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10-08 10:45:4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八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八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边听边想: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2、戴头饰表演这故事。

  (课外还可多分几组表演)

  二、读字读词

  1、读下面词语,给带点的字注意:

  咬住蚊子想挣断甩着游水高兴壁虎爬到墙角伯伯阿姨转身。

  2、读要学会的6个生字。

  3、指导学生识字形:

  虎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部首是虎字头。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三、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第2题和《课堂练习》第3题。

  2、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中的第4题:

  ⑴ 先读句子,找出要用的词语。

  ⑵ 比较三组词语不同点,想为什么各有不同,与它们所在的'地方有什么关系。

  ⑶ 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先想这地方,再写句子。

  四、指导学生阅读《课外阅读》中的《小壁虎》

  五、总结语(略)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对字词的积累,和对文章品读、赏析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精彩语言。

  过程与方法: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情感与态度:感受作家笔下的美好生活。了解祖国各地的风俗。让学生更爱我们的祖国文化。

  教学思路:

  本文按照在反复的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悟──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

  教学的重点:欣赏文中人物的基础上学习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对云南的风情并不了解。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致力打开学生思路、激活其思维。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索精神,从而领悟课文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对歌欣赏,激趣引入

  播放视频片段“蝴蝶泉边”。

  在我们国家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特有的民歌。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有的用歌唱来传授知识。因此,在许多民族中,小孩还在呀呀学语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学唱歌了。许多有名的歌手在本民族得到特别的尊敬。今天,就让我们去参加“云南的歌会”,了解云南的民歌!

  轻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í)西 譬(pì)喻 糯(nu)米 蹲(dūn)踞

  忌讳(huì) 酬(chóu)和 铁箍(gū) 熹(xī)微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忌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教师请学生读课文。

  分为三种形式代表三个场面。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用”云南的歌会是一个_____的歌会”这个句子说一句话。

  给学生鼓励。

  2.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云南的歌会,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有哪些不同?有什么特点?

  3.假如你作为一名游客来到了云南,根据课文的介绍,你喜欢参加哪一种歌会?为什么?

  教师教唱几句《刘三姐》对歌中的几句。

  三、赏析品读

  同是写唱歌,但侧重点、写法却各不相同,也正是因为这样,文章将云南歌会形式的多样、内容的丰富、个性的独特尽情展示了出来。我们不禁叹服作者的构思是多么精巧!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歌会,去感受那一股扑鼻而来的浓郁的乡土气息。

  (一)云南的歌会淳朴自然,气势壮观,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读后最喜欢文章的哪一段?为什么?

  教师点评。

  (二)刚才我们知道了对歌的`形式下面我们

  精读“山路漫歌”

  1.我们再来看看那些赶马女孩,听听她们都唱些什么歌?她们的歌声充满一种什么样的美?

  2.既然这样,但作者并不直接写赶马女孩唱歌,而是用许多笔墨去描写由呈贡进城一路的景色。

  3.现在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一读,同学们边勾画出好词好句,与大家分享。

  在这个歌唱场面中,作者移步换景、从视觉听觉比喻拟人描景,侧重写唱歌的环境,请想想,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关系?

  教师小结。

  云南确实有如此美丽的风光,所以作者要一笔一笔,慢慢描绘,为读者画出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图,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写到“赶马女孩的歌唱”。为“赶马女孩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在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山鸟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交织成一支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4.假如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又是赶马女孩子中的一员,你会唱出什么样的歌?

  (三)运用精读“山路漫歌”的阅读方法,阅读“山野对歌”和“村寨传歌”。

  四、借鉴运用,品味描写

  “彩云之南游赏罢,踏花归来马蹄香”。

  赏读《云南的歌会》这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们似乎与作者进行了一次云南之旅。民俗是生活,它无时无刻不在你的周围,滋养着你,为你的生命提供必须的养分。让我们也捡拾起那些本就存活于我们生命中的美好的东西,让我们的灵魂鲜活起来。我们身边有哪些类似云南歌会般美丽浓郁的民俗呢?你能说给大家听吗?(视频展示过年吃饺子,放鞭炮,迎财神,元宵赏花灯,端午赛龙舟等图片)

