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29 14:20:0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司马光》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司马光》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设计:

  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播放故事,学生思考:故事主要讲的是谁?

  3、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认读生字“司”。

  4、简介司马光。(司马是复姓)

  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你自己也想试着读一读吗?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里我们很久远,课文第一自然段用了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表示?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情?谁来把课文的二、三自然段读一读,大家认真听,看他有没有读出危险的感觉。(自己体会读,再指名读)

  3、看图说一说:别的小朋友看到小伙伴掉进水缸里是怎么做的?(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句子。)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书上是怎么说的.?找一个同学读一读。

  比较句子:

  a、他搬起一块石头。

  b、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c、司马光砸那口缸。

  d、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从这两个句子我们看出来,在句子中加上一些词语就能使句子更具体、清楚、明白。)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指导朗读。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5、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么?应该怎么读这一段?复习生字

  学写生字:(别、到)

  1、读字

  2、分析

  3、观察

  4、临摹

  5、书写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师以学生为主休,设计了抽读生字词,个别朗读自然段,讲故事的活动,激发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大胆猜想、大胆表现,体现了小学生活泼开朗的个性。

  在本堂课中,我感到设计得较好的是引导学生思维循循善诱,学习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如:先引导学生学习本堂课的兴趣,再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范读。整体感知,认识生字,学生自由读课文,我给学生提出问题:“司马光在这篇课文里遇到一件怎样的事?”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司马光和伙伴在花园里玩……掉进了水缸)我又接着问:其他伙伴遇到这件突发事件,有怎样的表现呢?这时学生根据思路,争先恐后的回答: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有的……只有司马光没有慌,想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举起石头砸缸。)这里为了很好的让学生体会“司马光”当时的心情,让学生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加深感知。量后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我再把课文延伸到生活中,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同学们身边,你们会怎么做呢?让学生说说,再和司马光的方法比较,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在这节课里,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如:不能很好的导入课文,组织教学不够理想。(如:有个别学生不专心听课等。)学生自己读,个别读的机会少,没有把本课的重点词语引导好。如:“一不小心、有的……有的……”这里应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句子,再延伸到生活中,引导学生用身边熟悉的字说说,再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司马光》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九个生字,认识国字框、爪字旁、犬字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六个字,只认不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会九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候、爬、使。

  2、通过看图、想象、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积极开动脑筋、机智救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积极开动脑筋、机智救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上一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齐读课题——司马光。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从故事里知道了一些什么?

  2、师:小朋友真会读书,会思考,从课文里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呀,老师希望小朋友继续开动你聪明的小脑筋,再来学好课文,好吗?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1、师:(示多媒体)瞧,谁来了?(司马光)你知道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呀?示:古时候,读几遍。你从图上哪里看出司马光是古时候的人?对呀,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示: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指名读。(指导读好轻声)

  2、看,(示多媒体)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你知道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吗?他们在什么地方玩呀?是呀,小朋友们玩得真起劲呀!哪个小朋友能把这句话读好?出示: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指名,小组。

  3、我们再看图,花园里有些什么景物呀?水缸在什么位置呀?(示多媒体)这口水缸怎么样?水多不多?怎么知道的?你能读好这句话吗?示: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1)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点击“大”“满”,指导读好)(2)谁比他读得更好?(3)齐。

  4、打开课本,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就在小朋友相互嬉戏的快乐时刻,有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是什么事呀?看,(示多媒体)和文: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指名读。

  (2)小朋友是怎么掉进大水缸里的?(点击:爬上一不小心)指导读好这句话。

  2、水缸这么大,比小朋友的人都高,小朋友掉进了这样的大水缸里,会怎么样呢?

  3、这时的情况真是十分危急,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示:千钧一发,领读三遍。

  4、突然发生了这样的意外,小朋友们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这下子,小朋友们可乱套了。(示多媒体)看,小朋友们怎么样了?还有的小朋友没画出来,他们可能怎么样了?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吗?

  5、书上是怎么描写这时的小朋友惊慌害怕的样子的?你能在书上找到这句话吗?读给大家听听,看你找的对不对?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1)小朋友在这种情况下,心里害怕极了,吓得一点主意也没有,这句话中有一个字最能说明小朋友此时的心情,哪个字?(点:慌)你还从这句话中哪些词看出小朋友“慌”了?(点:哭喊跑找)

  (2)谁能读出小朋友此时的惊慌害怕的心情?指名,男,女,齐。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此时,有一个小朋友的表现与大家完全不同,他是谁呀?(示多媒体)司马光有没有逃走?有没有害怕?师:他非常冷静,镇定,他是怎么做的?示: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指名读。司马光是怎么砸这口缸的?(点击:使劲)是什么意思?从图上哪里看出司马光很使劲?他为什么要这么使劲?(大石头缸厚)谁把这句话读好?齐。

  (1)谁愿意上来学学司马光砸缸的样子?

  (2)一起读好这句话(可自己配动作)

  2、此时,(示多媒体)及文: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师生接读,指导读好轻松的语气。

  3、小朋友被救了,你的心情怎样?你能对司马光说句心里话吗,谁来夸夸司马光?示:司马光,你!

  4、师:司马光能在这种十分危急,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在短短的时间内想出这么一个好办法救小朋友,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时的司马光,示:急中生智,领读。

  5、小朋友,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救这个小朋友?看谁的办法比司马光更棒?

  6、总结:司马光的办法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是最好最有效的,让我们再一起来夸夸司马光。(自己说自己的)。

  五、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让老师从你的读中感受到你已经对课文读懂了。

  六、课文学完了,你从这个故事中读懂了什么道理?

  七、回去把这个故事读给爸爸妈妈听。

  八、课外延伸:

  司马光能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想出这么一个好办法来救小朋友,真了不起!下面,老师要考考小朋友是不是像司马光一样的聪明,机灵,好吗?听好这样一个故事:

《司马光》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会读多音字“得”,理解“花园、小心、没有、石头、用力”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完成课堂练习1、2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学习第13课 《司马光砸缸》(板书课题。)

  司马光是古时候得一个人的名字。姓司马,名光。看老师写这个“光”字(边写边书空)。阳光、灯光的“光”就是这个光字。

  什么叫古时候呢?古时候就是很早很早的时候。看,(课文插图)这就是小时候的司马光,他的衣服、头上的打扮和我们现在是不是不一样?“砸”,用石头等东西敲破叫“砸”(动作表示)。“缸”,(看图)用来盛水的叫缸。那么,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小朋友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后讨论:这篇课文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在句子中的意思。找出难读、难写、难懂的字词。

  四、教学生字词。

  (一)教学生字。

  1、认读生字,注意“心”字是前鼻音,“块、光”是三拼音。

  2、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情况。

  指名分析:“心、没、块、用、破”的字形。 指导认识“月、石”两个新偏旁。

  3、指出不懂得词语进行讨论。

  (二)出示带读字。

  si za gang hai hou diao bie 司马光 砸缸 孩子 古时候 掉 别的

  huang na na han jiu po liu

  慌 了 拿起 那口缸 喊着 就 砸破 流出来

  (de)jiu

  得 救

  1、指名读准音。(注意指导读准多音字“得”)

  2、交流词语理解情况。(注意联系课文。)

  五、指名逐节读课文。

  六、课堂练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比较下面两组字的音、形、义有什么不同。 力---办 皮---破 友—有

  七、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第

  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全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堂作业

  3、4题。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新词。

  二、讲读全文。

  1、指名读全文。

  2、哪一部分课文写了“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去了”?(板书:掉到大水缸里)

  3、齐读第二节。

  4、当一个小朋友掉大水缸里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怎么样?(板书:都慌了)

  5、他们为什么会慌呢?(缸大水深,小朋友个子小,掉到大水缸里要淹死的。)

  6、图上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其他小朋友都慌了?(让学生看图说说)

  7、课文中那些词语说明小朋友们多慌了?(板书:叫、喊、跑、找

  8、用慌张的语气齐读第三节。

  9、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怎么样?(板书:没有慌)

  10、当时司马光心里会怎么想呢?(司马光心里会想:小朋友掉进缸?拿块石头把缸砸破,让水流出来,不就可以把小朋友就出来了吗?)

