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02 09:58:0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9加几》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9加几》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进行简单的9加几计算

  过程与方法:结合问题情境,用自己的方法计算9加几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算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与他人交流算法。

  教具学具: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导入:同学们,公园里正在举行“数学游艺”活动,邀请同学们去参加,大家想不想去?(出示公园图片)别急!公园管理员刚才告诉老师,只有完成智慧屋里的题才可以参加游艺活动!(出示智慧屋图片)(学生开火车口算)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完成了智慧屋里的题,大家可以参加游艺活动啦,高兴吗?

  二、探究新知

  1、首先迎接我们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看他们是谁?(课件出示书中情景图)仔细观察,你发信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发现的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交流提问,针对学生提问教师板书。)

  师:“一共有几只鹅?”怎样用算是表示呢?

  (生可能说:9+3=并追问9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师:9+3到底得多少呢?请同学们拿出卡片摆一摆、数一数或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生自主探究9+3的计算方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学生能说:

  生:我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生:我是把9记在心里再接着数3个就是12个。

  生:我是从3只里拿出1只和9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2只就是12只。

  (教师适时鼓励表扬)

  师:大家开动脑筋用数数、接着数、凑十的'方法,计算出了9+3=12,真了不起。这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方法,下面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学生同桌活动)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动脑动手算出草地上共有多少只鹅。快那边的葵花姐姐和叶子妹妹请你们帮忙两道题,你们愿意吗?瞧他们来啦!(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找好朋友帮忙,算完后把你的算法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自主探究)

  师:你是怎样算的?这道题中9表示什么,2呢?还可以用那个算是表示?

  (生说算法师板书算式)

  三、课间活动

  师:同学们都是助人为了的好孩子 ,葵花姐姐和叶子妹妹一定会对你们的帮助表示感谢。你们高兴吗?接下来我们轻松一下一七说歌《数字谣》吧!

  (师生一起说《数字谣》)

  我们要向童谣里说得那样去做,一定会成为最聪明最有智慧的人。

  四、巩固提高

  师:同学们,听说我们班同学这么聪明,不远处的花丛中小蝴蝶已排好队要靠靠大家呢,你们看!(出示小蝴蝶图)你们能接受挑战吗?(能!)谁先来?

  师:为什么要3+9,9表示什么?你是怎样算的?还可以用那个算是表示?(生说算法师板书算式)

  师:小蜜蜂也不服气了,看它们也排着队伍赶来了,谁来接受挑战?

  (方法同蝴蝶图)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狭小蝴蝶和小蜜蜂不敢不服起了!你们看它们还表扬大家呢!

  师:通过我们共同努力,我们探究到这么多算式,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算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算式的相同点,引出课题,教师并板书)

  对!今天通过数学游艺活动学习了9加几的算式,下面我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到了,谁来当小考官,也出几道9加几的算式。

  (学生出算式并自己解决)

  师:游乐园里不仅快乐多多,而且智慧多多,瞧,小河边上多热闹呀,告诉大家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会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交流发言)

  师:接下来,我们在小河边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找朋友,学生出示相应数字卡片)

  五、 畅谈收获:

  数学游艺活动到这里已经结束了,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都开动了脑筋,并获得了许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谁愿意把你这捷克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自由发言)课下把你的收获说给你的好朋友听,说给你的同桌听、说给爸爸妈妈听。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子里乘智慧之舟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9加几》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凑十法”,初步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摆件。

  学具: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师:羊氏家族们今天要举行“羊羊圣诞会”你们想参加吗?那么首先要闯过“速算城堡”这三关,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出发!

  1、复习(第一关)

  2、复习(第二关)

  3、复习(第三关)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闯关成功,请进入羊羊圣诞会。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观察羊羊圣诞会图。(教学9+3)

  师:欢迎来到了羊羊圣诞会,有几只羊羊参加?又来了几只?

  师:你知道一共有几只羊吗?

  师:怎么列算式?(板书算式9+3=12、主题图)

  2.试着说说想法。

  师:9+3真的等于12吗?你有检验的方法吗?拿出你们的小棒棒,摆一摆(小组合作后请学生说说想法)

  可能出现:方法一:数一数的方法

  方法二:把一只羊移到左边凑成10。10加2等于12。

  3、教学凑十法。

  4、两只羊羊图(9+4)

  师:我们刚刚学习了“凑十法”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来算一算一共有几多小花吗?你是怎么列算式?(指名回答)

  师:羊羊们为了了解你们运用“凑十法”的情况,决定要考考你们,首先,我们要从小组开始检查,同学们加油哦。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9+2=11(喜洋洋组其中一员回答)

  2、9+4=13(灰太狼组其中一员回答)

  3、9+6=15(沸羊羊组其中一员回答)

  4、9+7=16(懒洋洋组其中一员回答)

  5、9+8=17(全班一起回答)

  6、9+9=18(全班写一写,做一做)

  小结:唱“羊羊凑十法歌”

  小游戏:大转盘

  师:前面那么多关,那么多考验,我们都一一闯过了,现在剩下了终极大闯关来争夺羊羊圣诞大礼物,你们想得到这份大礼吗?那就开始吧!

  7、终极大闯关

  1、第一关:碰碰车(每一小组回答一次)

  2、第二关:吃水果(每小组其中一员回答)

  3、第三关:找位置(抢答)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了吗?

《9加几》教学设计3

  【教学资料】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潜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关键】

  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游戏用品。

  学具:小棒20根、圆片20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师:这天,钱老师想带一(1)班的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10+210+310+410+5

  10+610+7lO+810+9

  师:这些都是几加几的算式?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

  师:我们来到运动会场的一角,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加?先小声说给自己听,再举手汇报。(指名回答)

  小结:运动会场里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赛跑组有6名运动员,跳绳组有3名运动员,踢毽组有9名运动员,跳远组有7名运动员。

  2.试着说说想法。

  师:服务队的小朋友为运动员买了一些盒装饮料,纸箱里装了几盒?散的有几盒?你明白共有几盒饮料吗?(指名回答,板书算式)

  师:你是怎样算一共有几盒的?(指几名学生发表看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状况:

  (1)1、2、3……12、13依次数。

  (2)从9数到13。

  (3)9和4合起来是13。

  (4)13能够分成9和4。

  (5)先捡一盒放进箱子里,再想“10+3=13”

  3.得出最佳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加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

  师:几种方法都很好,但是依次数比较麻烦,9和4合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先看纸箱本来能够装几盒,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盒再来想,10加几比较简单。(演示凑+过程)为什么要拿1个放进纸箱里呢?

  我们能够把这种想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把4分解成1和3,1和9合起来是10,再想10+3=13”。

  (板书:)

  我们的想法在思维图上一目了然。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往运动场上看一看,你能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呢?先问问同桌,比一比谁提得多,老师有奖品。

  (指名提问题,并发给奖品)

  师:刚才小朋友提的问题真棒,我们来共同解决它。

  (单独出示踢毽组和赛跑组)问:踢毽组和赛跑组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6=”)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绳组)问:踢毽组和跳绳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3=”)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远组)问: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算式9+7=16)

  5.归纳算法特点。

  齐读算式。问:算式有什么特点?第一个加数是几?我们叫它9加几。

  师:我们是怎样算9加几的呢?都是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的。(用箭头将算式和10加几连起来)

  边画边说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算得数。学生齐说后同桌拍手说顺口溜。

  6.动手操作。

  (1)摆小棒,“左边摆9根红色的,右边摆3根黄色的,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根小棒?”(实物展示台出示)

  (指名列式)师:说说怎样想的?(学生说后,展示移小棒,圈小棒)

  (2)摆图片,“左边摆9个红色的圆片,右边摆7个黄的圆片,怎样算一共有几个圆片?”(指名列式)“说说怎样想的?”

  师:把你想的过程在书上填思维图。(指名报答案)

  三、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游戏:摘苹果。

  引导学生观察得数的特点:(先小声说给同桌听)

  9+1=109+2=119+3=12

  9+4=139+5=149+6=15

  9+7=169+8=179+9=18

  小结:(1)结果都十几。(2)得数十几中的几比第二个加数少1。

  问:这个“1”哪儿去了?掌握这个特点,我们就能又准又快地计算9加几的加法了。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请小朋友帮忙解决。

  1.数菠萝。

  (大屏展示9个再添5个)问: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个菠萝?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2.数苹果。

  (大屏展示15个苹果)问:一共有几个苹果?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3.数鸡蛋。

  (大屏展示鸡蛋图)指导观察:一个鸡蛋箱能够装几个鸡蛋?此刻已装有几个了?问: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又快又准地算?(展示移入一个鸡蛋的过程)

  4.数蛋糕。

  (大屏展示蛋糕图)师:一个箱能够装几个蛋糕?箱子里有几个蛋糕?外面呢?怎样算?(指名列式)(演示凑十过程)

  五、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师:这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解答这些题比较简便的'方法该怎样想?(学生能说多少说多少)

  师:对于这些题目,先想到9+1=10,再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9加1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数,这种方法叫“凑十法”。“凑十法”十分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

  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

  “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的资料,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前所述的教学目标。

  由于一年级儿童认知结构里具体思维是主要特点,他们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印象才深刻,才能运用自如,迁移到8加几、7加几、6加几等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即为什么用“凑十法”和如何用“凑十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用什么教学方法才能突破教学难点,把握教学重点,又能让学生多方面得到发展呢?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尤其重要,一年级学生思维缺乏独立性,容易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所以我很注意让一切教学活动都有利于学生尽快地构成探索性学习模式,课堂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陈述,都就应理解课堂中其他人的提问、反诘和推敲,让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潜力和创新潜力。

  运用主题图培养学生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级上学期让学生提问题有必须的难度,因此教师需进行引导,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已知和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和潜力,让学生在自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突出的地位。

  基于以上所述,我着眼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放手让学生探索学习,将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首先,在带着学生走向新知之前,再现与新知有关的原认知,复习数的分解和10加几的知识,为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作铺垫。

