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杜牧教学设计最新

时间:2024-08-16 09:59:0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清明》杜牧教学设计最新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明》杜牧教学设计最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杜牧教学设计最新

《清明》杜牧教学设计最新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3.熟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见课件)

  (二)朗读诗歌

  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古诗的诵读节奏。

  2、学生多种形式练读。

  (三)读懂诗意

  1、词义解释

  折戟: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

  销:锈蚀。

  将:把,拿。

  前朝:以前的年代。

  东风:春风。

  周郎:吴国的将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

  二乔: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诗句的含义: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四)问题探究

  1、作者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沉沙之折戟。(兴感之由)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历史将被改写。

  (补充资料

  ①赤壁简介:

  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②赤壁之战: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

  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而写二乔入围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

  4、杜牧好谈兵论战,虽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在这首诗歌中,他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功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 但赤壁之胜,自然不如杜牧所说的,“出于侥幸”,那么,诗人咏史的真正用意何在呢?

  借周瑜与曹操的故事,表达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五)小结

  诗人借赤壁之战的成败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清明》杜牧教学设计最新2

  活动准备

  古诗教学的自制PPT。

  幼儿前期经验准备: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活动目标

  能正确熟读古诗。

  通过欣赏古诗、观察图片,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清明节人们扫墓的心情。

  活动过程

  一、入场

  听《琵琶语》学古人漫步进场,感受古曲的气氛。

  教师:现在我们听着优美的古曲,慢慢的进场,然后轻轻地找个座位坐下来。

  二、了解清明节的风俗

  教师:之前清明节,我们放了一个小长假,那请你们回忆一下,清明节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播放“清明介绍PPT”,教师做相应的小结。

  教师:小朋友说了很多清明节做的'事,我们看看其他人会做些什么呢?

  教师:清明节这天,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带着悲伤的表情,手捧着鲜花去祭拜去世的亲人……所以,清明节要去扫墓,是对已经去世的人的尊敬与怀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后,人们的心情都比较难过和悲伤。

  三、学习古诗,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1.完整欣赏古诗两遍。

  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在清明节人们会做的事情,那古时候的诗人,在清明节这天会做些什么呢?

  欣赏古诗朗诵。(播放课件)教师:请小朋友看大屏幕,刚才电脑里的老师已经把《清明》这首古诗诵读了一遍,现在请你们跟着老师再来读一遍,老师念一句小朋友跟一句。(播放古诗背景)幼儿跟着教师诵读。

  2.看背景图,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幼儿看图自由回答。

  3.句卡配对,进一步了解古诗大意。

  (1)出示图卡,引导幼儿发现诗句与画面的匹配关系。

  (2)观察图片,幼儿为诗句匹配图片。

  教师:如果要给这些句卡宝宝找图片朋友,你们认为应该怎么找。谁能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

  教师:谁能为“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 “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教师:第三句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对应哪一幅画面?

  教师:那是谁回答老爷爷的?那个小孩。哦,最后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对应的就是第四幅图片了。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古诗和这些图画的关系了吗?原来图片上的内容说的就是古诗中的内容。

  四、朗诵古诗

  1.幼儿整体诵读。

  教师:那这首古诗的名字就叫《清明》(出示字卡),写这首诗的诗人叫杜牧,他是唐代很有名的诗人现在我们一起看着图片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2.记忆大考验两遍。

  3.幼儿跟读两遍。

  4.表演读。

  教师:你们读得真好听。那现在我们边读古诗边做动作,我们来表演一下这首古诗吧!

  5.古诗接龙。

  五、认字活动

  学习“明”字。

  教师讲述“明”的字源故事。

  教师:“明”在甲骨文中是由一个日和一个月组成,表示日月照耀、明亮的意思,也解释为带来光明。金文和小篆的名字是由月和一个窗形的结构组成,意思是月光照进窗内,表示光亮之意。现在的明字则确定为日月之明了,一般用为光亮之义。

  教师:我们今天学的这个字宝宝读什么呀?(明)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清明》,它还有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清明》杜牧教学设计最新】相关文章:

《军神》教学设计最新04-28

对话教学设计最新11-18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最新04-22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最新01-23

《只拣儿童多处行》优秀教学设计最新03-28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10-27

教学设计01-14

《给动物设计名片》教学设计12-15

《影子》教学设计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