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开题报告

时间:2022-11-09 20:47:43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教育开题报告(15篇)

  在生活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开题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开题报告(15篇)

教育开题报告1

  第一部分前言

  一、调查目的

  自国家开始重视学前教育以来,[学前教育"顿时成为了一个热点词汇。虽然现在是学前教育的大发展时期,但实际上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而人们对于学前教育的看法误区首当其冲,其中又尤以农村地区的看法误区最为严重。为了雷州市部分小学教师对于学前教育的看法,特组织教职工做了此次调研。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真实现状,以及该地小学教师对学前教育的普遍看法,从而找出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小窥大,了解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大致现状,以便对症下地实施措施,调整学前教育办学思路,改变人们对学前教育的看法误区,为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二、调查对象

  1、具体观察:实验小学

  2、问卷调查:雷州市城区部分幼儿园及小学教师:

  三、调查内容

  1、就实验小学进行实地考察,以初步了解当地学前教育现状。

  2、就小学教师对学前教育的看法以及当地学前教育现状随机向若干所小学、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发放问卷,以了解学校教师对现今学前教育的看法。

  四、调查方式

  1、观察法

  2、问卷法(随机抽样)

  第二部分调查过程

  一、学前教育发展及现状分析

  (一)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自从国家了一系列重视学前教育发展的文件后,国内掀起了学前教育的大热潮。学前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期:幼教机构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且不断优化、幼儿园办园行为日趋规范、重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等等,都是学前教育大发展的一些体现。但是,这些都是体现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的。在科学技术落后、思想陈旧、资金欠缺的广大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1、对学前教育的质、功能、目标、内容的认识存在偏差。在农村,人们普遍认为,学前教育就

  是所谓的[幼儿园",而幼儿园的目的就是为了照顾孩子,幼儿教师就是[保姆";幼儿园的课程设置越与小学接轨越好,非常重视书面文化知识的教授,根本不顾及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2、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缺乏领导机构与计划的保障,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必要的政策规范。某些机构不顾国家号召,根本不理会学前教育,不将学前教育提上本地发展的日程,造成学前教育发展滞后。

  3、幼儿园办园不规范,建筑、设施不合要求。

  4、学前教育师资欠缺。

  5、幼儿园教师的待遇问题未解决。由于人们对学前教育的看法存在误区,这就连带造成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低下,因此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很低。

  (二)未来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向

  1、21世纪将是一个更为光辉灿烂的[儿童的世纪"。很多学者分别从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视界,提出[向儿童学习"的主张,号召社会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因此,在不久的将来,儿童的地位和尊严将会显著提高。

  2、21世纪将会建立与世界保持同步同时又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我国的学前教育在探索、在前进。有自己的国情,西方的现代观念要与的国情相结合,要经过摸索、实验,将先进的观念变成本土的东西,才有可能在发挥其重要作用。

  二、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20xx年10月9日—20xx年1月1日调查地点:雷州市

  调查对象:

  1、考察对象:实验小学

  2、问卷对象:雷州市若干学前教育机构及小学部分教师

  三、问卷调查结果

  此次问卷共发放300份,回收290份,有效问卷280份,有效率约为94.7%。其中,在有效调查的18位小学教师中,个人情况如下图所示: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如下(图中,abc等为选项,数字为选择该选项的人数,百分数为该人数占总人

  四、调查分析

  (一)实地观察

  三个月的实地观察,使得我对雷州市各学前教育机构及小学的的学前教育办学情况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观察可以看出,雷州市的学前教育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条件简陋

  雷州市现有学前班教室简陋,建筑设计、用具设计和摆放不合规范,无法为幼儿提供必要的生活、

  学习、的条件,这对于身心的发展、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都形成了严重的阻碍,也阻碍了幼儿基本动作的训练、智力的开发和品行的塑造。

  2、设施设备不合要求

  雷州市的基础设施十分简陋,甚至没有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桌椅。此外,还没有玩具柜,没有图

  书架,没有任何可供幼儿作的材料、游戏器材。各种游戏活动难以开展。学前班使用的桌椅也是全校通用的适合小学生身高特征的桌椅。所有的幼儿因为个子不够高,坐上座位后脚全部都晾在半空。部分小孩子由于年龄太小,自理能力很差,所以学校就采取[以大带小"的方式,让年龄稍大的孩子带学前班的孩子,吃、睡都在一起(图4,平均2人睡一张床—床大致宽约1米1),幼儿并没有自己的床位。

  3、没有专门师资

  由于是雷州市大部分学前教育机构开设的学前班并不正规,没有引起老师们的重视,老师也全是小学教师,没有一个的学前教师。教学前班的老师都是临近退休的爷爷奶奶级别的小学老师,据说让他们教学前班是因为老人都带过很多孩子,很有经验。可见,实验小学学前班的学前教师极其缺乏。

  同时也由于学前师资的'缺乏,使得已采购好的钢琴、电子琴等音乐教学用具无人使用,造成了教学资源的空置浪费。

  4、教育教学不合规范

  实验小学学前班的课程设置尚且不算小学化,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只要求[带着孩子玩"。在教学方法上,也没有按照幼儿的教育方法进行教学,而是简单地重复,直至幼儿记住。

  5、农村幼儿家长思想观念落后

  经过家长会交谈得知,很多幼儿家长对于学前教育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孩子上不上幼儿园根本无所谓,关键是自己很忙,没有时间带孩子,所以只好将孩子送来读书,

  以求有人带孩子;

  2、自己家中太穷,孩子在家里吃的还不如学校好,而且学校食堂收费低廉,因此将孩子送往学校;3、提前让孩子学习低年级的文化知识,接收知识教育,以便上小学。

  由此可见,农村幼儿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思想是很落后的,他们没有认识到学前阶段的特殊意义,根本就没有重视学前教育的[教育"概念。

  7、相关不予重视

  在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今天,不少发达地区纷纷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办起了学前教育。但是在财政收入极为困难的雷州市,相对于经济发展而言,部门对教育的重视尚显欠缺,尤其是对学前教育。

  在我实习的3个月里,教育部门的相关领导来小学检查工作有很多次,但在这众多的视察里,只有一次有领导走进了学前班的教师,问了学前班的幼儿一个问题:[你们吃的饱饭吗?"可见,在雷州市,人们更多地是关注小学以及中学教育,基本上忽视了学前教育。

  (二)问卷分析

  相对于家长而言,小学教师的更加权威。从问卷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小学教师对于学前教育还是有着一个较为正确、理的认识。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教师对学前教育存在误解。

  1、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小神童"越来越多。调查显示,50%的被调查者表示想要把自己的孩子也培养成为[神童"。但是,从科学的角度上讲,人为的硬培养[小神童",繁重的课业负担,其实是愚昧的一种表现。它忽略了儿童期的特殊意义,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反而于其日后学习不利。

  2、在学前阶段的课程设置上,大部分的被调查者(67%)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学前阶段里接受有特的小学化的学前教育:在学习知识时也让孩子有一技之长,即:常规课程+特教育(如英语、体、乐器等),进行强化教育,及通常所说的[精英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乍一看很是新颖,非常迎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但是,这种课程设置却是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首先是[小学化",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教育。

  前者以知识的教授为主的教育,后者是保教结合的教育。学前教育重在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发展,并不是教授小学的文化知识。将学前教育小学化是违背科学规律的。

  3、在知识学习越早进行越好的问题上,各有一半的被调查者持肯定和否定的态度。可见,纵然是比较具有权威的小学教师,仍然还是有不在少数的人没有正确认识到幼儿学习的科学规律。

  4、38%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人的一生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最为重要,分别有28%的被调查者认为学前阶段和高中阶段最重要,还有6%的被调查者认为初中最为重要。由此可见,不管是不是受自己职业的影响,有很多小学教师还是认为,学前教育并不是最重要的。

  5、在学前阶段最重要的教育内容上,绝大部分被调查者(88%)认为,德育应该放在首位,还有一部分的人认为智育应该放在首位。但事实上,在学前教育阶段,体育才是应该放在首位的。

  6、在幼儿的肢体训练问题上,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55%)认为不需要专门进行引导,还是应该多学习知识。有39%的被调查者有着正确的认识,认为还是有必要进行训练的。

  从以上的粗略分析,大致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部分小学教师对于学前教育还是有所认识,但是认识还不够彻底,有着一定的误区。人们只有走出了这些误区,学前教育才能够真正地正确发展。

  第三部分调查结果

  一、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看法误区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社会大发展的今天,学前教育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段"。但是,前景可观的仅限于大城市,在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仍是一个大难题。学前教育的发展,重点难点在农村。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学前教育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举步维艰呢?

  1、农村地区对学前教育普遍存在认识误区。在农村地带,很多居民都简单地将学前教育理解为幼儿园教育,认为学前教育就简单的照顾孩子,即稍大年龄孩子的[托儿所"。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又将其简单的理解为基础知识的教授,认为幼儿园教育纯粹就是为小学阶段做铺垫。

  2、没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大部分农村地带对于幼儿没有正确的认识,并不知道儿童期的特殊意义。只是简单地将幼儿视为只知玩乐的小人,或者未做准备的小大人。

  3、经济落后,思想陈旧。由于东川区山高路远,经济十分贫困,所以各种先进的思想观念不能及时传入,陈旧的落后教育理念仍旧盛行。

  4、相关部门重视力度不够,没有进行适当的宣传以及相关知识普及。在落后的农村地带,部门更多得重视经济的发展,对于学前教育的发展没有及时响应国家的号召,仍旧按着以前的路子走。

  5、家长盲目跟风,对于学前教育只顾短期内可见的眼前[小学化"的教育成果效益,没有看见学前教育潜在的隐长期利益。[小学化"的学前教育重在交给幼儿初步的文化知识,在很短的时期内就可以看见教育的实际效用,但是科学化的学前教育的效用是要在之后很长的时间里慢慢才能体现出来的。

  6、各种私立幼儿园为盈利,宣传了一些错误的学前教育信息给家长,对其造成了误导。私立幼儿园与公立幼儿园不同,私立幼儿园的一切开支都要自己支付。因此,生源上的竞争就成了各私立幼儿园的大战。为了确保生源,部分私立幼儿园就违背科学规律,推行[小学化"的学前教育,让家长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看见教育的实际效用,满足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

  7、师资水平差,使得家长对学前教育的印象不好,从而不重视学前教育。教师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核心支柱和动力,但农村幼儿教师业务水平低、流动大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前教育的发展。教育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教师的师资水平挂钩的。由于农村地区的学前教师很低,所以没有专门的学前人才愿意去当农村的幼儿教师,使得农村学前师资力量十分薄弱,水平低,甚至是非人员从事学前教育,更有甚者找不到工作了才选择到幼儿园[带孩子"。好的教育必有好的师资,学前教育的教师素质尚且这样差,家长自然不会重视学前教育了。

  8、学前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教育教学的资金不够。学前教育需要的教学物资还是很多的,但是没有资金,所有的物资便无法采购,学前教育自然也就发展不起来了。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正视这些原因,我们才能够对症下,切实解决这些问题,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学前教育的综合、全面、科学发展。

  二、可以施行的解决方法

  (一)国家要带好头,总揽全局,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手段和影响力,重视农村学前教育,减小城乡学前教育差距。

  1、可对农村办学前教育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利用政策的倾斜优势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2、在重点农村地区兴办一批具有重点示范作用的、规范的、技术先进的农村幼儿园,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3、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财政预算与拨款,保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资金充足。

  4、切实注重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保学前师资充足,提高学前教师师资水平。

  5、提高学前教师的水平和社会地位,保学前教师的基本生活。可以使生活有保障,地位能够被人们所认可,才有专门的学前人才愿意去做幼儿教师。

  6、注重学前教育后继师资的培养,先后培养基本教学师资和高学历、高素质的高端学前教育人才,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充足的师资支持。

  7、积极在农村地区宣传正确的学前教育以及正确的学前教育方法,改善人们对学前教育的思想认识。

  8、强化监管、引导、举报体制,认真做好学前教育机构的检查、审批工作,取缔[黑园所",规范办园。

  9、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切实解决幼儿的入园问题,用法律文书来改变农村家长认为[小孩子上不上幼儿园无所谓"的心态。

  10、积极学习外国的先进学前教育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国情,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具有特的学前教育发展道路。

  国家总揽部门是国家的[最高统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权威,运用宏观调控的影响力率先做出表率、带好头,切实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各级要切实贯彻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积极相应国家号召,配合实现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1、坚持办园经费到位。各级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投入,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制定相关保障措施,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措建园资金,切实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

  2、坚持绿办园到位。合理利用废旧资源,实现、绿发展。近年来由于小学生源锐减,各农村都在合并学校。校点布局调整后,富余校舍很多,有的甚至闲置。如果充分利用这些富余或闲置校舍,稍加改造,乡镇和大村建园,小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则是解决[农村幼儿无园上"问题的有效之策。而且此举还可省下一大笔建院的费用,经济又实用。