  其次,仔细观察,用心探索。

  教学中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举例,学生模仿的消极被动状况。以学生群众的自主观察讨论为主旋律,由学生在主题图中发现数学问题,独立思考与群众讨论,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报告自己或小组研究的结果,表达自己的见解,促进数学交流。

  大屏幕显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观察到运动场上有哪些比赛小组,他们各有几位运动员。小组讨论能够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紧之后小组讨论,汇报本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列出9加几的算式,再在一齐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运用动画操作,启发学生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凑十法”计算。这样就抓住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找要解决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智力的起点,在引导学生归结算理时,我先让学生摆小棒和圆片,再填写思维图。然后学生小结算法,齐读算式,发现共同点,教学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再次,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一年级学生注意不持久,在突破重难点之后,用一个摘苹果游戏,调节学生注意方式,巩固9加几的知识,按规律整理算式,排列算式,观察得数特点,找寻又快又对的计算窍门。

  最后,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观察菠萝、苹果图,培养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潜力;数鸡蛋、蛋糕是运用“凑十法”于实际生活中,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用途。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揭示出9加几的算理,融入转化的学习方法,既突出了重点、难点,又布局合理美观。

  总之,这节课透过观察、讨论和操作,用心探索,学习气氛活跃,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9加几》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一册第79--80页例1--例4。

  教学目标:

  1.学会自主探索凑十的方法,知道9加几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懂得用凑十法把9转换成10加几计算,会看算式口算9加几。

  2.渗透转化、集合和函数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养成认真观察、思考、准确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了素质教育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没有用"使学生……"这样的字眼,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承认,说明了教师对教法与学法结合的重视,映射出教师对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

  教学重点:用凑十法正确地口算9加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根据凑十法的需要,合理地将第二个加数分成两个数。

  教学工具:9根绿小棒、3根红小棒、9个黄圆片、7个红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寻找一种方法,计算一些题目好不好?

  二、基本训练

  1.借助组成,预作埋伏。

  (1)电脑出示的均匀摆放的小棒:左边10根,右边5根。请生说是多少根小棒?

  (2)电脑出示14根均匀摆放的小棒图,引导学生操作,讨论,想办法很快看出是多少根小棒?(引导学生汇报,电脑演示:分成两部分,左边10根,右边4根。)

  2.类比联想,诱导凑十。

  (1)促使学生看9想1凑十。电脑出示均匀摆放的小棒:左边9根,右边5根。让生操作、讨论,类比、联想上法,得出:从右边5根小棒里移1根到左边来分成十和几就能很快看出是多根了。(电脑演示)

  (2)驱使学生看8想2,看7想3等凑十。电脑出示均匀摆放的小棒:①左边8根,右边5根;②左边7根,右边5根。要求与方法同上。

  (3)观察思考,比较归纳:不管左边是9根、8根、7根小棒,我们总是从右边移动一些小棒把左边的.凑成10根,分成十和几。当左边是9根时,只要从右边移动l根……,也就是只要想9()=10,8()=l0……

  3.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凑十的方法,它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作用可大呢!

  【设计意图::突出了凑十法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转化思想。没有就课论课作简单化处理,而是站在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对教材作创造性加工,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讨论,类比联想,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有效展开智力活动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方法的探寻过程中去,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保证了在进位加法中的有效迁移。】

  三、探求新知

  1.教学例1:92=口

  电脑出示例题图(可随师生语言进行动态性展示)

  (1)引导观察:盒子里面有几个皮球,盒子外面的皮球是怎样分开的?

  (2)学生操作、交流得出:9个和1个凑成10个,把2个分成1个和1个,9个加1个得10个,10个加上1个得11个。

  (3)指导学生完成算式(板书),初步形成凑十的思路,即9加1得10,10加1得11。

  (4)学生完整地说92是怎样算的?用什么方法算?

  2.教学例2(板书)摆摆算算,93=口,97=口

  (1)指导学生分别摆出小棒图和圆片图,同桌讨论,进一步探索凑十的方法,加深理解,学生展示凑十的过程(在投影仪上边操作边口述)。

  (2)学生完成书上的算式,形成凑十思路,即9加1得l0,10加2得12;9加1得10,10加6得16。

  (3)提问式小结:在计算93和97时,我们也是采用的什么方法?是怎样想的?

  3.教学例3(板书)边摆边算,94=口,98=口

  (1)学生独立操作形成凑十思路,正确填写得数,同桌互说凑十的思考过程;展示思考过程,完整表达凑十思路。

  (2)提问式小结:计算这两题,你仍然是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把后边一个加数分成1和几呢?应该怎样想?

  4.教学例4(板书)想一想:95=口,96=口,99=口

  引导学生把操作过程内化为凑十法,正确地、熟练地口述凑十过程。

  5.齐读以上算式,发现共同点,揭示课题,让生归纳算法及注意点。(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设计意图: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通过操作、演示,帮助学生形成凑十法的表象;通过口述凑十的过程,在数学语言的不断交锋、碰撞与合作中,形成操作过程的表象,把操作的程序转化成学生头脑中的思维程序;通过想凑十过程,在头脑中形成原来的操作情景,利用表象使形象的知识内化为儿童头脑中的智力活动。学习重点不断得到强化,难点逐步得到突破,教学目标随着教学的进程按时准确到位。】

  四、轻松一刻

  (电脑出现动画和音乐)

  边舞边说儿歌:你的眼睛里有个9,我的眼睛里有个1,9和1好朋友,凑成十不分手,不分手。

  【设计意图:利用一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将学生熟悉的歌曲进行政编,融学习于娱乐之中,取得了寓教于乐的双重效果。妥贴自然,无雕凿痕迹。】

  五、巩固练习

  1.出示卡片,看题口算:

  913=口915=口94=口96=口

  (1)口算得数;(2)找出每组算式间的联系;(3)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直接想91口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第1题。小结9加几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3.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

  说明:大家喜欢看大风车节目吗?我们A大组扮演金龟子(贴头像),B大组扮演风车娃(贴头像),看哪组算式算得又对又快,优胜队奖励一个大气球,好不好,有没有信心拿第一?

  91=92=93=94=95

  96=97=98=99=、

  汇报结果、评奖并让学生理解算式与结果之间关系,帮助学生初步领会算式与结果之间的特殊关系,并通过这9道算式渗透函数思想,引导得出简便的方法。

  4.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应用凑十法计算86、76等;表扬鼓励小朋友真了不起,把凑十的方法用活了,老师也要向小朋友学习!

  【设计意图:练习紧扣目标,形式多样,活泼有趣。注意扩散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对凑十法进行认识,为后继学习作好方法上的准备,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六、学生谈学习体会,结束全课

  【全课总评:注意在激趣的基础上,设计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适时、适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保证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在活动中素质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加强。】

《9加几》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这部分的知识是学生掌握11-20以数的认识、10加几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的知识和技能是以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将对今后的计算产生直接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认识了20以内的数,并掌握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既能联系巩固旧知识,又能更好地为学习“8加几”、“7加几”等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

  2、通过圈一圈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会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教学评价:

  1、针对目标一,主要采取观察、比较、交流计算9加几,通过观察、比较知道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2、针对目标二,注意采用交流性评价和样题评价。通过观察、比较、练习等方法,能准确计算9加几的结果。

  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求环节一,回忆旧知,情景引入1、复习旧知: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10+210+310+410+5 10+610+7lO+8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3、闯关成功的我们可以去运动会场了。能快速说出2-9的分成和组成,能正确计算10加几的得数。环节二,提出问题,探索方法1、图片上有什么数字信息?2

  2、箱子里有几盒牛奶?箱子外面有几盒牛奶?

  3、提出数学问题。

  4、列算式。

  5、说说你是怎么算的?1、带着问题,观察主题图,说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2、教师指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时给适当地指导。能找出图片上的数学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会列算式。环节三,汇报交流,梳理方法课本练习第89页例题。

  1、说说你是怎么算的?2、

  2、画一画,圈一圈,掌握算法;

  3、说说圈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法;

  4、做一做1题。1、指导学生说算法;

  2、指导学生圈一圈;为什么要这样圈?

  3、指导学生说算法。学生会画,会圈,会算。环节四,对比分析,感悟优法课本第89页做一做第2,3题。说说你的发现。教师指导学生做练习,总结发现:结果都是十几;得数十几中的几都比第二个加数少1.。掌握此规律会计算得又快又对。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总结算法: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环节五,体会应用课本练习二十第2题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规律。会用凑十法较准确计算。环节六,全课小结,拓展方法学生尝试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或者你知道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凑十法的方法是什么?能说出凑十法即可。

《9加几》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把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根底。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留意表达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例1为我们供应的资源是学校运动会的场景图,通过学生们喝了一些饮料“还有多少盒?”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表达算法多样化。例2展现的是“凑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会计算9加几,知道“凑十法”计算9加几比拟简便,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9加几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学具预备:

  场景图,复习和练习用卡片

  教法学法:

  充分利用开运动会的场景图,利用画面上的竞赛及观战的学生等,让他们理解9加几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卡片“9+()=10”,指两名小学生口答。

  2、口算:9+1+2 9+1+5 9+1+3。

  二、新课谈话:

  从这节课开头,我们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出示运动会场景图画面。

  2、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

  (1)以画外音给赛跑同学送点饮料,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画面左边。

  (2)研讨解决“还有多少盒”的问题让学生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沟通,相互启发,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3)组织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

  A、点数出结果。

  B、接着数,数出结果。

  C、用“凑十法”算出结果。

  D、充分确定学生探究的方法,并以“你喜爱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沟通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熟悉。

  (4)强化“凑十法”。

  3、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1)引导学生观看画面,并出示问题:“踢毽的和跳远一共有多少人”

  (2)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踢毽的有9人,跳远的有6人。

  (3)教师口述:看踢毽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踢毽的9人,与跳远的6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算式是9+6

  (4)让学生讲座怎样算?得数是几?

