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10 11:10:0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一、讲讲空话故事,初步感知

  同学们已经读过了很多童话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哪一篇故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能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和你读后的感受么? 教师小结;像我们学过的课文,《丑小鸭》就是通过对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描述,告诉我们既要善待别人,又要正确对待自己;《小鹿的玫瑰花》是通过小鹿栽了一丛玫瑰花的故事,告诉我们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这些童话故事都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做人、处世的道理,让大家受到教育。一般都把动物、植物等当作人来写。 老师知道,爱读童话的孩子都有一颗好奇、纯真的心,学写童话则需要有想象力。今天就让我们开动脑筋,拿起笔来编写童话故事吧!

  二、说说童话故事,深入体会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1)请同学们先读读习作的要求,然后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这次习作要求有几方面的内容。

  (2)你确定的“主人公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可以自编、也可以合编一集体创造)

  2.教师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确定好内容。

  (1)“故事的人物不宜选得过多,可以是书上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选择的。

  (2)想象的“故事”要注意说清楚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怎么发生、怎么发展、结果怎样。

  (3)你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可以直接写出来,也可以蕴含在故事里面。

  (4)老师这里有一篇童话故事,想听吗?(《苍蝇与蜜蜂》模仿也是一种学习,老师愿你们在模仿中有创新。

  三、写写童话故事,动笔尝试

  下面,你们就开始动笔写吧,老师相信,你们就是最出色的`童话大王。但是老师也要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1.写时要有一定的顺序,故事的过程要写清楚,看谁编写得有趣。

  2.语句要通顺。

  3.写完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交流童话故事,相互提升

  当我们走进了童话世界,感受到了童话的无穷魅力时,真想一吐为快。

  1.组内先交流一下自己编写的童话,互相听一听,评一评,看谁编得最有趣。

  2.小组长推荐组内同学,读一下自己创编的童话,大家欣赏。

  3.教师推荐几篇有代表性的童话故事,和大家交流。(有目的地讲评)

  二、演演空话故事,加深感悟

  1.小组内推选出“剧本”。

  2.小组集体合作:自编、自导、自演。

  附:童话故事 苍蝇与蜜蜂 一天,苍蝇正在垃圾上,看见一只小蜜蜂采蜜回来。苍蝇气愤地对蜜蜂说:“这里的人真凶狠,千方百计要害我,用拍子打我,用毒药水喷我……我决定搬家了。” 蜜蜂说:“这儿的人们并不像你讲得那样坏,他们待我很好,还替我造新的房子呢!原因是你不讲卫生,整天停在肮脏的东西上,专门去吃人们的食物,把细菌带到食物上,使人生病。” 苍蝇不服气,还想争辩。蜜蜂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说:“你要不改变自己的行为,无论搬到哪里,都会遭到人们的驱逐和攻击。” 苍蝇听了这一番话,呆呆地站着,无话可爸说。最后只能无可奈何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发现按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

  2、启发学生发现用一个部件和几个部件组合,构成几个新字的识字方法。

  3、让学生通过积累句子,并巩固生字,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地进行自我教育。

  4、教育学生做个诚实的孩子。

  5、让学生把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发现用一个部件和几个部件组合,构成几个新字的识字方法。

  难点:让学生通过积累句子,并巩固生字,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地进行自我教育。

  【教、学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我的发现

  1、小朋友们把这几个汉字的偏旁和部件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笔涂一涂,再小组内读一读,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我会认:

  ⑴ 借助拼音来认读生字。

  ⑵ 在小组内汇报学习情况,组内同学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一步学习这几个字。

  ⑶ 多种形式读生字,给生字找朋友。

  3、我会填:

  ⑴ 小组内分别给每一个汉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

  ⑵ 小组内交流,看看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填上一个字,就能变出很多字)。

  (给学生提供了识字空间,同时又是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能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求知好的内驱力。)

  三、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

  ⑴ 读一读句子,再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⑵ 背这两句话,指名背,集体背。

  ⑶ 拓展说说自己课后搜集、背诵的很有道理的话,比一比谁搜集、背诵得多。

  2、我会写:

  ⑴ 先读一读“冷、热”,再说它们两个字义的关系,接着说出其余5个字意思相反的字。

  ⑵ 书写这五个字,提醒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⑶ 集体评议,比比谁写得好。

  3、我会读:

  ⑴ 教师范读,学生感知体验。

  ⑵ 让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

  ⑶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

  ⑷ 多种形式赛读。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拓展了语文学习的范围,促进学生储备知识与信息,利于知识的积累。)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该怎么做”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看懂了什么?

  2、表演再现情境:

  小组合作把它表演出来。

  3、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小松会怎么做?自己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做?然后选代表全班交流。

  4、评一评:

  说一说哪个小朋友想法好,说得好?

  (引导学生进入交际情境中,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创设全体学生参与的氛围,激动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使每个学生都有交际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交际热情与交际能力。)

  二、展示台

  1、识字擂台:

  ⑴ 小组内互相欣赏“识字本”。

  ⑵ 把自己认识的字直接读给同学听。

  ⑶ 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2、字词游戏:

  ⑴ 借助课前准备的卡片,小组内进行卡片组合,练习组字和组词。

  ⑵ 学生在书上通过连线练习组字和组词。

  3、评出“识字小能手”。

  (展示学生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展示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3

  一、学习目标: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习作。

  三、课前准备:

  1.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成语故事》。

  四、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痴如醉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二、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她)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三、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全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的内容是否清楚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浓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的建议,重说某一部分内容,也可据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四、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人,这节课,让我们把这些人物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二、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通过人物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三、精彩回顾

  1.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回忆在全班交流时,被老师和同学称赞的同学是怎样说的。

  四、习作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要求按照要求写完后自己修改。

  五、评议

  1.先轻声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段落做上标记。

  2.与小组内同学互换习作,找一找对方写得好的段落做上标记,并写几句评语;找到对方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做上标记,并帮助对方修改。

  3.再次修改后小组内朗读欣赏,每组推选出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六、誊抄习作,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引用、特殊的含义和表示否定,特定的称谓)

  3.再翻阅学过的课文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4.想想你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是否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都是描写精神意志的;第三行的两个意思相反,第四行从反面写缺乏意志的后果)

  3.自选一个成语说说意思。

  4.多种形式开展读的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三、阅读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并练习用成语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要把自己所写的人的精神风貌表现出来。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完以后要认真修改。

  3、了解引号的作用。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写完以后指导认真修改。

  教学时数4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本组教材都是写人佳作,从科学家、艺术家、残疾人到普通农民,他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都闪烁着执著专注、坚持不懈的精神光辉。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痴如醉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大家还记得罗丹的一句名言吗?“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二、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

  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她)介绍给大家。

  3、小组内每位同学都要说一说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并进行组内评比。

  4、小组评选:

  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一是评选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三、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一是评价说的内容是否清楚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浓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的建议,重说某一部分内容,也可据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四、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人,这节课,让我们把这些人物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二、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通过人物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三、精彩回顾

  1、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用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回忆在全班交流时,被老师和同学称赞的同学是怎样说的。

  四、习作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要求按照要求写完后自己修改。

  五、评议

  1、先轻声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段落做上标记。

  2、与小组内同学互换习作,找一找对方写得好的段落做上标记,并写几句评语;找到对方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做上标记,并帮助对方修改。

  3、再次修改后小组内朗读欣赏,每组推选出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六、眷抄习作

  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引用、特殊的含义和表示否定,特定的称谓)

  3、再翻阅学过的课文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4、想想你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是否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

  (都是描写精神意志的;第三行的两个意思相反,第四行从反面写缺乏意志的后果)

  3、选一个成语说说意思。

  4、多种形式开展读的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三、自主阅读《鹏程万里》成语故事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结合插图初步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并练习用成语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

  2、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

  3、体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注意总结。

  4、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5、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成果。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开展了“成长的故事”这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相信大家在了解他人的成长故事及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有许多感想,今天就让我们在一起畅所欲言吧!

  2、阅读习作的三个提示,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进行口语练习。

  3、根据相同选题,组成若干个小组合作交流,注意倾听,互相补充,完善:

  ⑴ 成长的故事可以采用编演短剧或配乐讲故事等形式交流。

  ⑵ “《乌塔》想起的”可把自己的经历与乌塔进行对比,着眼于乌塔的独立精神和自理能力,不要只一味批评家长的束缚。

  ⑶ 围绕“如何与周围人交往”或怎样才能过个有意义的生日“进行讨论,或举行一场小型辩论会,搜集一些资料,用事实来说服人。

  4、按确定的方案进行演练。

  5、全班交流。

  6、共同评议。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认真审题,写出特点

  三项习作,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各自的特点,习作时要注意把特点体现出来。

  1、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

  要求写得既有趣有能给人以启发。写时还要把事情交代清楚,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对最能体现有和给人以发处要写具体。

  2、“从乌塔想起的”中“想”的内容从何而来呢:

  ⑴ 想从认真阅读,深入思考中来:

  从乌塔中想到什么呢?关键是逐字,逐句,逐段地读懂乌塔课所反映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只有的读得精,才能想得深。

  ⑵ 想从联系生活实际中来:

  把乌塔所反映的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由这些问题生发出去,谈一谈在成长中遇到的其他问题。

  ⑶ 写回信应注意格式:

  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等五个部分。回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写正文时先要回答来信中的问题,再写自己想要告诉对方的事情。回答问题是要情真意切,要用事实说话,少谈或不谈大道理。

  (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二、放声朗读,进行修改

  引导学生运用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中学到修改方法。

  三、学生交流,互相评议

  尊重同学,虚心听取意见。

  四、誊写作文

  教师交代格式和书写要求。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

  ⑴ 内容充实具体;

  ⑵ 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⑶ 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三、修改誊写,张贴展览,发表

  1、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小林,小东的对话,想想自己从中有何发现。

  2、指名朗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交流各自的发现:

  ⑴ 读书是,深入的想一想,不浮在表面,常常问个“为什么”,往往能发现问题。

  ⑵ 解决问题时可采用: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实际情况等方法。

  4、扩展练习:

  ⑴ 谈自己怎样读书的实例。

  ⑵ 从自己的读书实例中总结读书方法。

  ⑶ 鼓励在今后的读书中不断总结读书方法。

  二、日积月累

  1、采取多种方式反复朗读名言。

  2、小组交流各自对名言的理解。

  3、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有志者事竟成: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事情终归会成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要不断学习才能明白事理,完善自我成为国家的栋梁。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上的精深造诣,出于勤奋,做事情成功在于多动脑筋,想办法。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时间一去不复返,应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4、背诵名言。

  5、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其他名言,鼓励平时积累。板报上专辟一角,每周写一句名言。

  6、把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写在自己可随时看到的地方,激励自己。

  三、展示台

  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归纳展示内容。

  2、小组讨论展示内容,展示形式,提出建议,确定本组展示形式。

  3、班长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4、举行“成长的故事”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初步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效实现语言文字积累。

  2.通过朗读思考,感知词、句的特点,并在准确进行说话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感受撇画、捺画的书写特点,提升对汉字的审美及书写能力。

  4.背诵《采莲曲》,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形成诗歌文化的有效积累。

  教学重点: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真正掌握并能运用学到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读书笔记本;多媒体课件;歌曲《弯弯的月亮》《采莲曲》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交流,初步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效实现语言文字积累。

  2.通过朗读思考,感知词、句的特点,并在准确进行说话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引入学习

  1.教师出示自己的读书笔记本,学生猜猜里面可能都记录了什么,教师适时告诉他们这是自己读中学时代用心做的读书笔记本,同时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跟自己做过的读书笔记进行比较)。

  2.引入:到底该怎样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又有什么意义呢?接下来还是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听一听同学们的看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交流引入法,借助熟悉的话题引入教学内容,自然激发了学生探究更多关于读书笔记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交流平台”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交流平台”中出示的四句话,看看四句话中分别都说了什么内容。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四句话写出了四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3.再读四句话,看看自己对哪种方法最感兴趣,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种方法,感觉既简单义不耽误时间。

  师:这也是我们平常最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生:我对其他三种方法比较感兴趣,因为写感受的过程中我会认真思考句子的含义。

  师:是的,所以每次老师特别喜欢让你们边读课文边将自己的简单理解写在旁边,这是理解句子的好办法。另外多背诵一些好词佳句,还可以用到我们平时的说话、中呢。

  生:我对第二段话比较感兴趣,因为这样以后在文的时候我们能够很快找到可以用上的词语或者句子。

  师:是的,这种方法虽然有点费事,但对我们的大。

  生:我觉得最后一种方法也不错,注明句子的出处后载们就能够一下子记起阅读过的内容啦。

  师:同学们,这些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虽然形式不太一样,但是无论哪一种方法对我们的阅读和习作都有很大的好处,不但能够提升我

  们的阅读、能力,还能让我们不断形成语言文字的积累,这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好处。

  4.拓展学习:引导学生拿己的读书笔记,通过与平台中给出的方法进行比较,看看自己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教师适时再次引导他们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读书笔记的质量。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法,让学生通过研读四句话,从中感受到常见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并在与自己的读书笔记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优化读书笔记的意识。

  三、教学“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中的三句例句,引导学生边读边看看三句话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用着重号聚焦句子中的“得”。

  (2)学生再次认真朗读句子,想一想加点字“得”前后两部分在意思上都有怎样的关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明确“得”后面半部分是对前面动作词状态、程度等的补充说明,因而使句子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同时试着补充完成第四句话“妈妈累得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累”的样子、程度等,同时对他们的写话予以梳理(如“妈妈累得说不出话来”“妈妈累得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等)。

  (4)拓展延伸:完成第五句写话练习“ 得 ”,指名朗读自己写的句子,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得”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注意前半部分一定要有动作词。

  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中给出的两句话,注意加点词语在句子中都有什么特点。

  (1)指名学生回答(一句话中,几个分句子前后词语是一样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这种含有几个分句的句子,前后两句话首、尾词语相同,这样形式的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叫“顶真”。

  (2)教师补充出示几则例句:A.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B.橹摇船、船载橹,橹动而船行;线穿针、针引线,线缝而针缀。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顶真修辞的有趣特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两个句子,边读边体会句子的.特点。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试着照样子补充第二句后面的省略号,教师注意提醒他们下一句必须以“弯弯的小桥”开头,适时补充出示“弯弯的小桥那弯弯的小船”。同时引导他们明确这是一句歌词,歌曲《弯弯的月亮》。

  (5)课件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读写结合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初步感知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有趣特点,同时在写话练写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了认知内容,提升了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课堂

  1.引导学生简单交流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适时再次引导他们回顾关于读书笔记以及词句段运用两个方面的认知。

  2.教师: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确实有不少收获,老师希在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真正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读书笔记的质量,并让它真正为我们学习语文服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撇画、捺画的书写特点,提升对汉字的审美及书写能力。

  2.背诵《采莲曲》,读中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形成诗歌文化的有效积累。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学习

  1.教师谈话:孩子们.汉字是一门文字艺术,看上去就是简简单单的方块字,但要想把它们写好却并不容易。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的横画、竖画的书写规则吗?

  2.学生交流(横平竖直),教师适时提醒他们这里的“横平”并非是我们认为的“水平”,而是在微微上斜的同时保持一种平势。同时引入学习:接下来我们继续掌握关于撇、捺两种笔画在汉字中的书写要领。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回顾旧知法,让学生通过交流已有书写认知进行书写要领内化巩固,同时激发了学生了解更多书写要领的积极性。

  二、教学“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书写提示”中的“英、及、柔”等8个生字,引导学生分别找出撇、捺在每个字中的位置,并想想它们的书写有什么特点。

  2.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只有将撇、捺两笔写得舒展,字整体才能够舒展和优美。

  3.指名四位同学板演生字(每位同学按照顺序分别板演2个生字),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他们的书写并予以,教师重点提醒他们看看撇、捺两个笔画的书写是否做到了“舒展”。

  4.教师根据学生的适时予以修正、范写,重点提醒他们注意“及”的笔顺是撇、横折折撇、捺.其中最后一笔捺画要舒展,与撇画保持对称之势}“柔”上面半部分的撇画不要写得过长,下面“木”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对称;“雾”下面“务”上半部分中的撇、捺要舒展,下面“力”的撇画则要稍微收敛;“奏”上半部分的横画要紧凑,撇、捺要舒展。

  5.学生自主临写8个汉字,教师巡视了解书写情况,重点看看他们有没有注意撇、撩两个笔画的书写舒展到位。同时挑选书写较好的同学的作业进行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观察发现与教师归纳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妤地掌握了撒、撩笔画的书写要领,进一步提升了汉字书写能力。

  三、教学“日积月累”

  1.课件播放歌曲《采莲曲》,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谈话引入:这首好听的《采莲曲》就是根据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王昌龄的诗歌《采莲曲》创编而来的。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来读读这首经典的诗歌作品。

  2.课件出示诗歌《采莲曲》及其画面,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想一想该如何读好诗歌的朗读停顿。

  3.指名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芙”是第二声,同时.注意指导学生读好朗读停顿(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人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学生齐读诗歌。

  4.引导学生再读诗歌,注意借助图画看看诗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自己都从诗歌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又似乎听到了什么声音?

  5.学生朗读思考,与同学、老师交流:

  生:这首诗歌描写的应该是夏天的景色。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从图画上画的荷叶、荷花看出来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芙蓉”指的是“荷花”)。

  师:同学们,除了从画面中看到了碧绿的荷叶和粉红的荷花外,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想到了有人划着船在荷花、荷叶中游玩、观赏。

  师:这画面中并没有人呀?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最后一句“闻歌始觉有人来”中想到的,说明有人在荷花,荷叶间唱歌。

  师:你的想象非常准确。那你们猜一猜,这会是什么人呢?他(她)又躲在哪儿呢?

  生:我觉得是女孩子,她被荷叶、荷花给挡住了。

  师:对!其实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没正面描写她,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却闻歌声等

  手法,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边读边想象诗歌的画面美,同时想象诗歌中的声音美。

  7.学生尝试背诵诗歌,指名背诵展示,学生齐背古诗。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边读边想象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并想象诗歌的画面、声音,进而自然融人到了诗歌的美好意境中,并体会到了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情趣。

  四、课堂

  美好而又短暂的一节课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孩子们,回家以后,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再次进行汉字书写巩固,同时还能把今天学到的这首《采莲曲》背诵给家长听一听。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7

  【课 型】单元梳理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打扫卫生,认识“扫、抹”等汉字,让学生养成联系生活实际来识字的好习惯。

  2.运用多种方法猜字的读音和意思,并查字典验证。

  3.学习比喻句。

  4.通过书写提示让学生发现同样的字当作为独体字和作为偏旁部首时笔画和外形都发生了变化。

  5.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教学重点】

  1.运用多种方法猜字的读音和意思,并查字典验证。

  2.学习比喻句。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猜字的读音和意思,并查字典验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识字加油站

  导入新课:同学们平时在家里、在学校里打扫卫生吗?都做过哪些呢?你做这些活都用到了哪些工具?(学生自由畅谈)

  课件出示有关清洁工具和清洁活动的词语,借助拼音,学生认读。

  (1)扫帚 抹布 拖把 水桶 簸箕

  看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各自是用来干什么的。

  (2)扫地 擦玻璃 倒垃圾 摆桌椅

  看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活动是怎么做的。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扫帚、簸箕、擦玻璃”最后一个字都要变调读轻声。“簸箕、玻璃、垃圾”偏旁相同。“扫 、抹 、拖、 擦、 摆”都是提手旁。

  你还知道哪些清洁工具或清洁活动?学生自由表述。

  板块二:字词句运用

  1.(出示课件)猜一猜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小组自由交流,猜一猜字音字义。再查查字典,看猜得对不对。

  教师板书: mō dú jiē

  摸 读 揭

  (教师指导:“摸”读音“mō”,字义:用手接触或轻轻抚摩。“摸”字是用手摸,所以用提手旁。

  “读”读音“dú”,字义:依照文字念。

  “揭”读音“jiē”,字义:把盖子上面的东西拿起或合在一起的东西分开。)

  总结方法: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我们首先可以通过偏旁猜测字意,其次可以通过全句的语境来联想字意,最后可以通过查字典来检验自己的猜测。

  2.学习比喻句

  (1)课件出示句子,指名学生读一读。

  (2)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读完句子,你们有什么发现?(都有“像”这个词)

  (3)(出示课件)想一想:这三个比喻句,各自把什么比作什么。

  (4)出示月亮和白云的图片,引导学生用“好像”“像…… 一样”“像…… 似的”写句子。

  教师板书: 好像 像…… 一样 像…… 似的

  板块三:日积月累

  1. 学生自读节气歌,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处”的读音。

  2. 师范读节气歌,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3.出示课件,学生自己读读后面的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对比起来探究,看看每行中都讲了哪些节气。了解“暑相连”的.意思,指的是:小暑和大暑相连,小暑后边是大暑。

  4.熟读成诵。

  板块四:书写提示。

  1.出示“劝、堆”。观察一下这两个字的书写,教师提示:有的字变成偏旁后,某些笔画的大小和形态要发生变化。(教师板书:劝 堆)

  劝:“又”捺改长点。

  堆:“土”横改提。

  2.出示“转、特”。观察一下这两个字的书写,教师提示:有的字变成偏旁后,笔顺也发生了变化。(教师板书:转 特)

  转:“车”横改提,先竖后提。

  特:“牛”横改提,先竖后提。

  3.学生书空笔顺,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你还知识哪些字作为偏旁以后笔画的大小、形态和笔顺发生了变化?