  3、坚持保教管理到位。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必须坚持规范办园,切实加强保教管理,否则,不良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会对幼儿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①设施配备要标准化。农村幼儿园要严格按照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要求,配齐设备,配足设施,卫生条件和环境布置必须完全达标。

  ②教育内容要幼儿化。农村幼儿园要严格按照开展保教活动,坚决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包括课程开设、课时安排、作息时间、保教方式等必须符合幼儿教育规律,确保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健康发展。

  ③管理制度要规范化。要严格实行园长负责制,建立教师岗位责任制,制定教师学习、备课、听课以及教研活动、安全管理等门类齐全的管理制度。

  ④工作指导要经常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不断加大对农村幼儿园工作的指导力度,加强评估考核,确保农村幼儿园规范办园,提高保教质量。

  4、坚持师资建设到位。当前,农村幼儿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是小学富余教师,有的是大专院校毕业的待业青年,接受过正规幼教教育的教师为数不多。因此,配足配齐农村幼儿园教师,加强在职幼儿教师的培训必须给予保障。

  ①要进一步明确农村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农村幼儿园配足配齐所需教师,切实落实幼儿教师待遇,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

  ②要扎实做好农村幼儿教师业务培训,特别要突出幼儿园管理、幼儿教育新理念和幼儿园活动设计培训,确保农村幼儿教师年年有培训,人人都能接受培训。

  ③要广泛开展农村幼儿教师基本功竞赛、优质课评赛、幼儿玩教具制作展评和幼儿教师教学能手评选等活动,有效促进幼儿教师提升水平。

  ④要扎实开展城乡互动活动,充分发挥县幼儿园的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组织农村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到县幼儿园跟班学习,选派县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到农村幼儿园指导保教活动。

  ⑤要不断加强农村幼儿教师在职学习,创造适合农村幼儿教师在职学习与成长的条件和环境,帮助农村幼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5、坚持特办园到位。各级应结合本地、本民族的特,利用特有的人文风情,打开思路,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号召开展特办园,形成富有本地特的幼儿教育体系。

  6、坚持宣传普及到位。农村学前教育要发展,当务之急是要改变农村地区人们对于学前教育看法的误区。只有思想认识到位了,发展才有可能。

  7、坚持监管督促到位。学前教育的发展不仅仅只是办园,更多的需要部门的监管和督促,来保学前教育按照正确、科学的路子发展。

  8、坚持鼓励审批到位。以公里农村幼儿园兴办为主体,鼓励私人兴办农村幼儿园,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但是各级教育部门要对私立农村幼儿园加强监管,确保其按照正确的路子、秉承正确的学前教育理念发展。

  9、坚持幼教福利到位。各级部门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按照幼儿园教职工提供劳动服务的情况,依法确定教职工薪酬。要确保幼儿园教职工不低于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发布的最低标准,确保幼儿园教师的水平不低于中小学教师的标准。

  10、坚持评优选先到位。发展是在合理的竞争中产生的,学前教育要想蒸蒸日上,就要紧抓学前教育的质量。各级部门应该按照科学的方法,对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进行评优选先,使各学前机构有动力,并且以优带后,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11、坚持环境创设到位。要为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地点创设良好的物理、人文环境。

  各级部门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直属主管部门,是与农村学前教育直接挂钩的,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各级部门一定要听从国家的口号,真正重视农村学前教育,认真做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工作。

  (三)学前教育机构自身要严格要求自己,明确教育目的,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理念,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最终目的。

  1、杜绝不少私立幼儿园为了盈利,采用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学方法,以为追求高经济效益和片面的家长对于[教学成绩高低"的好口碑的情况。要秉承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做到言行一致。

  2、定期开展学前教育知识讲座,向农村家长宣传正确的学前教育理念的教育方法,改善普遍存在的看法误区。

  3、按时发放教职工,保障教职工基本生活。

  4、开展课赛等先进教师评比活动,使农村幼儿教师永保先进。

  5、选举部分学前教师外出学习其他先进地方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丰富自身。

  6、不断完善自身体制,以正规化的要求来要求自身。

  (四)学前教育界的相关人才要明确自身立场,积极相应国家号召,投身农村学前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1、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永不止步,积极吸取当今世界的先进学前教育理念,学习新的教育方法。

  2、爱岗敬业,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3、坚持创新精神,不拘泥于理论,要将科学理论融入到教学实践、学习中去,融入自己的理念,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财富。

  (五)家长要更新自己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接受新的学前教育相关知识。陈旧的封建儿童观已经被时代所抛弃,只有跟着时代的步伐走,接受最前沿的学前教育相关知识,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抚育儿童,才能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结语

  近年来,国家支农政策大力推行,给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为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要发展,教育要先行。农村学前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会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重视农村学前教育这一环节。我校作为雷州唯一省重职校,承担学前教育的发展是任重而道远。

教育开题报告2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指导,坚持“突出特色、全员参与、陶情益智、快乐健体”原则,立足校内资源,丰富内容,活化形式,从而深入推进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师生紧张的工作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师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

  我校专职体育教师3名。每周开设2节体育课,每天上午两节课后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下午三节课后为课外体育活动课,上下午各有5分钟的眼保健操。虽然近几年我们大部分学校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改革和创新,但效果却很不让人理想,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学生便没有开始时的那种兴趣,进行体育活动的班级显得有些懒散不积极,即使有活动也是在无序的状态下进行。 因此,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深知: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全面推广,是深化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将会提高我校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全民健身在我国已深入人心,校园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开展更是百花开放,但各校在组织竞技性体育运动会的背后,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全民健身活动不经常,活动内容死板老套,参与者有压力等方面不足。而体育大课间活动已经许多城市开展和研究过,但大部分都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体系。

  体育大课间活动发展的趋势: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形式设计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大课间活动要力争突出学校的特色,形成自己的活动特色;要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场地,做到“小场地、大课间”;积极探索把大课间活动作为一种校本课程的新途径,把大课间活动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大课间活动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师生人身安全,让充满活力的大课间、让学生喜爱的大课间、让安全有序的大课间出现在我市的各个校园。

  三、课题研究依据

  以《关于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的意见》、《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要求,以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体质;满足机体生理需求和变化规律,调整心态,放松精神,陶冶情操;促进骨骼发育,改善运动、呼吸、心血管系统的神经传到功能;降低近视率,减少肥胖症;促进学生的休息与睡眠;科学使用脑力和体力;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团队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做到大风小雨不间断,酷暑严冬照常练,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生的健身意识。

  1.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教师敢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体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3.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开放场地设施,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4.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结合音美科技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动教职工校园文体活动进一步开展,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5.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6.组织各类竞技、趣味、群体活动,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7、组织师生创造、改制各类体育活动器具,开发适合师生健身需要的各类器材,开发校本体育课程。

  8、落实学校全民健身“快乐参与 健康发展”理念,推动学校发展。

  五、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通过图书、报刊、网络等途径,搜集各种大课间活动开展方面的资料,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提供借鉴。

  2、问卷调查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问卷的方法适时向学生和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学生和老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效果,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结果及时调整课题实施的方式方法。

  3、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经常学习加强研究,提出更加合理的大课间活动主题,对每一阶段实施的情况进行反思,不断总结,撰写论文,根据课题研究进行的具体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二)研究措施:

  1、时间保障。调节学校作息时间,明确规定大课间活动,任何教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若遇阴雨天就改在室内进行,如:室内游戏等活动。

  2、制度保障。制定大课间活动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建立了领导督查制、班主任现场督促制、艺体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

  3、人力、物力保障。学校要求大课间活动师生全员参与,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体现全面健身,融洽了师生关系。大课间活动器材原则上由学校购置,部分师生自制。

  4、安全保障。加强安全宣传和管理,按类别划定活动区域,师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安全。

  5、组织保障。学校为成立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加强该项活动的领导,使大课间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促进该项活动高质量进行。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课题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人。

  (二)课题小组成员系一线体育专职教师,素质高,具有敬业精神,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

  (三)高度重视大课间活动,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更新管理观念,注重过程指导,把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深化新课程改革,与落实《课程标准实验方案》结合起来,具体落实到体育组实施。

  (四)精心制订大课间活动方案,认真组织、体现特色、确保安全,要将大课间活动排入学校作息时间表,改善活动场地和器械,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五)鼓励教师、学生创编活动内容,制作活动器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编室内健身操与健身游戏,弥补室外活动空间的不足,使大课间活动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个性。

  (六)大课间活动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全员参加,练习密度90%;练习负荷保持在低、中强度,做有氧运动,符合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教育开题报告3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根据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经充分准备,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一般课题《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课题组于20xx年10月12日在云南民族大学莲花校区行政楼五会议室进行了开题论证。课题负责人王江屏向省内管理学以及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研究方面的专家省教育厅宣传统战部桂正华部长、云南民族大学李若青教授和字如祥研究员以及云南民族大学科技处的相关领导、工作人员详细汇报了该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研究目标和框架内容、研究方法和组织分工、研究经费分配和预期成果等。评议专家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了认真审议,明确指出研究计划的具体要求和可操作的规范步骤,要求该课题在开题后要把责任落实到课题组的每个成员,确保研究任务按时按质完成。课题组成员王江屏、杨泽泉、和金光、刘睿、高莹参加了开题会议,并与专家们一起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深入讨论,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具体分工、职责要求和实施步骤等。 开题报告根据专家意见进行认真修改后报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云南民族大学科技处。云南民族大学科技处同意该课题可以开题研究。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本课题为《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是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立项编号CY09014),于20xx年9月正式立项。

  一、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课题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课题研究的开展对建立和完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探索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和新途径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同时,该课题也是在当今公众和大众传媒越来越关注高校发展、高校新闻事件的“聚焦化”、 高校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这一不可阻挡的新形势下,树立和维护高校良好形象,进一步提升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能力的的重要环节。该课题的研究还是高校加强舆论引导,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校园舆论氛围,培育良好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和谐平安校园,维护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它还对有效疏导和化解高校师生思想中存在的困惑与不解,激励师生积极应对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有着积极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此项研究促进改变高校应急管理理念滞后、师生危机意识淡薄的现状,建立健全我国高校的宣传工作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高校应急管理水平提供理论研究基础、参考资料和对策建议。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在此项研究中,我们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1.探索化解中国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体系中常设性机构与临时性机构职责不分、关系不顺这一难题的方法;

  2.全面总结中国高校应急管理行政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个相对成熟、完善的工作思路;

  3.寻找解决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反应及时性不足,信息准确性、公开性、透明度不高,学校各相关部门协调不顺、职责不清,执行过程中效益损耗过多等问题的新途径。

  (二)研究框架与内容

  第一部分:当前我国高校宣传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第二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现状

  1.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2.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立的可行性

  3.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面临的全新挑战

  第三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概述

  1.危机及危机相关因素理论

  2.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类型、影响及后果

  3.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概念

  第四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处置突发事件的历史与现状

  1.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历史与现状

  2.高校宣传工作在处置突发事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健全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的法律基础

  第五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应急处置机制建设

  1.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反应机制

  2.高校宣传工作的应急决策机制

  3.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信息管理机制

  4.高校宣传工作的应急动员、协调保障机制

  5.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心理干预机制

  6.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善后处理机制

  第六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对几种特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1.对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和管理

  2.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和管理

  3.对高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和管理

  4.对高校信誉危机的处置和管理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组织实施

  (一)课题研究的思路 此项研究将采取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横向比较与纵向梳理的研究思路。

  1.宏观与微观:从宏观上,分析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在国家应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究与应急机制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在高校中的体现。在微观领域,不仅探究新闻媒体、校园文化、网络舆情等与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之间的关系,而且从典型案例的研究入手,探索制定符合实际的相关制度、措施,进一步凸显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实效。

  2.理论与实践:在探讨建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建构并实施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的创新工作模式,用实践来验证效果。

  3.横向比较与纵向梳理:探讨西方发达国家校园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比较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校园应急管理方面的差异,为建立健全我国高校应急管理体系特别是宣传工作应急机制提供可资借鉴的参照系。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调查访谈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社会和高校丰富的藏书和网络学术资源,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探究,从中寻找研究的薄弱点,掌握最新研究进展。

  2.调查访谈法--通过对部分高校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对著名教育界人士及相关调查对象进行访谈交流,探讨我国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3.比较研究法--研究发达国家校园应急机制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对比分析我国各层次、各类型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的现实情况,创新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

  4.案例研究法--选取民族高等院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的实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引以为鉴。

  (三)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分工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工作人员共5名,其中3人具有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职称,3人分别具有法学硕士和文学硕士学位,专业特长分布在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媒介文化、传播学等方面,年龄均在40岁以下,呈梯次结构分布,在校园文化建设,新闻媒介及舆论传播,大学生的民族观、宗教观和法治观教育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和成果,能够胜任此项研究工作。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特成立课题组: 1.课题组长:王江屏 2.课题研究人员:杨泽泉、和金光、刘睿、高莹、晏妮 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如下: 王江屏、杨泽泉负责课题的申报、课题立项后相关材料的报送、研究方案的制定、专家咨询会的组织,同时负责课题开题报告、中期研究报告和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的撰写,以及结项验收工作。 和金光、刘睿、高莹、晏妮负责研究资料和典型案例的搜集,并按研究计划完成预期研究成果研究论文《论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对建设和谐校园的作用》的撰写。