  (5)全班沟通,完成计算。

  4、小结今日我们开头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

  三、练习

  做练习十七第1、2题。

《9加几》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

  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教师一捆带5根磁性小棒,学生各20根)、小黑板卡片(填空题)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二、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①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

  (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理解“凑十法”。

  ①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②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

  (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③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4、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引出课题)

  三、反馈练习

  1、练习二十第l题。

  ①先说图意,再列式。

  ②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二十第2题。

  3、练习二十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学完本节课,你知道9加几都有哪些算法了吗?

《9加几》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例1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学校运动会的场景图,通过学生们喝了一些饮料“还有多少盒?”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例2展示的是“凑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会计算9加几,知道“凑十法”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9加几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学具准备:

  场景图,复习和练习用卡片

  教法学法:

  充分利用开运动会的场景图,利用画面上的比赛及观战的学生等,让他们理解9加几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卡片“9+( )=10”,指两名小学生口答。

  2、口算:9+1+2 9+1+5 9+1+3

  二、新课谈话: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出示运动会场景图画面

  2、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

  (1)以画外音给赛跑同学送点饮料,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画面左边。

  (2)研讨解决“还有多少盒”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3)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A点数出结果。B、接着数,数出结果。C、用“凑十法”算出结果。D、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4)强化“凑十法”。3、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出示问题:“踢毽的和跳远一共有多少人”

  (2)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踢毽的有9人,跳远的有6人。

  (3)教师口述:看踢毽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踢毽的9人,与跳远的6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算式是9+6

  (4)让学生讲座怎样算?得数是几?

  (5)全班交流,完成计算。

  4、小结今天我们开始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

  四、练习

  做练习十七第1、2题。

《9加几》教学设计9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凑十法”,理解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凑十”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磁黑板,录音机,自制投影片3张,圆片17个,式题卡片数张。

  教学步骤:

  -、复旧引新.

  1.创设情境。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公园里正在举行“数学游艺活动”邀请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参加,你们高兴吗?

  (1)首先请看:“聪明屋”的这些题你们会做吗?(投影出示)

  (2)接着,我们来到“智慧山”,每座“智慧山”上都有三个数,看谁能想出好办法很快说出这三个数的和是多少?

  (生答师小结:对,这些题都是把9和1先加得10,10再加几就得十几,这样做较方便o)

  评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半,新课伊始教师能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情境,以动画的形式再现旧知,不仅扫除了学习新知的障碍,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2.导入。

  师:“智慧老人”来到了山下,他给你们出了一道题,请看(抽拉掉“1”),他偷偷地藏起了“1”,只剩下9和8这两个数了,你们想知道9+8得多少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9加几的题。(板书课题:9加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要会做9加几的题,还要学会思考的方法,你们有信心学好这个知识吗?1

  评析:在复习的基础上采用“抽拉卡”配以童话的语言揭示课题,先“抑”后“扬”,投疑引思,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1:9+2

  出示装皮球的盒子,数一数,盒子里一共有几个格子?

  (1)提问:请看,老师在盒子里装上了几个皮球?(轻声数)盒外放几个皮球?要求一共有几个皮球怎样列式?(9+2)

  (2)演示“凑十”。盒子里有9个皮球,想-想:9个加几个是10个?(生:9个加1个是10个)对,那么要把9凑成十,就要把加上的2分成几和几?(1和1)把1个放进盒子里和9个凑成了10个,10再加剩下的1是11。

  (3)找-生摸仿操作。

  (4)鼓励学生质疑。

  (5)师引导说过程:通过操作,我们明白了要把9凑成10,就要想9加1得10,(板书“1”)所以要把2分成1和1,9加1得10,10再加1得11,逐步完成板书:

  9+2=9+1+1=10+1=11

  (6)生尝试说操作过程。

  评析: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形象性成了一对矛盾,解决这对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操作。教学例1,通过教师示范操作,学生的模仿操作,初步感知“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达式象转化为图式,并让学生叙述操作过程,及时内化计算方法,把操作、思维、语言溶为一体,达到在操作中初步理解算理的目的。

  2.教学例2:9+39+7

  (1)9+3

  摆一摆。师生共同操作。先摆9根小棒,再摆3根小棒,要求一共有几根小棒怎样操作?该把几凑成10操作较方便?(生:把9凑成10),要把9凑成10,就要把3分成1和2,9和1合起来是10,10再加2是12。如说一说,谁能把刚才的操作过程说-遍。生说师板书:

  9+3=9+1+2=10+2=12

  填一填。完成课本80页图片下面的填空。

  (2)9+7

  列式。请拿出准备好的圆片,谁来告诉老师,纸上贴了几个圆片?(9)再拿出7个圆片摆在右边,要求一共有几个怎样列式?(9+7)移一移。9+7得多少呢?你们能按刚才的方法自己动手移一移吗?(一生上黑板操作)

  填一填。完成课本80面图片下的填空。

  说一说。说操作过程。

  评析:由教师示范操作到引导学生操作,这样由“扶”到“引”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教学规律。

  3.教学例3:9+49+8

  (1)看算式,摆圆片,填结果。

  (2)说口算过程。

  评析:由“扶”到“放”让学生独立操作学具,并让学生有条理地口述摆的过程和方法,及时内化表象,明确算理。

  4.教学例4.

  (1)提问:如果不摆学具,你们会算例4的三道题吗?想一想,填在书上。(3人上黑板填)

  (2)集体订正,说思考过程。

  评析:“授人以?quot;不如”授人以渔“,操作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摆脱表象的束缚进行抽象的思维,让学生真正理解”凑十“的算理、方法,从而准确地口算。

  5.课间休息。听音乐跟着老师做头手操。

  6.反馈。

  (1)完成第80页的”做一做“第1题,讲评时追问9+49+6是怎么想的?沟通上下两题的联系

  (2)完成第80页”做一做“第2题。

  a.独立填得数,b.指名报得数,c.抽几题对口令说思考过程。

  评析:充分发挥课本的教育功能,运用”做一做“进行反馈。一方面更好地巩固了新知,另一方面又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反馈信息。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式题(师根据板书勾画出树形轮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说出都是9加几的加法,(齐读课题)解答这些题的关键都是要想9+1=10,然后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9加1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数。这种方法叫”凑十法“。(板书)”凑十法“非常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还将经常用到。

  评析:用学生所熟悉的树形轮廓圈起所学内容,既形象生动,又新颖别致;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相同点,从而概括出”凑十“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概括能力。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八第1题。

  2.找朋友。

  请同学们把数字卡片拿出来摆好,看谁摆得又快又好,现在我们做游戏一一找朋友,9加3的好朋友在哪里?…·

  评析: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找朋友游戏,既强化了新知,又提高了兴趣,真正做到了课虽终而趣尤浓。

《9加几》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潜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铺垫

  这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小伙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贝贝一齐学习吗?

  我们看看贝贝遇到了什么难题?

  贝贝想到果园里面摘桃子,在果园门口,碰到了看管果园的大象先生。(课件出示:大象,“要想进去,就得先过我这几关”)我们和贝贝一齐闯关,好吗?

  第一关:

  对口令,合成10

  第二关:

  10+2=

  10+5=

  10+7=

  10+8=

  9+1+5=

  第三关:果园里有这么多的桃子,你看看画的这个大括线和问号,表示什么意思?请大家不说答案列算式。9+1又放了一个,怎样列式?9+2……这些都是根据桃子图列的算式,看着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在这些算式中哪些是已经学过了的?

  这天这节课周老师和大家一齐来学习9加几(揭示课题:9加几)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贝贝在大家的帮忙下,来到了果园,他看到那么多桃子,可开心了,于是拿来了一个盒子,看看能放几个桃子?

  盒子里面有几个桃子?盒子外面呢?你能提出一个与加法有关的数学问题吗?要算一共有几个桃,怎样列式?(9+4)

  三、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9+4等于多少呢?

  (1)你是怎样算出来的?把你的方法跟同桌的小朋友说说。

  (2)汇报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生:我把9看成10,10+4等于14,多加了1,再减去1,14-1=13(板书)

  生:盒子里还能再放一个桃子,就正好是10个,10再加外面的3,就是13

  生:从4里面拿出1个给9,9加1是10,10再加剩下的3就是13(课件演示)

  把4分成1和3,9和1合成10,10再加3就是13(生边说,师同时板书)

  为什么要把4分成1和3呢?)

  把这种方法和你的同桌说说。(1和3是怎样来的?4能够分成2和2,为什么偏偏分成1和3呢?)因为9和1能够凑成10,第二种方法我们能够给他起个名字——凑十法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

  四、优化算法

  1、贝贝很高兴采到了桃子,又去果园后面的小花园里采了一些花,红花几朵?黄花几朵?你会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怎样列式呢?

  先圈出10朵再计算,红花向谁借变成10朵呢?7能够分成1和几,请你把这个分的、圈的、想的过程填到方框里。

  (为什么只把7分成1和6,不分成2和5,3和4呢?)

  看大数9,小数7,把7分成1和6,9和1合起来是几?10加6又等于几?

  编写儿歌让孩子一齐说:看大数,分小数,凑成10来做,最后加上剩下的数。

  2、贝贝拿着花、桃子,准备回去,门口有正方体挡住了路,贝贝也学会了凑十法,你会把心里的想法填到方框里吗?

  3、贝贝觉得凑十法很好玩,又拿来了小棒玩。左边几根,右边几根,先列式,然后请小朋友先圈出10根,再进行计算。

  五、强化练习,巩固提高

  1、大象表扬贝贝聪明,送给他两张门票,但是,贝贝要把门票背后两道算式之间的小秘密找到,才能得到。我们一齐来看看,课件出示。(男女生分别报答案)

  (想想做做第3题)

  生:上面这道题就是我们做第二题时想的过程。

  2、贝贝感谢大家帮忙了他,但是这时候小蚂蚁也来凑热闹,准备出题考考贝贝,你们愿意继续帮忙贝贝吗?(开火车说)

  3、先自己动手在书上写写答案,并看看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

  (想想做做第5题)

  六、全课总结

  这天学习了什么?

