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笆那边》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26 17:40:4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篱笆那边》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篱笆那边》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篱笆那边》教学设计

《篱笆那边》教学设计1

  自读重点:

  1、理解本诗中“草莓”和“上帝”指代的具体内容及诗歌蕴涵的寓意。

  2、扩展阅读:赏析芒克的诗《阳光中的向日葵》,理解诗中蕴涵的寓意。

  自读程序:

  一、总体把握,理清思路

  讨论:这首诗从表层意象看,写了哪几个层面?

  明确:两个。一是小孩子想摘草莓而又有所顾忌,另一个是上帝如果也是小孩,也会爬过篱笆去摘草莓。

  二、研读全诗,讨论以下问题

  1、诗中的草莓指什么。

  明确:草莓指代世间美好的事物。思考这一问题应从草莓的特点入手。草莓色泽鲜艳,圆润可爱,在外形上给人以美感;味道酸甜可口,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水果。

  2、“我”想不想爬过篱笆?为什么?

  明确:想。因为那儿“有草莓一棵”,而且“草莓,真甜!”

  3、“我”能不能爬过?为什么?

  明确:能。因为“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

  4、那么,“我”愿不愿爬过?为什么?

  明确:不愿。因为“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

  5、上帝又指代什么?

  明确:上帝号令一切,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是权威的代表,又是正统思想上的化身。思考这一问题应从上帝特殊的身份入手。

  6、如何理解“我”“想爬过”“能爬过”却又因为怕脏了围裙挨上帝的骂而不愿爬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明确:“想爬过”“能爬过”,是“我”有追求最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能力,而怕脏了围裙挨骂则说明“我”在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中有种种顾虑,担心会遭受责备。归根到底,这一切是“上帝”的行为约束、思想禁锢造成的。

  联系实际示例:

  孩子本是纯真无邪的,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美好的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其中蕴藏着多少创造的萌芽啊。但我们现存的教育制度,不允许孩子有任何不合常规的行为,用很多清规戒律来束缚他们的思想,压制他们的个性,从而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7、作者安排“上帝”这个形象有什么深刻的寓意?

  明确:由上面分析可知,“上帝”是权威的代表,是正统思想的化身,是别人思想的禁锢者;其实“上帝”又何尝不是被禁锢者呢?只要他愿意并且有决心抛开一切束缚,走下神坛,重新捡拾起纯真,他也会按自己的本性自主行事,去追求心目中美好的东西。

  背景资料: 狄金森的短诗,风格独特,以文字细腻、观察敏锐、意象突出著称。她极其看重自己的诗歌创作,尊崇诗人为世界的“一切”。她忠实于自己诗性的思维和感觉,在几乎足不出户的日子里,她用自己与花草小鸟的对话、与自我内心情感的对话,用童心童趣、用爱的期待和绝望,构筑起一个诗歌的王国。

  她的诗如同她的生活,只在于追逐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在她的诗作中,你甚至读不到任何的时代背景,比如说在很多作家笔下得到反映的南北战争、欧洲革命运动、以及社会变革、文坛论争。因而,有的评论家这样论及狄金森的创作:“只有时间,而没有时代;只有空间,而没有世界;只有上帝和死神,而没有人群。”

  在形式上,她的诗作并不固守传统格律,用语简练,明白如话,习惯用破折号形成诗句的`起伏跳动。

  她可以用最最寻常的意象、最最平实的语句造就一种独特惊人的意境,具有令人倾心的创造性。像她的《等待一小时太久》现在已成为被人屡屡借用的构思方式。其他如《上帝真是个嫉妒的上帝》、《我为美而死》、《因为我不能停步等死神》等都是隽永、灵动的。

  读狄金森的诗,永远不会感到乏味。因为心里总是充盈了感动,为她心思的精巧、为她情怀的执著。因为一草一木,甚至上帝、甚至抽象的名词在她笔下都丰满而富有动感,蹦跳的文字轻易地就攫住了我们的视线和感觉。

  读狄金森的诗,我们会觉得她在期待与绝望、挽留与失去、执著与永无可能中淡泊地追求着。她的诗让我们感到真善、真爱在心灵角落的熠熠闪光,同时又走不出那个角落。于是,身着一袭白衣的作者形象跃出了文本,忧郁而坚强地站在我们面前。

  读狄金森的诗,我们的心灵也会像得到清泉的洗涤一样,变得空灵,变得洒脱。自然、生死、瞬间与永恒、感伤与喜悦、痛苦与满足,在她的笔下,那么轻描淡写又是如此深刻丰富。这是一个女性的感悟与智慧。

《篱笆那边》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

  2、了解外国诗歌的特征。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理解作品通过意象表达思想的方式。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品通过意象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式

  教具准备:

  录音机,朗读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篱笆那边》。

  二、作者:

  狄金森(1830—1886),美国女诗人。一生写下一千多首诗,以描写自然,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三、朗读:

  1、自由朗读。

  2、齐读。

  四、理解:

  方式:1、结合练习一第二小题来分析。

  2、先给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再做总结。

  1、问:如何理解“篱笆”的意义?

  答:篱笆是严肃守旧的礼法规矩的象征。

  2、问:如何理解“草霉”的意义?

  答:草霉代表世间美好的事物。

  3、问:如何理解“上帝”的意义?

  答:上帝是权威的代表,是正统思想的化身。

  4、问:如何理解“孩子”的意义?

  答:孩子是指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

  5、问:如何理解“如果他是孩子,他也会爬过去”?

  答:只要上帝愿意并且有决心抛开一切束缚,也会按自己的本性自主行事,去追求心目中美好的东西。

  五、鉴赏:

  方式:把问题交给学生思考再做讨论总结。

  象征手法:

  草霉——美好事物

  篱笆——反动的清规戒律

  六、主题:

  这首诗以象征手法,表现了要求冲破封建束缚,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七、作业:

  熟读这首诗。

【《篱笆那边》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05-18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12-12

《在山的那边》教案10-01

在山的那边教案09-19

《在山的那边》的说课稿07-27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10-27

教学设计01-14

《给动物设计名片》教学设计12-15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