  四、课题研究各阶段任务及预期成果

  (一)研究周期 1年,即20xx年10月至20xx年11月。

  (二)研究各阶段任务

  1.准备阶段:20xx年10--12月 20xx年10月,召开专家评议会,评议审定课题的开题报告,形成成熟意见上报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xx年10月,深入云南各高校进行调研,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掌握当前高校,特别是云南省高校的`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和运行情况。 20xx年10月至12月,广泛搜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资料和案例。

  2.研究阶段: 20xx年1月至20xx年11月,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1篇有关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 20xx年5月,在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中期研究报告,上报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3.结题阶段:20xx年7月--11月 20xx年7月至11月,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0xx年12月前,完成全部研究工作,申请结题。

  (三)预期研究成果 本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主要有2项:

  1.研究报告《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

  2.研究论文《论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对建设和谐校园的作用》。

  五、课题经费使用说明 本课题的研究经费共计肆仟元整($4000.00),拟作如下分配使用:

  1.资料费(用于购买图书、进行网络下载等)1000.00元;

  2.调研差旅费(到省内高校考察、搜集资料)1200.00元;

  3.小型会议费(召开学术座谈会、专家咨询会等)800.00元;

  4.计算机使用费(购买电脑耗材等)300.00元;

  5.印刷补助费(资料复印、文稿打印等)300.00元;

  6.管理费200.00元;

  7.临时性小额开支200.00元。

  五、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

  《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课题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此项研究的开展及时适应了目前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要求。通过对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的建立、健全与完善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高校以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环境,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育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有利于疏导和化解高校师生思想中存在的困惑与不解,有利于激励师生积极应对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对促进和谐、平安校园的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该课题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方法恰当,研究内容具体。课题组成员构成精干,有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经验和专业能力,并已参加过相关课题研究,形成了着作等研究成果,并发表过多篇相关学术论文,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完全能够胜任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建议:

  1. 课题组成员要认真研究和领会研究目标,进行充分讨论并最终确定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的框架、主要内容和创新点,以及研究论文写作的重点及其与课题研究之间的关系。

  2. 课题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分工及职责要求,信息资源及时共享,按时按质完成自己的任务,保证研究工作如期完成。

  3. 课题组成员还要积极争取部门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从资金、时间和精力等方面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4. 课题组要严格按照方案,对照各项预期研究成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工作,确保按时按质完成研究任务。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根据评议专家意见,课题组在进行深入研究、充分讨论后决定作如下重要变更:

  1. 吸收现云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杨泽泉同志和云南民族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晏妮同志为课题组成员;

  2. 对课题研究重新进行科学分工,由课题组全体成员一起合作完成最终预期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报告《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的撰写任务。

  六、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同意开题报告对课题研究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和预期成果的意见以及专家组对课题研究工作提出的各项具体建议。请课题组根据专家建议认真修改开题报告,准确把握课题研究重点、研究框架、研究内容,进一步明确分工及职责,保证研究工作顺利如期完成。 同意该课题开题研究。

教育开题报告4

  一、课题名称

  通过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训练促进智障儿童的智力开发

  二、课题界定

  在武夷山市特殊教育学校中,目前主要的教育对象是智力残疾或多重残疾的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在传统的教育教学康复活动中,他们很难主动的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参与到教育教学康复活动中来,常常表现为缺少兴趣,没有激情,无精打采,性情冲动,不良行为的体现等等。就康复效果而言,也是收效甚微,如何帮助中重度智障儿童强化记忆,提升能力;如何使康复教育效果最大化等等问题困扰着我们,成了我们一线教师的心头病。

  近年来我校的信息技术设备不断完善,添置了智力、心理测试筛查仪器,体感互动仪器,言语功能检测处理系统,语言功能检测处理系统,多媒体设备等等。我校还与武夷学院携手科研多年,拥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和信息技术能力。

  周仁来说:“刷新是工作记忆一个重要的中央执行成分,主要功能是监控输入信息,用与当前任务相关较大的新信息来替换与当前任务联系不大的旧信息,以不断对记忆中的内容进行修正。通过训练工作记忆提高流体智力为该领域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本研究希望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发网络教育资源等方式激发起孩子们对参与到特殊教育康复活动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特殊教育康复质量,提升智力障碍儿童的流体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将结合本校特点,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仁来教授教育课题组的研究发现,在我校实验班进行实践研究,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将工作呈现多样化,不断的通过工作记忆来刷新功能的训练,以帮助特殊儿童的流体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升。

  三、课题研究的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本课题组成员在普通小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研究做的比较多,并取得丰硕成果,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在特殊教育方面论证不足,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和针对性。近年来特教逐步被更加重视,医教结合将是主流,智力潜能开发不容忽视。

  四、课题研究背景: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仁来教授周仁来表示,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工作记忆的功能,探索人类认知活动和认知神经的可塑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在教育领域,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训练研究也可以为儿童智力开发,特殊儿童的治疗、干预和教育辅导提供有效的帮助。

  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仁来教授说:“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训练研究可以为特殊儿童(如学习障碍儿童、多动症儿童)的治疗、干预和教育辅导提供有效的帮助;也可以为工作记忆缺陷个体(如认知老化个体)的临床干预和治疗提供有效的训练工具;对于人类认知活动与大脑神经可塑性之间关系的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近年来我校的信息技术设备不断完善,添置了智力、心理测试筛查仪器,体感互动仪器,言语功能检测处理系统,语言功能检测处理系统,多媒体设备等等。我校还与武夷学院携手科研多年,拥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知识经验基础和信息技术能力。我们将结合前沿理论知识经验和已有的技术能力进行实践研究,以便更好的帮助智力障碍儿童通过工作记忆训练,提高流体智力,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2)、帮助学生认知能力、感知能力和言语、语言能力的'提升。

  (3)、帮助学生进行行为缺陷的矫正。

  (4)、帮助提升特殊儿童的流体智力。

  (5)、通过此项研究,促进特殊教育工作者与特殊教育对象感情的交流。

  (二)、研究的内容:

  (1)、融合信息技术,有效开展生活适应课程。

  (2)、通过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训练,帮助提升特殊儿童的流体智力。

  (3)、在教育康复课程中,有效的对特殊儿童进行缺陷行为的矫正

  六、实施方案(说明研究的方法、步骤)

  (一)、研究方法:

  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有:实验法、比较法和分析法。为 “融合信息技术后,对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提升”进行研究。

  (1)、借助医院测试证明和我校心理、智力测试筛查测试仪器为课题研究收集第一手参考数据,为课题进行分析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2)、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即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成员通过“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个案辅导”等教学环节进行探讨研究,以便找出优劣,进而改进、完善特殊教育康复活动。

  (3)、比较法:是通过对本课题活动开展的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帮助研究者对研究现象的认知。

  (4)、分析法:通过对本课题研究对象行为问题的原因或结果进行周密分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论证方法。从结果来找原因,或从原因推导结果,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7月—9月)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做好课题申报、制定实施方案等工作。

  第二阶段:(20xx年10月—12月)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医学证明资料及进行相关筛查测试工作,确定实验对象。

  第三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具体步骤如下:

  (1)、(20xx年1月—20xx年3月)为课题组试验、求证阶段。按照新的教学设计导向进行实践。

  (2)、(20xx年4月—20xx年2月)为课题完善、推广阶段。组织中期评估,撰写中期评估报告,并根据中期评估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四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结题阶段。学科课题组写成结题报告、材料自查、整理,做好结题工作。

  七、研究队伍

  本课题研究队伍由新丰小学3位教师组成,共同承担研究任务。

  课题主持人:何煦儿(武夷山市新丰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参加人员:陈珉(新丰小学副校长)、梅霞莉(武夷山市新丰小学财务)

  具体分工:何煦儿操作实施,陈珉信息技术指导,梅霞莉收集整理资料

  八、预期成果

  1、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教研实效。

  2、案例展示(何煦儿)。

  3、研究论文(何煦儿、陈珉、梅霞莉)。

  4、课题研究总结性报告(何煦儿、陈珉、梅霞莉)。

教育开题报告5

  一、问题的提出

  基于以下四点考虑

  (一) 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将面临日益增长的心理压力,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难免会出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过重,自我约束力和耐挫折能力差,青春期性心理情感困惑,人际交往的烦恼,自身性格缺陷,人格培养过程中的心理障碍等,致使他们行为偏常,自杀轻生、离家出走、敲诈勒索、杀人等事件时有发生,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这些本不该发生的悲剧和令人怵目惊心的现实,不能不说是我国教育 的悲哀。这也正是我们学校心理教育长期不到位甚至被忽视所负出的惨重代价。面对国际竟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为未来社会输送高素质,跨世纪的人才,当前学校重视并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二)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文件精神

  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全国范围内普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势在必行的。

  (三)学校教育发展的要求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时代,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尤其要注重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其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所以开展并推广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四)学校实际发展的要求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倡创新教育的新形式下,我校本着“全国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高起点、快节奏、创特色,争一流”的办学方针和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办学思路,找准心理健康教育做为突破口。

  二、课题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一)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立业需有先行者”,有远见卓识的校领导看准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亲临第一线做指导工作,号召多学习心育知识,多借鉴兄弟校先进经验,而且不惜资金、人力、时间上的大力投入,全面做好心育准备工作。

  (二)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为了使研究工作具有统一计划性,我校成立了一个以校长牵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统一制定工作计划,各部门分工负责,并建立起一套富有操作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与规范,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种力量融合为一个整体,各自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心理健康教育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培训一定业务素质的专职教师

  拥有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多年,具有较强业务经验,参加过积极心理治疗培训和心理教育专业培训,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实验教师。

  (四)心理教育工作的其他准备

  建立了环境幽雅,设备先进的心理咨询室,设咨询信箱,咨询热线,成立了“共建心桥”心理健康活动小组,社“心灵之音”广播站。

  三、课题实验方案的基本框架

  1、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就是要全过程、全方位的体现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教育科研等各方面之中,以多渠道、全面渗透的.方式开展实验研究。最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

  2、课题方案的构造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根据国家的要求,社会现实的要求和学校实际,制定半学宗旨、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再通过课程体系、教学活动、师资队伍和综合管理来实施,并利用科研活动和管理机制加以引导和调控。

  四、课题实验方案的目标要求

  实质性目标: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使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能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发展。这项任务包括:①帮助学生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避免其出现不利的心理状态;②帮助出现了不利心理状态的学生及时摆脱这种状态,回复正常状态;③帮助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康复,使之恢复健康状态。

  发展性目标: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事业成功。

  五、课题实验方案步骤与措施

  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不是一个简单的专项研究课题,它的应用性,实验性和实效性应该全过程,全方位的体现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教育科研等各方面之中,必须以多渠道、全面渗透的方式开展实验研究,才能抓出成效。

  (一)形成机制,保障实验的实施

  我校首先成立了由校长、副校长和科研室主任、政教处主任、团支书组成的课题领导小组,选聘了有一定业务能力、思想素质高的专职实验教师,其次建心理咨询室、设咨询信箱,建实验班的学生心理档案,为实验操作做好准备。

  (二)重视理论学习,加强师资培训。

  强化全体教师学习心理学教育知识。我们请省内外心理教育心理咨询专家来校讲座,使专家的经验内化为教师基本功,使教师们清楚认识到:教育教学过程师生间应心理沟通,互相交融,教师应融心理健康教育于教育教学中。定时定额、分期分批选送热心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到高等院校接受专门培训和轮训,并主动到兄弟校借鉴吸取先进经验,丰硕我们专职教师的业务素养。

  (三)拓宽实验范围,进行学科渗透研究工作

  我校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步伐,找准了心理健康教育这个突破口,转变传统观念,探索心理精微,拓展教育空间。所以我们提出:在六十九中学,教师无小节,学校无小事,岗位无主次,人人都是心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方面,我们力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教学目标中设德育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各科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实施“育心工程”,提倡“心理相容与互换”,注重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课堂教学中体现三种气氛,即民主、平等的气氛;团结、合格的气氛;自信、竞争的气氛,从而使学生健康的心理因素得以积极的诱导和培养,既达到教学目标,又完成心育渗透任务。还结合德育处工作要求每一位教师与每一位“后进生”交朋友(后进生之所以后进,最首要原因,是心理上有障碍),在交朋友过程中,从心理学角度探测后进生的内隐心境,分析背景因素,帮助解决某些困难,注重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树立他们自信心与勇气,一步一步促进其转变。

