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桂花雨》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桂花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桂花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
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题
校园的桂花开了,你用几个词语来赞美赞美它:丹桂飘香,星星点点,缕缕幽香,沁人心脾同学们对桂花的感受是这么的真切,让我们沐浴着桂花雨一起去体会作者对桂花的独特感受。
二、自学课文
1、掌握两个新词。
2、自由读课文,想想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3、试着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三、体会情感
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画出描写家乡桂花和这里桂花飘乡的句子。
2、对比理解:
为什么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比不上家乡的桂花呢?
3、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我们私有的,我和母亲可以尽情地享受桂花给我们带来的乐趣:闻花香,摇花乐,送桂花,泡桂花茶,做桂花饼。可以说桂花已经成了母亲生活的一部分,是母亲怀着什么样的情感在区分着桂花的香味?
四、领会表达方法
1、叙事抒情。
2、直接抒情。
五、拓展延伸
听长辈讲关于小时侯家乡生活的故事。
《桂花雨》教学设计2
【目标预设】
1、准确认读并理解“笨笨拙拙、新鲜、尤其、沉浸、挑拣”等词语,规范书写“尤”“拣”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3、学会抓主要事件和关键词句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的“摇花乐”,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叙事类散文:读出动“情”的事,读懂“事”中的情。
【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悟、体验,从而得到语言训练,受到情感熏陶,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2、创设情境,依据图画再现、角色表演和想象画面等途径,把学生引入课文
具体的情境中,把文字转化成一幅幅画面。让作者拉近读者,并与作者产生共鸣,感悟文章中的语言文字。
3、体现第一课时的教学规律,重视识字写字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写生字。引导学生认认真真读好书,端端正正写好字。
【设计思路】
从文题入手,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对课文定下了情感基调。从“乐”入手,让学生找关键字句,朗读再现当时场景,配以上台表演,力求与作者情感交融,感悟到了语言的魅力。
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字词的教学,留足10分钟的练字时间,认真规范地写好汉字,陶冶学生性情。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初识“桂花雨”
1、金秋十月,桂子飘香。桂花走进了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进入了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琦君的一篇散文,一起读课题──《桂花雨》
2、质疑:“桂花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快速浏览课文,用文中句子回答。(出示句子)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欣赏课文插图,指导朗读
3、再读课题,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让我们深深地吮吸一口桂子诱人的香味,美美地读课题——(学生再读课题)
4、交流作者琦君的相关创作背景资料。
【设计意图: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学生展开阅读学习的突破口。读好课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整体把握课文;由课题质疑,营造阅读期待,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答案,阅读的兴趣会更高一些。】
二、整体感知,情系“桂花雨”
1.交流生字词预习情况
笨笨拙拙撮檀香桂花卤
新鲜尤其沉浸吩咐
谢落炉烟袅袅挑拣
(1)指名读,相机正音:撮(平舌音)浸(前鼻音)袅(鼻音)
(2)理解:吩咐挑拣
“吩咐”什么意思?我和你谁吩咐谁?在家里谁可以吩咐你?你在家可以吩咐谁?用“吩咐”说一句话。
“挑拣”什么意思?为什么不是“捡”?选词填空:
老人从地上()起一块鹅卵石。
老人从一堆石头中()起一块鹅卵石。
【设计意图:中年级的学生应当初步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第一课时教学需要对生字词的'预习进行检查、反馈。在集体的讨论中解决一些词语,他们就会有成就感,读书的兴趣也能得到提高。】
2、整体感知课文
(1)读这篇散文,就像翻阅我们小时候一张一张的旧照片,能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勾起我们无限的情思。(板书:情)请你轻声地读一读课文,在那些特别能引起你注意的地方做个记号。
(2)读书交流,要读得有滋有味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桂花雨”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出最后一段)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想想在全文中的作用。(总结全文)
【设计意图:“情”是散文的灵魂。初识散文,教师必须让学生静静地听,美美地读,在读书过程中走进文本,试着学会抓主要事件把握课文内容。散文不是用来教的,而是用来欣赏的。我们教给学生的,应该是欣赏的方法。授之以渔,学生自然知道该如何去欣赏每一篇美文。】
三、精读感悟,体会“摇花乐”
过渡:“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一)自由读文,披文入情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语言中体会到了作者“摇花乐”,画出有关的语句,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二)自由交流,循情探文
1、(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桂花雨》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自学课文中的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分清文章的主次,能
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从人物言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快速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从人物言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回忆过去的美好经历时,我们都会不禁笑逐颜开。你经历过有趣的事吗?
