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可能性》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可能性》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了解影响可能性大小的因素,会比较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学会记录事件发生的结果;形成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归纳、判断能力。
3、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
可能性大小。
4、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
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会根据影响因素判断可
能性大小。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演示法。
学法:合作交流,实验验证法。
教学准备:课件、扑克牌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课件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这里有三个装有小球的盒子(课件出示),如果老师想要一次就能摸出一个白球,你们建议我从哪个盒子里摸呢?
生:从A盒摸。
师:为什么不建议我从B盒或者C盒摸呢?
生:B盒与C盒可能摸出白球,但都不一定一次就能摸出白球。
师:既然B盒和C盒都可能摸出白球,那这两个盒子中哪个摸到的白球可能性较大?为什么?
(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生可能回答B盒白球更多一些)
师:真的如此吗?可能性真的有大小吗?可能性大小又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新知
1、体验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情境图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盒子,盒子里有四个红棋子和一个黑棋子。
问:从中摸出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
生: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蓝色。
师:摸出一个棋子,那摸出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呢?
学生思考,猜测
师:刚刚只是同学们的猜测,而猜测并不能作为依据,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我们来试一试吧!
(2)安排实验过程
请一名学生摸棋子,底下的同学们将棋子的颜色大声说出来,一名学生记录。所有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要求: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它的颜色,然后放回去摇匀再摸,重复20次。
讲解记录方法:制作像这样的一个表格(出示表格),在记录这一竖列用“正”字笔画去记次数,在次数一列用数字写出记录的总结果。
(3)交流记录结果
师:通过实验结果,你们现在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讨论
(4)小结:取出红棋子的次数要多些 ,也就是取出红棋子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5)讨论:再取一次 取出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最大?
2、进一步证实、总结规律。
(1)提出猜想
在每一小组,老师都放了十张扑克牌,其中八张黑的.,两张红的,从中摸出一张,摸出的是红色可能性大还是黑色可能性大?为什么?(学生猜想)
(2)实验证明
这仅仅只是同学们的猜想,还需要大家用实验来证明它。
实验要求:组内同学做好分工,其中一个人负责洗牌,一人负责记录,一个人负责汇报,其他组员轮流抽牌,共抽20次。
(3)汇报实验结果
(4)引导小结:从这些实验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教师小结:因为黑桃在总数中占得多一些,所以取出黑桃的可能性要大些。
3、知识总结师设疑:可能性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生思考回答)
师总结:以摸棋子为例,可能性的大小与在总数中所占数量的多少有关,在总数中占得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占得数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越小。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
四、课堂小结 学完这节课后,你们能否准确判断可能性的大小?
板书设计:
可能性(2)
可能性的大小与在总数中所占数量有关
多 大
数量 可能性
少 小
《可能性》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创设活动情境,促进新知建构。“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是在学生(第一学段)学了“可能”与“一定”,初步体验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四年级)和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实现可能性从定性到定量描述的重要内容。“概率”因其有别于讲究因果关系的逻辑思维和确定性思维,具有独特的思想方法。因此,本课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形成不能只凭教师口述,而要通过创设数学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猜测、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亲历活动过程中体会如何用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如课始摸球比赛后提出“如何表示从三个箱子中摸球的结果”,沟通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还有别的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吗”则引导学生从活动中抽象出“数”,进而用“数”表示可能性大小,促进了知识的迁移;课末“归纳总结用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认识,帮助学生建构新知。
加强合作交流,引导自主探索。《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以“分别用什么数来表示从这三个箱子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小”和“为什么用1/5来表示从2号箱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适时引导,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理念。
渗透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思维。在学生知道用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础上,适时引入用线段上的点表示可能性大小,让学生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引导的同时,抓住有利时机向学生渗透极限思想,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凸现了数学教学的基础性、发展性理念。
教学目标
1.通过试验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能用适当的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3.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可能性的大小,加强对数学实践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出课题
1.激趣。老师提供三个箱子:1号箱里面放有5个黄球;2号箱里面放有1个白球和4个黄球;3号箱里面放有5个白球。请3个学生进行摸球比赛,摸到白球最多的获胜。摸球前,各自选一个球箱,并且只能在选定的箱中摸球。每次摸出1个球,记录后放回去再摸,每人摸6次。
2.揭题。教师从摸球的结果导出“不可能”、“可能”、“一定能”,进而从“可能”中引出可能性有大有小,同时引导学生质疑:还有别的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吗?(教师板书课题)
[课始从学生熟悉的游戏引入,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自主探究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可以用些什么数分别表示从这三个箱子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小。(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学生的表示方法。
[探究可以“用什么数”分别表示三个箱子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素材。]
三、强化新知
1.讨论:
(1)从2号箱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小可用哪个数表示?(学生可能会用20%、0.2、1/5表示。)
(2)为什么可能性用1/5表示呢?(引导学生分析分子、分母分别与试验中的什么有关。)
(3)师(拿出2号箱中的1个黄球):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怎样表示?为什么这样表示?
引导小结:从2号箱中摸球,可能摸到黄球,也可能摸到白球。但由于箱中黄球、白球的数量不同,所以摸到黄球和白球的可能性也不同。
[本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初步知道可以用1/5表示从2号箱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小,但开始时学生对用这个分数表示并不完全理解。因此,教师的引导显得特别重要。]
2.探究:怎样表示“不可能”和“一定”。
从1号箱中可能摸到黄球吗?白球呢?可以分别用什么数表示摸到黄球、白球的可能性大小?
(类似地让学生自行设计从“3号箱”中摸球的方案并解答。)
3.练习:教师往2号箱中依次加入1个黄球、1个白球、又1个白球,让学生分别说出能摸到白球、黄球的可能性大小。
[学生初步了解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意义后,及时进行巩固练习,使学生学得扎实有效。]
四、总结提升
1.归纳总结用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2.提升认识,发展思维。借助线段图,让学生知道可能性的大小还可以用线段上的点表示。引导学生观察某点从线段的左端移到右端引起可能性大小的变化情况,直观地描述可能性的变化趋势。
[这个环节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教师在介绍用线段上的点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同时,结合动态的演示,自然渗透数形结合与极限思想。]
《可能性》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能定性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在试验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事物出现的数量有关。
三、教学准备
纸盒,红色棋子,蓝色棋子,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感知,导入新课
1.回顾感知。(教师实物演示或PPT课件演示。)
(1)演示提问:教师出示一个空纸盒,放入5个红色棋子。如果请你从纸盒中摸出一个棋子,会是什么颜色的呢?请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来描述。
(2)演示提问:教师在纸盒中再放入一个蓝色棋子。如果再请你从纸盒中摸出一个棋子,这次会是什么颜色的呢?请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来描述。
(3)猜一猜,摸出红色棋子和蓝色棋子的可能性会不会是一样大的?
2.揭示课题。
(1)揭示:摸出红色棋子和蓝色棋子的可能性是不是一样大呢?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这节课就用试验的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测,继续学习“可能性”的知识。
(2)板书课题——可能性。
【设计意图】此回顾感知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既紧密联系上节课学习过的可能性的有关知识,也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自然过渡的问题情境。
(二)小组合作,探究验证
1.准备材料,明确要求。
(1)介绍试验材料。
①教师出示试验材料学具。(教师实物演示或PPT课件演示。)
②教师介绍试验材料: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纸盒,纸盒里装有数量不等的红色棋子和蓝色棋子。(纸盒里面的棋子是4红1蓝,或5红1蓝,或6红1蓝,或7红1蓝,或7红2蓝。)
(2)明确试验要求。(PPT课件演示。)
①每次从纸盒里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它的颜色;
②然后放回去摇匀再摸,重复进行20次。
(3)商定试验方案。
①指导学生分组商定试验活动方案,明确试验过程和记录方法。(PPT课件演示。)
②引导学生学会小组合作,进行小组成员分工。
(4)领取试验材料。
①学生分组领取试验材料。
②组织学生做好试验准备工作。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具体组织和指导下,帮助学生做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以保证试验数据的随机性和试验活动的有效性。同时,让学生明确试验要求,并根据试验要求自主商定试验方案,有序开展试验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合作试验,初步推测。
(1)学生分组进行试验活动。
①学生按预定方案,分小组进行试验活动。
②教师巡视了解每个小组的试验情况,并及时进行活动过程和活动记录的指导。
(2)学生组内分析交流。(PPT课件演示。)
①观察分析:观察本小组的摸棋子活动记录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②讨论交流:从统计结果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摸棋子的试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每个棋子都可能被摸到,并且被摸到的`可能性都是一样的;通过分析、交流试验活动的统计数据,让学生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3.集体交流,推理归纳。
(1)全班集体展示交流。
①展示全班各个小组的摸球情况统计结果。
②集体交流:观察全班各个小组的试验结果,你们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质疑思考。(PPT课件演示。)
①每个盒子里都装有红色棋子和蓝色棋子,为什么摸出红色棋子的次数比摸出蓝色棋子的次数多呢?