  (五)布置作业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下面教学做铺垫。

  学生首尾接龙回答问题。

  以不同形式朗读课文三个歌唱场面。

  文章对三个歌唱场面的描绘在内容上各有侧重,而在写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首先我们让男同学读第一个场面(第2、3自然段)、女同学读第二个场面(第4段)、最后全班齐读第三个场面(第5段)。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同学们要边做勾画批注。

  学生通过抢答的形式。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验、交流等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初步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

  说出自己的理由。

  学生合唱。

  学生各抒己见。

  (结合语段相关内容回答)

  学生互读课文。

  小组的形式。

  学生择其精要,探讨品味,分析这些语段的作用和写法。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朗读,感受那一种离尘世很远,离心灵却很近的美。

  [学生听录音“这条路……接着起飞”]

  例: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用了拟人修辞,显得活泼生动,它的蓝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联想,让人感受到花的灵性和花色的纯净。又如,“最有意思的是云雀……”中,“起飞”“扶摇”“盘旋”“唱歌”“钻”等动词把云雀轻捷的身姿、悦耳的鸣叫描绘得栩栩如生。

  学生说出自己感受表达的要清晰。

  学生说出你对这段内容学到了什么?

  找同学用对歌的形式唱出你想说的?你想问的。

  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质疑。

  小组讨论并回答。

  例如:我们先来听听“对调子”都唱些什么?

  “多”字说明什么?能不能去掉?

  既然“对调子”多唱情歌,那么它采用什么方式唱歌呢?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调子”都是什么大比拼?

  “金满斗会”呢?这是一个以什么为主要内容的盛会?

  从哪里可以看出歌会盛大?

  如此壮观的场面,给人的感受如何?

  收集当地的民风民俗,学习本文的写法,以“家乡风情”为题,写一篇随笔。

  教学反思:

  在今天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我们周围充满了诱惑,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同时包括我自己。感谢沈从文!是他,让我们停下脚步,去体味这些乡野间自在优美的生命;是他,让我们回望来路,去拣拾那些本就存活于我们生命中自然鲜活的基因。在民间感受着美好。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单元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29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掌握课后“读读写写”中列出的25个词语,做到能正确地读写,懂得这些词语的意思。能按指定的要求积累词语。

  2、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体会用词要准确”的方法。

  4、学习在一定的情景中能即兴说几句“请求”的话。

  5、练习写一篇《发生在星期天的事》,要求写得真实、具体,语句连贯、通顺,能反映出星期天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正确理解词语在句子环境中的意思,体会词的准确性。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3—5节,能用己的话介绍家乡的一种桥。

  4.根据要求进行合理想象。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体会这样用的好处。

  2、初步学习本课第三、四、五节的“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介绍的四种字体

  课前准备:录音磁带、录像带、图片、书籍、书法作品(含楷体、篆体、草体等)。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重点:了解家乡桥的特点,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

  突破手段:通过了解千姿百态的桥型,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写家乡桥的意图

  一、引题

  1、桥是什么?用最简单的一句话介绍一下你认为的桥。

  学生交流

  2、你知道世界上哪些桥?能给大家介绍吗?学生资料介绍

  3、桥有些什么作用呢?家乡的桥并不出名,它能给作者留下什么呢?

  4.板书课题:家乡的桥朗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解缀、撷取、刚劲、雄健、飘逸潇洒的意思。

  (3)思考:家乡的桥有些什么特点?

  2.自学后反馈。

  自学反馈自学要求

  1、指名逐节朗读课文

  2、归纳家乡桥的特点

  3、交流各类特点的分别的'小节

  4.分小组、分特点朗读课文小节

  5.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再读课文

  3、名逐节朗读课文。

  (1)说说家乡的桥有些什么特点?家乡的桥有以下特点:

  小桥多、造型美、桥名美。

  (2)哪几小节是写“小桥多、造型美、桥名美”的?

