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17 16:39:0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找规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找规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找规律》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北京版数学一年级第二册81页“找规律”

  指导思想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材背景分析

  “找规律”是北京版数学一年级第二册探索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课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变化的规律。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第一次接触,主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索规律。从生活实际出发,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手段与技术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教具磁力贴(图形、食物、动物)若干、彩笔、白纸。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关键:通过找一找、画一画、摆一摆等、认识简单规律和创造规律,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看大屏幕猜圆形的颜色,第一行猜一个对一个,第二行乱七八糟。这是什么原因呢?第一行有规律,第二行没有规律。有规律就好猜,没规律就不好猜,所以规律很重要,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1、小动物们和我们一起来上数学课了,看看它们有规律吗?

  它们是按照一个小狮子,一头大象,一个小狮子,一头大象这样排列的。

  先出现一个小狮子,一头大象,后面又是小狮子大象,像这样后面重复小狮子大象的出现,我们就称小狮子和大象为“一组”。板书:一组

  【设计意图】通过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入手,学习什么是一组,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行有规律吗?什么规律?(这行是以红红蓝为一组的)。可以按照你发现的规律有节奏的读一读吗?(读完一组后停顿一下红红蓝、红红蓝、红红蓝)像这样后面一组和前面一模一样的出现,我们叫做重复出现。板书:重复出现。【设计意图】有颜色的圆形比小动物要抽象一步,通过这行图形来理解“重复出现”,体会后面一组和前面一组一模一样,像这样,把后面的出现叫做“重复出现”。

  3、认真观察这行规律是一个一个重复出现的还是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一组一组的重复出现)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1、这行有规律吗?(有、没有)有什么规律?(红黄红为一组重复出现的)有节奏的读一读(红黄红、红黄红、红黄红)

  【设计意图】部分同学认为没有规律,难点在于两个红色虽然紧挨着,但是它们一个为头,一个为尾,是以红黄红为一组重复出现的,可通过其他同学的读,来让所有学生知道这行是有规律的。

  2、这行有规律吗?(有)几个图形为一组在重复出现?(4个)

  3、看这两行,第一行颜色不同,形状相同,形成了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第二行,恰恰相反,颜色相同,形状不同,也形成了一组规律。看看这第三行,颜色相同,形状也相同,还有规律吗?

  有规律,前三个图形为一组在重复出现。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了解到颜色不同可以形成规律,形状不同可以形成规律,而第三组是由于位置不同形成的规律。

  猜一猜三个问号下面藏着的是什么图形?

  猜一猜字母下面藏着的是什么颜色?

  猜一猜括号里应该填什么数?

  【设计意图】会找规律还远远不够,人们找到规律往往是为了使用规律,这三道题主要是通过找到规律来使用规律解决为题。

  4、创造规律

  在白纸上用彩笔创造规律,投影上展示。设计1:圆形,颜色有规律。设计2:颜色相同,形状有规律。设计3:位置有规律。

  设计4:画出不同的图案。如:蛋糕,汉堡,冰激凌;蛋糕,汉堡,冰激凌?? 【设计意图】在应用中升华,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5、欣赏大自然中的规律美

  四、归纳整理,总结全课与大家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1.找规律

  2.用规律

  3.一组一组的.重复出现

  六、学习效果评价

  1、课堂上及时运用语言、手势、眼神等肯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2、抓住机会,在操作活动和小组汇报、生生互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七、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争给学生们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有效的方式使学习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并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猜颜色来作为课题导入,学生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在游戏中学会数学。

  学会知识还要会使用知识,从不同角度让孩子去发现规律,并能根据规律解决问题,让孩子们体会有些时候有规律好猜,没有规律不好猜,体现规律的重要。

  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规律,让学生们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找规律》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85页例1以及课后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水彩笔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感知规律

  师:这节课,老师想带领小朋友们做几节律动,看谁的眼睛亮最先学会,好不好?

  (教师示范:拍手两下拍肩两下。师重复两次后边做边说:学会的可以跟着老师做。师生一同接着活动,重复四、五遍后教师喊停)

  师:真不错,那再换一组头部运动:左右左右左右。(学生随着老师的示范不由得跟着做下去。)

  师:做得真好!刚才小朋友们为什么学得这么快?

  生:因为动作太简单。

  生:就是几个相同的动作重复做下去。

  师:那你们能不能也创造一组这样的动作让大家跟着做一做?

  (学生思考,自己比划。)

  师:好,谁先上来把你创造的动作教给大家,看谁最勇敢。

  生:一边说边做。

  师:真棒!创造了这样特殊的动作让我们大家做,其他小朋友还有没有自己的动作。

  师:像这样的一组动作重复做下去就叫做规律。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初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课始我安排了“做律动”的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感知了规律的存在。】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观察场景,探究规律

  师:同学们开了联欢会,特意把场地装扮了一下。看,漂亮吗?用什么打扮的?(出示课件)

  生:有花、彩旗、灯笼。

  师:都是什么颜色的?

  生:有红旗和黄旗,有红灯笼、蓝灯笼,还有红花和紫花。

  师:它们是乱摆乱放的吗?

  生:它们排列的也有规律。

  师:那好,我们就来研究都有怎样的规律。(出示彩旗的课件)彩旗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之间合作)

  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黄红黄红黄红。

  师:能完整的说一说吗?

  生:我发现彩旗在排列时是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这样重复地排列下去的。

  师:很棒,那是以什么为一组排列的呢?请你试着在书上圈出来。

  生:是按黄红为一组重复地排列的。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找规律已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要想完整的表达却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把规律说完整、说清楚,既加深“规律”在学生脑中的印象,又体现了对学生学会完整表达自己思考方法习惯的培养。】

  师:是啊!彩旗是按这样的规律排列的,再看看灯笼呢?(课件出示灯笼的排列,留给思考的时间)

  生:灯笼是按一个红两个蓝为一组这样排列的。

  师:是这样吗?(是)看小朋友又有怎样的规律?看谁找的最快。

  生:小朋友是一男一女为一组排列的。

  师:是的,彩旗是按黄红一组重复排列的,灯笼是红蓝蓝为一组重复排列的,小朋友是一男一女为一组有规律的排列的。从这里找到了这么多的规律,棒极了!

  师:看,谁能猜一猜这个后面是什么?

  生:后面是一个红色三角。

  师:可以怎样想呢?可以先观察形状再观察颜色。

  生:因为前面的图形是按一红一黄有规律的`排列的,所以后面是一红一黄。

  师:小朋友们同意吗?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说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本环节设计了“想一想”的场景,让学生在自己喜欢活动中,探究发现规律、体验规律,使学生在动眼、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加深规律的概念】

  2.图形的规律

  师:按你找到的规律,把后面空白的图形涂上颜色。(学生拿出图涂色)

  教师巡视,发现有涂完的同学,可以让互相介绍自己的想法。

  师:谁来介绍你的方法?

  生:我是这样涂的。前面是按绿黄一组重复排列的,到了这里正好是涂绿色和黄色。而三角形是按黑红紫这样的顺序重复的,后面就要是红色和紫色。(学生到展示台前介绍)

  师: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

  生:同意!

  师:检查一下,有没有涂错的同学?

  生:没有。

  师:把纸和彩笔放在桌子的最前面,看谁收拾的最快!

  师:看到小朋友们都能找到图形的规律,顽皮的智慧星想来考考大家,故意把一些图形藏了起来.