②打开盒子看一看,联系试验结果,你明白了什么?
③可能性的大小到底和什么有关?
(3)引导学生归纳概括。(PPT课件演示。)
(4)引导学生根据统计结果推测。(PPT课件演示。)
(1)如果再摸一次,摸出哪种颜色棋子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2)动手摸一摸,和你的推测一致吗?说明什么?
(3)教师小结:摸出红色棋子的可能性大,但并不能确定摸出的一定是红色棋子,也有可能摸出的是蓝色棋子。
【设计意图】通过对全班各小组的试验数据进行观察分析、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不仅是有大又小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性;通过引导学生对试验现象的质疑与验证,让学生体会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与事物出现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根据试验的统计结果对下一次试验结果的推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三)巩固应用,加深体验
1.巩固体验。
(1)完成教材第45页“做一做”。(不同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①左图中指针停在哪种颜色上的可能性大?为什么?用转盘试一试。
②右图中指针停在哪种颜色上的可能性小?为什么?用转盘试一试。
(2)完成教材第48页练习十一第6题。(用试验验证猜测。)
①学生自主确定试验过程,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指导。
②组织学生小组交流。
2.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48页练习十一第7题。(体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①引导学生审题,明确每个箱子里有哪种颜色的球?每种颜色球的数量各是多少?每个箱子里球的总数是多少?
②学生口头解答,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③拓展思考。如:
a. 如果要摸出黄球,在哪个箱子里更容易摸到?为什么?
b. 在左边箱子里摸出绿球和在右边箱子里摸出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相等?为什么?
c. 如果在左边箱子里增加6个绿球,那么在哪个箱子里摸出绿球更容易?为什么?
(2)完成教材第48页练习十一第8题。(体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①引导学生审题,明确题意。
②学生口头解答,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③拓展思考。如:
a. 这个小朋友最不可能表演什么节目?为什么?
b. 这个小朋友还有可能表演什么节目?为什么?
c. 像这样的事情能确定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与事物的数量有关,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课总结,归纳提升
1.教师讲述:生活中许多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现象虽然对于个别试验来说结果不能确定,但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有的发生的可能性大,有的发生的可能性小。
2.教师提问: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3.教师小结: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大量重复试验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呈现出一种规律性,即大量重复试验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事物出现的数量有关。出现的数量多,可能性就大;出现的数量少,可能性就小。(PPT课件演示。)
(五)作业练习
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5题。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不同层次的开放性涂色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随机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和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能性》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104~105页例1、例2。
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中,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其中“统计与概率”中统计初步知识在一、二年级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并且概率问题是一个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重要问题。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预知,即确定现象;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无法事先预知,即随机现象(不确定现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新增了属于概率知识范畴的内容“可能性”,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能否主动建构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是否具有清晰可同化新的知识的观念以及这些观念的稳定情况。由于概率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把“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定为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应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猜测、实验和观察能力。
4.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及反思追问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感知“可能性”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有没有玩过转硬币的游戏?
生:玩过或没玩过。
师:转硬币游戏,印有钱数的这面为正面,老师贴上了白色表示,印有国徽的这面为反面,教师贴上红色表示。在转动硬币之前,请同学们猜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老师转动这枚硬币,等硬币不转倒下后,猜中的算赢。观察…….再来一次。
师:你发现硬币每次朝上的面都是正面吗?
生:不一定
师:对,因为硬币有正反二面,所以每次转动硬币后,可能出现正面朝上,也可能出现反面朝上,这就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可能性”(板出课题)
(设计意图:把教材中呈现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情境,改为更具童趣的“转硬币游戏,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探索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更好地引导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游戏探索——理解“可能性”
1.游戏一:“一定”。
摸奖箱中的乒乓球全部是6个黄色的乒乓球(学生不知道)。
(1)猜测。学生随意摸球,老师猜它的'颜色。(老师都能够猜对。)
(2)推想。老师每次都能猜对乒乓球的颜色,这是为什么?(因为盒子里装的都是黄色乒乓球。)
(3)验证。打开盒子,让学生看到盒子里装的都是黄色的乒乓球。(验证自己的推想。)
(4)分析。因为盒子里装的全都是黄色的乒乓球,所以继续摸下去的话,摸出来的一定还是黄色的乒乓球。(板书:一定)
2.游戏二:“不可能”。
师出示另一个摸奖箱,里面是6个白色的乒乓球(学生不知道)。
(1)游戏规则:从箱子里任意地摸出一个乒乓球,如果为黄色,就赢。
(2)体验。让学生从箱子里任意摸球。
(3)推想。为什么从箱子里任意摸一个,而且有那么多的同学摸,都没能中奖呢?
(4)验证。打开箱子,倒出乒乓球,让学生看到箱子里面根本就没有黄色乒乓球。
(5)分析。因为箱子里面没有黄色的乒乓球,所以从箱子里任意摸一个,而且随便摸几次都不可能摸出黄色的。(板书:不可能)
3.游戏三:“可能”。
师:要怎么样才有可能摸出黄色的乒乓球呢?思考一下,然后跟同桌交流,看谁想出了好办法。
指名让学生回答后,当着学生的面从摸奖箱中拿出3个白色的乒乓球,放入3个黄色的乒乓球。
(1)猜测。任意摸一个,可能会摸出什么颜色,一定能中奖吗?
(2)推想。为什么从这个箱子里摸出一个乒乓球可能中奖,也可能不中奖?(因为箱子里的乒乓球既有黄色的,还有白色的。)
(3)体验。让学生实际摸一摸,摸中黄色乒乓球的记下名字,让他选奖品,下课时发奖。
(4)分析。因为箱子里装的乒乓球不只是黄色的乒乓球,还有白色的,所以任意摸一个,既可能会摸出黄色的,也可能会摸出白色的。(板书:可能)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经历“猜测——推想——验证”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获得愉快的数学体验,并在体验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发展。从“一定”到“不可能”,再到“可能”,随着乒乓球的变化可能性逐渐增大,也让孩子初步感知“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三、走进生活——应用“可能性”
1.设计抽奖。
设计要求:在箱子里放4个球(其中白球和黄球的个数由学生确定)。摸一次,凡是摸到黄球就有奖品。
你会怎么设计呢?说说你的理由。
(可能出现的情况:4个黄球,一定得奖;3个黄球1个白球,得奖的可能性大;2个黄球2个白球,得奖和不得奖的可能性一样大;1个黄球3个白球,得奖的可能性小;4个白球,不可能得奖。)
(设计意图:这个抽奖活动的设计是对“一定”“不可能”“可能”的一个综合应用,但又不是上面游戏环节的重复,而是一个逆向的装球训练,并且渗透可能性的.大小与各种球的个数有关,从而促进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2.拓展应用。
刚才我们通过一些游戏,知道了“一定”“不可能”“可能”这几种情况,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这几种情况。
(1)在下面的句子里填写“一定”、“可能”、“不可能”。
太阳( )从东方升起。
时间永远( )停止。
今天老师( )要表扬我。
爸爸的年龄( )比我小。
摸彩票( )中奖。
(2)判断下面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儿东西。
3天后下雨。
太阳从西边升起。
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
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设计意图:借助现实世界中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和列举哪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哪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在描述、思考、讨论和交流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确定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
(2)你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生活中的事情吗?(先和同桌说说,再指名说。)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让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生活中的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又能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真正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观。)
3.梳理小结。
追问:现在你能谈谈对“一定”、“可能”、“不可能”的认识吗?