  (3)再读课文,着重读写小桥特点的小节。

  (4)用简洁的话说说家乡的桥。

  三、小结

  家乡的桥并不出名,但是很有特色。家乡的桥很多,造型很美,每座桥都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这些桥美在哪里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每词抄2遍。

  第二课时

  课时重点:学习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突破手段:学习方法,模仿练习

  一、积累并复习

  1、默写词语:血脉屹立撷取飘逸潇洒

  2.说说家乡桥的特点,可用上血脉、屹立、撷取、飘逸潇洒、雄赳赳、长相忆等词语。

  3、家乡的桥很多,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有关句子。

  4、学生默写词语。

  5、生交流,个别回答

  例句:“我的故乡在江南。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1、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划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朗读相关的句子

  4、学生个别—全体朗读这句话

  二、学习课文

  1、学习句子中用词的准确性的方法:

  1)首先要理解“网布”的意思。

  ①:,网布:布,分布;网布,像网一样纵横交织的分布。

  ②:联系上下文。想想带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地分布在大地上。

  ③:体会带点词语的运用好在哪里。

  “网布”把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的样子写得十分形象,给读者留下具体而清晰的印象。

  学生听讲解

  小结: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性,可以先了解词语的意思,再根据具体的句子,体会它的准确性。小声读读体会方法,再找找有关句子。

  “小河长,小桥多。桥连接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如果提个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汉字的又一构字规律在熟字的基础上减笔画,可变成新字,提高自学生字的能力。感受汉字构字规律的奇妙,喜爱祖国的文字。

  3?在写字的过程中,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区分它们的字形,通过组词弄清新字的字义。

  2?自主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减一笔成新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本课的生字词卡片。

  学生:自制一套活动的卡片(新字和熟字要减去的笔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激趣导入

  复习上一节课的构字规律。孩子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字的又一个构字规律减一减(板书课题)。

  二、观察字形,初步感知

  1?在识字王国里,小朋友认识的字朋友可不少啦!还叫得出这几位老朋友吗?(出示方、午、玉字),并用字组词,认读后贴在黑板上。

  2?小朋友太高兴啦!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减一减的游戏,请看老师演示(用活动卡片方字减去点变成万字)。

  3?好玩吗?请孩子们认真观察午字和玉字,想想它们减去笔画会变成什么字呢?

  4?抽生上台摆一摆,一边摆一边给小伙伴们讲一讲自己的摆法。(午字减去撇就变成了干,玉字去掉点就变成王字。)

  5?学生自由观察,各抒己见,这些新朋友有趣吗?为什么?

  三、自主识字,发现方法

  1?自读课文。

  (1)孩子们,只减去一部分就变出了与这些老朋友如此相像的字,那它们的读音、意思相同吗?自己读读课文,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请孩子们借助拼音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去掉拼音你会读吗?试试看。

  (3)你们会读了吗?会读的和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准确。

  2?检查自学效果。

  (1)现在我们要带生字娃娃出门了,千万别喊错它们的名字呀。出示生字,通过小老师、开火车等形式反复认读,注意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纠正读音。

  (2)你们读得真棒!生字娃娃回家了,看,它们已经带着朋友排好了队,正等着你们去认识呢。认读书中的词语。

  (3)同桌讨论学习:说说你懂得了哪些词语,怎么读懂的',还有哪些词语不太理解,交流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千家万户:形容很多很多户。王牌:桥牌等游戏中最强的牌,比喻最强有力的人物、手段等。)

  (4)小朋友们既懂得观察字形,又会自己识字,真了不起!除了书中的词语,你能给这些生字再找一找朋友吗?

  四、朗读短文,总结方法

  1?出示活动卡片,教师一边演示,学生一边读,并引导学生编成顺口溜(方字减点变成万,午字减撇变成干,玉字去点变成王)。

  2?读一读书中的短句,感悟方法。

  3?现在就把你今天学到的识字方法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吧!(小组交流)

  4?谁愿意把方法介绍给大家呢?抽生汇报后教师总结: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汉字真奇妙,你看,在老朋友字上减一减就成了新字。我们用这种方法还会认识更多的新字娃娃呢!

  5?

  这样好的方法你能记住吗?试试看。

  五、指导写字,把握结构

  1?出示千、干、王字。

  读一读:大家看,你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一起来读读。(齐读正音)

  看一看:请大家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要提醒伙伴们的?(指名说,注意千、干、王字的长横要平,竖要写直)

  说一说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谁想教大家写好这三个字?(指名说位置)教师板书。

  描一描: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练一练:学生认真书写。

  赏一赏:自己先圈出写得比较满意的字,同桌互相看看,相互学习。教师边深入学生中指导,边挑选有典型性的作业,最后展示并评析。

  2?指导万、户字。

  按照以上步骤指导书写,和学生一起探讨怎样把汉字娃娃写得美(重点指导万字的长撇要舒展些)。

  六、自主实践,迁移拓展

  1?小朋友们都挺能干的,还想玩减一减的游戏和更多的汉字娃娃交朋友吗?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减笔画成新字的游戏。(如:目、舌、王)

