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辩才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课文透过三个小故事: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展示了晏子的一身正气和过人智慧,体现了晏子这位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的机智灵活的论辩、反击技巧,和他处处以国家尊严为重的凛然气节。
全文以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为序,先交待了时代背景和事件的起因,中间叙述了晏子与楚王三个回合的斗智过程,最后以一句话交待出斗智的结果。
结构精巧,紧凑完整,故事情节有起有落,矛盾冲突合情合理,且高潮迭起,扣人心弦。既干净利落又风趣幽默,具有极强的故事性。
课文叙述语言简洁生动,透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人物语言贴合人物身份,描述楚王与晏子的对话,双方辩词的锋芒,都表现得准确而生动,恰当地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特征。文中楚王的话不多,多为设问口气,但从“楚王见到了晏子,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这句话中的“冷笑一声”和设问句“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就能体会出楚王的目空一切、傲慢无礼的神情。还有从“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这句话中的“打发”一词,能够看出楚王对晏子的不尊重,又一次让人体会到楚王的傲慢无礼。在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时,当楚王得知堂下的囚犯是齐国人时,他又借故侮辱齐国: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样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目空一切、傲慢无礼的楚王形象。而全文重点抓住晏子对待楚王时动作、神态的描述,如:严肃、拱了拱手、故意笑了笑、面不改色这些词语和语言的描述,如:“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钻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等语句,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晏子的冷静、机智、灵活和能言善辩。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就应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资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到达上面的要求,教师就务必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本课我准备透过小声自由朗读全文,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默读全文,画出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怎样侮辱晏子?和晏子怎样反驳的相关语句,让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分主角朗读楚王与晏子的三次对话,帮忙学生准确体会楚王侮辱晏子时蛮横霸气、盛气凌人的神情,领略到晏子反驳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的论辩、反击技巧。从而降低学习难度,突破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且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
3、了解故事资料,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4、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5、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资料,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教学设计:
一、简介背景,揭题。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忙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2)根据课文资料,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3)将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以上问题。
1)学生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音,全班交流。
2)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能够补充。)
3)提出不懂的词和句,师生一齐讨论交流。
三、深入探究课文,突破重难点。
1、默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可启发学生联系课文有关句子与背景,作深入地探讨。楚国国势强盛,有吞并各国的野心。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显示国威,就是要吓倒齐国,使齐国臣服。
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导学生把楚王三次对晏子的侮辱连起来,做比较、分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绪的变化。第一次,就晏子身材矮小发难,这是抓住晏子体形弱点进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加大侮辱的程度,辱骂晏子无能,侮辱点由外而内,由晏子个人延伸到齐国,楚王心中已经恼怒。第三次,在前两次失败后为挽回面子所作的更重的辱骂,采取迂回战术,不再直接对晏子,而是虚拟捉盗贼事件侮辱齐国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
3)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晏子第一次对楚王侮辱的反驳:不是直白地表示不钻洞,而是用无漏可击的推理决定让对方服输。“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先肯定两点:一是“这是狗洞”,二是“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进而依两个肯定的决定让楚王去推理,使楚王不得不大开城门迎接晏子。第二、三次反驳可由学生独立地领悟。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理解,以发展思维的独创性。比如阅读晏子第二次反驳,可能有的学生会领悟到,晏子反驳不仅仅有力,而且很艺术。楚王说齐国没有人,是指没有人才。晏子以故意没听懂以及夸张和取笑的方法反驳楚王。当楚王更明确侮辱晏子和齐国时,晏子装作为难,提出撒谎和说实话的请求,然后用贬低自己为“最不中用”的人,鞭挞楚国为最下等国家。这中间有装傻、自贬、取笑、卖弄,在嘻笑之间一步一步地把楚王引到尴尬的地步。第三次反驳更为艺术,采取将计就计的办法,不揭露楚王的栽赃,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结不同果实为例,说出一个结论:水土不同,结果不同。再用这个事实去评价盗贼这件事,这是守中有攻:楚国是生养盗贼的国家。
2、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
4、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
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对晏子毫无办法,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5、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
6、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示一下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5、进一步理解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这种精神在这天有什么重要好处,给予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
6、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够边讲课文,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能够学完三个小故事后,采用分主角朗读的方式,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学生分组表演,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可从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评价。
作业设计:
必做题:
1、生字组词
2、把晏子使楚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选做题:
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
实践创新作业:
收集晏子的故事。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使用关联词语说话,让自己的语言更加有条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晏子语言的艺术;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的思想品质;
4、感悟尊重来自自身实力、来自国家实力、来自对别人的尊重。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晏子语言的艺术
教学难点:
感悟尊重来自自身实力、来自国家实力、来自对别人的尊重。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隐含主题
师:老师想送你们一个礼物。送什么呢?就送你们四个字吧。(出示匾)指名读,齐读——规圆矩方
师:“矩”字和我们写的有什么不一样么?这个书法家写这个字肯定不是错字,他为什么要在这个字上加一点?