(设计意图:再一次追问,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反思和小结,从而提升认识水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
4.课堂作业。
课本p108页练习二十四1、2、3。
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比较抽象,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以“猜测——推想——验证”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线,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数学知识生活化。“一定”、“可能”、“不可能”是3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学中不仅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中的数学事例,同时还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真正做到了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
2.操作活动实质化。本节课有多次操作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活动前的猜测与活动后的分析,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可能性”的概念。如果忽视了这两点,上出来的课也许就成了“体育活动课”,而有了这两个重视,活动才具有了价值,从而将操作活动“从形式引向实质”,操作才具有了思维价值,活动才具有了“数学味”,上出来的才是“数学课”。
3.学生学习自主化。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这节课的设计着眼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导”中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每个环节中,都是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学生学得生动而充满活力,主动而富有个性。
综观整节课的环节设置,我们在努力追求一种简约化的课堂教学(整节课由三个大环节“故事引入”、“游戏探索”、“走进生活”组成),便于教者把握。但是这种简约又不是一种简单,譬如:课的主体部分设计了多回合的摸球游戏,看似简单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次游戏的背后都有明确的目标。摸球这样的游戏活动设计:一是课前准备不多,可操作性强,二是活动设计新颖有趣,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是活动设计环环相扣,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绪,四是游戏活动结果浅而易见,便于学生回答问题。整节课的设计我们在努力追寻教学目标的全方位达成,同时又想让教学变得简单些,这节课不需要投影仪,也不需要多媒体课件,简简单单就可以把课上得扎扎实实,这就是我们的追求——追寻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境界。
《可能性》教学设计5
摘要:一直以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是数学教学任务和目标高效完成的主要场所。如何充分利用课上45分钟,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是大家一直关心的问题。近几年,素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深入开展,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做了重点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的能力成为其核心要求。众多一线数学教师深刻反思现代教学思想,钻研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试验。在此过程中,我们力求博采众长,在教学交流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广泛汲取营养,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边试验,边改进,边筛选。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虽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没有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设想,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提高;效率
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小学数学观念认为,要想提高教学效率,课堂秩序是首要的保证,这使得数学教育与整个普通教育一样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教师在台上教,学生在下面听,要求学生正襟危坐,“竖起耳朵”认真听,不许交头接耳,不许随意讨论,否则将会受到老师的批评甚至惩罚。教学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如此学生的数学素质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削弱了数学素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成分。现代的教学观相比较传统的教学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从教学的主体转变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单一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转化为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授课形式生动活泼,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得主动,学得心甘情愿。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从整体教育观上,挖掘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运用现代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一、采取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
教法制约学法,是影响教学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教师的教法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数学课堂氛围变得轻松和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小学教育的需要,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把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据报道,美国中小学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利用10分钟讲解基础知识,剩下的时间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组织他们相互交流、探讨、消化,教师在一旁作为引导者进行引导,必要的时候予以提醒和纠正,结果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无独有偶,国内很多地区,尤其是发达地区的小学,已有很多教师采取这种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组织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自己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手段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的形成关键在于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手段进行引导培育。课堂教学手段多种多样,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在现实教学实践中,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学手段的极少,通常都是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授课类型,结合学生的个性心理,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单一地运用某一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乏味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影响学生大脑智力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做到综合交叉,做到丰富多彩、趣味十足,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听课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提高教学实效。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较为普及的教学手段,其本身所具有的灵活多样性能够充分满足当代小学教育需求。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既能准确直观地传递信息,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将学到的知识深刻地印在大脑中,又能节省不必要的讲解时间,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可能性》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什么是名片?再什么情况下用名片?
生:名片就是一张卡片,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工作。
在第一次见面时使用、 在交朋友时使用。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放在几个信封里,然后分给每个小组,同学们按要求填写名片。同学们添完名片后小组讨论。
师:在制作的名片中发现了哪些规律?
学生会从性别、属相、姓名等进行回答。例如:有几个男的、几个女的、有属猪的、有属鼠的。
二、新授
师:请同学们记好你们组各种属相的人数,我们来做摸名片的游戏好吗?
生:好。
师:游戏是这样的:把你们组的名片合在一起,每人摸十次,一次摸一张,每次摸完后再返回,打乱顺序再摸。猜猜看,摸到什么属相的可能性大呢?
生1:摸到属鼠的可能性大。因为我们组属鼠的多。
生2:我猜摸到属猪的可能性大,因为我们组属猪的多。
为了让同学们更清楚结果,教师先不回答,将名片发给各个小组,每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去做这个游戏--摸名片。让学生亲历知识探索的过程,获得直观的感受。在摸的过程中,每摸一次让学生作下记录去探索其中的规律。
在做完游戏后集体讨论其规律性,看一看是不是得到相同的`结果,实际的结果与原来的猜测是否吻合。并引导学生用特定的词语描述,如:“可能”“一定”“很少”“不可能”“偶尔”“经常”等。
有的同学会说摸到了几次属猪的,几次属鼠的,几次男的,几次女的等。让学生自己在游戏中去发现摸到的可能性大小。师:从这个游戏中,大家体会到了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确实是有大小的。你能说
一些有关可能性的例子吗?
同学们会举一些例子,有的可能不近人意,教师可以给予提示,如:抛硬币,猜拳,抽奖等。
三、课堂练习
1、教师事先准备好两个盒子里面放好黄、白两种颜色的球,数量相等,将全班学生分男、女两组,双方各派一代表上前摸球,摸到白球得1分,摸到黄球不得分,男同学给女同学记分,女同学给男同学记分,看谁的分数高。
师:摸到的球可能是什麽球?摸到什麽球的可能性更大?
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的进行探索游戏。
2、自主练习第6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一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可能性》教学设计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高度社会化,大量的信息数据需要处理,出现许多决策问题需要人们去分析、评价,统计知识及其方法已渗透到了人类活动的每个领域里的策略分析方面,已成为现代数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应用数学的重要领域。统计知识已作为数学教育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经。北京市21世纪数学实验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结合生活实例、通过例题的教学对学生渗透有关统计的初步知识,以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统计的意义,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可能性》一课是数学教材第四册第十单元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概率知识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的概率知识主要是以直观为主的。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多观察多实验,亲自实践、体验,在游戏中获得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直观感受。从而获得有用的概率基础知识,用来解释生活现象,更为全面地分析问题,作出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奠定基础。
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如何体现课改新理念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一、游戏激趣,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今天这几只小螃蟹要进行一场跑步比赛,它们都雄心勃勃,想取得胜利,不信你听!(课件)你们说说谁能得第一?(个别发言)要是再来一场比赛呢?
是呀,在不同场次的比赛中,每一只螃蟹都有可能取胜,这就是可能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动脑来体会可能性。
二、活动体验,自主探究
(一)师生共同体验“一定”,“不可能”
1、我们先来做个摸球的游戏:(出示一个口盒都是粉色球)
师:我这有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装着一些彩球,都有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谁来摸一个给大家看看?(指名到前面)
(1)你们猜猜他摸出的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
(2)你说说你有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摇一摇,不能偷看)
(3)我也想猜猜,你摸出的一定是粉色的。(生拿球)给我点鼓励
(4)谁还想摸?你摸出的可能是什么颜色的?
(5)我猜一定还是粉色的。
(6)谁还想来试试?
(7)你知道这个盒里的小秘密了吗?(指名)想不想验证一下(一个一个拿)
小结:正像你们所说的,这个盒子里都是粉色的球,任意摸一个,摸出的一定是粉色球。(板书:一定)
2、师:在这个都是粉球的盒子里,有可能摸出你们刚才所说的黄色……的球吗?为什么?
小结:是呀,正因为这个盒子里没有黄色……的球,任意摸一个就不可能是黄色的。(板书:不可能)
(二)小组合作,体验“可能”
师:在我们摸球的同时,有几个小朋友也在摸球,看看他们是怎么摸的?(录象)
师:看明白了吗?做这个游戏时应该注意什么?
不能偷看(一会儿在做游戏时,大家都来做监督员,互相监督,不能偷看。)
结果怎么办?组长要做好记录。摸到红球就在红球那做个标记……
你们都等不急了吧,在组长的位子里也有这样的一个盒子,请静静的快把它拿出来,在组长的带领下按顺序摸球,请把结果填在表一中。(小组活动)
师:我们统计一下,你们组摸到粉球几次,黄球几次(按组说)
师:观察每组摸到粉球和黄球的次数,你发现了什么?
全班同学一共摸到粉球几次,黄球几次,我们一起算一算。
师:我们全班同学一共摸到粉球……次,摸到黄球才……次,你想到了什么?