  (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我校已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整个教学计划,列入正式课表,每周一课时,七、八、九年级都以不同形式开课。所用教材是自己出外搜寻、四处查找书籍,作为参考,再结合社会上发生的具体个案事例,以及成语寓言故事等自编教案,自编教学内容。具体授课形式多样化,有讲授式、讨论式、辩论式、报告式、问题答辩式等,并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通过幻灯、录音、录像、碟片等制造情境,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直观、新意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乐学的主体性,一上健康课,学生自发“哗哗”鼓掌,都反映非常喜欢上这门课,而且上学期偿试上过几节心育课,课堂教案较好,有的课还很有实效性,这也是更坚定我们开设心育课的信心。

  具体课程安排:

  七、八年级由于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有差别,安排课时相同,但教学内容有区分。

  七年级主要注重学习方法指导,一学年教学内容主要是:

  Ⅰ. 导入篇: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以及内容与任务;

  Ⅱ .生理篇

  (2)人体基本结构的了解

  (3)日常生理性保健常识;

  (4)青春的起步;

  Ⅲ .学习心理篇:

  (5)分析学不好某科的心理因素;

  (6)中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

  (7)了解自己的学习方法;

  Ⅳ. 动力篇:

  (8)学习动机的激发;

  (9)学习动机的培养;

  Ⅴ. 智力篇:

  (10)认真感知观察,敲开知识大门;

  (11)怎样记得又快又准又牢;

  (12)发展创造性思维;

  (13)展开想象的翅膀。

  八年级重视青春期教育和能力培养,一学年教学内容主要是:

  Ⅰ. 青春篇:

  (1)青春期信息;

  (2)青春期卫生保健;

  (3)青春期性心理卫生;

  (4)青春期心理特点剖析;

  Ⅱ. 调适篇:

  (5)增强耐受挫折的能力;

  (6)良好性格的培养;

  (7)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8)自我压力的调节;

  Ⅲ . 情感篇:

  (9)青春期情感萌动;

  (10)男女中学生友谊;

  (11)如何看待“早恋”;

  Ⅳ. 人际交往篇:

  (12)客观的看待自己;

  (13)学会交往技能。

  九年级学生由于要面临升学考试,课程紧张,所以针对所存在的考试焦虑,应试技能以及生学心理、就业心理问题,通过专题讲座形式给予必要的指导。

  (五)开展心理咨询

  1、集体咨询:

  对于身心迅速发展变化之中学生,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心理负担会越加严重,而存在一系列共性问题。他们通过集体咨询或投信箱形式,教师从中得以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心理健康课进行集体咨询、辅导,还利用心育课传授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调节技巧方法。

  2、个别咨询:

  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的是全体正常学生,所要解决的是个别学生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个性问题,即有出现偏常和不良行为表现。做为心理咨询室,应该是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共同交流情感、敞开心扉,倾吐心声的幽静雅室。咨询员在心理咨询时,要严格的遵守交友性、疏导性、理解性、保密性原则,有地放失地进行辅导。同时,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朋友式的良好关系,以最大程度的为学生解除内心困惑和痛苦,调制不良情绪,使心理偏常状态恢复平衡。心理咨询室工作能否见成效,决不是立杆见影,一朝一夕的事,况且这方面工作经验匮乏。我们要详细制定心理咨询室工作计划,定期请进来咨询专家作指导,走出去参加专业培训,并学习先进校经验,使咨询工作尽快成长起来。

  (六)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我们设七年级十个班为实验班,全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以三年为一个周期进行实验。使用心理素质测试康复仪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心理素质测试和瑞问标准推理测验,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向老师和家长反馈,并且结合家长一同有针对性的给学生以必要的心理辅导。

  (七)利用学校活动的辐射作用,扩大心育效应。

  1、 德育处、少先队、共青团、班主任协调工作:针对初中生自制力差,意志脆弱,耐挫折力差,娇惯畏惧困难的特点,我校开学初组织学生不同时间的军训活动,或组织学生吃苦夏令营活动,组织参观少管所,这无疑是对学生意志的考验,能力的锻炼,增强集体荣誉感,爱国主义意识,特别是与少年犯对话,这会强烈的震撼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灵,在他会产生惊人的转变;通过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学生演讲歌咏比赛,辩论赛,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参与意识和坚定的自信心,锻炼敢于表现自己能力;在其它的篮球、象棋、生物实验、器乐小组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创造能力;通过法律法规讲座,培养学生自律能力。在我校的德育工作中,使心育与德育有机结合,即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又促进智力因素开发。

  2、尤其发挥班主任的优势:为了深入开展心育的研究工作,注重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多渠道宣传心育知识,我们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如在各班中推选小记者、小采编定期举力“校园之星”心理健康教育报,组织学生定期出版报、校报、宣传橱窗,组织“心灵之声”专题广播,向师生普及心育知识,介绍心理调节方法,传播心育信息,这样既达到了心育工作的宣传与教育目的,又使学生的爱好、特长有所发挥,还培养他们深入实践,辨别真善美能力。通过班主任组织学生参加文艺汇演、绘画、书法、文学作品、手抄报小制作展出等活动,都对学生身心健康起极大作用。另外,还要利用好班会、家长会机会,要求班主任掌握心理学理论运用技巧,做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工作,使用心育与德育结合方法,会收到更好效果。

  (八)发挥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辅助作用,注重家长、学校教育衔接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在孩子心理品质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学校心育工作开展中,注重强化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

  通过对一些家庭的调查了解,发现在家长观念、家庭结构、家庭气氛、家庭管教方式等

  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发挥家长学校指导作用,准备以专题讲座形式不定期对家长进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向家长宣传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家长认识,帮助探求家教方法。为了拉近两代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家庭沟通日”,使家长学生同台活动,通过不同侧重点以“爸爸妈妈听我说” “我心中的好家长” “大手牵小手”等为题。使两代人有机会增进了解,心与心之间得以沟通,代沟问题减少了。校办“校园之星”心理健康教育报,头版设有“家长一席谈”,家长可以随时反映问题,抒发感想,以这种特殊“书信”往来方式,便于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联系,使学校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为孩子的明天更健康做努力。

  六、课题实验方案的预期成果

  形成一套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为核心的教学策略及方法体系,取得明显实效性。

  1、学生能够自主的克服心理障碍,培养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具体表现:

  (1)能够从心理方面找出学不好某科的症结所在

  (2)有意识的针对性发展自己某方面的智力因素

  (3)自我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自学能力、耐劳受挫折能力、心理承受力)

  (4)矫治某些情感障碍,尤其男女生之间的友谊尺度

  (5)人际交往技能明显提高。

  2、心理素质的提高,通过心理素质测试康复仪测试与瑞文推理测试,卡特文16种个性因素测验,中学生气质、性格测验等验收。

  七、课题实验方案的检测

  目标的评价从微观到宏观可分为诊断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类。

  第一类是实验过程中的诊断性评价,每节心理辅导课后,观察听取学生的反馈,教师自己对课堂效果的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心理咨询工作处理个案分析,及时总结探寻咨询方法和效果;心理活动小组每一次每一期活动家后接受全校师生反馈信息,随时总结经验弥补不足,提高业务水平。

  第二类是以一年为一阶段的评价形式,由省课题组定期组织。主要是检测每年的实验成果,需要写阶段总结,汇报研究成果,各实验校交流工作经验,借鉴精华,互相促进。

  第三类是三年为一个周期的终结性评价形式,对实验班学生的心理档案根据心理素质测试仪,瑞文推理测试量表,卡特文16种个性因素测验,以及中学生气质性格测验等测验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实验班与对此班的不同,从而验收课题实验的进展及实效情况。

  八、实施组织领导

  组 长:杨 伟

  副组长:梁怀锋 舒登权

  第一负责人:聂光军

  实验教师:李海章 王永保 黄龙朝 刘清涛 郑兴胜 全秀峰 陈 剑

  刘长锐 牛正梅 董甲伟

  九:实验对象

  以七年级为主的教师、学生,兼有八年级和九年级的教师、学生。

  十、实验时间

  实验总周期:20xx年9月——20xx年7月

  实验阶段周期:

  20xx年9月——20xx年7月

  20xx年9月——20xx年7月

  20xx年9月——20xx年7月

  十一、课题实验方案后记

  社会现实的发展与时代的需要,国家教育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势在必行的一件大事。鉴于此,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实验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正式开展起来试行能否取得成效还有待于省课题组领导的大力重视与支持以及社会各界同仁们的鼎立协作。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年轻的事业,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和空间,为了“共建心桥,托起明天的太阳”,我们愿全力以赴的努力,以“群峰嵯峨无足道,踏出青山路一条”的勇气和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贡献我们微薄之力!

教育开题报告6

  目录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

  一、选题背景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最初阶段,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健康的饮食行为能够为幼儿期良好的营养状态提供很好的保证,而良好的营养状态又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根本。然而一些调查结果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根据结果可知我国幼儿在饮食行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逐步提高,食品加工工业发展迅速,诸多种类的垃圾食品充斥着幼儿的日常生活,家长放任儿童过多地食用垃圾食品,正餐摄入量不足,导致幼儿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这会让幼儿越来越远离健康。同时,医学工作者们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幼儿期的饮食问题,会影响到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因此,若想要幼儿健康成长,应当关注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根据对现有研究结果的分析,基于对幼儿可能存在多种不良饮食行为的情况,研究者决定通过进一步调查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因素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从而帮助幼儿健康成长。本研究中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4-6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因素;针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提出具体可行的改善策略。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4-6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现状调查,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可以丰富幼儿饮食行为理论。

  2.实践意义

  在实践过程中,研究者发现幼儿存在不良饮食行为,而教师及幼儿家长却无法改变这种现状,这将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发展。所以,本研究旨在为幼儿教师及幼儿家长提供改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策略,让幼儿家长及教师以正确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健康饮食行为。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在幼儿吃零食方面,1994年,Cathro和Hilliam对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以及西班牙等5个国家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各国儿童食用零食频率普遍很高。[1]Ezell,McCoy,Wolfe等人也对美国儿童食用零食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儿童食用零食行为较频繁,每日最常吃的零食是碳酸饮料、甜食、水果和薯片。[2]斯金纳等人的调查也表明,幼儿零食行为占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总和比例较高,而且幼儿吃零食这一行为的比例与幼儿年龄增长呈正比关系。

  Kendra她认为在幼儿阶段向幼儿介绍一些饮食营养的知识是非常必要必需的,而且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这是有关幼儿饮食营养认知的教育。Essa指出如果儿童出现在吃饭时吃的很少,饭后却说他饿了的情况时,不要斥责他为什么吃饭时不吃饱,也不可以给他吃的,而是告诉他下次吃饭时吃饱就可以了,这是有关饮食行为的教育。Branen,Fletcher等人指出,在幼儿园中,幼儿进餐的时间可以固定,但幼想吃的食物是可以被选择的,这是有关饮食健康态度的教育。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需要对部分幼儿进行访谈,而通过查阅3-6岁幼儿发展指南,研究者发现幼儿在4岁以上才具有能听懂和理解成人所想表达的问题的倾听能力,以及能够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经历的表达能力,因此,研究者将调查范围确定在4-6岁的幼儿。所以,研究者随机抽取中班和大班中4-6岁的200名幼儿进行饮食行为调查。

  首先,观察法是对学前幼儿来说最适合的方法,因为观察法不无需幼儿做一些超出自身能力水平的反应,可以充分了解幼儿在自然状态下最真实的行为表现;另外观察法幼儿不容易受观察者干扰,观察者可以客观记录幼儿的行为。其次,研究者将选取幼儿的午餐时间对两所幼儿园中班和大班总共16个班级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观察(每班观察两天、每周观察两个班级),主要采用观察法中的行为检核法和事件取样法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进行观察,也就是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是否发生以及不良饮食行为中具体有哪些行为方面进行描述和记录。研究者将根据不良饮食行为的操作性定义并结合已有成熟的观察记录表制定研究者需要的观察记录表,用此表在正式观察开始前进行预观察,预先考察和了解观察环境和现场,熟悉幼儿,使幼儿消除戒备心;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4-5

  Abstract5-6

  一、引言9-18

  (一)研究缘起9

  (二)研究目的9-10

  (三)研究意义10

  1.理论意义10

  2.实践意义10

  (四)文献综述10-16

  1.国外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10-11

  2.国内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11-16

  (五)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16-18

  二、研究设计18-22

  (一)研究对象18

  (二)研究方法18-22

  1.观察法18-19

  2.问卷调查法19-21

  3.访谈法21-22

  三、4-6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结果22-29

  (一)部分幼儿进餐不够独立22-23

  (二)幼儿挑食、偏食行为明显23-25

  (三)幼儿进餐的专注度不高25-26

  (四)幼儿的进餐速度过快或过慢26-28

  (五)幼儿离园后吃零食行为普遍28-29

  四、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29-38

  (一)幼儿园的进餐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29-31

  1.幼儿饮食健康教育缺乏29-30

  2.有些教师指导用语不合适30

  3.部分教师对幼儿要求过高30-31

  (二)家长喂养方式、生活习惯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31-33

  1.家庭喂养方式不当31-32

  2.家庭内部观念不一致32-33

  3.家长不良榜样作用33

  (三)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33-35

  1.幼儿自身食欲不佳33-34

  2.幼儿自身注意力不集中34-35

  3.幼儿自身为难养型幼儿35

  (四)社会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35-38

  1.电视广告失范,家长防范意识不强35-36

  2.幼儿食品质量堪忧36

  3.幼儿园附近的垃圾食品摊贩36-38

  五、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改善策略38-43

  (一)创造适宜的幼儿园饮食氛围38

  1.开展多形式的饮食健康教育活动38

  2.规范教师幼儿进餐时的指导语38

  (二)树立正确的家庭喂养观念38-40

  1.坚持正确的喂养方式38-39

  2.家庭内部对孩子统一要求39-40

  3.家长做好榜样示范40

  (三)帮助幼儿依照其自身特点健康饮食40-41

  1.帮助幼儿从自身发展特点改善饮食行为40-41

  2.规范不同年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41

  3.帮助不同气质幼儿改善不良饮食行为41

  (四)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41-43

  1.完善幼儿食品广告立法41-42

  2.选择适合幼儿的电视节目42

  3.严重处罚未按照要求生产儿童食品的厂商42

  4.严格监管幼儿园周围的食品摊贩42-43

  结论43-44

  参考文献44-47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参考文献

  [1]黄土云.297例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现状分析[J].中川儿童保健杂志,20xx(06)

  [2]孙吉.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分析[J].医药世界,20xx(09)

  [3]魏梅,袁丽娟.2-6岁儿童生活习惯、饮食行为问卷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xx(23)

  [4]万钫.家庭幼儿饮食行为教育的调杏与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1995(4):30-31.

