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09-06 00:58:1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九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九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概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本科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所需课时1课时。

  生活中的旋转现象、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和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旋转与平移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对学生构建空间观念很有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

  3、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渗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学生一定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加入图画的形式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在本课的设计中就加入了大量的图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采用从生活实例入手,为学生创设一个又一个的情境,让学生在看、做、想中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及掌握,为了便于学生发现“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规律并突破学习的难点,本节采用演示、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电教辅助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玩具风车、飞镖各一个,方格纸题单。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由“游乐场游戏引入。

  教师先说规则:一会儿大屏幕上会出现一些词(滑梯、推积木、小猴表演),同学们先理解词的意思,然后用动作表示出来。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面向大家),让他根据大家的动作猜出这个词并说出来。接下来一人猜词,其他学生用动作表示看到的词的意思。

  回想我们刚才做的几个动作,你感觉它们的运动特点一样吗?其实它们属于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我们的读书资料上就为大家介绍了一些,在看书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读书要求。

  [设计意图:从猜词游戏引入,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因为对这些词的理解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用形体表示词义又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事情。让学生先看读书要求,这样使学生知道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带着问题和任务看书,使学生有思考的内容,同时对以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观察比较,初步感知。

  1、分类、感知。

  (1)依次出示8个物体运动的画面。

  (风扇的叶片转动、升旗、、推窗等)。(课件出示)

  生随着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语言把看到的现象表现出来。

  (2)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一样吗?你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

  (3)4人小组里讨论: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4)平移和旋转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回答用符号表示。

  (5)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平移和旋转。

  刚才大家看到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中,平移和旋转前后什么变了?(位置)什么没有变?(形状和大小)

  2、亲身体验平移和旋转。

  想亲身体验平移和旋转吗?欢欢想请大家试着做一做旋转和平移的动作。听口令用身体活动来表现这两种运动。

  3、判断下面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课件出示)边演示学生边答,注意语言表达完整性。

  (三)、深入感知,探究平移。

  1、出示捉迷藏的游戏。(课件出示)

  生观察,思考,按要求寻找福娃兄弟。

  2、引导生认识平移的方法:看整图(板书)。

  3、我们可不可以只观察图形的`某一部分来研究平移呢?出示:三角形图。

  (1)你能看出三角形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向上)你是怎么看的?(箭头)

  (2)那么它向上平移了几格呢? (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3)请生拿出▲和方格纸来移一移,说一说。

  小组讨论三角形怎么数平移了几个格子?引导生认识对应点。板书:对应点

  (4)你还可以从三角形的哪一部分看出三角形也向上平移了3格?引导生认识对应边。板书:对应边

  小结:在物体平移前后的位置上,任意选一组对应点,再数这组对应点中间有几格?那么这个三角形就平移了几格。

  4、巩固深化:

  (1)课本P19试一试中间的三角形图,请生任意找一组对应点,用铅笔点出来,再数数三角形向下平移了几格?

  (2)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请你在蜡烛图和小鱼图上点一点,数一数,再把空填写完整。

  指名汇报。你是怎么数的?注意纠错。

  5、画平移后的图形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怎么看一个物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了,你能画出一个图形平移之后的图形吗?

  (1)试画 向上平移3格后的图形。

  (2)展示交流。

  (四)、欣赏与拓展。

  平移和旋转现象不仅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人们还运用平移和旋转创造了美丽的图案。( 课件展示图片)

  体会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创造的美,了解平移和旋转的作用。

  (五)、小结全课。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最后,画出教学过程流程图。同时,流程图中需要清楚标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媒体和相应的评价方式。

  七、教学评价设计

  根据学生表现,设(1)最佳注意状态:注意集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注意稳定。

  (2)最佳认知状态:感知清晰、观察敏锐、思维活跃、想像丰富、记忆牢固、大脑处于最佳兴奋状态。(3)最佳情感状态:态度认真、学习热情、兴趣浓厚、充满活力、生动活泼。

  (4)最佳意志状态:动机强烈、求知好问、主动积极、克服困难、能自制、有毅力。

  八、帮助和总结

  随时深入课堂,及时引导学生学习,对不懂的学生要及时讲解。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的新知识。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自主认读词语,在互相交流中积累词语,并弄清词语的含义。 2了解包含因果关系的复句,并会正确运用。 3 积累名言警句。 4 通过阅读“收集资料”,学习对于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学会为我所用。