师:盒子里两种颜色的球到底有几个,你想知道吗?请组长把球拿出来,数一数。(3粉1黄)把球收到盒子里
总结:刚才我们同学真了不起,盒子里粉色球的个数多,我们摸到粉色球的次数就多,所以就说,摸到粉球的可能性大(板书)
相反:黄色球的个数少,摸到的次数就少,所以说,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小。(板书)
师:请你想一想,盒子里有10个粉色的'球,1个黄色的球,摸到粉球的次数会怎样,摸到粉球的可能性呢?
如果有20个粉球黄球还是1个,这时怎么样?
如果盒子了全是粉色的球,怎样呢?
师:大胆的想像如果盒子里粉球黄球的个数同样多,那摸到粉球、黄球的次数会怎样?
师:你们猜的对吗?我们来验证验证
请组长在盒子里放上同样多的粉色、黄色的球,可以是2粉2黄,也可以是1粉1黄。多余的球怎么办?把摸球的结果记录在表2(小组活动)
师:观察每组摸球的次数,哪个组摸到球的次数比较相近,看着结果,你想说些什么?一起算出全班摸球的次数,全班摸出粉球……次,黄球……次,你想说什么?是不是像刚才记录的那样相差的很多?
总结:当粉球、黄球个数同样多时,我们摸到两种颜色球的次数非常相近,可能性也是相近的。
三、联系生活,学以治用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可能性的问题,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还有些事情是不能确定的。下面我们来做个小练习。
2、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你能说说吗?
3、这节课每名同学都能开动脑筋,学到了新知识,那谁最聪明,谁的反映最快呢?我想利用旗子做个小测试,谁愿意参加这个测试?请你快速快速的拿出旗子。
小结:看来你们的反映的都很快,反映能力都很强。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通过摸球游戏研究了可能性的问题,其实生活中好多事物具有可能性,希望你们在学习上勤动脑勤思考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创设了“联系、发展的游戏情境”,使全体学生在好奇、有趣的情感体验中有序、有效地完成了试验探究、尝试应用的学习任务。课后将成败进行了反思:
1、我认为实践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往往会记忆深刻。因此,我在这节课中创设小螃蟹赛跑、神秘的盒子等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多种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摸球的实践活动中来,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展开,问题也才会自然地被学生发现,解决。
2、课堂上时间分配比较合理,学生参与面广,游戏的广度深度符合学生的特点,整堂课气氛活跃,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虽然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数学的思维方法还是要渗透的。在计算全班共摸到两种颜色的球各几次时,渗透了怎样计算更简便。
在第一次师生共同摸球时,就渗透了一些摸球的方法:摇一摇,不能偷看。为后面的小组实践打下了基础。
4、尊重相信每位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探索空间。
当然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在倾听学生发言时,还不够耐心,有时有抢话的现象。
2、板书可采用图文结合,贴近学生的理解水平,更具体形象地做到表达的有效性、条理性。充分让学生有意识地获取和读懂板书,形成合理的质疑。
3、课上有些问题的思考价值不高,如“我这有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装着一些彩球,都有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这样的问题使学生没有依据的猜测,在提问时应少叫几个学生回答。有些问题没有什么思考的价值发,如:“拿出来的球怎么办?”
4、应该增强个别环节的实效性。第二次合作摸球,应该在第一次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的思考,讨论,甚至在摸球的次数上也可增加,从而使学生在合作探索中更深刻的体验到当两种球的数量同样多时,摸到两种球的可能性是相近的。这样能使知识自然的有所升华。
5、“偶然性”提出的时机不够准确。可以在分析完全班总体情况之后,再回到个别有问题的组,提出“偶然性”的问题,这样学生会更明白。
《可能性》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小学六年级教科书第131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知道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3.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重点
感受不确定现象,讨论比较简单的用一个数来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具准备
课件、乒乓球和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玩游戏导入,复习旧知
1、玩小魔术,激趣。
2、玩真的:一个小纸团,任意放在一只手中,可能在哪一只手中,(可能在左手,也有可能在右手)也就是说有两种可能性,可能性的大小是多少?(能回答给予鼓励)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可能性大小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可能性大小)
3、检测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判断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简要说明理由。
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三天后下雨。()
太阳从西边升起。()
小方吃饭时用左手拿筷子。()
小明的年龄比他爸爸小。()
4、过渡语: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得非常好,相信这节课会合作愉快,轻松学会、掌握新知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摸乒乓球游戏(教学例1):出示课件
(1)教师口述并演示:袋中有3个相同的球,分别标上数字1、2、3。从袋中任意摸出一个。可能摸出几号球?有几种可能的结果?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吗?
(2)猜一猜(四人小组内合作议一议)。
学生:可能摸出1号球、2号球或3号球。
有3种可能的结果。
1号1/3,2号1/3,3号1/3(引导或鼓励会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了)
教师:也就是说,摸出三号球的可能性相同,都是1/3。
(3)试一试(摸一摸)。两个同学上台(一个同学摸,一个同学或全班记----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摸、记、放回再摸,连续3--15次):验证每个号球出现的可能性。
(4)反馈明确:(摸出每个号球的次数接近;如果继续摸下去,摸的次数越多,摸出每个号球的次数越接近),这说明从袋中摸出每个号球的可能性是相同的.,摸出三号球的可能性都是(1/3)。
2、摸卡片游戏(课堂活动第1题):(出示课件)
生:齐读游戏规则。
师: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你是怎么想的?
生:同桌交流后汇报(公平,共10张,1和0各5张,各占一半,可能性是1/2)
师:也就是说,可能性相同的情况下,游戏规则具有公平性。
分左右两组,各选两位代表上台,一人摸一人记录,全班同学监督:先摸3次,得分相差多少?再摸3次,......
明确:取的次数越多,得分就越接近,胜的可能性就越接近,获胜可能性是1/2。
教师小结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游戏规则中各方可能性相同的情况下,游戏规则才具有公平性。
过渡语: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赚钱,设计了一些不公平的游戏。希望同学们要高度警觉,不要中了这些人的圈套,上当受骗。
3.教学例2。
转盘游戏:出示一个大的转盘(上面有三个区域,红色区域占整个圆盘1/2,黄色和蓝色区域各占整个圆盘1/4)。
(1)游戏(方案)公平吗?为什么?
生:不公平,……
师:也就是说,红色区域的面积大,占了整个圆面积的1/2;黄色区域和蓝色区域的面积小,各占整个圆面积的1/4;所以这个游戏规则不公平。同时也说明,面积越大,可能性越大。
(2)怎样设计这个转盘才公平。
同桌交流后汇报:
平均分成三份,三种颜色各选择其中一种,三人的可能性都是1/3。
平均分成四份,四种颜色各选择其中一种,三人的可能性都是1/4。
(3)计算:指针停在四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各是多少?(1/4)
如果转动指针100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次指针是停在红色区(100x1/4=25)
4.抽牌游戏:1、2、3、4四张牌,抽出小于3的甲胜,大于3的乙胜。
这样约定公平吗?为什么?
小于3的有1和2,占四张中的二张,可能性是1/2。
大于3的只有4,占四张中的一张,可能性是1/4。
你愿意是甲,还是乙?(甲——选择可能性大的)
师:这说明了什么?(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练习:练习二十六第2--3题。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同桌互议,最后集体反馈、评价。
四、学生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附板书设计:
可能性的大小
1号---------1/3红区-------1/2小于3的--------1/2
2号---------1/3黄区-------1/4
3号---------1/3黄区-------1/4大于3的--------1/4
可能性相同--------公平面积越大,可能性越大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
《可能性》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8~9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初步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玩游戏,高兴吗?老师希望小朋友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注意与小组内的小朋友合作,能做到吗?
[说明:新课伊始,就抓住学生爱玩的心理,以游戏的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二、玩一玩
1、游戏一:抛硬币。
提问:这是什么?想知道用这枚硬币怎么玩游戏吗?
介绍抛硬币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一名小朋友向上抛硬币,其他小朋友猜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教师在实物投影上说明硬币的正面和反面。)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游戏活动。
交流:刚才在抛硬币时,出现了哪些情况?