有一句古语,叫做“外圆内方”,外圆——规圆,内方——矩方。那就是说,“矩方”指的是规矩对自己多一点,对自己更加要严格要求,要强调自己的真才实学;对外要尊重礼节,所以堪称这个人做人能做到规圆矩方。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
二、回顾内容,找出中心句:
1:晏子作为使节出使楚国,按理,双方一定要做到讲规矩,做到互相尊重。晏子得到尊重了么?
2:能不能用最简练的语言说说在哪些事情上晏子没有得到尊重?
3:但是,不管怎样,最后的结果——(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4:把这句话画下来。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
5:那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的什么呢?一起说——(生:口才。)
三、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语言的'巧妙
过度:在三个故事里晏子都说了什么?放开声音读一读,然后讲一讲,看看晏子说的话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生默读)
交流故事1:
生读——
师:(出示幻灯片)我们来分析一下晏子说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晏子不采用书上的这种方式,采用最直接的方式,好不好,为什么?
如果楚王听了会怎样想?
晏子的反驳真是——巧妙!
交流故事2:
第一次与楚王对话
师:(出示古文)这是古文中晏子的话,谁来读?
师:后人在晏子说的这个简短的一句话里面找出了三个成语——
师:我们来对号入座,“张袂成阴”的意思是——……
师:他不光是语言简练,还用了什么方法说出来的?(比喻、张的手法。)
师:你说哪个国家,袖子举起来就能成一片云?但晏子就用这个方法一说,怎么着?就让楚王觉得晏子他们国家的人真的十分多了。
第二次与楚王对话
师:我们仔细看,在这段话中,用了一个词语——所以。既然有“所以”,就必然会有“因为”。请你把“因为”送进去。
师:这样一说我们就明白了,这晏子可真会说话,用了两个前提,最后结尾,所以就派我到这来了。你瞧瞧这个晏子,如果用了两个“因为”,就重复了,于是就干脆不用了。(出示幻灯片)分析这句话。
交流故事3:
师:(出示幻灯片)分析这句话。这叫类比推理,后人把晏子的话当成典故,就是老师让大家背过的:——
师:刚才我们读了这么多晏子的话,请同学们总评晏子的口才给了你们什么样的印象?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书下注解,读懂课文,积累实虚词。
2、体会文中鲜明的人物形象,个性化的语言。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是学生接触文言文以来,第一篇较长的文本,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就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而文中故事颇具戏剧性,双方不太友善的对话中暗藏诸多机巧,
楚王听说晏子是善于辞令之人,想借机刁难他,而晏子临阵不乱,机警应变,针对楚王诬蔑齐人“善盗”,晏子引用橘化为枳的故事,类比推理出,反让楚王“反取病焉”。可以说文中人物形象鲜明,语言富有个性化。因此,体会文中鲜明的人物形象,个性化的语言。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便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教学设想:
在教学中,以朗读贯穿全文,让学生自己依据书下注解尽可能地去读懂文章,积累重点的实虚词。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读顺文章,把握重点字音;二读课文,读懂文章,积累重点的实词、虚词,争取能够翻译全文;第二课时,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并再读课文,感悟思考,分角色朗读,分析晏子为什么会战胜楚王,并分析文中晏子和楚王的人物形象;四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的魅力,贯穿口语交际等内容。最后,争取能够当场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周恩来总理作为外交家时的小故事导入:1972年2月,他陪美国总统尼克松参观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南京长江大桥。当踏上引桥时,尼克松突然问:“总理阁下,请问南京长江大桥每天有多少人经过。”“总统阁下,南京长江大桥每天有5个人经过。”看到对方发怔的样子,他又自豪地解释说:“每天经过南京长江大桥的人是工、农、兵、学、商,不是5个人吗?”尼克松听后,“啊”了一声,随即连连点头赞叹。。而今天课文中出现的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政治家。在齐灵公、庄公、景公时历任卿相,掌管齐国政治,讲究礼仪,以“节俭力行”著称。让我们一共走进《晏子使楚》。
二、初读课文,读顺文章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文中易读错、易写错的字,把它划下来,与同学们交流。
如:缚、熙、酣、枳。
三、二读课文,读懂文章
请同学们在读顺课文的基础上,根据书下注解翻译课文,把你不懂的实词、虚词划下来与同学们交流。(字词以学生自学提问、学生回答为主,教师进行总结)
⑴实词、虚词的积累。如对课文注释中的词语要多读、多记,不断温故知新。
使习方坐盗固徒其实病为其来也
⑵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的辨识、理解。
通假字:熙,同“嬉”,开玩笑。曷:同“何”,什么。
一词多义:之、使
古今异义词:坐盗避席其实(它的果实)所以(……的.原因)
倒装句:曷为者也(为何人)何以也(以什么办法)
参考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羞辱他一下,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就说,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犯了盗窃罪。”
晏子来了,楚王请晏子喝酒。喝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被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子生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四、集体朗读课文。
五、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及书下注释,并把课文翻译一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提问学生,解释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并翻译重点语句。
(1)解释重点实词、虚词
使习方坐盗固徒其实病为其来也熙曷“之”的用法
(2)翻译重点语句
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往而行。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4、齐人固善盗乎?
5、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二、分角色读课文,感悟思考
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读出人物的语气性格)思考晏子是如何反击楚王的?从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楚王又是怎样的人?