2.童年曾发生过的一些趣事会令我们终生难忘,只要那扇记忆之门一打开,我们仍会感受到当时的'那种快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桂花雨》(板书课题:桂花雨),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录了下来,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3.齐读课题,并对课题进行质疑。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投影出示:
(1)你理解“桂花雨”的意思了吗?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课文主要讲了哪些事情?
(3)请画下文中你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以指导。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有些能让学生自学或讨论的,放手交学生;有些要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解决的,可让学生在读中先自主体会。
(三)精读课文,探究解疑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l)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乐”
(l)作者为什么说摇花是件大事?
(2)请用波浪线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理解句子:这下,我可乐了……使劲地摇。
想象一下“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朗读。
3.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4.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饱含着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课堂总结
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桂花雨》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一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能说出来给大家听听吗? 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些什么有趣的事?
是啊,童年是幸福的,难忘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桂花雨)
2、同学们,你们喜欢桂花吗?请你谈一谈你对它的认识。上课一开始激发学生,教师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景,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3、快速默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提出了那些要求?
4、针对课题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
(二)、初读课文知大意
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展示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展示自学的生字词
(三)、品读语句悟情感
1、看“摇花乐”的图片,分小组读并画有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中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体会)
⑴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⑵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然后激发学生想象的翅膀,在桂花树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读懂了桂花雨吗?桂花雨美吗?美在哪里?此时落在你头发上、脖颈上、身上的不是雨滴,而是那细小、芬芳的桂花,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换成是你,你将会怎样的喊?
最后学生兴奋而激动地读
[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大家一起喊。分组读,评议,
2、 全段以“乐”字为线索,“摇桂花”不仅乐了“我”的一家,也乐了乡亲们。再让学生美美地感情朗读“摇花乐”这一段,以至于背诵这一段。
3、品读体会并诵读
[1]学生自读课文的7、8自然段,读后提问你们能读懂母亲的心思吗?抓住重点句“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从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的小山上桂花因为多,更是香气浓郁,这是我们用鼻子来分辨香气的,那妈妈是用什么来分辨的呢?其实妈妈是太喜欢院子里的桂花了,她是用感情来分辨的。同时引出: ①东西是自己的好; ② 月是故乡明。更进一步体会到桂花做的食品(桂花茶……),此时桂花已充满她生活的全部空间,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小伙伴讨论、交流。接着进行说话练习:外地的环境好,还是( )。外地的生活好,还是( )。然后抽生读7自然段读出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加深了理解,对全文的感情有了深化,加强了语言文字训练,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课文用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中蕴藏着浓郁的乡情,读了后很感人。
(五)拓展练习。希望学生能够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写你童年难与忘怀的人和事,或写一写你喜欢的植物或家乡的特产。
读写结合的练习,其目的是从读后的感慨入手,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依托,促使学生有感而发,落笔成文,完成读写结合的迁移。
年级:五年级 学校:小寺沟学校 时间:20xx.9.28
科目:语文 课题:7.《桂花雨》 执教:何学梅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的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先写了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童年的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桂花雨》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让学生自由说童年趣事。
2、有位作家叫琦君,她也有难以忘怀的童年,让我们一起分享她童年的快乐,好吗?
3、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情景读题,就题质疑
读完课题,让学生就课题提出疑问。
三、作者简介,交流资料
1、简介作者情况:
本文作者琦君在1949年离开大陆去了中国台湾,她在中国台湾常常回想起自己的故乡,尤其是故乡的桂花,于是就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桂花雨》。
2、交流桂花资料:
老师布置让大家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现在把你们的成果与大家分享吧!
3、生自由交流资料:
说到描写桂花的诗的时候,老师及时点拨:
有多少文人墨客都在赞美桂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和赞美桂花的。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提示:
⑴ 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 课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⑶ 想一想“桂花雨”指什么?
2、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老师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指名学生说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欢。
五、精读课文,想象情景,体会感情
1、了解桂花树的样子:
琦君笔下的桂花树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通过读描写桂花树样子的句子,电脑展示桂花树与梅花树对比的图片,让学生体会桂花
树“笨笨的样子”的可爱,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2、梳理课文脉络: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琦君为什么还要写桂花呢?让我们一起读课文的有关内容,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桂花?