拿起一枚硬币,提问:如果老师把这枚硬币抛起,落下后结果会怎样?(学生猜结果)
追问:一定是正面朝上或一定是背面朝上吗?(不一定)应该怎样说?(引导学生用“可能”“也可能”说说游戏的结果)(板书:可能)
[说明: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并尝试用“可能”等词汇进行表达,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2、游戏二:摸球。
出示3个红球3个黄球,谈话:(边说边演示)这里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老师把它们放进袋子里,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从袋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结果会怎样?(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结果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可以摸一摸,看看是不是既有红球又有黄球。谁愿意和老师一起玩?
示范:老师摸,一学生记录摸出的球是什么颜色。(摸3次)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玩游戏。
提问:你们摸出的球是既有红球,又有黄球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袋子里既有红球又有黄球,所以摸出的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说明: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小组内学生之间的摸球、猜球游戏,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游戏,再次使学生感受到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设问:如果这个口袋里装3个黄球,3个绿球,任意摸一个球,摸出的可能是红球吗?(板书:不可能)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摸球,验证结论。
拿出装有6个红球的袋子,问:从这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一定是红球)可能是其他颜色的球吗?(不可能)(板书:一定)
谈话:请小朋友拿出这样的袋子,小组合作摸5次,看看结果怎样。
反馈:从这个袋子里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吗?
活动小结。(略)
[说明:以“提出猜想—摸球活动—解释说明”的方式,组织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含义,明确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伴着思考活动,探究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数学思考得到充分的发展。]
3、游戏三:转转盘。
出示转盘,谈话:这是一个转盘,分为红色、黄色、蓝色等三个区域,请小朋友想一想,转动指针,最后指针会停在哪里?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转动指针,看指针可能停在哪个区域。
学生交流后,小结:指针可能停在蓝色区域,也可能停在黄色区域或红色区域。
[说明:让每个学生动手试一试,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指针可能停留的区域,强化学生对“可能性”的感知,增强了合作意识。]
三、辨一辨
多媒体出示装有不同颜色球的三个口袋(①2个红球,3个黄球;②2个蓝球,3个红球;③5个黄球),以及蓝猫、淘气、菲菲判断从口袋里摸球情况的画面:
蓝猫: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黄球。
淘气: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黄球。
菲菲: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不可能是黄球。
(1)小组讨论:蓝猫、淘气、菲菲各摸的是哪个口袋?先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2)全班交流。(略)
[说明:以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提出问题,增加了学习活动的情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说理,学生对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感受得到了加深。]
四、放一放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些红球和绿球,你们能按要求把球放在袋子吗?
(1)往口袋里放一些球,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绿球。
(2)往口袋里放一些球,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绿球。
(3)往口袋里放一些球,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不可能是绿球。
学生分小组按要求完成操作,并说明理由。
[说明:让学生根据事件发生的结果推想条件,又一次加深了学生对可能性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五、说一说
提问: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事情一定会发生,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能用“一定”“不可能”或“可能”说一句话吗?
小结: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可能、不可能或一定发生的事情。只要我们平时多学、多问、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六、课堂总结(略)
《可能性》教学设计10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学生是在对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有了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对于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认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的活动,让学生在"猜测-试验-分析数据"的实践活动中感性认识事情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然后通过练习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情况的可能性大,什么情况的可能性小,并检测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
例4:教科书中在这里设计了另一个摸棋子的试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①首先,让学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与例3相比,增加了一种颜色的棋子,这个简单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增加到了三个:摸出红棋子、摸出蓝棋子、摸出绿棋子。
需要注意的是,通过例3的教学,学生已经借助试验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这里,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盒子里棋子的颜色种类列出这个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再通过试验帮助学生理解。
②接下来,让学生判断摸出各种颜色棋子的可能性大小。将三种可能出现的结果的可能性进行比较,要让学生能够判断出摸出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最大,摸出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最小。
例5:通过例3的教学,学生已经在试验、收集和分析试验数据以及讨论交流的活动过程中,获知了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测摸出各种颜色棋子的可能性大小,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由于学生已经在前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中获得了一些进行实验的经验,教师只需引导学生说一说设计这个实验时需要注意什么,如"实验的次数要足够多""每次摸棋子前要将盒子里的棋子摇匀"等,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实验。在各小组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最后,各小组汇报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做一做:教科书通过让学生根据摸棋子试验的统计结果来推测袋中何种颜色的球多,并实际验证,进一步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统计规律性。
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准备一袋棋子,注意两种颜色的棋子的数量相差要大一些。然后让学生仿照例3进行试验,再根据试验的统计结果进行推测"哪种颜色的棋子多",最后再打开袋子看一看,验证自己的猜测,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各小组进行汇报,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统计的结果是什么,自己的猜测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猜。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可能性"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
2、学生能够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确定的事件,用"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不确定的事件。
3、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在游戏中探索,有初步的合作能力,对此类学习活动很感兴趣。
4、三年级学生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现实起点高于逻辑起点,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猜测、验证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学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过程方法目标: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试验操作、分析推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学难点:利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先观察,然后思考后回答:在A、B、C 3个透明的盒子里,盛有总数量相等、但红、黄两色数量不等的球。"小红希望一次就能摸出1个黄球来,我们建议她从哪个盒子里摸?""在另外两个盒子里,哪个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最大?"通过学生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简捷地复习了第一课时关于"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知识,并顺利地导入了对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大小"的研究。
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在不了解盒子里装球的数量的情况下,先行预测"摸出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这显然是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可避免的含有"碰碰运气"的成份。但是,教师允许学生在观察摸球实验的过程中,修正自己最初的选择,进而让学生体验到,只有根据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去进行判断才是有科学依据的,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通过这个实验初步体验和发现"可能性大小"的规律。
第三个环节: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一步研究:如果再增加一种颜色,是否仍然符合物体数量多少决定摸出哪种物体的可能性大小的规律呢?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强化对"可能性大小与物体数量多少有关"这样一个结论的.认可。
第四个环节:是让学生应用"可能性大小"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应用中深化对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的认识。
最后一个环节:是向课后延伸,引导和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意识。
七、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一个盒子里面装有7个黄色乒乓球2个红色乒乓球。
学生:7颗红色棋子,4颗蓝色棋子,1颗黄色棋子。
八、教学过程
一、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复习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出示问题:
谈话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在生活中,有的事情可能发生,有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可能性问题。
复习旧知:先来复习一下学过的知识。
A B C
师:草地上有三个盒子,小红希望一次就能摸出一个黄球,我们建议她从哪个盒子里摸?为什么?
师:为什么不建议小红从B盒或C盒摸呢?
2.师:既然B盒和C盒都可能摸出黄球,哪个盒子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最大?为什么?
3.导入:可能性真的有大小吗?今天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可能性的大小]
二、验证可能性的大小。
研究两种结果可能性的大小。
1.学生试验前的猜测。
(1)师: 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盒子,里面放了红黄两种数量不一样的球,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呢?猜一猜。
(2)出示: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
①红球 ②黄球
(3)学生选择。 19人
15人
导语:咱们这么猜科学吗?在试验的过程中允许改变自己的选择。
2.学生试验。
师:请大家推选两名同学上来担任记录员,用写"正"的方法来记录大家每次摸球的情况。男女生各选一名同学上来摸球。一名同学负责拿着盒子,每次要把球摇匀。下面让我们一起关注他们每次摸的结果,并大声告诉记录员。
共( )次
共( )次
3.根据试验结果再次选择。
(1)师:我们已经试验了20次,算一算绿球一共摸了几次?红球呢?看着这两个数据,你们有想法吗?如果再允许你们选一次,怎样选?
(2)出示: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
①红球 ②黄球
(3)学生选择。 34人
0人
4.发现规律。
师:原来选择红球的同学你们为什么都改变了自己的立场?
5.进行验证。
教师揭开盒盖验证。
6.总结规律。
师: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黄球的数量比红球多,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大。红球数量比黄球少,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就小。
板书:在一定的条件下:
多 大
数量 可能性
少 小
7.深化结论。
师: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继续摸下去,结果会怎样?如果只摸一次,一定能摸出黄球来吗?
小结:只有摸的次数越多,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研究三种结果可能性的大小。
1.导入: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两种结果可能性的大小情况。如果再增加一种颜色,是否仍然符合"物体数量多少决定摸出哪种物体可能性大小的规律"呢?
2.出示试验提示:
3.学生小组合作试验。
试 验 记 录 表
( )个 ( )个 ( )个
猜想:摸出( )的可能性最大;
摸出( )的可能性最小。 共( )次
共( )次
共( )次
师:请大家观察统计的数据,结论和你们组原来的猜想一样吗?交流一下有什么发现?
