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绘本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绘本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绘本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通过模仿、体验大猴子的心情,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恰当的语气描述大猴子与小猴子间的对话。
2、观察画面,理解黏糊糊、松松软软、七零八落词语的意思。
3、初步感受对家人的理解,并建立对家人的感恩之情。
活动准备:绘本人手一本,绘本ppt,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封面直接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本好看的图画书,它的名字叫《我爱你,小猴子》,这是一个表达"爱"的题目,通常我们会向谁表达爱,谁会向我们表达爱?(我爱妈妈,妈妈爱我)
(二)背景介绍:这本图画书就是讲大猴子和小猴子"爱的故事",尽管它们相亲相爱,但是有时候也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三)小猴子哭的画面:引导幼儿讨论。小猴子为什么哭了?小猴子淘气的时候,大猴子还爱他吗?说说理由。
(四)流览重点页面(ppt):你能发现它们之前发生了哪些不愉快的事情?
角色体验:
1、破坏食物(无花果)(师:小猴子,幼:大猴子)
幼母:你怎么把无花果都给摔坏了,没有食物吃看你怎么办?(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师小:(委屈的)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觉得挺好玩儿
2、破坏床铺(幼幼互动)幼母:你把床搞坏了晚上睡在哪里?
幼小:(郁闷)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不小心搞坏的。
3、破坏妈妈休息(幼幼互动)幼母:讨厌的小猴子,你什么时候才能安静下来?
幼小:(难过)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想让你陪我一会儿。
谢谢小朋友们的精彩体验,现在我请没有参与体验的小朋友说一说"小猴子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你会怎么做?
(五)师幼共读:(音乐背景)小猴子这样做确实不对,大猴子会原谅它,还会继续爱他吗?现在让我们把书取出来,我们一起去书里寻找答案。
阅读15--22页:引导幼儿观察小猴子和大猴子的面部表情,感受他们心里的`满足感。为什么?
互动交流:日常生活中,家长与孩子相处的一些事情(开心与不开心)。
小结:孩子们,当爸爸妈妈正在忙的时候,我们尽量不要去打扰他们,等爸爸妈妈闲下来的时候,一定会陪你们玩。我们要体谅他们,理解他们,爸爸妈妈也会给我们足够的爱,和我们做游戏。
三、结束部分教育传递:爱的表达(相亲相爱的一家人)音乐背景。
谢谢小猴子让我们懂得了爸爸妈妈的辛苦,谢谢大猴子让我们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现在让我们一起大声的把爱表达出来(我爱你,妈妈,我爱你,爸爸)结束语:今天孩子把爱传递给了我们,也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和孩子一起把爱传递给我们身边的人,让孩子学会做一个感恩的人。也希望家长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多陪陪我们的孩子。
绘本教学设计2
摘 要:绘本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提出的新颖教学方法,通过对素材搜集整合,故事编排整理等环节,探讨了绘本教育下小学英语课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英语教学;绘本;教学设计;合理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即通过课堂的探究与实践活动,掌握英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突出个性发展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采用绘本教学能够有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既掌握必备知识,又提升综合素养,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那么,绘本教学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如何设计呢?
一、突出教材处理,收集绘本素材
从收集绘本素材到教学设计完成必须以生为本,以图为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绘本教学的主旨,也是收集素材的指导方向。在教材处理时,整合教材与教辅用书资源,比如人物图片、单词图片等,让学生在会话时不再陌生,更易接受;所谓以图为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在收集素材的`同时,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学生通过图形会话等获得新知,让课堂学习充满兴趣,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对于素材的收集,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让学生更易参与课堂学习为宗旨。
二、以趣为先,编排故事内容
绘本教学一般以图画的形式来展开故事,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感悟新知,激发兴趣,易于记忆。对于图画展示的故事必须符合小孩子的心理特点,充满趣味性,在课堂上易于操作,让学生容易表演。在编排故事的时候可以从这样几个方向去思考、编排故事,以达到学生乐学、易学的目的。
三、以学生为基础,确定绘本的语言难度
小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是有限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面对什么样类型的学生,确定好绘本语言的难度,以便达到怎样的教学任务。在考虑绘本语言难度时既要考虑词汇难度,也要考虑句式难度。如:在教学三年级学生Unit 5 Let’s eat这堂课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刚刚学习一部分简单词汇与句型,教师可以创作比较简单的绘本:带孩子去肯德基,学习一些简单的食物的单词,根据展示的一幅幅食物图片,直接绘画出图片并学会表达,学生很容易掌握hot dog,hamburger等词汇,以及简单句型“I like ...”
绘本教学设计3
活动名称:鸟窝里的树(绘本)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鼓励幼儿帮助鸟先生和鸟太太想办法,尝试找出既能保护鸟窝又能保护小树苗的最佳办法。
2.体验鸟先生和鸟太太对小树苗的关爱,增进对树的爱护之情。
活动准备:
1、绘本书籍《鸟窝里的树》;
2、课件:鸟窝里的树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介绍书名《鸟窝里的树》
我们先来看一下书面,你们看到了什么呢?
再看一下这本书的题目是什么呢?
二、观看课件,一页一页地翻阅,幼儿认真仔细地观看,教师适当的引导。
活动一:
1、它们是谁?
2、这是鸟先生和鸟太太,他们在干吗?
3、小结:春天到了鸟先生用干草和泥土在树上筑了个又大又结实的.窝,鸟太太就蹲在窝里孵她的蛋宝宝,好温馨好幸福啊!
4、鸟窝里又长出了一棵树,你们觉得奇怪吗?鸟太太怎么说?幼儿学学鸟太太说话的样子。
5、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
活动二:
1、鸟窝里长出一棵小树苗,这消息一下子传开了,螳螂先生扛着大刀赶来了,它要干嘛?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它会对鸟太太说些什么? 鸟太太同意把树砍掉吗?她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
2、谁也来了,它会怎么对鸟先生鸟太太说呢?它有什么好办法?
3、鸟先生鸟太太同意搬家吗?为什么?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小树苗有什么变化呢?
4、是啊!鸟先生想到蛋宝宝的安全,不让小树苗撑破鸟窝,但是鸟太太又心疼小树苗,不想把它砍掉。这可怎么办呀?你有什么好办法,既能保住鸟窝,又能保护好小树苗?
活动三:
1、小树苗被大家轻手轻脚从鸟窝里搬下来,种在了泥土里。生活中还要做什么轻手轻脚?
2、后来怎样了?
三、今天我们读了一本充满爱的书。教师完整讲述。(配上音乐)
四、你知道树有什么好处吗?你觉得鸟太太是一个怎样的妈妈?对,鸟太太是一个有爱心的妈妈,它爱自己的孩子同时爱护小树苗,舍不得伤害它,我也希望我们的孩子们也要像鸟太太那样有爱心,爱护小树苗,爱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的环境。
五、小鸟长大后,鸟窝里还会长出小树来吗?你说呢?老师把这本《鸟窝里的树》放在图书角里,你们去看看,把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
六、活动结束。
绘本教学设计4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并感受野田的心理变化。
2.尝试帮助弟弟妹妹解决困难,体验当哥哥姐姐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教:“我们班有些小朋友已经做了小哥哥小姐姐,谁来说一说做哥哥姐姐有什么感受?你喜欢做哥哥姐姐吗?”
二.观察画面、理解情节
1.出示第一张图(封面)
教:“有只小猫叫野田,他做哥哥了,他快乐吗?你从画面哪里看出来?”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野田的表情,大胆猜测故事情节。
2.出示1~3页:
教:“故事里的猫哥哥到底为什么不高兴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寻找野田当哥哥不开心的原因。
小结:妈妈生了五只小猫,野田做哥哥了。妈妈总是忙着照顾弟弟妹妹,野田觉得妈妈不如从前那样喜欢自己了。
教:“妈妈真的不喜欢哥哥野田了吗?”(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3.出示第4页。
教:“你觉得野田愿意带弟弟妹妹出门吗?”幼儿大胆猜想。
播放PPT
教:“弟弟妹妹遇到了什么危险?他们怎么了?”引导幼儿描述小猫们的.动作和表情。
教:“弟弟妹妹在喊谁?会怎么向哥哥求救?野田哥哥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的呢?”