晏子临阵不乱,机警应变,针对楚王诬蔑齐人“善盗”,晏子引用橘化为枳的故事,类比推理出,反让楚王“反取病焉”。楚王的自作聪明、仗势欺人,晏子的机智善辩,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跃然纸上。
三、再读课文,口语交际
再读晏子与楚王的对话,体会晏子的外交语言艺术,主要在于他成功地运用了逻辑严密的三段式推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类比等反驳方式和语言艺术。请同学们谈谈在平时的生活中,与别人说话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做到以理服人,说话时要委婉点,注意方式方法,易于别人接受。
四、当场背诵课文。
五、总结:本文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寥寥数语纵观全文,晏子始终是站在国家的利益上,用外交辞令回击楚王的一次又一次伤及国格的侮辱,从而维护了齐国的形象与尊严。
六、作业布置:
1、背熟课文。
2、收集晏子的其他故事或其他古代外交家机智善辩的故事,讲给同学、老师、家长听。
3、完成合作学习手册。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
3.“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2)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 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ū”,是官职的称呼。)
(2)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研读楚王,感受前后变化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2.(屏幕出示这几句话)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楚王对晏子侮辱到了极点。挖狗洞让晏子钻,讽刺他身材矮小。说齐国没有人,就是说晏子无能。故意在晏子面前审问盗贼,嘲笑齐国人没出息。而且从“瞅”、“冷笑”、“笑嘻嘻”等词也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及齐国的侮辱。楚王的用意很明显,侮辱晏子,侮辱齐国,以达到长楚国威风的目的。)
3.有感情地朗读。
4.他的目的达到了吗?请浏览课文,把他每次侮辱晏子的结果画出来。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5.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三句话中都有“只好”一词,说明楚王不得不甘拜下风。)
6.最后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四、引向深入:
那晏子是怎样达到反侮辱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研究晏子语言,体会智慧
引: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最后都反被晏子侮辱。那么晏子是怎样实现反侮辱的呢?让我们跟随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走近这个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去感悟他的语言艺术,去体会他的铮铮铁骨!
1.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找出晏子的话,想想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探究
3.汇报交流:
(一)第一个故事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狗国”。楚王不想当“狗王”,自然就大开城门,迎接晏子进来了。
[这里应放手让学生自主交流,因为这几句话包含的意思不难理解。]
(2)晏子这句话发挥了它巨大的威力,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
(晏子将计就计,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有了“狗洞”一说,自然就引出了“狗国”之说。)
[设计意图: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领会其巧妙应答之根源。]
(3)感情朗读: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语气呢?(不卑不亢、绵里藏针)
(二)第二个故事
句一: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1)引导学生抓住“住满”、“就是一片云”、“就是一阵雨”、“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等理解“齐国人多”。
(2)“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三个分句分别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知道是什么吗?(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3)晏子的这一说法又巧妙在哪里呢?
(采用夸张说法,说明齐国人多,反驳了楚王“齐国没有人”一说。)
(4)感情朗读。
句二: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最下等国家”。
(2)在这里晏子能实现反侮辱,有何秘诀?
(晏子先编出一个“规矩”,然后顺着楚王的意思,说自己是最不中用的人,贬低自己,从而达到贬低楚国的目的。)
(3)有感情朗读。
(三)第三个故事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这句话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可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水土”的不同意思。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好,淮北的橘树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好,从而理解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同样道理得出,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说明齐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好,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说明楚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不好,从而理解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结:
晏子运用夸张等修辞及类比推理等方法,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靠他的三寸之舌,反驳了楚王的侮辱,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所以到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二、研究晏子神情,体会智慧
1.从晏子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能言善辩的口才和超人的智慧,我们还能从哪里看出他的智慧吗?请再读读课文,找找写晏子的句子,细细品味一下。
2.学生自学后交流:
(1)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
①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
(只是看了看,就想对对策来了,说明晏子智慧超群。)
(2)晏子严肃地回答……晏子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
①晏子在楚王面前说这一段话时为什么要严肃呢?
②后来为什么要装作很为难的样子呢?
(3)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
①从“面不改色”中读懂了什么?