  2?小结:小朋友们,瞧,不用费力地死记硬背,只要学会用上恰当的、巧妙的识字方法去识字,就会记得更牢固。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关于亲贤远佞等建议。

  2、体会诸葛亮在“表”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4、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中国古代智谋之士的故事引出……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智慧的化身不计其数……(由学生举例导入)

  以学生了解到的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传说中的诸葛亮的事迹、形象导入。

  以杜甫的《蜀相》及陆游的《书愤》导入。

  蜀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 游 《书愤》)

  二、解题

  1、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刘备三顾茅庐,他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蜀汉政权建立后,任丞相。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主持国家军政大事。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曾多次出师伐魏,争取统一中国。著有《诸葛亮集》。

  2、文体: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3、背景: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时,写这个表给刘禅。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

  四、对照注释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第一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 为什么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客观)

  ⑵ 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主观)

  ⑶ 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什么建议?(“开张圣听”)

  ⑷ 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4、小结:论述当时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广开言路的建议。

  二、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提问:作者在本段提出了什么建议?如何具体执行?

  4、小结: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三、第三、四段

  1、指名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 诸葛亮向刘禅举荐了哪些人?这些人具有怎样的特点?

  ⑵ 举荐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亲贤有什么好处?

  4、小结:

  诸葛亮向后主荐贤,考虑周密。

  四、第五段

  1、指名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 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第1句。

  ⑵ “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代什么?

  第1句。

  ⑶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

  “亲贤臣,远小人”。

  4、小结:从总结历史教训中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反复叮咛,表明自己推举贤能,旨在兴复汉室。

  五、布置作业

  1、背诵1~5段,熟读第6段。

  2、归纳虚词“而”、“以”的用法和意义

  第三课时

  一、第六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遂许先帝以驱驰:用。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此,那。

  3、研读,讨论。

  ⑴ 表明自己身份的词语(句子)?

  (“布衣”)

  ⑵ 当时自己的志趣是什么?

  ⑶ 诸葛亮“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⑷ 哪句话高度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4、小结:自叙本志及先帝“三顾茅庐”之恩。

  二、第七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 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是什么?

  ⑵ 哪些句子表明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

  ⑶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小结:本段再叙接受先帝“托付”,“夙夜忧叹”,惨淡经营的苦心。首先追叙白帝城托孤一事,用“临崩寄臣以大事”提挈全段。接着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和行动。然后着一“今”字,从追叙往事转入出师的正题。末了用“报先帝,忠陛下”收结这一层意思,表达了鞠躬尽瘁之情。末句为补笔,再说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强调了郭攸之等人的职责,又一次启发后主重视亲贤纳谏。

  三、第八、九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 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还于旧都。”

  ⑵ 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⑶ 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开张圣听”。

  ⑷ 第九段表达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明临行之前百感交集,无限依恋之情。

  4、小结:第八段明确指出出征者、留守者的职责,并突出了对后主本人的劝谏。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最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涕零”中也隐含着他对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能否采纳建议,修明内政的担忧,透露出他复杂矛盾的心情。

  四、全文总结归纳

  1、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5)分析当前形势,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提出三项建议。

  第二部分(6~7)关于出师这一决策的说明。

  第三部分(8~9)归纳全篇主旨。

  2、提问:诸葛亮向刘禅所提建议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广开言路是前提,执法公平是关键,而亲贤远佞是核心。

  3、中心意思:

  本文以十分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先主感恩图报的一片深情。

  4、写作特点:

  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和抒情。

  5、介绍后世有关《出师表》的著名诗句。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文天祥 《正气歌》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陆游 《感状》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⑴ 诚宜开张圣听。

  ⑵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⑶ 先帝不以臣卑鄙。

  ⑷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查阅有关诸葛亮的资料,结合自己学习《空城计》《出师表》的体会,围绕“诸葛亮”这个话题,写一篇小论文或小随笔。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材分析】