4.继续讲诉故事。
教:“野田带着弟弟妹妹继续前进,结果有遇到了什么事情呢?大灰狼要吃小猫,野田怎么办?过不了独木桥,小猫害怕吗?野田又会怎么做呢?
教:“刚开始的时候哥哥那么不开心,可后来又为什么那么开心呢?”
小结:野田发现妈妈和弟弟妹妹都是喜欢自己的,原来当哥哥照顾、保护弟弟妹妹会让自己很开心。
三.活动延伸
可以带领大班的小朋友去小班看看小班的弟弟妹妹,和他们一起游戏。
附;故事
我做的哥哥了
猫妈妈生了五只小猫咪,小猫野田做了哥哥。
妈妈总是忙着照顾弟弟妹妹,野田觉得妈妈好像不如以前那样喜欢自己了。哼,真没劲!妈妈现在喜欢弟弟妹妹了,要是没有他们多好呀!
弟弟妹妹们一天一天长大了。妈妈说;“喂,野田,带弟弟妹妹出去散散步!”野田很不情愿地一步一跨朝外走,弟弟妹妹们摇摇晃晃地跟在后面。
讨厌的弟弟妹妹!对了,把他们扔掉,那样,妈妈又会喜欢我了。瞧,前面那棵树多高呀,我就爬到这棵树上躲起来吧!野田“嗖”地一声蹿上了树。
“呀,哥哥,我们也要爬树!我们也要爬树!”小猫们真的叫着爬上了树。呀,好高啊,真可怕,快要掉下去了。“哥哥,救命啊!”不得了,树枝快断了,弟弟妹妹掉下去会受伤的,野田把弟弟妹妹一个一个背下了树。
野田带着弟弟妹妹们继续往前走。呀,前面有只大狼。对了,就把弟弟妹妹们送给大狼吧。野田说:“这些小猫咪给你,要不要?”大狼说:“我要,我要,我正好肚子饿。”“什么,你要吃掉他们?不行,不行,那也太可怜了。”野田带着弟弟妹妹飞快地逃走了。
他们经过一座独木桥 ,哇,桥下水好深啊。胆小的小猫咪们走的极慢。野田想赶快冲过小桥逃走,他飞快的跑过了小桥。弟弟妹妹们跑不过去,望着桥下的河水,吓得又哭又叫:“哥哥,我们害怕,哇—哇—“
唉!要是弟弟妹妹掉下去淹死了,那也太可怜了。野田忍不住又跑了回去。
野田让五个弟弟妹妹紧紧抓住自己,一步一步走过独木桥。
好吧,谁叫我是哥哥呢。来,我们一起回家去。野田把弟弟妹妹们全部带回了家。瞧,妈妈正在门口焦急地等着他们呢!
“妈妈,哥哥真能干。跟哥哥散步,太有趣啦!”
“是吗?啊,野田,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弟弟妹妹的好哥哥。”一、二、三,妈妈在野田的额头上轻轻地亲了三下,野田真高兴呀。晚霞映红了野田兴奋的脸,他想:“做哥哥虽然有些烦恼,可也很有趣呀!”
绘本教学设计5
【设计理念】
“绘本作文”指以绘本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介形式。强调绘本阅读后的写作,是学生进行一个再创造,实现再提升的过程。
本设计根据三年级儿童的特点,抓住绘本这种独特的习作介质,挖掘这则绘本故事独特的写作价值,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借用支架的引领,通过描述画面,情节想象,习得写作和修改的方法,激起儿童充分的表达冲动。
【教学目标】
1. 阅读绘本,发现故事中有趣的地方,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学习把故事写得具体,并尝试修改故事。
2. 激发儿童的表达欲望和写作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的'写作方法,从绘本插图中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尝试把故事写具体。
【教学难点】
尝试修改自己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放松心情。
同学们,很高兴见到大家,能和大家一起上课学习.真好。看到后面那么多的听课老师,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不紧张吧。请把心情再放轻松点吧。你们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吗?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绘本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可爱,顽皮的小朋友。
二、走近绘本,认识大卫
1、同学们现在看到的图画是这个绘本的封面,仔细看看这个封面,你获得了哪些
信息?(作者 翻译等)通过仔细观察,从一个简单地封面我们就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大家真了不起。
2、这个小男孩的名叫大卫,谁来跟他打个招呼。
嗨,大卫您好,我是沁园路小学的 ,我喜欢,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吗?(师及时点评)
3、你觉得大卫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学生自由猜测,师板书相关词语。
4、老师总是这样说大卫:不可以推人,不可以??说起他淘气的事,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呀。想不想认识他?.
三、引导观察,了解大卫
1、出示大卫赖床的图画: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大卫?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师及时点评。
2、老师观察到的结果是这样的:
大卫爱赖床。早上六点,太阳公公早早地起了床,家里的闹钟也欢快地演奏起来,可是大卫就像是没听见一样,依旧在呼呼大睡。你瞧:他双手捂紧耳朵,身子一个劲地往被子里钻,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再睡五分钟,再睡五分钟??”可是,等到他睡了“五分钟”之后,早读课已经开始了。
3、你觉得老师写得怎么样?好在哪里呀?(仔细观察 合理想象 动词用得好)
4、想不想跟老师学习这个写作的本领。板书课题: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四、仔细观察,学习方法
1、观察第二幅图。这幅图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大卫?(爱搞恶作剧,调皮,贪玩)
2、你能不能根据下面的文字,向我们讲述一个关于大卫的故事。同桌互说。
大卫爱搞恶作剧。 课上,大家都 在位置上,地。大卫却把自己的上了颜料。一只被成了 另一只 成了 。他用 当画笔,把原本的纸上画的 。这还不算,他趁老师 ,竟在凳子上,使劲身子,把自己的手 了前面 。师及时点评、总结。
五、用心记录,讲述大卫。
1、学习刚才的表达方法围绕“大卫总是安静不下来”和“大卫爱在桌子上乱画”写一段话。
2、师巡视指导。
3、挑选优秀习作进行讲评,其余学生尝试进行修改。
六、推荐阅读“大卫系列”绘本。
绘本教学设计6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合理猜测巨人帮助小动物的故事情节,感知乔治乐观、善良的个性积极运用获得的经验大胆发表见解。
2、感知与理解故事,知道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活动准备:
ppt、图片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引出人物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聂老师请来了一位特别的朋友?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和我们哪里不同,有什么特别的?
老师:他的名字叫乔治。乔治是一个子很高的巨人,你们知道什么是巨人吗?
巨人是指发育异常,身材特别高大的人。
出示PPT1
1、乔治他想跟城里的'人成为朋友,可是大家都不理睬他,你们知道别人为什么不愿意跟他做朋友吗?
幼:太高,太丑,衣服很旧很脏。
提问:那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帮助他呢?
幼儿:用洗衣机把衣服洗干净,洗澡
二、观察理解画面、讨论故事情节
1、观察ppt,(巨人去了商店)
师:有一天,乔治去了一个新开的服装店,你们猜猜他会买些什么?
2、出示图片:一件衣服、一条裤子、皮带,领带、鞋子,袜子。
乔治穿上新衣服后变得怎么样了?大家心里会怎么想?
幼:漂亮极了,他想大家肯定会喜欢他,和他做朋友
3、继续观察ppt(巨人遇到长颈鹿后,帮助长颈鹿)
师:巨人得意的往前走,他碰到了长颈鹿,他怎么了?
幼:长颈鹿的脖子很冷,很难受。
巨人会如何帮助长颈鹿呢?“乔治把......送给了谁做.......?”
幼:乔治把领带送给了长颈鹿做围巾。
长颈鹿对乔治说:谢谢你!
4、继续观察ppt
师:巨人乔治高兴的往前走,听听这次他又碰到了谁?幼:山羊
出示PPT图3张,猜测山羊发生了什么事?遇上什么困难了呢?
师:巨人乔治如何帮助它呢?
幼:乔治把衬衫送给了小山羊做帆。
5、继续观察ppt,
老鼠,小狗,狐狸都来找乔治帮忙,那乔治会怎么帮助他们呢?
乔治把领带给长颈鹿做了围巾
乔治把衬衫给山羊做了船帆
乔治把皮鞋给老鼠一家做了房子
乔治把袜子给狐狸做了睡袋
乔治用皮带帮小狗过了沼泽地
三、情感交流部分。
师:原来乔治把身上的东西都给了大家。
师:乔治原来买了6样东西,送出去几样?还有几样呢?