  [5]梅节.广州市幼儿家长营养知识和育儿行为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l997(03)

  [6]徐浙宁,顾秀娟等.学前儿童饮食状况与家庭喂养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xx(03)

  [7]敖春美.3-6岁幼儿饮食习惯调查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8)

  [8]周立清.352名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xx("3)

  [9]孙卫民.幼儿不良饮食行为与教育[J].家庭医学,1994(03)

  [10]刘湘云.儿童饮食行为[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7(06)

  [11]金星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xx(03)

  [12]卢慧兰.兰州市城区3-6岁儿童零食行为现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xx(05)

  [13]张红敏.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J].山东教育,20xx(27)

  [14]林弘等.759例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J].河北医学,1999(12)

  [15]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J].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xx:26-481

教育开题报告7

  题目:基于汉语国际教育的汉语国俗词语研究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汉语国际教育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掌握好一门语言必须要了解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而汉语国俗词语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是语言文化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汉语国俗词语在词汇系统中数量上不占优势,但其重大意义却不容小觑。汉语国俗词语与一般性词语不同,具有显着的民族文化特性,因此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很难通过字面理解“汉语国俗词语”的真正含义,为了避免汉语学习者交流障碍,使其尽快融入到中国文化中,我们需要对当前汉语国俗词语的定义与分类、汉语国俗词语的教学现状、汉语国俗词语教学的难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提高对外汉语教师及汉语学习者对汉语国俗词语的重视程度。同时,通过对汉语国俗词语的分类和难度划分,将汉语国俗词语更好地融入进汉语国际教育的词汇教学之中,实现文化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学的有机结合,使汉语学习者对中华文化形成系统的认识,准确全面地掌握汉语国俗词语的基本内涵、特点、分类等,提升汉语教学的效果。

  语言是传递人类信息、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汉语国俗词语不能脱离文化单独存在,它承载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随着海外“汉语热”的不断升温,汉语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大,因此在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寻找汉语国俗词语教学的突破口十分关键,无论是对汉语国际教育理论的应用还是对教学实践的完善都具有现实意义。

  从语言本体的角度分析,词汇具有多元性,代表了不同的主体元素,与语法、发音相比更具有文化色彩,也是语言本体最基础、最核心的组成元素,负载了更为丰富的文化意义,因此“汉语国俗词语”能够更好地在汉语国际教育中,体现民族语言词汇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特性,折射出特定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多彩的文化形式,实现中华文化传播“隐性窗口”的开启,提升海外汉学者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度。

  本研究从“汉语国俗词语”本体入手,在准确把握“汉语国俗词语”分类、特点、内涵的基础上,置“汉语国俗词语”于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进行多角度研究,使教师和学习者对文化词语的使用范围、文化含义有更系统的认识,一方面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汉语国俗词语”的重视度,另一方面深化汉语学习主体对汉语国俗词语内涵的认识深度。另外,从认知角度对其进行国别化研究,这对于丰富词汇研究本身、推动语用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从这个角度讲,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的汉语国俗词语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理论价值,还具有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实践价值。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文以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汉语国俗词语”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汉语国俗词语的界定与分类从本体入手着重剖析汉语国俗词语的内涵、语言环境特点,结合相关学者研究结论,对汉语国俗词语进行界定和分类,将其分为名物词语、制度词语、熟语、征喻词语、社交词语五大类。

  2、汉语国俗词语的统计与分析第一部分为词汇大纲中的汉语国俗词语的统计分析,主要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新 HSK 词汇大纲》为统计对象。第二部分为对外汉语教材中汉语国俗词语的统计与分析,主要以《发展汉语》中、高级教程、《桥梁》和《登攀》三部对外汉语权威性的教材为对象,进行封闭式统计,主要考量汉语国俗词语的分布与使用情况,为对外汉语教材的改善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3、留学生汉语国俗词语习得难度调查分析留学生汉语国俗词语习得难度调查,包括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语国俗词语习得难度调查和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语国俗词语习得难度调查。汉字文化圈与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对汉文化的理解和对汉语语言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这是我们把二者分开进行调查的最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汉语国俗词语习得难度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对留学生汉语国俗词语学习中的主要障碍、难点进行总结。

  4、提升留学生汉语国俗词语学习效果的策略主要从教材和教法两方面入手,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学校图书馆、电子图书馆、中国知网等途径,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汉语国俗词语研究的文献进行查阅,了解汉语国际教育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状况,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为论文的写作提供理论支持。

  2、问卷调查法从国别、区域层面进行区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和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汉语国俗词语难度分别进行调查,采集数据,为问题分析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持。

  3、统计分析法主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信息,借助于数学方式,建立不同影响因素与研究对象的关系。

  三、相关文献综述

  (一)关于汉语国俗词语本体的研究

  国外最早研究国俗词语的是前苏联学者韦列夏金,针对“对外俄语教育”提出了“国俗语义学”,阐明了国俗词语的定义,从属性上定义为民族性、传统性、独特性。

  而国内最早提出汉语国俗词语概念的是王德春教授。一直以来学界对汉语国俗词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本体研究上,近些年,才不断有学者在此基础上,从汉语国际教育视角对此进行探讨。

  王德春(1990)指出了汉语国俗词语的特殊用法、特定的涵义及特有的民族文化色彩及汉语国俗词语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梅立崇(1993)基于词语本体角度进行了研究,并阐述了不同类别的汉语国俗词语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的不同含义。他认为:“所谓汉语国俗词语就是别的语言中无法对译的词语,或者说是别的语言中很难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非等值词语’”

  (二)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汉语国俗词语的研究

  汉语国俗词语是“交际文化词”的重要部分,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刘晓娟(20xx)指出汉语国俗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汉语国俗词语教学和文化教学密切相关,并对汉语国俗词语的特性类型、文化含义进行概括,在结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汉语国俗词语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归纳。

  陈树峰(20xx)、刘志敬(20xx)主张对外汉语教学应该加强词语文化含义的解释,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最终目标,并对具有特殊文化含义的词汇进行了归类。

  李玉萍(20xx)、李丽生、马艳(20xx)从翻译层面分析说明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从“汉语国俗词语”的选择、文化词语的讲练、文化词语的测试三个层面着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隐性汉语国俗词语”的教学解析方法。

  姚俊玲(20xx)也认为以留学生为代表的非汉字文化圈的汉语学习者在“汉语国俗词语”的学习中翻译的准确度也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并从外语教学的角度阐述了汉语国俗词语的选择。

  四、研究进度

  20xx年x月-20xx年x月初: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20xx年x月-20xx年3x: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20xx年x月-20xx年x月: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20xx年x月--:定稿。

  五、参考文献

  1 蔡振生。汉字词语国俗语义的文化透析[J].语言文字应用,1999(4)

  2 陈树峰。隐喻与对外汉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教学[J].考试周刊,20xx(26)

  3 丛珊,徐丹。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国俗词语特点[J].现代交际,20xx(1)

  4 戴卫平,斐文斌。英汉文化词语研究[M].科学出版社。20xx 年

  5 高美丽。“风、花、雪、月”的国俗语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xx 年,硕士

  6 韩慈红。汉语国俗词语的英汉互译[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1)

  7 何禾。计算机辅助对外汉语国俗词语教材编写及教学[J].青年作家,20xx(22)

  8 洪晓静。从文化词语看文化因素对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之影响--以汉语国俗词语和汉英不等值词的问卷调查与分析为例[D].厦门大学,20xx 年,硕士

  9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年

  10 黄远振。词的理据理论与词汇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xx(3)

  11 汲传波。词的文化义、交际文化义与对外汉语教学[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20xx(1)

  12 姜美玉。从若干汉语文化词语看文化因素对韩国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xx 年,硕士

  13 金志刚。国俗语义分析与修辞[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8(5)

教育开题报告8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或迫于生活出去打工,而把年幼的孩子交给双方父母进行教育,或者处于离婚的原因,让孩子在更多的时间由双方父母进行照顾,我们称这种教育方式为“隔代教育”。3-6岁的儿童,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教育有两种教育形态:一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亲子教育”;另一种则是祖辈对孙辈的教育,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国外,孩子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托儿所,18岁独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没有隔代教育。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愈来愈普遍。年轻的父母在生活、学习、工作压力下,该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的隔代教育,长远看隔代教育弊大于利,但也不能全盘否定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我们积极引导,通过开展大量的鲜活的、校本的隔代教育应用性课题,帮助更多的祖辈家长们成为与时俱进的合格家长,让隔代教育成为“特色教育”,通过学校、社会与家庭相互配合,合力打造新式的隔代教育。

  二、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

  无论如何,在现在的社会中,隔代教育是无法避免的,一方面是隔代教育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已经逐渐演变为一种教育的传统模式,另一方面是迫于生活的物质现实。

  老人退休以后在家闲着整天没有事情,照顾孩子会使他们感到生活很充实,而且会让老人在年老的时候也会感觉到自己的社会价值,他们会有一种满足感,因此他们会很乐意去照顾孩子。另一方面子女迫于生存,整天出去工作甚至出差,根本无暇去照顾孩子,因此老人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他们会自然而然的去承担起这份责任。综上所述,隔代教育在中国这种大环境下,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的事实。

  隔代教育的优势:

  优势一:中国有句俗话说:老来少。意思就是说,人的年龄大了以后心理会越来越像个孩子,虽然身体已经逐渐老化但是却有一颗童心。因此,从心理年龄来说,老人的心理年龄相较于子女的心理年龄更接近于孩子的心理年龄,这样会让老人跟孩子相处的更加融洽,同时也会让老人在经历人生种种以后,得到心灵的解脱,让孩子陪伴自己享受晚年。

  优势二:在发展迅速与竞争激烈的现实生活中,子女迫于生计工作的过程中会承受很多的压力,因此也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年幼的孩子,倘若聘请保姆,一方面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再则保姆毕竟不是自己家人,对家庭对孩子都没有安全保障。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因此孩子幼时教育对于孩子教育极其重要,不能轻易地交给别人去照顾。

  因此,只有把孩子交给祖辈,不仅能让子女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而且对于孩子的照顾以及教育无疑都是最佳的选择。

  优势三:在中国农村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群体—留守儿童。所谓的留守儿童,就是子女出去距离家乡较远的地方打工,而把未成年的孩子交与祖辈来照顾的这样一个群体。把孩子交与老人照顾,一方面在子女定期定时往家里面寄钱的时候,会让老人在晚年生活得更加愉快,同时也会增进老人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同时,在老人没有劳动能力的晚年时期,还能去照顾孩子,同时也是个人价值的体现,会让老人觉得人生更加有意义,会让老人的心灵得到慰藉,得到尊重,更有利于家庭和谐。

  隔代教育的弊端: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因此,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来说,小时候对孩子进行的'教育以及影响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很多人会认为,祖辈们有着充足的经验以及方法更好的教育孩子,所谓的“隔辈亲”也会在这个时期充分体现,祖辈带给祖孙的这种关爱是任何幼儿教育机构以及保密都是无法比拟的,但是虽然减轻了孩子生活负担,也为老人增加了生活乐趣,但是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一)“隔辈亲”溺爱,不利于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

  很多老人为了弥补在年轻的时候由于生活或者工作压力没有及时的给予子女的关爱,而把这种爱转嫁到孙辈的身上,因此就很好理解“隔辈亲”的形成了。在祖辈年轻时没有给子女全方位的照顾,因此在照顾孙辈的时候,老人对孙辈孩子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孩子在这种娇生惯养的生长环境下,不利于独立的性格养成,甚至会造成孩子较差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其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甚至,有些老人把孙辈孩子视为掌上明珠,让他们有恃无恐,更加不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受传统思想束缚,不利于跟现代社会融合