《9加几》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要求: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新理念。]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键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6)

  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及时内化为计算方法。]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运用“做一做”中的题目,分层次进行练习,不仅巩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9加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9加几)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的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的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四、课堂作业。(“做一做”第3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9加几》教学设计12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本节课通过创设“热闹的运动会场”这一情境,让学生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上课开始时,我出示了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再根据图意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9+4=13”,接着,我让学生“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把9把放在心里,往后数了4个,就是13。

  生2:我是看出来的,幼儿园的时候我就会了。

  生3:我用手指算出来的,10个手指不够算,我再拿出3根铅笔一齐算。

  生4:摆小棒,先摆9个,再摆4个,一共是13个。

  生5:把9分成5和4,把4分成2和2,5+2=7,4+2=6,7+6=13。

  生6:我会算9+5=14,所经9+4=13。

  学生说出了6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但没有一种是教材上要求的“凑十法”,正当我对要不要引导出“凑十法”感到举棋不定时,两个学生说出来了,确实让我心头一震,欣喜万分。

  生7:把4分成1和3,9+1=10,10+3=13。

  生8:把9分成4和5,5+5=10,10+4=14

  面对如此聪明,肯动脑筋的学生,我深感学生的潜力不可估量。

  教后记:算法多样化是课堂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指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凑十法”并不是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绝对的好方法,所以,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但学生的方法往往不是最简便的,有时导致速度很慢,面对多而杂的计算方法,学困生还可能会看得眼花潦乱,不知所以,导致一种方法也没掌握好,所以,我个人认为教师适时地强调“凑十法”的好处还是有必要的。

  8、数学9加几教学的反思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课标要求,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解题思路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初步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

  为了更好地落实以上目标,在这节课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化和组织化,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概括,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各方面均得到发展。

  例如,,教学例题“9+4”时,我不忙着具体分析,而是先唤醒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思维得到解放,众说纷纭:“我是摆小棒看出来的”;“我是一个个数的”;把9放在心里,往后数4个,得13”;“9+1=10,10+3=13我是听妈妈说过的”。当学生说到这里我顺其自然地说:“你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方法吧。”在学生“唧唧喳喳”之后,我就“言归正传”,隆重推出“凑十法”。从摆圆片学具“凑十”到摆小棒“凑十”,然后配上示意图一味地向学生介绍“凑十法”;最后让学生运用“凑十法”反复练习,非常详尽,自我感觉上得还不错,从学生的`反馈中也看出学生大部分会用这种方法来计算“9加几”的计算题了。

  这节课中存在很多不足,在教学中材料的提供应更开放,不要过度的强调凑十法,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能一带而过。在根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规律这一部分我的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

  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变成10,和的个位上少1,例如5变成4等。在原有的教案中我也设计了这一环节,但在教学中由于我的课堂掌控能力还欠火候,没能处理好。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使每一个环节处理得更加到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9加几》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依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在计算时,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口算练习: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9+2 9+5 9+4 9+9

  9+7 9+6 9+8 9+3

  2、拍手嬉戏

  教师拍的次数与学生拍的合起来是10。

  教师拍9下、1下、5下等。

  3、提出学习目标。

  (1)自学课本第101页的内容,能依据图意列式。

  (2)计算时,能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二、展现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现:

  (1)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挨次进展展现,小组内相互沟通、质疑。

  2、全班展现:

  (1)例题展现

  生1:9+5=可以把5分成1和4,9和1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

  生2:9+5=可以把9分成4和5,5和5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

  生3:我认为9+5=把9凑成10的`方法比拟简便。

  ……

  (2)“做一做”展现

  生1:通过观看图,我看到了地上有9个南瓜,同学们又抱来了6个。

  生2:我知道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南瓜要用加法计算。

  生3:可以用9+6=15(个)

  生4:也可以用6+9=15(个)

  ……

  3、小结:在计算9加几时,可以把9凑成10,也可以分9把另一个加数凑成10。我们要依据题目的特点,敏捷选择凑十的方法,使计算更为简便。

  三、拓展延长。

  1、练习十八第1—3题。

  2、思索题。

  同学们排成一排,我的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

《9加几》教学设计14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磁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课前小热身:开火车说10的组成。

  师:同学们火车开的真快,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来了一颗苹果树,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啦!你只要说出算式的得数就能把苹果摘下,谁来说一说,你想摘哪个苹果?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9+1+2= 9+1+5= 9+1+8=

  刚才我们一共摘了几个红苹果?几个绿苹果?现在,老师用红磁铁代替红苹果,将它呈现到黑板上,老师边摆你们边数。用绿磁铁代表绿苹果,摆几个?

  二、新授。

  (一)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谁能用3句话来说一说图的意思?(2个学生说)

  预设:左边9个红色的吸铁石,右边3个绿色的`吸铁石,一共有几个吸铁石?

  (二)教学算法。

  师:求一共有多少个吸铁石?怎么列算式呢?

  预设:9+3=

  (师板书出算式9+3)

  师:这个算式怎么算?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1:数一数。(师追问:你是怎么数的?)

  预设2:用计数器拨一拨。(师追问:用计数器怎么拨?)

  预设3:12分成9和3,所以9+3=12。(你是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

  预设4:把3分成1和2,9和1加起来是10,10再加2是12。

  师:同学们真厉害,用这么多方法算出了9+3=12。这么多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便?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么多方法中,这个同学是怎样计算的?请你再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追问:为什么要这么算?

  预设:因为9和1可以组成10,10再加上2就是12。

  师:同学们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一说。小结:也就是说我们看到9想到1,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再加2得12。(师引导说,请个别学生说,再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个别学生说,男生女生说,全班说。)

  (三)巩固新知。

  师:如果再加两个绿苹果,你也能用3句话说一说吗?(1个学生)

  预设:左边有9个红苹果,右边有5个绿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

  师:怎么列式呢?师板书:9+5。怎么算?(请个别学生说后,全班一起说。)这两道题都是把9凑成10进行计算,这样的方法叫做凑10法。

  师:现在小棒也来参与我们的课堂了,观察这幅图,列出加法算式,用凑10法算一算。(生在本子写,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师: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看到9想到1,把7分成1和6,9加1得10,10加6得16。

  (四)小结。

  仔细观察这3道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9加几。(板书:9加几)

  师:像这样9加几的算式还有吗?

  (生举例。)

  师:谁能有顺序地一口气把它说完。(ppt播放。)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加数依次增大,和也依次增大。

  师:哦,你观察到第一个加数不变,加数依次增大,和也依次增大。那观察这两列数,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后面的一列数都比前面的一列数少1。

  师追问:那这1跑哪去了呢?

  预设:和9凑成10了。

  师: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傅老师欣赏你。

  拍手互动:

  师生对口令,边对边拍手。

  例:9加3得多少?9加3得12。

  三、练习反馈。

  1.9+3= 9+8= 1+8= 9+4=

  4+6= 9+5= 9+6= 9-5= 9-7=

  2.苹果后面藏着几?

  3.看图列算式。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吗?你有什么收获呢?

《9加几》教学设计15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进新课,板书课题。

  1、谈话: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20以内进行加法。今天有学校领导和老师来指导我们的学习,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认真学习9加几吗?……现在请同学们开火车进行口算(师出示口算卡片)1+910+7……

  2、出示课件:课本主题图

  同学们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比赛开始了,看运动场上多热闹哇!同学们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跳远,有的在踢毽子,还有的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预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小明问:“一共有多少盒饮料?”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二、新知学习:

  1、解决“一共有多少盒饮料”的题目。

  让学生思考解决题目的方法,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这个题目。

  组织交流解决题目的方法。请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先容本组解决题目的方法。

  (1)点数出结果接着数,数出结果。

  (2)教师讲解一般方法,再用“凑十法”算出结果。

  (3)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熟悉。

  (4)强化“凑十法”。

  教师先指出:纸箱内有9盒饮料,箱外有4盒饮料,这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就是现在有的饮料。所以要用9+4计算。(板书:9+4)

  问:怎样算出9+4的得数呢?

  让学生重述凑10的过程:放进箱里1盒是10盒,箱外面还有3盒,10盒加上3盒一共是13盒。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由于9+1得10,所以算9+4,先把4分成1和3;9加1得10,再加3得13。

  板书“=13”。让学生齐读算式。

  2、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题目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题目:“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2)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踢毽的有9人,跳远的有7人

  (3)教师口述: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踢毽的9人与跳远的7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算式是9+7。(板书出算式)

  (4)让学生讲应怎样算?得数是几?(同坐交流)

  (5)全班交流,完成计算(答应学生用不同方法想出得数)。

  3、总结规律:“凑十歌”

  4、出示课件:你还能提哪些用加法算的题目?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三、知识应用:

  1、教师出示课件1:

  你能完成上面的式子吗?9+3和9+7的得数是多少呢?

  2、出示课件2:9加9、2、4、7、5、3、6、8

  四、知识拓展:

  1、小结:夸大凑十法的应用。

  今天我们学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前面计算的`9+4、9+7两题的得数都超过了10,就是进位加法。

  这节课我们具体研究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凑十法)

  2、出示课件:题目小结

  五、练习巩固

  1、数学游戏:找朋友

  (1)课前给一些同学发数字卡片,说明游戏规则:一位学生手拿卡片9+站在讲台上说:“我是9,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卡片的同学轮流跑上台说:“我是()”,我是你的好朋友。”全班同学说算式并解答。

  (2)开始游戏。

  2、作业:

  9+5=9+6=9+()=159+()=119+3=9+2=9+9=9+()=139+8=9+4=9+7=9+()=16

  板书设计:9加几(凑十法)

  9+4=139+7=16

  课后反思: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数学学习的重要而有效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9加几》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9加几》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9加几教学设计03-23

9加几教学设计15篇05-11

《9加几》说课稿 03-01

《5、4、3、2加几》教案03-03

《十几减8》教学设计07-10

十几减6、5、4、3、2教学设计04-30

十几减9教案08-27

9乘法口诀教学设计01-30

《雪儿》教学设计9篇01-26

《9加几》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9加几》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进行简单的9加几计算

  过程与方法:结合问题情境,用自己的方法计算9加几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算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与他人交流算法。

  教具学具: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导入:同学们,公园里正在举行“数学游艺”活动,邀请同学们去参加,大家想不想去?(出示公园图片)别急!公园管理员刚才告诉老师,只有完成智慧屋里的题才可以参加游艺活动!(出示智慧屋图片)(学生开火车口算)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完成了智慧屋里的题,大家可以参加游艺活动啦,高兴吗?