②晏子不改的是什么?(超人的智慧和爱国的情怀)
三、角色朗读,课堂表演
1.分角色朗读三个故事。
2.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故事,分组讨论,组织表演,教师提醒注意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的表演。
3.评价。
四、布置作业:
1.复述课文。
2.读《晏子春秋》,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
练习设计:
1.读一读,写一写。
侮辱、威风、规矩、矮小、冷笑、为难、囚犯、出息、柑橘、面不改色、安居乐业
2.比一比,再组词。
敞()准()陪()臣()
敝()淮()赔()矩()
3.根据意思写成语。
(1)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
(2)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
(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4.完成下面填空。
(1)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所以,。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派到楚国来了。
所以,。
5.读完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教学建议:
1.本课很适合分角色朗读。可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也可以三个小故事学习完毕后分角色朗读。要重点读好晏子的话,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晏子受到楚王侮辱,回答的话是不是很生气呢?”“没有生气,那他又是怎样的语气说话的?为什么?”“你能这样说一说吗?”这样的教学处理,不仅能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感悟他的机智,也使课本语言活化为自己的语言,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演好课本剧。
2.语文教学注重课外的拓展。学习完本课后,可鼓励学生搜集一些在语言表达上机智巧妙的故事在课堂上作交流,或鼓励课后继续搜集,以丰富语文学习资源。如《林海雪原》中杨子荣面对坐山雕的盘问的回答,《沙家浜》中阿庆嫂跟刁德一斗智的语言,周恩来应答美国记者的语言,就颇机智巧妙,表现了人物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资料链接:
晏子(?—前500)名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齐国大夫。公元前556年,开始辅佐齐灵公,后又辅佐庄公、景公。他主张诛不避贵,赏不遗XX,重视生产,提倡蚕桑,反对厚赋重刑。在我国劳动人民心目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身,他以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为世人所称道。战国时,有人将他的言行编成《晏子春秋》一书。本篇课文选自林汉达编著的《春秋故事》。
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本文写作突出特点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最后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文章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围绕“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置身于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经历思考、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感受到晏子机智巧妙的应答,有所感悟和生成。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透过本课学习,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晏子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的资料,排演课本剧。
二、教学重点
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如何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三、课前准备
搜集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人物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尊严
[图片]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年,有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他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他就是――板书:晏子。
2.生介绍搜集的有关晏子的资料和故事。
3.补充板书使楚。抽学生讲讲意思。
4.师:晏子出使楚国时发生了什么事呢,跟老师一齐走进课文了解一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练习读课文。[课件:读书要求]
①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②边读边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抽生接读课文,群众评议。
3.简短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侮辱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在进行朗读指导前,安排了必须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读。]
(三)精读课文
1.问: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课文中几次写到他侮辱晏子?
2.师叙述: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驳的?请大家自己研究一下课文。[课件:自学要求]选取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并想想:在这个故事中,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驳的?
3.抽生汇报自学状况。板书:钻狗洞笑无才押齐盗
[课文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对于这样一篇故事性强的课文来说,该怎样处理教材呢?思考之余,教师摒弃了对课文资料的分析,淡化了情节教学,采用板块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让学生有选取的权力。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挑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自学,了解楚王如何对晏子进行侮辱,晏子又是如何进行反驳的。对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及语言有个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的朗读训练做好铺垫。]
4.师小结:刚开始,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缺陷,让他钻洞进城,对晏子的人格进行侮辱;在晏子见到楚王时,楚王讽刺晏子无能,侮辱齐国没有人才;之后楚王借一个囚犯,把偷的罪名安在齐国人身上,侮辱齐国的分量一次比一次更重了。应对这些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一一反驳。
5.[课件]晏子的话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大王难道不明白吗?橘树种在淮南的,结的柑橘又大又甜。但是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容易做盗贼吧。”
①你觉得此时晏子的情绪怎样样?他是用什么语气说这些话的?
②试着模仿晏子的语气来读读晏子的话。在读中体会:晏子对楚王的反驳妙吗,妙在哪里?
6.抽生回答,朗读。板书:狗国最下等国强盗国
7.这真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师生接读,再次体会晏子语言的精妙。
[学生对历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因此,我抓住本课的教学重点,从学生的回答中提炼出晏子对楚王三次反驳时说的话,让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模仿晏子的语气来读这三段话。透过自由练读,有感情展示读,师生接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晏子语言的精妙之处。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必须是津津有味,越读越想读,甚至会拍手称快,拍案叫绝的。]
8.在晏子妙语连珠的反驳下,故事最后的结果怎样样?板书:尊重
9.学到那里,你觉得楚王是个什么样的人?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生自由说)
(四)拓展,表演课本剧
1.师叙述:这三个故事主要由对话组成,大家想要演好,先得过台词这一关,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有感情地读好他们之间的对话。
2.[课件:排演要求]选取故事中的一个人物,练习有感情地读他的话。
师叙述:你想扮演机智勇敢的晏子,傲慢自大的楚王,还是故事中的配角―士兵呢?赶快行动起来。
3.展示。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一味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于是,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排练表演。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主角,他们就务必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模仿人物的语气。透过这一环节,学生又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和小组内的同学排练课本剧《晏子使楚》。
[课后的作业,是对本堂课教学的延续,设计让学生和小组内的同学排演课本剧,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晏子透过逻辑推理,巧妙运用语言,使气势嚣张的楚王低头赔不是的高尚爱国情感和人格魅力。在动态的思维与活动中,提高对语言的感悟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潜力。]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理清课文条理。了解课文是怎样有条理地表达内容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楚王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又是如何针锋相对的。
2、理清文章的条理。
课前准备
1、插图的投影片。2、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这期间,各国争战。其中齐楚两国国力强大,激烈争夺霸业。今天要学的一篇课文——《晏子使楚》讲的就是发生在这两国之间外交上的一件事。
2、板书课题,读题。
3、释题:晏子是齐国的大夫,他能言善辩,很有才干。“使”这里是派往。晏子使楚就是晏子被派往楚国访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大(d)夫侮(w)辱(r)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只要说出大概的意思)
3、大家提出预习时不懂的地方,共同讨论。
(简单的问题由学生解决,教师可作必要讲解。关于重点难点问题存疑)
三、引导学生弄懂课后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1、自己读一读课后第一题,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回答。
(楚王仗着自己的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指名读课后第二、第三题,边读课文边思考,试着完成下面表格。
教师检查:
(1)指名说第一次侮辱晏子的情形,教师填写表格。说一说楚王为什么这样做?