  《天净沙·秋思》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这首诗歌具有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生动、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的特点。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给学生营造音乐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设计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2、注意营造音乐的氛围,采取角色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体验优美、充满韵味的语感。

  3、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法,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

  【教学目标】

  1、了解小令的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4、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投影片、录音带和 VCD 碟片。

  2、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低声地)“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学生凝神静听,乐曲像小溪般流入学生的心田。)

  在音乐的节奏中,教师絮语般地导入: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天净沙·秋思》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他的主观意识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以乐曲《橄榄树》为引子,激发学生兴趣,导入学习主题。

  二、感知内容

  配乐朗读:播放陈星演唱的《流浪歌》。“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冬天的风呀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乐曲播放与诗歌朗读同时进行,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联想,学生也许会联想起远在异地的亲人和流浪天涯的羁旅之人没有什么两样,从而产生共鸣。

  教师用语言描述这幅画面: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昏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让学生闭目想像,感悟其内容,体会思乡之情。)

  要求学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画面及作者所表达的浓重的思乡之情(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活而不乱),并要求学生根据作品提供的信息和自己的创意作简笔画,加深思考。(学生的简笔画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有的工笔,有的写意。)

  配乐朗读,调动情绪;描绘情景,引导想像;交流发言,表达情感;作简笔画,加深印象。

  三、研读与赏析

  请一位学生模拟费翔的声音小声地唱《故乡的云》。“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过,吹来故乡泥土的芬芳,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漂泊……”(学生们不由自主地小声哼唱,充满感情。)

  播放凯丽金的钢琴曲《回家》,烘托气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请一位女同学将自己搜集的有关小令的知识向同学们介绍,并举例说明。(女学生们争先恐后)同时,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请一位男同学介绍《秋思》的意境,其他同学补充说明:作品中前三行全写景,人物未出场,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紧紧扣着“情”;古道,是他的'行经路;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也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种悲凉。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学生深入意境,进入角色。)

  学生配乐(《望乡》:“夕阳河边走,举目望苍穹,袅袅炊烟飘来了思乡愁……”)朗读。启发学生讨论:主人公的心境如何?(孤独而思乡。)

  营造氛围,烘托情感,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四、拓展延伸

  播放轻音乐《江南好》和《采花》,让学生放松一下,然后进行扩展性学习。

  1、介绍20世纪初以庞德为先导的英美意象派诗人学习中国古典诗词,尤其是唐诗宋词元曲的情况。(学生静静地听。)

  2、《秋思》的意象分析及《秋思》对英美意象派的影响。

  3、比较意象与意境的异同。(学生纷纷发言,教师正面激励。)

  4、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诗歌,可展开朗诵比赛,以提高朗读水平。各小组可展开竞赛,看谁背诵的诗歌多。

  5、提问:游子为什么思乡思亲呢,哪一首诗可以作证?(分组讨论《游子吟》。组织学生朗读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扩展学习,开发教学资源。

  五、课后延伸

  1、将搜集的诗歌抄写下来,增加积累,并低声播放《窗外》曲子。

  2、展开想像,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下节课交流。

  3、组织学生齐唱《常回家看看》,掀起高潮,结束新课。

  搜集诗歌,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改写诗歌为散文,进行创新作文练习。

  【课后反思】

  这堂课我注重营造了一个音乐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了正面的激励,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得到了增强。这一节课还渗透了音乐和美术教学,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的

  1、读背积累。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介绍少儿节目。

  4、写写自己的小发明。

  课时安排

  4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读读背背。

  2、独立阅读。

  教学步骤

  一、学习读读背背部分

  1、简介作者,纳兰性德是清朝著名的词人,他的小令尤佳,格调韵远。

  2、自由读,把这首词读熟。

  3、理解词意。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指山海关外。

  4、再读,想象词描绘的画面。

  5、学习欣赏这首词。

  (1)介绍:康熙二十一年,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到关外,这首词可能是此行途中所作。

  (2)找找哪些地方分别写所经,所见,所闻,所想?

  (3)作者挥毫写词的时候,在千帐灯火,风雪交加的深夜。所以起笔先写白天登山涉水,夜来设帐宿营的行踪,后写风雪聒耳,欲梦不成、思乡情切的心理活动、写景抒情巧妙融为一体,表达了思乡之情。

  (4)词的大概内容

  山路一程,水路一程,跋山涉水,一路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深人静时唯见千百帐蓬点点灯火。

  风雪交加,长夜难熬,风雪之中不时传来更鼓声。这风声、更鼓声打破思乡之梦聒得人难以成眠。故乡那宁静的夜晚是听不到这种声音的啊!