乔治的新衣服又没有了,他身上剩下了什么?
那他还是城里最漂亮的巨人吗?他很伤心,他在想大家又不愿意跟他做朋友了......
提问:大家说一说大家会跟他做朋友吗?
幼:愿意,因为他帮助了很多小动物。
师:所以愿意帮助别人,就会有很多朋友,然后巨人回到了家,突然听见了敲门声,会是谁呢?它们来干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小动物们送给乔治一顶黄冠和一张卡片,为什么送金冠呢?卡片上写了什么?
小结:原来呀,做一个善良的,乐意帮助别人的人也能给人带来美感,心灵美比外表美更重要。
绘本教学设计7
绘本内容简析:
鼹鼠迪比要上学了,第一天他很新鲜,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好奇,还做的很好。第二天他就不想去了,妈妈很坚决,送迪比上学时告诉他,在他的口袋里装了好多吻,如果迪比想妈妈了或者有困难了就拿出一个,想象妈妈就在身边帮助他。迪比在学校里不开心时,就把手伸进口袋再拿出来贴在脸上,感觉很温暖,也变的勇敢了。迪比还认识了一个叫奥特莉(一只小老鼠)的女孩,他们互相帮助,成了好朋友,迪比不怕上学了……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开学初,带给孩子的第一个故事依然是关于上学的故事。因为一年级结束这个长长的暑假一定会让孩子对学校有很多的向往,就像第一天上学的鼹鼠迪比,但是紧接着伴随着课堂、作业,很多孩子的“新鲜劲”一过,就开始向往家里的温暖,这个故事将引导孩子们明白:学校依然有爱,妈妈的爱、伙伴的爱,还有老师的爱。希望这个故事帮助孩子们度过开学初的适应期,带给孩子们勇气和力量。
教学目标:
1、引导孩子们有顺序的观察图画,读懂故事。
2、引导孩子们在懂得妈妈爱的同时学会自立,让孩子们感受到学校是一个充满爱的集体。
教学重点:
感受妈妈的爱。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种动物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动物朋友,他就是鼹鼠,他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迪比。迪比要上学了,可他有好多的'担心、好多的顾虑啊,迪比是如何打消这些顾虑的呢?我们一起来读故事《一口袋的吻》。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进行导入,容易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讲述故事:
1、迪比上学啦!
上学第一天,迪比就学会了和同学们排好队走进教室,学会了把大衣挂在衣钩上……当老师点名的时候,他要回答“到”。
这一天,迪比和同学们一起堆沙堡、唱歌谣,还给妈妈画了一幅画!
2、师生分角色读迪比和妈妈的对话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将学生和文本的主人公紧紧联系到了一起,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不过迪比还是去上学了。妈妈和迪比走在上学的路上,他们穿过这片树林才能达到学校。
4、当他们走到学校的时候,迪比站在大门口不动了。
【设计意图:妈妈把双手捧起来在双手中吹了许多吻,并放进了他的大衣口袋里,当孩子想妈妈时,就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吻,妈妈就象在身边一样。这一口袋的吻迪比会怎么用呢?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故事紧紧地吸引住了。】
5、上课铃响了,所有的同学都排好队走进教室。迪比这时还穿着大衣呢。
6、课间休息的时候,迪比坐在长椅上。其他同学都在那边兴高采烈地玩着,没有人过来邀请他。迪比又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吻。他想象着妈妈就在身边,顿时勇敢了许多。迪比站起来,向前走去。
7、上课了。老师给同学们读了一个故事,然后让大家一起讨论,迪比很勇敢,还举手回答了一个问题呢。
8、一滴菜汁溅到了迪比的眼睛里。他又害怕了。如果妈妈在身边就好了,她会告诉迪比该怎么做。迪比又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吻,轻轻放在脸上,然后擦掉了菜汁。
9、吃过午餐,到了游戏时间。
10、迪比在操场上找到了自己的大衣。
可是,当他穿上大衣的时候,发现口袋竟然裂开了!他伸出手指穿过那个小洞。口袋好凉,而且是空的。
“妈妈的吻都掉出去了!”迪比气呼呼地说。他开始吸溜鼻子,就在这时,听见有人在呜呜地哭。是奥特莉。
11、迪比带着奥特莉找到了饮水器。然后,两人一起走回教室。
【设计意图:迪比交了新朋友了,真替他高兴啊!和孩子一起感受迪比的成长】
12、一直到放学,迪比都把那一口袋吻的事忘在了脑后。
13、这时,奥特莉出现了,她穿着一件和迪比一模一样的大衣!
【设计意图:这一口袋的吻,让迪比快乐地学习、游戏、交朋友了。他还帮助了一个叫奥特莉的女孩,并成了好朋友呢!尽管他发现口袋破了,漏光了所有妈妈的吻,但因为有了朋友,帮助了朋友,他没觉得难受了。最后,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大衣与朋友奥特的换错了。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让我们再次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和一份暖暖的爱】
14、晚上,迪比把书包挂在床头。
15、“我当然要妈妈的吻啦!”迪比开心地说,“永远都要!”
互动:晚上迪比主动提出,明天可以不用穿大衣了,他自信的知道自己能应对学校的生活。孩子们,你们是不是也和迪比一样有自己的朋友,可以在学校里快乐的学习、游戏了呢?老师和同学们有没有帮助过你呢?是啊,老师和同学也会像妈妈一样给你一口袋的吻。学校也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
三、课堂写绘
1、妈妈的一口袋吻,使迪比今后的上学历程又是怎样的呢?比如: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小朋友展开丰富的想象去编写迪比与妈妈和朋友之间有趣的故事,再把故事配上自己想象的画面。
2、假如你也有妈妈一口袋的吻,你会怎样用呢?快用自己的笔去描绘吧?
【设计意图: 这样的设计使得文本的情谊和生活中的真情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有力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和写作的热情,将读与写结合了起来。】
四、交流展示
绘本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绘本,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故事中人物的语言,能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与故事有关的问题,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3.培养儿童观察、探知事物的兴趣,引导其对自身想象力的珍爱与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出示PPT(p1)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画面上,是一幅月色图。宁静的夜晚,圆月高悬,皎洁的月光笼罩着大地,多美的意境啊!这节课,老师就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好吗?开讲之前,我想考考同学们----关于月亮,你们了解多少?谁能简要地说说有关月亮的故事或者是常识呢?
2. 发言与点评(预设:嫦娥奔月、吴刚砍伐桂树、广寒宫、月相的变化----新月、满月、月牙;点评:很好、真不错、太厉害了、真是博学啊!)
3. 小结:同学们说得太精彩了,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月亮会有阴晴圆缺的变化呢?(学生思考)----出示p2:这就是老师要给你们读的绘本,它非常巧妙地回答了刚才的问题。好,故事开始了,请大声地读出这本书的名字:《遮月亮的人》。
二.赏读故事
1. 出示p3,生齐读左页文字,引导归纳:美丽的月牙儿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是用一布“遮”出来的。真是意想不到!好,看右边继续了解扎莫隆,竖起你的小耳朵。(念右页).
2. 出示p4,又是一个宁静的夜晚,扎莫隆孤独的声音从月亮上传来---谁能帮老师念一念?(2-3名学生)短评:谁读得更好?
3. 出示p5,念左页文字,引导理解:提莫隆通过了考试,是多么高兴啊,老师对他会有怎样一番交代呢?生扮演对话、点评。(1次)
4. 出示p6,念本页文字,继续出示p7,引导思考
a.想一想:药丸弄丢了,提莫隆的心里该是多么地( )啊!
b.猜一猜:接下来,提莫隆会怎么做呢?生回答,点评。
5. 出示p8,简单介绍本页内容,生扮演提莫隆与报童贡扎克对话(1次)。
6. 出示p9,念本页文字,生齐读高潮句:“月亮,我来了!”归结:摔肿了脸鼻,失败了!这个办法好吗?
7. 出示p10,介绍本页内容----玩具商达芙内出场,生齐读右页文字(提莫隆诉苦)。继续出示p11,介绍本页内容,生齐读高潮句:“月亮,我来了!” 归结:掉进了水塘,又一次失败了!