(2)二、三两次由学生直接说,教师写一些关键词语。并说一说楚王为什么这样做?
3、再读课文,找出描写晏子和楚王神态的词,想一想他们这时的态度。
4、你佩服晏子吗?试着用一些词语来夸夸他。(聪明机智、才智过人、能言善辩)再说一说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5、朗读课文,注意人物的态度的变化。
四、理清层次。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段?
五、总结全文。
作业设计:
1.用“/”划去刮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首都(dd島)大夫(dd)强盛(sh坣gch唍g)
乘机(ch唍gsh坣g)囚犯(qixi)正目(zh卬gzh坣g)
2.选词填空。
⑴吩咐嘱咐
①楚王只好()大开城门,把晏迎接进去。
②老师()我们,要抓紧时间复习功课。
⑵得意洋洋喜气洋洋
①楚王(),以为这一下子晏子可丢脸了。
②看到这一片丰收景象,大家都()。
3.读句子,结合课文用“√”选择正确的说法。
⑴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①楚王如果让自己从狗洞进去,就说明承认楚国是狗国。()
②楚王如果不让自己从狗洞进去,就说明承认楚国是狗国。()
⑵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
①说明晏子早就想好了反驳楚王的办法,装着为难是想让楚王允许说出要说的话。()
②说明晏子在“撒谎”还是“说实话”之间感到为难。()
⑶哪知晏子面不改色,他站起来说……
①说明晏子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②说明晏子毫不畏惧,勇敢顽强。()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晏子
让钻洞访问“狗国”
齐国没有人我最不中用
齐人没出息水土不同
自取其辱聪明机智
时间楚王侮辱晏子晏子反驳楚王结果
要进城门时让晏子从洞里进去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大开城迎接
见到楚王时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为什么打发你来呢?访问上等国家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派下等人
去,我最不中用,派到这儿来了。楚王只好陪笑
招待吃饭时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是两国水土不同楚王只好赔不是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晏子使楚的故事。
2.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3.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重点:
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能流畅翻译全文。
2.学习文中人物的艺术性语言。
预习导学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补充完整。
《晏子春秋》是记述 春秋 末期 齐 国著名政治家 晏婴 言行的一部著作。大约成书于 战国 末期,是后人假托晏婴的名义所作。这部书多侧面地记叙了晏婴的言行和政治活动,突出反映了他的 政治主张 和思想品格。
晏婴,字 仲 ,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莱州)。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
2.《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 三 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 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 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 高超的语言艺术 。
3.文中哪一句话将故事推向了高潮?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一句把故事推向了高潮。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酒酣(hān) 吏二缚一人诣王(fù)
橘生淮南则为橘(jú)(huái) 寡人反取病焉(guǎ) (yān)
5.自读课文,完成下面图示。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8
一、情感激励
同学们,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但柳老师还要强调一下,假如我也生活在那个时代,要注意我的性别,我可能也会对国家做出了贡献,他们怎么不叫我“柳子”啊?你发现了什么?(我个人认为,“子”是对有贡献的男人的尊称。)是的,比如说“孔子”、“老子”、“孟子”……说起晏子,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在这节课,我们走进他一个故事,叫《晏子使楚》。齐读课题。指题目,这个“使”就是“出使”,“楚”指的是楚国。那晏子出使楚国那就是使节,相当于现在的外交官。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源头小学的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怎样才算一个优秀的小记者呢?
(让学生明白,当记者需要:耳灵──能听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眼尖──善于观察,特别是对方的动作、神态;口利──要能言善辩,善于提问;手快──动笔写报道要快。)
二、初读感知,走近晏子
现在我们就出发,跟随晏子出使楚国。
1、指名说:你喜欢怎样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做到:
⑴动口、动手,用心朗读。
⑵初步知道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2、适当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三次侮辱晏子却没占到任何便宜的故事。第一次在楚国的城门外,楚王想让晏子钻狗洞,第二次见到楚王后,楚王却说齐国没有人,第三次在酒席上,楚王故意说齐国人品质不好。)
三、潜心体悟,研读晏子
1、得知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就先给他来了个下马威,楚王是怎么做的?晏子又是怎么反驳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相关内容,找到后马上举手。读后问:晏子的'话是什么意思?
2、出示黑板:
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___。
齐读。这段话这样说好在哪里?
(晏子不但保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且还讽刺了楚王。)
3、晏子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呢?看课文,能在“看了看”后面加上“想了想”这个词吗?为什么?说明什么?就说明晏子的思维敏捷,这晏子想也不用想,就说出下面的话──读。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板书:
楚王 晏子钻狗洞 狗国
4、晏子钻了狗洞吗?(没有)他看到这个狗洞是怎样想的呢?
