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灰雀》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灰雀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灰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灰雀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
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透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词语卡片。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列宁吗?我们曾在哪篇课文中见过他?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关于他的课文。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识字情况。
(1)认读生字(小老师领读——全班齐读——开火车组词)
(2)认读词语(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3、开火车读课文
四、感受“灰雀”,铺垫情感的基调
1、同学们对灰雀了解多少?(出示课件:灰雀的资料)
2、指名学生读资料
3、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描写了灰雀,找找读读,和同桌谈谈体会。
4、生汇报,师相机指导
(1)“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你感受到了什么?
通过课文中对灰雀羽毛的描写,指导学生简单领悟写动物的.方法。
比一比:
a、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b、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歌唱,惹人喜爱。
你认为那一句好,好在哪里?为什么?
(灰雀的鸣叫声)理解婉转。
(2)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两句话。
过渡:多么快乐,可爱的灰雀,给严寒的冬天带来了生机,你们喜欢吗?老师也很喜欢,除了我们之外,还有两个人很喜欢灰雀,你知道吗?(板书:列宁、小男孩)
五、品读句子,感悟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课文中有许多地方直接写了列宁非常喜爱灰雀。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句子。画完之后,同桌交流,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2、生反馈,师相机指导
(1)“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列宁喜欢灰雀?(每次,都要,经常)
有感情地读一读。
(2)“他在周围的树林里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你体会到列宁什么心情?
那个词能看出?(找遍)怎么才算找遍?
试着读一读,读出列宁的心情。
(3)“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你体会到了什么?读一读。
(4)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理解“飞走、冻死、怕冷”等词是列宁对灰雀的担心。
指导朗读,读出列宁对灰雀的担心。
(5)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理解“多好、可惜”。,
有感情地读,读出列宁对灰雀的惋惜。
3、列宁经常去看灰雀,给它们带去面包渣和谷粒,在灰雀失踪之后,列宁找遍了树林,为它担心,为它惋惜,为它着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板书:爱)
过渡:可是,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灰雀到底上哪去了呢?这个问题留到下节课咱们继续讨论。
板书设计:
灰雀
爱
列宁小男孩
灰雀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灰雀》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二组关于“名人故事”主题中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一件寻常的小事,但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1.多处体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2.和孩子的对话,耐心而又得体,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护。
3、体现了男孩逐渐认识错误的'过程。课文采用了明线和暗线相结合的写法,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以对话为主。
二、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难懂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中有几个生字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教学时我将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受到的启示,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学习本文的难点。教学时我将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领会文章的主题;通过抓住人物间的对话,逐步引导、感悟人物心理。
三、教学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教学时我将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领会文章的主题;通过抓住人物间的对话,逐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受到的启示,阅读理解文本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认读本文的词语。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爱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五、教学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合作交流法、发现法等
灰雀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合作学习
1、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⑴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
⑵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三、指导学习,读懂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深入学习,读懂第3至10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⑴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⑵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⑶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①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②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③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灰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渗透爱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着重联系对话朗读。
教学难点:
从列宁与小男孩交谈的内容中体会列宁的心理活动及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2、在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请做上记号,一会儿问老师和同学。
3、学生交流初读后的感受,教师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二、自主阅读,感悟语言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和列宁的句子。从你画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一些什么?
⑵ 汇报自学情况:
① 请同学读出描写灰雀的句子:(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是……非常惹人喜爱。)谈谈自己的体会。
比较句子:灰雀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
② 指名读出描写列宁的句子,你从这些句子中,又发现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小灰雀。从“每次、都要、仰望、经常”等词语中看出。)
(媒体播放情境)
⑶ 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灰雀的可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过渡语:这么可爱的三只灰雀,会发生什么意外呢?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 听老师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听边想,列宁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他的心情怎样?
⑵ 读句子体会列宁的心情: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过渡语: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呢?
三、合作探究,走进心灵
1、学习课文的3~10自然段:
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还要一边画。用“____”画出列宁说的话,再想想列宁当时是什么心情?
⑵ 和同学们在一起交流交流,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列宁的心情的,是怎样的心情?