  (板书:蛙 秧 堤 轻 物 轮……)

  【板书设计】

  mō dú jiē

  摸 读 揭

  好像、 像…… 一样、 像…… 似的

  劝 堆 蛙 秧 堤……

  转 特 轻 物 轮……

  【教学反思】

  本案例优点

  本案例建议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在学习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积累几组意思相反的词,并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词,通过选择近义词,说句子,读儿歌,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积累。

  3、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听说能力。

  4、能勇敢地承担口语交际中的“导游”角色,增强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探究意识。

  二、教学重点:积累近义词、反义词。

  教学难点: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听说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课件出示:

  进——退

  快——慢

  安全——危险买——卖

  正——反

  复杂——简单

  2、读一读学习小伙伴的话,说说自己发现这几组词的共同点。 3、请同学演一演,理解词语的意思。

  4、教师示范读和师生对读这几组词,注意把生字读准。 5、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6、检查是否每个同学都认识并能读准九个生字。7、给生字找朋友。

  8、扩展练习:说说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课件出示:

  有——

  高——

  熟——

  干净——

  吵闹——

  细心——

  (二)、我会选

  1、课件出示

  美丽

  有名

  中央

  非常

  中心

  著名

  特别

  漂亮

  2、读读、想想、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做游戏:鸡妈妈找小鸡。

  第一排词语为鸡妈妈,第二排词语为小鸡,找对了,鸡妈妈就站在小鸡旁边,成了一对近义词:课件出示:

  美丽——漂亮

  有名——著名

  中央——中心

  特别——非常

  4、扩展练习:说说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凉快——

  也许——

  办法——

  高兴——

  (三)、仿照例句说句子

  1、出示例句:

  课件

  花坛真漂亮啊!我要把它拍下来。

  2、为什么“我要把它拍下来”?用上“因为XXXXX所以XXXXX”。

  3、让学生感知感叹句和陈述句的句式特点。

  4、课件出示:“北京真XXXXX啊!我多么想XXXXXX。”你会说吗?

  5、说说你想说的话,出示“XXX真XXX!我XXX。”说说自己的感受,争取跟同学不一样。

  (四)、我会读。

  1、课件出示:诗歌,配音。

  2、学生自由练读,注意读准字音。

  3、学生展示读(配乐朗读)

  4、多种方式练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五)、交际口语。

  1、情景谈话,引出话题。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看过故宫,爬过万里长城吗?你们游览过杭州西湖,爬过泰山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旅游,去领略祖国的壮丽山河,去欣赏各地的美丽风光。

  (2)出示祖国各地风景名胜的配乐课件。

  (3)小朋友们,刚才你们到各地去旅游,说说你们到了什么时候地方,看到了什么?

  2、分学习小组进行练习口语交际。

  让孩子们拿出课前收集到的祖国各地风景名胜的图片、宣传册或其他文字资料,在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竞选“最佳导游”和“最佳游客”。

  (1)“最佳导游”的标准:

  热情大方地向大家作介绍,语言清晰,流畅,让“游客”能听懂你说的话,并希望自己能到你的景点旅游。

  (2)“最佳游客”的标准:

  认真耐心地听取“导游”的介绍,所提的问题与景点有关,并且能提一些建设性建议。

  4、小结:我们的祖国地域广博,大好河山等着小朋友们去饱览,小朋友们如果现在就想去,那就赶快到课外书中去畅游吧!这样,你将成为一名快乐的旅行家。

  (六)、展示台:

  1、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2、全班根据内容的不同,分块展示作品。

  3、请给你喜欢的作品和同学评星级。最后,评选出“识字大王”、“小小收藏家”、“小小舞蹈家”、“小小歌唱家”。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心世界大事,增加对其他国家的了解。

  2、给学生一次更为自由表达的机会,把自己最近特别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3、培养学生“自能作文,自能修改”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口语交际《丰富多彩的世界》

  1、世界真奇妙,不说不知道,这次口语交际,我们就来说一说我们了解的世界。板书课题。

  2、我们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请同学们自读要求,勾画下来。

  3、指名汇报过程中,师板书归类:外国资料介绍、中国资料介绍、故事等。

  4、举办“世界博览会”“活动,通过图片、实物展览引发学生的交际愿望。首先分组进行,再进行集体交流。

  二、习作指导

  1、自由阅读习作要求,勾画重点内容,指名汇报交流。

  2、自己说说最想写什么,想怎样写,对构思不一般、有个性的学生要鼓励。

  3、师:自由表达,写真人真事,写真情实感。大胆地写,把内容写具体,句子写通顺。

  4、学生独立习作。

  第二课时

  习作评改

  1、说说自己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读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集体评议。

  3、同桌互评。

  4、个人修改。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AABC式的成语

  1、自由读一读成语,说说自己的发现。

  2、多种形式读成语,加强记忆。

  3、让学生用这些成语试着说句子。

  4、说说自己积累的同类成语:

  如:“比比皆是”“斤斤计较”“心心相印”“欣欣向荣”“咄咄怪事”。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熟字增加偏旁认识生字:

  ⑴ 读一读这些字词。

  ⑵ 说一说是采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和其他同学交流识记的方法。引导学生组更多的词语。

  ⑶ 同桌抽测生字条。

  2、“读读背背”五句表现友谊的名句。

  ⑴ 学生自读。

  ⑵ 引导学生熟读成诵。说说自己的理解。

  ⑶ 拓展资料: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战国)庄子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汉书》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雁门集》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选·争报恩》

  三、趣味语文“说‘言’”

  1、一个普通的“言”字,可以构成许多的词语来表达不同的含义,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2、各种形式多读几遍,说一说文中对“言”的概括是否恰当。

  3、启发学生拓展一下,由“言”构成的词语还有哪些。

  (“美言、谎言、箴言”)。

  5、仿编,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如“说‘笑’”,模仿短文的形式,用一句话说明各种不同的笑(微笑、讪笑、嘲笑、欢笑、苦笑、嬉笑等)。

  【课后反思】

  本次习作是不限题材随意写,学生却不知道些什么好了,还不如平时限定内容发挥得好,看来学生们对写作还是不能发自内心的去写,不能做到怎样想的就怎样写,还得训练。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AAABC式词语的特点,了解五句诗都是表现友谊的名句。

  2、巩固熟字加偏旁的认字方法,掌握本课生字。

  3、积累词语、诗句,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AABC式词语的特点,了解五句诗都是表现友谊的名句。

  2、掌握本课生字。

  3、积累词语、诗句。

  【教学难点】

  学到一些积累好词好句的方法,并学会学以致用。

  【课前准备】

  1、语文园地的课件。

  2、花朵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列小火车,瞧,它漂亮吗?大家跟它打打招呼吧。今天这列小火车要带大家到一个有趣的园地里游玩(课件出示),在这里你将会有很多新奇的发现,让我们赶快坐上小火车吧。

  二、游百花园,学习我的发现

  1、开动小火车,将学生带入词语百花园:

  学生做开火车的动作,念轰隆隆,轰隆隆,小火车往哪开?到百花园去欣赏美丽的鲜花。

  2、自读词语,同桌互帮互学。

  3、多种形式展示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等)

  4、读了这些词语,你发现了这些花朵的`秘密了吗?说说你的发现,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发现AABC式的词语特点,教师板书。

  6、像这样的词语还有那些呢?写在花朵(卡片)里,种入百花园(贴黑板)。

  7、花朵姐姐想跟大家做个小游戏:比赛谁能在一分钟里记住的词语多,谁就可以获得勤劳的小蜜蜂奖。

  8、比赛二:

  任意用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话。

  (奖励聪明的小蜜蜂奖)

  三、游生字娃娃园,学习读读认认

  1、开动小火车进入生字娃娃园。

  2、电脑出示左边的生字娃娃熟字,生字娃娃变身:出示右边的生字。

  3、观察每组生字娃娃的特点,学生发现:左边是已学过的熟字,右边的字是熟字加偏旁组成。(板书)

  4、同桌互学:你指我认,我指你认。

  5、比赛和生字宝宝交朋友,去拼音认字组词。

  6、生字娃娃超级变变身(生字开花),用熟字加偏旁法拓字。比如:直──植、值、埴、殖。

  四、游古诗园,学习千古名句

  1、开动小火车进入古诗园。

  2、出示图片,老师讲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的故事。

  3、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五句古诗的共同特点:都是反映友情的古诗。

  4、简单说说诗的意思,自己知道的有关诗人的知识,或编一个故事。

  5、同桌互背诗句。

  6、出示五个画面,根据不同的画面男生女生轮背诗句比赛。

  7、拓展:

  出示一张贺卡,你想用哪句诗送给远方的亲人、朋友,表达什么感情。

  五、回到收获园,总结收获

  1、小火车开进收获园。

  2、学生交流收获的知识。

  3、鼓励学生用分类收集的方式积累好词好句,展示一两个学生的《好词好句本》。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教材顺应三年级儿童喜欢编故事讲故事的心理,安排了一次想象性习作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教材在教学要求下面还为学生编排了一些小动物的插图。

  教学设计思想:

   1.使学生进入一种童话故事情境,促使学生进入角色投入情感,展开丰富的想象;

  2.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习,互相启示,体会到合作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意义;

  3.让孩子们从三年级开始就能够感受到写作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了以学习写作,投入热情去学习写作,进行习作实践。

  4.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将绘画、手工、游戏性实践活动、口语交际与写作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教学活动流程设计:

   第一步:想一想:“我们”来干什么了?