  (课件演示:顽皮的智慧星笑着挡住了每一组其中的一个图形)

  师:看!智慧星先把谁藏起来了?生:红色的圆形。

  师:同意吗?生:同意。(课件演示:智慧星消失。)

  师:智慧星又把谁藏起来了?生:黄色的倒立的三角形。

  师:对吗?生:对。

  师:这个智慧星的后面是谁?生:绿色的三角形。

  【几组图形的规律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出来。当课件演示掌声想起时,学生的热情很高,会忍不住也鼓起掌来,充分体验着成功的快乐,并且争先恐后的抢着回答问题。】

  3.猜规律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猜对了。下面,老师也想摆一摆有规律的图形,请看老师做的。(出示 PPT)。

  师:谁来猜一猜,老师下面接着会怎样摆?

  生1:会是一个红色正方形和一个蓝色圆形.

  生2:可能是一个黄色的三角形。(教师接着操作)

  师:谁猜一猜,下面会是什么图形?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一个红色的三角形,两个蓝色的圆形。)

  师:为什么第一次答案多种多样,这一次都认为是一个红色的正方形和两个蓝色的圆形呢?

  生:因为前面就两个图形,还没有找到规律,后面找到了规律了。

  师:是呀,只有图形重复出示了两三次之后才能找到规律。也就是说图形的规律不仅要看形状、颜色,还要看数量。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本环节让学生在猜测图形的活动中,更加明确规律的概念,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培养了推理能力。】

  三、实践运用,体会规律

  1.85页做一做。

  2.欣赏规律美

  师:生活中规律也是无处不在的,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规律的图片,请欣赏。(课件演示)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规律,欣赏规律,让学生发现原来数学离我们并不远,原来我们的学的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

  3.创造规律

  师:这么多的规律,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其实,你们的双手就可以创造出很多的规律美。现在请小朋友们当一个小小设计师,发挥你们聪明才智,创造出规律行不行?要求:用彩笔创作规律,分组合作,想想该怎样设计才有规律,然后动手画一画。看哪组作品最多。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活动结束后,教师有目的的让学生展示)

  【在本环节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充分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摆学具的活动中创造规律。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散,创设出更多、更复杂的规律,培养了他们的大胆创新意识。】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规律,找了规律,并且创造了这么多的规律,希望你们长大后当一个真正的大设计师,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强!

《找规律》教学设计3

  一、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应建立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严老师重组教材把教材中的墙面、地砖改为了绿、蓝、红、黄四种颜色的正方形,画面简洁、清晰,这样有利于学生发现并表达图形中的规律。其次,严老师还把一年级的规律与二年级的规律进行对比,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有人曾说过“教育是即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活动”,这样的设计,不仅沟通了数学与学生的联系,也沟通了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

  二、精心设计数学活动

  在探索图形循环规律中,严老师设计了转盘从而把静态的规律动态化,再组织学生发现4行图形组成方阵中的规律,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探索其中的规律,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由此我们看到了学生多种的发现,学生在其中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交流后通过摆一摆、电脑动态演示,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循环规律的表象。

  三、提供充足的规律素材

  严老师的这节课,循环规律的模型不仅仅停留于最基本的4行图形一组,还进行了变式,由方阵式的规律每组3行、每组4行、每组5行到横式的规律。同时规律的素材有图形构成的、有数字构成的,在观察规律时还引导学生横看、竖看、左边看、右边看、顺时针、逆时针看那题体会不同的顺序的循环规律,还延伸到找第5行、第6行……的规律,让学生头脑中表象的循环规律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整节课活动丰富,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也给学生提供了尝试成功和欣赏数学美的机会。

  在此也有几点小建议:

  1、 严老师那么好听的声音,如果能加上更加丰富的评价语,那么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2、 学生在教学中已经发现规律、用规律,为何不增加让学生创造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把学到的规律素材展示出来呢?

  3、 在观察每组4行图形的规律时,学生行列规律表达不清的时候,如果横看时,把方阵一行行分开;竖着看时,把方阵一列列分开,那么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规律会更加清晰。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找规律》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难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推理等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设计一定的图形规律。

  三、教学准备:

  幻灯片,作业卡、各种图案的贴纸、正方形纸。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一年有哪几个季节?(春、夏、秋、冬)。好,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四季的美景。

  2、播放课件(四季美景)

  3、游戏(发放牌子)

  师:你最喜欢什么季节?(请你来代表......还有谁喜欢不同的季节。谁想代表......)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请举牌的同学上前来以最快的速度依次排出四季的顺序。(问:他们排对了吗?)

  师:(老师一边说一边做动作,节奏很慢)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天过去了,夏天来了,夏天过去了......冬天过去了,春天又来了,对,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4、提示课题

  师:像这样依次循环出现的现象,叫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寻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探索交流、找出规律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墙面装饰图),让学生观察。

  师问:老师带来了朋友家的墙面装饰图,上面都有些什么图形?

  生: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角星。

  师:是的,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图形。这些图形是怎么排列的,有什么规律?你们有信心去找吗?(有)请听要求:

  (1)请大家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2)说的时候,用自己的`话把发现的规律说清楚;

  (3)比一比,看哪一组能找出不同的规律。开始!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学生汇报

  (1):斜排(师:是的,当我们斜着看时,每一排的图形都是相同的,下面哪些同学也找出了这个规律,请用手示意。)(播放斜排演示课件)

  (2)横排:(师播放课件,老师重点讲解、规范说法:我们先看第一行,以第一行为基础,圆片移到这一行的最后,其它三个图形都依次向前移动一个位置,就变成了第二行。按照这样的规律,第三行、第四行的规律也让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演示。第五行的排列让学生猜一猜。)

  (3)竖排:(师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

  (4)以最后一个图形向前移动的规律(播放课件、大家欣赏)

  4、总结规律:

  孩子们,像这样几个图形按一定规律不断改变自己的位置,这样的排列规我们就叫它循环排列规律。(板书:循环排列规律)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过渡:现在就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进行智力大闯关吧!你们敢挑战吗?(敢)好,进入第一关。

  1、第一关:考考你(规律训练)

  过渡:动物园来了一队动物朋友,他们正在进行队形训练呢,同学们请仔细看,

  (1)师问:第二队是怎么变化出来的?(学生回答)师规范语言),按照这样的规律,你能排出第三队的队形吗?(第一个动物向队列的最后移动规律)

  (2)还是这一队动物,(请仔细看)又是怎样变化成第二队的呢......(最后一个动物向队列的最前面移动规律)你们的观察能力真强。好,顺利进入第二关。

  2、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展示作业。

  师:请拿出答题卡,开始解答。

  3、猜规律

  过渡:向下一关进军吧!你想猜几号旗?好,进入我们的终极关——第四关。

  4、设计手帕

  过渡:现在就用我们灵巧的双手来创造规律!在这块手帕上,设计出漂亮的花边或图案!

  请仔细看要求:

  (1)小组先商量怎样设计才有规律;

  (2)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漂亮。听明白了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请组长打开学具袋,和小组的成员一起完成。开始!

  (3)作品展示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过渡: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规律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1、欣赏规律美(课件播放)

  2、总结

  孩子们,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在装饰着我们的生活,希望你们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它,运用它,把我们的环境打扮的更美丽吧!