  3-6岁的孩童,是他们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他们开始出现认知以及模仿的能力,这时候便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以便于孩子健康成长,但是相较于祖辈传统保守的思想,子女对孩子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方式,会让孩子的发展能够接近现代社会的发展,以便孩子长大以后能够与社会更好的融和。尤其现代社会高科技发展迅速,把祖辈老人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因此,祖辈的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还是用他们那个时代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这样便让孩子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孩子在成长以后跟社会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三)容易使孩子与父母感情隔阂

  1、子女由于工作原因,长期与孩子分割,虽然在物质条件上满足了孩子,但是此时的孩子需要的是心灵的呵护,由于缺乏心灵的共同,与语言的互动,会使子女与孩子心理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在子女教育孩子的时候由于缺乏耐心,会使孩子觉得父母不懂自己,这样会使隔阂越来越大,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远,长大以后,甚至发展成为憎恨,严重者则出现刑事犯罪行为。

  2、老人则不同,老人对孩子的溺爱,会让孩子觉得祖辈比父辈更加爱他们,更懂得呵护他们的心灵,因此,在他们内心相比之下,也会使孩子与子女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甚至出现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

  (四)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

  在这个时期的“生活自理”能力,无非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洗一些简单的衣物,甚至帮助老人以及父母做一些简单的事情,看似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却对孩子以后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密分的联系。但是老人会觉得孩子很小,这些事情干不了,甚至会害怕把孩子累着了,老人自己也闲来无事便不会去锻炼孩子去做一些简单色事情,久而久之,便会让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甚至在上学以后,住在寄宿学校,连系鞋带、洗衣服都不会不愿意去动手解决问题,而是周末拿回家,让老人或者父母去替他们做。因此,长期以往会让孩子形成较差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及其不利于孩子健康发展。

教育开题报告9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儿童都幼儿园就对其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进行管理,学习小学的课本知识。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符合幼儿的生长规律以及发展需求,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应该主要通过交朋友来获得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学会与人相处,同过幼儿园的教学学会礼貌待人以及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提前进入小学的教学方式不仅影响了学前教育的效果,还造成孩子在进入小学时对教学内容反感的现象,不利于儿童的健康生长。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

  近几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其成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点:

  (一)家长急于开发孩子智力。由于现阶段人口的增多,就业压力以及生存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防止进入小学后孩子跟不上老师教学节奏,许多家长选择了提前对孩子进项小学教育。部分家长在孩子刚学会讲话时就强迫孩子学习阿拉伯数字以及简单的汉字,教孩子念顺口溜一般背诵古诗词,以为孩子越早学习这些知识基础就会越扎实,智力水平就会越高,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会更加容易。于是就造成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幼儿园的跟风攀比。由于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以孩子能学到的东西多少为标准,幼儿园为了招生,就会在幼儿教育阶段加强对孩子的文化知识的教育,逐渐演变成“小学化”的管理模式。以让孩子更早接受小学教育,学到更多知识当做吸引家长报名的筹码。攀比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就导致了幼儿教育阶段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基本趋向小学的教育方式,导致学前教育严重“小学化”。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孩子接受学前教育阶段大概为3-5岁,这时候幼儿的智力发育并不完全。由于我国现在小孩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大部分小孩都没有同龄人可以接触,学前教育将孩子集中到幼儿园进行统一管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懂得怎么与别的小朋友相处。并且在幼儿园中由教师统一带领,孩子之间遇到问题能够得到一个客观公正的处理,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帮助。学前教育“小学化”就导致孩子在一离开家庭之后就面临很重的学习压力,从而没有时间和耐心与其他小孩沟通交流,会在长大之后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相对孤僻。另外由于孩子年龄的限制,这个阶段学习的内容不容易想成系统的积极,学习效果并不好,还容易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反感,在进入小学阶段之后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不愿意学习的现象。

  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解决对策

  (一)扩大正规幼儿园的办学规模。我国的幼儿教育资源并不丰富,许多家庭的小孩都面临上学难的问题,因此私立幼儿园到处开办。学前教育是对于孩子来说十分关键,私立幼儿园并不具备规范的教学管理,一味的以招生为目的,迎合家长的需求,而不顾及孩子生长发展的规律。正规的幼儿园有着专业的教师团队,对于教学方案的制定更具有科学性。因此扩大正规幼儿园的办学规模,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避免提前接受“小学化”的教育,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二)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幼儿园教师在孩子的学前教育中至关重要,但是许多幼儿园却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招聘的教师并非专业的幼儿教师,这些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在学前教育中很难进行科学性的教学。要想学前教育走出“小学化”的困境,就要从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入手。培养专业的、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对于孩子的学期教育大有帮助。首先,幼儿园应该聘用专业的幼儿师范学院毕业的学生或是有着相关教师经验的人上岗,这些人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在对孩子的学前教育中能够把握教学方向,帮助孩子良好的成长。其次,幼儿园应该定期安排教师的培训,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现在的教学要求,理解现在的孩子们都在想什么,应该如何进行教育。并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第三,幼儿园应该经常进行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让教师们互相沟通教学经验,提出比较有建设性的建议,帮助幼儿园制定新的教学方案,提升学前教育的效果。

  (三)强化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的监督。学前教育“小学化”与教育部门的忽视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部门的监管一般是从小学开始,对于学前教育却不够重视。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应该强化对幼儿园的教育监管,从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入手,严格制定入园教师的资格标准,禁止非专业教师在幼儿园从教。然后是对幼儿园的教学模式进行监管,制定相关的教学标准,禁止幼儿园将小学的管理方案和课本知识引入学前教育中。并且教育部门要不定期检查,监管幼儿园对于规定的执行力度,将不符合规定的幼儿园进行整改或是取缔,保证孩子在幼儿园接受适合的、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学前教育。

  四、总结

  学前教育“小学化”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前教育尽快走出“小学化”至关重要。家长们的教育观念需要改变,相关部门也需要对幼儿园的管理进行重视,尽快制定相关标准,让学前教育正常化。还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的学前教育真正发挥作用。

  作者:李会萍 单位: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

  参考文献:

  [1]毛淑娟.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成因分析[J].江西教育,20xx.28:30-31.

  [2]吴玉梅,郝跃.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分析[J].学理论,20xx(9).

  [3]郭天晟.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成因及对策分析[J].江西教育,20xx(4).

教育开题报告10

  课题名称: 《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

  预期主要成果:调查报告《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小学、初中、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方法课例集锦》

  预期完成时间:20xx年12月底

  一课题释义

  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伴随着国家教育部下达文件要求小学自20xx年秋有条件的省份、地区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小学英语教学为英语外语教学回到教育的主流中提供了崭新的契机。小学外语课堂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帮助学生学习与发展比单纯教授语言更为重要,相应地,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更应从卓有成效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汲取方法与技巧,并对课改初期的外语课堂教学的一些实际情况加以必要研究,从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英语教学从无到有,从支离破碎到综合系统,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学生发展的过程。教无定法,教必有法。灵活驾御课堂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多年来的中学外语课堂教学积累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加强对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势必会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高中的外语课堂教学多年来受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影响,课堂教学方法趋于单一,英语教学对语法性能的讲解细致入微,极为重视语言形式的传授,轻语言功能的训练。课程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中外语课堂教学势必在小学、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新量体裁衣,采用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创新课堂。

  最新教育类开题报告范文精选3篇各类报告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差异的比较

  综上研究(即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势必表明,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比较差异,深刻挖掘差异形成的各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的内在价值,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尊重和利用这些因素上好各个学段的英语课。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课题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课题研究的背景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近年来,外语教学一直受领导人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自1996年以来李岚清副对我国当前基础阶段外语教学的改革多次发表谈话指出: 我国当前基础阶段的外语教学虽然有了加强和改进,但总的情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花的时间长,相对的效果较差。一些人比喻我们的英语教学是一壶烧了十几年也烧不开的温水。必须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认真研究,加以改进。目前,我国外语教学效益不大,亟待改进。经过小学、中学、高中,大部分学生不能阅读原版书,不能用外语会话,外语教学效果不理想,影响着改革开放和扩大交往 恰恰也正是基于一个这样的背景,诱发了我们对该课题的探讨与研究。

  正如岚清所讲,学生对此不满意,教师也同样不满意。问题出在哪里?其根本原因是:英语课程的开设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缺乏 条龙 的课程教学体系,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长时间在低水平上重复。许多学生在小学学习了英语,进入初中后,又不得不从头学习,中学生进入高中后,又要重复初中阶段学习的内容。这种低水平的重复,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还挫伤了学习者英语的兴趣。

  一时间,中小学外语教学衔接的问题成了外语教学的一个重心工作,而教材要衔接的呼声则更是一浪高过一浪。面对这种众声喧哗的局面,我们的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试图打破外语教学的`这种状况,尝试以教材的衔接为突破口,但实践证明,单凭教材的衔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衔接问题。人们再一次陷入到深深地思索中来。而此番思索必然将人们的视野聚焦在这个课题之上。

  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正当我们这些教学工作者举步为艰之时,20xx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确定了教育改革的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在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我们感悟到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突出体现围绕人的发展目标来设计和确定课程标准。

教育开题报告11

  一、选题背景

  踏足《爱弥儿》研究之路绝非一个简单随意的沙滩拾贝,因为后者始终没有摆脱兴之所至的盲目性。但这并不是说沙滩拾贝毫无可取之处,若说真正的思想面临的是无路可走的荒原,那么沙滩拾贝未尝不是莫大的惊喜。不过,这同时意味着,只有当这惊喜作为沿途之风景而归属于更加宏阔的道路时,也即,只有当贝壳不仅仅是作为美丽的贝壳而更是作为透露出海洋信息的海之贝时,这惊喜才能超越自身而成为思想的。思想是道路的奋力延伸,一切不过是作为脚下的路而将被裹挟于身后的。对《爱弥儿》的到达,同样是惟一之思想在探索之道路上暂作回望的滞留之处。

  首先,生活乃是一切问题的源出和归宿,对《爱弥儿》的朝向也正是根源于此。我们当下引以为傲的生活被普遍定义为现代生活:“在许多现代社会中都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倾向,要将一种优越意识与现代性意识联系起来”[现代人认为历史总是在进步的,但这一源自启蒙运动的对进步的乐观精神在 世纪末开始变得灰暗:“在法国之后的时期,现代社会被描绘成破坏性的和异化的”[奉行理性和技术的现代性,在“耗尽了文化的意义”(韦伯)之后在根本上造成了现代人的“无家可归的状态”(海德格尔)。所以,作为生存于现代性中的我们不得不回溯现代性的源头以便重新检审我们生活的根基。在此一回首中,卢梭以一种突出的样式展示在我们面前:“现代性的第一次危机出现在让-雅克·卢梭的思想中”[危机,乃是常态与危险因素的碰撞,这就意味着在危机之处,我们不仅能够目睹现代性的根本样态,亦能反思现代性的根本问题,细究之下,卢梭以一种拒斥而又推进的形象矗立在现代性的道路上。