全班汇报。
六个组摸到红球的多,两个组摸到的蓝球多。
学生讨论:两个组摸到蓝球多这种这种情况可能吗?
得出结论:可能性大小与物体数量多少是密切相关的。
多 大
数量 可能性
少 小
6.导语:我们在猜一猜,试一试的过程中做出了可能性大小的判断, 现在你们能直接根据数量来判定可能性大小吗?
三、应用可能性的大小。
(一)连一连。
每次摸一个球,在每个口袋里都摸30次,结果会怎样?你能用线连一连吗?
摸出红球的 摸出的一定 摸出黄球的 摸出的一定 可能性大 是黄球 可能性大 是红球
1.每一位学生动笔在小篇上连线。
2.实投汇报。
(二)设计转盘,灵活运用。
1.师:现在如果你是商场这次活动的策划者,打算怎么设计这个转盘?
如果你是一个顾客,你又想怎样设计这个转盘?现在请我们班这部分同学做商场活动的策划者,另一部分同学做顾客,分头设计这个游戏转盘。设计完后整理自己的设计想法,准备讲给同学听。
2.动手设计。
3.学生汇报。
(1)商场策划者。(2)顾客。
4.小结:我们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转盘设计问题,知道了涂色面大,转到的可能性就大,涂色面小,转到的可能性就小。
5.全课总结。
(三)设疑激趣,引发思考。
1.引入:生活中应用可能性解决问题是很多的,例如(出示两个自制的骰子)--哪个小朋友能用这两个骰子掷出的和是6的话,就能帮助小鸡前进一格,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2.学生实践操作。
3.反馈。
提两个问题请同学们回去思考:
①数字方块为什么不听同学们的话,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②如果想让扔出6的可能性大,应该怎样在方块上标数字呢?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可能性的大小
在一定的条件下:
多 大
数量 可能性
少 小
可能性大小与物体数量多少是密切相关的。
十、作业设计
可能性的大小 练习
一、每次摸一个球,在每个口袋里都摸30次,结果会怎样?你能用线连一连吗?
二、设计转盘
[问题研讨]
1、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参考资料]
1、潘小明《"可能性"课堂教学实录》《小学数学教师》20xx年第11期
2、徐宏臻《"可能""不可能""一定"》《小学数学教师》20xx年第7,8期
《可能性》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在观察、猜测、验证、交流的过程中,提高探究和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在主动参与丰富的数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描述生活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进行小组评比,看看哪个小组能成为今天的优胜小组。你们猜想一下哪个小组可能获胜呢?
生:我们小组一定获胜。
生:我觉得我们小组可能获胜。
师:看来同学们都想获胜,现在我们每个小组的智慧星都是0,所以现在我们只能说你们小组可能会赢。但陈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你们小组就一定会获胜的。
二、自主探索
师:实际上,在日常生活当中,像这样不确定确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学生活动(一)
师:现在我们做一个小游戏。老师这里有2个袋子,里面装了相同数量的`球,我把咱班同学分成两大组,男生组和女生组。分别找表现最好的五名男生和女生来做这个游戏,每人上来摸一个球,谁摸到白球就给哪一组加一面小红旗。
(选五名男生和女生上讲台上来摸球。找一名同学上来统计男生女生成绩。结果女生摸到5个白球,男生摸到4个白球1个黄球。)
师:同学们,现在哪个组赢了?
生:女生。
师:男生不是很高兴,那你们想想是因为你们男生运气太差,还是因为袋子里有什么秘密?
生:有秘密。
师:有什么秘密,谁想来说?
生:我认为女生袋子里全是白球,男生袋子里有白球和黄球。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像你们说的这样。
(把女生袋中的球全部倒在玻璃缸中,学生很自然发出:啊!全是白球!)
师:那女生从袋里抽出的球颜色能确定吗?
生:能。
师:一定是什么颜色的?
生:白色的。
师:那就是确定的,一定能摸出白球来。
(板书:确定:一定)
师:不可能是什么颜色?
生:黄色。
师:对啊,不可能摸到黄色的或其它颜色的球。
(板书:不可能)
师:我们再来看男生袋里的秘密。
(把男生袋中的球全部倒进玻璃缸中,学生又很自然发出了:啊!有白球也有黄球!)
师:那么男生抽到的结果确定吗?
生:不确定。
生:可能摸到白球,可能摸到黄球。
师:对啊,是不确定的,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板书:不确定:可能)
师:你们说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生:不公平。
师:同学们想一想男生袋中的球应该怎样装这个游戏就公平了?
生:从男生袋中拿出几个黄球放到女生袋中。
生:把男生袋中的黄球都拿出来。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你看老师这样做行吗?
(把男生玻璃缸的3个黄球拿出2个,再往玻璃缸不断加入白球。)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样公平了吗?结果会摸出什么球?
生:不公平。还是有可能摸出白球,也有可能摸出黄球。
师:这个同学说的太好了。无论有多少白球,只要有黄球存在,就有可能摸出黄球。(师拿出男生袋子中的黄球。)
师:这样公平了吗?
生:公平了。
《可能性》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随机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准备
课件、盒子、节目签、乒乓球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探究新知
通过趣味游戏,初步感知“可能性”。教师:老师知道,xxx班的孩子们最善于参与各项有意义的活动,这节课我们就从一场精彩的联欢会开始吧!聪明的同学们在联欢会中设置了一个激动人心的环节,那就是通过抽签决定要表演的节目类型。同学们想体验吗?
学生:想!
教师:先来认识我们的.节目签吧!(课件出示节目签)
学生:有唱歌、跳舞、朗诵。
教师(课件显示节目签翻转至背面,并打乱位置):请一位同学来抽签。
教师:请第一位同学来抽签,他会抽到什么节目呢?请大家先猜一猜。学生会对抽签结果进行猜测: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3种情况都有可能。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可能。
教师(课件翻出中间一张:跳舞或其他签):第一位同学抽到的是什么节目?
学生:跳舞。
教师:为了节目不重复,被抽去的跳舞签就不放回去,还剩下两张签。接下来该第二位抽签了,她可能会抽到什么呢?
学生:唱歌和朗诵都有可能。
教师:确定吗?
学生:不确定。
教师:还可能抽到“跳舞”吗?
学生:不可能(板书:不可能)。
教师:理由是?
学生:因为两张签里没有跳舞。
教师:我请第二位同学抽取一张。(抽后汇报结果)(课件翻开第一张:朗诵)。
教师:请第三位同学抽签。现在只剩最后一张了,第三位同学会抽到什么呢?
学生:唱歌(一定是唱歌)。
教师:能确定吗?为什么?(教师板书:一定)
学生:确定,因为只有一张签,一定是唱歌。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描述抽签的情况。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现象,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可能性。(板书:可能性)(设计意图:“可能性”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完全空白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已经具有一些简单随机现象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这里用学生熟悉的“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教学,让学生在猜测中感受,在活动中明晰,以形成对“可能性”的初步认识,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吸引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二、实践验证,领悟新知
1.摸球实验
教师:老师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个神奇的游戏盒子(出示盒子),从盒子里我们也能找到可能性的知识。
教师:(摇动盒子,盒子里是什么?学生回答!再从盒子里拿出一个红色乒乓球)这是老师为同学们特制的——红色乒乓球。如果老师将这个红色的乒乓球放进盒子,你想摸出红色的乒乓球吗?
学生:想!
教师:如果盒子里一共有六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红色乒乓球,你从盒子里任意摸取一个,会有怎样的结果?
学生:一定会摸到红色乒乓球。
教师:理由呢?
学生:因为盒子里全是红色乒乓球,只能摸出红色乒乓球。
教师:如果游戏盒子变了(出示4红2黄),想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红色的乒乓球,摸取一次会有怎样的结果?
学生:可能摸到,也可能摸不到。
教师:想试试吗?为什么?
学生:想,因为结果不确定。组织学生体验摸球过程,每摸出一个记录一个,并将球放回去,摇匀后再进行下一次摸球试验。(引导学生摸球时不偷看,说明将球放回去是为了确保条件不变,摇匀是为了公平)
教师:游戏盒子再变一变,变成了——3红3黄(课件出示),从盒子里任意摸取一个乒乓球,能摸到红色乒乓球吗?一定会摸到吗?