通过读书让学生发现是从“桂花的香”和“摇花的乐”两方面写的。
3、体会桂花的`香:
桂花到底有多香,让我们通过读书去感受吧!
⑴ 找出写桂花香的句子:
重点指导的句子: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
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⑵ 让学生读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⑶ 品尝桂花的香和甜。
⑷ 把桂花的香和甜通过读表达出来。
4、感受摇花的乐:
桂花的确很香,作者很喜欢它。其实最让作者高兴的事是──帮妈妈摇桂花。
⑴ 找出写作者想摇花的句子: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
⑵ 读句子感受作者急切的心理。
⑶ 演摇桂花的情景,说出此刻的心情。
⑷ 读写摇花乐的句子,感受摇花的高兴: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⑸ 动画演示“作者帮妈妈摇桂花”的情景,理解“桂花雨”指什么。
⑹ 身临其境,展开想象,自由评说。
⑺ 再次把摇花的乐用读表达出来。
5、感受母亲的思乡之情:
⑴ 出示母亲说的话: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⑵ 品读句子,感受母亲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母亲眼里,月是故乡的明,人是故乡的亲,花也是故乡的香。
6、体会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由母亲对故乡的思念,引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勾起了“我”“深深的思乡之情”。
六、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1、琦君八十多岁为寻根,再次来到故乡。她吃着桂花饼,品着桂花茶,泪水盈盈。琦君虽然身在中国台湾,可故乡一直没有离开过她,因为故乡一直在她的心里。
2、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童年的回忆,肯定引起了我们对童年的回忆,让我们把童年的趣事像作者一样写下来吧。
《桂花雨》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语言训练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验摇花乐和思乡情。
3、揣摩文本语言,并学会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课堂教学应在师生、生生对话交际的过程中进行。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3、凭借文本,挖掘教材资源,在想象、诵读、体验等语言实践中,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转化为会运用的“活”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揭示中心句
1、课文一开头,她就说: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
2、出示:
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二、品味香气迷人
1、大家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2、出示句子: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每时每刻都泡在香气里,你就是琦君邻居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三、学习摇花乐
1、用心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自由交流。
2、出示句子: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3、读: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4、想象写话。
5、这么香,这么迷人的桂花,我陶醉了,那父母亲呢?
6、诗:
自己再读一读父亲的诗,你想说什么?
四、品味生活香浓
1、个别读第四自然段。
2、比较句子:
⑴ 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⑵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3、指导朗读。
五、感受乡愁
《桂花雨》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思想教育: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出示幻灯片)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
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议一议,读了这一段对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想一想,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一说,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4、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师: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桂花雨》教学设计8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启发学生谈谈自己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自学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引导学生围绕自学提纲在小组中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3、通过反复品读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重难点:
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桂花图 朗读录音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观看桂花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回忆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一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能给大家说说吗?
是啊!童年是幸福的、难忘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 7、桂花雨)
同学们,你们喜欢桂花吗?请谈一谈你对它的认识。
二、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①听录音朗读全文,感受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找出文中有关句子读一读。
②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段,然后再仔细读一读。
③精读第五自然段,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重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说说你的体会是什么?
2、出示屏幕插图,配音朗读
提问: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3、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喜欢的段
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哪些语句好?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屏幕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定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
生:他读的没感情。
师:怎样才能读出感情呢?要学会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作者:迫不及待 盼望
一起摇
妈妈:沉着 赶紧
师:同学们自己感情朗读这一段,再演读。再全班演读“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啊!”生闭目感“桂花纷纷落下来,我满头满身都是”。
5、屏幕出示重点句
体会“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
师:你怎样理解“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母亲虽然离开家乡,却望不了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这句话中有“可是”一词,你注意到了吗 ?从“可是”这一词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请你细细读读有这个词语的整段课文,看谁有新的发现!
生:我发现了,作者赏完花桂花,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他本来以为母亲一定会说:“好香啊!”没想到她说出这样的话,所以用了这个词。
生:对,作者以为杭州的桂花很香了,母亲却不这样认为,所以用了“可是”这个词。
师:事实上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请你浏览全文,找一找理由,说说你的看法。
生:我觉得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确很香,“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些句子,都说明桂花很香。
师:这些句子里,哪个字突出地说明了桂花的香气呢?