  板书

  找规律

  循环排列规律

《找规律》教学设计5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等差数列和数组的规律,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找规律的内容其实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有所涉及,如在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通过1个1个地数数、2个2个的数数、5个5个地数数,让学生体验、发现并描述数数过程中的规律,在上学期的测试卷中经常出现这类的填空题;通过整理20以内的加法表,让学生探索计算中的规律;在认识图形中,也渗透了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等。

  单元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或数字排列的简单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同时会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

  2、 在发现规律、描述和表示规律以及简单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数学表征能力和推理能力。

  3、 使学生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排列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

  单元教学难点:

  根据发现的规律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

  学情分析:

  “找规律”这一内容,虽然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但是学生对于这一内容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学生的生活中,有大量的有规律的排列,在学前教育中,大部分学生对此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重要基础。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观察和分类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找规律这一内容。一年级的小孩子很活泼,思维很灵活,这就需要一个情景,引起他们的兴趣,用学生已有的凌乱的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学生举行联欢会布置教室的情境图,让学生发现彩旗、灯笼、小花和小朋友的排列规律,使学生初步感受规律。学生分析小旗的排列方式,从颜色的角度发现并表述规律。教材以圈出一组黄旗、红旗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到“一组”旗子在旗子的规律性排列中的重要性,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就是这样的“一组”旗子的重复排列。同时学会用语言表述规律的方法,再让学生发现并表述情境图中的其他排列规律,以圈出重复部分的操作活动,突出规律的“核心”,加深学生对于规律的理解。

  教学目标:

  1、 理解规律的'含义,能描述和表示规律。

  2、 能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事物的排列方式。

  3、 感受数学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

  理解规律的含义,能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确定事物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生:喜欢)这节课就让我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都有规则,你们一定要听好哦!请听游戏规则:老师下达指令说一个词,你们来做出相应的动作。听清楚了吗?(好!)开始!指眼睛,摸鼻子,揪耳朵;指眼睛,摸鼻子,揪耳朵;指眼睛,摸鼻子,揪耳朵;(速度越来越快)指眼睛,猜一猜老师接下来会说什么?请用你们的动作告诉我。(学生做摸鼻子动作)你们都猜对了,谁来告诉我你是怎么猜到的?(指名回答)

  师:真棒!你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很准确。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是一种规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这样的规律,你们想不想把他们找出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过度:刚刚同学们在游戏中表现得这么好,老师接下来决定奖励大家,带你们去阳光小学参观一下。你们瞧,为了迎接六一儿童节,阳光小学的孩子们正在布置教室呢!漂亮吗?

  1.播放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看看同学们都用了什么来布置教室?(生答:小花,彩旗,灯笼)。图上还有什么?(小朋友)

  请大家再仔细地观察一下,它们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吗?(是)

  2.课件出示彩旗图

  让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按照黄、红重复排列)猜一猜最后这面应该是什么颜色?

  师:看看猜的对不对?(点击播放课件)你是怎么想的?(指名说)

  师:如果让你给彩旗按你找到的规律分分组,好把彩旗排列的规律看得更清楚。你准备怎样分?谁来指指?为什么这样分?(小旗就是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就看得特别清楚了。)

  3.课件回到主题图

  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彩花的排列、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朵花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该怎么给它们分组呢?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学生思考、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分享给全班同学?(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播放课件)

  该怎么分组呢?

  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按一定的顺序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三、考眼力,发现规律(巩固练习)

  (出示课件)

  四、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师:小朋友们的眼力可真不错,那你们的动手能力怎么样呢?能不能创造规律呢?接下来老师就要考考大家。

  1.摆磁扣(指名到黑板摆一摆)

  师:大家看,黑板上有这么多的磁扣,你能不能从它们当中选择一部分,来创造规律?(找两名同学到前面摆,说一说你的规律,评议)

  2.摆学具(小组合作完成,展示)

  师:还有没有想摆的?都想来,那么就用你手中的学具和你的同桌合作,创造规律。

  3.涂一涂(书中85页做一做)

  师:同学们创造的规律可真美啊,大家看,这些小花美不美?你能不能让它们变美丽呢?说说你的好方法。(指名说)发挥你的想象,拿着你的水彩笔,选择你最喜欢的颜色,到书中涂一涂吧!

  五、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师:在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有规律的事物,小朋友们还知道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谁来说一说?

  六、欣赏规律的美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规律的图片,请欣赏。

  师总结:规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的享受,只要大家用心观察,多动脑筋,一定能创造出更多的规律,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播放课件)

  七、总结

  师:同学们,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学习了《找规律》,你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希望同学们以后多留一个心,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相信你们会有特别的收获。

  板书设计:

  找规律

  一组一组 重复排列

《找规律》教学设计6

  在《找规律》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去找寻和发现规律?怎样通过找寻和运用规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规律的同时,获得数学思考的历练、数学思想方法的启迪、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数学情感的陶冶呢?围绕这些问题,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找”的载体建构

  规律即事物的本质属性,常常蕴藏在大量同类事物和现象之中。《找规律》的教学预设,需要我们从纷繁复杂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素材和背景,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数学探究活动情境。那么,用什么样的活动情境能够有效地诱导和助推学生找寻规律呢?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相接近时,学生往往会自觉地参与其中,主动地提取和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与相关知识储备去解决问题。因而,从学生生活背景中选取富有童趣的、便于发现与揭示规律、利于历练找寻规律的数学思维与操作技能的典型素材,让学生作为观察、分析和探究等数学活动的内容和载体,是至关重要的。

  如五年级下册《找规律》例1(移动表中红框,可以使每次框出的两个数的和各不相同,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的安排,主要基于数学知识上的抽象,其情境会挑战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进行数理分析和推理概括。然而现实意义淡了些,学生的探究兴趣并不浓厚,其学习常常是受老师的任务驱动,为找规律而找规律。为此,我们不妨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重组利用,把例题改编成:“如图是10张连号的观摩券,小明和小刚想观摩时坐在相邻两个座位上,他们有多少种不同的拿票方法?”在鲜活的生活背景中,学生饶有兴致地经历从生活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数学化过程:10个连续的自然数,任意选取相邻的两个,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这样既利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探索规律,又能真切地体会到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找”的过程历练

  规律本身的内隐性和数学教学活动应当具有的育人功能,决定了《找规律》的教学不光是让学生找寻到某些具体规律是什么、怎么找,更重要的是在观察、操作、比较、概括等探究活动中习得“找”的方法,演练“找”的技能,感悟“找”的思想,获得“找”的体验,积累“找”的经验。“找”的过程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多元认知方式及其模型的建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理解的思维发展与智慧提升的过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的《搭配规律》(小明要在3个木偶娃娃和2顶帽子中,选一个木偶娃娃再配一顶帽子,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时,可这样分层实施:(1)操作中感悟。用娃娃和帽子的实物图片给学生摆一摆,外显学生的操作思维,让学生在操作中积累感性经验。(2)反馈中优化。在学生的反馈交流中,呈现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先选木偶娃娃或先选帽子),经历从无序到有序的思维优化过程。(3)变式中提升。如果没有图片摆,你怎样表示出所有的选配方法呢?有的同学用不同的两种图形分别表示木偶和帽子,用连线的方法表示;有的同学用图形、数字、字母等符号来一一列举出来。(4)比较中发现。通过“如果有(:)个木偶娃娃,(:)顶帽子,小明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开放式填充练习,让学生自行选取数据并解决相应的问题,再摘录学生的数据,在观察、比较和进行相关的数理分析后,引导学生揭示规律:木偶的个数乘帽子的顶数就是搭配的种数。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从摆图片的具体操作思维,到用图形连线和符号列举的表象演绎,再到从观察、比较变化的数据中发现不变的规律,揭示规律的本质内涵,构建表达规律的数学模型。