  美术课上,为学生出示一幅众多小动物在森林间的草地上活动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这是在哪里?上面有哪些小动物?(对,是在一块草地上。有小花猫、长鼻子狗、流着口水的小狐狸、小鸭、小鸡、小鸟,呵呵,还有一只大老虎。)再想象一下,可能还有什么动物在这里?

  让学生同学自愿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每一个人选一个喜欢的角色,为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头饰。教师指导学生在班板纸上面用彩笔小动物描画小动物图像,然后剪、粘贴、扎制,制作成一个漂亮的头饰。

  头饰做好以后,让学生把头饰戴在头上,启发学生想象:小组同学围坐在一起,想一想,你们这几个可爱的小动物到这里干什么来了?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你们做了些什么?

  第二步:到草地上玩一回“童话游戏”

  时间活动课上,把学生带到一片草地上面,让学生在草地上面分角色来玩童话表演游戏。每个学生都按照自己头饰代表的一个小动物角色,戴上自己做好的头饰,按照想象好的情节,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演一演小组内商量好的故事。教师提示学生:随着故事的发展,事先想象好的情况可能会有变化,大家商量一下角色的变化是否合理,如果合理,游戏中允许跟预先设计的有变化,大家细致观察一下:看哪个角色的变化更有趣味。

  第三步:把小组的“童话游戏”讲给大家听。

   口语交际课上,班上召开一次“我们小组的童话游戏”信息发布会。各小组选一个代表向大家介绍自己小组的游戏是怎么玩的,其他同学作补充。交流完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童话游戏最有趣、最吸引人?

  然后,请同学思考一下:假设你们小组的游戏再修改一下,故事情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每个角色在游戏中说的、做的会有怎样的改变?

  第四步:写一个童话游戏“剧本”。

   习作课上,布置学生按照交流讨论的情况和自己的游戏修改设想,写一个“童话游戏剧本”。教师提示学生:所谓剧本,只要写一个故事就行。然后,以一个小组的`想象为例给学生作示范:

  ──让学生想象后表述: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动物,你们到了哪里?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呢?

  告诉学生:把每一个小动物怎么说、怎么做的,包括你自己怎么想的,都写进去,写的通顺、明白就可以了。

  写完了,让学生自己先读一读,看看自己写的是不是很有趣,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修改?再给小组的同学读一读,看看大家是不是喜欢,让大家提点建议,修改一下。

  教师批阅学生习作,对学生的“剧本”提出好的建议。教师批阅的重点是学生的“剧本”中的故事情节是否完整、故事情节是否明白具体,角色对话标点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等。教师批阅后请学生再按照老师的意见改一下。

  第五步:“谁喜欢我的剧本?”

   学生写完以后,把自己写的童话“剧本”贴在教室指定的位置。组织学生阅读,遇到自己喜欢的剧本就在“剧本”上面做一个表示喜欢的记号。如果哪一个同学的剧本喜欢的人少,教师引导同学去就去问问同学们,为什么不喜欢?让同学给他提出意见和建议,然后指导这个或这些学生按照同学的意见再进行修改。

  为了拓展交流渠道,可以引导学生将“剧本”发到网上去,写信寄给手拉手小朋友,寄给杂志社的叔叔阿姨。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发现按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

  2、启发学生发现用一个部件和几个部件组合,构成几个新字的识字方法。

  3、让学生通过积累句子,并巩固生字,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地进行自我教育。

  4、教育学生做个诚实的孩子。

  5、让学生把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发现用一个部件和几个部件组合,构成几个新字的识字方法。

  难点:让学生通过积累句子,并巩固生字,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地进行自我教育。

  【教、学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我的发现

  1、小朋友们把这几个汉字的偏旁和部件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笔涂一涂,再小组内读一读,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我会认:

  ⑴借助拼音来认读生字。

  ⑵在小组内汇报学习情况,组内同学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一步学习这几个字。

  ⑶多种形式读生字,给生字找朋友。

  3、我会填:

  ⑴小组内分别给每一个汉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

  ⑵小组内交流,看看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填上一个字,就能变出很多字)。

  (给学生提供了识字空间,同时又是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能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求知好的内驱力。)

  三、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

  ⑴读一读句子,再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⑵背这两句话,指名背,集体背。

  ⑶拓展说说自己课后搜集、背诵的`很有道理的话,比一比谁搜集、背诵得多。

  2、我会写:

  ⑴先读一读“冷、热”,再说它们两个字义的关系,接着说出其余5个字意思相反的字。

  ⑵书写这五个字,提醒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⑶集体评议,比比谁写得好。

  3、我会读:

  ⑴教师范读,学生感知体验。

  ⑵让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

  ⑶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

  ⑷多种形式赛读。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拓展了语文学习的范围,促进学生储备知识与信息,利于知识的积累。)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该怎么做”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看懂了什么?

  2、表演再现情境:

  小组合作把它表演出来。

  3、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小松会怎么做?自己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做?然后选代表全班交流。

  4、评一评:

  说一说哪个小朋友想法好,说得好?

  (引导学生进入交际情境中,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创设全体学生参与的氛围,激动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使每个学生都有交际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交际热情与交际能力。)

  二、展示台

  1、识字擂台:

  ⑴小组内互相欣赏“识字本”。

  ⑵把自己认识的字直接读给同学听。

  ⑶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2、字词游戏:

  ⑴借助课前准备的卡片,小组内进行卡片组合,练习组字和组词。

  ⑵学生在书上通过连线练习组字和组词。

  3、评出“识字小能手”。

  (展示学生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展示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①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②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③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④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⑤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课前准备

  ①学生搜集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②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搜集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片与资料。

  ③写有“日积月累”里内容的小黑板。

  ④教师准备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的资料制成课件。

  ⑤教师准备“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最佳表达奖”的奖状。

  ⑥教师准备一本孙幼军写的《小猪唏哩呼噜》的书。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①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a。课件展示事例。

  ◆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像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

  ◆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

  b。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c。教师小结,引出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大家仔细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最后我们要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

  ②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

  ③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通顺、连贯。说的同学要大方自然,口齿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

  ④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颁发奖状。

  第二、三课时 习作

  ①交流故事,激发兴趣。

  a。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课前我们请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童话故事。请你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简要地说说大概,然后选出最有趣的故事在全班讲。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d。教师挑选《小猪唏哩呼噜》书里的一段故事读给大家听。

  ②点拨角度,开阔思路。

  a。教师结合同学交流的故事及《小猪唏哩呼噜》的故事加以点拨。看作者抓住了这种动物的什么特点展开想象的,拓展学生思路。

  b。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动物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

  ③选择动物,编写故事。

  a。学生选择几种动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b。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④交流展示,互相学习。

  学生把自己写好的故事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吸取别人的长处,并能根据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①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教师说:“我说黑。”学生回答:“我说白。”……

  ②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

  ③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④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

  ⑤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读读背背

  ①教师出示写有“读读背背”的小黑板,明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子。

  ②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读读背背,也可以“对口令”似的读读背背,如,一个人背“千里之行”,另一个背“始于足下”。

  ③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

  ④集体读、背。

  连连认认

  ①教师板书学生已经认识的字:竹、说、海、木、书、怒、女、子。请学生读一读,组组词。

  ②教师板书拼音,请学生读读词。

  ③教师板书生字,让学生边看边猜一猜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个字连成词呢?

  ④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些词语,再找一找合适的字,连一连线。同座可以互相帮助。

  ⑤全班交流。请学生上黑板连一连线,再请学生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词语。

  ⑥教师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请学生认读。

  第五课时

  成语故事

  ①教师有声有色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②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

  ③请学生自己画画简笔画来想一想: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

  ④全班交流。先读一读这个故事,再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⑤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

  ⑥教师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还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词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成语故事》。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醉如痴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上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任务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生动具体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劝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得内容是否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浑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建议,重说某一部分,也可以椐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报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延伸拓展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

  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愤怒学习的人,这节棵课,让我们把这些任务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要求,通过任务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精彩回顾

  1、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回忆在全班交流是,被老师和同学们称赞的同学是怎么说的。

  习作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按照要求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评议

  1、把自己认为好的地方做上记号。

  2、与组内同学互相习作,写几句评语。3、

  再次修改后在组内朗读欣赏,推选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有什么作用。

  3、翻阅类似的课文找出类似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4、想想课外的读物中有没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说说它的意思。

  4、开展读的竞赛,熟记这些成语。

  阅读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读后的启示,练习造句。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15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 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

  2、 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3、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过程

  ①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a.课件展示事例。

  ◆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像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

  ◆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

  b.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c.教师小结,引出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大家仔细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最后我们要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

  ②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

  ③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通顺、连贯。说的同学要大方自然,口齿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

  ④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颁发奖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3、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①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教师说:“我说黑。”学生回答:“我说白。”……

  ②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

  ③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④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

  ⑤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读读背背

  ①教师出示写有“读读背背”的小黑板,明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子。

  ②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读读背背,也可以“对口令”似的读读背背,如,一个人背“千里之行”,另一个背“始于足下”。

  ③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

  ④集体读、背。

  连连认认

  ①教师板书学生已经认识的字:竹、说、海、木、书、怒、女、子。请学生读一读,组组词。

  ②教师板书拼音,请学生读读词。

  ③教师板书生字,让学生边看边猜一猜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个字连成词呢?