  11、书上哪一节是写司马光砸缸救人的?

  12、指名读第四节。出示小黑板:司马光( )起一块石头,用力( )那口缸。这两个括号里该填哪两个字?(板书:拿、砸)“拿”和“砸”这两个动作能不能调换?为什么?司马光是怎样砸那口缸的?(板书:用力)什么叫“用力”?(用足力气)谁能做一个用力砸的动作?

  13、司马光拿起石头,用力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结果怎么样?(齐读最后一节)(板书:得救了)

  14、司马光救人的办法与别的小朋友哭着、喊着去找大人的办法,那种好?为什么?

  15、你觉得司马光是怎样一个孩子,你从这件是中懂得了什么?(司马光是一个聪明、机智、遇事沉着、镇定、会动脑筋的孩子。懂得如果在生活中遇到意外的事情,也不要慌张,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16、齐读课文。

  三、课堂练习。

  1、口头组词:光、朋、友、心、用、力、破。

  2、抄写词语:古时候、小朋友、花园、小心、没有、石头、用力

  四、作业。

  课堂作业第4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听写生字新词,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回答课后第2题

  3、口头填空。

  一个小朋友( )到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 )了。司马光( )一块石头,用力( )那口缸,几下子就把水缸( )了。掉到大水缸里的'小朋友( )了。

  二、指导朗读。

  1、回答问题,结合练读。

  (1)“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去了。”这时情况危急,这句话该怎么读?

  (2)那部分课文些别的孩子都慌了?谁能用惊慌、着急的语气读这几句? (3)司马光“没有慌”三个词要读的重一些,“拿起”、“用力砸”要读的有力,表现出司马光的机智、果断。

  2、指名练读,小组读、集体读。

  三、复述课文。

  1、找出与这三幅课文插图相对应的课文。

  2、看投影或看课文插图复述课文。

  3、集体评议。

  四、总结。

  这篇课文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司马光离开我们将近九百多年了,他小时候不但聪明、机智、遇事不慌。小朋友们也要想他那样,遇到危急情况不要慌,要动脑筋,想办法。

  五、作业。

  把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六、板书设计:

  13、司马光砸缸

  小朋友 司马光

  都慌了 没有慌 掉到大 叫 拿

  水缸里…… 喊 用力……得救了

  跑 砸

  找

《司马光》教学设计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个生字和一些词语能根据语言内容读出情感,背诵课文。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小朋友,今天我们又要学习课文了,先请你们看课题;2.司马光(齐读)(介绍司马光)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范读课文,生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2通过交流,概括出课文讲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数数课文有几个小节,标上小节号。在投影片上找出谁是司马光。学习课文内容。

  学习第一小节。1、司马光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事,

  大屏幕出示:(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哪个小朋友能读好这句话吗?

  2、一天,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很漂亮,小朋友看。大屏幕出示:(大水缸和假山的图片。)

  3、说一说你看到花园里有什么?

  生1:假山。生2:有一口大水缸。

  4、看看水缸在什么地方?生:水缸在假山的下面。

  5、你还看到了什么?生:缸里装满了水。

  你能读出水缸的大,水的多吗?

  大屏幕出示:(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先指名读再分男女生比赛读:(比一比谁的水缸大,谁的水缸装的水多)

  学习“园”字。

  齐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学习第二、三小节。

  Z1、出示图片,说说图上,小朋友在花园里干什么?(捉迷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练习。一个小朋友_____大水缸里。学习“掉”(动作演示)“缸”(看图介绍)。小朋友掉到水缸里了,焦急吗?用焦急的语气读一读。(1)找出小朋友慌了的句子,用“____”划出来,找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用“------”划出来。交流从小朋友们慌了的句子中圈出的表示动作的词语。板书:小朋友们都慌了,叫、喊、跑、找,学习“”。(分析字形)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试着喊、叫)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读第小节。小朋友们都慌了,如果你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简要板书)司马光怎么做,找出动词,标出“△”。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学习“起”(析字形,动作演示)“砸”(动作演示,书空)“使劲”(找同义词:用力)看这个练习,想想该怎么填?________都慌了。司马光_________一块石头,使劲________那口缸,缸_______了。用镇定的语气读课文第小节。同桌对读第、小节(男女生对读),试着背背。指名读课文,想想:司马光使劲砸缸,结果怎样?交流,学习“流”(看投影片)。四、看图配乐,齐读全文。四人小组讨论:你们想的方法和司马光的方法,哪种好,为什么?附板书:22司马光小朋友们都慌了,叫、喊、跑、找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学习了解司马光临危不慌、砸缸救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向司马光学习遇事镇静、机智过人的z(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司马光和他的小伙伴在花园里玩得可开心了!就在这时,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情。请小朋友读一读这一句话。

  Z大屏幕出示:(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2、谁来读读这句话。“一不小心”就是这个小朋友没注意、没留神,突然发生了意外。“一不小心”要读得稍微快点,要有突然的`感觉。

  3、a谁再来读一读。B学着他的样子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掉进缸里的孩子画面。

  4、小朋友看着图想一想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有危险吗?为什么?

  生:因为缸很大,水很多。

  5、缸里的小朋友在水里挣扎着,处境很危险,遇到突来的情况,他的小伙伴们有什么反应呢?大屏幕出示:(孩子们慌的画面。)

  6、这些小朋友怎么了。(慌了)

  7、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他们慌成什么样子了?

  8、他们慌成什么样子了?谁来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叫两个学生

  大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9、A有的哭了,想像一下是怎么哭的?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看?

  B有的喊,会喊些什么?谁来表演一下

  10、是呀!他们害怕极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在大声喊救命,有的急忙跑去找大人来救人。

  11、小朋友一起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读出他们慌张的样子。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这些小朋友慌了,哭的哭,喊的喊,找的大人还没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如果再不及时救上来,可能就会被淹死了。得快点有人救他,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砸缸救人为千古佳话。,大家想听吗?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文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是重点。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司马光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对比的教学手段,效果还不错。

  学习第二自然段,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哭喊跑”展开想象,体会小朋友惊慌害怕的心理。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通过以下步骤来引导学生体会司马光的勇敢、机智。先让学生找找写司马光的句子,找一找句子中哪些词语体现了司马光的勇敢、机智?抓住“没有慌”(没有慌张)明白司马光遇事沉着、勇敢,有救人的好方法。从“举、砸”俩动词明白司马光机智、果断。(“砸”是什么意思?怎样砸:举双手,对准了,要用力。砸:用沉重的东西对准物体撞击。——文中:司马光用大石头撞击水缸。使劲==用力怎么砸?——使劲,用了全身的力气。所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砸破了这口大水缸。你能找出表示时间很短的一个词语吗?—几下子:没用多少次,表示很短的时间。)

《司马光》教学设计5

  《司马光》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砸碎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课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感召作用。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0.司马光

  没有慌—→搬石砸缸—→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积极动脑—→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习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司马光

  2.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4.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a.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b.去拼音读。

  c.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2)检查字形。

  a.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b.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c.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试读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二.讲读课文

  1.讲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指名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物。

  (4)指名看图说说水缸,假山的位置。

  (5)再指名说说水缸的样子。

  (6)指名朗读。叙述的语气。

  2.讲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的?他会遇到哪些危险?为什么?