  三、“找”的思想渗透

  在《找规律》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更多关注于知识层面的“是什么规律”和操作层面的“规律怎样找”,而忽视了“找规律”所承载的思想方法的挖掘与揭示的本质追寻。其实,规律的背后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只有相机启迪、适时渗透,才能引领学生立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视角上,真正把握规律的本质属性。如教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中“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时,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发现兔子和蘑菇、木桩和篱笆、夹子和手帕都是“一一间隔”排列的,而且两端的物体都是一样的。接着观察它们的数量,并把数据填入表格中,学生通过比较数据,发现两端物体比中间的间隔物体多1。在“试一试”的小棒与圆片的操作中,也验证到了存在同样的规律。在归纳总结规律时,追问学生:“这样排列,为什么两端物体总是要比中间的间隔物体多1呢?”促使学生在深入观察的基础上理性思考,领悟一只兔子和一个蘑菇一一对应,最后就多出一个兔子,自然兔子要比蘑菇的数量多1的道理,从而有效地避免学生发现规律时的浅层理解和应用时的机械模仿。借助一一对应思想,合理、直观地解释了规律,使学生由内而外地真正理解了规律的内涵。同时通过一一对应思想,把一一间隔排列的情况进行了拓展:两端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正好能一一对应,所以它们的数量是相等的;封闭情况下的一一间隔排列,两种物体也正好能一一对应,它们的数量也是相等的。这样,在一一对应思想的统领之下,学生深刻理解了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虽情形不同,数量关系不同,然而找寻或解释规律的思想却可以是一样的,即一一对应。

  四、“找”的方法甄选

  《找规律》的教学重点无疑应落在“找”上,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思考角度的不同,“找”的`方法自然会有不同。学生往往是采用自认为最好的方法去找寻。在多种方法面前,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甄别、遴选,进而实现方法的优化。优化的过程是学生不断体验与感悟的过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方法优化的时间和空间,蓄意通过教学活动去生成“多种方法”的资源,并适时引导、有效利用,以使优化水到渠成。比如五年级上册的《找规律》,教学简单的周期规律例1(蓝红依次排列的盆花图)时,在解决“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的问题中,有的同学用不同符号来表示蓝色和红色的盆花,通过枚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有的同学从左到右给图中的盆花编号,发现编号为奇数的是蓝花,偶数的是红花,从而推想通过对“15”作奇偶性分析解决问题;还有的同学发现了“蓝、红有序,2盆一组”的排列规律,运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周期变化的既有知识经验,采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尔后,在“试一试”的练习中,学生发现了采用奇偶性分析的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只适用于对于两种元素的情形,并且是符合奇偶排列规律的事物,而对于其他情形的排列则不具有普适效用。当面临“第100盏彩灯是什么颜色”这样的问题时,学生则纷纷放弃了画图枚举的方法而认同了计算的方法,深切地体验到计算方法虽然抽象,但解决这类问题时却具有普适意义。最后让学生比较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自己喜欢哪种方法,学生在比较中领悟到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整个优化的过程没有教师强硬的“规定”,更多的是学生自主选择,使方法的优化真正成为学生内心深处的一种需要。

  五、“找”的变式演绎

  规律的找寻和发现是教学的起点,而学生能够自如地进行实际应用才是教学的归宿。会用并不是简单的重复与浅层次的模仿,而是能够灵活地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在运用规律的过程中,拓展规律的内涵,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会到规律的现实意义与价值魅力。基于此考虑,规律的练习中应讲求变化。

  首先是练习形式的变化。教学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练习形式就要力求多样,这样才能有助于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积极参与练习,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周期规律》后,让学生用手拍出周期性变化的节奏,倾听规律的音律之美,再说一说生活中周期性变化的现象,接着动手设计富有周期规律的花边,欣赏规律周而复始的秩序之美,并互相运用规律推算第几个是什么,依据有限来把握无限。

《找规律》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规律的学习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优化的过程。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体会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用课本出示例1情境图)为了庆祝国庆节,工人把广场布置得非常美丽,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景图,看看工人是按怎样的规律布置的?

  (引导由近到远观察情境图,说出:盆花、彩灯、彩旗)(板书:1、盆花,2、彩灯,3、彩旗)

  1、盆花 每2盆一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出)

  2、彩管 每3盏一组

  3、彩旗 每4面一组

  师:从左到右按颜色分,它们蕴含着什么数学规律?

  (给学生自己找,并和同桌说一说。)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寻找它们蕴含着什么数学规律。(板书:找规律)

  【设计意图】应用“引领式”导学,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目的是提高学生观察的顺序性(由近及远),初步感知周期现象中排列的有序性,指导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或“圈一圈”等方式描述周期性、进一步感知周期性,目的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个周期即一个组,为理解组的意义做铺垫。

  二、自主探究(先学)

  师:找一找蕴含的规律,试一试解决下面的问题。

  “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出示)

  师:(齐读问题后)请同学们通过自学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学习(可以利用课本资源)再与小组同学交流,老师巡视、适时指导并了解学生的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索和发现周期现象的排列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探索精神。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后教”做准备。

  三、学生展示、交流(后教)

  预设知识点:

  (1)、画图法:画出15盆花,用数字1至15从左起标上去等

  (2)、列举法:分别列出从左起蓝花和红花的盆序数

  (3)、计算法:把2盆看做一组,15÷2=7(组)……1(盆)

  提问:谁知道算式中的'“7”和“1”各表示什么意思?(引导认识:把15盆花每2盆为1组;分成了7组,还多1盆。剩下的1盆是下一组即第8组的第1盆,由于每组的第1盆是蓝花,第2盆是红花,所以第15盆是蓝花。)

  四、当堂训练

  1、独立尝试,优化方法

  师:现在如果让你告诉大家“从左边起第17盏彩灯的颜色,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解答?第18盏呢?”小组里互相说说。(课本出示“试一试”第1题)

  师:你们为什么选择了计算的方法?怎样计算?(用画图法、列举法比较麻烦)

  (指名汇报各自的方法,并让学生结合17÷3=5(组)……2(盏)说清楚每个数据表示的意思,特别是余数是指每组里的第几个。进一步引出当18÷3=6(组)余数是“0”时,余数表示每组里的第几个?)

  师:你们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学生展示计算方法。)

  师:能用这种方法算一算“从左起第21面、第23面彩旗是什么颜色吗?”

  (指名学生板演,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在“先学”的基础上,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展示表现出来,让能者“教”,使学生对新学习的知识了解得更充分、更全面。在做“试一试”的练习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组”、“余数”各表示的意义,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第2题;

  (2)、做“练一练”第3题

  (3)、做“练习十”第1题(选做题)

  【设计意图】通过应用所学知识的运用,进一步巩固加深。

  五、总结:世界上很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你能举出生活中的规律吗?

  如:红绿灯;七彩的霓虹灯闪动;一年四季;时间等

  【设计意图】拓展知识,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反思:发现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体会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这节课的主攻目标。我应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进行尝试教学。收获不小,问题不少。

  1、应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课堂一样有精彩不断。在这节课中的“先学”部分,我完全放开学生去自学,让学生自己用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去学习,有几个学生的学法很新颖:学生1,用112去排列15盆花,1代表蓝色,2代表红色,一下子就解决了问题;学生2,用OΟ去排列15盆花,O代表蓝色,代表红色。这些意外的惊喜正是学生学习智慧的火花。

  2、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把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为了突破难点,当我提出问题“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后,就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当学生发现计算也可以很容易发现规律时又提出“谁知道算式中的‘7’和‘1’各表示什么意思?”的问题,使学生在一次次的学习任务中自己探索学习的方法,一步步深入学习,最后突破难点。

《找规律》教学设计8

  一、特性解析:

  从双基到四基

  “找规律”是苏教版教材的一个亮点。“找规律”内容的教学编排,体现了以下三方面的特性。

  1.普遍存在性。所谓规律就是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昼夜交替四季轮回,潮汐涨落周而复始。产生这些永恒不变的原因便是自然规律。而在数学世界中,各种数学元素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的联系。

  2.可认知性。随着那些永恒不变的物质或现象时刻反映到人们的头脑里来的时候,人们对规律便由开始的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找规律是人类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

  3.可探索性。数学教学正从加强“双基”逐步变成重视“四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而“找规律”的教学,以发现学习为主要方式,以观察、操作、画图、实验、猜测、验证等为主要学习活动,重视学生的经历、体验、发现、概括、归纳的过程。

