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习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图画,激情导入
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
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
?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预设: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学习第3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概括老人创造的奇迹,再说说自己对老人的看法。
?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把这句话多读几遍,联系课文内容边读边想,并背诵下来。
再读全文,积累句段
读课文,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杭州市大关苑第二小学沈建炬)
B案
课前准备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1、猜字激趣。
课件出示老字。
这个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谁来说说看。
《说文解字》中也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告诉了我们老的本义。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揭题读题。
2、自学课文。
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语。
(2)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预设交流点: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板书:离世)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材分析:
《太阳是大家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是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目的通过各国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表现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爱,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无论是来自哪个国家,拥有怎么样的肤色,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让世界充满爱和信任。
《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儿童诗,充满了童真童趣,作者用儿童的语言表达了太阳是大家的这样一个自然常识,但是作者更想通过它来表达各国人民是平等的,友爱的,只有在和平的世界环境中才能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人民去感受太阳所带来的'温暖和明媚。
儿童诗具有鲜明的特点,最主要的就是具有饱满的儿童情感,洋溢着儿童情趣,从而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获得愉快。 《太阳是大家的》属于儿童诗中的抒情诗,整首诗并没有讲究刻意的格式和押韵,但是读起来却又觉得琅琅上口。
因此,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并不是知识点上的理解,而是应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从中去感悟,去想象。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美的感受,让学生自己有所感悟,这才是教学中的重点。并且,三年级的学生本身就对这类形式的文章充满了好奇,所以要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我是小诗人,我是小主持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彤、陪、霞、趁"四个生字,正确理解读写"红彤彤、晚霞、扬起、浪花、睡梦"五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到世界各国人民是平等的,只有在和平友好的环境下人们才能感受到太阳的温暖;
4.让学生通过想象续写第二自然段,初步体味儿童诗拟人化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说太阳是大家的,并且从中感悟到世界各国人民是平等,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2.感受儿童诗中拟人化的手法,结合自己的想像对第二自然段续写;
3.通过朗读感悟到世界各国人民是平等的,只有在和平友好的环境下人们才能感受到太阳的温暖;
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课激情
1.播放歌曲种太阳,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
【播放歌曲种太阳】
师:同学们这首歌叫什么呀?
生:种太阳
【过渡语】师:不仅歌曲中有太阳,课文里也有太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太阳是大家的来,咱们齐读课题。。
【让学生看板书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引导读好题中的重音词“大家”】
二、初读课文,疏通全文
【本环节主要利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读通课文,并且进行随文识字的教学】
1.【过渡语】——-现在就请同学们就自由地读这篇课文,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的时候请同学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课文读完两遍后,圈划出生字新词再多读一遍;
【出示课件——初读要求】
【本环节通过文中的四幅画面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初步感知,并且让学生从中感受不同的画面,说说自己眼前出现的画面】
【过渡语】师:看来同学们都读得差不多了,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同学特别认真,边读还边写,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大
家课文读通顺了吗?
2.认读生字词
师:同学们都这么有自信,那么现在老师就想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老师把课文中生字搬到了大屏幕上,谁来认一认。【出示课件---带拼音的生字】
师:【指导彤字的读音】但是当它组成叠词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生:变成了第一声。
师:现在把它放在句子中读一读。【让学生齐读】
【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师:看来这些难不倒大家,那么现在老师要加大难度了,看看这些字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
【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小组读】
师:现在老师给这些生字找了朋友,同学们看看还认得它们吗?看看大家能不能读准确。
【课件出示词语——--男女比赛读】
师:这些词语中,有哪些字你觉得不太好写的?
生:霞
【运用你有什么好办法的方式进行生字教学,并书写霞字让学生跟写】
【过渡语】师:这些生字词我们都解决了,现在把他们放在文中你们还认得吗?
生:认得
师:同学们这么有自信呀,那我来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余的同学可要认真听了,看看字音读准了吗?句子读顺了吗?
【指名学生朗读——进行点评】
三 指导精读 积累感悟
【过渡语】师: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想读一读,可以吗? 生:可以
【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们从老师刚才的朗读中感受到了美吗? 生:感受到了
师:是呀,老师读得时候也从文中感受到了美,朗读的时候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副美丽的画面,谁也看到了这幅画面呢?
【学生发言交流】
生1:我看到了天上的朵朵白云;
生2;我看到了红彤彤的晚霞。
师:多美呀,你们看到的画面和我看到的是一样的。那么,你从文章第一节的哪些诗句体味到的呢?
生1:西边天上的朵朵白云,变成了红彤彤的晚霞; 生2:从东山上升起的太阳,到西山上就要落下。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的】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触发个性
师述:同学们,听──(多媒体课件播放百鸟争鸣声)你们听到了什么?