⑶ 请一名同学朗读列宁说的话,读后请同学谈体会。相机引导同学理解“自言自语、可惜”等词 。
⑷ 引导概括:列宁的对灰雀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什么感情。(爱)
过渡: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列宁喜欢的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吗?小男孩对灰雀的.爱和列宁对灰雀的爱有什么不同?
⑸ 假如你是那个小男孩,面对列宁的每一次所说的话,心里会怎么想?教师加提示语导读引导学生想象。
⑹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体会人物内心的变化。)
过渡:三只可爱的灰雀回来了吗?列宁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2、学习11~13自然段:
默读11~13自然段,思考:
⑴ 男孩送回了灰雀,为什么还低着头?
⑵ 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事情已经很明显,没有必要再问,更主要的是列宁不愿让男孩难堪,说明列宁善解人意,也说明了列宁对小男孩的喜爱。)
⑶ 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⑷ 同学们,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出书来,美美地读读全文。
四、教师小结,激发情感
五、课外拓展,走向生活
列宁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导师,在万忙之中不忘记去关心身边的一只小鸟,这不正是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表现吗?请同学们在课后自主成立爱鸟小分队,帮助鸟儿们能过上自由快乐的生活。
灰雀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第一课时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灰雀》教学反思
《灰雀》这篇课文讲述了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小鸟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于是,我把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作为课文的教学难点。
教学中,我先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首先是灰雀“惹人喜爱”,“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婉转地歌唱”,这是灰雀让人喜爱之处。其次是列宁的言语和行动表现了对灰雀的喜爱。他欣赏灰雀的歌唱,给它们带来食物。我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关键词语,体现了列宁对灰雀喜爱的程度。当灰雀消失之后,列宁“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这表明他对灰雀的着急和担心。在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如“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它怕冷”和“可惜”这两个词语,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关心。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相关的词句的同时,要求他们一定要将这种感情读出来。接着,列宁和孩子的对话,耐心而又得体,表现了列宁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护。当列宁询问孩子是否见到灰雀时,孩子回答“没……我没看见”,从这种吞吞吐吐中,可以猜测到灰雀的消失与孩子有关。但是列宁没有去批评、斥责孩子,而是通过表达对惹人喜爱的灰雀的担心,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感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列宁与孩子的对话和神态体现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当中,我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句子、段落,以及文中的提示反复朗读、感悟,并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本课课后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要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他们讨论: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为什么列宁不直接要求男孩将灰雀放回来?效果良好。
灰雀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媒体】
挂图、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质疑
1、出示课题。
2、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几只灰雀?灰雀什么样?围绕“灰雀”为什么用“灰雀”作课题?)
3、说一说自己对灰雀的了解。(也可从文中找有关句子说。)
二、初读课文。发生了什么事?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指名接读课文,要读准确下列字词,并用“──”标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郊外、散步、昂望、胸脯、一定、肯定、惹人喜爱、或者、坚定、面包渣、白桦树、自言自语、欢蹦乱跳。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支理解词义。
4、检查自学情况:
⑴检查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读音。
白桦、胸脯、面包渣、惹人喜爱。
⑵字形难点:
散:左下“月”的第一笔是“/”。右边的反文要写小一些
惹:上中下结构。中间是“右”不是“古”。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一”。右边一撇不要丢掉。
⑶理解词语:
惹人喜爱
列宁男孩
每次……都要……“没看见”
经常带……“一定会飞回来”
可惜果然
灰雀教学设计9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简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了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深受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城实和天真。
通过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事件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动物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难度的句子和词语较多,中有几个生字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结合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
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难心,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五、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
六、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出示列宁的照片,指名学生谈谈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板书:灰雀。 师:我们来和这只灰雀打打招呼吧。齐读课题三遍。
指导书空“雀”
师:灰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为了这只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的去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婉转、面包渣、诚实”,。
3。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师适时指导。
4。生自由读,以小组为单位赛读课文,互相评价,帮助。
5。分角色朗读课文。
6。理清脉络。
课文那几个自让段是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情的?那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设计意图:养成读书自学的好习惯。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让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让段。说说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教师指导朗读,体会灰雀的'可爱。
借助多媒体,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列宁喜欢灰雀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
4。齐读课文第一自让段。
5。就是这样惹人喜爱的灰雀,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积累文中的词语。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 。分组出示“渣、胸、脯、惜、低、诚” “郊,步,或,散,敢,者”
2。 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记住这字的。
3。 指导书写。第一组强调左窄右宽,第二组强调“或、步、者”。
4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 学生作业讲评。
设计意图:养成正确,规范的写字习惯。
五、课堂作业
1。 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 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预料的相符。 ( )
2) 令人惋惜。 ( )
3) 抬着头向上看。 ( )
2 书写生字并组词。
设计意图:巩固字词的学习。
板书:
两只粉红 一只深红
三只灰雀 惹人喜爱
来回跳动 婉转歌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语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跳跃的画面。
2。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他们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风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呢?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读课文的2———10自然段,看看那几段话是列宁讲的,那几段话是小男孩说的?找出来。
2。灰雀不见了,列宁的心情是怎样的?(急)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指导朗读。
3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对小男孩说了什么呢?