学生:可能摸到,但不一定。组织学生再次体验摸球过程,并记录,如果连续出现几次红色球或者黄色球,提问:下一个一定是红色球或黄色球吗?让学生感受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每次发生的结果与上一次结果没有直接关系。
教师:变!——游戏盒子里面的乒乓球变成了这样,1红5黄(课件出示),从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还会摸出红色乒乓球吗?理由是?
学生:可能摸到!因为盒子里有红色乒乓球。组织学生再次体验摸球过程,并记录,让学生再次感受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体会每次发生的结果与上一次结果没有直接关系。
教师:如果盒子里有10个黄球1个红球呢?还有可能摸到红球吗?学生:有可能。
教师:如果盒子里有100个黄球1个红球呢?还有可能摸到红球吗?如果盒子里有1000个黄球1个红球呢?10000个黄球1个红球呢?还有可能吗?
学生:有可能。
教师:如果去掉这个红球呢?还能摸到红球吗?
学生:不可能。(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猜测、试验、交流的机会。在交流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描述摸球的各种情况。)(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简单实验的对比,让学生亲历猜想、实践、验证、交流,丰富学生对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体验,初步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统计规律性和可能性的大小。)
2.猜球实验。
教师:盒子又变了,变成了……是老师直接告诉你们结果呢?还是我提供一个线索你们自己想办法猜出盒子里的球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提供线索,自己猜。
教师:(出示课件)线索是,可能与A盒子、B盒子或者C盒子中的某一个完全相同,到底与哪个盒子相同呢?怎么办?
学生:从盒子中摸出一个球。
教师:试试看。(学生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球,并出示所摸出的球)。知道是哪个盒子吗?学生:不能确定,可能是A盒子、或者C(B)盒子,但可以排除B(c)。
教师:不确定,怎么办?
学生:再摸一次。学生再次从盒子里摸球,并出示结果,判断盒子,如果还无法判断,就继续摸球,直到能够判断是A盒子为止。
3.放球实验。
教师:同学们还想继续玩吗?
学生:想。
教师:可是老师的游戏盒子变不了了,想请同学们帮忙制作游戏盒子,愿意吗?
学生:愿意!
教师:但制作游戏盒子需要遵守规则,请看!(出示课件)按规则作出第一个游戏盒子。(为了方便用此图代替盒子,用磁扣代替乒乓球)怎么放?请同学汇报放球方法。
学生:放4个红球。
教师:那第二个盒子该怎样完成呢?(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三人一个小组,用圆形纸片代替乒乓球,在桌子上摆一摆,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做好小组汇报的准备。请学生汇报。因为结果多样,老师在黑板上操作呈现,并订正。
教师:用一句话概括所有的做法,可以怎样说?
学生:只要盒子里不装黄色球就可以了。
教师:第三个盒子又来啦!又怎样做呢?小组先摆一摆,先在组内交流讨论,再小组汇报。学生汇报,并评价。
教师:用一句话概括可以怎样说?
学生:至少要放一个蓝色球但不能全是蓝色球。(放1-3个蓝色球,再放其它颜色的球,直到放够四个球。)(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学习的可能性知识去判断如何放球,感知结果与条件的关系。)
三、灵活运用,巩固新知
教师:我们学会了游戏盒子的制作,自己设计一个更加有趣的游戏盒子,课余时间和同学尽情的去研究吧!现在我们运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吧!
1.练习十一第2。
教师:认真读题,独立思考,并分享你的结论。
学生:可能是1、2、3、4、5、6,这6个数都有可能。教师:朝上的面可能是7吗?0呢?因为?
学生:不可能,因为没有7,0这两个数。
教师:如果老师想让掷出的结果一定是6朝上,可以怎样设计呢?
学生:只要正方体的六个面都写数字6就可以了。
2.出示第二题,判断对错。
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描述的是否准确,学生用手势汇报判断结果,集体订正。教师根据问题适当拓展。第四小题,引导学生明确硬币有正、反两面,抛出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是不确定的。(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们相互交流、评析,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让同学们判断,是让学生认识到客观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与个人愿望无关。)
四、交流归纳,全课小结
教师:有一位聪明的将军通过抛硬币让一场战争取得了不可思议的胜利,想听这个故事吗?
学生:想。出示故事,听故事。
教师:我们抛出的硬币结果是怎样的?
学生:可能正面、也可能反面朝上。
教师:而将军抛出的硬币结果是?
学生:一定是正面朝上。
教师:聪明的将军巧妙将可能变成了(一定),从而激发了士兵的信心,战胜了强大的敌人。所以信心对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充满信心,通过努力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就能成功!
教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棒!请同学们对自己优秀的表现做做简单的评价吧!学生自我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我看到同学们个个信心满满,能积极的思考问题,大胆的汇报交流,让我们愉快的度过一节有趣的数学课,老师为优秀的你们点赞!也有一句话与你们分享(课件出示),请齐读(人人都有可能成功!)
《可能性》教学设计13
统计与可能性
教学内容:课本第71-74页的内容。(奖牌给哪组)
知识目标:
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
2. 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1. 让学生通过讨论“奖牌给哪组”,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
2. 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平均数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教师播放一段录像:两个小组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投篮比赛,最后老师把比赛的结果用简单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并提出思考:到底奖牌要分给哪一组?
2. 学生讨论并汇报。有的学生说,第一组投中的总数多,应该发给第一组;有的学生提出相反意见,因为第一组的人多,第二组的人少,不公平。从而得出应该要看平均每个同学投中几个球。
3. 揭题。
二、探索新知。
1. 让学生尝试解答。
2. 生汇报。
第一种解法:分别用“总数÷人数”的方法,计算两个小组平均每人投中篮球的个数。
第一小组平均每人投中(5+6+5+4+5)÷5=5(个)
第二小组平均每人投中(6+5+6+7)÷4=6(个)
第二种解法: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
3. 师小结:通过研究奖牌发给谁这道题,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如何计算平均数?
4. 拓展:生活中,应用平均数解答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谁能举例?