  其次,在卢梭看来,“在人类所有的各种知识中,对我们最有用但是是我们掌握得最少的,是关于人的知识”[卢梭在他的第二论文里以醒目的方式展示着他对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双重批判,在此,卢梭从根本上把握了现代性的特征所在:正是关于人的认识的变革导致现代性的诞生。这也正相契合“主体性”作为“现代性的基本概念”[标示出的深层内涵。但是,卢梭关于人的知识的探究并不仅限于“人是谁”这样的科学式的疑问,他更为关心的,乃是“人应当是谁”这样的深具人文关怀的问题。而这就意味着,《论不平等》作为人类之进程的历史展示仅是“一个可资参考的资料”[更为重要的,乃是在此一资料之上对人类生活的重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和科学,倾向于破坏的成分多,倾向于建设的成分少”[言外之意,《爱弥儿》才是那最终的目的。所以,《爱弥儿》才是卢梭思想的根本展示。最后,卢梭在教育中呈现自己的根本思想意味着他对教育的独特观念:教育乃是“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教育关切的是人之为人,也即以人为目的的事业,而这也正是现代社会的根本谬误:将人作为工具:“某一专业的一个精英学者很像工厂里这样一个工人,他终其一生无非是做一个特定的螺丝钉或者手柄,隶属于一种特定的工具或一台机器”[教育所展示的这样一种对人的工具化的理解铸就了当今现代的技术化的生活,一切都在异化为可以算计的物。正是远眺到了这一点,卢梭才将文明社会的拯救寄希望于教育。这是一种远不同于古代和现代的思想,盖因为他为教育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教育,而不是政治或者科学,才是人类现代生活的救赎所在,这正是卢梭对问题重重的现代性的救治方案。所以,沿着对现代生活之追溯的指引,我们不得不将目光聚焦于耸立在现代性转折之处的卢梭上。而卢梭的思想或明或暗地被全部容纳在卢梭的教育论著《爱弥儿》里。《爱弥儿》不但揭示了现代生活的由来和问题所在,更重要的,它亦以一种值得深思的方式展示着人类生活应有的朝向。这也就是必得研究《爱弥儿》的根本原因。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有两个,也即,在通达卢梭根本思想的道路上:现作为教育著作的《爱弥儿》在卢梭著作(思想)中的集大成的位置;究卢梭的教育哲学思想与现代性的关联,梳理出卢梭不同于其他现代性思想家的现代性方案,展示卢梭作为“现代性思想家”而不是“反现代性思想家”的根本地位。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一般地,对于西方思想家,其生平与思想并没有太大的关联。这当然不是以愚蠢的形式否定思想家的思想是在“生平”中得以孕育和展现的,而是说,在“知”、“行”分离的情况下,我们很难从生平中窥见思想家的真实思想,所以,对生平的研究实在不是件紧要的事。但是,卢梭是极其特殊的一位:“卢梭的作品与其人格个性的联系实在太紧密了”。原因一方面在于卢梭童年的经历塑造了他的一生奉行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将此番“塑造”明确地彰显在《忏悔录》里。对卢梭生平的最好的介绍当然是他的自传——《忏悔录》,但是,很难有人能够跳出自身来评判自己,这对满是激情和坚定信仰的卢梭而言更是如此,所以我们需要来自他者的重新梳理和审视。萨利·肖尔茨、雷蒙·特鲁松之类的著者显然意图做这样的工作,但是,此类传记大部分停留在对《忏悔录》的简要重述上,并未对其做更深入的反思和解读。不过,对此,近来有两个研究趋势颇为值得关注。一是布兰查德的《卢梭与反叛精神——一项心理学研究》。观其书名,能够很清晰地看到著者的意图:“本书最好被描述为对卢梭和他的政治理论的心理分析”。这样一种研究倾向显然建立在现代心理学的兴起之上,换言之,这是一种现代人的口味。无人能够否认心理学的价值,但是,心理学意图通过科学的确定性来客观地把握人脑的活动——思想,这实在远远超出了它的能力范围,所以,当它最终得出“卢梭建构理想的政治体系时他所陷入的两难境地的解决方法:个人偏见,个人口味,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的渴望,对于理智运行的感情损害”[一结论时,一种更为广阔的对思想的思想被“心理活动”所遗忘了。卢梭的生平乃是作为“思想”生平而不是一种童年心理创伤的成年反映。另一研究倾向乃是与政治哲学的现代复兴相伴而生:《卢梭的榜样人生——作为政治哲学的<忏悔录>》。凯利看到了“卢梭修改了一些重大事件,以某种有意义的顺序加以记载,精心描绘,以揭示这些事件的一般含义”,但是,他将卢梭对其生平的展示解读为“卢梭意图树立一个新的榜样人生,可以保存文明的幸福而无伤政治利益”,这实在有着过度解释之嫌。因为在《忏悔录》里,卢梭宣称这是“一副完全依照本来面目和全部事实描绘出来的人像”[这就是说,卢梭是在陈述自己的生平,他的榜样或者理想人格,不在于他自身,而在于《爱弥儿》。卢梭对“重大事件”的揭示,在童年时是为了肃清他的思想的来源,在中老年时,则是为了清白名誉的申辩。综上看来,卢梭的生平并未得到应有的如实的对待。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首先,呈现卢梭思想、性情的渊源,也即,通过解读《忏悔录》来梳理《爱弥儿》中所表达的思想的最初源头;

  2、其次,《忏悔录》里所展示的时代乃是以科学与艺术为典型表征的时代。通过解读卢梭的第一篇论文[3]展示出与《爱弥儿》中的教育相对立的卢梭时代的教化,指明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所导致的最大恶果:不平等;

  3、再者,追溯不平等的来源,即,通过解读卢梭的第二篇论文[4],一方面铺展开人类生活的.历史变迁,解释不平等产生的根源;另一方面,不仅呈现出《爱弥儿》奉行的自然教育的根本依据,而且在厘清人类由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之转变时,亦显白地言说出文明——教化社会的诞生;

  4、接着,《论不平等》里显现出的仅是自然教育的部分依据,另一部分依据根植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所以,在表面上,能够清晰地觉察出《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里的教育思想的矛盾。通过对诸多矛盾的深层消解,指明卢梭思想的根本统一之处:《爱弥儿》;

  5、紧接着,通过道路的追溯,在此就达到了本论文的一个终点:《爱弥儿》在卢梭思想中的大成位置。不过,对于这一教化——改善方案,卢梭本人已有清醒的认识:它在文明社会中可能的凄凉遭遇。这认识真切地反映在《爱弥儿》的结尾和《一个孤独的漫步者的梦》里;

  6、最后,需要解读的是,《爱弥儿》的现代地位折射出的乃是现代性的朝向和精神。卢梭呈现在这条道路上的思想,虽然是以对现代性的清醒批判起始的,但是,无论是在误解还是正解的情况下,卢梭都急剧地推进了现代社会的进程,根本原因在于,在“现代性”乃是对人之存在的前无古人的关注之意义上,卢梭本质上就是一个现代性思想家。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6-9

  Abstract 9-12

  序言:卢梭何以能够显现? 13-16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16-32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背景 16-17

  第二节 研究综述 17-28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 28-30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创新 30-32

  第二章 爱弥儿之师:卢梭是谁? 32-50

  第一节 家庭之化育 32-38

  第二节 日内瓦与卢梭的共和理想 38-41

  第三节 失败的教师与父亲 41-44

  第四节 作为申辩的《忏悔录》:另一部教育文本 44-50

  第三章 科学时代中的“人”:《爱弥儿》立身时代的教化 50-69

  第一节 《论科学与艺术》的由来 50-53

  第二节 知识进步与风俗改良的隐喻 53-56

  第三节 从形而上学与宗教脱离而出的人之尊严 56-59

  第四节 科学之本质 59-62

  第五节 科学的六种败坏 62-69

  第四章 自然教育的起源:《爱弥儿》的“自然状态” 69-103

  第一节 《论不平等》的由来 70-73

  第二节 自然法 73-76

  第三节 卢梭的人类学研究 76-80

  第四节 自然状态与自然教育 80-97

  第五节 文明教化的诞生 97-103

  第五章 通向自由之路:《爱弥儿》的公民教育 103-119

  第一节 《社会契约论》的地位 103-106

  第二节 教育的两种来源:自然与社会 106-109

  第三节 社会中的野蛮人:自然人与公民 109-112

  第四节 自由与公意:道德、法律及宗教 112-119

  第六章 现代性方案:作为拯救之道的《爱弥儿》 119-137

  第一节 法国大革命里的卢梭 119-123

  第二节 谁是爱弥儿? 123-126

  第三节 卢梭思想体系的终点:《爱弥儿》 126-128

  第四节 拯救之道:人性本善对人性本恶的制衡 128-132

  第五节 《爱弥儿》的结局:《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 132-137

  第七章 结语:卢梭·教育·现代性 137-147

  第一节 《爱弥儿》的现代道路 137-140

  第二节 失落的教育:《爱弥儿》的湮没 140-142

  第三节 卢梭:一个转折的现代性 142-147

  参考文献 147-15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152-153

  致谢 153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2]卢梭.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3]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4]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5]卢梭.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6]卢梭.忏悔录[M].范希衡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xx.

  [7]卢梭.新爱洛漪丝[M].伊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8]卢梭.卢梭评判让-雅克:对话录[M].袁树仁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xx.

  [9]卢梭.政治制度论[M].崇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10]卢梭.致达朗贝尔的信[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11]卢梭.政治经济学[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12]卢梭.致博蒙书[M].吴雅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13]卢梭.植物学通信[M].熊姣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14]卢梭.山中来信[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15]卢梭.论语言的起源兼论旋律与音乐的模仿[M].吴克峰、胡涛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xx.

  [16]卢梭.文学与道德杂篇[M].吴雅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17]卢梭.卢梭自选书信集[M].刘阳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18]霍布森.狄德罗与卢梭:启蒙脉络[M].胡振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19]凯利.卢梭的榜样人生——作为政治哲学的《忏悔录》[M].黄群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20]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21]列奥 施特劳斯、约瑟夫 克罗波西主编.政治哲学史[M].李天然等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

  [22]列奥 施特劳斯.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M].申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xx.

  [23]列奥 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xx.

  [24]列奥 施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M].申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xx.

  [25]列奥 施特劳斯.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重生——施特劳斯思想入门[M].郭振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26]列奥 施特劳斯.什么是政治哲学[M].李世祥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27]布鲁姆.巨人与侏儒(增订版)[M].张辉选编.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28]布鲁姆.美国精神的封闭[M].占旭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xx.

  [29]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0]柏拉图.柏拉图对话集[M].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教育开题报告12

  题目:全纳教育理念对特殊教育的启示:以音乐课堂教学为例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第一节选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在 xxx 年,笔者在北京市陶行知中学与日坛中学南十里居分校观摩实习。其中日坛中学的音乐课教学情况引起笔者一些思考。日坛中学校内设施齐全,分为小学部与中学部,师资力量雄厚,是北京市重点学校。实习期间,我们看到班级中有两个自闭症儿童。在我国精神或者身体方面有缺陷的儿童,大部分都在特殊学校进行学习,但是日坛中学老师将两个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学生安排在一起上课,并安排两位正常儿童帮助他们学习和生活,这一现象引起我的关注。自闭症儿童较之一般正常儿童反映迟缓或者过于敏感,行为奇怪,与人交流相较之更加困难。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笔者接触到有关全纳教育的理念(inclusive education)与日坛中学教学现象不谋而合。199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入学和质量”(World Conference on Special Needs Education: Access and Quality),大会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正式提出“全纳教育”.①

  “全纳教育”概念特殊教育领域中提出,与 20 世纪 80 年代的“回归主流”与“一体化教育”一脉相承。②“全纳”的含义是“包括”、“包含”、“容纳”,从意义看教育理念更多的是融合的意思。由于各个国家国情不同、教育者的经历与受教育环境不同,学者们对全纳教育的定义也有所不同。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有澳大利亚学者贝利的定义:全纳是指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一起在普通学校中学习,在同样的时间和空间内,将学生融合在一起,让他们感觉自己与普通学生没有差异。③其强调将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放入统一环境中学习,同时也表达了社会对所有学生的接纳。我国黄志成教授对全纳教育定义为:全纳教育是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这一定义体现出全纳教育是要全部接纳,注重相互合作,尊重个体差异性,重视教育质量,并提出这是长期性的教育过程。无论是哪种定义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出,总体都有反对歧视和排斥,融合、包容的意思在其中。在阅读全纳教育理念后,笔者发现日坛中学将自闭症儿童与一般正常儿童融入在同一音乐教室内上课形式与这一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笔者而言是十分新颖的,因此,引发笔者对全纳性教育的研究兴趣。

  我国特殊学校少,规模小,建立特殊学校的资金投入大,且特殊学校大多只有在发达城市或省会城市才有。但适学残疾人口众多,且分布全国各地,怎样解决这些孩子的就读问题,培养他们今后的生存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在过去的教学经验中我们发现,很多特殊儿童对音乐很有天赋,但是由于各种问题导致他们无法正常学习。本文中笔者阐述了特殊教育向全纳教育的转型的相关问题,结合实际音乐课堂教学情况,将全纳性教育理念融入到音乐教学中。

  第二节特殊教育与全纳教育的关系

  一般特殊教育主要对特殊需求的儿童进行特殊培养为目标教育。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班级主要教学对象是盲、聋、哑、智力缺陷及其他存在身心缺陷的儿童和青少年。其目的主要是最大限度的帮助特殊需要的儿童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他们生活能力。全纳教育提倡将需要接受教育特殊的儿童融入到普通班级或者普通学校进行学习,其教育模式包容性更强,是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强调教育的平等性,减少排斥,反对歧视。将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放入一个集体学习,使普通儿童接触和了解不同特征的孩子,培养他们更多的包容心、耐心,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同时,特殊儿童更早的接触主流群体,能够使他们将来更好的融入社会。当然,这并代表全纳教育可以完全取代特殊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全纳教育弥补了特殊教育的不足。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1、国外研究现状

  “全纳教育”虽然兴起于 20 世纪 90 年代,但是各个国家国情不同,对于全纳性教育的推行也存在差异。本人从 PQDT 博硕士论文数据库(此数据库是美国 UMI 公司出版的博硕士论文文摘索引型数据库,数据库收录 1861 年至今欧美1000 余所大学的博硕士论文 270 多万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和最广泛的使用的学位论文数据库)查阅到近十年有关全纳性教育方面的论文篇数。