  (3)看图说说“别的小朋友”指的是哪些小朋友。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他们可能会喊什么?

  (4)指导朗读。

  要用紧张的语气读、指名读、齐读。

  3.讲读第三段。

  (1)看图。

  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非常危险,其他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这时候会怎么想?(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2)指名读课文。

  (3)用“——”把写司马光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4)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没有慌?

  (5)比较句子。

  a.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b.他搬起一块石头。

  指名读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司马光为什么要搬“大”石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司马光怎么样?

  a.司马光杂那口缸。

  b.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

  指名读句子。你觉得哪句话好?“使劲”写出了什么?表现了司马光怎么样?

  (6)司马光的方法行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7)指导朗读。

  速度稍慢,第一句要有力,第二句要放松。

  三.总结课文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四.作业

  填空:

  别的()()()都慌了,()()哭,()()喊,()()()跑去()()()。()()()没有慌,他搬起一块()()()使劲砸()()()。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

  2.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时(sishi)找(zhaozao)座(zhuozuo)砸(zazha)

  二.练词说话

  1.看图复述故事。

  同桌练说,小组练说,各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来说。

  2.用词练习说话。

  (1)不小心

  (2)有的……有的……有的……

  三.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gushihouyihoujindoulailezhaodaren

  2.组词区别。

  古()时()候()

  石()村()后()

  那()缸()找()

  都()红()我()

【教学目的】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力。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⑵认读字卡片。

  2、教师:

  ⑴吹塑纸剪成假山、水缸。

  ⑵课文插图,第4、5自然段的文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司马光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位古时候的人,他的名字叫司马光。他是一位有名的人。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就是他小时侯的事。

  (板书课题20、司马光)

  (从图入手,引出课题,激起学生对司马光了解的愿望。)

  二、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读通课文:

  ⑴借助拼音。

  ⑵问别人。

  ⑶联系上下文猜字。

  ⑷听别人读。

  2、同桌互读正音:

  3、指名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学生评价订正读音,教师随机利用卡片指导学生巩固认读字。)

  4、运用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师:现在我们要把生字朋友从课文中请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大家还认不认识?

  出示生字卡片,用“摘字”的游戏识字。

  (方法:把字贴在黑板上认识哪个字就摘哪个字来读,其他学生跟读。)

  让学生在小组里摘字,说说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

  师:谁来说一说哪几个生字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记住的?

  叫──收球──救

  师用“开火车”的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5、把生字朋友送回课文的家中,全班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司马光干什么?用简短的话说一说。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出示了四种识字方法,这样既复习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识起字来饶有兴趣,在教学中引入游戏。这样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效果。)

  6、四人一小组读课文,可以齐读、分段读、表演读。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以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7、小组汇报交流。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习“到、别”两个生字:

  1、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找一找两个字的相同点。

  (学生知道这两个字是同部首的字,学习立刀旁)

  2、教师范写,生描写

  3、请写的好的学生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

  4、生练写,同桌互评。写的满意的画一个。

  《司马光》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同时感悟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好听的故事,大家齐读课题;司马是复姓,注意节奏,再读;“光”是因为当时司马光出生时他的父亲在“光山”这个地方做官,所以起名“光”,再次读好课题。

  2、词宝宝看到我们小朋友坐那么好,急着要和大家见面呢!

  3、读得真好,告诉大家,这几个词还能编一个小故事呢,你来试试。

  二、精读感悟

  第一自然段:

  1、你喜欢故事中的谁?带着你的喜欢读读他的名字。

  2、司马光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出示: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你能读好吗?谁能把大家带到很久很久以前,齐读。

  第二、三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发生什么事?

  2、自读,交流,什么样的大水缸?

  3、出示:假如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评:不错,你的水缸最大,里面的水也很多,齐读。

  4、就是这么大,这么满的水,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去了。

  5、“一不小心”?出示:练习,你能试说说吗?

  6、一不小心掉进去了,你什么心情?试读读。(害怕、着急)

  第四、五自然段

  1、过渡:你为什么不救他呢?水缸太高了。

  2、其他小朋友什么表现,先看图,看看书上怎么写的?

  3、交流:都慌了。慌成什么程度?

  4、生活中遇到两种以上情况都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

  5、出示填空。通过说话告诉老师你理解了,那齐读,读慌张样子。

  6、小朋友可能会喊什么?再读读。

  7、过渡: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怎么做的?

  8、找两个小朋友读。

  9、老师把“搬”换成“拿”你觉得好不好?指名交流

  10、谁上来把司马光砸缸样子通过朗读读出来?

  11、司马光当时怎么想的?再读。

  第六自然段

  1、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高兴齐读。

  三、总结升华

  1、出示全部填空。

  2、司马光当时怎么想的,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3、大人会说,同伴会说,你会说?

  四、拓展延伸

  1、如果商场迷了路,你会怎么做?

  2、司马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遇事不慌,积极动脑,学习他勤奋好学,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小朋友:慌了

  司马光:没有慌

  《司马光》教学设计12

  学习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两个字,

  积累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3、能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难点:

  能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揭题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让学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产生亲近感,并从中认识生字“司”)

  2、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

  (1)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讲司马光小时候发生的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朗读要求①、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②、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宝宝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检查生字、词语

  (1)课件出示课后“司、假”等13个生字(带拼音)让学生认读

  (2)去掉拼音让学生认读,个别字让学生给他找朋友(组词)

  (3)出示课文词语让学生读

  古时候(轻声)、司马光、假山、一口水缸、装满、举起、叫着、使劲、砸破、得救、一不小心

  师:小朋友们,这些词语里有两个个多音字,你能找出来吗?(着、得)

  强调“一”是变调不是多音字

  出示多音字让学生拼读

  三、明白课文大意

  1、生字词语都会读了,相信课文就难不倒大家了吧!小朋友们自己再把课文读一读,过会老师请几个小朋友来分段朗读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的是谁吗?哪一段介绍了他?(出示第一段,注意古时候,孩子是轻声词)

  2、谁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司马光砸缸救人

  师: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救小朋友呢?请你们自己读读2、3两个自然段,从课文中找一找,找到的答案可以用“————”划出来

  师:小朋友们找到了吗?大部分找到了,还有个别小朋友找不到。老师要请两位小朋友来读一读这两段(课件出示)教师适时进行朗读指导

  课件出示:小朋友在玩时掉进水缸里了(在第3个自然段中找答案)提醒学生回答问题要完整

  4、师:小朋友们读的真仔细,这么快就把答案全部找出来了

  四、说话训练(会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1、你能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把上面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吗?

  2、课件出示因为________所以_________。

  师:那你能用因为________所以_________来造句吗?先跟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反馈

  五、小结

  1、师:小朋友们真是一次比一次又进步。

  2、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快要淹死了。那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会怎么做呢?小朋友得救了吗?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学习

  1、这节课我们要来学写两个新字,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别、到”两个生字,先让学生观察怎么写,再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2、学生自己写,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六、布置作业

  在抄写本上把“到、别”两行字写好。

  【课后反思】

  《司马光》这篇文章是司马光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主要讲司马光砸缸救人,体现出他聪明、机智,勇敢的品质。第一课时,我主要以字词为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能够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课上字词较扎实,就是在朗读方面不够多,老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让给学生自由探讨的机会不多,以至于学生上课积极性不够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让学生自己读课文,从读中发现问题,从读中自己解决问题!