  (二)过程与方法: 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语言训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探索知识的好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关联词的`作用,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安排:1课时

  一.学习“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词。 2、指名读。 3、在小组中说说这些词语的含义。 4、全班交流,理解词语意思。 5、谈谈你发现了什么。

  二.学习“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说说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3.师讲解转折。 4 用这些关联词写句子。

  三.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读句子,指名读。 2.你知道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学生交流。 3.回想句子的意思,尝试背一背。

  四.学习“收集资料” 1 自由读。 2 说说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3 学习了这个阅读材料给你什么启发?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多音字没。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将一讲。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识记生字。

  2、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遇事要多动脑筋,要实践。的道理。

  二、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激趣引入

  小朋友,你在平时学习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吗?你是怎样克服的?(生各抒已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文《小马过河》,看看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它又是怎样克服的呢?听老师讲这个故事,同学们边听边想想:课文讲一件什么事?(小马在妈妈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实践,终于渡过小河把小麦驮到了磨坊)

  从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识记生字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遇到困难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解决。

  2、 火车读词游戏

  深浅 拦住 甩甩尾巴 仔细 低下头

  3、谁愿意当小老师检查识字情况?(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

  1、 猜字游戏

  2、 理解课文中不懂得词语。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互帮互学,解决困难,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理解课文

  师:同学们的识字情况很好,你们能把课文也读这样好

  吗?

  (生按自然段读课文)

  师:谁想到前面展示一下?大家来听,认真倾听别人读书是非常好的习惯。

  (指名读书,相互评价。)

  师:我们不但认识了生字,还读通了课文,表现的真棒!通过读课文,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谈论读后的收获。)

  预设:

  1、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小马在妈妈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实践,终于渡过小河把小麦驮到了磨坊。

  2、 小马在去磨房的途中遇到了老牛和松鼠,他们告诉小马的答案不一样。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而小松鼠却说:水深得很哩!昨天,他的一个小伙伴就是掉到这条河里淹死了。

  3、 妈妈教给了小马做事情应该要多多动脑、多多实践的道理。

  、、、、、、

  师:你们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读懂了这么多,刚才某某同学说:老牛和小松鼠告诉小马的答案是不一样。你们想一想,老牛和小松鼠说的话对不对?为什么不一样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书。

  (学生自由读书,回答问题。)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行角色朗读。

  是: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小马是怎么做的?

  生:回家问妈妈。

  师:你们觉得他这样做对吗?

  展开讨论。

  师;在妈妈的帮助下,小马克服了困难,把麦子驮到了磨房。那小马送完麦子从磨坊回来后,心情怎样?又会对妈妈说什么话呢? 学生展开想象回答问题,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会认真倾听,在互评中提高自己。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使学生的见解得到充分发挥。

  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其中情感。

  拓展延伸

  1、读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能举例说说吗?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论。) 2、复述课文

  使学生养成遇事要多动脑筋,要实践好习惯。

  指导书写

  1、 认读生字并组词。

  2、小组讨论如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

  3、在田字格中怎样占格才漂亮,小组交流后描红、写字。

  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 惯。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①隋朝的建立和统一;②社会经济的繁荣;③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及其作用”等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视频资料和设问,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②通过史料分析掌握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原因。

  ③在学习“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和信息,结合动态示意图,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把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作用等重点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隋朝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繁荣”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②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据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学生情况分析: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初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日益表现为以逻辑思维为主,但形象思维仍占有一定的位置,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感悟历史。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①导学法,指导学生收集有关隋经济发展和大运河的资料,准备历史短剧的表演。

  ②探究式,通过采用图片、视频资料、学生制作的模型等直观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并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

  ③体验式,采用角色扮演法。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在主动体验、感受历史的过程中探索和解决历史问题,从而促进和发展学生的认知、情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技术准备,以及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因为视、听、触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将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前期教学中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逐步提高,需要教师引导改进。布置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多渠道搜集史料可以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整理并运用史料的能力。让学生准备历史短剧,在搜集、阅读、编、演的过程中将体验和感受所承担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所探究问题的认识。教师制作课件资料,设计探究问题。

  三、教学资源与资源准备

  1.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级下册)

  2.自制多媒体课件。

  3.网站资料、材料。

  四、多媒体应用分析

  五、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学 科:数学

  教学内容: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圆柱的体积》

  教材分析:

  〈〈圆柱的体积〉〉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圆柱的体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而这节课的顺利学习将为以后圆锥体积的学习铺平道路。学生已经有了把圆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经验,联想到把圆柱切拼成长方体并不难,但是学生还是喜欢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我给学生创设尽情展示自我的空间,通过自主的学习、合作探究、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从而解决生活当中常见的问题。由此、我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生体验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让学生知道知识间的相互转化。

  能力目标:

  倡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采用的教具为PPT课件和学具。(圆柱体切割组合学具,各小组自备所需演示的用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圆柱形水杯。

  (1)老师在杯子里面装满水,想一想,水杯里的水是什么形状的?