你们都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
1、(鹦鹉):它可以模仿人类说话。
2、(鸿雁):它每到春天就会来到我们身边。它是春的使者。
3、(黄鹂):它的歌声清脆悦耳。
4、(啄木鸟):因为它可以捉虫子,是森林的医生。
二、揭示课题
过渡:是呀,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齐读课题)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翠鸟。
1、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2、翠鸟的羽毛很漂亮。
3、翠鸟的眼睛非常透亮,嘴巴又尖又长。
三、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1、读音:有赤、衬、衫(翘舌音)、秆、衬、衫、泛、翁(前四者为前鼻音,最后一个为后鼻音)。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秆、绣、褐,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结合班级同学的姓氏学习翁,颜色或衣服学习赤、褐、衬、衫等。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有羽禾的部件。
四、抽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五、课堂作业
1、写生字。
2、抄写生词。
六、自由读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检查回家读书情况
1、抽读。
2、小组读。
3、齐读。
二、读文作画、张扬个性
1、师述: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读完了课文,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了解呢?
(学生自由发言,抓住翠鸟的特点,进一步了解翠鸟的样子、生活习性和活动。)
过渡:看来,同学们通过读书,已经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给我们描述了翠鸟的外表、活动以及生活习性。你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
2、课堂训练: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最擅长的方式,选择你最喜欢的内容,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课文,看谁收获大。谁喜欢翠鸟外形部分?愿意来亲手画一画翠鸟吗?好,请同桌或小组合作,画一只课文中描写的翠鸟。喜欢翠鸟捉小鱼部分的同学请站起来,老师也很喜欢读这一部分内容,我已经练习读了七八遍了,觉得能够读出翠鸟捉小鱼的情景了。你想和老师比比吗?好,你们赶快练习,可以找自己的小伙伴切磋一下,看能不能比过老师。有没有两部分都喜欢的?肯定有。爱学习的孩子总是这样。你们学习完一部分,可以学习另一部分。好,大家开始吧。
(学生自由分组学习,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
3、师述:
刚才同学们学习很投入,读书很认真。我们来交流一下,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画的`翠鸟?大家看他们画得好不好,与课文内容是否相符。(实物投影一个小组送来的画)
4、小结:
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根据自己的感悟想象画出美的图画来,这说明你们读懂了课文。老师也画了一只翠鸟(多媒体课件展示),可是忘记了涂色,大家能不能看着提示,来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呢?自己练习说一说。(学生练习)
三、评读感悟,凸显个性
1、师:翠鸟又漂亮又机灵,还擅长捉鱼。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同学我们一起来比比吧。(学生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2、共同评议。
3、师小结:
翠鸟太可爱了,应该保护它。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很难捉到。翠鸟应该生活在大自然里,不能捕捉,如果捉了也活不久,会害了它。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捉。其实,翠鸟在全世界有60多种,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就让这可爱的小生灵在大自然中快乐、自由地生活着吧!(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翠鸟)
四、拓展延伸,放飞个性
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凭着自己的力量,读懂了课文,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或疑问,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收获或疑问给自己布置一道家庭作业题。
选作:
1、现在,鸟儿的家都被淘气的小朋友捣坏了,我要为鸟儿造几个窝,让鸟儿都有一个舒适、温暖的家!
2、我准备做一期关于我喜欢的鸟的手抄报。让大家都来认识鸟。
3、我回去将继续在电脑上查阅有关翠鸟的资料,进一步了解翠鸟。
4、我想向全市的小朋友发出倡议:爱护鸟吧,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五、全课总结
师: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其实,课外还有更大的学习语文的空间。希望你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或疑问,继续探索,继续研究,老师将永远做你们学习上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教学内容分析
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之“正投影与 三视图”(苏教版)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视图的方法、原理,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方法和规律等。三视图作为一种技术图样是设计交流与表达的一种常用的技术语言形式。 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绘制简单三视图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本节内容也是后续知识 “形体的尺寸标注”和“机械加工图”的基础。在这里起到一个呈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高中学生能够较熟练地绘制(识读)平面图和正等轴测图,也 有光线投射成影的感知和体验。教学可以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出发,按照直观感知、 操作确认、思辩求证的认识过程展开,建构正投影与三视图的知识体系。但学生的.空间 思维还受到定向模式的限制,很难发散思考一些个别现象,处理个特殊案例的能力有待 提高,如不可见部分和重叠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3)掌握三视图一般绘图规则。
2.能力目标:
(1)掌握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2)学会规范作图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三视图的作图过程,体验技术图样的魅力
(2)形成科学的空间三围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与态度。
4、教学重点:
(1)掌握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2)掌握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5、教学难点:
(1) 能规范绘制和识读简单的三视图。
四、教学准备
准备积木,利用塑料胶纸和泡沫制作多个的模型。
五、教学策略及媒体运用
在本节的教学中,将采用“主导—主体(分享—互助提升)”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总体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知识建构——合作探究——总结提升——能力拓展”。
1、通过生活小故事的情景导学,激发学生对“技术语言的种类”进行回顾和复习以及注意在技术活动中选用恰当的技术语言进行交流的重要性,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利用点光源和平行光源、投影机、立体模型、等教具演示投影、正投影下物体形状、大小变化以及正投影的基本特性。并建构三视图概念。
3、学生根据正投影特性,三视图成图原理和方法,利用平行光源、立体模型、合作探究三视图的绘制。
4、学生使用实物展台投影机展示绘制的三视图,师生共同总结三视图的一般规律和规则。由识读三视图练习,体验三视图在技术交流中的作用并拓展学生应用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32页和第3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2.借助学生熟悉的米尺和格子图等实物,让学生多角度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在探索交流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及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交流资料