出示:1 )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2)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3)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4)会飞回来?
细细读这些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指导朗读。列宁的关心,惋惜,焦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呢?(板书:爱)
4。聪明的孩子,小灰雀去哪儿了呢?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说一说。
出示:1) 没……我没看见
2)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
细读这几句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吗?指导朗读。
5。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列宁的爱是给小鸟自由,小男孩的爱却夺去了小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 分角色朗读课文的3———10自让段。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出示灰雀在枝头歌唱的画面。在列宁真该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森林。看,灰雀有在枝头歌唱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11———13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3。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让段。
设计意图:感受孩子的诚实,列宁对孩子的爱。
4课堂练笔:1)(出示)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头歌唱的灰雀,你想对小男孩和列宁说些什么呢?请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
1。这个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小男孩,放回了灰雀。及时改正了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个别交流。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五、课堂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我从“……”体会到
2)“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我从“一定”和“!”里推测出男孩当时想
2。摘抄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板书: 5 灰雀
(惹人喜爱)
不见了 捉
焦急 放回
列宁 小男孩
喜爱
灰雀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课文2—10自然段中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列宁对孩子的循循善诱,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下决心改正的心里变化过程。
2、能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2—10自然段,体会列宁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设置悬念
1、今天,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第五课《灰雀》。(出示课题,读)
昨天,我们研究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发现白桦树上的灰雀是那样惹人喜爱,列宁是那么的喜欢它们。每天到公园散步时,能看见灰雀在树枝间活泼跳跃的身影,听到它们婉转动听的歌声,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情啊!
2、可是有一天,当列宁再一次来到白桦树下时却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呢?列宁和男孩围绕这只灰雀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继续往下读。
二、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1、请自由轻声读读课文2—10自然段,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列宁说的话,在段首用“○”标出;哪几个自然段是小男孩说的`话,在段首用“□”标出。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读列宁说的这几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列宁焦急、担忧、难过、惋惜、喜出望外的心情。体会他对灰雀的喜爱。
*他的话是说给谁听的?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3、(屏幕出示课文4、8、10自然段)读读这几个自然段,你又会有那些发现?
*自己捉了灰雀,所以心虚,说话不能理直气壮,心里很矛盾,想说又不敢说。
*从列宁对灰雀的关心中受到感染,下定决心改正错误,还灰雀自由。
*研究小男孩当时的想法。
(朗读体会)
4、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走灰雀?他对灰雀的爱与列宁对灰雀的爱有什么不同?
三、相机小结,练习巩固
☆把鸟儿放回大自然,还鸟儿以自由才是对鸟儿的真正的爱,同样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让他们受伤害,也是爱孩子的一种体现。
☆完成课作本上第6题。
灰雀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宁”等10个生字,规范书写“郊”等13个字。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了解大意。
3、抓住关键句阅读,感受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教学重点
正确识记生字,规范书写。
教学难点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的方法,通过抓住关键句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作者。
1、出示图片,引入新课。
师:瞧,树林里的三只灰雀多可爱呀,,粉红的、深红的,真漂亮。它们在树上婉转地唱着歌,欢快极了!你喜欢它们吗?