  ④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些词语,再找一找合适的字,连一连线。同座可以互相帮助。

  ⑤全班交流。请学生上黑板连一连线,再请学生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词语。

  ⑥教师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请学生认读。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 读成语故事

  3、 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过程

  ①教师有声有色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②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

  ③请学生自己画画简笔画来想一想: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

  ④全班交流。先读一读这个故事,再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⑤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

  ⑥教师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还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01-24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06-24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12-02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10-27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09-13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09-10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07-05

二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11-04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15篇11-12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04-01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一、讲讲空话故事,初步感知

  同学们已经读过了很多童话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哪一篇故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能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和你读后的感受么? 教师小结;像我们学过的课文,《丑小鸭》就是通过对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描述,告诉我们既要善待别人,又要正确对待自己;《小鹿的玫瑰花》是通过小鹿栽了一丛玫瑰花的故事,告诉我们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这些童话故事都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做人、处世的道理,让大家受到教育。一般都把动物、植物等当作人来写。 老师知道,爱读童话的孩子都有一颗好奇、纯真的心,学写童话则需要有想象力。今天就让我们开动脑筋,拿起笔来编写童话故事吧!

  二、说说童话故事,深入体会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1)请同学们先读读习作的要求,然后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这次习作要求有几方面的内容。

  (2)你确定的“主人公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可以自编、也可以合编一集体创造)

  2.教师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确定好内容。

  (1)“故事的人物不宜选得过多,可以是书上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选择的。

  (2)想象的“故事”要注意说清楚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怎么发生、怎么发展、结果怎样。

  (3)你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可以直接写出来,也可以蕴含在故事里面。

  (4)老师这里有一篇童话故事,想听吗?(《苍蝇与蜜蜂》模仿也是一种学习,老师愿你们在模仿中有创新。

  三、写写童话故事,动笔尝试

  下面,你们就开始动笔写吧,老师相信,你们就是最出色的`童话大王。但是老师也要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1.写时要有一定的顺序,故事的过程要写清楚,看谁编写得有趣。

  2.语句要通顺。

  3.写完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交流童话故事,相互提升

  当我们走进了童话世界,感受到了童话的无穷魅力时,真想一吐为快。

  1.组内先交流一下自己编写的童话,互相听一听,评一评,看谁编得最有趣。

  2.小组长推荐组内同学,读一下自己创编的童话,大家欣赏。

  3.教师推荐几篇有代表性的童话故事,和大家交流。(有目的地讲评)

  二、演演空话故事,加深感悟

  1.小组内推选出“剧本”。

  2.小组集体合作:自编、自导、自演。

  附:童话故事 苍蝇与蜜蜂 一天,苍蝇正在垃圾上,看见一只小蜜蜂采蜜回来。苍蝇气愤地对蜜蜂说:“这里的人真凶狠,千方百计要害我,用拍子打我,用毒药水喷我……我决定搬家了。” 蜜蜂说:“这儿的人们并不像你讲得那样坏,他们待我很好,还替我造新的房子呢!原因是你不讲卫生,整天停在肮脏的东西上,专门去吃人们的食物,把细菌带到食物上,使人生病。” 苍蝇不服气,还想争辩。蜜蜂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说:“你要不改变自己的行为,无论搬到哪里,都会遭到人们的驱逐和攻击。” 苍蝇听了这一番话,呆呆地站着,无话可爸说。最后只能无可奈何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发现按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

  2、启发学生发现用一个部件和几个部件组合,构成几个新字的识字方法。

  3、让学生通过积累句子,并巩固生字,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地进行自我教育。

  4、教育学生做个诚实的孩子。

  5、让学生把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发现用一个部件和几个部件组合,构成几个新字的识字方法。

  难点:让学生通过积累句子,并巩固生字,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地进行自我教育。

  【教、学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我的发现

  1、小朋友们把这几个汉字的偏旁和部件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笔涂一涂,再小组内读一读,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我会认:

  ⑴ 借助拼音来认读生字。

  ⑵ 在小组内汇报学习情况,组内同学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一步学习这几个字。

  ⑶ 多种形式读生字,给生字找朋友。

  3、我会填:

  ⑴ 小组内分别给每一个汉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

  ⑵ 小组内交流,看看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填上一个字,就能变出很多字)。

  (给学生提供了识字空间,同时又是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能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求知好的内驱力。)

  三、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

  ⑴ 读一读句子,再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⑵ 背这两句话,指名背,集体背。

  ⑶ 拓展说说自己课后搜集、背诵的很有道理的话,比一比谁搜集、背诵得多。

  2、我会写:

  ⑴ 先读一读“冷、热”,再说它们两个字义的关系,接着说出其余5个字意思相反的字。

  ⑵ 书写这五个字,提醒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⑶ 集体评议,比比谁写得好。

  3、我会读:

  ⑴ 教师范读,学生感知体验。

  ⑵ 让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

  ⑶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

  ⑷ 多种形式赛读。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拓展了语文学习的范围,促进学生储备知识与信息,利于知识的积累。)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该怎么做”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看懂了什么?

  2、表演再现情境:

  小组合作把它表演出来。

  3、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小松会怎么做?自己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做?然后选代表全班交流。

  4、评一评:

  说一说哪个小朋友想法好,说得好?

  (引导学生进入交际情境中,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创设全体学生参与的氛围,激动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使每个学生都有交际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交际热情与交际能力。)

  二、展示台

  1、识字擂台:

  ⑴ 小组内互相欣赏“识字本”。

  ⑵ 把自己认识的字直接读给同学听。

  ⑶ 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2、字词游戏:

  ⑴ 借助课前准备的卡片,小组内进行卡片组合,练习组字和组词。

  ⑵ 学生在书上通过连线练习组字和组词。

  3、评出“识字小能手”。

  (展示学生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展示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3

  一、学习目标: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习作。

  三、课前准备:

  1.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成语故事》。

  四、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痴如醉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二、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她)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三、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全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的内容是否清楚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浓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的建议,重说某一部分内容,也可据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四、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人,这节课,让我们把这些人物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二、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通过人物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三、精彩回顾

  1.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回忆在全班交流时,被老师和同学称赞的同学是怎样说的。

  四、习作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要求按照要求写完后自己修改。

  五、评议

  1.先轻声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段落做上标记。

  2.与小组内同学互换习作,找一找对方写得好的段落做上标记,并写几句评语;找到对方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做上标记,并帮助对方修改。

  3.再次修改后小组内朗读欣赏,每组推选出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六、誊抄习作,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引用、特殊的含义和表示否定,特定的称谓)

  3.再翻阅学过的课文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4.想想你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是否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都是描写精神意志的;第三行的两个意思相反,第四行从反面写缺乏意志的后果)

  3.自选一个成语说说意思。

  4.多种形式开展读的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三、阅读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并练习用成语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要把自己所写的人的精神风貌表现出来。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完以后要认真修改。

  3、了解引号的作用。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写完以后指导认真修改。

  教学时数4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本组教材都是写人佳作,从科学家、艺术家、残疾人到普通农民,他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都闪烁着执著专注、坚持不懈的精神光辉。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痴如醉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大家还记得罗丹的一句名言吗?“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二、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

  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她)介绍给大家。

  3、小组内每位同学都要说一说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并进行组内评比。

  4、小组评选:

  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一是评选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三、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一是评价说的内容是否清楚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浓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的建议,重说某一部分内容,也可据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四、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人,这节课,让我们把这些人物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二、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通过人物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三、精彩回顾

  1、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用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回忆在全班交流时,被老师和同学称赞的同学是怎样说的。

  四、习作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要求按照要求写完后自己修改。

  五、评议

  1、先轻声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段落做上标记。

  2、与小组内同学互换习作,找一找对方写得好的段落做上标记,并写几句评语;找到对方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做上标记,并帮助对方修改。

  3、再次修改后小组内朗读欣赏,每组推选出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六、眷抄习作

  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引用、特殊的含义和表示否定,特定的称谓)

  3、再翻阅学过的课文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4、想想你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是否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

  (都是描写精神意志的;第三行的两个意思相反,第四行从反面写缺乏意志的后果)

  3、选一个成语说说意思。

  4、多种形式开展读的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三、自主阅读《鹏程万里》成语故事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结合插图初步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并练习用成语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

  2、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

  3、体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注意总结。

  4、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5、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成果。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开展了“成长的故事”这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相信大家在了解他人的成长故事及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有许多感想,今天就让我们在一起畅所欲言吧!

  2、阅读习作的三个提示,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进行口语练习。

  3、根据相同选题,组成若干个小组合作交流,注意倾听,互相补充,完善:

  ⑴ 成长的故事可以采用编演短剧或配乐讲故事等形式交流。

  ⑵ “《乌塔》想起的”可把自己的经历与乌塔进行对比,着眼于乌塔的独立精神和自理能力,不要只一味批评家长的束缚。

  ⑶ 围绕“如何与周围人交往”或怎样才能过个有意义的生日“进行讨论,或举行一场小型辩论会,搜集一些资料,用事实来说服人。

  4、按确定的方案进行演练。

  5、全班交流。

  6、共同评议。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认真审题,写出特点

  三项习作,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各自的特点,习作时要注意把特点体现出来。

  1、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

  要求写得既有趣有能给人以启发。写时还要把事情交代清楚,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对最能体现有和给人以发处要写具体。

  2、“从乌塔想起的”中“想”的内容从何而来呢:

  ⑴ 想从认真阅读,深入思考中来:

  从乌塔中想到什么呢?关键是逐字,逐句,逐段地读懂乌塔课所反映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只有的读得精,才能想得深。

  ⑵ 想从联系生活实际中来:

  把乌塔所反映的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由这些问题生发出去,谈一谈在成长中遇到的其他问题。

  ⑶ 写回信应注意格式:

  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等五个部分。回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写正文时先要回答来信中的问题,再写自己想要告诉对方的事情。回答问题是要情真意切,要用事实说话,少谈或不谈大道理。

  (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二、放声朗读,进行修改

  引导学生运用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中学到修改方法。

  三、学生交流,互相评议

  尊重同学,虚心听取意见。

  四、誊写作文

  教师交代格式和书写要求。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

  ⑴ 内容充实具体;

  ⑵ 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⑶ 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三、修改誊写,张贴展览,发表

  1、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小林,小东的对话,想想自己从中有何发现。

  2、指名朗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交流各自的发现:

  ⑴ 读书是,深入的想一想,不浮在表面,常常问个“为什么”,往往能发现问题。

  ⑵ 解决问题时可采用: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实际情况等方法。

  4、扩展练习:

  ⑴ 谈自己怎样读书的实例。

  ⑵ 从自己的读书实例中总结读书方法。

  ⑶ 鼓励在今后的读书中不断总结读书方法。

  二、日积月累

  1、采取多种方式反复朗读名言。

  2、小组交流各自对名言的理解。

  3、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有志者事竟成: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事情终归会成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要不断学习才能明白事理,完善自我成为国家的栋梁。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上的精深造诣,出于勤奋,做事情成功在于多动脑筋,想办法。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时间一去不复返,应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4、背诵名言。

  5、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其他名言,鼓励平时积累。板报上专辟一角,每周写一句名言。

  6、把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写在自己可随时看到的地方,激励自己。

  三、展示台

  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归纳展示内容。

  2、小组讨论展示内容,展示形式,提出建议,确定本组展示形式。

  3、班长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4、举行“成长的故事”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初步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效实现语言文字积累。

  2.通过朗读思考,感知词、句的特点,并在准确进行说话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感受撇画、捺画的书写特点,提升对汉字的审美及书写能力。

  4.背诵《采莲曲》,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形成诗歌文化的有效积累。

  教学重点: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真正掌握并能运用学到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读书笔记本;多媒体课件;歌曲《弯弯的月亮》《采莲曲》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交流,初步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效实现语言文字积累。

  2.通过朗读思考,感知词、句的特点,并在准确进行说话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引入学习

  1.教师出示自己的读书笔记本,学生猜猜里面可能都记录了什么,教师适时告诉他们这是自己读中学时代用心做的读书笔记本,同时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跟自己做过的读书笔记进行比较)。

  2.引入:到底该怎样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又有什么意义呢?接下来还是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听一听同学们的看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交流引入法,借助熟悉的话题引入教学内容,自然激发了学生探究更多关于读书笔记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交流平台”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交流平台”中出示的四句话,看看四句话中分别都说了什么内容。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四句话写出了四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3.再读四句话,看看自己对哪种方法最感兴趣,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种方法,感觉既简单义不耽误时间。

  师:这也是我们平常最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生:我对其他三种方法比较感兴趣,因为写感受的过程中我会认真思考句子的含义。

  师:是的,所以每次老师特别喜欢让你们边读课文边将自己的简单理解写在旁边,这是理解句子的好办法。另外多背诵一些好词佳句,还可以用到我们平时的说话、中呢。

  生:我对第二段话比较感兴趣,因为这样以后在文的时候我们能够很快找到可以用上的词语或者句子。

  师:是的,这种方法虽然有点费事,但对我们的大。

  生:我觉得最后一种方法也不错,注明句子的出处后载们就能够一下子记起阅读过的内容啦。

  师:同学们,这些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虽然形式不太一样,但是无论哪一种方法对我们的阅读和习作都有很大的好处,不但能够提升我

  们的阅读、能力,还能让我们不断形成语言文字的积累,这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好处。

  4.拓展学习:引导学生拿己的读书笔记,通过与平台中给出的方法进行比较,看看自己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教师适时再次引导他们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读书笔记的质量。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法,让学生通过研读四句话,从中感受到常见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并在与自己的读书笔记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优化读书笔记的意识。

  三、教学“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中的三句例句,引导学生边读边看看三句话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用着重号聚焦句子中的“得”。

  (2)学生再次认真朗读句子,想一想加点字“得”前后两部分在意思上都有怎样的关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明确“得”后面半部分是对前面动作词状态、程度等的补充说明,因而使句子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同时试着补充完成第四句话“妈妈累得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累”的样子、程度等,同时对他们的写话予以梳理(如“妈妈累得说不出话来”“妈妈累得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等)。

  (4)拓展延伸:完成第五句写话练习“ 得 ”,指名朗读自己写的句子,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得”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注意前半部分一定要有动作词。

  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中给出的两句话,注意加点词语在句子中都有什么特点。

  (1)指名学生回答(一句话中,几个分句子前后词语是一样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这种含有几个分句的句子,前后两句话首、尾词语相同,这样形式的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叫“顶真”。

  (2)教师补充出示几则例句:A.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B.橹摇船、船载橹,橹动而船行;线穿针、针引线,线缝而针缀。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顶真修辞的有趣特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两个句子,边读边体会句子的.特点。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试着照样子补充第二句后面的省略号,教师注意提醒他们下一句必须以“弯弯的小桥”开头,适时补充出示“弯弯的小桥那弯弯的小船”。同时引导他们明确这是一句歌词,歌曲《弯弯的月亮》。

  (5)课件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读写结合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初步感知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有趣特点,同时在写话练写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了认知内容,提升了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课堂

  1.引导学生简单交流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适时再次引导他们回顾关于读书笔记以及词句段运用两个方面的认知。

  2.教师: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确实有不少收获,老师希在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真正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读书笔记的质量,并让它真正为我们学习语文服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撇画、捺画的书写特点,提升对汉字的审美及书写能力。

  2.背诵《采莲曲》,读中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形成诗歌文化的有效积累。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学习

  1.教师谈话:孩子们.汉字是一门文字艺术,看上去就是简简单单的方块字,但要想把它们写好却并不容易。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的横画、竖画的书写规则吗?

  2.学生交流(横平竖直),教师适时提醒他们这里的“横平”并非是我们认为的“水平”,而是在微微上斜的同时保持一种平势。同时引入学习:接下来我们继续掌握关于撇、捺两种笔画在汉字中的书写要领。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回顾旧知法,让学生通过交流已有书写认知进行书写要领内化巩固,同时激发了学生了解更多书写要领的积极性。

  二、教学“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书写提示”中的“英、及、柔”等8个生字,引导学生分别找出撇、捺在每个字中的位置,并想想它们的书写有什么特点。

  2.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只有将撇、捺两笔写得舒展,字整体才能够舒展和优美。

  3.指名四位同学板演生字(每位同学按照顺序分别板演2个生字),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他们的书写并予以,教师重点提醒他们看看撇、捺两个笔画的书写是否做到了“舒展”。

  4.教师根据学生的适时予以修正、范写,重点提醒他们注意“及”的笔顺是撇、横折折撇、捺.其中最后一笔捺画要舒展,与撇画保持对称之势}“柔”上面半部分的撇画不要写得过长,下面“木”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对称;“雾”下面“务”上半部分中的撇、捺要舒展,下面“力”的撇画则要稍微收敛;“奏”上半部分的横画要紧凑,撇、捺要舒展。

  5.学生自主临写8个汉字,教师巡视了解书写情况,重点看看他们有没有注意撇、撩两个笔画的书写舒展到位。同时挑选书写较好的同学的作业进行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观察发现与教师归纳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妤地掌握了撒、撩笔画的书写要领,进一步提升了汉字书写能力。

  三、教学“日积月累”

  1.课件播放歌曲《采莲曲》,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谈话引入:这首好听的《采莲曲》就是根据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王昌龄的诗歌《采莲曲》创编而来的。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来读读这首经典的诗歌作品。

  2.课件出示诗歌《采莲曲》及其画面,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想一想该如何读好诗歌的朗读停顿。

  3.指名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芙”是第二声,同时.注意指导学生读好朗读停顿(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人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学生齐读诗歌。

  4.引导学生再读诗歌,注意借助图画看看诗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自己都从诗歌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又似乎听到了什么声音?

  5.学生朗读思考,与同学、老师交流:

  生:这首诗歌描写的应该是夏天的景色。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从图画上画的荷叶、荷花看出来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芙蓉”指的是“荷花”)。

  师:同学们,除了从画面中看到了碧绿的荷叶和粉红的荷花外,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想到了有人划着船在荷花、荷叶中游玩、观赏。

  师:这画面中并没有人呀?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最后一句“闻歌始觉有人来”中想到的,说明有人在荷花,荷叶间唱歌。

  师:你的想象非常准确。那你们猜一猜,这会是什么人呢?他(她)又躲在哪儿呢?

  生:我觉得是女孩子,她被荷叶、荷花给挡住了。

  师:对!其实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没正面描写她,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却闻歌声等

  手法,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边读边想象诗歌的画面美,同时想象诗歌中的声音美。

  7.学生尝试背诵诗歌,指名背诵展示,学生齐背古诗。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边读边想象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并想象诗歌的画面、声音,进而自然融人到了诗歌的美好意境中,并体会到了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情趣。

  四、课堂

  美好而又短暂的一节课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孩子们,回家以后,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再次进行汉字书写巩固,同时还能把今天学到的这首《采莲曲》背诵给家长听一听。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7

  【课 型】单元梳理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打扫卫生,认识“扫、抹”等汉字,让学生养成联系生活实际来识字的好习惯。

  2.运用多种方法猜字的读音和意思,并查字典验证。

  3.学习比喻句。

  4.通过书写提示让学生发现同样的字当作为独体字和作为偏旁部首时笔画和外形都发生了变化。

  5.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教学重点】

  1.运用多种方法猜字的读音和意思,并查字典验证。

  2.学习比喻句。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猜字的读音和意思,并查字典验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识字加油站

  导入新课:同学们平时在家里、在学校里打扫卫生吗?都做过哪些呢?你做这些活都用到了哪些工具?(学生自由畅谈)

  课件出示有关清洁工具和清洁活动的词语,借助拼音,学生认读。

  (1)扫帚 抹布 拖把 水桶 簸箕

  看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各自是用来干什么的。

  (2)扫地 擦玻璃 倒垃圾 摆桌椅

  看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活动是怎么做的。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扫帚、簸箕、擦玻璃”最后一个字都要变调读轻声。“簸箕、玻璃、垃圾”偏旁相同。“扫 、抹 、拖、 擦、 摆”都是提手旁。

  你还知道哪些清洁工具或清洁活动?学生自由表述。

  板块二:字词句运用

  1.(出示课件)猜一猜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小组自由交流,猜一猜字音字义。再查查字典,看猜得对不对。

  教师板书: mō dú jiē

  摸 读 揭

  (教师指导:“摸”读音“mō”,字义:用手接触或轻轻抚摩。“摸”字是用手摸,所以用提手旁。

  “读”读音“dú”,字义:依照文字念。

  “揭”读音“jiē”,字义:把盖子上面的东西拿起或合在一起的东西分开。)

  总结方法: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我们首先可以通过偏旁猜测字意,其次可以通过全句的语境来联想字意,最后可以通过查字典来检验自己的猜测。

  2.学习比喻句

  (1)课件出示句子,指名学生读一读。

  (2)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读完句子,你们有什么发现?(都有“像”这个词)

  (3)(出示课件)想一想:这三个比喻句,各自把什么比作什么。

  (4)出示月亮和白云的图片,引导学生用“好像”“像…… 一样”“像…… 似的”写句子。

  教师板书: 好像 像…… 一样 像…… 似的

  板块三:日积月累

  1. 学生自读节气歌,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处”的读音。

  2. 师范读节气歌,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3.出示课件,学生自己读读后面的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对比起来探究,看看每行中都讲了哪些节气。了解“暑相连”的.意思,指的是:小暑和大暑相连,小暑后边是大暑。

  4.熟读成诵。

  板块四:书写提示。

  1.出示“劝、堆”。观察一下这两个字的书写,教师提示:有的字变成偏旁后,某些笔画的大小和形态要发生变化。(教师板书:劝 堆)

  劝:“又”捺改长点。

  堆:“土”横改提。

  2.出示“转、特”。观察一下这两个字的书写,教师提示:有的字变成偏旁后,笔顺也发生了变化。(教师板书:转 特)

  转:“车”横改提,先竖后提。

  特:“牛”横改提,先竖后提。

  3.学生书空笔顺,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你还知识哪些字作为偏旁以后笔画的大小、形态和笔顺发生了变化?