5、(请一生站起来)孩子,你现在多高?书上说晏子身高5尺,古代,一尺8寸,估算一下,晏子有一米几?(一米三几。)晏子还没有这个同学高呢。他可真够矮的。这晏子一看楚王这样对他,肯定会想什么?(晏子就是这样想的。所以从这个“看了看”,你可以看出晏子的什么?(晏子的爱国精神、思维敏捷。)
板书:
思维敏捷。
小记者们,你们眼真尖呀,在这“看了看”里就看出了一些门道。
6、楚王第一次想侮辱晏子没得逞,接着又想了什么诡计?请大家一边读,一边划晏子和楚王对话的内容,晏子的话划“──”,楚王的话划“~~~”。体会一下他们的对话,看看我们的小记者能不能听出弦外之音?开始找,看谁找得有快又好。谁来读?
7、指名读: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晏子说这话的意思是?
8、既然谈到了第二次交锋,我们围绕这个故事继续聊聊!请自由读这句话,黑板出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后人在这句话中找出了三个成语──谁知道吗?知道一个说一个。我们来对号入座。
板书: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师边写成语边说“袂”和“踵”的意思。
9、把这三个成语赶紧象老师这样在书本上写下来,看谁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记住了吗?
10、第二次交锋还没有结束,谁再接着说?晏子做了个什么动作?(拱了拱手。)谁来试试这个动作?古代向人拱了拱手,是非常有礼貌的,这说明晏子讲话不卑不亢,不紧不慢。谁能边做动作边用这样的语气来读读?晏子这句话的意思是?
板书:
齐无人下等国
11、晏子不但装着为难的样子,拱了拱手,还故意笑了笑,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当时是怎样想的?小记者们,当你们看到这一切,你想分别对楚王和晏子说点什么?(板书:沉着冷静。)说得真棒,真不愧是口齿伶俐的小记者。让我们分角色读读这个片断吧。
(指名两人分扮楚王和晏子到台上表演读。加上动作,注意语气,其余读旁白。)
12、楚王见两计都不成,眼珠一转,又生一计,这一回,他又想了什么办法侮辱晏子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并由小组长负责,按照以下步骤学习。出示学法指导:
一、读一读,读第三个交锋的内容。
二、划一划,分别划出晏子和楚王的对话。
三、说一说,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听出了什么弦外之音。
四、再读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小组分角色再读课文。
指名按步骤回答问题。回答: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你读懂了什么?板书:押强盗生盗之国请你找出这段话中的成语。自由读读吧。(面不改色)
13、他不改的还有什么?还有什么?还有说的更出色的吗?真不错,把你们的话综合起来,不改的是他的勇气,是他的冷静,是他的正气,是他的能言善辩。板书:(能言善辩)你们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冷静)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读吧。
同学们,晏子自始至终都没有改,谁改了?(楚王)
14、看课文,第一次楚王让人钻狗洞,最后只好──(大开城门,迎接晏子。)第二次楚王说怎么齐国拿不出人才,只让你这个小个子来,最后只好──(陪着笑。)第三次说齐国人有问题,犯罪偷盗,最后只好──(赔不是。)
15、你瞧瞧这楚王,唉,送他几句歇后语吧──黑板出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哑巴吃黄连──()。齐读。
16、那这楚王最后的结局是,谁来读读,谁还想试试,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17、晏子凭着他个人的智慧赢得了楚国的尊重。我们明白了,一个人要想获得尊重,它需要的的的确确从外到内有真正的智慧,那就叫真才实学。小记者们,你们看到这里,有什么感受呢?你说得真不错,谁的感受更深刻?还有补充吗?
(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要多动脑,多学知识,才能有晏子那样的真才实学。才能成为受人尊敬、爱戴的人。)
谢谢你们给我的启发。(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悟出课文的写作真谛)板书:三读:悟。师指板书,小结:我们在学习阅读课文时,就是要通过反复读来理解课文、品味课文、领悟课文。并学习这种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四、超越文本,学当晏子
1、楚王本想侮辱晏子,以显楚国的威风,却没想到被晏子反驳的哑口无言,他眼看着斗不过晏子,心里十分不甘。突然,他见你们这班跟随在晏子身后的小记者,便轻蔑地说道:“哼,齐国太无能了,是不是没有大记者了,怎么来的尽是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娃娃?”小记者们,面对楚王的侮辱,你们准备怎样反驳呢?
(讨论,指名、同桌交流。)
2、楚王听了你们的反驳,只好说:“哎,小记者们,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小看你们了!”
五、开招待会,齐夸晏子
各位小记者,我们的报道任务已经圆满完成。齐王和人民正焦急地等待着大家的消息,你能用简短的一句话来夸夸我们晏子大夫吗?
六、小结延伸,积累运用
我们这班小记者在这次随访中表现出色,就连智慧超人,能言善辩的晏子也不住地点头称赞。请听听他对你们的评价吧。
让我们有感情的齐读课文,再次认识一下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晏子吧!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9
【教学设计说明】
晏子,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课文就是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课文中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主要步骤】
一、揭示课题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个。晏子是春秋时代齐国人,当过齐国的宰相。晏子善于言辞,机智果敢,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的故事。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
(“使”是出使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
二、读课文,自学字词
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字词。
1、读准字音:
淄、敝、枳、淮。
2、指导书写:
淄敝(笔顺)辱臣(笔顺)
3、理解词语:
大夫欺君之罪侮辱敝国、安居乐业得意洋洋囚犯。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写了晏子的几个故事?从哪里到哪里是写这几个故事的,给课文分段。
2、读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用晏子说的话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阅读理解第一个故事
1、默读思考:
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说“楚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
访问狗国得钻狗洞,楚国开的是狗洞,所以______。
3、楚王听到传话,为什么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楚王当时是怎样想的?
