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六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初步树立环境忧患意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好习惯,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
能力:了解并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初步学会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的基本方法。
知识: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六年级学生通过低年级相同主题内容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已经能从自己的亲身感受中,看到环境与生活的关系,对环境问题有一定的关注意识,抱有能在好的环境中生活的愿望。但是由于生活范围的狭小,生活圈的闭塞,他们对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得环境问题还缺乏了解与认识,更不懂得从全球的角度看待世界性的问题。本课的教学要达到的就是让学生从富有震撼力的事例中,感悟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形成对全球环境的忧患意识,并能实践之于日常行动中。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都是可喜的,但在喜悦之余,又让人想到了悲伤之处,那就是环境的日益恶化。城市如此,农村亦是如此。如今,在农村广袤的土地上,也在发生着让人忧心的变化。工厂建起来了,但是,排出的污水使河水变浑了,排出的浓烟使天空变灰了;漂亮的房子建起来了,但是耕地被占用了。经济发展了,但是化肥农药的使用让土地盐碱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老思想让人们乱砍乱伐,过度开发,造成森林资源在减少,土地沙漠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学生们正悄然经历着这些变化。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热爱地球、关心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探究、思考的过程中有感悟、有启发,教师就要从生活中入手,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习“地球的奉献”,从生存环境、资源、空间等方面展开,让学生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学习“我们唯一的家园”,从比较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唯一的家园,懂得地球对人类的生存十分重要。学习“重负的大地”,从人口、资源、环境这三大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用数据来说明,用实例打动人,让学生认识到这些严重的环境问题不能再继续下去,否则会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质量。通过搜集和调查家乡的环境问题,让学生了解资源污染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危害,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初步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保护好我们共同生活的空间——地球。
教学重点
培养热爱地球、关心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其他星球基本概况(温度、水分、氧气)的资料;搜集关于“人口”、“环境”、“资源”现状的相关资料;制作;了解本地的环境现状、原因、危害以及采取的措施。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其他星球基本概况(温度、水分、氧气)的资料。分小组搜集有关“人口”、“环境”、“资源”现状的相关资料。分小组通过看、听、问、查等多种方法和途径调查了解本地的环境现状、原因、危害以及采取的措施。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地球的奉献”“我们唯一的家园”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重负的大地”“我们家乡的环境”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
活动一 地球变挤了
1.研讨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漫画,思考并交流:(1)漫画中有些什么?当你第一眼看到这幅漫画时,你有什么感受?(2)漫画的主题是什么?漫画中表现的问题是什么?请为漫画取一个名字。(3)凭借你的想象,给漫画中的“地球”和“人”各配上一句台词,并加以解释。
2.[播放视频:地球变挤了]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进行讨论:世界总人口和中国人口现状如何?人口增长过快造成了哪些社会问题?(板书:重负的大地 拥挤——人口增长过快)
【设计意图:感受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活动二 地球变穷了
[播放视频:贫瘠的地球]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自然资源日益减少,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后果?是什么原因使地球变“穷”了?
小结:在这唯一的地球上,资源是有限的。森林被破坏、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人类的生存将受到严重影响。(板书:贫瘠——资源日益匮乏)
【设计意图:了解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的原因及其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后果,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活动三 地球变脏了
1.[出示图片:肮脏的地球]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进行讨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谈谈当前环境受污染的状况、原因及其后果。让学生感受到空气越来越污浊、河水越来越臭、大地越来越脏,认识到酸雨的形成、河水的污染、土地的破坏正是人类自己的“杰作”。(板书:肮脏——环境严重破坏)
2.[展示图片:调查报告]
引导学生结合呈现的资料,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说说本地当前环境受污染的现状、原因、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目前采取的措施和我们的建议与行动,并将好的建议提供给有关部门。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活动四 地球与人类的对话
1.开展人地之间的对话活动,让碧水蓝天重返我们的生活。全班分为两大组,分别代表人类和地球互相给对方写信。
2.阅读教材中活动天地板块的小资料,了解世界环保节日。
(1)说一说设立这些节日的目的以及今年这些环境节日的主题。
(2)为其中的某个节日设计一个主题,并说明含义。
【设计意图:了解地球母亲的痛苦及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程度;人类已认识到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及其后果,正在为此采取积极的措施。】
板书设计
重负的大地
拥挤——人口增长过快
贫瘠——资源日益匮乏
肮脏——环境严重破坏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地认读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了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1、视频:壮观的赛特凯达斯瀑布奄奄一息的赛特凯达斯瀑布。
2、巴西总统菲格雷主持葬礼的图片。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视频:壮观的赛特凯达斯瀑布看了短片你有什么感想?