2、出示作者,简要介绍。
列宁是苏联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是一位著名的伟人,也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认识生字,示范跟读。
师:现在,请跟着老师一起读读词语,一边读,要一边留意生字的读音。
列宁、胸脯、惹人喜爱、仰望、面包渣、或者、可惜、诚实。
2、重点生字,指导理解。
(1)后鼻音:宁、胸、仰、望、诚
(2)形声字:胸、脯
师:大家看,“胸脯”这两个字的偏旁都是“月”字旁,说明是和身体部位相关的字,因此“月”字旁是这两个字的形旁,右边的.“匈”和“甫”则是作为声旁,因此这两个字属于形声字。请大家跟老师读——胸脯。你还想到哪些带有“月”字旁的形声字呢?
(3)形近字:仰
师:刚才有同学说,不理解“仰望”这个词语的意思。哪位同学能帮帮他?
师:这位同学读书非常仔细,还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很有学习方法。
师:请大家看,这里有一些表示“看”的词语,你能把它们正确地填入语境中吗?试一试吧。
(4)词语辨析:仰望、凝视、环顾
课件出示: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抬头仰望,只见朵朵白云点缀在瓦蓝的天空上,就像纯洁的棉花那般柔软。环顾四周,风吹草动,不远处有一群牛羊在低头吃草,多么自在!我静静地凝视着前方的额尔古纳河——这条孕育着两岸草木的河流,心中充满了敬意。
3、学写汉字,规范书写。
(1)指导书写:郊、养、或
师:先看到“郊”这个字,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偏旁是“右耳旁”。在书写的时候,左边“交”字的“捺”要变为“点”,笔顺是:点、横、撇、点、撇、点、横撇弯钩、竖。请你在本子上练习写两个。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养”这个字。在书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羊字头的3个横长短有变化,间距要均匀。请你先看一遍书写提示,再练习写两个。
师:最后,请同学们看“或”这个字。这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第一笔横写短,稍稍向上斜,斜钩要写得舒展,最后一笔是右上角的点。现在请同学们练习写两个。
(2)学生提示:粉、粒、冰、冻
师:除了老师讲解的这三个字,你还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字的书写呢?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回顾内容,梳理文章大意。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课件出示图示:灰雀不见了、列宁找灰雀、男孩放回灰雀)
师:灰雀被男孩拿走了,说明男孩和列宁一样,都很喜欢灰雀。
2、带着问题默读,找关键句。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你从哪里看出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3、交流汇报。
(1)灰雀外形
句子①: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师:粉红的、深红的灰雀,来回跳动着,唱着婉转动听的歌。这句话描写了灰雀的颜色和动作,表现了灰雀的漂亮和活泼,真让人喜欢。请你自己再读一读,读出灰雀的可爱。
(2)列宁行为
师: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呢?
句子②: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句子③: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师:是呀。“找遍了”,这个词语还可以读到列宁着急的心情。如果你是此时的列宁,你会想些什么?
师:是呀,喜爱的灰雀不见了,列宁该多么着急、多么难受啊!除了列宁喜欢灰雀,故事里还有谁喜欢呢?是的,一个小男孩也喜欢。你是怎么知道小男孩喜欢灰雀的?
(3)男孩行为
句子④:没……我没看见。
句子⑤: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句子⑥:“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师:是呀,列宁和小男孩都很喜爱灰雀,但是他们喜爱的表现和内心的想法却是不同的。下节课,再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宁和小男孩的内心世界吧。
四、恰当留白,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生字书写练习。
2、正确、流利熟读课文。
灰雀教学设计12
1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词语体会描写灰雀的句子用词的准确。
2、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体会列宁对生命的博爱,懂得知错就改也是诚实。
2课程标准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3评价任务设计
1、学生试着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找出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并进行感悟积累;
3、划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的句子并感悟体会;
4、在教师的指导下分角色朗读课文。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
一、直接导入,整体把握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根据预习,看着“列宁、小男孩、灰雀”三个名字,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活动2
【讲授】
二、直奔重点,综合指导
1、找出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学生读。去掉“来回、婉转”两个词,变成“它们在树枝间跳动,歌唱,非常惹人喜爱。”感觉好不好?为什么不好?体会用词的准确。
2、用横线划出列宁很喜欢灰雀的句子,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看看他有多么喜欢灰雀。预设:
(1)“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面包渣和谷粒。”是啊,不喜欢就不会给他们带食物;(每次)“每次”是指漏掉几次?一次都不漏地停下来看,喜欢不喜欢?