  《司马光》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想出新办法,发展创新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或多媒体,生字卡片,小黑板。

  学生:读课文,标注生字、自然段;收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认读生字“司”。齐读课题。

  简介司马光。

  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指导朗读2、3自然段。

  引导看图(或用多媒体演示当时的情形)。

  自由朗读,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情。

  指名读第3自然段,感受情况的紧急。

  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

  指导朗读。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老师引读: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最后……。

  课后思考,拓展思维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第二课时

  讨论交流

  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学生自己想办法。

  分组交流,推选出好的办法到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适时评议办法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与司马光的办法比一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什么办法是最好的)

  再次朗读课文,并说说司马光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复习生字读音。(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鼓励学生用生字组成词语,(积累词汇,巩固识字)教师给予肯定或指正。

  采取小组竞赛、词语接龙等形式,完成“读读说说”的练习。

  朗读背诵,积累巩固

  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教师引导背诵。

  指导生字书写

  认读“别”“到”等6个字。

  引导观察这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口字旁、立刀旁、双耳的书写位置。

  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议。

  《司马光》教学设计14

  《司马光》这一课,讲述了司马光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的时候,有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沉着冷静,用水缸旁边的大石头砸破了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

  【教学方法】

  看图读懂课文法合作探究法自主识字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小朋友。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发明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同学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小朋友。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2、简单介绍:

  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看图

  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同学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小朋友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小朋友正伸手去扶那个小朋友,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同学1:爬出来的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同学2: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小朋友,他是怎样救的?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⑴自身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⑵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⑶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⑷做猜字游戏,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⑸电脑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

  小朋友吓哭没有假山慌了喊叫

  举起砸破救人古时候司马光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⑴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电脑出示插图;让同学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2、学习第二段:

  ⑴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教师提问:

  ①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

  ②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③教师鼓励同学能够联系上下文考虑问题。

  ④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和是怎样的一口缸。

  ⑶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同学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生: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满了水。

  ②同学自由练习朗读。

  ③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身的体会读出来。

  ④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同学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⑤同学自身练习朗读。

  ⑥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⑦指名读,集体纠正。

  3、学习第三段:

  ⑴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全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

  ⑷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身练习朗读这段。

  ⑸指名读,大家评议。

  ⑹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⑺提问: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留神掉进了大水缸里。启发同学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假如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

  ⑻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⑴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同学自身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②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③小组汇报得出结论:让他人来帮助,我这么小,没有方法,有的吓哭了,不知道怎么办。

  ④为了让同学理解:“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局面,教师提问: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假如你也在场,那都慌起来了是什么样子?请同学扮演当时的局面。

  ⑤教师指导同学有语气地读好这段。

  ⑥过渡: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就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⑵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自身读读第五自然段,考虑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画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②请同学看图,并模仿司马光的动作。

  ③师: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怎样做才叫“使劲”砸呢!再请同学们做动作。同学在扮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④教师指导同学读后四、五段。

  5、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⑴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提问: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一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示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示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组织同学讨论交流。

  ⑵自身与司马光的比较:

  ①提问:同学们也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同学讨论后全班交流。

  方法一: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朋友拽上来。

  方法二:找一根长竹竿,让小朋友抓着竿爬上来。

  方法三:去喊大人,让大人把他救上来。

  方法四:可以找来抽水机把水抽出来。

  方法五:可以拿来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②提问:大家想了不少好方法,现在我们比较一下,司马光的方法和大家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③教师演示复动投影片:小朋友被大人从缸中拉出来,人离开水。

  教师板书:人──水

  ④请大家想一想: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救小伙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⑤教师再一次演示“人离开水”的复动投影片。

  ⑥司马光用的方法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演示:水从缸中流出,小伙伴得救。

  过渡:这样水就离开了人,小朋友得救了。

  ⑦从这样事情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小组讨论后交流。

  ⑧师总结:

  你们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都是让人离开水,但时间又来不和。而民光急中生智砸摃救人,没法让水离开人,这是反向思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6、学习第六段:

  ⑴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吗?

  ⑵请同学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6段。

  五、发明性的思维训练

  师: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这时候,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同学分角色演一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巧记本课6个生字的字形,了解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字形和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教学难点

  1、巧记本课生字的字形。

  2、正确地书写“那、都、到”这几个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司马光这篇课文,司马光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呢?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学习生字的音形义

  1、巩固生字、词的读音:

  ⑴自身认读生字。

  ⑵同桌互读生字、词。

  ⑶抢读生字词卡片。

  2、巧记字形、理解字义:

  ⑴让同学自身动脑、选择自身认为最巧妙的记忆法记忆。

  ⑵同桌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⑶请小组汇报或让同学当小老师讲解。例如:

  吓:同学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吓”字。为什么是口字旁呢?可让同学做出受惊吓的表情,体会人受惊呀时往往会不由得张大嘴,所以是“口字旁”。组词:惊吓,吓一跳。

  ⑷指名抽读生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三、书写生字词

  1、先自身观察每个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表义。

  2、在书上独立书写6个生字,提出难写的字。

  3、同桌同学相互评改!

  4、同学提出比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到、那、都”这3个字。

  5、同学在书上的第二个田格中练习书写生字。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同学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6、同学写完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同学作业,大家相互评改!

  四、巩固练习

  1、同学独立书写生字和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五、教师小结,朗读全文

  《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

  篇文言文,文章篇幅短小,但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有难度,因为这是他们与文言文的正式相遇。在做这篇

  文的教学设计的时候,

  个立足点便是立足三年级,关注学情。

  在本节

  的教学中,我认为学生

  次与文言文接触,重要的

  点就是要解决朗读,通过教师的两次范读,示范正音以及词句间的停顿,帮助学生熟悉古文的语感,让学生感觉自己可以从容面对,感觉舒服,从而愿意去亲近古文。之后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等方式,经历多次朗读后,几乎可以背诵,至此,完成

  后的

  题要求。

  方面,学生在获得初步读懂文言文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感受力,另

  方面也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弘扬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兴趣。所以在

  堂上推荐了

  篇简短的'小古文《孔融让梨》,同样也是学生熟悉的故事,让学生学以致用,保护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在

  后推荐了两篇带有故事色彩的小古文,

  是司马光的另外

  则小故事,

  是稍微长

  点的学生熟悉的古文,让学生自读自赏,体验阅读的乐趣,激活继续深入了解的愿望。

  反思这节

  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从教学的方面上,

  个环节——朗读,本班学生从低年级就有进行经典诵读,如《论语》、还有本学期的《道德经》,学生对于古文并不是

  张白纸,若是可以让学生先自由试读,随后再是老师的范读、带读,给学生较为充分的自学自悟的空间会,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其二,在于

  文的讲解上,比较零碎,讲解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做到以读代讲。若是换为

  个问题“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进行汇报,抓住学生的

  堂生成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收获会更大,对于

  文的理解会深刻;其三,在板书设计方面缺少故事“结果”的呈现,板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用简洁的语言、符号等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在本节

  上缺少司马光破瓮的结果,简单的故事情节呈现,再分析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助于学生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

  讲故事,从而达到本节

  的另

  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学有所获,但如何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如何培养质疑的能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寻找出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这方面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努力。

  《司马光》是六年制第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5节,写的是司马光小时候急中生智砸缸救人的故事,说明司马光小时候聪明、果断,遇到紧急情况镇定、沉着,能动脑筋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根据课文的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教学中抓住“慌”字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能取得牵一字而动全篇的效果。

  一、“慌”中知险情

  在导入新课后提问:课文哪一部分写“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水缸里去了?让学生读读第二节,接着问:当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怎么样?他们为什么都慌了呢?学生们不难理解,是因为缸里盛满的水会把那个小朋友淹死的。至此,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明白:险情已发生了。