(太壮观了!太漂亮了!)
视频:奄奄一息的赛特凯达斯瀑布看了短片你又有什么感想?
(这个瀑布没有刚才的瀑布雄伟壮观)
师:“其实这两个短片播放的是同一条瀑布——赛特凯达斯瀑布”
出示:巴西总统菲格雷主持葬礼的图片
你知道这些人在做什么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特殊的葬礼》这一课
板书课题
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谁的葬礼?为什么特殊?等等)
通过视频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赛特凯达斯瀑布的今昔对比,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感情
二、激发兴趣,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拼拼音、查字典、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
(2)小组内读课文。
(3)指名分节读课文,纠正不正确的读音,读得不流利的语句反复练习。
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三、自然感悟、交流
(1)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在文中勾画出最能震撼心灵的词、句或段落?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悟
(一)赛特凯达斯瀑布的今昔对比中感受大瀑布消亡的迅速、环境破坏的严重。
结合重点次与理解
昔日:汹涌、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雄伟壮观;(板书:雄伟壮观)
今日:逐渐枯竭、无奈的低下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板书:逐渐枯竭)
(二)赛特凯达斯瀑布逐渐枯竭的原因
人类毫无节制的用水
乱砍滥伐
(三)从参加葬礼的人的特殊性及广泛性中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从受祭者的特殊性体会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从而感受“特殊葬礼”的真正含义
提出中心问题让学生思考、感悟,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学生对文章语言的理解、感悟,提升情感。
四、扩展:
师:假如你是菲格雷总统,在这个葬礼上,将对着巴西人民演讲,你会怎么说?
五、自学生字
调动学生动脑识字,逐步掌握识字方法。
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9.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臭氧层破坏是当前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自70年代以来就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臭氧是一种天蓝色、有臭味的气体。在大气圈的平流层中,有一个臭氧含量较高的臭氧层,它好像一个巨大的过滤网,可以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有害的紫外线,有效地保护地球生物的`生存。
1985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在9月至10月平均臭氧含量减少50%左右,并周期性出现。北极臭氧层耗损也很明显。
臭氧层耗损对人类健康及其生存环境的主要危害是:大量的紫外线直接辐射到地面,导致人类皮肤癌、白内障发病率增高,并抑制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农作物受害减产,影响粮食生产和食品供应;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破坏。
因此,199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49/114号决议,确定从1995年起,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这一日子的确定,进一步表明了国际社会对臭氧层耗损问题的关注和保护臭氧层的共识。
臭氧层对人类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是什么呢?科学家认为,臭氧减少是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入氯氟烃(氟里昂)和含溴卤化烷烃(哈龙)等气体引起的。
氟里昂在自然界不会自己产生,而是人类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扩散出来的。它用于制冷装置的冷冻剂、气溶胶、有机溶剂和泡沫发泡。哈龙用于作灭火剂。目前,我国及世界各国正采取措施,逐步淘汰氟里昂和哈龙等对臭氧层有害的物质。
一位美国环境科学家曾预测:人类如果不采取措施,到20xx年,全世界将有1.5亿人患皮肤癌,其中有300多万人死亡;将有1800多万人患白内障;农作物将减产7.5%;水产品将减产25%;材料损失将达47亿美元光化学烟雾的发生率将增加30%。
由此而知,保护臭氧层的工作迫在眉睫。在认识到高空中的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的同时,还应了解近地低空气中的臭氧却是一种污染物。低层臭氧含量的增加可以引起光化学烟雾,危害森林、作物、建筑物等,臭氧还会直接引起人的机体失调和中毒。某些电器例如复印机,在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臭氧。因此,在使用这些电器时,应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畅。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哺育、报酬、陶冶、晨光熹微、络绎不绝等词语。能用陶冶、哺育、络绎不绝等词语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行到启迪,懂行了应该怎样做人。
3、通过学习课文,懂行古井为人们作出了贡献而不要报酬,从而体会乡亲们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4、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并能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含义较深的词语和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具准备
小黑板、卡片、图画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提题谈话
这篇课文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讲的是我的故乡有一口古时候留下来的水井。多年来古井一直为人们提供泉水,无私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到很大的启迪,赞美古井无私奉献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风格。这篇课文生字比较多,有些句子的意义比较深刻难以理解,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同探讨。
2、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一遍,借助字典识字和理解词语。
3、通过自学,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4、检查自学情况。
(1)拼读生字,读准字音,出示容易读错的生字练读。(卡片)
rǔ bǔ táo yě qiàn
乳 汁 哺 育 陶 冶 歉 意
luò yì xún chóu
络 绎不绝 年过六 旬 报 酬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注意熹、暮、瘸、酬、歉等字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
5、训练区别形近字,不要写错字形。(出示小黑板)
熹( ) 暮( ) 绎( ) 歉( ) 冶( )
喜( ) 幕( ) 译( ) 谦( ) 治( )
6、理解课文中有关词语。
启迪、无所求、年过六旬、微熹初露、络绎不绝、暮色降临、相依为命、难以估量。
7、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检查能否读正确。