生:我认为是“浸”字。这说明桂花的香气不是一缕,而是弥漫在空气之中,人好像就浸泡在桂花香气里。
师:看来,家乡的桂花的确比杭州的桂花香啊!
生:我不这样认为。作者在写家乡的桂花时,是这样写的:“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可是写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时,是这样写的:“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我们只要仔细品味,就能感觉出来杭州的桂花树要比家乡院子里的乡。
生:我也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另外,你看,家乡院子里只有一棵桂花树,而杭州小山全是桂花树,香气当然要胜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了。
师:你们读书时注意到了有关的词语,并且认真品味,很好!那么,看来,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上的.桂花因为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我们是用鼻子来分辨香气的,那母亲是用什么来分辨香气的呢?
生:母亲其实是喜欢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她才这么说的。
生:母亲对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她才说“这里的花香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母亲不是用鼻子去分辨的,而是用感情来判断的。就像俗话说的,东西是自己的好。
师:一个“自己的”,道出了真正的原因。母亲因为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
三、展示学习成果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情绪很高,收获一定很不少,请把你们背会的句段背给大家听一听。
四、全课小结
课文用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中蕴藏着浓郁的乡情,读了后很感人。希望你们能够根据这篇课文写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板书:
7、桂花雨
《桂花雨》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的生字。阅读过程中理解自己的新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桂花香、桂花带给我们的快乐以及字里行间浓浓的乡情,进而体会母亲和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来,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和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课前谈话】
初次见面,聊点什么呢?相互了解一下,如何?你们先问吧,你们问五个问题。接下去我问了,能说说你记忆中的美好的、难忘的回忆吗?先与同桌说,再推荐三位同学来说,开始吧。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出课题,简介作家
1、同学们,我们都说了童年的故事,美好,快乐,又幸福。一个人长大以后,回忆自己的童年,更是回味无穷。许多作家也用自己的笔端回味了那段美好的时光,台湾著名的女作家琦君就是其中一位。
电击鼠标:
简介作者:琦君,1917年生于浙江永嘉县,十二岁时随父母迁居杭州,读中学。1949年去台湾,后来定居美国。
2、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琦君的童年,去感受她所经历的奇妙的──板书《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让我们用心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属于自己的生字念准,把课文读通,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2、交流生字和难读的句子:
评价:
同学们读得真投入,刚才你遇到难读的句子吗?请你读一读。(读2~3句,每句2~3人)
要是能把这个地方读得更准确就好了,再读一次。
你把字读得准确,句子读的流利,真棒!
老师也觉得这句话挺难读的,你都能读得这么好,真会读书啊!
三、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文本所蕴涵的丰富内涵
1、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读课文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问题随之产生,有一些是可以自己解决的,也有一些是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请同学们仔细地默读课文,找出最让你疑惑的一个问题,用横线划出来,打上问号。
2、来说说自己的问题,大家共同确定哪个问题最能统领全文,最有价值。(请3位)
3、提出问题:
为什么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引领学习全文(出示)
评价: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那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⑴先请你自己读读这句话,找到这里是什么地方?
来读一读描写杭州桂花香的句子。
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杭州的桂花很香,从全是和才是香飘十里感受到)
⑵这里的桂花真香啊!可是母亲说──(引出学生读),那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又是怎么样的呢?请你再读一读课文。
⑶讨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很香: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你从哪里感受到桂花的香?──真香,想读的同学再一起来读一读,读出花的香!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你从哪里感受到桂花的香?──没错,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飘逸,人们都浸在桂花香里。谁也喜欢读这句话?──你来──你来──想读的同学一起来读。但这香真的能比过杭州的桂花香吗?──没错,花开季节,杭州的桂花更多,香气更浓烈,然而母亲说──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⑷感受香以外的乡情: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你从哪里感受到桂花的香?──是啊,这里有写到了一个──(浸加圈)这个浸一般用在什么地方?而课文中说──,这里的浸又是什么意思呢?──她又说,全年,整个村子都──你又作何理解呢?──是啊,整年都可以感受到桂花香,难怪她说──
那整个村子又作何理解呢?找到依据──说得真好,家家户户都可以分享,呷几口桂花茶,这香沁人心脾,尝一口桂花糕,这香唇齿流芳。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仅仅是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更沉浸在了乡里乡亲间浓浓的──(乡情)里。谁想读读这句话──你来──想读的同学一起读。
⑸现在,同学们领悟到母亲为什么这么说了吗?