  (2)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出这些水的体积吗?

  (3)讨论后汇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数据后再计算。

  (4)说一说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出示橡皮泥捏成的圆柱体。

  出示问题:大家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来求出这个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呢?

  (有的学生会想到:老师将它捏成长方体就可以了;还有的学生会想到捏成正方体也可以的!)

  3、创设问题情景。

  (课件显示)如果要求压路机圆柱形前轮的体积,或是求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还能用刚才那样的方法吗?

  刚才的方法不是一种普遍的方法,那么在求圆柱体积的时候,有没有像求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那样的计算公式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动力。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积极思考,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制造认知冲突,形成任务驱动的探究氛围。)

  二、新课教学

  设疑揭题: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一)学生动手操作探究

  1、回顾旧知,帮助迁移

  (1)教师首先提出具体问题:圆柱体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几何图形有联系? 启发学生回忆得出: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圆形;侧面展开是长方形:所以……

  (2)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圆面积公式的。

  (通过想象,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由“形”到“体”;同时使学生感悟圆柱的体积与它的底面积和高的联系,通过圆面积推导过程的再现,为实现经验和方法的迁移作铺垫)

  2、小组合作,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1)启发猜想:可见,大部分图形公式的推导都可以把所学的转化为学过的。那么你觉得圆柱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系?你能猜一猜圆柱的体积可以怎样计算呢? (这是学生会有圆的面积想到把圆柱转化为长方体)

  老师激励同学们:大家同意他的猜想吗?但我们还是要小心地验证猜想的科学性。都说实践出真知,接下来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学具,动手尝试着进行转化,并说一说转化的过程。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操作体验。

  老师引导学生探究:

  ① 说说你们小组是如何转化的。这是一个标准的长方体吗?为什么?

  ② 如果分割得份数越多,你有什么发现?(电脑演示转化过程)

  ③ 这是同学们刚才的转化过程。那书上是怎么说的?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用直线标记,找出关键句。全班齐读。

  (3)现在再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演示转化过程。其他同学边观察边思考: ①切割后拼成了一个近似于什么的形体?

  ②圆柱的体积与拼成后的长方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③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什么?

  ④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有什么关系?

  (二)教师课件演示

  1、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16份、32份、64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依次解决问题。 ①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

  ②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

  (配合回答,演示课件,闪烁相应的部位,并板书相应的内容。)

  ③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是V=Sh(板书公式)讨论并得出结果。你能根据这个实验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为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摘要]教学设计方案是否需要统一的模型是教学实践的疑难之一。从设计活动内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及设计方案的功能与作用的哲学层面,分析其共性与个性、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同一性”是进行设计活动的共性原理,是设计者进行自觉设计活动的基本理论依据;“统一性”是设计结果的形式,是保持不妨碍个性化设计结果的一般载体。“同一”即“统一”,“同一”性的原理为高职教学设计方案统一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的指导。

  [关键词]教学设计;模型;哲学思考;同一性

  一、思考问题的提出

  教育目的是一个复合体。由于教育者的认知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教育观;而教育观的趋向影响着教学意义的取向。由于教育观的不同,教学目标决策、教授内容选取、教学价值导向也会有所不同,从而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故言,教育观是教学设计的故园。当认为个体发展需求是学校教育活动存在的前提,“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体的发展,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1]的时候,学情特征便成为教学设计更多考虑的因素,旨在满足不同学生个体情趣、基础层次的教学方案,便成为“个体本位论”教学观的港湾。当认为社会需求是产生教育活动的根源,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行业需求、岗位要求就成为教学设计更多考虑的因素,旨在满足社会需要的教学方案便成为“社会本体论”教学观的落脚点。教学设计方案成为教育观回归的驿站。高职教学设计疑难的释解需要回溯到它的本源,以哲学思维解答教学设计研究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教学设计方案是设计教学活动的载体。在这种形式之下,设计要素之间及设计方案的功能与作用,存在着共性与个性、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其共性引发出教学原理的“同一性”,即教学设计活动所遵循的共性的基本原理;其个性引发出设计活动结果形式的“统一性”。对于前者,异议不大;而对于后者,分歧较多。设计结果的形式是否需要采用统一的模型是学校管理与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个难题。我们提倡教学设计方案形式“同一”性的原则,这不仅仅是在哲学上“同一”与“统一”的相通,设计方案内在规律一般性和特殊性能够达成统一的趋向,也是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