  二、策略构建:

  从现象到本质

  数学模型是针对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依存关系,采用数学语言,概括地表述出的一种数学结构。而规律反映的是在动态变化过程中变量与变量之间始终存在一种普遍、稳固、必然的联系,这种函数关系就是数学模型。事物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又往往是隐含并可以发现的。只有对十分丰富的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认识规律。

  学生探索规律能力的提高不是简单地体现在知道规律“是什么”,还需要解决“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找规律教学的价值取向,不应仅仅定位于形成结构、应用模型,而应更为重视建立模型过程中所获得的数学思想方法、所累积的数学学习经验。

  三、案例解读:

  从认识到领悟

  下面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探索图形覆盖中的规律”为例谈一谈找规律教学策略的构建。

  1.体会联系:直面问题的数学特征

  在“找规律”教学中,问题情境是基础,自主探究是重点,思维提升是归宿。问题情境是“找规律”教学的基础,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因此,在编排找规律教材时,每个单元都安排两个例题。例1着重认识规律,例2着重应用规律。例1在典型情境中探索规律,例2在变化情境里探索规律。对教材深入解读之后,就可以借助教材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化的观察,当然也可以根据教材例题进行适度加工、改造形成更贴合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观察状态。

  “探索图形覆盖中的规律”一课中教材提供的情境是1-10这十个数组成的数条,每次框出两个数,一共能框出多少个不同的和。基于对教材例题的教学目标的理解:即学生在“求和”时,感受到“和”的个数就是红框的“位置”个数;学生体会依次“求和”时,红框在依次平移。于是利用“图形平移”解决问题;学生研究“图形平移”中的数量关系,得出求“覆盖位置个数”的数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进行目标指向一致但情境相异的设计,如:10月1日到7日中进行两日游,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或者62天的暑假中两日游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也可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羊羊运动会入场券进行情境设计,从100张连号入场券中拿两张连号的券,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

  从100张中选择两张连号的券,因为数据比较大、规律不明显,大部分学生都很难找到券的总数与每次拿的张数之间的联系。因为学生已经具有“面对复杂问题,从简单想起的策略”,因此很容易地想到能不能先考虑总数是10张,从10张券中拿两张,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寻规律。

  而在探寻这10张券中拿2张连号的券的不同拿法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写一写、连一连、圈一圈、框一框等不同的方式,体会到券的总张数与每次框的个数之间是存在联系的。教师通过“每次框几个数?一共平移了几次?一共有10个数,为什么只要平移8次?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平移8次,为什么一共的拿法有9种?”的追问形式,引导学生初步体会现象背后的必然本质联系。

  2.体验过程:直击现象的数学本质

  “找规律”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直观的解决问题去感悟其中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因为如果没有主动参与就不可能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产生体验;没有了体验,那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领悟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揭示其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逐步掌握运用。

  在这一环节,变中感悟不变是学生操作的重要目标。在教学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考结合起来,使学生领悟数学的方法和策略。券的总张数是一个变量,每次框的个数是另一个变量,这两个变量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在每一位学生都有了数次的操作经验后,交流分层次展开。第一层次是两组上台平移操作并汇报数据。第二层次是两组上台说总数、平移次数,其他学生利用操作的经验,大胆猜想,运用直觉思维作出判断。可以再次借助平移的操作验证猜想,培养了学生合情猜想的能力。学生在操作中积累感性经验,在交流中感知有序思考以及用平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学生形成了丰富的动作思维,并在猜测与验证的活动中丰富了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3.体悟关系:直达抽象的数学模型

  表象的建立有助于更快地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教者可以设疑:如果总数是18张,每次框出6张,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不操作,能保证猜对吗?并采访学生,你是怎样想的?在这里,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虽然都能猜中,但思维的水平层次是有高低的。通过交流,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另一方面,也可以推进策略的优化。有的学生是仅通过观察数据,从数据的变化中寻求出不变的关系的;有的学生是在头脑里多次移动方框,在平移中发现“平移的次数=总数-每次框的个数”;而有的同学是在头脑中仅仅放置一次方框,就能理性思考,方框外面有几个数就要平移几次,操作活动真正内化,并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这样的交流,揭示了数学直觉背后所隐藏的本质联系。为学生从动作思维上升到表象思维,进而提升到抽象思维提供了很好的支撑。而抽象化的“如果在a张券中拿b张连号的券,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就为学生摆脱形象的拐杖、摆脱表象的依托,提供了必要的可能性。从而水到渠成地揭示发现的规律:“总数-每次框的个数+1=一共的拿法。”

  这样的一种函数关系,在变量与变量之间建构出了一种稳定的不变的联系,就是一种数学模型。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小步实验,经历了变量列举,经历了观察比较,经历了猜想验证,同时也经历了感性发现与理性思考。不仅找到了规律,而且知道了规律存在的原因、规律存在的必然性。

  建好模型,还需灵活应用模型。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了算理,但学生思维不能仅仅停留模型的结构上,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不同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运用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用数学模型的眼光来观察,用数学模型的语言来解释,用数学模型的关系来推理。

  在这一环节,教者可以设计多样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模型,灵活运用模型。如设计综合性较强的实际问题:喜羊羊和美羊羊到电影院观看运动会专题片,电影院一排有8个座位,要让喜羊羊和美羊羊两个坐在一起,在同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同时出示对比题:改换条件“让喜羊羊坐在美羊羊左边”,有什么不同?从一字模型到封闭模型也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思维的跨越式发展,在这里还可以设计拓展性练习:看完了开幕电影,他们进入运动场看台观看比赛。运动场的看台是圆形的,一排有16个位置,美羊羊坐在喜羊羊左边,在同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种发展水平的思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也称现有发展区),第二种水平是最近发展水平(也称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强调,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因此,在运用模型阶段,不能硬贴标签,不能死套公式,而要在丰富的、变化的情境中,为学生从生活问题中提取数学问题提供条件。

《找规律》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数学课程标准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给出了具体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节日里各种美丽的彩灯和彩旗都是有规律的排列,很多物品上装饰的图案也是有规律的排列,这些都为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素材。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第一课时,教科书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2、通过涂色、拍节奏、摆学具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机、木鱼、、实物卡片、硬纸板、答题卡、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小动物的故事,不过,在听故事过程中,还要多观察,多思考,能做到吗?(能)

  师:很好,这节课咱们就来比一比,看谁最爱动脑筋,发言最积极,声音最响亮,你有信心吗?

  2、讲述:有一天,小兔子请客,猫妈妈带着小猫高高兴兴地到小兔家去做客,瞧,它们来了。(出示小猫图)

  师: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站得很整齐,一个穿红衣服,一个穿蓝衣服。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象这样前面是什么,后面也是什么,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有秩序地排列,我们称为有规律的排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师:最后的一只小猫藏起来了,请你猜一猜它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

  生:红色

  师:为什么是红色?(指答)

  师:谁还想说说你的想法?(指生说)

  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师:都猜是红色,我们来看一看,对不对?(教师点击)

  师:你们猜的真准,为自己竖一下大拇指。

  2、师:猫妈妈还准备了一些礼物要送给小兔子,我们来看看是什么礼物呢?

  出示两棵白菜,两棵萝卜图

  师:仔细观察,这些蔬菜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后面的蔬菜应该是什么?把你发现的秘密悄悄告诉你的同桌。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它们是按照两棵白菜,两个萝卜这样的规律排列的,后面应该是两棵白菜……

  师:谁还想说?同意他们的意见吗?咱们来看看,对不对?

  3、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一连发现了两个不同规律的排列,小兔家到了,小兔子挂满了彩旗迎接好朋友,看到这些漂亮的彩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出示图)

  生提出问题:这些彩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被遮住的小旗是怎么排列的?