(出示母亲的话。)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其实包含着月是故乡明的道理。母亲每年都闻着院子里的桂花香,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丰收的喜悦,馈赠的快乐桂花,已充盈了她生活的全部的空间。还有什么桂花可以和它相比呢?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母亲其实是对家乡的一种什么情怀──思乡。所以当我把一袋桂花给她时,母亲深情地说──(指导朗读母亲的话)
4、感受家乡桂花带给我的快乐:
而对于童年时的我来说,除了闻花香,吃桂花糕,印象更深的是什么?──对,是快乐。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
第五自然段:
(重点体会快乐)是件大事,总是缠着母亲──是啊,我是多么急切地盼望着摇花,感受这快乐啊!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是啊!这就是摇花的乐趣,桂花雨的奇妙。可是老师觉得你还不够乐,能更乐一些吗?──你来乐一乐──你来──想读的同学一起读。能把抱着桂花树,使劲摇的样子读出来吗?──多么有意思啊!老师也想享受一下摇花的快乐,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听着听着,你笑了,能告诉大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好美,好生动的画面啊!所以我喊着──你来喊一喊──你来喊一喊──你来──你来──想喊的同学一起来──同学们,就让我们想象着这样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这段话──是啊,这桂花雨,让我们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更让我们沉浸在浓浓的乡情和无尽的──(板书:快乐)中,难怪母亲这么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引读第八小节)
点击鼠标:
哦,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其实也都是源自我对故乡的──思念(给思乡加线)。
四、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许多年过去了,作者琦君早已告别了童年,离别了母亲,远离了家乡,如今,她已经89岁高龄,可是她依然喜欢用自己的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土。──感谢琦君,感谢桂花,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到了童年的美妙,故土的美丽,人生的美好。让我们挑选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或是琦君她说的这些话再读一读,记一记,把它们留在你记忆的深处吧!
《桂花雨》教学设计10
一、读题设疑,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无尽思念,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我”想起了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题、读题)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请大胆地提出来。
2、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提纲。)
⑴ 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⑵ 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⑶ “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二、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1、解决学生提出的生字疑难。
2、指名逐段读文,正音。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作者深情地回忆起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4、“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齐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引导学生引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三、自读课文,读出精彩
1、找出描写“我”小时侯摇桂花的部分,并开展学习:
第2~6自然段:
⑴ 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2~6自然段,和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 进行朗读指导:
指名学生读一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你听出了什么味道?还有想读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吗?(让学生充分参与)
⑶ 第二自然段写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同时也写了桂花树的特点:样子笨、花形小、味道香。这一段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可引导学生说出一、两种花名来补充。
⑷ 第三自然段写了桂花开时,正好是台风季节,母亲总是担心台风来破坏桂花。同时,还交代了桂花收回来是为了送给邻居做糕点。
⑸ 第四自然段写了桂花的香以及应当“摇”的原因:
学习时让学生闭眼想象桂花的香。
⑹ 第五自然段写出作者对“摇桂花”的热爱:
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这一点的词句:是件大事、总是问、乐了、使劲。朗读时注意读出下面两句话的语气:
①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迫不及待
②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赞美
感悟形象:
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再闭眼想象“桂花雨”,和作者分享童年的快乐。
⑺ 第六自然段写了桂花的收、藏及作用。(可引导学生说一说对桂花的认识)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2~6自然段,让学生读出作者对“摇花乐”的怀念。
四、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1、找出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体会:
⑴ “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
⑵ “于是,我也想到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① “摇花乐”指的是在作者眼里,摇桂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② 模仿写句,启发学生回忆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
听到_____,我总会想起______,还有______。
五、回归整体,交流感受
1、师:课文以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字中蕴含着浓郁的乡情,读来很感人,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美丽的桂花雨。(配乐朗读全文)
2、交流阅读感受,联系古诗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人们对家乡的怀念。
《桂花雨》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过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3、准备《桂花雨》的课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师:这段时间,咱们校园里经常可以产闻到一种什么香?(板书:桂花)。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有关桂花的文章。(板书:雨)。齐读课题。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课文,一起来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粗知课文大意
1、用轻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
三、品读语句体会情感
1、“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⑴ 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怎样的?