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收集了吗?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汇报交流。
如:一袋方便面的价钱是1.2元;一个笔记本的价钱是2.6元……
(二)师出示图片
师:王老师也找了一些图片,看大屏幕。
请你认真读一读,并说一说每张图表示什么含义。
生读小数并结合图说小数表示的含义。
(三)小结
看来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对它有所了解,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小数(板书:小数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猜测,实践体验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大家伙,(师举起给学生们看)什么呀?(生:米尺)它有多长?(1米)可以干什么用?(测量物体的长度)今天这节课上它的功劳是最大的,借助它我们会掌握很多新知识。
请两位同学合作测量一下课桌的高度及它表面的长度,谁愿意?
两位学生测量,其他学生观察,教师板书记录:桌子长60厘米多,高80厘米。
师:如果用米作单位,不够1米怎么办?
生:可以用小数。
小结:在我们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教师选择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际测量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直观感知
1.借助课件,引导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观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生:1分米)写成分数是几分之几米?(生:十分之一米)像这样的分数也可以用小数0.1米表示
师:那3分米、7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用分数和小数怎么来表示?
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汇报。
生:3分米是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3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三米,也可以用0.3米表示;7分米则是……(生汇报的同时课件出示。)
师:0.3米里有几个0.1米呢?0.7米里又有几个0.1米呢?1米里面有几个0.1米呢?
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师出示米尺教具:谁能在我的米尺上指出0.1米、0.3米、0.7米及0.9米……
生台前汇报结果,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你们太棒了!通过观察以上分数和小数,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像这样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设计意图:多角度、多形式地强化认识,理解一位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并渗透小数的计数单位和进率。)
2.借助直观迁移,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32页图片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生:1厘米)1厘米用米作单位,用分数怎么表示?(一百分之一米)也可以用0.01米表示。那么4厘米、8厘米用分数怎么表示?用小数呢?生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
汇报整理(课件演示)
师追问:那么12厘米、38厘米用米作单位用分数怎么表示?小数呢?谁来老师手里的.米尺上指一指呢?
生找,指,并说为什么,那么1米里又有多少个0.01米呢?(100个)
师: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师板书)。
3.直观迁移,独立探究,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
师出示课件,33页的图。
生独立思考后完成书中练习,然后小组交流。
师追问: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到其他小数吗?(如:0.006,0.015……)
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汇报:分母是1000的分数也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
(设计意图:在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探究、小组交流等方法理解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具体意义,突破了难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和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又一次渗透了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4.迁移推理。
师:试想一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四位小数来表示?五位小数呢?
生:分母是10000的分数可以用四位小数表示,分母是100000的分数可以用五位小数表示……
小结: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迁移应用,已经对小数的意义有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继续推理下去,有助于学生清晰而深入地理解,从而感知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认识计数单位
师:整数有计数单位,小数也有计数单位,你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吗?尝试说一说。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
师课件出示,并要求学生齐读(板书上显示)
追问:通过观察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生:10)
板书: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所以这部分知识我采用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然后直接出示,提高了学生探究的自主性。)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33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2.完成书36页1、2、3题,要求:认真读题,独立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这几道基础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总结
1.师: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内容,谈一谈自己的收获。生畅所欲言。
2.齐读书33页“你知道吗?”内容,了解小数的产生。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梳理,加深对本课内容的认识、理解。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小数产生的历史,对学生进行了数学文化的渗透。)
五、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
六、布置作业:
完成书37页7、8题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重视让学生亲自经历测量活动,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加强了对小数产生的必要性认识。
在教学小数意义这部分时,我充分利用教学课件和实物教具相结合,直观引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然后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在此过程中我充分借助迁移类推,合理安排引导和放手的时机,给学生创造了大量的自主探索的机会,从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8-24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1-06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3篇07-30
教学设计方案15篇10-04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5篇)11-29
教学设计方案(15篇)09-26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四篇08-04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5篇10-21
教学设计方案集合15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