(如果让晏子从狗洞进来,那么楚国就成了狗国,楚王也成了狗国之王了。所以他只好吩咐打开城门。)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小故事。
五、阅读理解第2、3两个故事
1、默读思考:
这两个故事中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回击楚王的`,结果怎样?
结合填空理解晏子话的含义:
⑴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我最不中用,所以派我来访问楚国,因为楚国是_____。
⑵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了楚国却做起了强盗,因为_____。这句话中的“水土不同”是指______。
2、有感情地朗读两个小故事。
六、总结课文,巩固练习
1、朗读全文:
读后讨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机智果敢,善于言辞,热爱自己的国家。)
2、复述故事:
每人选择一个小故事,准备后复述。
3、按要求摘录课文中的词语:
⑴ 写动作的:_________
⑵ 写神态的:_________
⑶ 写外貌的:_________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晏子如何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挫败楚王的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学习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的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重点: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刚才我们彼此的问候。从你们的表情和状态,送给大家三个字:精、气、神。给老师了一个很大的鼓励,让我们在这堂课里互相地鼓励。同学们古人有句话叫做“外圆内方”,就是指规矩对自己多一点,强调自己真才实学,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外要尊重礼节。今天我们就要认识一位这样的人。看谁,同学们你们了解晏子吗?(学生回答)我们一起看一看。晏子的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学生猜测)
想:古时候,哪些人的称呼中有“子”?(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孔子、老子、孟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假如我也生活在那个时代,要注意我的性别,我可能也回对国家作出了贡献,他们怎么不叫我“钟子”啊?你发现什么?(生答)出示课件
小结: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为什么也称“晏子”呢?他肯定也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板书:使楚)
导言:《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20xx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课件)晏子受齐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国,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怎样才算一个优秀的小记者呢?(耳聪、目明、嘴勤、手快)说的多好啊!快跟着晏子走吧!
二 、初读课文:
同学们,我们刚刚跟随晏子出使了楚国。现在谁愿意站起来重现当时情景。你来读。他读的很好,有个地方大夫,现在我们都读大夫,还有个地方侮辱。你接着读,自己评价一下,还行,给自己留余地,读的快证明他读的流利,在慢一点就更好了。继续,老师听出这段有几个成语:得意泱泱、面不改色、安居乐业,把他们画下来读读。
刚才同学们一读就把课文读的这么好,而且在读的过程中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不信我们聊聊:晏子出使楚国那就叫使节,到别的国家去访问,理应受到尊重,但是这楚王第一次见到晏子就让晏子难堪。楚王不给晏子开城门,让晏子钻——(生答狗洞。)第二次用晏子矮说齐国——(生答没人了。)第三次(说齐国人人品不好。)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的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结果是;从此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读一读这句话。把他画下来在读一遍。孩子们,“尊重“换个词可以说是?(生答)”不敢不“换个词,(生答)换个说法读一下。(生说)你读的字正腔圆。楚王只能尊重晏子了。尊重晏子的什么?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教学晏子三次击退楚王侮辱,维护尊严的事例。
2、学会推理,学懂晏子反驳楚王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知道了《晏子使楚》一文中的大概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我们也知道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礼尚往来是正常的,那么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会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把文章速读一遍,用“-----”划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找到了跟你同桌交流。
2、同学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引导:
(1)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哪位同学愿意大声读出来?
(2)指名回答。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4、从这句话你读明白了什么?(必须去做,即使你不愿意,也得去做。)
二、抓中心句,理解脉络:
1、师: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我们说这个楚王一开始是准备干嘛的?今天,咱们就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去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有几次想侮辱晏子?到底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板书:侮辱
5、师: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划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讲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三、学生交流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5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1)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吗?
(2)指名回答。
(楚王想借钻狗洞来侮辱晏子身材矮小。)
(3)你怎么知道这是狗洞呢?“5尺来高”到底有多高呢?
(让晏子从这个一米高的洞里钻过去,这对于晏子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啊?是一种人格的侮辱。)
板书:钻狗洞——
2、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1)师:“瞅、冷笑”表达了楚王对待晏子是什么态度?
(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2)指导朗读这句话。
板书:没人才——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1)师:楚王说这句话是要侮辱齐国人什么?联系上下文想一下,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一下自己的理解。
(2)指名回答。
(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
过渡:同学们,如果你们身在异国他乡,别人说你没出息,你的国家社会风气不好,你会有何感想啊?(没面子,难过,气愤)光有这些感受有何用啊?我们要用我们的智慧来驳倒对方啊!我们来看看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板书:反击
四、学习晏子反击
1、师: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是哪个句子?
2、指名回答。谁能体会晏子当时的心情和当时的场面,(会很生气)给他加一个修饰词语,来读一读。投影出示:晏子看了看,地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3、师:晏子为什么这么回答?他这么说有何含义呢?
