氛,语言生动流畅,具有感染力,不少于70字)
观众朋友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闪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现代科技之光的奥运火炬向我们走来了,熊熊燃烧的火炬必将进一步点燃南通人民建设家乡的热情,把“中国近代第一城”的长寿之道、和谐之光及其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传遍祖国的四面八方。
学生写作,展示。
设计意图:练习进行宣传标语和解说词的写作,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感情。
六、结束语。
展示教师所写的解说词:
观众朋友们,现在正在表演的节目是来自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安塞腰鼓距今已有2014多年的历史,参加今天表演的这群后生是来自陕西安塞县的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虽然生活在贫困中,他们虽然吃的是红豆角角老南瓜,但是他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他们有活力、有朝气、有理想、有努力、有拼搏、有奋斗。我们相信:看着他们的表演,我们也一定会像他们一样勇敢的面对生活,不畏惧、不退缩、不放弃。我们坚信,美好的未来必将属于我们,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11
第一课时
设计说明:安塞腰鼓那奇伟磅礴的气势、催人奋进的力量;击鼓后生们粗矿豪放的性格、昂扬高亢的激情,如何通过与文本的对话,走进这篇激情四溢的散文所叙写的动人场景中,感受安塞腰鼓别具一格、涨溢活力的精湛艺术,与作者感同身受呢?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一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安塞腰鼓的魅力,懂得反复在文章当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安塞腰鼓的特点,通过朗读懂得安塞腰鼓好在什么地方。
教学难点:文章当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
1990年,在北京亚运会上一场充满民族风格的腰鼓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这就是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它粗矿、雄浑、动力十足,它是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象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去领略它的风采和魅力吧。
二、初读课文。
1、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安塞腰鼓?(板书:鼓响前的静,腰鼓表演时的闹,鼓声停止后的寂静。)
2、默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这是怎样的安塞腰鼓?用文中的词句回答。(板书:壮阔、豪放、火烈)
3、小结:通过刚才的朗读,同学们知道了安塞腰鼓的一些特点,下面,我们就从课文的字里行间真切地领略安塞腰鼓扑面而来的激情。
三、精读课文。
(一)引导学习1-4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至第四自然段,说说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场面?引导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一幅广阔而恬静的场面。)
2、小结:这是激战前的沉寂,是一场疾风暴雨式的腰鼓舞即将上演前的期盼。写得多美呀,舒展柔和,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请问:腰鼓表演就要开始了,你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理解“茂腾腾”、“朴实”、“神情沉稳而安静”等)
3、小结:文章开头的静态描写为文章后面写动蓄势,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瞧,表演开始了。
(二)引导学习5-17自然段。
1、快速浏览5-17自然段,有一个句子在文中出现多次,用波浪线画出课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2、指名朗读“好一个安塞腰鼓!”,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作者对安塞腰鼓充满着无比欣赏、由衷赞美之情。)
3、高声朗读课文,寻找“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里,并用“好在,你看(听)”的句式进行叙述。
4、指名回答,适当理解句子意思。
5、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和同桌同学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四、总结体会文章中心。
1、通过这样的阅读,我们对文章有了更深的理解。同学们你们认为作者写安塞腰鼓想表达什么思想?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生1:表达对黄土高原上生命、力量、活力的赞颂。
师:表达对生命、力量、活力的'赞颂,在文中哪一段里可以看得出来?