(理解“浸”突出桂花香。)
⑵ 这里的桂花又是怎样?
⑶ 为什么母亲要这么说?
(体会母亲对家乡的思念。)
⑷ 是呀,母亲这句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她心中所想,她每年都闻着家乡桂花,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饼,喝着桂花的茶……桂花伴随着母亲的`生活及至生命。我们不难看出,桂花在母亲心中的份量有多重,思念家乡的感情有多深。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东,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文中作者是怎样向我们诉说她童年时的“摇花乐”的?
⑴ 轻声读。
⑵ 指导“我”说的话,以及最快乐的那一部分:
体会“迫不及待”、“赞美”这两个词。
⑶ 作者为什么听到妈妈说的这话,就会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
3、体会作者的情感(抓住文字)。
四、回归整体
课文以生动朴素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字中蕴含着浓浓的乡情,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香在鼻里,甜在心里的桂花雨。
《桂花雨》教学设计1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并领悟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学习重点】
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桂花“香”的特点,以及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家乡的思念。【学习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由《乡下人家》导入。
二、初读课文。
1、认真读文,看看在《桂花雨》这篇文章中我们见到了什么景物,什么事情。
2、学生反馈。
三、学习桂花的“香”。
1、画下带有“香”字的句子。
2、这些句子写法一样吗?品读其中的一两句。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四、学习摇花的“乐”。
作者是怎样表现他的乐的呢?学生自读自悟。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的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动作和语言;之后请学生联想,当自己站在桂花树下,又会有怎样的动作和语言,从而理解“乐”。)
五、合作交流,体会思乡情。
1、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2、学生自己解答疑问。
3、师:作者每每想起母亲说的话时,眼前总不禁会浮现她送桂花的情景。
4、同桌合作对话,再现当时的情景。
六、简介作者及其作品。
七、小结。
八、作业布置。
小练笔: 写一处你熟悉的景物,以表达你内心的情感。
【板书设计】
景 桂花(香)
7* 桂花雨(思乡)情
事 摇花(乐)
《桂花雨》教学设计13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3、品读文字,想象情景,感受作者童年“摇桂花”的快乐,体会作者纯真的情意。
[教学重点]感受“摇花乐”,从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思乡情怀。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板书:桂花
你想到了什么?(桂花的颜色、香味,或是有关桂花的词语、诗句等)
2、板书:桂花雨
你又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
“桂花雨”,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会让我们想起什么呢?
二、逐层品读
(一)初识“香”
1、读词语,认识桂花。
(出示) 笨笨拙拙 茂密 细花 迷人
(结合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以上词语对桂花的树、叶子、花朵及香气的描述。)
2、读第一自然段,聚焦桂花的“香气”。
在这一段里,你还读出了什么?
师:“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琦君的故乡在浙江,在她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旷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小琦君是闻着桂花香气长大的呀!琦君记忆中的桂花,就是一个字——香。
3、通读全文,明晰“香气”线索
在《桂花雨》中,桂花的“香气”弥漫全文。找一找,哪几处写到“桂花香”,正确、流利地读一读。
教师小结:短短一篇《桂花雨》,桂花的“香气”充盈字间:桂花开了,“香飘十里”,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摇桂花时,桂花雨“好香”;桂花摇落后,晒干了,泡茶、做桂花卤、做糕饼,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我”最喜欢桂花,喜欢桂花迷人的香气。
(二)品味“乐”
师:桂花是“香”的,循着这份“香”,我们读到了作者儿时“摇桂花”的事情。让我们用心读课文,再一次感受“桂花香”,品味桂花带来的`“乐”。
1、走进“摇桂花”,品味“乐”。
学习第三自然段:默读,从哪里读出了“摇花乐”?
点拨:
(1)“我老是缠着母亲”:给“缠”配上动作、神情、声音,想象怎么“缠”,体会小琦君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
指导读出语气,读好“嘛”和“!”
(点拨读懂“帮着、使劲地摇”;点击课件,伴随着音乐呈现桂花纷纷飘落的情景,读懂“纷纷、满头满身、喊”,体会琦君的快乐)
(3)“父亲诗兴发了”:享受着“摇花乐”的只有小琦君一人吗?