(2)“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也没有找到。”哪个词?(找遍)找遍了是怎样找?如此细致,喜欢不喜欢?
(3)“列宁说……他怕冷。”从这句你能读出列宁的心里——(担心)担心它就是爱它,谁能读出这份爱!
(4)“列宁自言自语地说……飞不回来了。”“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此时列宁的心情是——谁来读?
(5)“你好!灰雀……哪儿去了?”列宁把灰雀当成了——是啊,我们不是早就说鸟是——
活动3
【讲授】
三、比较人物,体验情感
1、列宁爱灰雀,小男孩爱不爱?只是他们爱的方式有所不同,列宁爱,给它自由,小男孩爱,抓回自己的家里,谁的'爱更博大?故事的结尾是灰雀——小男孩也——这个结尾好不好?
2、泡泡语问题:列宁为什么不问小男孩?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评价:
(1)知错就改也挺诚实
(2)爱护小男孩,不伤自尊心。
四、角色朗读、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总结列宁对灰雀的爱,小男孩的内心活动,将这种情感带入课文,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活动4
【讲授】
【小结及作业】
列宁不但爱鸟,更爱——同学们,爱能让人知错就改,爱能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让我们记住伟大革命家列宁爱的故事,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这个美好的世界!
1、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2、搜集列宁的故事读一读。
灰雀教学设计13
课文内容分析:
一、课文内容解说
本文讲述的是发生在列宁、小男孩和灰雀之间的一个温暖的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全文共1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灰雀颜色漂亮,歌声动听,列宁很喜欢它们。第二至十自然段讲述列宁寻找灰雀,用温和的语言感化男孩。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写失踪的灰雀重新回到公园。
课文语言简洁朴实,给人以想象空间。如“每次”“经常”“找遍”等词句中,可以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与关心。从承认灰雀“还活着”,承诺“一定会飞回来”等词句中,也能感受到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课文对话丰富,从中能读出细腻的人物内心活动。如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灰雀;列宁的自言自语,担心灰雀会被冻死;男孩回应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都可透过这些对话走进人物的内心。
本课教学以图画为支架,通过三幅图梳理内容,对话阅读中读出男孩抓鸟、放鸟的故事,由3幅图变成5幅图,通过小组合作,重新整合,课文的故事变成孩子的故事,故事更丰盈,学习更有趣。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但要依据文本内容,有理有据、合情合理地分析还不到位。因此本课教学抓住对话文体特点,紧扣单元要素,以各种任务情境布置孩子寻找灰雀失踪跟男孩有关的线索,推进阅读,发展思维,进行阅读策略指导,了解对话外的含义,读出文本中未曾写出来的故事,理解故事里的故事。
学情分析:
1.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通过《掌声》的学习,学生对本单元教学要点之一“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已有了尝试,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通过《掌声》的学习,学生还“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体会心情变化”,也为本课“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做了铺垫。
2.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但要依据文本内容,有理有据、合情合理地分析还不到位。因此本课教学抓住对话文体特点,紧扣单元要素,以各种任务情境布置孩子寻找灰雀失踪跟男孩有关的线索,推进阅读,发展思维,进行阅读策略指导,了解对话外的含义,读出文本中未曾写出来的故事,理解故事里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4.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三、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2.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3.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四、教学流程:
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图片排序触摸课文中的事
1.直接导入,学习生字。
今天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灰雀
(1)学习生字“雀”。雀是上下结构,上面小字去钩,下面部分写时注意三横短,最后一横长。演示“雀”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隶书),加深印象。
(2)你们见过灰雀吗?是呀,书本上就有三只可爱的灰雀,出示图片。
(3)他们长什么样呢?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出示句子: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4)随文学习词语。
认读“胸脯”,第二声,轻轻拍一拍我们的胸脯。
认读“婉转”,正音。
理解“惹人喜爱”:你知道惹人喜爱是什么意思吗?让人生气就可以说——惹人生气,伤心,让人疼爱可以说——惹人疼爱
小结:学词语举一反三,积累就越来越丰富了。
(5)朗读句子,读出对灰雀的.出喜爱之情。
2.梳理故事要素:你还记得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吗?