  (板书:蛙 秧 堤 轻 物 轮……)

  【板书设计】

  mō dú jiē

  摸 读 揭

  好像、 像…… 一样、 像…… 似的

  劝 堆 蛙 秧 堤……

  转 特 轻 物 轮……

  【教学反思】

  本案例优点

  本案例建议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在学习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积累几组意思相反的词,并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词,通过选择近义词,说句子,读儿歌,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积累。

  3、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听说能力。

  4、能勇敢地承担口语交际中的“导游”角色,增强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探究意识。

  二、教学重点:积累近义词、反义词。

  教学难点: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听说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课件出示:

  进——退

  快——慢

  安全——危险买——卖

  正——反

  复杂——简单

  2、读一读学习小伙伴的话,说说自己发现这几组词的共同点。 3、请同学演一演,理解词语的意思。

  4、教师示范读和师生对读这几组词,注意把生字读准。 5、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6、检查是否每个同学都认识并能读准九个生字。7、给生字找朋友。

  8、扩展练习:说说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课件出示:

  有——

  高——

  熟——

  干净——

  吵闹——

  细心——

  (二)、我会选

  1、课件出示

  美丽

  有名

  中央

  非常

  中心

  著名

  特别

  漂亮

  2、读读、想想、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做游戏:鸡妈妈找小鸡。

  第一排词语为鸡妈妈,第二排词语为小鸡,找对了,鸡妈妈就站在小鸡旁边,成了一对近义词:课件出示:

  美丽——漂亮

  有名——著名

  中央——中心

  特别——非常

  4、扩展练习:说说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凉快——

  也许——

  办法——

  高兴——

  (三)、仿照例句说句子

  1、出示例句:

  课件

  花坛真漂亮啊!我要把它拍下来。

  2、为什么“我要把它拍下来”?用上“因为XXXXX所以XXXXX”。

  3、让学生感知感叹句和陈述句的句式特点。

  4、课件出示:“北京真XXXXX啊!我多么想XXXXXX。”你会说吗?

  5、说说你想说的话,出示“XXX真XXX!我XXX。”说说自己的感受,争取跟同学不一样。

  (四)、我会读。

  1、课件出示:诗歌,配音。

  2、学生自由练读,注意读准字音。

  3、学生展示读(配乐朗读)

  4、多种方式练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五)、交际口语。

  1、情景谈话,引出话题。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看过故宫,爬过万里长城吗?你们游览过杭州西湖,爬过泰山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旅游,去领略祖国的壮丽山河,去欣赏各地的美丽风光。

  (2)出示祖国各地风景名胜的配乐课件。

  (3)小朋友们,刚才你们到各地去旅游,说说你们到了什么时候地方,看到了什么?

  2、分学习小组进行练习口语交际。

  让孩子们拿出课前收集到的祖国各地风景名胜的图片、宣传册或其他文字资料,在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竞选“最佳导游”和“最佳游客”。

  (1)“最佳导游”的标准:

  热情大方地向大家作介绍,语言清晰,流畅,让“游客”能听懂你说的话,并希望自己能到你的景点旅游。

  (2)“最佳游客”的标准:

  认真耐心地听取“导游”的介绍,所提的问题与景点有关,并且能提一些建设性建议。

  4、小结:我们的祖国地域广博,大好河山等着小朋友们去饱览,小朋友们如果现在就想去,那就赶快到课外书中去畅游吧!这样,你将成为一名快乐的旅行家。

  (六)、展示台:

  1、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2、全班根据内容的不同,分块展示作品。

  3、请给你喜欢的作品和同学评星级。最后,评选出“识字大王”、“小小收藏家”、“小小舞蹈家”、“小小歌唱家”。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心世界大事,增加对其他国家的了解。

  2、给学生一次更为自由表达的机会,把自己最近特别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3、培养学生“自能作文,自能修改”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口语交际《丰富多彩的世界》

  1、世界真奇妙,不说不知道,这次口语交际,我们就来说一说我们了解的世界。板书课题。

  2、我们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请同学们自读要求,勾画下来。

  3、指名汇报过程中,师板书归类:外国资料介绍、中国资料介绍、故事等。

  4、举办“世界博览会”“活动,通过图片、实物展览引发学生的交际愿望。首先分组进行,再进行集体交流。

  二、习作指导

  1、自由阅读习作要求,勾画重点内容,指名汇报交流。

  2、自己说说最想写什么,想怎样写,对构思不一般、有个性的学生要鼓励。

  3、师:自由表达,写真人真事,写真情实感。大胆地写,把内容写具体,句子写通顺。

  4、学生独立习作。

  第二课时

  习作评改

  1、说说自己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读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集体评议。

  3、同桌互评。

  4、个人修改。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AABC式的成语

  1、自由读一读成语,说说自己的发现。

  2、多种形式读成语,加强记忆。

  3、让学生用这些成语试着说句子。

  4、说说自己积累的同类成语:

  如:“比比皆是”“斤斤计较”“心心相印”“欣欣向荣”“咄咄怪事”。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熟字增加偏旁认识生字:

  ⑴ 读一读这些字词。

  ⑵ 说一说是采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和其他同学交流识记的方法。引导学生组更多的词语。

  ⑶ 同桌抽测生字条。

  2、“读读背背”五句表现友谊的名句。

  ⑴ 学生自读。

  ⑵ 引导学生熟读成诵。说说自己的理解。

  ⑶ 拓展资料: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战国)庄子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汉书》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雁门集》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选·争报恩》

  三、趣味语文“说‘言’”

  1、一个普通的“言”字,可以构成许多的词语来表达不同的含义,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2、各种形式多读几遍,说一说文中对“言”的概括是否恰当。

  3、启发学生拓展一下,由“言”构成的词语还有哪些。

  (“美言、谎言、箴言”)。

  5、仿编,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如“说‘笑’”,模仿短文的形式,用一句话说明各种不同的笑(微笑、讪笑、嘲笑、欢笑、苦笑、嬉笑等)。

  【课后反思】

  本次习作是不限题材随意写,学生却不知道些什么好了,还不如平时限定内容发挥得好,看来学生们对写作还是不能发自内心的去写,不能做到怎样想的就怎样写,还得训练。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AAABC式词语的特点,了解五句诗都是表现友谊的名句。

  2、巩固熟字加偏旁的认字方法,掌握本课生字。

  3、积累词语、诗句,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AABC式词语的特点,了解五句诗都是表现友谊的名句。

  2、掌握本课生字。

  3、积累词语、诗句。

  【教学难点】

  学到一些积累好词好句的方法,并学会学以致用。

  【课前准备】

  1、语文园地的课件。

  2、花朵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列小火车,瞧,它漂亮吗?大家跟它打打招呼吧。今天这列小火车要带大家到一个有趣的园地里游玩(课件出示),在这里你将会有很多新奇的发现,让我们赶快坐上小火车吧。

  二、游百花园,学习我的发现

  1、开动小火车,将学生带入词语百花园:

  学生做开火车的动作,念轰隆隆,轰隆隆,小火车往哪开?到百花园去欣赏美丽的鲜花。

  2、自读词语,同桌互帮互学。

  3、多种形式展示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等)

  4、读了这些词语,你发现了这些花朵的`秘密了吗?说说你的发现,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发现AABC式的词语特点,教师板书。

  6、像这样的词语还有那些呢?写在花朵(卡片)里,种入百花园(贴黑板)。

  7、花朵姐姐想跟大家做个小游戏:比赛谁能在一分钟里记住的词语多,谁就可以获得勤劳的小蜜蜂奖。

  8、比赛二:

  任意用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话。

  (奖励聪明的小蜜蜂奖)

  三、游生字娃娃园,学习读读认认

  1、开动小火车进入生字娃娃园。

  2、电脑出示左边的生字娃娃熟字,生字娃娃变身:出示右边的生字。

  3、观察每组生字娃娃的特点,学生发现:左边是已学过的熟字,右边的字是熟字加偏旁组成。(板书)

  4、同桌互学:你指我认,我指你认。

  5、比赛和生字宝宝交朋友,去拼音认字组词。

  6、生字娃娃超级变变身(生字开花),用熟字加偏旁法拓字。比如:直──植、值、埴、殖。

  四、游古诗园,学习千古名句

  1、开动小火车进入古诗园。

  2、出示图片,老师讲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的故事。

  3、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五句古诗的共同特点:都是反映友情的古诗。

  4、简单说说诗的意思,自己知道的有关诗人的知识,或编一个故事。

  5、同桌互背诗句。

  6、出示五个画面,根据不同的画面男生女生轮背诗句比赛。

  7、拓展:

  出示一张贺卡,你想用哪句诗送给远方的亲人、朋友,表达什么感情。

  五、回到收获园,总结收获

  1、小火车开进收获园。

  2、学生交流收获的知识。

  3、鼓励学生用分类收集的方式积累好词好句,展示一两个学生的《好词好句本》。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教材顺应三年级儿童喜欢编故事讲故事的心理,安排了一次想象性习作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教材在教学要求下面还为学生编排了一些小动物的插图。

  教学设计思想:

   1.使学生进入一种童话故事情境,促使学生进入角色投入情感,展开丰富的想象;

  2.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习,互相启示,体会到合作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意义;

  3.让孩子们从三年级开始就能够感受到写作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了以学习写作,投入热情去学习写作,进行习作实践。

  4.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将绘画、手工、游戏性实践活动、口语交际与写作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教学活动流程设计:

   第一步:想一想:“我们”来干什么了?