(引导:父亲“口占一绝”,体会父亲因为桂花丰收、孩子快乐而快乐;母亲总是特别在意桂花的收成,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她的快乐就在桂花丰收了,可以馈赠乡邻。)
2、走进“桂花摇落后”,品味“乐”。
桂花摇落以后,我们的快乐还在吗?
学习第四自然段:默读,体会我们晒桂花、藏桂花、食桂花中的“乐”。
点拨: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桂花盛开时,不论走到哪里,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这香味那样浓烈,房前、屋后、山坡、田野;白天、夜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迎面一阵风,香的;挥一挥衣袖,香的;掬一口溪水,香的……)
(教师引导:桂花不仅花开时香,而且晒干后泡茶喝着香,做的食物吃着香,桂花的香,香溢“全年”,香飘四季。桂花的香,香出了快乐,使人陶醉。)
(三)感悟“情”
1、感悟母亲纯朴的思乡情。
学习第五自然段:你能读懂母亲说的话吗?
(1)逐步引导,读懂真情:母亲说哪儿的桂花最香?(读懂“家乡旧宅院子”的含义)母亲为什么这么认为,难道外地的桂花就真的香不过家乡的桂花吗?(联系全文体会)母亲仅仅是在讲桂花吗?(读懂“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的含义)
教师小结:“月是故乡明”,“桂是家乡香”,故乡最好,思乡情真。
2、感悟“我”留恋童年、怀念家乡的纯真情意。
学习第六自然段:母亲对故乡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意,琦君呢?
三、整合全文
配乐引读,回顾全文:
(生读)“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呀!”
(仿照以上三段式,分别引读:当母亲说——我就想起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当母亲说——我就想起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
师:(指课题)此时,看着琦君的“桂花雨”,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对故乡的热爱、思念;童年的快乐,美好的回忆。)
师:是的,在《桂花雨》的原文中,琦君写道,“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桂花、桂花雨,就是琦君思念的故乡,热爱的亲人,是琦君留恋,无法忘怀的美好童年。
四、拓展延伸
(出示)
摇花乐,摇花乐,使劲地摇,尽情地喊,下雨啦!下雨啦!
桂花阵阵落,美丽又芬芳。
拣枝叶,晒桂花
泡香茶,做糕饼
桂花香四季,桂花乐童年。
来,珍藏在你的记忆里
《桂花雨》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能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品读感悟,体会作者借写童年摇桂花的乐趣所表达的思乡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父亲所写的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2、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今天我要教学的课文是《桂花雨》,这篇文章写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情感丰富而真挚。所以在这节课我打算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品读感悟,体会作者借写童年摇桂花的乐趣所表达的思乡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对家乡那份特殊的爱
一、激情导入
金秋十月,桂子飘香,桂花走进了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走进了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桂花雨》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学生看书上的插图)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桂花的外表是怎样的?
2、可就是这并不起眼的桂花却让琦君最为喜欢,那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一到四自然段,想一想。用几个字眼就来概括。
3、学生交流,师小结:
板书:香
乐
三、花香四溢
1、细细读读全文,找找作者描写桂花香的句子,然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2、组织交流:
(1)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抓住词语“迷人”,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花香。)
(2)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体会“浸”妈妈洗衣服的时候把衣服浸在水里,这里是什么浸在什么里?,一个“浸”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师小结:一个简单的字眼都被琦君如此巧妙的运用,
(3)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设疑:桂花是在金秋飘香的,但为什么在这个村庄里全年都有呢?
A、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然后说一说
B、师小结:那浓浓的桂花茶沁人心脾,那甜甜的桂花糕让人唇齿流芳,这桂花香久久不散,这桂花香了四季,香了人们的生活。
C、让我们一起吟诵: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四、乐在其中
过度:在竞收桂子期间谁最快乐?