8. 出示p12,介绍本页内容----钟表匠罗兰出场,生齐读右页文字(提莫隆诉苦)。继续出示p13,介绍本页内容,归结:又栽了下来,可怜的提莫隆!
9. 出示p14,介绍本页内容----(吹玻璃阿尔贝、铅球伯努瓦、鸟语马尔戈、闲人马洛),归结:大家的`办法都帮不了他,唉,不幸的提莫隆!
10. 出示p15,引导思考,想一想、说一说
a.为什么大家的办法都不行呢,你能帮他想一个更好的办法吗?讨论下,看谁的办法更好。
b.为了到月亮上去,提莫隆吃了多少苦头啊!你觉得他会放弃吗?换作是你,你会怎样?生回答,点评。
11. 出示p16,简介页面内容,连续出示p17、P18,生齐读P18页文字。归结:多么美好的画面
啊,多么幸运的提莫隆,他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三.总结延伸
1. 问题呈现(出示p19)
a.提莫隆是怎样到达月亮的?读此故事,你有何感想?和同伴讨论下,说一说。
b.如果你是提莫隆,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c.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些人(哪些物品),请详细说说。
生回答,点评。
小结:这个故事充满着温暖,更充满着大胆的想象。坚强的提莫隆在大家的帮助下,很幸运的圆了自己的梦,由此可见,意志、想象和合作的重要。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最后,请参观我的月亮书屋,我要向大家推荐几本有趣的书。
2. 推荐阅读(出示p20月亮书屋)
《皮埃尔摘月亮》、《强强的月亮》、《月亮的味道》、《南瓜月亮》
绘本教学设计9
活动目标
1.在熟悉序数的基础上能根据提示,找到事物相对的位置。
2.在绘本情境中,看懂数学符号“→”,体验数学思考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有关绘本内容的PPT,任务卡(利用现有场景设置的带有箭头的任务卡)、图片(各种魔法帽)、魔法帽各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能熟练点数1~10。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PPT1(魔法城)。师:这是哪里?这是谁?(魔法师)
小结:欢迎来到魔法城,这里住着一位大魔法师,他办了一所魔法学校。
2.出示PPT2(小魔法师们在玩耍)。师:有几位小魔法师?
出示PPT3(小魔法师们按照大小个排队)。师:他们是怎么排队的?
小结:魔法学校里一共有十位小魔法师,他们按照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好队,准备去参加魔法考试了。
(价值分析:通过魔法城图片的解读,帮助孩子们迅速地进入活动情境,并初步接触“→”)
二、魔法考试
(一)找钥匙
1.出示 PPT4(第一个考试——找钥匙,并添加“↓7”)。师:第一个考试是找钥匙,钥匙在最大的书架上的柜子里。
提问:钥匙在哪里?“↓7”是什么意思?
小结:“↓7”就是按照箭头的.方向,从上往下数第7个。
2.出示 PPT5(小魔法师们找钥匙)。师:哪几位小魔法师找对了?
小结:箭头“↓”表示从上往下数,一共有5位小魔法师闯关成功。
(二)找魔法卡片
1.出示 PPT6(第二个考试——找卡片,并添加“↑6”)。师:大魔法师给出了第二个题目,谁看懂了?是什么任务呢?
小结:第二个考试是从下往上数,在第6个抽屉找9张卡片。
2.出示 PPT7(小魔法师们找卡片的情况)。师:他们错在哪里?
小结:箭头从哪里开始,就表示从哪里开始数数。先要从下往上数,找到第 6 个抽屉,还要在抽屉里找9张牌,才算完成任务。
(三)寻找魔法斗篷
1.出示 PPT8(两位小魔法师通关)。师:通过两轮考试,最后只剩下了两位魔法师,让我们为这两位小魔法师拍手庆贺吧。
2.出示 PPT9(第三个考试——找衣服,并添加“→10”)。师:请仔细阅读任务卡,获得卡片上的信息,把这些信息都用起来就能完成挑战了。(从左到右数,第10件衣服)
(价值分析:通过三个任务,有层次性地帮助孩子们了解并内化相关符号。第一次任务,在幼儿解读的基础上由教师来告知任务内容;第二次,主要由幼儿来解读,并用语言组织,说出任务内容;第三次,由幼儿解读任务,并自己寻找图片上的答案)
三、寻找魔法帽
1.过渡。师:小魔法师终于来到了魔法城,他为了感谢我们,从魔法城给我们寄来了几张卡片。
2.解读卡片信息(寻找魔法帽图片的任务)。师:请说说卡片上藏着的任务是什么。(请幼儿一张张解读卡片上的信息)
3.幼儿两人或是三人一组,持一张任务卡,去寻找魔法帽图片。
4.展示幼儿找出的图片(各种魔法帽),教师给每一位幼儿分发魔法帽。
(价值分析:结合现实的情境,运用任务卡,在真实的操作中帮助孩子们真正地了解本次活动中数学符号的含义,激发幼儿运用逻辑与关系,寻找礼物,并获得真实的礼物,给予幼儿活动中参与的满足感)
活动反思
首先,活动目标的达成情况较好。为了达成目标,我主要采取了三个措施:一是在PPT中,为了方便幼儿验证,在图示上加入了数字;二是故事情境中,安排了三个与目标匹配的任务,并且利用“找对”与“纠错”来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三是操作紧紧围绕目标,结合活动场地,提供了任务卡片,让幼儿在现实操作中去运用序数与箭头。
绘本教学设计10
教材依据
小学语文三年级课外阅读自编教材《经典绘本阅读推荐》——《圆圆的月亮》《爷爷一定有办法》
设计思想
一本图画书,是通过文字和图画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文图协奏的一门艺术。推荐图画书给孩子阅读,首先要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节课在为孩子创造了宽松的阅读环境后,利用“猜”故事,“说”故事,“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引起孩子的阅读动力。其次是要教给孩子一定的阅读方法。在看图画,猜故事的过程中渗透方法指导,才能够不露痕迹地训练学生仔细观察和展开想象的能力。第三,阅读要学会交流,只有与读者共同交流,才能从一本书中看到更多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之间相互交流,让孩子与大作家交流,从而提升孩子的阅读质量,使孩子学会领悟。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绘本,了解《圆圆的月亮》《爷爷一定有办法》的基本内容,学习阅读绘本的基本方法: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反复阅读、相互交流。
2、通过本节课推荐阅读,激发学生对《圆圆的月亮》《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两本书的阅读兴趣,进而培养学生阅读绘本的兴趣并受到爱的熏陶,感悟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
在阅读《圆圆的月亮》《爷爷一定有办法》的过程中渗透阅读方法指导,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展开想象,开启心灵。
教学难点
引导孩子从绘本的图画和文字中读出更多的内容,从阅读中学会思考和领悟。
教学准备
《经典绘本阅读推荐》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本节课目标。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推荐两本书《圆圆的月亮》《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两本都是图画书,也叫绘本,书中既有图画,又有文字,很有趣味。
二、推荐《圆圆的月亮》(目标:教会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细节,展开想象。初步感受生活的美好。)
1、《圆圆的月亮》是一个温馨的故事,(帖书封面),它是一本来自日本的图画书。
2、今晚,今晚的月亮好圆。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这是个怎样的夜晚?(学生想象)
3、老师口述:原野的小屋里,女孩儿从窗口仰望着夜空,说:“有谁也在什么地方看着哪吧!好美好美的月亮。”
4、在看着哪!在看着哪!公园的长椅上有谁呀?它们在干什么?(学生想象)(出示句子,指名读:公园的长椅上,小鸟和小鸟和好了,虽然白天吵了架,可沐浴着月光,它们的心就变得温柔起来了。)小百灵和小黄莺在说些什么呀?(学生想象,表达)
5、这里有一只小狗呢,让我们仔细观察,看看它的眼神,体会它的心灵,它怎么了?(学生想象)(出示句子,指名读:迷路的狗,在街头仰望着月亮,恳求道:“月亮,请告诉我回家的路吧!”)