  美术课上,为学生出示一幅众多小动物在森林间的草地上活动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这是在哪里?上面有哪些小动物?(对,是在一块草地上。有小花猫、长鼻子狗、流着口水的小狐狸、小鸭、小鸡、小鸟,呵呵,还有一只大老虎。)再想象一下,可能还有什么动物在这里?

  让学生同学自愿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每一个人选一个喜欢的角色,为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头饰。教师指导学生在班板纸上面用彩笔小动物描画小动物图像,然后剪、粘贴、扎制,制作成一个漂亮的头饰。

  头饰做好以后,让学生把头饰戴在头上,启发学生想象:小组同学围坐在一起,想一想,你们这几个可爱的小动物到这里干什么来了?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你们做了些什么?

  第二步:到草地上玩一回“童话游戏”

  时间活动课上,把学生带到一片草地上面,让学生在草地上面分角色来玩童话表演游戏。每个学生都按照自己头饰代表的一个小动物角色,戴上自己做好的头饰,按照想象好的情节,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演一演小组内商量好的故事。教师提示学生:随着故事的发展,事先想象好的情况可能会有变化,大家商量一下角色的变化是否合理,如果合理,游戏中允许跟预先设计的有变化,大家细致观察一下:看哪个角色的变化更有趣味。

  第三步:把小组的“童话游戏”讲给大家听。

   口语交际课上,班上召开一次“我们小组的童话游戏”信息发布会。各小组选一个代表向大家介绍自己小组的游戏是怎么玩的,其他同学作补充。交流完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童话游戏最有趣、最吸引人?

  然后,请同学思考一下:假设你们小组的游戏再修改一下,故事情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每个角色在游戏中说的、做的会有怎样的改变?

  第四步:写一个童话游戏“剧本”。

   习作课上,布置学生按照交流讨论的情况和自己的游戏修改设想,写一个“童话游戏剧本”。教师提示学生:所谓剧本,只要写一个故事就行。然后,以一个小组的`想象为例给学生作示范:

  ──让学生想象后表述: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动物,你们到了哪里?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呢?

  告诉学生:把每一个小动物怎么说、怎么做的,包括你自己怎么想的,都写进去,写的通顺、明白就可以了。

  写完了,让学生自己先读一读,看看自己写的是不是很有趣,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修改?再给小组的同学读一读,看看大家是不是喜欢,让大家提点建议,修改一下。

  教师批阅学生习作,对学生的“剧本”提出好的建议。教师批阅的重点是学生的“剧本”中的故事情节是否完整、故事情节是否明白具体,角色对话标点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等。教师批阅后请学生再按照老师的意见改一下。

  第五步:“谁喜欢我的剧本?”

   学生写完以后,把自己写的童话“剧本”贴在教室指定的位置。组织学生阅读,遇到自己喜欢的剧本就在“剧本”上面做一个表示喜欢的记号。如果哪一个同学的剧本喜欢的人少,教师引导同学去就去问问同学们,为什么不喜欢?让同学给他提出意见和建议,然后指导这个或这些学生按照同学的意见再进行修改。

  为了拓展交流渠道,可以引导学生将“剧本”发到网上去,写信寄给手拉手小朋友,寄给杂志社的叔叔阿姨。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发现按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

  2、启发学生发现用一个部件和几个部件组合,构成几个新字的识字方法。

  3、让学生通过积累句子,并巩固生字,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地进行自我教育。

  4、教育学生做个诚实的孩子。

  5、让学生把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发现用一个部件和几个部件组合,构成几个新字的识字方法。

  难点:让学生通过积累句子,并巩固生字,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地进行自我教育。

  【教、学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我的发现

  1、小朋友们把这几个汉字的偏旁和部件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笔涂一涂,再小组内读一读,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我会认:

  ⑴借助拼音来认读生字。

  ⑵在小组内汇报学习情况,组内同学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一步学习这几个字。

  ⑶多种形式读生字,给生字找朋友。

  3、我会填:

  ⑴小组内分别给每一个汉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

  ⑵小组内交流,看看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填上一个字,就能变出很多字)。

  (给学生提供了识字空间,同时又是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能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求知好的内驱力。)

  三、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

  ⑴读一读句子,再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⑵背这两句话,指名背,集体背。

  ⑶拓展说说自己课后搜集、背诵的`很有道理的话,比一比谁搜集、背诵得多。

  2、我会写:

  ⑴先读一读“冷、热”,再说它们两个字义的关系,接着说出其余5个字意思相反的字。

  ⑵书写这五个字,提醒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⑶集体评议,比比谁写得好。

  3、我会读:

  ⑴教师范读,学生感知体验。

  ⑵让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

  ⑶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

  ⑷多种形式赛读。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拓展了语文学习的范围,促进学生储备知识与信息,利于知识的积累。)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该怎么做”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看懂了什么?

  2、表演再现情境:

  小组合作把它表演出来。

  3、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小松会怎么做?自己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做?然后选代表全班交流。

  4、评一评:

  说一说哪个小朋友想法好,说得好?

  (引导学生进入交际情境中,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创设全体学生参与的氛围,激动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使每个学生都有交际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交际热情与交际能力。)

  二、展示台

  1、识字擂台:

  ⑴小组内互相欣赏“识字本”。

  ⑵把自己认识的字直接读给同学听。

  ⑶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2、字词游戏:

  ⑴借助课前准备的卡片,小组内进行卡片组合,练习组字和组词。

  ⑵学生在书上通过连线练习组字和组词。

  3、评出“识字小能手”。

  (展示学生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展示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①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②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③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④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⑤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课前准备

  ①学生搜集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②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搜集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片与资料。

  ③写有“日积月累”里内容的小黑板。

  ④教师准备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的资料制成课件。

  ⑤教师准备“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最佳表达奖”的奖状。

  ⑥教师准备一本孙幼军写的《小猪唏哩呼噜》的书。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①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a。课件展示事例。

  ◆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像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

  ◆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

  b。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c。教师小结,引出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大家仔细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最后我们要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

  ②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

  ③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通顺、连贯。说的同学要大方自然,口齿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

  ④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颁发奖状。

  第二、三课时 习作

  ①交流故事,激发兴趣。

  a。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课前我们请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童话故事。请你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简要地说说大概,然后选出最有趣的故事在全班讲。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d。教师挑选《小猪唏哩呼噜》书里的一段故事读给大家听。

  ②点拨角度,开阔思路。

  a。教师结合同学交流的故事及《小猪唏哩呼噜》的故事加以点拨。看作者抓住了这种动物的什么特点展开想象的,拓展学生思路。

  b。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动物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

  ③选择动物,编写故事。

  a。学生选择几种动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b。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④交流展示,互相学习。

  学生把自己写好的故事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吸取别人的长处,并能根据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①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教师说:“我说黑。”学生回答:“我说白。”……

  ②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

  ③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④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

  ⑤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读读背背

  ①教师出示写有“读读背背”的小黑板,明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子。

  ②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读读背背,也可以“对口令”似的读读背背,如,一个人背“千里之行”,另一个背“始于足下”。

  ③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

  ④集体读、背。

  连连认认

  ①教师板书学生已经认识的字:竹、说、海、木、书、怒、女、子。请学生读一读,组组词。

  ②教师板书拼音,请学生读读词。

  ③教师板书生字,让学生边看边猜一猜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个字连成词呢?

  ④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些词语,再找一找合适的字,连一连线。同座可以互相帮助。

  ⑤全班交流。请学生上黑板连一连线,再请学生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词语。

  ⑥教师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请学生认读。

  第五课时

  成语故事

  ①教师有声有色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②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

  ③请学生自己画画简笔画来想一想: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

  ④全班交流。先读一读这个故事,再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⑤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

  ⑥教师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还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词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成语故事》。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醉如痴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上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任务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生动具体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劝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得内容是否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浑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建议,重说某一部分,也可以椐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报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延伸拓展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

  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愤怒学习的人,这节棵课,让我们把这些任务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要求,通过任务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精彩回顾

  1、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回忆在全班交流是,被老师和同学们称赞的同学是怎么说的。

  习作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按照要求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评议

  1、把自己认为好的地方做上记号。

  2、与组内同学互相习作,写几句评语。3、

  再次修改后在组内朗读欣赏,推选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有什么作用。

  3、翻阅类似的课文找出类似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4、想想课外的读物中有没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说说它的意思。

  4、开展读的竞赛,熟记这些成语。

  阅读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读后的启示,练习造句。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15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 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

  2、 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3、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过程

  ①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a.课件展示事例。

  ◆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像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

  ◆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

  b.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c.教师小结,引出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大家仔细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最后我们要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

  ②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

  ③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通顺、连贯。说的同学要大方自然,口齿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

  ④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颁发奖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3、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①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教师说:“我说黑。”学生回答:“我说白。”……

  ②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

  ③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④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

  ⑤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读读背背

  ①教师出示写有“读读背背”的小黑板,明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子。

  ②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读读背背,也可以“对口令”似的读读背背,如,一个人背“千里之行”,另一个背“始于足下”。

  ③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

  ④集体读、背。

  连连认认

  ①教师板书学生已经认识的字:竹、说、海、木、书、怒、女、子。请学生读一读,组组词。

  ②教师板书拼音,请学生读读词。

  ③教师板书生字,让学生边看边猜一猜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个字连成词呢?

  ④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些词语,再找一找合适的字,连一连线。同座可以互相帮助。

  ⑤全班交流。请学生上黑板连一连线,再请学生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词语。

  ⑥教师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请学生认读。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 读成语故事

  3、 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过程

  ①教师有声有色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②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

  ③请学生自己画画简笔画来想一想: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

  ④全班交流。先读一读这个故事,再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⑤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

  ⑥教师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还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