  二、教学设计方案的功能及其内在矛盾的统一

  (一)教案的概念及其功能

  教案,又称教学方案、教学设计方案。它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教学情况为基本依据,以科目单元、任务、项目、环节、情境为基本单位,对教学目标、材料、程序、方法、条件等进行具体的、合适的选择、决策和合理地编制的实用性方案。教案可以是课堂教学思路提纲性的简单方案,也可以是尽心渗透教学意图的详细编辑。无论是简案还是详案,都“具有授课功能、展示功能和检查功能。授课功能是指用于教学,是给自己看的;展示功能是指用于交流,是给同仁看的;而检查功能是用于被检(查),是给领导看的。因此,教案必须是‘形式和内涵的完美统一’”。

  (二)教案功能之间的矛盾

  就授课功能而言,教案要求实用、方便,教案的体例和内涵可以多元化、个性化,尽显课程特色和教师的授课风格、职业习惯。“那种认为存在一种唯一的最佳教学设计模型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事实上,有多少设计者与设计情境,就有多少设计模型。”[2]课程特征、教学风格及学情的多样性规定了教学设计模型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与教学设计模型“同一”性原则形成矛盾。用于同仁交流的展示功能也存在着这样的矛盾。这种矛盾在管理检查功能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教学管理上,由于评价的需要,“同一”性不仅具有管理上的必要,而且在理论上也具有必然性。否则,教案的评价难以采用“同一”的标准,教案的优劣难以评定;重要的是,如若不采用适用于职业教育特征的“同一”的教案体例或模式,职业教育较之于普通教育教案的特征和特点难以鲜明地体现。从哲学层面讲,规范意味着僵化的开始,“同一”意味着个性的扼杀和创新的止步。在教学设计必然性、“同一”设计模型的必要性之下,如何避免因规范而步入僵化、因统一而失去活力,使设计模型多样化、设计方案百花齐放,充满教师的个性特征和创新活力,使教学设计“形式和内涵的完美统一”呢?这种矛盾的`对立,单纯地依靠行政命令的方式去解决,难以达到教师自觉接受和顺畅运行的效果。

  (三)教案形式的“同一”

  自觉的行动来自于理论的自觉。课程特色、授课风格和学情的多样性所导致的教学设计模型的多元化与“同一”性原则能否达到理论上的统一呢?在授课功能上,“虽然具体的教学设计模型不同,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保持极好的同一性”[3]。课程特色和教师独特的授课风格并不等于教案体例可以特立独行、不受限制。教学设计方案特殊性之中总是包含着一般性,并受到一般规律的制约。教案的共性由基本信息和教学要素组成。基本信息包括课程名称、教材、班级、地点、教师情况等内容;教学要素包括教学任务、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手段、板书设计、课时分配、作业布置和教学反思等教学组织过程中的诸要素。以上共性的基本信息和教学要素在教案形式和教学基本程序上存在同一的可行因素;在教学实践中统一教案的体例,采取“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存在着可能的趋势。而这种可行因素和可能趋势在检查管理功能上衍化为职业教育规律下理论上的必然。“职业教育的教案除具备普通教育教案的特征外,还必须有强烈的职业教育的特征,其必须有职业性、直观性和实践性,体现理实一体、任务引领、工作过程和信息技术等特点”。在此,一般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原理所要求的是教案统一体例的必然趋势。