6、是的,阅读图画书,就应该这样读。怎么读呢?(学生回答:要仔细观察、展开想象)
7、旷野上,一对鼠兄弟在说话。(自己跟身边的人读一读。)这对鼠兄弟心情怎样?(指名读)
三、推荐《爷爷一定有办法》(目标:继续通过观察和想象阅读,并教会学生阅读要与
读者对话,相互启发。进一步感受生活的美好。)
1、过渡:这对鼠兄弟住在哪儿呢?你们猜猜看!(学生猜测)。哦!我在另一本书上找到了答案。他们住在约瑟的家。就在这个月亮圆圆的夜晚,小约瑟出生了,这是他的——(学生回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2、爷爷在干什么呢?你怎么知道的呀?(学生回答)看看前面这幅图(翻到前一幅表现约瑟盖着毯子的图画),再想想。
3、教师口述:爷爷为约瑟缝了一条奇妙的毯子,毯子又舒服又保暖,可以把恶梦通通赶跑,不过约瑟渐渐长大,奇妙的毯子也变得老旧了?
4、(出示下一幅)妈妈说:“约瑟,你的毯子又破又旧,应该把它扔了!”约瑟愿意吗?你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
5、做做这个动作,约瑟会说什么?再看看约瑟的表情。
6、约瑟该怎么办呢?你们看他找谁想办法了?你看爷爷在干什么呢?哦,原来爷爷是一个裁缝。
7、(学生齐读: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嗯?”
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布料还够做?”)你们说,还够做?
8、(出示:一件奇妙的外套。)
9、教师口述:约瑟穿起外套出去玩,心里可高兴了,可是他渐渐长大,外套也变得老旧了。妈妈说该把它丢掉。约瑟会愿意吗?(当然不会)约瑟第一个想到谁?(爷爷)
10、(指名读:他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外套,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布料还够做?”)还够做?
11、(出示:一件奇妙的背心。)啊,约瑟来到学校,他可高兴了,一起来做做这个动作。哦,同学们刚才说,看图画书,要仔细观察,展开想象,看看图上大家的表情,他们会说什么呀?(学生想象,说话)
12、可是,约瑟一天天长大,背心也变小了。爷爷还会有办法吗?(学生回答)(出示:指名读,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背心,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布料还够做?”)还够做?
13、
14、(出示:一条奇妙的领带。)就这样,约瑟一天天长大,领带旧了,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说:“这块布料还够做?”(出示:一块奇妙的手帕。)手帕旧了,爷爷又把它变成了?(出示:一颗奇妙的钮扣。)
15、忽然有一天,妈妈说:“约瑟,你的钮扣呢?”(出示图)你们看,约瑟吓坏了,妈妈也急坏了。同学们,起初,妈妈总要把用旧的毯子,外衣,背心扔掉,可现在,一粒小小的钮扣丢了,妈妈怎么这么着急呢?这钮扣有什么重要的呢?(学生思考,回答)
16、约瑟找遍所有的地方,也找不到,约瑟跑去找爷爷,(可是同学们读:妈妈对约瑟说:“那颗钮扣没有了,消失了,即使是爷爷,也没有办法无中生有啊。”爷爷难过地摇摇头,说:“约瑟,你妈妈说得没有错。”)爷爷还有办法吗?(学生回答)
17、怎么办?连钮扣都丢掉了,故事,还能怎么发展呢?你们看,(一起读,第二天,约瑟去上学。“嗯??”约瑟拿起笔来,在纸上刷刷地写着:“这些材料还够??”
18、出示“写成一个奇妙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我们刚才阅读到的《爷爷一定有办法》。(贴书封面)这是今天推荐给大家的第二本图画书。它的作者是菲比吉尔曼。
19、 小结:这个故事,让你读出了什么?(学生回答)
20、这个故事,我们真的完全读明白了吗?再次阅读,你一定会有新发现。(学生回答)你看到没有,这幅图上有一个小女孩,她是谁呀?(学生思考,回答)仔细观察,是的,你看,约瑟的妈妈后来又怀孕了,生了个小妹妹。小妹妹也有一条白云的毯子,可是她却不给约瑟,而是送给了约瑟布娃娃,为什么?
21、钮扣真的消失了吗?它掉到哪里去了?(猜猜看,讨论)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刚开始看见的.那对鼠兄弟吗?约瑟的蓝色布料越来越少,老鼠一家的蓝色布料倒是越来越多了,
22、这本图画书里还绘出了小老鼠一家的生活,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你们看,找到钮扣了吗?小结:仔细观察,展开想象,每读一遍,你都会有新的发现。其实,如果你能和阅读它的人们共同交流的话,一定还会有很多收获。大作家梅子涵给我们写了好多好多有趣的故事书,他也很喜欢这本图画书呢,你们想跟他交流一下吗?(自己读一读)让我们再来回顾爷爷那慈祥的笑容,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23、哦,原来,这本书还能——让我们感受到浓浓得亲情。 总结:读一本书,一个人读就有一个发现,两个人读就有两个发现,和读者们相互交流,你一定会有新的启发。
四、 总结(目标:拓展阅读空间)
今天,像大家推荐了两本图画书《圆圆的月亮》《爷爷一定有办法》。阅读绘本,要注意观察、展开想象,同时,还应该跟其他读者共同交流相互启发。其实,经典的绘本还有很多,如《爱心树》《猜猜我有多爱你》《向上跌了一跤》?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在阅读绘本中找到快乐。
教学反思
图画书有着非常神奇的魅力。有趣的故事,精巧的图画能深深地吸引孩子。《圆圆的月亮》是一本诗情画意的绘本,她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温馨的夜晚。窗边的少年、迷路的小狗以及迫不及待越出水面的小鱼,虽然他们默默无语,但他们的内心都有着自己美好的祝福。月亮就像姐姐一样,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时刻关爱着我们。她用她那无私的爱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送去对亲人的祝福。在推荐这本书的时候,抓住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生活的美好,并适当渗透阅读方法指导,有润物细无声之感。《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个故事更像一首歌,重复的话语不断出现,读到后来,连孩子们也会跟着讲了,“翻过来,又翻过,爷爷拿起剪刀喀吱喀吱的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这块料子还够做?”在这样充满期待的讲述声中,迎来下一个惊喜。在这样充满期待的讲述声中,孩子们猜测,孩子们表达,更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快乐,这种快乐一点不亚于蓝色毯子的主人——约瑟。故事里的爷爷这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重复着,思考着,劳动着,缝出蓝色毯子,再把蓝色毯子变成外套背心等等。对于一个爷爷而言这么做只是为了自己小孙孙心愿的满足,为了看到小孙孙灿烂的笑容。爷爷的爱,孩子们能看到吗?其实长辈们对孩子的爱大多藏在生活里的重复中,每天的接送,一日三餐,不变的叮咛??这样的爱,孩子能看到吗?答案是肯定的。课堂上学生们诉说的爷爷为自己做的事,深深感动着每一个人。
绘本教学设计11
绘本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元素,因此我尝试运用绘本设计数学教学活动。由于绘本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情境性、趣味性比较强,因此这样的数学教学活动往往更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但在运用绘本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一、把握数学元素,精准制定目标
1.目标定位。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同时也规定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和范围。在制定绘本数学活动目标时,一定要提取绘本中的数学元素,并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经验,从中梳理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进行目标定位。比如,绘本《森林里的时钟》讲的是彼得兄弟分别负责拨时钟的分针和时针,但由于弟弟工作的疏忽,导致时间混乱而闹出的一大堆麻烦事。针对这个数学绘本,首先我们明确其数学元素就是正确认识时间,然后梳理出学习认识时钟、树立正确的时间概念以及知道时间的重要性等相关的数学概念来制定其教学目标。
2. 细化目标。如果说定位目标规定了教学的大方向,那么细化目标就是更有重点、更有针对性地对教学目标进行一一分解,让目标更加具体化。比如,中班绘本数学活动《螳螂太太的新家》预设的第一个目标是:“在感受故事情节的过程中说出各种图形,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就图形的范围来说太广,而故事中涉及的大部分是几何图形,因此我把第一个目标改为:“在听听、说说、做做的过程中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二、把握绘本内容,合理设计环节
1.以故事情节为主线。在设计数学活动时,以故事情节为主线,即从绘本的封面开始导入,以故事为线索设计教学活动过程。比如,中班绘本数学活动《螳螂太太的新家》就运用了这种设计的方法,以“封面上有谁?”来导入,然后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巩固和认识环节:“看看,螳螂青青都做了哪些形状的家具?猜猜他还会做些什么?”;操作环节:“帮螳螂青青变变这些形状家具”,等等。