(1)随文教学“郊外”,郊外是指哪里?
①出示字典上的意思。
②通过看图片进行选择,理解郊外的意思。
(2)故事除了时间、地点、人物,更要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大声读一读课文吧!
3.初读课文,借助图片感知内容
(1)列宁与灰雀的故事场景,老师画成3幅连环画,你能按照故事的顺序排一排吗?
(2)出示图片,指名同学排一排并说明排列依据。
(3)同学们,图片2中(圈出)这只灰雀去哪儿啦?
(4)让我们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灰雀究竟去哪儿了?
(5)交流:你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整合字词学习,多种方式学习词语。以图片排序的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文本故事有初步的了解。以本单元“带着问题默读”语文要素为教学手段,初次默读课文,思考灰雀究竟去哪了?有目的的阅读,有意识的联结前后内容,初步明确灰雀失踪与男孩有关这个文本中没有写出来的信息,并把注意力指向列宁与男孩的对话内容,为下一环节教学做准备。
(二)阅读侦查发现故事中的“事”
1.学做“阅读侦察兵”
大家都从对话中发现灰雀被男孩抓走了?我们当一回阅读侦察兵,看看小伙伴是如何做阅读侦察兵的?出示微课:
小朋友们好,我在阅读《灰雀》这篇课文时跟你们一样认为灰雀的失踪跟男孩有关,究竟是不是男孩抓的呢?我就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找线索,当我读到第4自然段这句话时,我停下来想,男孩说话结结巴巴,心里肯定有问题,他在撒谎,他可能看见过灰雀,这肯定是一条重要线索,我就把这句话用横线画出来。
同学们,一名优秀的阅读侦察兵,会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寻找线索,画出横线后停一停,根据线索想一想,赶紧来阅读吧!
创设情境:挑战3星级阅读侦察兵。
(1)学生根据挑战目标利用学习单自主学习,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
A.同桌两人交流。把你找到的线索和想法跟同桌交流,交流中可以补充,讨论。
B.汇报分享,代表同桌两人的讨论,可以这样说:“我和同桌经过讨论,发现……”
C.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学生倾听并补充。
(2)小结:大家都把男孩说的话作为线索,知道是他抓了鸟,后来这只鸟呢?
(3)(出示男孩抓雀、放雀的图片)真不愧是阅读侦查兵,会一边读一边思考,想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答案。
【设计意图】创设“阅读侦察兵”的学习情境,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以寻找男孩抓走灰雀的线索为学习任务,开展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找到对话中男孩说的话,男孩抓鸟的思路一步步在学习,交流、倾听过程中清晰起来。三年级孩子喜欢带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把学习方法和路径融合在挑战的任务中,教无“痕”,学有“迹”。通过学习单相互分享补充的过程让学生学习充分展开,让课堂的学习在发生,学生学习过程清晰可见。
2.整合故事里的故事
(1)现在,课文已经有5幅图,男孩抓雀、放雀2幅图片应怎么放呢?
(2)小组赶紧讨论一下,派两名代表排序并说明理由。
(3)代表汇报。我们小组认为……
(4)这个故事真有趣,课文中的故事与对话中读出来的故事重新组合,成为一幅连环画。
【设计意图】从课文内容读出3幅图,再从对话默读中读出文本没有写出来的故事画成2幅图,最后把5幅图重组,学生的思维得以激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讨论,在讨论学习中,故事的来龙去脉展现在学生眼前。图片重组是把文本内容与文本外的内容进行整合,学习任务充满趣味性,小组汇报的内容有凭据,合作学习任务落地,成效显现。
(三)读写思考走进故事里的男孩
1.再当阅读侦察兵,提出新的学习任务。
(1)结合课堂作业本89页第5题第(1)小题
(2)小男孩在说这些话时在想什么呢?联系上下文思考,并写下来。
(3)汇报交流,通过触摸男孩的心理,体会男孩抓雀是因为喜爱,放雀是因为心中有爱,善良体贴,对灰雀的爱更高尚。
2.读出小男孩的语气
(1)自由练习朗读,读出男孩的语气变化:心虚——肯定——笃定、坚定。
(2)师生合作读,师读列宁的话,生读小男孩的话,读中进行朗读指导。
(3)男孩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是你们却读出了语气的不同变化,已经走进男孩心里了。
3.聚焦男孩的品质,书写生字“诚”。
现在,你对这位抓雀又放雀的男孩留下什么样印象?