  ……

  师:谁来解答?你是怎么想的?

  生:这些彩旗是按照红黄蓝的规律排列的,遮住的应该是一个黄旗,一个蓝旗。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对不对?

  小结: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发现了小猫咪的衣服、蔬菜、彩旗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

  三、拓展延伸,应用新知

  1、师:小兔子还有几个气球没有挂上,你们能帮帮它吗?(出示气球图)

  师:请拿出答题卡,先观察气球的排列规律,然后再涂上合适的颜色。

  教师巡视,涂完后同桌小声说说气球的排列规律。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展示一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气球是按照一个红一个绿一个黄一个紫这样的规律排列的,后面应该是黄紫红。

  师:和他涂的一样吗?不一样的请举手?

  2、师:小朋友们都做对了,下面让我们用掌声来鼓励一下我们自己。? 师:你发现了没有,刚才我们的掌声有没有规律啊?你能拍一拍吗?(指名拍一下)

  3、做课间操

  师:你们拍的很好,节奏很准确,下面让我们做一下课间操,活动活动。(放录音)

  4、涂一涂

  师:小朋友们做的真好,小兔子还想在门前铺一条漂亮的小石子路,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出示图)

  师:先想想,怎么设计有规律,又漂亮,然后再动手涂色。(教师巡视)

  (学生动手涂色)

  师: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指生到展台前)

  师;你认为他设计的怎么样?

  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吗?

  生:我设计的有什么规律?

  师:谁有问题向他提问?

  生:后面应怎么涂?(生答,生评价,教师再给予评价)

  师:请同学们前后,左右相互欣赏一下。

  5、游戏

  师:看到小朋友们设计的花样这么多,而且都很漂亮,小兔子和小猫非常高兴,它们在一起做起了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

  师:下面老师敲击乐器,请你仔细听,然后用手拍一拍。(教师用木鱼敲出两条不同规律的节奏,让学生拍)

  (1)× ××? × ××

  (2)× × ×? × × ×

  师:你还能拍出其他有规律的节奏吗?用动作表示也可以。

  6、找生活中的规律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演出了不同的规律,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衣服上面的花纹;伞上面的花纹;斑马线;家里的地板砖;)

  7、师:小朋友们真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好孩子,老师也收集了几个有规律的图案,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

  师:这些有规律的图案漂亮吗?美不美?

  四、动手实践,创造规律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创造有规律的图案呢?小兔子还想请大家帮一个忙,它买了一块花布想做窗帘,但买回来后发现花布缺少花边,所以它想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规律帮他设计一种花边,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比一比,看谁设计的美观、有新意,要发挥你的大胆想象,请拿出学具卡片,在硬纸板上摆一摆,愿意画的可以在纸上画出来。

  (教师巡视,然后学生展示交流,评价。)

  师:刚才小朋友们设计的图案都很好,很有想象力,你们真了不起,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设计师啊,我想小兔子的窗帘加上小朋设计的花边一定会非常漂亮,看来有规律的图案不仅能装饰生活,美化生活,还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

  五、小结

  你觉得这节课上的怎样?(让学生充分说)

  师: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很多,课后请小朋友们继续观察,把你发现的规律画下来或者是写下来,下次上课我们再交流好吗?

《找规律》教学设计10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贴纸;红、蓝彩色笔;水果图、正方形、星形、圆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

  东东想请你们去参加动物王国的联欢会瞧

  小熊、小猴、小熊、小兔排着整齐的队伍在欢迎你们呢!(电脑出示三排小动物)第一行:小熊、兔子、猴子、青蛙第二行:兔子、猴子、青蛙、小熊第三行:猴子、青蛙、小熊、兔子

  第四行怎样摆呢?由学生来摆说出为什么要这样摆?、探索新知

  2、同桌讨论怎样排才是有规律的排列?提问说排法。

  3、排一排

  找4个同学上来排队总结:(循环排列的规律)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规律

  而且有许多规律比我们以前学过的更美丽、更复杂这节课老师要带着大家继续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认识规律

  同桌讨论怎样排才是有规律的排列?提问说排法

  三、探索规律

  1、欣赏主题图感知规律

  (出示课件2)

  最近小东家装修了新房子想请大家去做客

  你们愿意吗?首先请大家欣赏一下小东设计的墙壁装修图他设计的图案既美观又有规律可我总觉得乱七八糟的请同学们先自己观察一下

  想想有什么样的规律?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到底有什么规律?

  2、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谁愿意来说说你们小组找出了什么样的规律?

  老师发现有一部分同学观察出一些规律可有些同学却很迷茫

  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索这幅画面看看到底有什么样的规律

  引导学生说说每一行都有哪些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关系第二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注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3、当学生行与行之间的规律发现后引导其观察列与列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发现变化规律同行与行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同时引导学生斜着看图有什么特征?

  师生小结:大家都发现了每次都是第一个往后移动其他的图形依次往前移动一个位置这种有规律的排列方式

  我们把它叫做循环排列的规律我们班的.同学真棒!同样一幅图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找到了不同的规律看来学习需要有心人

  4、地板砖的规律、巩固认知

  小东家的地板砖更漂亮

  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板砖颜色的排列规律

  ①(出示出地板砖的图样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先看看每行都有哪些图形再看看每行颜色的排列顺序

  你发现了什么?有没有像刚才那样的循环规律?

  ②汇报规律

  ③谁能用一句话概括每次都是怎么变的?

  ④小结:哦!难怪小东家的地板砖颜色这么漂亮原来它们的排列是有学问的看来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啊!

  四、运用规律

  2、画一画:练习课本115页练习

  3、找一找:你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有规律的图形?

  五、欣赏规律

  课件出示有规律的图片

  六、做一做

  七、联系生活创造规律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些事物排列的规律也用找规律的知识解决了许多问题

  同学们想不想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幅有规律的图案!出示一块正方形的"手帕"可是上面什么图案也没有需要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

  给这块手帕设计出有规律的花边或图案注意

  设计的花边或图案要有规律请拿出学具袋

  每个袋子中有一张正方形的纸和图片

  同学们要先想好怎样摆才能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要充分利用手中的图片看谁设计的图案最漂亮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九、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机动)

  同学们设计得真漂亮!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家的杰作吧!这是谁的能说说你设计的有哪些规律吗?

  十、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找规律》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第115例1及做一做和116页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通过有趣的闯关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通过动手画一画,设计手帕图案,培养学生运用新知及动手能力,也就是学会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发现、理解“有规律的排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得出循环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幻灯片若干,作业单

  教学设计:

  一、课前谈话

  二、回顾旧识

  师: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出示幻灯片2)问:接下来怎么填,你会吗?

  1、

  2、

  3、_______________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图形和数字重复出现排列的规律,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索图形排列的其他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三、设置情境,感知循环排列规律

  师:每年,我们学校都会举行运动会,小动物们也是如此,它们现在就正在举行开幕式呢!小动物们可高兴了,瞧,排着整齐的队伍向我们走来了的是谁?(出示幻灯片3)问1:谁排第一?后面依次跟的是谁?生:……(指名回答)

  第一队列小狗小兔小猴小青蛙

  师:小动物们唯恐落后,争着抢着做排头,最后经过协商,调整好队伍的第二队列的小动物们也向我们走来了。

  第二队列小兔小猴小青蛙小狗(幻灯片)

  师问2:仔细观察,你发现它们做了怎样的调整吗?

  生1:一队里小狗做排头,二队里边它排到了末尾。

  生2:小兔排位从第二位变成了首位。……

  师问3:根据以上规律,你觉得小猴要想做排头,后面依次跟的是谁?(生说一说)

  第三队列小猴小青蛙小狗小兔(讨论后出示幻灯片)

  师:这时,小青蛙在旁边叫开了:“小狗、小兔、小猴都做了排头,我也要做,我也要做!”请同学们帮忙想一想,小青蛙要做排头,后面依次怎么排?