生2:在第18段。“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耗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能释放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我觉得在这里可以感受出作者对农民生命力的赞扬。
师:请坐。在18段里,她觉得歌颂了生命的力量。
生4:还表现了安塞腰鼓独特的美、阳刚的美。是在第7自然段: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师:还有紧接的句子,“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里歌颂了安塞腰鼓独特的——
生5:美
师:这叫做我们中国特有的外国没有的——民间艺术。歌颂了黄土高原上这种特有的民族艺术。
2、小练笔:这篇课文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美,请你围绕中心句进行练笔。如:蓄而待发的后生美。
教学反思:
基于本课的特点,以声感人是主线。
教学设计思路为:在朗读中从文字上品味作者创造的意境,然后思考讨论从中领悟对生命力和人生的认识并拓展训练。因此,本文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为:创设情境、诵读指导、品味语句、讨论合作等。其中于以诵读、赏析、讨论为重。
1、对于朗读的指导,我在检查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地朗读课文,并想:这是怎样的“安塞腰鼓”?用问中的词句回答。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的板书。学生通过朗读,从整体上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我引导学生浏览课文,在课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句子“好一个安塞腰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突出一个“好”,读出作者对安塞腰鼓充满着无比欣赏、由衷赞美之情。然后,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寻找“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里,并用“好在,你看(听)”的句式进行叙述。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喜欢的原因。重点指导第六自然段的朗读,使用替换式朗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通过反复朗读,既可以积累课文的语言,有能感受到课文的独特的语言风格。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意思。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学生理解了课文中的词语,才容易真正读懂文章的内容,领悟丰富深刻的情感。学习中,引导学生理解“茂腾腾”“朴实”“燥热”“恬静”“亢奋”“震撼”“烧灼”“威逼”“元气淋漓”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通过解读词语的确切意思,有利于水到渠成地让学生像作者一样,对黄土高原充满崇敬、赞叹之情。
3、不到之处。教师的教学节奏不够紧密,学生回答问题思路不够清晰,以至于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腰鼓这种打击乐器并不熟悉,腰鼓舞这种民间舞蹈也不常见,教学中没有引用相关资源,让学生有直观感性的认识,假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相关资源,学生再来阅读课文,就容易入境悟情了。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12
教案背景: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可设计2课时,本教案是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学生提前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课题
1、知识能力目标:学习运用修辞手法、短句和生动形象的词语所构成的场面描写;能够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完成简单的场面描写。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安塞腰鼓的特点,在朗读中体会安塞腰鼓的内涵。
3、情感态度:感受安塞腰鼓所体现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安塞腰鼓表现出来的激情与力量,在读中感悟、想像,为了加强感悟,做好朗读训练指导,我利用了百度搜索,搜索了安塞腰鼓的图片、安塞腰鼓的朗读视频,身临其境的感受安塞腰鼓的激情与磅礴气势。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歌颂了充满激情的生命和生命中奔腾的力量。作者用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也表现了西北人民虽然生活贫困,却似“高粱”一样朴实、坚强、健壮。虽然身体“消
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重负的力量;黄土高原的人朴实、健壮,充满生命的活力,相比经济发达的江南,缺了些世故圆滑,但厚土蕴藏着原始的生命,积蓄着巨大的力量。这里的生命还在期盼“搏击”,对未来充满期盼。
设计思路:
教师的讲解是无法帮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养育的后生勃发出来的奔腾的生命和感受到磅礴的气势,这种激荡奔腾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要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中去体会,必须借助视频朗读,整体感受安塞腰鼓中表现出来的“激情勃发的生命与力量”,然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安塞腰鼓表演的情节,感悟黄土高原孕育的奔腾的生命体现的不可阻挡的力量。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品读。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品味安塞腰鼓的内涵,借鉴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设备、连接网络的计算机、电脑有播放影音的组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45分钟)
一、导入
1、课前播放背景音乐《黄土高坡》进入上课时间。
2、请概括本段的语言形式特点,并举例说明其表达效果。(学生发表见解,教师点拨。)(①多用短词短句,简洁有力,清脆响亮;②善用排比,一气呵成,表现气势,渲染形象,节奏鲜明,铿锵有力。)
3、各自放开声音激情朗读,体会语言的节奏和气势。
4、指名朗读,自由评议。
5、安塞腰鼓不仅带给我们视觉形象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情感上的震撼。我们再来探究一下作者是用那些词句、修辞手法来描写安塞腰鼓的?