【设计意图】当故事中的事被揭晓之后,故事中的人物就走进学生的视野,从男孩前后语言的变化出发思考,说话时心里在想什么?把语言与内心建立联结,因为这样说才这样想,因为这样想才这样说,借助课堂作业本练习,把男孩内心想法写出来,把学生的思考可视化,让思考看得见,让思维深入,是统编教材阅读教学实施的努力方向。
(四)结课设疑引出故事中的列宁
我们都知道男孩抓走了灰雀,列宁知道吗?列宁明明知道这一切却没有直接说,他在与男孩对话的时候心里怎么想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故事中的列宁。
第二课时
(一)聚焦对话走进列宁内心世界
1.升级阅读侦察力,体会列宁的话中话。
(1)再读列宁的话,随文学习“或者”“可惜”。
(2)追问:列宁真的是说给自己听的吗?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可能在想些什么?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而是问一只鸟儿?
(3)结合课堂作业本89页第5题第(1)小题:列宁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的内心又在想些什么呢?请你写下来。同桌讨论,汇报交流。
2.再读列宁说的话,感受列宁的善解人意。
【设计意图】与男孩的心理活动相比,列宁的心理活动更加复杂,单凭上下文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可能较难揣摩。通过教师的适时追问,学生一步步深入体会,慢慢接近并触摸到列宁的心理,体会到列宁不愿直接拆穿男孩,是对小男孩的尊重与呵护。学生的思维力可以通过这样一次次深度思考,得以长足发展。
(二)再读对话体会人物心情变化
1..添加表示心情的提示语,指导读出不同的语气。
列宁:焦急——担心、难过——惋惜——故作疑惑、惊讶——欣喜
男孩:吞吞吐吐、心虚、紧张——肯定——笃定、坚定
预设:
第四自然段:男孩(吞吞吐吐地)说、男孩(心虚地)说、男孩(紧张地)说;
第九自然段:列宁(故作疑惑地)问、列宁(故作惊讶地)问。
2.恢复课文原貌,同桌分角色朗读,互相评议。
3.全体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尝试加上合适的表情动作。
【设计意图】列宁与男孩的对话是前后关联、相辅相成、不可割裂的。在学生对男孩和列宁的内心想法有了一定体会、对他们的话分别进行了练习之后,我们开始进行对话的朗读指导,既降低了难度,又确保了对话的连贯性、完整性。采用添加提示语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人物的语气。再恢复课文原貌,进行分角色朗读,读好人物对话便可水到渠成。
(三)深入探究体会人物爱的不同
1.再次默读课文,画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句子,交流。
(1)列宁喜爱灰雀: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列宁的话。
(2)男孩喜爱灰雀:男孩的话,以及男孩抓雀、放雀的行为。
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小男孩和列宁都很喜欢灰雀。那么,他们的喜欢有什么不同呢?
(1)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机学习“诚实”。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喜爱一个事物时会有多种表现,有时会将注意力都放在它身上,有时会称赞它,还有的时候想把它据为己有。
(3)你觉得灰雀会喜欢怎样的爱?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在体会小男孩和列宁都很喜爱灰雀的基础上,提问“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喜欢有什么不同”引发学生思考,这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再一次尝试,学生从而体会到:喜爱一个事物时会有多种表现,有时会将注意力都放在它身上,有时会称赞它,还有的时候想把它据为己有。继而追问:你觉得灰雀会喜欢怎样的爱?为什么?通过这样的辨析,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对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与全面。
(四)课堂作业巩固运用所学知识
1.写字。
2.完成课堂作业本。
五、板书设计
灰雀教学设计14
一、简单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课文讲解
1、出示幻灯片或挂图,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的情景。引入课文:
朗读第一自然段,结合多媒体,体会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提问:列宁喜爱这三只灰雀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朗读课文第二段。用多媒体演示灰雀不见了的情景:
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不见了,它究竟到哪儿去了呢?