  二、探究新知

  1、首先迎接我们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看他们是谁?(课件出示书中情景图)仔细观察,你发信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发现的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交流提问,针对学生提问教师板书。)

  师:“一共有几只鹅?”怎样用算是表示呢?

  (生可能说:9+3=并追问9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师:9+3到底得多少呢?请同学们拿出卡片摆一摆、数一数或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生自主探究9+3的计算方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学生能说:

  生:我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生:我是把9记在心里再接着数3个就是12个。

  生:我是从3只里拿出1只和9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2只就是12只。

  (教师适时鼓励表扬)

  师:大家开动脑筋用数数、接着数、凑十的'方法,计算出了9+3=12,真了不起。这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方法,下面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学生同桌活动)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动脑动手算出草地上共有多少只鹅。快那边的葵花姐姐和叶子妹妹请你们帮忙两道题,你们愿意吗?瞧他们来啦!(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找好朋友帮忙,算完后把你的算法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自主探究)

  师:你是怎样算的?这道题中9表示什么,2呢?还可以用那个算是表示?

  (生说算法师板书算式)

  三、课间活动

  师:同学们都是助人为了的好孩子 ,葵花姐姐和叶子妹妹一定会对你们的帮助表示感谢。你们高兴吗?接下来我们轻松一下一七说歌《数字谣》吧!

  (师生一起说《数字谣》)

  我们要向童谣里说得那样去做,一定会成为最聪明最有智慧的人。

  四、巩固提高

  师:同学们,听说我们班同学这么聪明,不远处的花丛中小蝴蝶已排好队要靠靠大家呢,你们看!(出示小蝴蝶图)你们能接受挑战吗?(能!)谁先来?

  师:为什么要3+9,9表示什么?你是怎样算的?还可以用那个算是表示?(生说算法师板书算式)

  师:小蜜蜂也不服气了,看它们也排着队伍赶来了,谁来接受挑战?

  (方法同蝴蝶图)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狭小蝴蝶和小蜜蜂不敢不服起了!你们看它们还表扬大家呢!

  师:通过我们共同努力,我们探究到这么多算式,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算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算式的相同点,引出课题,教师并板书)

  对!今天通过数学游艺活动学习了9加几的算式,下面我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到了,谁来当小考官,也出几道9加几的算式。

  (学生出算式并自己解决)

  师:游乐园里不仅快乐多多,而且智慧多多,瞧,小河边上多热闹呀,告诉大家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会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交流发言)

  师:接下来,我们在小河边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找朋友,学生出示相应数字卡片)

  五、 畅谈收获:

  数学游艺活动到这里已经结束了,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都开动了脑筋,并获得了许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谁愿意把你这捷克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自由发言)课下把你的收获说给你的好朋友听,说给你的同桌听、说给爸爸妈妈听。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子里乘智慧之舟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9加几》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凑十法”,初步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摆件。

  学具: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师:羊氏家族们今天要举行“羊羊圣诞会”你们想参加吗?那么首先要闯过“速算城堡”这三关,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出发!

  1、复习(第一关)

  2、复习(第二关)

  3、复习(第三关)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闯关成功,请进入羊羊圣诞会。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观察羊羊圣诞会图。(教学9+3)

  师:欢迎来到了羊羊圣诞会,有几只羊羊参加?又来了几只?

  师:你知道一共有几只羊吗?

  师:怎么列算式?(板书算式9+3=12、主题图)

  2.试着说说想法。

  师:9+3真的等于12吗?你有检验的方法吗?拿出你们的小棒棒,摆一摆(小组合作后请学生说说想法)

  可能出现:方法一:数一数的方法

  方法二:把一只羊移到左边凑成10。10加2等于12。

  3、教学凑十法。

  4、两只羊羊图(9+4)

  师:我们刚刚学习了“凑十法”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来算一算一共有几多小花吗?你是怎么列算式?(指名回答)

  师:羊羊们为了了解你们运用“凑十法”的情况,决定要考考你们,首先,我们要从小组开始检查,同学们加油哦。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9+2=11(喜洋洋组其中一员回答)

  2、9+4=13(灰太狼组其中一员回答)

  3、9+6=15(沸羊羊组其中一员回答)

  4、9+7=16(懒洋洋组其中一员回答)

  5、9+8=17(全班一起回答)

  6、9+9=18(全班写一写,做一做)

  小结:唱“羊羊凑十法歌”

  小游戏:大转盘

  师:前面那么多关,那么多考验,我们都一一闯过了,现在剩下了终极大闯关来争夺羊羊圣诞大礼物,你们想得到这份大礼吗?那就开始吧!

  7、终极大闯关

  1、第一关:碰碰车(每一小组回答一次)

  2、第二关:吃水果(每小组其中一员回答)

  3、第三关:找位置(抢答)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了吗?

《9加几》教学设计3

  【教学资料】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潜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关键】

  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游戏用品。

  学具:小棒20根、圆片20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师:这天,钱老师想带一(1)班的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10+210+310+410+5

  10+610+7lO+810+9

  师:这些都是几加几的算式?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

  师:我们来到运动会场的一角,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加?先小声说给自己听,再举手汇报。(指名回答)

  小结:运动会场里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赛跑组有6名运动员,跳绳组有3名运动员,踢毽组有9名运动员,跳远组有7名运动员。

  2.试着说说想法。

  师:服务队的小朋友为运动员买了一些盒装饮料,纸箱里装了几盒?散的有几盒?你明白共有几盒饮料吗?(指名回答,板书算式)

  师:你是怎样算一共有几盒的?(指几名学生发表看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状况:

  (1)1、2、3……12、13依次数。

  (2)从9数到13。

  (3)9和4合起来是13。

  (4)13能够分成9和4。

  (5)先捡一盒放进箱子里,再想“10+3=13”

  3.得出最佳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加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

  师:几种方法都很好,但是依次数比较麻烦,9和4合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先看纸箱本来能够装几盒,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盒再来想,10加几比较简单。(演示凑+过程)为什么要拿1个放进纸箱里呢?

  我们能够把这种想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把4分解成1和3,1和9合起来是10,再想10+3=13”。

  (板书:)

  我们的想法在思维图上一目了然。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往运动场上看一看,你能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呢?先问问同桌,比一比谁提得多,老师有奖品。

  (指名提问题,并发给奖品)

  师:刚才小朋友提的问题真棒,我们来共同解决它。

  (单独出示踢毽组和赛跑组)问:踢毽组和赛跑组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6=”)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绳组)问:踢毽组和跳绳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3=”)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远组)问: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算式9+7=16)

  5.归纳算法特点。

  齐读算式。问:算式有什么特点?第一个加数是几?我们叫它9加几。

  师:我们是怎样算9加几的呢?都是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的。(用箭头将算式和10加几连起来)

  边画边说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算得数。学生齐说后同桌拍手说顺口溜。

  6.动手操作。

  (1)摆小棒,“左边摆9根红色的,右边摆3根黄色的,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根小棒?”(实物展示台出示)

  (指名列式)师:说说怎样想的?(学生说后,展示移小棒,圈小棒)

  (2)摆图片,“左边摆9个红色的圆片,右边摆7个黄的圆片,怎样算一共有几个圆片?”(指名列式)“说说怎样想的?”

  师:把你想的过程在书上填思维图。(指名报答案)

  三、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游戏:摘苹果。

  引导学生观察得数的特点:(先小声说给同桌听)

  9+1=109+2=119+3=12

  9+4=139+5=149+6=15

  9+7=169+8=179+9=18

  小结:(1)结果都十几。(2)得数十几中的几比第二个加数少1。

  问:这个“1”哪儿去了?掌握这个特点,我们就能又准又快地计算9加几的加法了。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请小朋友帮忙解决。

  1.数菠萝。

  (大屏展示9个再添5个)问: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个菠萝?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2.数苹果。

  (大屏展示15个苹果)问:一共有几个苹果?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3.数鸡蛋。

  (大屏展示鸡蛋图)指导观察:一个鸡蛋箱能够装几个鸡蛋?此刻已装有几个了?问: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又快又准地算?(展示移入一个鸡蛋的过程)

  4.数蛋糕。

  (大屏展示蛋糕图)师:一个箱能够装几个蛋糕?箱子里有几个蛋糕?外面呢?怎样算?(指名列式)(演示凑十过程)

  五、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师:这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解答这些题比较简便的'方法该怎样想?(学生能说多少说多少)

  师:对于这些题目,先想到9+1=10,再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9加1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数,这种方法叫“凑十法”。“凑十法”十分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

  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

  “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的资料,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前所述的教学目标。

  由于一年级儿童认知结构里具体思维是主要特点,他们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印象才深刻,才能运用自如,迁移到8加几、7加几、6加几等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即为什么用“凑十法”和如何用“凑十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用什么教学方法才能突破教学难点,把握教学重点,又能让学生多方面得到发展呢?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尤其重要,一年级学生思维缺乏独立性,容易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所以我很注意让一切教学活动都有利于学生尽快地构成探索性学习模式,课堂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陈述,都就应理解课堂中其他人的提问、反诘和推敲,让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潜力和创新潜力。

  运用主题图培养学生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级上学期让学生提问题有必须的难度,因此教师需进行引导,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已知和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和潜力,让学生在自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突出的地位。