学生讨论后抽学生口述:(如骤雨,如旋风,如乱蛙,如火花,如斗虎--这是安塞腰鼓的形;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这是安塞腰鼓的意;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是联结形与意的纽带。)
6、想象一下,安塞腰鼓给你了你什么样的感觉?用词语概括。(明确:诸如粗犷、豪放、狂野、大气磅礴、活力。)
二、那么想一想,如果我们朗读这篇文章的话,我们该怎么读它?(分表演前、表演中、表演结束后)
(明确:开头和结尾应低沉一些,更深情一些,中间部分应激情澎湃,情绪激昂。)
三、那么一会我给大家时间自由朗读这篇文章,然后抽同学展示。朗读之前我交给大家一点朗读技巧,慢慢体会。(朗读技巧:1、声音大而不喊,体现浑厚;2、慢而有感情;3、快而不能读错,错了也不要重复。)
读的声音要大,即使读错了,也要大大方方的读出来。有感情要求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是高亢还是低沉,是欢快还是悲伤等等。
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大声自由朗读自己感兴趣的片段。
四、学生任选一段,进行片段朗读展示,老师及同学点评。教师可在学生朗读后进行朗读示范、纠正。2分钟
五、作业
1、对印象深刻的某个场面进行描写,用上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150字左右。
2、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体会文章的修辞和句式特点。
教学反思:安塞腰鼓的视频朗读用时在8分钟,占用了一节课时的五分之一时间,因此,在视频朗读学习之前,应该安排学生预习,标注出文中描写安塞腰鼓的词句,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这样便于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有效地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
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和阳刚之美。
3、理解排比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排比的作用,精读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查阅工具书,掌 握生字词。
2.教师将图片资料或音像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
1.美文应美读,好文章只有用心诵读,才能品味出内在的美。本文教学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突出对文本诵读的要求。读法多种多样,听读、范读、齐读、读中品味。同时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停顿、升降的指导。在朗读中,学生通过形象生动、铿锵激越的语言,领会作者对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赞颂。
2.培养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师只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师生共同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3. 本文可用一课时学课文,用一课时作练习及质疑问难。练习就以辅导完成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为主。可补充“新学案”中的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师:你喜欢这些画面吗?喜欢哪个方面?你此时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回答,同时交流查阅了解的“安塞腰鼓”的资料。).
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让学生直观、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课堂氛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读是与文本接触的开始,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或课文录音,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基调就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能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学生各抒已见,既可训练自已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营造了自主轻松的课堂氛围。)
2. 积累本课字词: 亢奋( )晦暗( )羁绊( )
烧灼( )冗杂( )蓦然( )
震撼( )磅礴( )
戛然而止( )
2.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有所感悟,享受到审美乐趣。同时,用比赛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精读赏析,问题探究
(一)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用文中词语或短句)
如: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等
(二)理清结构:
1、 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
2、 表演部分从四个角度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好一个安塞腰鼓”)
(三)寻找美点:
作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示了安塞腰鼓的美,试用“美,你看(听)……”的句式进行叙述。分小组讨论进行。
如:1、蓄势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2、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 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励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4、 击鼓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使你……
5、 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四)排比句式的理解:
A.从形式上看:
有句内的排比,如:
a.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b.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有句与句的排比,如: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有段与段的排比,如: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B.从用法上看:
有的用以增强语势,突出腰鼓舞的恢宏气势,如:
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b.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有的用以渲染腰鼓形象,节奏感强,充满旋律美,如:
a.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b.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五)诵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最有气势、最有激情的句子并抄写。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14
【教学设想】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在南方或现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教这样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学生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
【教学目的】
1、德育点: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理解生命的内涵。
2、能力点:理解排比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学习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知识点: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难点】
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忘情 狂舞 闪射 火烈 亢奋 晦暗 羁绊
碰撞 搏击 烧灼 奔突 辐射 翻飞 淋漓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不喜欢播滚?喜不喜欢劲舞?其实,在我们中国古老的黄土地上,早就有我们自己的摇滚和劲舞。它就是融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安塞腰鼓。大家在电视节目上看过陕西安塞地区的腰鼓吗?我想大家一定会被安塞腰鼓那种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所深深打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篇描写安塞腰鼓的散文,即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看看作家对安塞腰鼓是怎样欣赏、体会的。
2、放教学录像。安塞腰鼓曾在我国多种大型活动中演出,可把其制成多媒体教学录像。在正式讲解课文时,放出来,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调动学生的情绪。要求学生边看录像边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其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三、正课研讨
1、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看了录像后的感想。在学生谈观感时,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适当引导:
⑴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⑵ 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合谐。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⑶ 安塞腰鼓的内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是羁绊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发、喷涌。
2、朗读课文(或老师范读、或听课文录音、或学生齐读、轮读、个别读均可);然后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第二段:从但是到成了茫茫一片。
第三段:从当它冥然而止的时候到完。
3、第二段可以分成几层?
分成四层:
第一层(从但是到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写安塞腰鼓的舞姿及给人的联想。
第二层(从好一个安塞腰鼓到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写安塞腰鼓的响声给人的感受。
第三层(从好一个安塞腰鼓到那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
4、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
从背景写,是一片高粱地、丝溜溜的南风;
从人物写,是茂腾腾的后生;从性格写,是朴实的;
从神情写,是沉稳而安静的;
从腰鼓写,是呆呆的、不曾响。
5、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6、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
壮阔、豪放、火烈。
7、作者是怎样写的?
先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写,如强震起的石头的狂舞。再用排比、连续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
8、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
运用排比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很适当。
9、这腰鼓这一段用了那些反义词?