  二、“慌”中品形象

  险情发生了,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这时,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第一幅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说话。再边读课文第三节边思考:别的小朋友“慌”成了什么样子了?划出课文中说明小朋友都慌了的词语(叫、喊、跑、找)。然后指导学生用慌张的语气齐读课文第三节。这样,能使学生凭借这一具体的语言环境。比较深切地理解“慌”字的意思。之后,又让学生细读课文的第四节,接着问:别的小朋友都慌了,那么司马光又是怎样的呢?(司马光没有慌)紧接着又进一步让学生讨论:司马光为什么没有慌?当时他心里会怎么想的?他想出了什么办法?在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后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提问:哪个小朋友能根据课文中的插图,想象出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情景?至此,司马光在险情面前临危不惧的形象,一个“挥石救人图”就会深深地印在学生们的脑海中。

  在学生们已经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问:别的小朋友在险情面前都慌了,而司马光没有慌,他在想办法,并且想到了用石砸缸的办法。司马光救人的办法与别的小朋友叫着、喊着去找大人的办法,哪种好?为什么?那时候只有用这个办法才能救那个小朋友吗?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迸发求异的火花。在学生们进行充分而热烈的讨论后,使他们明白,此时只有用石头砸缸,缸破水流,人才能得救。接着又问: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这样事中懂得了什么?(司马光遇事沉着,善于动脑,是个聪明、勇敢、机智的孩子,我们也要像他那样,遇到危急情况不能慌,要开动脑筋想办法。)从而领会了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司马光》教学设计15

  一、复习巩固

  走迷宫:出示课件,学生分组依次认读生字,全部读完方可走出迷宫。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5)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6)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大?缸里的水多不多?

  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3)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3)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试着叫、喊)

  (4)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学生练读,评读)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司马光是怎样表现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三、读中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2.背诵课文。

  (1)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2)同桌合作背诵。

  (3)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4)指名背诵全文。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救人?

《司马光》教学设计6

  【教学设想】

  《司马光》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从落水到得救,情节扣人心弦。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学中不妨这样做:

  读一读,重感悟。

  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获得充满灵性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脑中再现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体会慌乱的场面。通过演读,让学生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背一背,重积累。

  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积累,不仅应有生活材料的积累,还应有语言材料的积累。这个单元练习里“熟记成语”中的四个成语(从容不迫、多谋善断、临危不惧、方寸不乱),是对杰出人物临危不惧、从容应变这一心理品质的赞颂,而小时的司马光正是如此。因此,在教学时可让学生背一背成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

  说一说,重迁移。

  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充分利用文中插图,情节的空白处,创设说话的情境,让学生乐说、想说、会说。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小朋友惊慌的表现;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想象说说人们会怎样称赞司马光,从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示课题:

  1、师述: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并相机出示挂图。生思考故事主要讲的.是谁?

  3、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4、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生动有趣的故事,对低年级儿童具有特别的吸引力。这一设计,旨在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通课文。

  3、检查朗读。

  ⑴指名分自然段读。

  ⑵读完后学生互评。(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你觉得故事中的司马光是处怎样的孩子?

  故事情节简单,通俗易懂,在引导学生主导通课文的同时,初步体会司马光的品质。

  三、精读课文,感悟提高:

  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聪明的孩子?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当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大水缸,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出示第五自然段。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想象说话: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危险的情景。

  4、看图观察其他小朋友惊慌的表现,练习说话,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当时慌乱的场景。

  5、引读第五自然段。让学生抓住“举起、使劲砸”等词边读边想还可以加上动作读一读。

  6、齐读第六自然段。

  阅读不能局限于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应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由地想象,充分地感悟,富有创意地表达,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

  四、创设情境,拓展延伸:

  1、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大人纷纷夸奖司马光,人们会怎么称赞他?(相机出示四个成语:临色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读读背背。)

  2、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

  这一环节是再一次感情司马光的品质,同时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别、那、吓、到、都、叫”。

  2、自学笔顺,同步描红。

  3、分享成功经验。

  4、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书写。

《司马光》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等方法理解全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孔融让梨》和《道边李苦》。

  一、导入新课,感悟语言。

  1、老师说一句话,同学们说意思。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同学们说出老师说的话和现代语言不一样,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文言文非常简练,有时一句话就只有一个字,但细细品味,隐藏着很多意思在里面。学习文言文要会想象,把一个字读成好多字,把一句话读成好多句话。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板书:司马光)。

  3、学生齐读课题,师介绍“司马”是复姓。

  二、初读课文,培养语感。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wèng),足跌(di)没水中。众皆(ji)弃(qì)去,光持(ch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g),儿得活。

  后出示读音易错字:登瓮 水迸

  2. 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课件出示)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 师生承接读

  师:群儿/戏于庭,

  生:一儿/登瓮,

  师:足跌/没水中。

  生:众/皆弃去,

  师:光/持石/击瓮/破之,

  生:水迸,儿/得活。

  4. 你问我答读

  读:群儿干什么? 诵:群儿/戏于庭,

  读:一儿干什么? 诵:一儿/登瓮,

  读:发生了什么? 诵:足跌/没水中。

  读:其他小孩子的反应如何? 诵:众/皆弃去,

  读:司马光又是怎么表现的? 诵:光/持石/击瓮/破之,

  读:事情结果怎么样? 诵:水迸,儿/得活。

  5.变换格式读(ppt上竖着排列,由右往左读)

  6.记忆比拼读

  群儿戏于庭,( ),( )。众皆弃去,( ) ,水迸, ( )。

  7.去掉标点读。(配乐)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三、理解课文,感知人物。

  1.理解句子的意思。

  谈话引入: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同学们就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句的意思。

  要求:利用注释、插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已积累的经验等方法理解文中词句。

  2.交流汇报

  句式:我读懂了 (词或句子),它的意思是 。

  3.古今对译读。

  古文:群儿戏于庭, 现代文:一群小孩在庭院里面玩,

  古文:一儿登瓮, 现代文: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

  古文:足跌没水中。 现代文: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

  古文:众皆弃去 , 现代文:其他的孩子都离开了,

  古文:光持石击瓮破之,现代文: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

  古文:水迸,儿得活。 现代文:水从而流出,小孩得以活命。

  4.一主两翼对对读。(带文)

  主:群儿戏于庭, 两翼:有几个小朋友

  围呀围着那大水缸

  大家一起捉迷藏

  调皮又欢畅

  主:一儿登瓮, 两翼:扑通通一声响

  足跌没水中。 有人掉进了大水缸

  主:众皆弃去 , 两翼:大家全都吓坏了

  慌里又慌张

  主:光持石击瓮破之 两翼:有一个小朋友

  名字叫做那司马光

  搬起一块大石头

  砸向那大水缸

  主:水迸,儿得活。 两翼:呀 哐当当一声响

  流水哗啦啦往外淌

  伙伴钻出那破水缸

  5、学生复述故事。

  6、想象补白,丰满故事。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面玩,他们(怎么玩?),一个小孩(玩着玩着?),就站在大缸上面,( 他朝水里看,看到了?),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那个落水的小孩?)其他的孩子好慌张,(有的······有的······还有的······)都跑掉了,司马光灵机一动,(他心想:?)拿石头(怎样?)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得以活命。(小孩和司马光会说些什么?)