  基于以上所述,我着眼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放手让学生探索学习,将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首先,在带着学生走向新知之前,再现与新知有关的原认知,复习数的分解和10加几的知识,为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作铺垫。

  其次,仔细观察,用心探索。

  教学中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举例,学生模仿的消极被动状况。以学生群众的自主观察讨论为主旋律,由学生在主题图中发现数学问题,独立思考与群众讨论,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报告自己或小组研究的结果,表达自己的见解,促进数学交流。

  大屏幕显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观察到运动场上有哪些比赛小组,他们各有几位运动员。小组讨论能够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紧之后小组讨论,汇报本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列出9加几的算式,再在一齐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运用动画操作,启发学生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凑十法”计算。这样就抓住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找要解决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智力的起点,在引导学生归结算理时,我先让学生摆小棒和圆片,再填写思维图。然后学生小结算法,齐读算式,发现共同点,教学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再次,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一年级学生注意不持久,在突破重难点之后,用一个摘苹果游戏,调节学生注意方式,巩固9加几的知识,按规律整理算式,排列算式,观察得数特点,找寻又快又对的计算窍门。

  最后,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观察菠萝、苹果图,培养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潜力;数鸡蛋、蛋糕是运用“凑十法”于实际生活中,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用途。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揭示出9加几的算理,融入转化的学习方法,既突出了重点、难点,又布局合理美观。

  总之,这节课透过观察、讨论和操作,用心探索,学习气氛活跃,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9加几》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一册第79--80页例1--例4。

  教学目标:

  1.学会自主探索凑十的方法,知道9加几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懂得用凑十法把9转换成10加几计算,会看算式口算9加几。

  2.渗透转化、集合和函数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养成认真观察、思考、准确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了素质教育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没有用"使学生……"这样的字眼,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承认,说明了教师对教法与学法结合的重视,映射出教师对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

  教学重点:用凑十法正确地口算9加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根据凑十法的需要,合理地将第二个加数分成两个数。

  教学工具:9根绿小棒、3根红小棒、9个黄圆片、7个红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寻找一种方法,计算一些题目好不好?

  二、基本训练

  1.借助组成,预作埋伏。

  (1)电脑出示的均匀摆放的小棒:左边10根,右边5根。请生说是多少根小棒?

  (2)电脑出示14根均匀摆放的小棒图,引导学生操作,讨论,想办法很快看出是多少根小棒?(引导学生汇报,电脑演示:分成两部分,左边10根,右边4根。)

  2.类比联想,诱导凑十。

  (1)促使学生看9想1凑十。电脑出示均匀摆放的小棒:左边9根,右边5根。让生操作、讨论,类比、联想上法,得出:从右边5根小棒里移1根到左边来分成十和几就能很快看出是多根了。(电脑演示)

  (2)驱使学生看8想2,看7想3等凑十。电脑出示均匀摆放的小棒:①左边8根,右边5根;②左边7根,右边5根。要求与方法同上。

  (3)观察思考,比较归纳:不管左边是9根、8根、7根小棒,我们总是从右边移动一些小棒把左边的.凑成10根,分成十和几。当左边是9根时,只要从右边移动l根……,也就是只要想9()=10,8()=l0……

  3.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凑十的方法,它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作用可大呢!

  【设计意图::突出了凑十法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转化思想。没有就课论课作简单化处理,而是站在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对教材作创造性加工,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讨论,类比联想,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有效展开智力活动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方法的探寻过程中去,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保证了在进位加法中的有效迁移。】

  三、探求新知

  1.教学例1:92=口

  电脑出示例题图(可随师生语言进行动态性展示)

  (1)引导观察:盒子里面有几个皮球,盒子外面的皮球是怎样分开的?

  (2)学生操作、交流得出:9个和1个凑成10个,把2个分成1个和1个,9个加1个得10个,10个加上1个得11个。

  (3)指导学生完成算式(板书),初步形成凑十的思路,即9加1得10,10加1得11。

  (4)学生完整地说92是怎样算的?用什么方法算?

  2.教学例2(板书)摆摆算算,93=口,97=口

  (1)指导学生分别摆出小棒图和圆片图,同桌讨论,进一步探索凑十的方法,加深理解,学生展示凑十的过程(在投影仪上边操作边口述)。

  (2)学生完成书上的算式,形成凑十思路,即9加1得l0,10加2得12;9加1得10,10加6得16。

  (3)提问式小结:在计算93和97时,我们也是采用的什么方法?是怎样想的?

  3.教学例3(板书)边摆边算,94=口,98=口

  (1)学生独立操作形成凑十思路,正确填写得数,同桌互说凑十的思考过程;展示思考过程,完整表达凑十思路。

  (2)提问式小结:计算这两题,你仍然是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把后边一个加数分成1和几呢?应该怎样想?

  4.教学例4(板书)想一想:95=口,96=口,99=口

  引导学生把操作过程内化为凑十法,正确地、熟练地口述凑十过程。

  5.齐读以上算式,发现共同点,揭示课题,让生归纳算法及注意点。(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设计意图: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通过操作、演示,帮助学生形成凑十法的表象;通过口述凑十的过程,在数学语言的不断交锋、碰撞与合作中,形成操作过程的表象,把操作的程序转化成学生头脑中的思维程序;通过想凑十过程,在头脑中形成原来的操作情景,利用表象使形象的知识内化为儿童头脑中的智力活动。学习重点不断得到强化,难点逐步得到突破,教学目标随着教学的进程按时准确到位。】

  四、轻松一刻

  (电脑出现动画和音乐)

  边舞边说儿歌:你的眼睛里有个9,我的眼睛里有个1,9和1好朋友,凑成十不分手,不分手。

  【设计意图:利用一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将学生熟悉的歌曲进行政编,融学习于娱乐之中,取得了寓教于乐的双重效果。妥贴自然,无雕凿痕迹。】

  五、巩固练习

  1.出示卡片,看题口算:

  913=口915=口94=口96=口

  (1)口算得数;(2)找出每组算式间的联系;(3)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直接想91口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第1题。小结9加几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3.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

  说明:大家喜欢看大风车节目吗?我们A大组扮演金龟子(贴头像),B大组扮演风车娃(贴头像),看哪组算式算得又对又快,优胜队奖励一个大气球,好不好,有没有信心拿第一?

  91=92=93=94=95

  96=97=98=99=、

  汇报结果、评奖并让学生理解算式与结果之间关系,帮助学生初步领会算式与结果之间的特殊关系,并通过这9道算式渗透函数思想,引导得出简便的方法。

  4.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应用凑十法计算86、76等;表扬鼓励小朋友真了不起,把凑十的方法用活了,老师也要向小朋友学习!

  【设计意图:练习紧扣目标,形式多样,活泼有趣。注意扩散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对凑十法进行认识,为后继学习作好方法上的准备,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六、学生谈学习体会,结束全课

  【全课总评:注意在激趣的基础上,设计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适时、适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保证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在活动中素质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加强。】

《9加几》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这部分的知识是学生掌握11-20以数的认识、10加几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的知识和技能是以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将对今后的计算产生直接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认识了20以内的数,并掌握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既能联系巩固旧知识,又能更好地为学习“8加几”、“7加几”等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

  2、通过圈一圈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会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教学评价:

  1、针对目标一,主要采取观察、比较、交流计算9加几,通过观察、比较知道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2、针对目标二,注意采用交流性评价和样题评价。通过观察、比较、练习等方法,能准确计算9加几的结果。

  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求环节一,回忆旧知,情景引入1、复习旧知: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10+210+310+410+5 10+610+7lO+8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3、闯关成功的我们可以去运动会场了。能快速说出2-9的分成和组成,能正确计算10加几的得数。环节二,提出问题,探索方法1、图片上有什么数字信息?2

  2、箱子里有几盒牛奶?箱子外面有几盒牛奶?

  3、提出数学问题。

  4、列算式。

  5、说说你是怎么算的?1、带着问题,观察主题图,说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2、教师指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时给适当地指导。能找出图片上的数学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会列算式。环节三,汇报交流,梳理方法课本练习第89页例题。

  1、说说你是怎么算的?2、

  2、画一画,圈一圈,掌握算法;

  3、说说圈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法;

  4、做一做1题。1、指导学生说算法;

  2、指导学生圈一圈;为什么要这样圈?

  3、指导学生说算法。学生会画,会圈,会算。环节四,对比分析,感悟优法课本第89页做一做第2,3题。说说你的发现。教师指导学生做练习,总结发现:结果都是十几;得数十几中的几都比第二个加数少1.。掌握此规律会计算得又快又对。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总结算法: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环节五,体会应用课本练习二十第2题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规律。会用凑十法较准确计算。环节六,全课小结,拓展方法学生尝试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或者你知道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凑十法的方法是什么?能说出凑十法即可。

《9加几》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把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根底。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留意表达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例1为我们供应的资源是学校运动会的场景图,通过学生们喝了一些饮料“还有多少盒?”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表达算法多样化。例2展现的是“凑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会计算9加几,知道“凑十法”计算9加几比拟简便,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9加几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学具预备:

  场景图,复习和练习用卡片

  教法学法:

  充分利用开运动会的场景图,利用画面上的竞赛及观战的学生等,让他们理解9加几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卡片“9+()=10”,指两名小学生口答。

  2、口算:9+1+2 9+1+5 9+1+3。

  二、新课谈话:

  从这节课开头,我们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出示运动会场景图画面。

  2、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

  (1)以画外音给赛跑同学送点饮料,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画面左边。

  (2)研讨解决“还有多少盒”的问题让学生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沟通,相互启发,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3)组织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

  A、点数出结果。

  B、接着数,数出结果。

  C、用“凑十法”算出结果。

  D、充分确定学生探究的方法,并以“你喜爱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沟通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熟悉。

  (4)强化“凑十法”。

  3、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1)引导学生观看画面,并出示问题:“踢毽的和跳远一共有多少人”

  (2)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踢毽的有9人,跳远的有6人。

  (3)教师口述:看踢毽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踢毽的9人,与跳远的6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算式是9+6

  (4)让学生讲座怎样算?得数是几?