1、自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感受一下
2、体会第一句。抓住“缠”
作者说摇桂花对她来说是件大事,于是,他总是“缠着”母亲去问。从“缠”子,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情?想象他当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然后和小伙伴们演一演。
3、学习摇桂花的乐。
过渡:终于盼到摇桂花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了。
(1)终于可以摇桂花了,这下我可乐了,乐在哪呢?好好读读这段话,你从哪儿体会到了作者的快乐?(特别起劲:帮着铺、帮着抱、使劲摇;高兴地喊起来了)
相机指导朗读:
读出摇桂花的乐。
师配乐讲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桂花纷纷落下,此刻的你就站在这棵桂花树下,这缤纷的桂花雨飘落在你的头上、你的`脖子上、你的身上、就像沐浴着细细的春雨,你就情不自禁地大声喊起来---
这桂花雨一定淋着你了吧,…读好这一句
(2)整体读这一段:作者通过动作、语言的描写,使我们身临其境,与作者一同感受着摇花的无穷乐趣。让我们读好这些动作、语言,读出自己的快乐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多美,多有趣的桂花雨啊,老师仿看到了那点点桂花雨如同调皮、可爱的孩子扑入我的怀抱,亲吻我的脸。多快乐呀。一起吟诵: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五、思乡情浓
1、过渡:多少年过去了,琦君离开了故土到了外地,从此一家人其乐融融摇桂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以后琦君从外地回家总要捧一大带子桂花给母亲,可母亲却常说:
出示句子“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2、读一读这句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同是桂花,难道真是家乡的金桂比外地的桂花香吗?你知道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吗?
(母亲爱自己的家乡,所以特别爱家乡的桂花。)
4、师适时小结并板书:这浓浓的思乡情哟,时时刻刻在我与母亲的心头萦绕,读:(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板书:思乡情
5、是呀,再甜不如家乡水,再香不如家乡桂,再浓不如家乡情,让我们一起吟诵:父亲的诗
六、阅读引航
1、吟诵思乡的古诗,如李白、王维
2、推荐《乡愁》,师配乐朗
《桂花雨》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2.引导学生读课文,从读中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注重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体会思乡情。
3.理解文中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乡情”。
【教学过程】
一、欣赏桂花,谈话导入
1.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什么花?每当中秋节前后,就是桂花盛开的季节。那你喜欢桂花吗?能说说理由吗?前段时间,我们学校里也开满了桂花,整个校园沉浸在花香里。
2.那你听说过桂花雨吗?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这场奇妙的雨——《桂花雨》板书。
3.齐读课题。试提疑问。
二、整体感知,浸润花香
1.请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作者为什么也喜欢桂花。
2.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A.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B.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C.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D.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3.每个句子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一个句子最让我们感受到: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读这一句时,哪个词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三、透过花香,体悟思乡
1.桂花扑鼻的香气确实令人难忘,除此之外呢?还有什么让作者难以忘怀的呢?抽读5自然段。(对我来说,什么才是大事?)
2.这段话让我们也见识了桂花雨,这里的桂花除了“香”,还有什么?
3.自读,哪一个句子让你有特别的感受。
4.“摇呀摇”我们再来体会这三个字:
5.琦君家的桂花栽满院子,她一个人是摇不过来的,让我们一起帮她 “摇呀摇”你们摇出了什么?(童年的乐趣;桂花的香气;童真;乐趣……)
6.摇桂花的快乐也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作者的父亲曾经用诗句淋漓尽致地演绎了这份乐,这份喜。请你读读这首诗:(指名读。)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7.伴随着年龄的成长,作者不得不离开家乡到杭州去读中学了。(学习第七自然段)
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你现在知道母亲为什么这样说了吗?
师:故乡的桂花雨,给大家带来了快乐,是母亲珍爱的。现在,我们来到了作者母亲的身边,假如,我对她说:
(1)这里的水真甜,她会说:
(2)这里的橘子真红,她会说:
(3)这里的人真好,她会说:
(4)十多年后,作者来到了国外定居,她打电话给母亲说:“国外的生活真好呀!”,母亲一定会说:
师小结: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
8.整体朗读课文,再次感受桂花雨。
9.乡情难忘,童年难忘,那一场美丽的桂花雨飘落在我们的心间。
四、拓展延伸,爱上阅读
1.作者琦君在她的许多作品中记叙了童年故乡的人和事。在另一部作品《烟愁》里有这样一段后记(教师朗读):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从段话中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热爱家乡、重视感情)
2.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几本书,都是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抒发对故乡的怀念之情的。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鲁迅的《朝花夕拾》,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愿你们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桂花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12-30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01-17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09-13
教学设计《秋天的雨》04-30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06-05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04-01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15篇02-09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06-07
三年级《秋天雨》教学设计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