  7.读了课文,说说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乐于助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四、延伸拓展,以文带文。

  1. 自由诵读《你读我诵》中的《孔融让梨》(p132)和《道边李苦》(p134),用横线画出表现主人公美好品质的句子,在边上批注上合适的词。

  2.交流

  3.作业

  自选《你读我诵》中的《孔融让梨》(p132)或《道边李苦》(p134),利用丰富的想象,把它改编成一篇现代文。

  【教学反思】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为了激发孩子们热爱文言文的.兴趣,不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我设计了“读一读”“译一译”“说一说”“编一编”四大板块,在教学中进行层层推进,特别是在“读一读”上下足了功夫,通过划分节奏读、你问我答读、变化格式读、记忆挑战读、去掉标点读等多种形式的美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因为《司马光砸缸》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同学们基本上都听过,所以在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时,我没有一词一句地去解释意思,而是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利用以往理解词语的方法去翻译,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见效果还可以。最后说说课文大意,也是本单元的一个训练重点,我依然由“趣”入手,在按原文复述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补白想象的创编,目的是为学生平时学会抓细节写一件具体的事而服务的,课后练习的布置也是这种指向。纵观同学们的课堂表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挺高涨的,跟我的配合也很默契,不足的方面也有很多,如课堂上我对个体学生的关注还是不多,对学生的评价语也缺少针对性,对于个别偶发细节处理得不够机智,这些方面都是以后我需要在教学中大力去完善的。

《司马光》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 个生字。

  2、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 学会观察课文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品读课文、学习拓展)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 板书课题,读题。

  (1)知道“司马”是复姓。

  (2)识记“司”,组词。

  3、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设计意图: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玩:音wán但是读课文时一般带有儿化音。

  读词语卡片:

  古时候 孩子 朋友 跑去 叫 有一回

  (设计意图: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5.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学习。

  (2)同桌交流学习情况。

  (3)指名汇报自学和同桌交流情况。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识记生字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记生字,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牢固的记住生字。)

  6、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

  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

  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设计意图:以情促读,以情代读,结合对重点词句的品析,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尽量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词、句、段的理解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朗读与口语表达得到同步提高。)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

  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融观察、想像、朗读、表达于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进面初步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

  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阅读与表演的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个

  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最阅读能力,促进了他们对课文及人物品质的感悟。)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拓展思维。

  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

《司马光》教学设计9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3.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3.分别抄有第四、五两段课文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师述: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并相机出示挂图。生思考故事主要讲的是谁?

  3、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4、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标好自然段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精读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再次自由认读生字词。

  2.不看拼音,直接认读生字词。教师检查:开火车读。

  3.看到课后字表里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住?你记住了吗?你是怎样记的?你已经记住了哪些生字?

  4.指导书写“几、个”两个生字。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三、发散学生思维。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司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还有什么办法救小朋友呢?

  要求:大胆想象。

  学生踊跃讲出自己的办法。

  四、说话训练。

  夸夸司马光。(你真是个好孩子!)

  五、小结。

  学了司马光砸缸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用(石头)砸缸。

  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司马光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

  1.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

  2.自己描生字,记字形,相互交流记字方法。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

  候:不要漏写第三笔“竖”。

  孩:第三笔是“提”,右边要写紧凑。

  都:指导双耳旁的写法,第一笔“横撇弯钩”,不要误写成2笔。

  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

  四、作业布置。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司马光》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一、自主学会本课生字。

  二、理解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一讲。

  三、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后的体会。

  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一讲。

  教学难点 从司马光救友的故事中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简单介绍文言文的知识。板书课题 29.古文两篇

  板书“司马光救友”,让学生说说看了课题你会想些什么? 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一、准确、通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的意思,了解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三、背诵课文。

  第一关:朗读课文关

  闯关提示:

  一、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分钟可以吗?)

  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后学生读书,相互评价,老师相机指导。

  二、语速适中,停顿恰当。(2分钟)

  司马光救友

  元《宋史》 光/生七岁,与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老师范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生齐读。

  第二关:理解文意关

  闯关宝典:

  一、先自己借助注释、工具书或图文对照等方式理解课文的意思,然后小组合作交流,不懂的问题组长做好记录。

  (5分钟可以吗?)

  老师提醒学生注意按要求,先怎么,然后怎么,注意组长的作用。 对刚才的学习你还有疑问吗?交流,生问生答,教师相机点拨。 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生回答,生板书。 带着你的理解再读一遍古文,提醒注意根据故事的情节,选择恰当的语气、语速。教师再次相机指导朗读。

  二、展开想象,在小组内讲讲这个故事。注意加上动作和表

  情。(3分钟后各小组派代表讲一讲。)

  提醒不要受书上的文字限制。

  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课文,读出古文的韵味。

  通过这个故事你认为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也在场你会怎么做?(急中生智)

  第三关:背诵课文关

  过关要求:

  正确流利的背诵课文。

  (提示:可以自由背,同桌比赛背,小组合作背等)

  (4分钟后比比谁最棒!)

  指名背诵,齐诵。

  表扬学生,送一首儿歌《司马光砸缸》给他们。

  出示: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一、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二、再对照注释,试着读懂每一句话。

  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四、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小结:

  同学们,文言文的学习一点也不难,大家很容易就完成任务了。 今后大家可以自由的去遨游文言文的海洋,去撷取一朵又一朵中国传统文化美丽的浪花。

  课堂检测

  1、按原文填空。

  光生七岁, ,一儿登瓮, , ,光持石击瓮破之, ,儿得活。

  2、司马光小时候遇事 、 、 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在事态危急的时刻,猛然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用成语 ( )来概括。

  作业

  一、背诵并默写这篇古文。

  二、任选一个完成:

  (一)发挥你的想象把这个故事写成400字左右的一篇文章。

  (二)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弟弟妹妹或长辈听,然后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29.古文两篇

  司马光救友

  元 《宋史》

  起因:与群儿戏于庭

  经过: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 沉着、冷静,肯动脑筋

  光持石击瓮破之

  结果:水迸,儿得活

  【附】《司马光救友》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用逆向思维方法探索古代有司马光幼年砸缸破水救小孩的故事,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或者说司马光聪明在何处呢?就在于他的思维方法独特,即紧紧抓住了使水离开人这个问题的中心,用石头破缸。

  如果学生有逆向思维的能力,采取这种形式来分析问题,就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恰当路径,或许会创造出更新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本质就逐步缩小,利用逆向思维来分析将是很有效的。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有必要逐步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这种逆向思维的`思想方法。

  教学本课还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具体步骤是:

  一、分组讨论。你认为救小朋友可以采用哪些办法?

  二、学生汇报小组讨论情况。有的说可以用抽水机把水抽干;有的说可以用梯子让小朋友爬上来;有的说跑去喊大人;有的说一起用力把水缸掀倒;有的说用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这些学生的汇报都是常用的办法,有可能危及落水孩子的生命。而司马光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迅速用石头砸缸。)

  三、这些办法中,你认为谁的办法最好?同学们一致认为司马光的办法最好。这样同学们对司马光机智聪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司马光》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智慧,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品质。科学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的园地里有无数伟大的发现和创造;军事家运用自己的智慧,在战争的舞台上导演了一出出有声有色的话剧;企业家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中,创造了数不清的财富。智慧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智慧给生活增添了许多瑰丽的色彩。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学情分析】

  识字:这些小朋友经过第一个学期的学习,绝大部分能认汉字400字左右,对偏旁部首的认识不成问题。通过上学期如“日、月、火”等象形字,“日月明、人木休”等会意字的学习,已经初步感知到汉字构字的奇妙,掌握了“熟字加部首”、“数笔画”、“熟字减部首”、“换部首”等识字的方法。在识字的过程中,收获了自主识字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有了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去识字,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去巩固识字,增加识字量。这样,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以及寒假时学生自主识字,有部分学生的识字量不断提升,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识字量达到了600-700字,还有少数同学能认800——1000字左右。