  (5)全班沟通,完成计算。

  4、小结今日我们开头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

  三、练习

  做练习十七第1、2题。

《9加几》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

  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教师一捆带5根磁性小棒,学生各20根)、小黑板卡片(填空题)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二、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①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

  (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理解“凑十法”。

  ①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②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

  (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③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4、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引出课题)

  三、反馈练习

  1、练习二十第l题。

  ①先说图意,再列式。

  ②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二十第2题。

  3、练习二十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学完本节课,你知道9加几都有哪些算法了吗?

《9加几》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例1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学校运动会的场景图,通过学生们喝了一些饮料“还有多少盒?”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例2展示的是“凑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会计算9加几,知道“凑十法”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9加几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学具准备:

  场景图,复习和练习用卡片

  教法学法:

  充分利用开运动会的场景图,利用画面上的比赛及观战的学生等,让他们理解9加几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卡片“9+( )=10”,指两名小学生口答。

  2、口算:9+1+2 9+1+5 9+1+3

  二、新课谈话: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出示运动会场景图画面

  2、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

  (1)以画外音给赛跑同学送点饮料,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画面左边。

  (2)研讨解决“还有多少盒”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3)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A点数出结果。B、接着数,数出结果。C、用“凑十法”算出结果。D、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4)强化“凑十法”。3、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出示问题:“踢毽的和跳远一共有多少人”

  (2)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踢毽的有9人,跳远的有6人。

  (3)教师口述:看踢毽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踢毽的9人,与跳远的6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算式是9+6

  (4)让学生讲座怎样算?得数是几?

  (5)全班交流,完成计算。

  4、小结今天我们开始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

  四、练习

  做练习十七第1、2题。

《9加几》教学设计9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凑十法”,理解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凑十”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磁黑板,录音机,自制投影片3张,圆片17个,式题卡片数张。

  教学步骤:

  -、复旧引新.

  1.创设情境。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公园里正在举行“数学游艺活动”邀请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参加,你们高兴吗?

  (1)首先请看:“聪明屋”的这些题你们会做吗?(投影出示)

  (2)接着,我们来到“智慧山”,每座“智慧山”上都有三个数,看谁能想出好办法很快说出这三个数的和是多少?

  (生答师小结:对,这些题都是把9和1先加得10,10再加几就得十几,这样做较方便o)

  评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半,新课伊始教师能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情境,以动画的形式再现旧知,不仅扫除了学习新知的障碍,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2.导入。

  师:“智慧老人”来到了山下,他给你们出了一道题,请看(抽拉掉“1”),他偷偷地藏起了“1”,只剩下9和8这两个数了,你们想知道9+8得多少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9加几的题。(板书课题:9加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要会做9加几的题,还要学会思考的方法,你们有信心学好这个知识吗?1

  评析:在复习的基础上采用“抽拉卡”配以童话的语言揭示课题,先“抑”后“扬”,投疑引思,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1:9+2

  出示装皮球的盒子,数一数,盒子里一共有几个格子?

  (1)提问:请看,老师在盒子里装上了几个皮球?(轻声数)盒外放几个皮球?要求一共有几个皮球怎样列式?(9+2)

  (2)演示“凑十”。盒子里有9个皮球,想-想:9个加几个是10个?(生:9个加1个是10个)对,那么要把9凑成十,就要把加上的2分成几和几?(1和1)把1个放进盒子里和9个凑成了10个,10再加剩下的1是11。

  (3)找-生摸仿操作。

  (4)鼓励学生质疑。

  (5)师引导说过程:通过操作,我们明白了要把9凑成10,就要想9加1得10,(板书“1”)所以要把2分成1和1,9加1得10,10再加1得11,逐步完成板书:

  9+2=9+1+1=10+1=11

  (6)生尝试说操作过程。

  评析: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形象性成了一对矛盾,解决这对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操作。教学例1,通过教师示范操作,学生的模仿操作,初步感知“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达式象转化为图式,并让学生叙述操作过程,及时内化计算方法,把操作、思维、语言溶为一体,达到在操作中初步理解算理的目的。

  2.教学例2:9+39+7

  (1)9+3

  摆一摆。师生共同操作。先摆9根小棒,再摆3根小棒,要求一共有几根小棒怎样操作?该把几凑成10操作较方便?(生:把9凑成10),要把9凑成10,就要把3分成1和2,9和1合起来是10,10再加2是12。如说一说,谁能把刚才的操作过程说-遍。生说师板书:

  9+3=9+1+2=10+2=12

  填一填。完成课本80页图片下面的填空。

  (2)9+7

  列式。请拿出准备好的圆片,谁来告诉老师,纸上贴了几个圆片?(9)再拿出7个圆片摆在右边,要求一共有几个怎样列式?(9+7)移一移。9+7得多少呢?你们能按刚才的方法自己动手移一移吗?(一生上黑板操作)

  填一填。完成课本80面图片下的填空。

  说一说。说操作过程。

  评析:由教师示范操作到引导学生操作,这样由“扶”到“引”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教学规律。

  3.教学例3:9+49+8

  (1)看算式,摆圆片,填结果。

  (2)说口算过程。

  评析:由“扶”到“放”让学生独立操作学具,并让学生有条理地口述摆的过程和方法,及时内化表象,明确算理。

  4.教学例4.

  (1)提问:如果不摆学具,你们会算例4的三道题吗?想一想,填在书上。(3人上黑板填)

  (2)集体订正,说思考过程。

  评析:“授人以?quot;不如”授人以渔“,操作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摆脱表象的束缚进行抽象的思维,让学生真正理解”凑十“的算理、方法,从而准确地口算。

  5.课间休息。听音乐跟着老师做头手操。

  6.反馈。

  (1)完成第80页的”做一做“第1题,讲评时追问9+49+6是怎么想的?沟通上下两题的联系

  (2)完成第80页”做一做“第2题。

  a.独立填得数,b.指名报得数,c.抽几题对口令说思考过程。

  评析:充分发挥课本的教育功能,运用”做一做“进行反馈。一方面更好地巩固了新知,另一方面又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反馈信息。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式题(师根据板书勾画出树形轮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说出都是9加几的加法,(齐读课题)解答这些题的关键都是要想9+1=10,然后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9加1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数。这种方法叫”凑十法“。(板书)”凑十法“非常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还将经常用到。

  评析:用学生所熟悉的树形轮廓圈起所学内容,既形象生动,又新颖别致;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相同点,从而概括出”凑十“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概括能力。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八第1题。

  2.找朋友。

  请同学们把数字卡片拿出来摆好,看谁摆得又快又好,现在我们做游戏一一找朋友,9加3的好朋友在哪里?…·

  评析: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找朋友游戏,既强化了新知,又提高了兴趣,真正做到了课虽终而趣尤浓。

《9加几》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潜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铺垫

  这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小伙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贝贝一齐学习吗?

  我们看看贝贝遇到了什么难题?

  贝贝想到果园里面摘桃子,在果园门口,碰到了看管果园的大象先生。(课件出示:大象,“要想进去,就得先过我这几关”)我们和贝贝一齐闯关,好吗?

  第一关:

  对口令,合成10

  第二关:

  10+2=

  10+5=

  10+7=

  10+8=

  9+1+5=

  第三关:果园里有这么多的桃子,你看看画的这个大括线和问号,表示什么意思?请大家不说答案列算式。9+1又放了一个,怎样列式?9+2……这些都是根据桃子图列的算式,看着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在这些算式中哪些是已经学过了的?

  这天这节课周老师和大家一齐来学习9加几(揭示课题:9加几)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贝贝在大家的帮忙下,来到了果园,他看到那么多桃子,可开心了,于是拿来了一个盒子,看看能放几个桃子?

  盒子里面有几个桃子?盒子外面呢?你能提出一个与加法有关的数学问题吗?要算一共有几个桃,怎样列式?(9+4)

  三、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9+4等于多少呢?

  (1)你是怎样算出来的?把你的方法跟同桌的小朋友说说。

  (2)汇报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生:我把9看成10,10+4等于14,多加了1,再减去1,14-1=13(板书)

  生:盒子里还能再放一个桃子,就正好是10个,10再加外面的3,就是13

  生:从4里面拿出1个给9,9加1是10,10再加剩下的3就是13(课件演示)

  把4分成1和3,9和1合成10,10再加3就是13(生边说,师同时板书)

  为什么要把4分成1和3呢?)

  把这种方法和你的同桌说说。(1和3是怎样来的?4能够分成2和2,为什么偏偏分成1和3呢?)因为9和1能够凑成10,第二种方法我们能够给他起个名字——凑十法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

  四、优化算法

  1、贝贝很高兴采到了桃子,又去果园后面的小花园里采了一些花,红花几朵?黄花几朵?你会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怎样列式呢?

  先圈出10朵再计算,红花向谁借变成10朵呢?7能够分成1和几,请你把这个分的、圈的、想的过程填到方框里。

  (为什么只把7分成1和6,不分成2和5,3和4呢?)

  看大数9,小数7,把7分成1和6,9和1合起来是几?10加6又等于几?

  编写儿歌让孩子一齐说:看大数,分小数,凑成10来做,最后加上剩下的数。

  2、贝贝拿着花、桃子,准备回去,门口有正方体挡住了路,贝贝也学会了凑十法,你会把心里的想法填到方框里吗?

  3、贝贝觉得凑十法很好玩,又拿来了小棒玩。左边几根,右边几根,先列式,然后请小朋友先圈出10根,再进行计算。

  五、强化练习,巩固提高

  1、大象表扬贝贝聪明,送给他两张门票,但是,贝贝要把门票背后两道算式之间的小秘密找到,才能得到。我们一齐来看看,课件出示。(男女生分别报答案)

  (想想做做第3题)

  生:上面这道题就是我们做第二题时想的过程。

  2、贝贝感谢大家帮忙了他,但是这时候小蚂蚁也来凑热闹,准备出题考考贝贝,你们愿意继续帮忙贝贝吗?(开火车说)

  3、先自己动手在书上写写答案,并看看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

  (想想做做第5题)

  六、全课总结

  这天学习了什么?