8、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讨论归纳。
(1)古井像母亲一样哺育乡亲们。
(2)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古井来取水。
(3)乡亲们长年帮助老人担水。
(4)不收报酬老人歉意。
(5)乡亲们用古井作对照。
(6)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情操。
根据每个自然段意思给课文分四段。(学生试分,教师检查)
9、范读课文。
10、作业 练习
(1)区别字形,比一比并组成词语。(出示小黑板)
(2)学生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讲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引言
上节课,同学们经过初读课文,学会了本课字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以及给课文进行了分段。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读课文来进行课文分析。
二、讲读课文
1、出示挂图。先同学们观看。提问:同学们这幅图上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画的主要景物是什么?(一口水井,和来担水的人)从图画中我们看到这口水井就是我们课文中讲的那口古井。(板书古井)。提问:古井是什么?(古时候留下来的水井)这一段讲了古井的一些什么?(古井的位置,井水清凉可口)这口古井与村里人们的密切关系?(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到这儿取水)作者用了怎样的比喻来赞美这一口井?(板书:温情的母亲,甜美的乳汁)这里是把古井比作一位温情的母亲。出示卡片:母亲乳汁哺育这里是借物来比喻人。(板书:以物喻人)
2、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这一段写人们到古井取水的情形,从哪些方面进行叙述?(1)从时间上看,取水人多,书上哪些词语可以说明?(从微熹初露到暮色降临)(2)从人数上看,取水人从书上哪些词语可以说明?(络绎不绝地闪过)闪安形容挑水的人过得快,还一个接一个。(3)从听到的声音看,取水人多。(挑水的工具发出的响声,象刚下过一场春雨)。同学们请思考来古井取水的人从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体现出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表示?(板书:取水人多,络绎不绝)提供的水是怎样的水呢?(板书:提供生命的泉水)。同学们我们知道古井给我们提供的水是生命之水,这么多人都要饮用她这说明了什么?(板书:以水养人)出示卡片,学生读词语微熹初露,暮色降临,一支支,络绎不绝,湿漉漉。
教师小结:取水的.人多,说明古井和人们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离不开古井。因此,作者用温情的母亲、甜汁、哺育来比喻。她提供的水是生命的泉水,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过渡谈话:故乡的古井,不仅为乡亲信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情操,还懂得了怎样做人。这些事在作者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讲古井陶冶乡亲们品格的例子。
3、同学们现我们来学习(35节)。请一大组齐读。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提问:在古井边每天都有一些事发生,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写了动人的取水场面,还有哪一件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同学们想一想,是一件什么事请思考回答(指名回答,讨论:村里乡亲们帮助一对老人的故事。)这对老人遇到什么困难?在课文中找到有关内容,读一读,(遇到水的困难)乡亲们是怎样帮助这一对老人的?请同学们找出有关词语说明。(今儿明儿那个;长年不空,总是满缸水)提问:乡亲们这样做接受过老人的报酬吗?(没有)为什么?(因为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课文中哪句话体现出来?(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这句话表现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是讲人们不仅从古井中汲取生命的水,而且还把古井看作了高尚的典范,以古井的精神来帮助别人,表现了人们受到古井的启示,以古井为榜样的思想感情。)(板书:帮助老人不要报酬,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从乡亲们帮助老人不要报酬,说明了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情操,以她的美德教育了人。(板书:以德育人)
5、齐读课文最后两节。通过读后我们知道:文章更深刻地赞美古井的品格,使乡亲们懂得了怎样做人。提问: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抒发感情的?(先用不仅还赞美古井,让乡亲们懂得怎样做;然后用难以估量无所求来赞美古井无私和贡献。最后用离乡十七年还常想起古井的启迪,来赞美古井的品格。)
提问:作者从那口古井受到什么启迪?(启迪们怎样生活,怎样做)(板书: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6、教师小结:作者通过赞美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阗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样的品格,教育了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做人。进一步写了人们把古井当作自己的榜样,深情地赞美了古井对人们深切的启迪。古井时时刻刻都在向人们无私的奉献着。(板书:无私奉献)
7、通过以上的讲读学习,和上节课同学们划分的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讲古井的位置和作用。
第二段:讲来古井挑水的人多。
第三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老人挑水,不要报酬。
第四段:讲古井给人们的启迪。
8、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三、课堂练习
(1)用启迪、络绎不绝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
温情的母亲 甜美的乳汁(以物喻人)
取水的人
提供生命的泉水(以水养人)
古井 络绎不绝
帮助老人 无私奉献
陶冶乡亲们的品格(以德育人)
不要报酬
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总分总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非常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狐狸用精神胜利法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尝试,他们都将错过一顿美餐。它告诉我们做事要亲自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二、学生分析:
学生的学习起点并不为零,他们的智慧口袋里装满了东西。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独特感受。
三、设计思路:
1.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其中。
2.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朗读指导、以读为本中,让学生感悟道理,积累语言。