2.以数学问题为主线。有时拘泥于绘本情节之中,可能会钻牛角尖,其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也会被大大削弱。所以在设计时不妨换个思路,以数学问题为主线,并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可能设计出的.数学活动会更加有效。比如,绘本《金老爷买钟》故事内容主要为:“金老爷不停买钟挂在家里,但他每次看一楼、二楼、三楼的时钟都不一样。”该绘本通过幽默、诙谐的故事让幼儿发现和理解时间的流逝性。第一次我运用了以故事为主线的方法进行设计,但由于该绘本故事情节比较复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幼儿在错综复杂的情节中,对时间的理解还不够深。为此,我改用以数学问题为主线来设计教学环节:先让幼儿观察实物挂钟,然后讲述绘本故事后引发幼儿讨论,再选取绘本某些内容融入游戏棋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体验时间的流逝性,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适当删减和调整故事情节。虽然运用绘本进行数学教学形式比较新颖,但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说创作幼儿绘本故事需要想象和夸张,但数学概念是严谨的。因此,在设计活动时应避重就轻,对有争议的故事情节适当进行删减,确保让幼儿获得准确的数学概念。比如,绘本《蜂蜜蛋糕树》中的测量方法不够科学,比较随意,与自然测量的方法不一致。因此,在设计数学活动时我先选取了部分适宜的故事情节,然后提供多种生活化的材料让幼儿学习自然测量。
三、把握幼儿经验,选择适宜材料
1.来自于故事。即选择的材料与绘本故事大体相一致。比如,根据绘本故事《螳螂太太的新家》中的内容,我提供了多种几何图形,供幼儿进行操作;又如,根据绘本故事《小刺猬穿项链》中的内容,我提供了不同颜色、大小和形状的木珠供幼儿设计与制作项链。
2.来自于生活。即选择幼儿熟悉的、生活中的材料。比如,在中班绘本数学活动《蜂蜜蛋糕树》中,我提供了回形针、吸管、纽扣等多种材料作为测量工具让幼儿进行自然测量。又如,在大班绘本数学活动《森林里的时钟》中,我提供了实物挂钟以及幼儿在园早、中、晚的生活照,让幼儿认识时间,体会时间的重要性。
3.来自于幼儿。即选择的材料应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小班幼儿喜欢具体形象的材料,而中大班幼儿则可以是实物图片和符号。比如,绘本故事《大熊的储藏室》蕴含着按特征分类的知识概念。在小班开展活动时我提供了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糖果,在中班教学时提供了一些纸制“糕点”,而在大班教学中则提供了二次分类板。
绘本教学设计12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能仔细解读画面,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2.乐意帮助寻找“袜子”,感受男孩的心理变化。
3.体会对朋友依恋的感情,并能正确认识和面对分别。
活动准备:
ppt课件、游戏操作图片6套。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我们再过几个月就要毕业了,可能有的孩子分开永远也见不到了,你们的心里是什么感受呢?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关于分别的绘本,是一只小兔子和男孩的故事,这只兔子有个奇怪的`名字竟然叫袜子,为什么呢?猜猜看?
二、共赏绘本,大胆交流。
1.讨论要不要扔掉“袜子”。
男孩说要把袜子扔了,你们觉得要不要扔呢?
2.男孩想办法扔掉“袜子”。
男孩说我决定在今天带袜子散步的时候顺便扔了它,因为它不是男孩想象中的样子,那男孩想象中的袜子是什么样的?
树越来越多,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森林的深处,我确定袜子找不到回家的路了猜猜男孩会对袜子说些什么呢?
无论男孩怎么说袜子总是瞪着它那小小的眼睛看着他,男孩做了什么?
男孩从身上拉了一根毛线,猜猜他想用毛线干什么?
3.扔掉“袜子”后,男孩怎么了?
可是他跑着跑着满脑子都是袜子,现在怎么又想袜子了呢?
4.“袜子”发生了什么情况呢?(“袜子”不见了)
三、推理游戏:寻找“袜子”
树林里的“袜子”在哪儿。
1.幼儿分成六组。
2.根据提供的线索,找到袜子,并把笑脸贴纸贴在袜子所在的草地。
3.交流推理过程。
四、继续阅读,渲染感情。
幼儿一起回忆故事内容,观察图片找到“袜子”。
小男孩终于找到了“袜子”,抱起“袜子”
提问:男孩会对袜子说些什么?袜子又会对袜子说些什么?
男孩把“袜子”一下子背起来,“袜子”好像聪明了好多,抱紧男孩的头,于是男孩就跑起来,“袜子”的耳朵像两只“袜子”迎风飘起来,帅极了,于是男孩大声说,“袜子”请你永远别离开我!
五、完整欣赏,体会意境。
六、自由讲述,表达情感。
孩子们,你们在幼儿园一起生活了三年,可能以前有过争吵,有过不愉快,现在当你和你的朋友就要分别的时候你想对他(她)说些什么?是的,不管我们分别后会有多遥远,可是我们的心会永远在一起的。
绘本教学设计1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细节,懂的要关心同伴的需要。
2、为故事主人公设计一套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
活动准备:
1、Ppt课件、画图用品。2、幼儿对动物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解读封面,导入故事。
1、出示图片: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看看是关于什么的故事呀?
2、故事的名称是什么呀?这里的搬可能会是搬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
3、出示图片:长颈鹿和鳄鱼有一个很大的区别,谁能告诉大家?
二、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
1、师你们认为他们会选择住进谁的家里?
2、观察图片(鳄鱼先生搬到长颈鹿家)小房子换成了大房子,应该没问题了吧?它们在大房子里到底生活的怎么样,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分组讨论,设计房屋。
1、面对如此多的困难,你认为他们是不是从此抛弃了对方,各回各家,不在一起生活了?不分开的话它们应该怎么办?
2、幼儿4人一组讨论,什么样的'房子才能适合他们居住。
3、如果请你为他们设计一套屋子,你要画出哪些细节?
4、为他们画一套适合他们的房子,并填上颜色。
四、延伸
分享交流
反思:
《搬过来搬过去》是一个绘本的教学内容,通过高大的长颈鹿和矮小的鳄鱼这对好朋友想生活在一起而引发的的一系列的问题。从这个活动的两条目标上来看,即包含了能力的目标,也体现出了情感等方面的目标,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目标制定是比较适切的。 实际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观察理解绘本画面的成分还是比较多的。活动的开始我从对长颈鹿和鳄鱼之间的比较,让孩子们了解长颈鹿和鳄鱼之间的明显差别。引发孩子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去思考"长颈鹿和鳄鱼能生活在一起吗?"这个问题,我们班级的孩子很多都认为他们是不能生活在一起的,因为孩子们觉得长颈鹿和鳄鱼之间的身高差距实在是太明显了。这个时候我并没有否定孩子们的想法,而是他们继续欣赏故事,感受遇到困难要积极的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放弃的道理。之后的观察理解,欣赏故事的环节,主要是和孩子一起观察画面。了解他们为了生活在一起,两次搬家,遇到了哪些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几个重点的问题。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让孩子一步一步递进的去讨论这三个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积极发言,为鳄鱼和长颈鹿预见困难、解决困难。 第三个环节主要是设计伟大的计划。和孩子共同梳理了他们遇到的四个问题之后,请孩子帮助他们设计伟大的计划,解决这四个问题。这个环节我针对我班幼儿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人人都设计的方法。鼓励我班平时胆小的孩子也尝试清楚表达。在解决之后进行展示时,我觉得还能做的更好的就是给孩子进行归类,整合一个归类摆放的意识。 整个活动下来,我觉得还是比较好的去完成了我的目标。
绘本教学设计14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理解绘本内容,了解生活在地底下的动植物。
2、能根据情节对阅读内容进行大胆猜想,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
3、能积极参加活动,感受故事幽默有趣的情节。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PPT课件,实物:红薯、萝卜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根据故事的名称猜故事内容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故事,故事名字是《啪啦啪啦—砰》。
师:《啪啦啪啦—砰》,这个故事会讲些什么呢,请你们先来猜一猜。
小结:根据故事的名字就能想出这么多好听的故事,你们真了不起。故事的作者写了一个什么事情,我们来听一听。
(二)图文共读
1、小鼹鼠搬家的原因
提问:(1)春天来了,花儿开了,小草和大树都穿上了嫩绿的衣裳。在地洞里,有个可爱的小动物在和我们玩捉迷藏呢,会是谁呢?(让我们来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大家好,我是小鼹鼠,我生活在泥土里,这里就是我的家。我们和小鼹鼠打个招呼吧!)