三、巩固练习:
1. 做书本第72页试一试。
本道题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前三天的销售量与今天的进货
量之间有什么联系。根据前三天卖出冰糕的平均数来进货的,但不是唯一的。比如,可以联系气温的升高,可以联系休息日等问题。
2. 做书本第73页练一练第一小题。
先让学生尝试解题,再汇报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可以在统计表上直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
《可能性》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能对生活中事件的可能性进行判定,并能用数字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通过摸球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验证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用“不可能”、“可能”、“一定能”对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判定,用数字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体会学习用数字表示可能性的方法和探究过程。
教具准备:
5个纸盒,黄、白乒乓球若干。
教法与学法: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旧知识的迁移,课堂实践,合作探究与总结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那么今天,在上课之前就让我们交流、畅谈一下自己的理想怎么样?”……(学生畅谈理想,教师适当点评激励)
现在老师这里有三个盒子,第一个盒子装有4个黄球,第二个盒子装有2个黄球、两个白球,第三个盒子装有4个白球。假设老师盒子里的球是有魔力的,摸到黄球你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摸到白球你的理想就无法实现,你会到哪个盒子里摸球呢?为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发言,引出新知
(1)学生发言:选择到第一个盒子当中去摸,因为第一个盒子里装有4个黄球,任意摸一次就一定能摸到黄球。第三个盒子里全是白球,没有黄球,所以不可能摸到黄球。第二个盒子中可能摸到黄球也可能摸到白球。
(2)教师板书学生发言,板书:
一定能 可能 不可能
(3)验证:
任选学生到每个盒子中摸4次,看是否和猜测一致。
2、用数字表示可能性,并说明理由。
一定能 可能 不可能
1 1/2 0
3、实践验证(装有2个黄球2个白球的盒子里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接近1/2)
(1)分组。
(2)分工:1人监督(公正性、次数)1人统计(共摸20次,每摸完一次把球放到盒子里,摇一摇,有画正字法统计摸到黄球的次数。)
(3)活动开始,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组汇报、交流。
有的组少于10次,有的组正好10次,有的组多于10次,这是因为理论和实践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因为有一定的偶然性,是可以理解的。
4、想要使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变大一些该怎么办?(把其中的1个白球换成黄球)
集体验证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接近3/4。
5、要使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变小一些,变成1/4,该怎么办?(盒子中放1个黄球,3个白球)
6、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可能性有大有小)教师板书课题:可能性的大小
可能性的大小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条件改变,可能性逐渐变大,趋于一定能(1),条件改变,可能性逐渐变小,趋于不可能(0)。
三、巩固练习
1、用“一定能”、“可能”、“不可能”判断下列有关可能性事件。
(1)老师今年24岁,20年后,你们的年龄会超过老师。
(2)老师的身高是1.82米,若干年后你们的身高会超过老师。
(3)明天下雪。
(4)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29届奥运会中,中国的金牌数超过美国,排在第1位。
(5)二十年后,你们当中的某个人乘坐“神舟十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
2、同学们看过非凡少年这个栏目吗?少?二等奖的可能性是多少?三等奖的可能性是多少?抽到奖的可能性是多少?(用分数表示)
四、小结本课
用“一定能”、“可能”、“不可能”说一句话……
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有理想,努力加之自信能使不可能变成可能,可能变成一定能。祝同学们梦想成真。
板书设计:
可能性的大小
一定能←—— 可能 ——→不可能
1 3/4 1/2 1/4 0
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开头我让学生畅谈理想,然后巧设悬念,激发起他们的`思考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这一环节,学生的反响很强烈,达到预期效果。
接下来就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识的迁移把数学从生活中提炼出来,也把学生从生活中引入数的殿堂。学生的合作验证探究过程进行的也很顺利,尤其是在集体验证盒子中装3个黄球,1个白球,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3/4中,共摸了20次,恰好摸到了15次黄球,猜想与实践完全吻合,学生惊叹不已,这既是必然又是一种巧合。
一节课当中,如果没有让学生练习的时间我觉得算不上一节成功的课,所以在练习巩固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许多生活化、情境化、学生关注、感兴趣的问题,学生乐于去思考,自然效果也不错。
当然这节课当中,我也有一些很困惑的地方,此如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阐述理由的时间太少,可能有一些同学没有理解透彻,但如果在这里耽搁了太长时间,那么后面就没有了练习的时间,就会顾此失彼,这一环节怎样处理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给我一些合理建议,我一定虚心接受。
在教学的结尾,我送给学生一句话:有理想、自信加之努力,能使不可能变成可能,使可能变成一定能。这既照应了导入,又体现了可能性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这一思想,同时又对学生的一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可能性》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44页主题图、例1、第45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第49页“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借助猜测、实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准备:课件、节目卡片、抽奖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活经验
(一)游戏1:猜猜硬币在哪只手里。
1.教师将枚硬币握在手中,并在背后交换位置,让学生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里。说一说你能确定吗?
2.教师打开没有硬币的手,再让学生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里。说一说你能确定吗?为什么?
(二)游戏2:猜猜抛出的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1.教师将这枚硬币抛出,让学生说出可能是哪个面朝上,要求说出所有可能。
2.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个面朝上。
3.教师揭示结果。
(三)揭示课题。在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感知生活中的随机现象。
1.课件出示主题图:联欢会抽签表演节目。
2.指名回答(问题预设)。
(1)同学们用抽签的方式表演节目,能事先确定自己表演什么节目吗?
(2)有哪些可能?(此时由于不知道抽签的内容,因此有多种可能。)
(二)活动探究,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例1情境)教师拿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告知学生),放在桌上,选三名学生依次上来抽签,并分三步分析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逐步完成研究报告。
剩下卡片张数
确定
不确定
3
2
1
1.桌上有三张卡片时的抽签情况。
(1)让学生分析:第一名同学能确定抽到什么节目吗?他可能会抽到什么节目?请说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此时有三种可能发生的结果)
(2)让第一名学生抽签,展示抽到的结果,填写报告单。(假设抽到跳舞)
2.桌上剩下两张卡片时的抽签情况。
(1)让学生分析:第二名同学能确定抽到什么节目吗?他可能会抽到什么节目?请说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此时有两种可能发生的结果)
(2)进一步分析:他不可能抽到什么?能确定吗?(由于舞蹈已被第一名同学抽走,因此能确定第二名同学不可能抽到跳舞。)
(3)让第二名学生抽签,展示抽到的结果,填写报告单。(假设抽到朗诵)
3.桌上剩下一张卡片时的抽签情况。
(1)让学生分析:第三名同学能确定抽到什么节目吗?为什么?(由于舞蹈和朗诵都被抽走,可以推断出剩下的卡片是唱歌,因此能确定第三名同学不可能抽到舞蹈或朗诵,一定抽到唱歌。)
(2)让第三名学生抽签,展示抽到的结果,填写报告单。(抽到唱歌)
剩下卡片张数
确定
不确定
3
可能抽到唱歌、跳舞、朗诵
2
不可能抽到跳舞
可能抽到唱歌、朗诵
1
不可能抽到跳舞或朗诵;一定抽到唱歌
4.对照研究报告分析、总结。
(1)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抽签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得出事件发生有时是确定的,有时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如果是确定的,可以用“不可能”“一定”描述;事件发生如果不确定,可以用“可能”描述;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与剩下的卡片有关等。
(三)游戏巩固,丰富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
教师拿出抽奖盒(事先准备好教材第45页“做一做”中的抽奖盒),规定:抽到绿色棋子为中奖。
1.抽奖比赛,大胆猜测。
(1)教师选两组学生依次在左边和右边抽奖盒抽奖,中奖人数多的为获胜。
(2)猜一猜:左边盒子里放的什么棋子?右边盒子里放的什么棋子?
(通过学生在左边盒子里摸出的均为红色,可以猜到左边盒子里都是红棋子;学生在右边盒子里摸出的有红、黄、蓝、绿各色棋子,可以猜到右边盒子里有红、黄、蓝、绿棋子。)
2.教师展示抽奖盒中的棋子,验证猜想。
3.分析提升。
(1)小组讨论:为什么左边盒子没人中奖而右边盒子有人中奖?
通过对比,可以分析出左边盒子里面均为红棋子,不可能摸出绿棋子,因此不可能中奖;右边盒子里有绿棋子,因此可能摸出绿棋子,就有可能中奖。
(2)课件出示“做一做”,学生回答问题并分析下述问题。
①哪个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红棋子?为什么?
分析:在左边的盒子里装的都是红棋子,所以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在左边的盒子里摸出红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而右边的盒子里有红棋子,所以可能摸出红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在右边的盒子里摸出红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②哪个盒子不可能摸出绿棋子,哪个盒子可能摸出绿旗子?为什么?
分析:左边的盒子里没有绿棋子,所以不可能摸出绿棋子,“在左边的盒子里不能摸出绿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在右边的盒子里有绿棋子,可能摸出绿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绿棋子,“在右边的盒子里摸出绿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③如果在右边盒子任意摸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分析:右边的盒子里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棋子,所以摸出的棋子颜色有红、黄、蓝、绿这四种可能的结果。
(四)联系生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49中“生活中的数学”,了解身边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2.学生举出其他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设计意图】本环节首先创设“联欢会上抽签”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感知有些事件发生是不确定的,接着让学生亲自参与“抽节目”的活动,逐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通过对研究报告的分析,学会用“不可能”“一定”和“可能”来对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进行描述,并能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然后借助摸棋子游戏,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最后通过“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理解,学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升
(一)基础练习
1.判断下列事件是否可能。(一定的打√,不可能的打×,可能的打○)
(1)三天后下雨。 ( )
(2)爸爸的年龄比儿子的年龄大。( )
(3)小明跑完100米只用了2秒。( )
(4)地球绕着太阳转。 ( )
2.以学生说一说的形式完成教材第47页第1、2题。
(二)综合练习
1.以学生独立完成的形式完成教材第47页第3题,学生交流答案,并说说为什么。
2.以学生独立完成的形式完成教材下题,学生展示不同答案。
【设计意图】练习分了两个层次。其中基础练习主要是巩固学生对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认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判断,并能列举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综合练习则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一)学生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二)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学会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希望大家今后能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可能性,我们还将进行深入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使学生自主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归纳本课获得的经验和方法,教师的总结则是进一步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从而对全课进行总结。
【《可能性》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可能性》教学设计10-30
教学设计12-13
《成数》教学设计05-08
童话教学设计05-21
《倒数》教学设计05-22
匆匆教学设计05-28
《秋天》教学设计05-17
前后教学设计05-18
《早操》教学设计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