  写字:在上学期的写字教学中,老师从学生的坐姿,握笔的姿势,字的笔画书写上都进行了非常严格指导和要求。大部分学生在写字时,姿势能做到: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端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三个“一”,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老师们也利用儿歌不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两个手指头碰头,中指乖乖低下头。抬抬头,踢踢腿,点点头,摆摆尾;小小笔杆卧虎口。通过一个学期的不断指引和强化学生写字的坐姿和握笔的姿势,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听:经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小朋友能听完别人的讲述才举手发言,在听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养成了认真听的好习惯。

  说:普通话是九洲基小学的校园用语,课堂讲普通话,课间课后老师们自觉说普通话,学生和老师了用普通话交谈,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们绝大部分能表达清楚一件简单的事情,能说简单的故事,能看懂简单的图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句完整的话,有的甚至能说两三句完整连贯的话。

  【设计理念】:

  体现“情趣”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的轨道,让语文学习更具生机与活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故事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发展思维。

  【设计特色】:

  以学习汉字及语言文字为重点,运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情景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自我救护的意识。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一、揭示课题。

  1、教师: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位朋友。他生活在古时候,离现在有一千多年了,他的名字叫“司马光”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重点指导“司”的'笔顺、结构。

  2 教师采访学生:你姓什么呀?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呀?

  3 齐读课题,注意词的节奏:司马——光

  【设计意图:在揭示课题时,落实好一个生字的教学,既是解题的需要,同时也结合介绍了人物的生活背景。在创设语言环境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丰富了学生对姓氏的认识。】

  二、初读故事。

  1 自由读故事,遇到生字,结合拼音多读几遍。标好自然段。

  2 同桌俩人互相认识课文后的生字,拿笔把对方有困难的字圈起来。想想用什么识字方法记住这些难认的字。俩人交流识字方法。

  3 教师了解学情后,课件出示本课生字。针对学生普遍难认的字进行重点指导。鼓励学生采用联想法、熟字加减偏旁的方法识字。

  如:砸——拿着石头砸装了毛巾的箱子(三框儿)。

  破——小心石头割破皮。

  4 回到文中再把课文读一读 ,争取读流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发挥孩子互帮互助互动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能力,最后达到熟能成诵的目的。教师的指导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游戏巩固。

  1、去拼音开火车读。

  2、摘桃子游戏。

  【设计意图:游戏是儿童接受知识最喜欢的方式,在玩中学习,有的放矢,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分段导读。

  1、同学们,我们的朗读接力又开始了,谁愿意第一个站起来读?

  2、前面同学读完,由学生自愿请另外一位学生读,直到课文读完,每位学生读完都请另外一位同学评价。

  【设计意图:走进教材,充当故事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

  五、指导写字。

  1、观察两个“口”字旁的字,说说发现什么?

  2、怎样把两个字写漂亮?

  3、师范写,学生描红。

《司马光》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学生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富含情趣的朗读形式,让学生熟读背诵文言文。

  教学难点:

  通过学法迁移,让学生能初步感受文言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的不同。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人的文章

  2、板书课题:司马光齐读

  3、提问:知道司马光姓什么吗?

  他姓司马,是一个复姓。

  4、指导书写“司”字。

  让学生观察。想写好这个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里边的横和口要写在框外。

  5、通过课前预习,你对司马光有哪些了解?用一两句话给大家介绍一下。

  6、指名答。

  他是北宋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小时候有砸缸救人的.故事。

  二、了解学情

  1、提问:昨天预习时,你发现这一课和平时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呢?

  2、指名答,归纳总结。

  字数比较少,内容很短

  特别难读,读后还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篇文言文,和以前学的现代文不一样;

  有些字右上角还标有数字。

  3、那你知道这些数字有什么用?

  对,下面就有这个字的解释,这是一个很大的发现,如果不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就可以往下看注释

  三、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练读,要求碰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解决难读字音,提问:你觉得哪些字音比较难读?

  出示生字,谁愿意来当小老师,带大家来读读这些生字呢?

  3、指名领读

  4、比较“瓮”和“缸”。

  出示两者不同的图片,解释这两种都是装东西的容器,只是在形状上有所不同,你发现了吗?收口为瓮,敞口为缸。

  5、这些难读的字音你都会读了,相信这个难读的文言文也会读了,那么谁愿意第一个站起来展示读一读呢?

  6、指名读。提示:读文言文不仅要读得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来。指导学生根据魔法小棒读出停顿

  7、再指名读,最后齐读一遍。

  四、理解感悟

  1、了解起因‘群儿戏于庭’

  2、学生试着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以‘戏’字引出组词法

  4、感悟运用“于”

  提示:在庭院里嬉戏,古人说是“戏于庭”

  如果在田野里嬉戏,古人会说“戏于野”

  如果在庭院里学习,古人会说“学于庭”

  5、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你觉得他们的心情一定特别开心。指导朗读这句话。

  6、过渡:正玩得开心时,突然发生了什么事呢?

  7、学习经过

  8、出示句子: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9、学生自由练读。

  10、思考:句中意思不懂的字怎么解决?你有什么好办法。

  11、指名答。归纳总结:

  12、组词法、注释法、联系上下文等。

  13、根据这些方法自学理解不懂字的意思。

  14、个人汇报交流。

  15、重点学习代词“之”

  这里指瓮,可以联系上文理解。

  若持石击缸破之,那这“之”指的就是缸

  若持石击鼓破之,那这“之”指的就是鼓

  小结:原来后面这个之就是指代前面的词语。

  16、不懂字的意思都明白了,那句子是什么意思就不难理解了

  17、学生自己试着翻译这两句话。

  18、同桌相互练习讲,再指名讲。

  19、再指名有节奏地读。持石击瓮加快语速

  沉着冷静 机智勇敢

  20、指导背诵。

  出示提纲:

  群儿( ),一儿( ), ( )。 众( ),光( ),( ),儿( )。

  六、拓展延伸

  1、运用本节所学理解字的方法,同桌合作,读懂古文。

  2、出示《道边李苦》

  3、学生自学,汇报交流文

《司马光》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插图了解文章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插图了解文章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绘声绘色地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相机指导认读、书写“司”。

  3.读课题。

  二、初读古文,感知文言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学生简单说说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3.检查初读情况

  (1)自由读,指名读,正音。

  (2)去掉拼音,指名读。

  三、再读古文,读出节奏

  1.教师指导,读好节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教师范读

  (2)自由练读,指名读

  (3)同桌读

  (4)男女分读

  (5)齐读(摇头晃脑)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故事的内容吗?

  (渗透学习方法:看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践)

  四、研读古文,读出情感

  利用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朗读。

  1.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假如你就是那个跌入水中的孩子,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2)指名读、师生合作读。(感受群儿戏于庭的快乐与突发情况的危急)

  2.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对比“众”与“光”的不同做法)

  3.水迸,儿得活。(读得舒缓些)

  4.读完故事,你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司马光?

  5.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1)原文

  (2)繁体字

  (3)插图(熟读成诵)

  五、延伸拓展

  1.节选《宋史司马光传》选文,再次感受司马光的品质。

  2.这两个小故事都出自《宋史司马光传》,同学们课后可以找了读一读,你会收获更多!