  6、指导朗读,背诵。

  二、阅读短文

  1、自由读短文,不懂的.词句划上记号,想想读懂了些什么?

  2、检查自学

  (1)读懂了内容

  (2)弄不懂的词句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弄懂文中的词句。鼓励学生、辞典。

  3、引导学生弄懂短文第2题

  (1)自由读并思考

  (2)讨论交流

  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人生的意义:生命是短暂而渺小的,但人生应该更加一丝不苟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他人留下些令人珍惜值得玩味的有价值的东西。

  (3)引导理解: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这句话中,固执是说当一个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时,他肯定是经过了一番不懈的努力。自强不息,矢志不渝,这是固执的含义。简单是说真正的人生其实都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生。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5、小结:人生应该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应该给他人一些值得珍惜的东西,这是作者在观察一枚贝壳时所感悟的。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42、43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会取商的近似值,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合理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

  3、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小数除法中的规律。并能运用所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能灵活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运用小数除法及其它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PPT、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引入课题,宣布本节课的任务。板书课题。

  二、 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1、师生共议,回顾单元所学知识。

  2、学生课前独立整理,完成知识结构框架图,然后小组内交流。

  3、小组内交流:

  (1)、三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2)、你认为哪些知识你掌握的比较好?

  (3)、你还有哪些疑惑?

  4、小组汇报展示,全班同学讨论交流。

  教师强调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的重要性:便于及时复习,查漏补缺,更全面、系统的掌握所学知识。

  4、学生质疑: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在这些所学的知识里面,你认为自己哪个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还有哪个知识点不太明白或者说有一些疑惑呢?大声说出来吧,让我们一起探讨。(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随机典例悟导……)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带着刚才所提出的问题走进我们的练习大本营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系统整理发展学生的归纳与概括能力和交流与配合意识,再通过师生之间的质疑、解惑过程系统地再现并掌握本单元知识。]

  三、练习大本营。

  (一)、计算练习,选择合理灵活的方法。

  79.3÷2.6= 2.2÷3= 7÷0.25=

  8.1÷1.8= 24.7÷2.5÷0.4= 0.22÷0.6+ 0.2÷0.6=

  方法:先让学生独立选择题目做,再抽生板演、对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合适的方法,求出正确的结果。并在讨论中发现合理灵活的方法,发展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分析能力。]

  (二)、综合练习。

  1、选择题。

  1)、李阿姨买了14个橘子共重2.1千克,如果买这样的橘子13千克,大约有()个。

  A 200个以上 B不到50个 C80多个

  2)、下面的商是3.45的算式是( )。

  A 11.04÷32 B 11.04÷3.2 C 110.4÷3.2

  学生选择正确答案,并说出思考过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计算、估算等。

  2、口答:

  1)、五一班有16名同学去春游,每5名同学乘一条船,需要几条船?

  (16÷5=3条……1人,3+1=4条 采用了进一法)

  2)、钢笔2.5元一支,11元最多可以买几支?

  (11÷2.5=4支……1元 最多可以买4支 采用了去尾法 )

  3)、买3个面包用2元,每个面包多少钱?

  (2÷3=0.6666…… 大约是0.67元 采用了四舍五入法 )

  3、解决问题:

  妈妈让小红去超市买米,某品牌的大米原来的单价是每千克4.8元,妈妈给小红准备好了买30千克的钱。小红来到超市,发现这种大米正在促销,单价为每千克4.5元。这样可以多买多少千克大米?

  1、先求出小红准备的钱 4.8※30=144元

  2、按照现价可以买多少千克大米 144÷4.5=32千克

  3、现在比原来多买的千克数量 32—30=2千克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读题,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再通过思考、解答与交流的方式完成;便于培养学生估算、口算、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五、拓展练习

  ※ 6除以7的商的小数点后面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用循环小数表示商以及其周期性规律的应用]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8-03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4-17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6-12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3-14

教学设计方案15篇06-13

教学设计方案(15篇)06-14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5篇)06-14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10-09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5篇04-19

教学设计方案集合15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