3、朗读第三到第十自然段:
多媒体演示列宁和小男孩对话的情景。
学生默读课文,将列宁的话和小男孩的话分别划出来。
分析小男孩的话(重点把握小男孩的心理变化过程):
⑴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⑵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它还活着。”
⑶“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提问:小男孩的话中有一个怎样的改变?小男孩心里是怎么想的?
(刚开始说自己没看见灰雀,最后却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心理过程:吞吞吐吐──想说不敢说──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分析列宁的话(让学生体味列宁的教育艺术):
⑴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从小男孩的话中,已经听出来灰雀是被小男孩带走了,可他并没有指责小男孩,却顺着小男孩的话说下去,为什么?如果你是列宁,你会怎么说。
(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⑵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列宁真的只是言自语吗?列宁的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感情和声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男孩的转变和列宁的教育艺术。
4、朗读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由多媒体演示这一情景:
提问: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虽然送回了灰雀,男孩仍为自己的错误而感到惭愧。)
列宁为什微笑?
(他为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感到欣慰而微笑。)
列宁为什么问灰雀说话而不问男孩?
(列宁不问就已经知道小男孩已经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他问灰雀,既照顾了小男孩的自尊心,又表现了列宁对知错就改的诚实行为给予无言的鼓励。)
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三、拓展学生思维
1、文章写了第1天和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宁、小男孩和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分组讨论。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四、板书
不见了
回来了
灰雀
列
宁
小男孩
教育艺术
诚
实
灰雀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阅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简介灰雀:
你们见过灰雀吗?灰雀是一种十分招人喜爱的小鸟……(出示图片)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它招人喜欢,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招人喜爱。
二、精读课文
1、灰雀真是“招人喜爱”啊!课文中列宁和小男孩都喜欢灰雀吗?
(允许学生出现不同的答案,不急于下结论,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默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你的依据,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准备和大家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⑴体会列宁爱灰雀:
①你从哪儿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的?先读句子,再说自己的`体会。
②重点体会以下语句:
A、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
B、他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体会列宁的急切心情。
C、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接着又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想象列宁说这些话时的心情?体会列宁对丢失的灰雀的担心和惋惜。读出语气。
追问:列宁为什么不直接问男孩是否捉走了灰雀,而是充满感情地说这样一句话呢?
(此问题如果解决有困难,可以留待理解最后三个自然段之后再回顾。)
⑵体会男孩爱灰雀:
重点从对话中体会: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没看见,我没看见。”
──“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①没看见──男孩爱灰雀,把灰雀捉回了家。想独占灰雀,谎称没看见。
②一定会飞回来的──听了列宁的话,男孩心里怎样想的?他为什么这样说?
3、分角色朗读对话。
4、讨论:
列宁和男孩都喜爱灰雀,但是爱的方式不同。你更欣赏哪一种爱?
5、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灰雀的对话,紧接着就写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填空(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男孩回到家,来到鸟笼边。只见那只___的灰雀,不再___地唱歌,显出很不安的样子。男孩想起刚才与列宁的谈话,___地说:“我真不该把它捉回来。明天我___把它送回树林里去。”
6、体会列宁爱男孩:
男孩真的把灰雀放回公园了吗?哪个词语证明了?(果然)结合上下文理解“果然”的用法。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这两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这两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那个男孩是诚实的。
⑴针对这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
预设: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列宁为什么没再问那个小男孩?(此处可回顾没有解决的问题。)
男孩明明撒谎了,为什么列宁还认为那个男孩是诚实的?
⑵学生讨论解答。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喜爱。
⑶朗读:
爱的力量使灰雀重归大自然,男孩改正错误,这多么让人高兴!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总结
(机动环节,朗读全文。)
多么美丽的故事啊!而这一切都因一个字:爱!在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爱,人与人之间的爱,人与自然之间的爱……这是一个爱的世界!请你结合学习课文的感受,用“爱”写一句话:
___爱___,因为___。
四、作业
推荐阅读《诚实的孩子》等文章,抄写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板书设计】
灰雀仰望捉走
爱
可惜放回
列宁男孩
微笑
【灰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灰雀说课稿11-23
《灰雀》说课稿07-25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01-30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4篇06-09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04-02
灰椋鸟教案08-25
教学设计01-14
《给动物设计名片》教学设计06-16
教学设计与反思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