  学生探索尝试:第四队列小青蛙小狗小兔小猴

  (完毕出示幻灯片)

  师问5:观察整幅方阵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小动物们轮流做排头。

  生2:图中每一斜行的小动物相同。……

  师问6:如果要排第五小队,谁排在第一位?第六队呢?

  师小结:我们让小动物轮流重复做排头,我们说这种排列方式是循环排列。(边说边板书:循环排列)并强调循环排列的特点是轮流和重复。(板书:轮流、重复)

  四、快乐游戏,运用规律

  1、师:同学们学得可真好!连你们少儿频道里的“饼干王子”都忍不住想要夸奖你们呢!他说要带着聪明的你们去冒险闯关,你们有信心吗?

  (出示幻灯片4)闯关一:小小记录员(要求:眼明、手快、脑子活。)

  规则1:请四位学生上台做向后循环排列,四位同学不停地变换位置,其他同学记录。(注意强调其他数字顺移)

  师问7:根据排列规律,你猜一猜接下来一组的数字是什么?生:思考讨论

  师问8:你能给这种循环排列规律取个名字吗?

  引导学生说出----向后循环排列(边说边板书:向后)

  规则2:接着要求四位学生做向前循环排列,(同规则1),引导学生说出——向前循环排列。(边说边板书:向前)

  师:孩子们个个都是小勇士,已经顺利闯过了第一关,那咱们接着闯第二关吧!(出示幻灯片5)

  闯关二:根据下面排列,你能接着画一画吗?为什么这样画?

  ——————

  2、师:在王子的带领下,同学们闯过了一关又一关,在闯下一关之前,我们先来欣赏王子给自己家设计的装修图吧。(出示幻灯片6)

  师问9:看看这墙纸和地板砖(出示幻灯片7和8),它们各运用了我们今天学的规律中的'哪一例呢?生……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墙纸和地板就是王子运用了规律才作出的美丽设计,那我们要闯的第三关就是:做个小小设计员(出示幻灯片9)

  闯关三:小小设计员

  两人一组合作,用你们学到的知识,给自己设计一块美丽的手帕,图案的排列要有规律,限时4分钟。

  欣赏作品: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评价是否符合要求(只要是有规律的,都要给予表扬、鼓励),并贴在黑板上展示。

  五、课堂小结: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老师这里也收集了几张有着规律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幻灯片10、11、12)不仅生活中处处有规律,大自然中同样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规律。(边说边出示幻灯片13、14)认真观察,我们能发现很多的规律。(出示幻灯片15)

  结束语:所以,我们不仅要有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规律美的双眼,更要有善于创造美的双手,将来就能把我们的生活扮得更加美丽。

《找规律》教学设计12

  设计意图

  1、《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获得经验,同时,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它能让幼儿更加投入参与活动,有效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从游戏中学习,让孩子爱上数学。

  2、在《指南》中又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游戏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幼儿“玩”,而是在于引发、支持与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因此本次活动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活动,包括:节奏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猜猜看等游戏,改变以往幼儿单一的学习模式的方式,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模式学习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以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幼儿爱上数学,运用于生活。

  活动目标

  1、识别相对复杂的排列模式。AABAABAAB、AABBAABBAABB。

  2、对相对复杂的模式进行复制、扩展与创造。

  重点难点

  1、对复杂模式的扩展与创造。

  2、理解模式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1、16个塑料杯子、8张桌子、音乐《小宝贝》歌曲。

  2、美术区:排笔、水彩笔、剪刀、双面胶、透明胶。

  益智区:飞行棋、麻将、乐高、多米诺、套索、小鱼材料。生活区:勺子、筷子、碗、杯子

  衣架、吸管、高跟鞋和平底鞋。

  游戏区:实木圆柱、插塑玩具(塑料人和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在传杯子的音乐游戏中感受AAABBCAABBCAABBC的模式

  (一)杯子游戏(准备音乐:小宝贝)

  1.播放音乐,教师示范游戏玩法。

  教师:“今天,我们要一起玩杯子游戏,你们准备好了吗?”幼儿:回应

  教师示范游戏玩法。

  2、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提炼传杯子音乐游戏中的规律。教师:“在刚才的游戏中,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幼儿:回应(拍手,拍桌,传杯子)

  教师追问:“那拍了几次手?拍了几次桌子,传了几次杯子?”幼儿:两次手,两次桌,还有一次传杯子

  教师小结:“我们是按照拍手、拍手、拍桌、拍桌,传,拍手、拍手、拍桌、拍桌、传,拍手、拍手、拍桌、拍桌、传的规律进行的。”

  教师:“那我们按照这个规律再玩一次游戏。(准备好了吗)

  3.播放音乐,幼儿与教师共同感知音乐游戏中的规律。

  备注:歌词内容“期待着你的回来,我的小宝贝。”幼儿就是按照“拍手、拍手、拍桌、拍桌、传的规律)

  二、根据动作玩模式

  (一)引入新游戏,激发兴趣

  1、教师示范动作,请幼儿在动作中寻找规律并请幼儿按规律继续做动作。

  (1)教师第一次提问:“看一看何老师动作里的规律是什么?”教师示范动作:(2次拍手1次拍腿为一组,至少连续做3组)

  幼儿:“说出规律”(幼儿能说出教师做出来的规律2次拍手1次拍腿)教师:“请你们按照相同的规律做下去。”

  幼儿按照刚刚教师的动作规律继续做下去(至少连续3次)

  (2)教师再做一次动作,幼儿再玩一次在动作中找规律做动作的'游戏。

  (右脚尖点地一次,左脚尖点地一次,翘脚一次为一组。至少连续做3组)

  (二)个别幼儿做其他幼儿来学,引导幼儿关注动作中的模式1.教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上来做动作,想一想,你做的是什么动作,你的规律又是什么?”

  幼儿:回应,(幼儿做动作)2、教师:“小朋友们看出来了吗?这位小朋友的规律是什么?”幼儿1:拍手、跳、蹲。

  备注:(当幼儿回答为一组核心单元规律的时候,教师提醒幼儿模式是3组或

  3组以上才能称作为模式。如:某某小朋友,你刚刚的规律是拍手、跳、蹲,然后呢?)幼儿2:拍手、跳、蹲,拍手、跳、蹲,拍手、跳、蹲……

  当小朋友明确了模式是3组核心单元或3组以上核心单元,再次总结这位小朋友的模式动作告知其他小朋友。教师总结说:“哦,原来他的规律是,拍手,跳,蹲,拍手,跳,蹲,拍手,跳,蹲的规律来进行的,那我们现在按照他的这个规律继续做下去吧。

  (三)幼儿在圆圈舞的动作中感受身体模式(ABCABCABC)

  1、教师:“刚刚的游戏小朋友们玩得特别好,现在老师还有一个动作你们看一看它又有什么规律?”(右脚走一步,左脚走一步,蹲为一组,连续做3组)

  2、幼儿:回应,(教师的规律是右脚走一步,左脚走一步,蹲,右脚走一步,左脚走一步,蹲,右脚走一步,左脚走一步,蹲,的规律)

  3、教师:“那现在老师请全体小朋友一起手牵手,围成一个圆圈,和老师一起听口令做动作,(1、2、3)口令1代表:迈右脚,口令2代表:迈左脚,口令3代表蹲

  4、教师:“小朋友准备好了吗?”