(2)有一天,天空中下起了大雨,路面积满了水,小鼹鼠的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3)小鼹鼠的`家被水淹了,不能再住下去了,谁来帮它想想办法?(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过渡语:我们帮助小鼹鼠想出了很多的办法,小鼹鼠也想出了一个办法,它决定去找一个新家。
2、小鼹鼠找新家
提问:(1)小鼹鼠在啪啦啪啦地挖洞找新家,让我们和小鼹鼠一起挖洞吧,啪啦啪啦,啪啦啪啦,突然“砰”,发生了什么事情?
(2)这是什么东西呀,撞的我好疼啊,谁知道撞到我的是什么呀?
小结:小鼹鼠撞到的是香喷喷的红薯呀,尝一口吧,喀嚓,真甜哪。
3、小鼹鼠又继续向前找家了
提问:(1)小鼹鼠又继续找家,它挖土的时候又发出了什么声音?
(2)哎呀,好疼啊,小鼹鼠又撞到了什么?从哪看出来的?
(3)你平常是怎么吃萝卜的?那你生吃过萝卜吗?味道怎么样?
(4)小鼹鼠觉得味道怎么样呢?那萝卜生长在什么地方?
(5)原来红薯和萝卜都生长在地底下,还有什么植物也生长在地底下呢?
小结:原来地底下长着这么多好吃的,这可把小鼹鼠高兴坏了,于是,小鼹鼠决定继续挖洞,啪啦啪啦,啪啦啪啦。
4、继续挖洞,遇到动物大蛇
提问:(1)咦,小鼹鼠听到了奇怪的声音,嘶嘶,嘶嘶……会是谁呢?
(2)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蛇?你觉得小鼹鼠看到大蛇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5、教师和幼儿一起完整讲述故事
(三)完整讲述故事
1、出示图片,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2、幼儿讲述故事
教师:好了,我的故事讲完了,你能看着图完整讲一讲吗?如果你愿意,你可以讲给你旁边的小朋友听。(幼儿看图片讲述)
(四)你猜,我猜,大家猜
教师:小鼹鼠赶快逃走了,咦,接下来小鼹鼠又会遇到谁,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幼儿讲述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说出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一定还会有许多有趣的事情,请小朋友把你的想法画下来吧。老师会把它们装订成册,做成一本新书,请你讲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听。现在请小朋友回到班里,完成你们的作品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选材比较好,不仅生动有趣,而且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活动中我还设计了自主阅读环节,更是让孩子能够自己亲自翻阅书本,体验一页一页翻书的过程,不仅丰富了孩子阅读的经验而且让孩子有了动手的机会,并不是一味的坐在听故事,看图片。但是由于我的经验还不够丰富,上课时不够机智灵活,不能很好地和幼儿灵活互动,活动中我对孩子们的回答所给出的回应不够到位,对现场教学不够灵活,照搬教案等。所以我还需要继续改进,多预设一些孩子的想法,不断提高,争取更大的进步。
绘本教学设计15
[故事简介]
一片叫弗雷迪的叶子经历了从春天的小嫩芽到夏天的厚实宽大,又尖又硬再到秋天的五彩缤纷最后到冬天干枯、飘落。他和伙伴们一起享受春日的温暖、夏夜的宁静、美妙。这棵树上有一位最老的叶子叫丹尼尔,丹尼尔和他们讲述很多他们不懂的东西,费雷迪在生活中有什么困惑都会向丹尼尔请教。秋天到了,费雷迪看到小伙伴们一个接一个被风吹落,很害怕,他向丹尼尔提了许多关于生死的问题,丹尼尔耐心地跟弗雷迪解释。此后不久,丹尼尔随风而落,树上只剩下弗雷迪一个人了。最终,在冬天的第一场雪后,弗雷迪也落到了一堆雪上。
[教学对象]
六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听:听故事,了解故事主要情节,理清故事发展脉络。
2。读:有感情地朗读绘本,准确传达出人物的语气;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深入思考故事中蕴含的生死观。
3。绘说:能根据对故事的理解将这本书分享给其他人;省思生活,给逝去的生命写一封信,并能配上温馨的插图。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故事主要情节,理清故事发展脉络。
2。有感情地朗读绘本,准确传达出人物的语气;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深入思考故事中蕴含的生死观。
[教学准备]
提前和两个孩子录好的绘本配乐朗读音频(师读丹尼尔、一生读弗雷迪、另一生读旁白),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的纯文字版阅读单,教学PPT。
[教学流程](含各个环节的设计意图)
一、导入:生齐读《我与地坛》节选
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过渡:这段话选自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我们之前学过他的一篇《那个星期天》,对史铁生先生的生平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在他21岁的时候因患重病而双腿瘫痪。他瘫痪后心情非常糟糕,常常一个人在北京的地坛公园一呆就是一天,他在那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生与死,最终他得出了上面的结论——
师再读冒号后面的话。
师:“死是一个节日”?死那么可怕,中国人最忌讳说死,怎么会是节日呢?让我们跟随一片叶子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花了好长时间为这个绘本找导入诗歌,但一直没有找到特别契合主题的,最后想起了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史铁生先生因人生境遇的坎坷对生死的认识远超常人,他对“死”的感悟是实实在在坐在轮椅上思索过无数次后得出来的,所以通透、动人。这些文字虽不是诗,却胜过诗,或者说他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用生命写出来的诗。刚好六年级上过史铁生先生的课文,学生对先生并不陌生,由熟悉的作家导入比较自然。然而《那个星期天》是写先生小时候的事,笔触一派天真,《我与地坛》中的文字充满哲思,不同的风格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二、听读故事——一片叶子落下来
1。师播放音频,配合音频在PPT上带学生翻看绘本。
设计意图:《一片叶子落下来》的.故事性并不强,讲述的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树木四季变换,没有半点悬念。它的好处在于它是本情感性和哲理性兼具的绘本,而要弄懂本书蕴含的哲理必须有感情地朗读。为保证第一遍听故事时学生有较好的听感,能快速地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我会选择和班上朗读能力比较强的两位学生提前录好绘本的朗读音频,其中我扮演丹尼尔,一位同学扮演弗雷迪,另一位同学读旁白,同时配好音乐。这样,我和学生的一问一答,仿佛真的是一场老者与晚辈关于生死的深刻对话。
2。师将弗雷迪从春到冬的图片集中放在一起,让学生对照阅读单用原文的语言说说它的变化。
预设:春天嫩芽
夏天叶子又宽大又厚实,又尖又硬
秋天五彩缤纷
冬天很脆
设计意图:将弗雷迪四季的照片几张放在一起,更直观地看到它生命各个阶段的变化。用文中的话概括弗雷迪四季的形态变化,训练孩子们从原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过渡:弗雷迪在一年内从一颗嫩芽逐渐成长,最后飘落,他在一年内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就像我们一样有许多成长的烦恼和困惑,于是他将这些问题一股脑拿来问一位叫丹尼尔的长者,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问题。
PPT呈现弗雷迪向丹尼尔提出的问题。
Q1:志愿是什么啊?
Q2:为什么我们会变成不同的颜色呢?
Q3:我们全都会死吗?
Q4:你也要死吗?
Q5:到什么时候呢?
Q6:那么这棵树也要死吗?
Q7:我们死了到什么地方去呢?
Q8:我们会回到春天去吗?
Q9:这都是怎么回事呢?既然我们要飘落下去死掉,我们干吗生长在这里呢?
(一)默读这些问题,思考弗雷迪的提问主要围绕什么而展开。
生回答,师将PPT中“死”标红放大。
设计意图:这个绘本较长,一节课要上完必须重点突出,绘本最能表现主题的部分即是弗雷迪和丹尼尔的对话,所以整体感知以后直接聚焦关键句段,将弗雷迪的提问排列出来,这一排,绘本的文眼——“死”自然而然就找到了。
(二)师请生将以上关于“死”的问题归类并结合故事回答。
设计意图:弗雷提提的问题多达9个,如不分类逐个分析,耗时费力。六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已发展到一定阶段,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分类,我们也能明白弗雷迪的问题看似散乱,实则在逐步深入。
预设:
1。谁会死?——Q3、Q4、Q6
师生一问一答。
师:这片叶子会死吗?