空气:冰冷~燥热;
阳光:恬静~飞溅;
世界:困倦~亢奋
10、运用反义词写有什么好处?
用反义词对比强烈,写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11、如果说上面是实写,那么,使人想起三段是怎样写?
虚写。
12、用虚写有什么好处?
用虚写使人产生联想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13、作者联想到什么?
联想到落日古战场,电闪雷鸣和人的大彻大悟。
14、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句话怎么理解?
这里写出了陕北高原人们的性格特征,是粗矿、豪迈、开放的。
四、课堂小结
文章描写安塞腰鼓的特点:壮阔、豪放、火烈。先实写,用连喻,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然后用虚写,通过联想、想象,写安塞腰鼓给人的感受,写出了陕北人的性格特征。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
2、给下面的词配上一个同义词:
忘情( ) 闪射( ) 火烈( ) 亢奋( )
晦暗( ) 羁绊( ) 搏击( ) 辐射( )
第二课时
一、抽查预习
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二、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层,这节课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怎样描写安塞腰鼓的。
三、正课研讨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重音、感情。
2、文章第二段的第二层怎样写安塞腰舞的响声的?
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安塞腰鼓声音的回响。第一句写声音撞击在山崖上,山崖发出回响;第二句写声音撞击在观众的心里,观众的心里发出共鸣;第三句写声音引起的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土浪、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3、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的沉重的 响声,气势不同反响。
4、文章第二段的第三层怎样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
先写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的、急速的、大起大落的搏击着,使人感到震撼、烧灼、威逼,使人鲜明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使人感受到陕北农民的那种取之于人的甚少,奉献给人的甚多的精神。写出作者心灵深处的感悟。
5、黄土高原啊这一段写了什么?
写只有黄土高原这么深厚的土层,才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才能有这么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
6、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这里用比喻说明江南人性格柔弱,只能唱一些江南小调,打不得这样气势澎湃的腰鼓;因为江南的流水已经蚀消了生命的元气,已经没有承载这样原始生命力量的厚土了。
7、第二段的第四层写什么?
总结上面的三层的意思。从力量、声响、光影的变幻、艺术的享受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给人蓬勃的想象力,从安塞腰鼓沉重的响声写给人心灵的净化,从后生们生命中喷发出来的力量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震撼。
8、倒数第四段中的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几个词能不能对调?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几个词的排列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
9、为什么说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
人们已经被生命的力量所折服所感动所沸腾,当腰鼓戛然而止时,人们已经不习惯这样寂静、冷清的世界了。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会感到特别的静。其次,这里用静来反衬闹,可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10、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
11、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试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12、请把第12、16、19、21、24自然段置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里进行思考,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我们的民族显然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磨难,太多的束缚和挫折,但我们总能神奇般地重新崛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祖国、走进了一个令人振奋和自豪的新时代,只要我们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我们就一定能够再造辉煌。
13、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安塞腰鼓的描写,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14、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文章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可从句式、修辞和节奏角度思考:
⑴ 铿锵的短句;
⑵ 激昂的排比;
⑶ 疾猛的节奏。
四、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锡铭,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罂群激越,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三、四题。
2、写出了面词的反义词:
晦暗( ) 束缚( ) 闭塞( ) 欢乐( )
摆脱( ) 冰冷( ) 恬静( ) 困倦( )
3、简答:
⑴ 本文以什么作为线索?
⑵ 安塞腰鼓的特点是什么?
⑶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一股劲!这句话运用了什么类型的排比?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⑷ 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15
一、教学内容分析
《安塞腰鼓》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的文章,是舞蹈艺术,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作者刘成章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腰鼓这门独特的民族艺术,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既是对安塞腰鼓的热切赞美,更是对陕北人民蓬勃生命力的赞美。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以文化艺术为主题的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如《社戏》中的.乡村戏剧;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八年级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参与能力基础,以及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来确立课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诵读法
2、探究、鉴赏法
3、课外延伸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修辞手法及作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品味充沛的语言气势
2、体会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及情感。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04-04
《安塞腰鼓》说课稿12-31
安塞腰鼓教案08-29
安塞腰鼓教案范文7篇12-31
关于安塞腰鼓教案合集5篇01-12
关于安塞腰鼓教案范文10篇01-24
安塞腰鼓教案锦集八篇01-29
安塞腰鼓教案合集七篇03-11
安塞腰鼓教案范文合集8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