  3.简介司马光

  4.用今天所学的方法读一读小古文《猫捕鱼》。

  板书:

  24.司马光

  (文言文)

  机智 勇敢

  图片

  点评: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教师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做好铺垫。整堂课立足统编教材的设计理念,紧扣单元主题,扎实地落实了教学目标,始终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最后熟读成诵,既使学生读懂了课文,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司马光》教学设计14

  一、内容分析

  《司马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s版第一册的内容。这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紧急情况,不可惊慌失措,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告诉的每一个自然段都配有一幅插图。插图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意思,感悟人物特点。

  二、学生分析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求过高,只要学生能够读懂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遇到事要动脑筋、想办法和朋友要团结友爱。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和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学的重点就是指导学生随文识字,培养朗读能力。理解的重点是司马光举起石头把缸砸破了。

  三、设计理念

  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把枯燥的识字和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学生的智力。

  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时候、孩子、小朋友、下面、小心、有的、没有”等词语。认识“司、假、慌、喊、破、救”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事情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动脑筋,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出示挂图,小朋友,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吗?

  生:学生汇报。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司马光》。板书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学生汇报。

  师:说得真不错,那你们在课前预习了吗?这些问题解决没有?没有解决的我们就在课堂上解决,或者留到课后解决好吗?

  师:在课前你还搜集到了什么材料说给大家听一听。你是在哪得到的材料?

  师:从课题中你还掌握了什么?

  生:学生汇报,认识了:司,学会了:光。

  师:出示生字卡片:司、光

  师: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知道了什么?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学生汇报。(这篇课文有6个自然段。)

  2、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师:范读课文。

  生:先读全文,再分段读课文。

  生;自读课文。讨论思考哪几段写的是司马光救小朋友的过程?画出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在孩子掉进水缸后的不同表现的句子。

  生:学生汇报。

  师:指导看图。哪个是司马光?别的小朋友怎么样?司马光表现如何?

  生:再读这两段课文,思考读懂了什么?讨论并演一演。

  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再到前面来演一演。师板书。

  师:你还有其它的办法把那个小朋友救出来吗?比较谁的办法好。

  生:展开想像。汇报。

  师:指名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生:练习朗读。(学生评价)

  3、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师:自由读这两段课文,在这两段当中,你还掌握了什么?

  生;汇报:认识了:慌、喊、破。学会了:吓、哭、没、快。

  师:出示生字卡片:慌、喊、破、吓、哭、没、快。

  师:检查认读情况。

  生: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师:这些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讨论汇报。

  生:认读词语:司机、司仪,慌张、慌忙,喊叫、大喊,破坏、破旧。用学会的字组词再说一句话。

  4、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师:这些字我们已经认识了,也理解了,你会写了吗?

  师;仔细观察每一个字怎样书写,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教师示范指导。(友古)

  生:学生练写,认为好写的就少写几个,认为不好写的就多写几个。

  生:写后展示评价。

  5、课后伸展,巩固练习

  (1)一字开花:

  光、哭、没、吓、快、司

  (2)选字填空:

  快块

  太阳()要落山了。

  老松树下有一()大青石。

  我比小光跑得()。

  6、课堂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呢?

  附: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别的小朋友(田字格里)

  慌了哭叫喊跑举砸友古

  得救机智《司马光》

  《司马光》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字词的含义。

  2.能够流利地翻译本篇课文。

  3.通过此篇文言文,我们能够学习到司马光身上的哪些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能翻译此文,读懂其意思。

  2.学习司马光身上的舍己救人品质。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这个小故事的。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

  每读一句,就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

  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

  ②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③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4)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5)继续探寻司马光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缸之前司马光在想什么。

  (6)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砸缸砸得好!

  (7)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话?

  五、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

  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2.指名读。评议是否读出文句的情感、韵味。

  3.齐读,读出语气和韵味。

  六、拓展延伸。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

  《司马光》教学设计7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知道司马光吗?你对他了解多少,能对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著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课文。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⑶标出课文有几小节。

  4、师检查读文情况。

  ⑴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⑵出示带点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

  ⑶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⑴引读第一小节。

  ⑵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⑶“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⑴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⑵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⑶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⑷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⑸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⑹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在?缸里的水多不多?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⑴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⑵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⑶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⑴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⑵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⑶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试着叫、喊)

  ⑷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学生练读,评读)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⑴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读)

  ⑵出示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⑶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⑷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⑴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⑵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小朋友司马光

  慌了没有慌

  哭叫喊跑举使劲砸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

  1、问答对唱:学生分两小队,他站两边,老师进行指挥。先由师唱“什么字竖心旁?谁猜对了谁就走”。唱完,每排第一名同学接着唱,对答老师“慌字是个竖心旁,我猜对了我就走”,回答完毕回到座位。

  2、说一说反义词:师说,生举卡片。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规律。

  2、师范写,学生观察,练写。

  3、展示、评议。

  三、背诵课文

  1、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2、同桌合作背诵。

  3、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4、指名背诵全文。

  四、实践活动

  1、积累词汇:

  ⑴找出课文表示数量的词。谁再说说几个这样的词语?自由说。

  ⑵读读说说,看谁说的多?如:司—司机公司司仪……给“慌、假、别、吓、块”组词。分小组讨论、积累,再大组比赛,指定时间内,看哪组组词最多。

  2、创新故事会:学生交流有关司马光的故事。

《司马光》教学设计15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3.分别抄有第四、五两段课文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学习生字

  这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请学生读准”司“。告诉学生“司”是“司机”的“司”,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再请学生读准“光”的音。提示“光”的音。提示“光”的笔顺。学生完整地读课题。

  二、过渡激趣,整体感知

  1.司马光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写在课本里让我们大家学习呢?

  2.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的听读姿势、听读习惯的'培养,特别要学生注意看清课文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3.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长句子。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留心听,听后互相评议。

  三、突出重点,教学课文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很远很远了,课文第一段用了一个什么词表示?学习古时候”读准“时”。

  2.有一回,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突然,发生了一件很危险的事,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自己学习二到六段。要求:仔细读课文,画出讲司马光表现的词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交流讨论。

  (1)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谁来读二、三两段课文?其他人注意听有没有读出危险的感觉。

  (2)别的小朋友年看到小伙伴掉进小缸,他们怎么样了?先指名回答,再读有关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生字“都、慌、吓、哭、喊”,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吓、哭、都”的字形。

  (3)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指名读第五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强调出司马光与别的孩子不同的地方。评议,练习朗读。

  (4)结果怎样?

  这里采用师生对读方式怎样?朗读最后一段。

  4.司马光救出了小朋友,那时,他自己也还是个孩子,学习生字“孩”,注意“孩”是子字旁,写法与“子”不同,最后一笔是“提”。启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能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学生可能想出以下办法:①把小朋友拽出来;②在缸里,拉他出来;3把缸推倒等。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们爱动脑筋,然后将方法进行比较:大家想的办法基本是让人离开水,但在当时情况下,缸太大,太重,喊人又来不及,司马光能及时想到用大石头砸破缸,使水流出,让水离开人。这个方法巧妙而实用,这与他遇事爱动脑筋是分不开的。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二、巩固生字词

  1.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

  2.自己描生字,记字形,相互交流记字方法。[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

  候:不要漏写第三笔“竖”。

  孩:第三笔是“提”,右边要写紧凑。

  都:指导双耳旁的写法,第一笔“横撇弯钩”,不要误写成2笔。

  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三、课后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2。

  2.完成课后练习3。

  先读读“块、快”,引导学生发现它们读音相同,右边字形相同,左边偏旁不同。了解“块”常指“土块、石块”,所以有“土”旁;“快”一般指速度高,走路、做事等用的时间短,也有“快要、将要”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自己填空,然后集体订正。

  3.补充练习。

  妈妈()下班了。

  这辆汽车开得真()呀!

  我有一()橡皮。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3.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司马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司马光》教学设计07-19

《司马光》教学设计04-07

司马光教学设计 02-11

《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11-05

《司马光》教案08-26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10-27

教学设计01-14

《给动物设计名片》教学设计12-15

《画》教学设计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