生:会。
师:这棵大树会死吗?
生:会。
师:我会死吗?
生:会。
师:你会死吗?
生:会。
师:你们的家人会死吗?
生:会。
师:我们全都会死吗?
生:会。
师:是啊,你、我、他,大家全都会死,从古至今,无一幸免。多少帝王想要寻找长生不死药,但从未有人找到过。不论贵贱,所有人的归宿都是“死”。
设计意图: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死的时候,会和弗雷迪一样感到害怕,紧接着最关注的便是自己会不会死、家人会不会死。书中的丹尼尔毫不遮掩,直接告诉弗雷迪每个人都会死这个事实。师在课堂上将问答主体置换,问的范围由书上的树和叶子过渡到学生最熟悉的人,学生即便他们不情愿做肯定回答,也只能无奈地回答“会”,每一次回答,学生的心灵都将经历一次震颤。
2。什么时候死?——Q5
预设:说不准。
师:所以我们现在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来。我们开学、考试、放假都有一定的日子,但是谁都不知道自己哪天死。
3。死后去哪里——Q7、Q8
设计意图:对于这两个学生同样特别关注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那就如其所是,用原文的“说不准”来回答吧。“说不准”进一步强化了生命的无常。
预设:谁也说不准,这是个大秘密。
师:对于死后去哪里我们同样无法知晓。纵然人类的科技已经发展到如今的地步,但是对于关乎每个人的死亡,我们除了畏惧根本不能自主,听起来真沮丧啊,连我们也想像弗雷迪一样问问最后一个问题了:
4。既要死,为何生?
PPT呈现弗雷迪和丹尼尔关于这个问题的问答,以诗行的形式排列。
指一生读:这都是怎么回事呢?
既然我们要飘落下去死掉,
我们干吗生长在这里呢?
第一组:这是为了享受太阳和月亮,
第二组:这是为了一起过那么长一段快乐时光
第三组:这是为了把影子
投给老人和孩子
第四组:这是为了让秋天变得五彩缤纷,
齐读:这是为了看到四季。
难道这些还不够吗?
(1)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前面几个问题的答案都令人沮丧,在所有人的情绪都达到最低潮的时候,弗雷迪追问了生的意义,丹尼尔的回答仿佛一针强心剂,让生的美好喷涌而来。这一处饱含情感的关于生命意义的排比句,除了朗诵,还有什么方法能将它更好地表现出来呢?
(2)完成阅读单后附的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以上几处“为了……”也并非胡乱排列,它涉及四个层面,生的意义表现在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为世界,范围逐步扩大,如不把这个理清楚,学生头脑中对于生的意义的认识将仍是一团浆糊。但是,学生可能不是一下子能发现这个关系,毕竟他们还未走上社会。因此,老师在思维导图中给出“为社会”这个范例,这样学生就有了思考的方向。
(3)具体看看弗雷迪这一年经历了哪些快乐时光。
PPT上点击相关内容,出现链接。
点击“自己”,出现以下句子,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
弗雷迪真高兴他是一片叶子。
他爱他这根树枝,
爱他这些轻盈的树叶朋友,
爱他这高高在空中的地方,
爱轻轻吹动他的风,
爱温暖他的阳光,
爱在他身上投下洁白、柔和的影子的月亮。
点击“他人”,出现以下句子,每组读一句,然后齐读:
他左边那片叶子叫艾尔弗雷德。他右边那片叶子叫本。他头顶上那片可爱叶子叫克莱尔。他们都是一块儿长大的。在春天的微风中,他们学会了跳舞,在夏日里,他们懒洋洋地晒太阳,让雨水给他们冲凉。
点击“社会”,出现以下句子,指名两位同学读:
弗雷迪特别喜欢老人,他们安静地坐在凉爽的草地上,难得走动,悄悄地交谈他们过去的时光。
孩子们也好玩极了,尽管他们有时候会在树皮上挖窟窿,或者刻上他们的名字。看着孩子们跑得那么快,嘻嘻哈哈不断地笑,也是非常好玩的。
点击“世界”,出现以下句子,再次师生合作读:
师:这时候,整棵树,其实应该说是整个公园,几乎一下子变得五彩缤纷。
树上几乎再没有一片绿叶子。
第一组:艾尔弗雷德变成了深黄。
第二组:本变成了闪亮的橙色。
第三组:克莱尔变成了火红色。
第四组:丹尼尔变成了深紫色。
师:而弗雷迪呢,红当中带金色又带蓝色。
生齐读:他们看上去都是多么漂亮啊!
弗雷迪和他那些朋友让他们这棵树变成了一片虹彩。
师总结:弗雷迪的一生中和家人朋友、和他人、和世界、和自己有过那么多快乐时光,正如丹尼尔所反问的那样“难道这些还不够吗?”如果你还嫌生时的欢愉还不够,我们再来探究一个问题——死亡真的是生命的终结吗?
设计意图:丹尼尔对生的意义的描绘是概括性的,其实在前文弗雷迪成长的过程中,他已然完全感受过丹尼尔几个“为了……”的细节。正因为弗雷迪经历过那些美好,所以他才在内心深处认同了丹尼尔,他也才能在丹尼尔飘落后坦然面对自己的凋落。要想学生理解丹尼尔,就让他们读描写弗雷迪经历过的那些美好情境的句子吧,让他们真正地沉浸到绘本中去吧。此过程中适当变换朗读方法,防止学生倦怠。
5。生生不息,出死入生。
(1)师请生对照阅读单思考:死亡真的是生命的终结吗?
预设:不是,弗雷迪落下后和水混合起来,让这棵树长得更强壮,在来年春天长出新的叶子,所以它的生命在新的叶子上得到了延续,新的叶子又会传给后来的新叶子,它的生命就一直在延续。
设计意图:生命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明白“生”的意义,还要引导学生领悟“死”的真谛,所以抛出了“死亡是否是生命终点”这个问题。学生从故事最后一页对弗雷迪死后的描绘中能读出它的生命并没有随着死亡而终结,在故事前半部分中获得的“人人都要死”的压迫感这时得到极大的纾缓。
PPT呈现以下句子,师朗读:
所有的动物对獾都有一段特殊的回忆——他教过他们的一些事情,他们现在做得好极了。獾给每个朋友都留下了离别礼物,他们可以永远珍藏下去。
——《獾的礼物》
我们所爱的人会一直陪在我们身边,陪伴我们一辈子。
——《马提与祖父》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2)师简要回顾以上句子在原文中出现的情境,请生再次思考“死亡真的是生命的终结吗?”
预设:不是,人虽然死去了,但是会活在亲人或朋友们的心里,他们的精神会影响着活着的人。
师总结:人都会死去,但是他的基因会一代又一代地遗传下去,;死去的是人的肉体,他的形象,他所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会被亲朋好友记在心间,他只是换了一种形式活,就像史铁生的妈妈,去世多年后,史铁生仍记得妈妈说的“要好好儿活”。这句话通过史铁生的笔让更多的人听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身在困境中的读者。那么,现在你是否理解了史铁生先生在《我与地坛》中所说的“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设计意图:这本绘本中以一片叶子为主要人物,由于它的植物属性,学生能较容易地体悟到它的生命确实在死后能通过生物学的方式继续往下发展。由此联系到人类世界,人的基因也会遗传给后代,但仅停留在这一层象征意义的把握上还不够,人的精神品质对后代对他人的影响更为深广,因此我借助了同样是生命教育的《獾的礼物》和《马提与祖父》中揭示主题的两句话,以及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最催人泪下的句子作为帮助学生理解的支架。最后,再回到导入时提出的问题,形成完整的闭环,相信经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对史铁生先生的这句话应该会有深刻的感悟。
【绘本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班绘本教案03-28
中班绘本语言猜猜我有多爱你教案07-19
幼儿园小班绘本阅读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05-23
大班绘本好饿的毛毛虫观摩课教案09-16
教学设计01-14
bpmf教学设计11-19
孝经教学设计06-19
《山雨》教学设计06-20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