《9加几》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要求: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新理念。]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键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6)

  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及时内化为计算方法。]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运用“做一做”中的题目,分层次进行练习,不仅巩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9加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9加几)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的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的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四、课堂作业。(“做一做”第3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9加几》教学设计12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本节课通过创设“热闹的运动会场”这一情境,让学生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上课开始时,我出示了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再根据图意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9+4=13”,接着,我让学生“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把9把放在心里,往后数了4个,就是13。

  生2:我是看出来的,幼儿园的时候我就会了。

  生3:我用手指算出来的,10个手指不够算,我再拿出3根铅笔一齐算。

  生4:摆小棒,先摆9个,再摆4个,一共是13个。

  生5:把9分成5和4,把4分成2和2,5+2=7,4+2=6,7+6=13。

  生6:我会算9+5=14,所经9+4=13。

  学生说出了6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但没有一种是教材上要求的“凑十法”,正当我对要不要引导出“凑十法”感到举棋不定时,两个学生说出来了,确实让我心头一震,欣喜万分。

  生7:把4分成1和3,9+1=10,10+3=13。

  生8:把9分成4和5,5+5=10,10+4=14

  面对如此聪明,肯动脑筋的学生,我深感学生的潜力不可估量。

  教后记:算法多样化是课堂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指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凑十法”并不是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绝对的好方法,所以,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但学生的方法往往不是最简便的,有时导致速度很慢,面对多而杂的计算方法,学困生还可能会看得眼花潦乱,不知所以,导致一种方法也没掌握好,所以,我个人认为教师适时地强调“凑十法”的好处还是有必要的。

  8、数学9加几教学的反思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课标要求,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解题思路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初步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

  为了更好地落实以上目标,在这节课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化和组织化,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概括,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各方面均得到发展。

  例如,,教学例题“9+4”时,我不忙着具体分析,而是先唤醒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思维得到解放,众说纷纭:“我是摆小棒看出来的”;“我是一个个数的”;把9放在心里,往后数4个,得13”;“9+1=10,10+3=13我是听妈妈说过的”。当学生说到这里我顺其自然地说:“你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方法吧。”在学生“唧唧喳喳”之后,我就“言归正传”,隆重推出“凑十法”。从摆圆片学具“凑十”到摆小棒“凑十”,然后配上示意图一味地向学生介绍“凑十法”;最后让学生运用“凑十法”反复练习,非常详尽,自我感觉上得还不错,从学生的`反馈中也看出学生大部分会用这种方法来计算“9加几”的计算题了。

  这节课中存在很多不足,在教学中材料的提供应更开放,不要过度的强调凑十法,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能一带而过。在根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规律这一部分我的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

  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变成10,和的个位上少1,例如5变成4等。在原有的教案中我也设计了这一环节,但在教学中由于我的课堂掌控能力还欠火候,没能处理好。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使每一个环节处理得更加到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9加几》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依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在计算时,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口算练习: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9+2 9+5 9+4 9+9

  9+7 9+6 9+8 9+3

  2、拍手嬉戏

  教师拍的次数与学生拍的合起来是10。

  教师拍9下、1下、5下等。

  3、提出学习目标。

  (1)自学课本第101页的内容,能依据图意列式。

  (2)计算时,能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二、展现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现:

  (1)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挨次进展展现,小组内相互沟通、质疑。

  2、全班展现:

  (1)例题展现

  生1:9+5=可以把5分成1和4,9和1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

  生2:9+5=可以把9分成4和5,5和5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

  生3:我认为9+5=把9凑成10的`方法比拟简便。

  ……

  (2)“做一做”展现

  生1:通过观看图,我看到了地上有9个南瓜,同学们又抱来了6个。

  生2:我知道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南瓜要用加法计算。

  生3:可以用9+6=15(个)

  生4:也可以用6+9=15(个)

  ……

  3、小结:在计算9加几时,可以把9凑成10,也可以分9把另一个加数凑成10。我们要依据题目的特点,敏捷选择凑十的方法,使计算更为简便。

  三、拓展延长。

  1、练习十八第1—3题。

  2、思索题。

  同学们排成一排,我的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

《9加几》教学设计14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磁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课前小热身:开火车说10的组成。

  师:同学们火车开的真快,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来了一颗苹果树,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啦!你只要说出算式的得数就能把苹果摘下,谁来说一说,你想摘哪个苹果?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9+1+2= 9+1+5= 9+1+8=

  刚才我们一共摘了几个红苹果?几个绿苹果?现在,老师用红磁铁代替红苹果,将它呈现到黑板上,老师边摆你们边数。用绿磁铁代表绿苹果,摆几个?

  二、新授。

  (一)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谁能用3句话来说一说图的意思?(2个学生说)

  预设:左边9个红色的吸铁石,右边3个绿色的`吸铁石,一共有几个吸铁石?

  (二)教学算法。

  师:求一共有多少个吸铁石?怎么列算式呢?

  预设:9+3=

  (师板书出算式9+3)

  师:这个算式怎么算?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1:数一数。(师追问:你是怎么数的?)

  预设2:用计数器拨一拨。(师追问:用计数器怎么拨?)

  预设3:12分成9和3,所以9+3=12。(你是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

  预设4:把3分成1和2,9和1加起来是10,10再加2是12。

  师:同学们真厉害,用这么多方法算出了9+3=12。这么多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便?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么多方法中,这个同学是怎样计算的?请你再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追问:为什么要这么算?

  预设:因为9和1可以组成10,10再加上2就是12。

  师:同学们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一说。小结:也就是说我们看到9想到1,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再加2得12。(师引导说,请个别学生说,再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个别学生说,男生女生说,全班说。)

  (三)巩固新知。

  师:如果再加两个绿苹果,你也能用3句话说一说吗?(1个学生)

  预设:左边有9个红苹果,右边有5个绿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

  师:怎么列式呢?师板书:9+5。怎么算?(请个别学生说后,全班一起说。)这两道题都是把9凑成10进行计算,这样的方法叫做凑10法。

  师:现在小棒也来参与我们的课堂了,观察这幅图,列出加法算式,用凑10法算一算。(生在本子写,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师: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看到9想到1,把7分成1和6,9加1得10,10加6得16。

  (四)小结。

  仔细观察这3道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9加几。(板书:9加几)

  师:像这样9加几的算式还有吗?

  (生举例。)

  师:谁能有顺序地一口气把它说完。(ppt播放。)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加数依次增大,和也依次增大。

  师:哦,你观察到第一个加数不变,加数依次增大,和也依次增大。那观察这两列数,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后面的一列数都比前面的一列数少1。

  师追问:那这1跑哪去了呢?

  预设:和9凑成10了。

  师: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傅老师欣赏你。

  拍手互动:

  师生对口令,边对边拍手。

  例:9加3得多少?9加3得12。

  三、练习反馈。

  1.9+3= 9+8= 1+8= 9+4=

  4+6= 9+5= 9+6= 9-5= 9-7=

  2.苹果后面藏着几?

  3.看图列算式。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吗?你有什么收获呢?

《9加几》教学设计15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进新课,板书课题。

  1、谈话: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20以内进行加法。今天有学校领导和老师来指导我们的学习,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认真学习9加几吗?……现在请同学们开火车进行口算(师出示口算卡片)1+910+7……

  2、出示课件:课本主题图

  同学们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比赛开始了,看运动场上多热闹哇!同学们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跳远,有的在踢毽子,还有的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预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小明问:“一共有多少盒饮料?”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二、新知学习:

  1、解决“一共有多少盒饮料”的题目。

  让学生思考解决题目的方法,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这个题目。

  组织交流解决题目的方法。请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先容本组解决题目的方法。

  (1)点数出结果接着数,数出结果。

  (2)教师讲解一般方法,再用“凑十法”算出结果。

  (3)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熟悉。

  (4)强化“凑十法”。

  教师先指出:纸箱内有9盒饮料,箱外有4盒饮料,这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就是现在有的饮料。所以要用9+4计算。(板书:9+4)

  问:怎样算出9+4的得数呢?

  让学生重述凑10的过程:放进箱里1盒是10盒,箱外面还有3盒,10盒加上3盒一共是13盒。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由于9+1得10,所以算9+4,先把4分成1和3;9加1得10,再加3得13。

  板书“=13”。让学生齐读算式。

  2、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题目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题目:“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2)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踢毽的有9人,跳远的有7人

  (3)教师口述: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踢毽的9人与跳远的7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算式是9+7。(板书出算式)

  (4)让学生讲应怎样算?得数是几?(同坐交流)

  (5)全班交流,完成计算(答应学生用不同方法想出得数)。

  3、总结规律:“凑十歌”

  4、出示课件:你还能提哪些用加法算的题目?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三、知识应用:

  1、教师出示课件1:

  你能完成上面的式子吗?9+3和9+7的得数是多少呢?

  2、出示课件2:9加9、2、4、7、5、3、6、8

  四、知识拓展:

  1、小结:夸大凑十法的应用。

  今天我们学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前面计算的`9+4、9+7两题的得数都超过了10,就是进位加法。

  这节课我们具体研究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凑十法)

  2、出示课件:题目小结

  五、练习巩固

  1、数学游戏:找朋友

  (1)课前给一些同学发数字卡片,说明游戏规则:一位学生手拿卡片9+站在讲台上说:“我是9,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卡片的同学轮流跑上台说:“我是()”,我是你的好朋友。”全班同学说算式并解答。

  (2)开始游戏。

  2、作业:

  9+5=9+6=9+()=159+()=119+3=9+2=9+9=9+()=139+8=9+4=9+7=9+()=16

  板书设计:9加几(凑十法)

  9+4=139+7=16

  课后反思: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数学学习的重要而有效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