  5、幼儿:回应,一起做圆圈动作游戏

  6、教师小结:原来呀,在我们的动作里、身体里、节奏里都藏着许多许多的模式

  三、模式变变变

  (一)识别教室里的模式(整个教室里都摆放了很多的材料,每个方位都有材料。)教师:“教室里有模式吗?”

  幼儿:“有”(幼儿下位观察后回位)教师:“你发现的模式在哪里?”

  幼儿:“在桌子上,在地上,乐高板上等”。

  (二)拓展模式1、交代任务、提出要求

  教师:“哦,原来在教室里还有这么多模式,可是老师都还没有来的及将所有的材料摆放完整。(教师在之前就把部分材料摆出不完整规律)

  例如:ABCBCABC、AABBAABBAABBABB(幼儿填充模式)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选一个材料,先仔细观察,找出它的规律,再按照它的规律接着往下摆。

  2、幼儿游戏、教师指导、巡视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并进行操作,找出规律并摆放出来。

  教师重点观察收集:幼儿操作错误的(递增模式)、摆放较难的(乐高金字塔的递减模式,主要是立体图形),分享评讲

  ——错误:幼儿摆放结果(AAAABAAAABAAABAAB)教师:“这里有问题吗?”“它的规律应该是什么”幼儿:“没有发现规律”

  小结:这个的模式规律是按照ABAABAAABAAAABAAAAAB递增的模式

  教师出示正确题目是:一支笔,一个杯子,一支笔,一支笔,一个杯子,一支笔,一支笔,一支笔,一个杯子,一支笔,一支笔,一支笔,一支笔,一个杯子,一支笔,一支笔,一支笔,一支笔,一支笔一个杯子,

  ——难(乐高纵向摆放,成金字塔型)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个乐高有什么规律

  教师出示成品:最底层乐高摆放为10个小乐高方块

  倒数第二层摆放8格小乐高方块

  倒数第三层摆放6个小乐高方块

  倒数第四层摆放4个小乐高方块

  倒数第五层摆放2个小乐高方块

  教师小结:乐高金字塔是每一层递减2个小乐高方块,所以这个乐高金字塔是递减的模式

  3、幼儿创造模式

  (1)提出新任务,

  教师:“你们太棒了,这次老师要请你们自己来摆放规律,待会请其他小朋友来猜,

  看一看他们能不能说出你的规律。”

  “你们可以一个人摆,也可以和同伴合作完成摆放,摆放出不一样的规律。”

  (2)幼儿再次游戏,教师指导

  结束语:小朋友们,你们今天表现的特别棒,原来呀模式是无处不在,在我们的身体动作中、声音中、玩具的摆放中都有模式

  活动总结

  游戏是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充满游戏精神的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更加贴近幼儿的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通过好玩的音乐游戏和节奏游戏,让幼儿在身体动作、口头语言、韵律和视觉的协同配合下,学习理解动作模式及声音模式的核心单元与重复性;通过有趣的猜猜看游戏,让幼儿在亲身体验、动手操作、预测验证的活动中进行模式的识别、扩展、创造与转换,生动地呈现了模式的不同表征方式和趣味课堂。在愉快的氛围中,儿童进行着专注和深度的学习,创造出一个个滋长模式、重复模式等等。

《找规律》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找规律”。

  教学目标:

  1、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具准备:录音带、彩带、动物头像、涂色卡、绳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播放歌曲“新年好”,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二)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他们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一)课件出示彩旗图,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

  (二)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

  (三)出示彩花排列图,教室里还有彩花,它的规律和彩旗、灯笼的规律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

  (四)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一)涂一涂

  1.实物投影,出示涂色卡1(课本第89页“涂一涂”)。

  2.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请拿出另一张涂色卡(课本89页“做一做”)继续涂色。

  (二)摆一摆,猜一猜

  1.摆一摆(设计规律,摆学具“○、△、☆”)(学生动手操作。)

  2.猜一猜。(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自己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我按什么规律摆的吗?”自己请同学回答,答对的,老师给予奖励。)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一)联系生活找规律: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谁来说说?

  (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创造规律,好吗?

  五、全课结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教学反思:

《找规律》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找规律》数学课程标准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给出具体例子。在日堂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存在,这为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的素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过游戏、观察、实践、猜测、推理等教学活动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2、通过涂一涂,摆一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图形中找出规律。

  教学难点:在数量变化图形中找出规律。

  教学过程:

  一、探索新知

  1、观察贴图找寻规律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小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贴两组红黄小花)

  问:谁能知道接下来贴出的会是什么颜色?(红色)

  问:为什么你会猜是红色呢?(叫多人回答)

  师: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你们刚刚的猜测是不是正确的。(三组)

  师:仔细观察下这些小花,你会发现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板书规律)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找)

  问:谁能上来将小花重复的部分圈起来?(提醒从前往后,圈出红黄)

  小结:小花的排列的规律是,将红黄作为一组,再一组一组的往下排。

  2、动手找寻规律。

  师:谁能用这些小花排出另外一种规律?(两位同学来排,其他的在座位上思考)(黄红黄红)

  问:你能发现这组小花的排列规律吗?(黄红为一组,再一组一组的往下排)

  3、提升观察(三个为一组)

  师:将小花按照红黄黄、红黄黄依次排列下去,让学生找寻规律。

  问:你能说出这组小花的排列规律吗?(红黄黄为一组,一组一组往下排)

  问:这与前面摆的两组小花的规律有何不同?(前面为两个一组,这个是三个一组)

  小结:看来不仅可以两个为一组,还可以三个为一组,当然也可以4个、5个、甚至更多个为一组。

  二、应用新知

  问:通过刚刚的学习,你能找出生活中其它事物的排列规律吗?

  三、总结

  小结:这节课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很棒,希望你们学了这节课后能用你们敏锐的小眼睛发现生活中更多事物的排列规律,谢谢大家。

《找规律》教学设计15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歌曲《新年好》,创设过新年,学生布置教室的情境。

  2.出示课本第88页主题图。

  问:图上画了什么?这些彩旗、小花、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挂的?

  教师指出:它们的摆放都有自己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感受、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课本第88页的“彩旗”图部分。

  (1)指最后一面未涂色的旗,请学生猜一猜“会是什么颜色”。

  (2)学生举手回答。

  2.课件出示课本第88页的“灯笼”图和“小朋友队列”图。

  (1)小组讨论: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有什么规律呢?

  (2)小组讨论:下一个灯笼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

  (3)学生举手回答。

  3.课件出示课本第88页的“花朵”排列图(花朵颜色改为红、黄、绿)。

  (1)同桌讨论:彩花的排列有规律吗?请猜猜后两朵未上色的小花应该是什么颜色。

  (2)学生举手回答。

  4.小结:小花、彩旗、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

  三、运用规律

  1.出示课本第89页涂色练习(第1题)的卡片(每个学生一张)。

  (1)学生按规律涂卡片上的'颜色。

  (2)指名学生拿涂色卡片上实物投影展示作品。

  2.准备学具(△、○、□),每个学生一份。

  (1)学生自己设计规律,按规律摆学具。

  (2)把摆好的学具拿到实物投影展示,让其他同学猜规律。

  3.联系生活。

  (1)问:你们有没有发现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2)学生举手回答。

  4.布置教室。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星星、动物玩具、灯笼(每4人小组一份)。

  (2)问:你们能按规律摆放星星、动物玩具、灯笼吗?

  (3)四人小组领取物品,交流合作,学生动手挂星星、玩具、灯笼。

  (4)小组之间互相参观按规律挂好的物品,如发现错误由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方法。

  四、全课总结(总结略)

【《找规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找规律》教学设计07-15

《找规律》教学设计15篇02-26

《找规律》说课稿08-19

《找规律》说课稿11-20

《找规律》的说课稿01-06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12-11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02-01

《找春天》教学设计12-10

《找质数》教学设计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