  (四)教案功能矛盾的解决

  在“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之下,如何展现不同的课程特色和教师的个性风格呢?假设,“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是框架性的规范性要求,共性的基本信息和教学要素中共性的要求,不影响“同一”的规定性要求,仍然保留着“同一”的完整性。在传授知识和实习、训练技术技能的内容及其教学活动的步骤、环节、学时的具体设计安排,教学目标的设置及其达成度,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语言的设计,完全可以由教师依据课程的需要和自身的个性风格而自主决策,教师完全拥有尽情发挥的空间。因此,在“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之下,教学管理者提供不同风格的教学设计体例和适度的规范空间,既可以保持“同一”教学设计模型的规定性,又满足了不同特征的课程和不同教学习惯的教师的需要。这是运行教学设计模型内在的策略性要求。

  三、教学设计模型是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要求

  初涉教坛的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对教学规律的准确把握,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重难点不明、教学环节设置不合理、问题解决手段不科学等问题。如何快速地适应规范的职业要求,加快教学业务的发展,提高教学实效性,进行规范的教学设计培训和采用“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使之借鉴运用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在本院青年教学设计培训班的调查中,在“教学设计是否有必要”问题上,64.5%的青年教师认为“很有必要”,35.5%的认为“有必要”,意向统一。在教学设计模型问题上,支持“学校设置2~3种(模版)形式,由教师自己选择”的占到80.6%;支持教学模型“由教师自己设置”的有19.4%,多数拥护“同一”教学模型的推广,并建议提供优秀教学设计范本、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的方法等材料,以供借鉴。“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在具有直接借鉴功能的同时,更具有引领示范的作用,那些对“同一”教学设计模型意识模糊的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会借鉴、对比“同一”教学设计模型与个性教学设计形式的优劣,为“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提供进一步完善的经验。

  四、规范教学设计模型下个性风格的发展

  “同一”的规范模型提供了教学设计的范本,是一般教学规律之下设计方案形式的统一,并不意味着限制了教师创新个性发展的空间。在一定的教育教学观基础上,在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决策、教学程序的制定、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语言的设计等方面,教师均可以按照课程的特征和个人专业基础及风格特征,创新独特的教学设计方案。尤其是在教学目标决策和教学活动组织方面,教师有独立发挥的空间。教学目标决策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它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教学的进程,影响教师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同时为教师提供了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4]。因为影响教学设计的主要内部因素有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等;主要外部因素有学生、教材和社会等。在这些因素综合的交互作用下,教师会形成千差万别的具有个性特征的“适当的教学目标”和不同风格的教学活动方式。比如,由于对教学意义和知识的理解的差异,在教学目标决策时,有的教师注重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把知识视为发展学习能力的材料和途径,因而在学习理论上自然地倾向于认知主义,在目标决策时,更多考虑的是把“注重对学习者信息处理和加工能力的培养”[5]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和评价内容;而有的教师则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学习理论上自然地倾向于行为主义,把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主要评价内容。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教学目标一旦确立,教师就会根据教学目标,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和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形成具有个性风格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4][5]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16,14,20.

  [2][3]RM加涅,WW韦杰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4.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角色的主要对话,知道春天的一些季节特征。

  2、感知故事中电话号码的排列顺序,初步找出其中的规律。

  (二、)活动准备《春天的电话》课件,数字卡片:1-5一份;小松鼠、小白兔、小花蛇、小狐狸贴绒图片。

  (三、)活动过程

  1、谈话,激发兴趣。

  T:小朋友,如果你有一个好消息,你会用什么办法去告诉你的好朋友呢?

  C1:打电话 C2:发短信 C3:写信给他

  (评析:孩子们的经验比较丰富,回答时氛围很热烈,在这里多留了一些时间给孩子们充分表达的空间。)

  T:小熊也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它的好朋友,它会用什么办法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吧。

  2、分段讲述,依次出示课件。

  ⒈出示PPT1、2、老师讲述故事第一段。

  T:小熊用什么办法告诉它的好朋友?C:打电话

  T:他先给谁打了电话?打电话先要按什么?那小松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教师出示电话号码)听小熊在电话里对小松鼠说了什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C:喂,小松鼠吗?春天来了,树上的雪融化了,快出来玩玩吧!