访问正常的国家是开城门,访问狗国才需要钻狗洞,楚王让我钻狗洞,说明楚国是。
板书:是狗国
4、所以-----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5、师:楚王这城门打得可真是无可奈何啊,否者你就要承认自己国家是狗国,自己是狗王了。
6、小结
从这次的回答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晏子的聪明才智。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没有恼羞成怒,冷静地反驳,巧妙的语言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楚王,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不伤了两国的和气。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都学懂了晏子第一次反击,而好戏还在后头。现在请大家利用这种方法学懂之后的二次反击,四人为一组,读二、三次反击的话。
7、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8、全班交流完成习题。
A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
我是最不中用的,最下等的,访问楚国。
所以楚国是_最不中用_的_,最下等的_。
结果楚王只好陪着笑。
B淮南水土好,产柑橘。淮北水土差,产枳。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就做起强盗来。
所以楚国是社会风气不好的强盗国
结果_楚王只好陪不是
9、师:晏子的智慧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啊!现在自由欣赏一下晏子的语言。
10生分角色读文.
五、分析人物
1、师:晏子出使楚国,与楚王三次交锋,从他的从容应对,从他绵里藏针的语言中,你对他有了哪些认识?
生自由讨论(能言善辩又不失礼节维护国家尊严、不辱使命、足智多谋、不卑不亢、有理有节)
六、小结
师:同学们,晏子成功出使了楚国,从此,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更重要的是晏子维护了自己祖国的尊严,这可真是“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啊。你们想不想做一个和晏子一样充满智慧、能言善辩的人?现在我来考考大家,看看你能否灵活应答。
七、迁移练习
有一次,克林顿到外地演讲,他正在演讲时,不满他演讲的人从下面传来了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两个字“白痴”,如果你是克林顿,你会怎样回答?
八、欣赏课文情境剧。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2
一、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本文写作突出特点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最后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文章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二、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围绕“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置身于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经历思考、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感受到晏子机智巧妙的应答,有所感悟和生成。
三、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讨、点拨式教学
八、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自编课本剧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
3.“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 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ū”,是官职的称呼。)
(2)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已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把文章速读一遍,用“-----”划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
2.交流,引导:
(1)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出示,齐读“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板书:尊重
二、抓中心句,理解脉络
(1)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像这句也一样,你读了以后想到了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在这之前是怎样的?在这之前,楚王_______________。
(2)交流后板书:侮辱
(3)指名男女同学分读这两句话,“学贵有疑”读了以后,我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何变侮辱为尊重?谁能简单来说一说:
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1.在这之前,楚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来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自由说------指名说
师过渡:同学们可真认真,把长长的一篇课文就读短了。但要想真正理解课文,咱们还得好好研究。今天,咱们就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去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用“——”划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讲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三、学生交流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边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里钻进去。
这句话有点复杂,再读一遍,相信第二遍会更好!你能用自己的话讲得更简单一点吗?
(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板书:钻狗洞——
2.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
指导朗读这句话,特别指出:瞅、冷笑
读重音,真聪明,一下子就学会了,跟着他的样子,一齐读这句话,这句话楚王是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板书:没人才——
第三次机会让给平时班上不太回答的同学来说。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
板书:没出息——
是啊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同学们积累的词汇还真多!
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板书:反击
四、学习晏子反击
1.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学生交流)。找是找到了,但我感觉读得太平淡了,谁能体会晏子当时的心情和当时的场面,给他加一个修饰词语,来读一读。出示:晏子看了看,__________地说:“这是个狗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心平气和 怒气冲冲)
好的,同学们都答得很出色,反复地读了以后,同学们思考一下,然后完成练习: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是狗国
2.晏子给予有力的回击以后,结果如何?读,板书: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3.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
4.小结,学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都学懂了晏子第一次反击,而好戏还在后头。我们将继续利用这种方法学懂后二次反击,变换一下学习方法,四人为一组,读二、三次反击的话,讨论以下习题;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等人访问下等国。
2.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
3.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
2.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
3.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水质土壤的不同,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社会风气不同,因为生活环境不同,导致本质的改变,所以楚国就是强盗国,齐人在楚国才会变强盗。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你也去参加这个会,你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先说后写)
1.晏子才智过人,有善辨的口才。
2.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在晏子的心目中,不会让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3.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他才会理直气壮。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同学们,只有今天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不辱使命,维护尊严。
板书设计:
11 晏子使楚
起 因: 齐王想仗势欺人显威风
楚王——晏子(机智勇敢 能言善辩 热爱祖国)
(侮辱)————(反击)————结果
经 过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赔不是
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陪着看
结 果: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2.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3.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
教学重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介绍宴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尝试给课文分段
(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
(2)分段
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宴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心平气和地冷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设计06-23
《晏子使楚》说课稿12-16
《晏子使楚》的教案02-27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0-13
【推荐】《晏子使楚》教案四篇10-15
【精华】《晏子使楚》教案3篇11-01
关于《晏子使楚》教案范文9篇07-12
关于《晏子使楚》教案模板6篇07-23
《晏子使楚》读书心得体会10-29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