四、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酸等九个字,会认会写狐等八个字,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游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通过自读、挑战读、评价读等方法,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从而悟出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五、学习重点分析: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和有感情。
2.识字
六、学习难点分析:
读中感悟,明白道理。
七、课前准备:
课件、头饰猴子图、狐狸图、写字卡。
八、学习过程:
1.看图识字:(课件出示葡萄图,认读葡萄)你觉得葡萄成熟了吗?成熟的葡萄把小狐狸吸引过来了。(出示狐狸图,认读狐狸。)
2.激趣导课:可是狐狸却说葡萄是酸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让我们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3.板书课题:17酸的和甜的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本课例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 了解作者和作品。
⑵ 了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
⑶ 利用字典,掌握“涛、澜、浊、宛、魄、涤、泻、荡、屏”等9个字。
2、技能目标:
⑴ 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3、情感目标: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学法指导】
通过“读──品──诵──谈”的四步进行学习。
【课前准备】
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学生──收集《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并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没有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 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⑴ 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⑵ 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这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
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朗诵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探究修辞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继而找出运用比喻、拟人和反复的语句。
六、联系课文,拓展延伸
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七、学生评价
教师设计学生自我评估表,让学生进行效果自测。
八、作业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学习歌词的方法任选《黄河大合唱》中的一篇进行赏读,写出阅读体验。
【教学反思】
本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首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使之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其次,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教师借助论坛这一畅所欲言的平台,使学生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得到了和谐统一。第三、这样的整合模式所营造的教学氛围既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任务,既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也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要细心观察周围事物。
2、学会本课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读中感悟作者对春天的向往、热爱之情,并懂得要细心观察周围事物。
教学难点:理解冬天已经过去,我的梦已被染绿
教学设想: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课文的内容,讲讲课文要抒发的情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感悟语言的能力,多读,熟读成诵。本课采用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然后在一起讨论语句的基础上明白课文的深刻内涵的方法。教学中可请学生讲述一个印象深刻的事例。
教学准备:挂图,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题,寻找春天。
同学们,蓝蓝的天,嫩嫩的草,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就是春天,春天是什么样的呢?就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和感受春天吧。春天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春天的课文。自读课文,哪些语句是描写春天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认读生字卡片
梦想残雪融化嘱咐毛茸茸
咱们散步嫩草吐绿染绿
4、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那么课文里的我又是怎么想的呢?
三、品读诗句,体会心情,发现春天。
1、找出描写春天的诗句,细细品读。
为什么说小草已经吐绿,不说小草已经发芽?小草可爱吗,你从哪看出来的?教师指导朗读:当我发现嫩草已经吐绿这个秘密时喜悦、自豪的心情,并尝试将这种心情用朗读的方法表达出来。
2、扩展延伸:连爸爸、妈妈都不知道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了我为什么却能发现?
3、田野里还有哪些小秘密?
我的小秘密是什么,你知道吗?
4、为什么说我的梦被染绿?
师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作个有心人。
5、仿照诗歌的模式写一首诗歌。
三、精读最后一句,引导感悟春天
自读最后一句,独立思考这句话的寓意。我被染绿的梦里有什么?可以把它画下来,也可以写一首小诗告诉我们。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诗歌:谈各自的所得。
二、学习生字
1、认读要求会认的字
2、学习要求会写的生字。(提醒学生细心观察易错生字的笔顺、笔画。)
重点指导:
梦:下面是,注意不要多写一横。
残:右边的笔顺是:
嘱:第13笔是竖,不是竖提。
散:左下是月字底,不要写成日
3、给生字扩词,造句。
4、摘抄诗中好词、好句。
三、回味有关春的佳作。(诗、散文、故事均可)
四、作业:
摘抄关于春天的好词好句,大家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8-03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3-14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6-12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4-17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10-09
教学设计方案15篇06-13
教学设计方案(15篇)06-14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5篇)06-14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三篇01-19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八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