  2.T:小松鼠听完电话后,又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谁啊?C:小白兔

  T:小白兔的电话号码是多少?(教师将前面一个数字移到最后,出示电话号码)小松鼠对小白兔说了什么呢?C:喂,小白兔吗?春天来了,山坡上的草绿了,快出来吃青草吧!(幼儿练习小动物的对话)

  T:为什么要请小白兔出来吃青草呢? C:因为小兔子本来就喜欢吃

  ⒊(出示PPT3)T:小白兔听完电话后心里会怎么样?(很开心)他也想到了给好朋友打电话,它的好朋友是谁啊?(教师出示小花蛇)小白兔就给小花蛇打电话,你们猜一猜他的号码是多少呢?(34512)

  T:你是怎么知道他家的电话号码是这个的?C:把前面一个放到后面去

  (评析:通过前两个号码,老师用移数字的方法呈现出来,给了孩子一定的暗示,孩子们已经能够自己总结出小动物的电话号码规律来了。但这时是需要老师做一个精简的总结提升的,才能够让所有的孩子都理解,老师在这里缺乏了这样一个总结。)

  T:小白兔对小花蛇了说什么呢?幼儿学说对话。C:喂,小花蛇吗?春天来了,河里的冰融化了,快出来游泳吧!

  T:为什么会让小花蛇出来游泳呀? C:他平时就游泳的

  (评析:形式可以再多样化一些,集体的,个别的、表演形式的,总是重复一种方式会让孩子讲的兴趣度下降。)

  ⒋(出示PPT4、5)T:小花蛇听完电话后也好开心,他想到了给好朋友小狐狸打电话,小狐狸的.电话是多少呢?请小朋友猜一猜,并上来排出来(幼儿排电话号码并集体验证)。

  T:小花蛇会对小狐狸说什么呢?幼儿先说,然后听一听、学一学。(喂,小狐狸吗?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快出抓虫子吧!)

  T:小狐狸听完电话后想到了好朋友小熊,就给小熊打电话,号码是多少呢,请小朋友再来猜一猜、排一排。

  T:小狐狸对小胖熊会说什么呢?幼儿学说对话。(喂,小熊吗?春天来了,山上的花儿开了,快出来采花吧!)老师边贴上相应的图片。

  T:你们发现小动物家电话号码的秘密了吗?原来只要把号码最前面的数字宝宝排到队伍后面去,就成了另一个小动物的号码了。

  (评析:这样的小结在孩子们发现的时候就应该予以肯定和总结,放在最后有些置后了。)

  4、讲述故事最后一段。

  T:小动物接到电话会怎么做呢?C1:出来玩 C2:会唱歌跳舞 C3:会很开心

  (看PPT6)T:小动物们接到电话,都高高兴兴地来到外边,他们一起开心地唱起了歌、跳起了舞。

  T:你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为什么? C: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T:因为这些小动物们,你关心我,我关心你,都知道把好消息带给别人,让大家都感到很开心。

  (五)活动延伸:

  T:春天来了,真是一个好消息,小动物们都知道了,可是你的好朋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不知道呢,你们想告诉他们吗?请你们把这个消息也用你的办法告诉他们吧!

  (评析:在活动最后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份调查表,让孩子们填上想告诉的这个人的电话号码,再在下面画上自己想告诉他们的春天的特色。进一步地进行延伸,让孩子们继续思考春天里的一些特征。)

  二、活动评价

  ⒈活动中孩子们敢说、想说、愿意说,老师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比较轻松地氛围,给孩子充分的机会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有机会说,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十分愿意思考,反应都是很热烈的。

  ⒉孩子们通过老师的暗示发现了电话号码的规律,也因为这个电话号码,让孩子们的情绪达到了整个活动的高潮。

  ⒊对于这个教材老师没有继续深挖,像小狐狸吃虫子这样的常识是可以在这个活动中体现的,老师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⒋一遍零碎的欣赏、学说下来,老师没有给孩子们一个完整欣赏的机会,孩子们没有整体的来欣赏这个故事,这样的语言活动中还让孩子完整欣赏一遍会更好一些。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作为一节自主设计的展示评价活动课,将根据创意台灯的展示、评价、交流、优化这条主线层层展开教学,以学生活动贯串始终,教师做为“主持人”仅为课堂的组织者、调控者。

  一、设计思想

  “设计方案的改进和完善”是“技术与设计1”的中有关设计部分的内容,结合教学进度和学生活动,制定了创意台灯的展示、评价、交流、优化的教学内容。高一20班分成6个小组,利用课外时间,安排了创意台灯设计制作活动,计划如下:①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调查需求,调查统计,明确要求;→②制定设计方案:收集信息,设计分析,方案构思,方案呈现,方案筛选;→③制作模型:绘制图样,台灯制作;→④测试、评估及优化:测试,评估,优化;→⑤台灯的使用和维护:设计一份产品说明书。在学生初步完成台灯制作以后设计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动手之后的又动口,是本次制作活动的总结提高,也是学习内容的概括拓展,在实践和创新两方面进行技术素养培养。通过展示、评价、交流、优化使学生获取改进和完善设计方案的建议和灵感,对设计及评价的原则、设计三要素、交流的方式,整合运用,体验感悟,从而提高带动学生敢于表达意识,激发学生的设计激情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总之,让学生敢想、敢做、敢说,在设计的殿堂里展示创意,感受快乐,迸发设计的灵感和激情。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完设计的过程、原则、评价,方案的构思以后,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缺乏一个整合,联系和综合到一起的学以致用。再加上现在的.高中学生,学的多,说的少,做的更少,因此学生需要这样一个机会,一个创意台灯的完整制作过程正复合这种心理需要,学生有激情去设计,去表现,过程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都会让学生回味无穷。把该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制作一个台灯,

  每组设有组长,做好分工。制作完成之后,更有一种展示的冲动,分享设计成果的愿望,也更需要一种评价、交流,去碰撞智慧,迸发灵感,找到设计方案改进与完善的方向和突破口。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让学生台灯设计的展示与评价中,在交流讨论中,表达设计思想,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创意的精彩,认识到设计的灵感来源于生活。

  ②了解对设计成果评价的目的性与必要性,知道评价的基本方法,进一步体会评价的原则。

  ③了解交流的目的与方式,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2. 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台灯作品展示评价的过程,体验评价的方法。

  ②体验交流讨论的过程,了解交流的方法,体验思想的碰撞和辩论的激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创意台灯设计为载体,让学生亲身感受设计评价、交流的过程,再次感受设计的快乐,体验劳动的辛苦,享受成果的喜悦;提高带动学生敢于表达、展示自己的意识,激发学生的设计激情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对通用技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①创意台灯设计的展示、评价、交流、优化,认识设计评价与交流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完善优化自己的设计。

  ②设计及评价的原则、设计三要素、交流的方式,知识的整合和学以致用。 难点:

  正确理解评价、交流、优化的全面性、角度性、针对性,及评价角度的联系性和矛盾性。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构思与流程

  根据创意台灯的展示、评价、交流、优化这条主线层层展开教学,以学生活

  动贯串始终,教师成为“主持人”成为课堂的组织者、调控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安排台灯展示、讨论评价、即兴点评、投票评奖等主要活动内容,采取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形式,在完全属于他们的课堂中,畅所欲言,讨论甚至是辩论,挑战思维,化解难点,感悟设计,有效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使学生对设计形成积极的情感和实践创新的态度。

  本节课设计辅以多媒体技术,以课件引导,用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现生动、丰富的设计信息和学生课堂上的活动相互呼应,以设计领设计,以设计实现课堂的大容量,融会贯通设计环节教学内容——使学生对设计的过程和原则、设计的评价和方案构思的内容有整体的认识,把学生快乐地、理性地带进设计世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字。

  2、通过上下文或表演了解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等词语,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能借助课文中的插图进行阅读,深入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2、进入角色,体会情感和课文所要说明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愿意与人合作。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到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去吧。瞧,两只可爱的.小动物梅花鹿和金丝猴欢迎我们来了有一天,他们在一块儿进行了本领的大比试,于是,就有了一个非常美丽的童话故事比本领。(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梅花鹿和金丝猴比试什么呢?

  2、比试的题目是谁想出来的?

  3、梅花鹿和金丝猴都是怎么想的?

  四、小组学习,互相帮助。

  1、遇到生字,尽量用平时的办法自己学习、解决。

  2、经过思考,不懂的地方一起讨论或做个记号。

  五、班级汇报,集中学习。

  1、各组汇报自学情况,解决疑难问题问题。

  2、开展摘果子游戏,集中识字。

  3、读好课文,感悟品味。

  1)、激趣点拨:梅花鹿和金丝猴都认为自己必胜,比赛开始后,他们都连忙奔向河对岸去摘果子。那么,胜利者是谁呢?谁来讲讲了解到的情况。

  2)、反复品读课文,加深理解。

  3)、学生质疑,师生互动。

  4)、角色朗读、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识字,练习写字,进一步体验合作的重要。小组合作为掉进坑里的小白兔设计营救方案。

  板书设计:

  比本领

  梅花鹿金丝猴

  团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