  国外与全纳性教育有关文章多达 107096 篇,涉猎学科领域有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社会心理学、政治学、民族研究、哲学、国际关系、社会学、语言学、神学、艺术史学、音乐教育学等,涉猎各个学科领域。在全纳教育理念影响下的学校管理(7985 篇)、高等教育(7564 篇)等方面研究偏多。全纳教育中与音乐有关的文章 2117 篇,与音乐教育有关的 398 篇,有关音乐高等教育的.论文 25 篇,教育史学 20 篇,表演艺术 17 篇;教师教学 14 篇;中等教育 13 篇等。有关全纳性教育刊物共 1130 篇,其中与音乐教学相关的有 8 篇。发达国家全纳教育的发展相对我国较快,各项服务也相对完善 1975 年之后美国与特殊教育相关的立法都表现出美国对全纳性教育的支持,例如:《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美国残疾人法》、《残疾人个体教育法案》、《残疾人教育促进法》等。1975 年依赖,美国颁布的促进全纳教育发展的法案多达十几部,同时每个州根据自身不同情况还设立相关的法律条例,使全纳教育更有效的进行。

  2、国内研究情况

  有关国内全纳性教育的论文笔者从读秀网站上查阅到,从 xxx 年到 xxx年十年间学位论文共计 50 篇,其中内容主要是全纳教育的发展、课程构建、中外全纳教育的发展情况的对比等。其涉及的领域主要是文化、科学、教育、语言、文字等方面,而有关全纳性音乐教育的文章为 0 篇。在读秀网站上查阅到有关全纳性教育期刊文章 1072 篇,其中文化、科学、体育类 974 篇,而与艺术类相关的仅两篇(一篇与舞蹈和电视有关、一篇电影艺术)。与音乐教育相关文章 0 篇。由此可见,与我国相比,国外对全纳性教育理念研究领域更为广泛,虽然如此,我国相关法律条例与全纳教育理念是相一致的。例如《残疾人教育条例》规定第一章第三条与第三章第十七条:如图(1)(2)所示。由此来看,我国教育法规条例是提倡将残障儿童与正常儿童融入在一起学习,这刚好与全纳性教育理念相吻合。特殊儿童送入普通学校进行学习,或者在普通学校开设特殊班级。让大家对特殊儿童有更多了解,减少歧视,让每个适龄儿童接受平等教育,有效的减少特殊学校设立,减少教育上人力与财力的开支。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收集国内外文献,提出特殊教育想全纳教育转型的必要性。

  2、调查法:在学校进行实习和观摩全纳音乐课程的教授过程并且进行记录。

  3、总结法:通过对文献研究及对实习情况的总结,在全纳教育的理念的影响下,对我国特殊教育转型的进行一些探索。

  二、研究框架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特殊教育与全纳教育的关系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情况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国际视野下全纳教育的理念与措施

  第一节 美国全纳教育理念

  一、零拒绝与免费公共教育

  二、相关服务(related services)

  三、个别化教育方案

  四、“最少受限制环境”(least restrictive environment)

  第二节 美国全纳教育的措施

  一、财政支持

  二、组织结构与安置

  三、灵活的课堂教学

  四、教师的任职与社区支持

  五、保障措施

  第二章 中国特殊教育的现状及转型的必要性

  第一节 中国特殊教育的现实情况

  一、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现状

  二、中国特殊教育现存的问题

  第二节 中国特殊教育转型的必要性

  一、主培养人的社会性发展

  二、培养人的独立性发展

  第三章 从特殊到全纳:中国特殊教育转型及对策思考

  第一节 全纳课程的开发

  一、加强实践学习

  二、注重文化差异

  三、课程的灵活性

  四、全纳教育的评估

  五、加强全纳教育师资培养

  第二节 中国特殊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现有师资无法满足特殊教育教师需求

  二、现有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特殊教育教学需求

  三、现有课程无法满足特殊教育教学需求

  四、现有的评价机制无法保障特殊教育质量

  第三节 采取随班就读模式

  一、随班就读教育模式的基本原则

  二、随班就读模式的基本内容

  三、随班就读模式的评估与监控

  第四章 全纳性音乐课程的探索

  第一节 全纳性音乐课堂教学的理论探索

  一、全纳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二、全纳音乐课堂教学提供辅助设施

  第二节 相关支持

  一、学校与家长的支持

  二、社区的支持

  三、财政支持

  第三节 全纳性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及实践描述

  结语

  致谢

  三、进度安排

  1、20xx.XX-20xx.XX 开题:准备开题报告相关事宜

  2、20xx.XX-20xx.XX 研究准备阶段:收集资料,确定实验对象和实施方法。

  3、20xx.XX-20xx.XX 实验研究实施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分析、收集反馈信息。

  4、20xx.XX-20xx.XX 总结提高阶段:将实施阶段的情况、数据和经验教训等进行分析,升华为理性认识。

  5、20xx.XX-20xx.XX 撰写论文初稿和研究报告

  6、20xx.XX-20xx.XX 修改论文,定稿

  7、20xx.XX-20xx.XX 准备答辩

  四、参考文献

  略

教育开题报告13

  课 题 名 称: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

  课 题 主 持 人:闫桂华 陈爱国 刘忠晶

  主持人所在单位:宝泉岭农场学校

  (公章)

  开 题 日 期: 20xx年9 月

  黑龙江省宝泉岭管理局宝泉岭农场学校制

  《初中语文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课题的确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前景的学习理论。它纠正了早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教育者的目的在于传递客观世界的知识,学习者的目标是在这种传递过程中达到教育者所确定的目标,得到与教育者完全相同的理解的错误认识,重视学习者内部的认知过程,关心知识是如何被加工理解的,强调学习者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的作用,提出了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的互动过程;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及空间的保证;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建构主义理论所提出的以上观点,是对《初中语文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的充分的理论支持。《初中语文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吸收现代语言学和心理学科学成果,通过研究实践,取得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阅读能力评价工具,与此同时,使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段落的作用是指该段落在全文结构上所起到的作用(如总起、过渡、照应、总括??)及表达情感态度方面的作用等。把握段落大意及分析段落作用,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一个比较细小的考点,但也是一个经常考查的知识点,所以不容忽视。把握段落大意就是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某一段落的主要意思,如某段的主要故事情节,某段的主要说明方法,某段的主要观点等,它主要考查考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而分析段落的作用就是让考生把握某一段落在行文结构和思想内容等方面的作用,它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和分析评价的能力,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结构特点和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就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这个知识点的命题形式基本上都是主观题,应该引起考生的重视。

  记叙文开头作用:

  1、总领全文,点明主旨。

  2、为下文作铺垫。

  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4、奠定全文感情基调。在文章开头归纳起来就是: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文章结尾的重要性不亚于开头,常见的结尾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画龙 点睛,点明主题 二、首尾相助,呼应全篇三、 总结全文,概括文意 四、含蓄凝练,言有尽而意无穷 五、戛然而止,发人深思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掌握记叙文阅读中句段的阅读规律,能独立、准确地阅读篇幅较长的记叙文体,能把握其阅研究课改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1、提问什么样的段落是重点段落,学生回答。

  2、出示经典段落,学生分析作用

  3、学生自讨论总结段落作用,教师找一名学生到黑板总结。

  4、找学生评价后师出示段落作用,学生识记

  首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设悬,激趣,作铺垫

  尾段——总结全文;点明主旨;交代结局,引人深思,耐 人回味。 过渡段——承上启下。

  课题研究进度安排与具体措施

  (一)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xx.10—20xx.1)

  (1)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组内专题座谈。

  (3)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所带班级公开课教学。 (4)撰写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20xx.3—20xx.6)

  (1)训练学生记叙文的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 (2)以课文为范文进行训练 (3)实践探索总结方法

  (4)分阶段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不定期请专家指导课题的研究。

  3、汇总阶段(20xx.7—20xx.12)

教育开题报告14

  一、选题: 普通高中年级组教师团队合作的研究

  二、选题源由及意义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年级组管理模式的探索、健全年级组管理体制,把年级组建成推进素质教育的管理实体,充分发挥年级组的管理作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而我们在查阅图书时会发现,在图书馆、阅览室等各处撰写班级、学校管理的书籍、文章很多,真正研究年级组管理的文章、材料比较少,即使有一部分也并不全面说明,缺乏对年级组管理的系统问题和深层理念的研究。高中教师年级团队合作管理方面的材料也就更加少。本研究除了试图引起学术界对中学教师年级团队合作管理的关注外,更试图推荐年级教师团队合作管理的做法,促进年级组管理的发展。年级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实体,如果说学校管理是宏观管理,班级管理是微观管理,那么年级组管理则是中观管理。年级组是规模较大的学校中由同一年级教师组成、由若干平行班组成的担负教学与管理任务的基层管理组织。实践证明,年级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层面,在学校内部管理中作为管理实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显示出管理方式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深入,年级组管理前景,已得到各界教育高层的重视,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年级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年级组管理的功效,从而加强和优化整个学校管理。在此管理过程中,教师在年级组管理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出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是提高年级组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对如何解决年级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年级组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可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研究现状

  教师团队是由若干名具有知识、技能等综合素质和独立个性的教师个体组成,教师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合作,在教育教学行为上有共同目标、共同规范的一种组织形态,它是一个介于学校和教师个人之间的人群结合体。教师团队管理就是要对教师团队这个群体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它既具有团队管理的一般属性,又兼有教师职业的特性。对教师团队的研究国内外有诸多论述,如:教研组团队研究、备课级教师团队研究、班主任教师团队研究、行政管理团队研究等。其中学校教师团队在我国学校沿袭多年的教学管理单位是教研组,而年级组管理机制的全面实行主要在90年代后期,在年级教师团体队的研究比较少,在年级管理培育合作的教师团队也就更加少了;国外对年级的研究也很少,

  所以本文通过研究,尝试能为年级组管理作出一点努力。

  1、国外关于学校管理中年级组管理的相关内容:

  (1)行政上的一长制与决策上的民主集中制,是英国学校管理的一个特色。

  (2)在美国中学的管理结构中,校长之下设副校长(或称助理校长“AssistantPrincipal")、行政助理或指导员。大一点的学校往往设两名副校长,分别主管学校的课程教学与学生工作。学校设一会议机构,它仅仅是学校的一个民主参事、议事机构,而不是决策机构。校长往往是通过这种组织形式来向有关各方面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各方代表则据此来反映问题和自己的一些要求,提供建议。因而,这类会议机构与英国的校董会在职能上是不同的。

  (3)前苏联学校的内部管理与领导由以校长为首的学校行政管理集体具体负责。该行政管理集体由校长、副校长、总务主任、少先队总辅导员组成。它遵循的是一长制与集体领导相结合的管理原则。学校行政管理集体的主要任务是形成校内教育集体并负责指导和协调集体的影响,校长的职责是由学校章程规定的。

  2、国内目前对年级组管理问题的研究现状:

  (1)国内对此问题的专门化研究,如学位论文、专业论文非常少。

  (2)国内有研究建立年级组内部竞争机制的;有研究教研组与年级组的区别、两种办公形式的利与弊的;有研究年级管理的目标责任制的;有写人格化的年级组管理的';有注重系统化、德育化管理的。这些数量较少的研究文章,大半篇幅很短,容量较小,谈工作体会,经验总结的多,有理性化认识、有理论高度的少。这些对年级组管理问题的研究,还没有系统涉及到团队合作在年级中的应用。

  (3)在学校管理专著中谈到年级组管理问题时,也缺少系统性。

  3、造成

  年级组管理问题现状的原因分析目前对学校管理中年级组管理问题的研究,不深入,不具体。究其原因,有人认为可以有两方面:首先,年级组管理的实践者,往往是学校管理的基层工作者,他们注重实践性,可操作性,追求实用价值。他们具体工作繁忙,无暇做理论上的探讨与推进。其次,学校管理的理论研究者,大多没有学校管理的实践,接触年级组管理工作的更是少之又少,自然谈不上对年级组管理工作做深入具体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思路

  由于团队合作学习研究的适应范围很广,因此本论文仅以年级组的教师团队合作为研究对象,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当前中学教师年级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拟用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年级管理的实效性。坚持理论构建和实践审视的有

  机结合,采用文献分析与实践调查研究(教师访谈、现场观察),案例分析法和行动研究等方法,深入分析教师在年级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从团队合作的角度研究年级教师的管理问题,提出年级教师团队合作管理的相关对策,将为年级组的管理提供较实用的参考价值。

  主要研究内容有:

  (1)从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从理论层面分析上建构教师团队合作的基本理论体系,界定“团队”、“教师团队”“团队合作”等概念。

  (2)设计调查问卷(含团队合作的现状、影响团队合作的因素、团队合作与提高教学绩效的关系)

  (3)调查研究高中教师团队合作的现状,并统计分析影响年级教师团队合作的因素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揭示教师团队合作对于提高工作绩效的实际作用。

  (4)反馈了解情况。对各有代表性的年级教师、年级组长和学校行政进行个别访谈,分析影响团队合作中的重要因素以及其实际的不同的程度影响,同时了解不同的学校对影响因素处理的态度和做法。(特别是成功可行的做法)

  (5) 以广州市第八十一中学为对象,实施年级组教师团队合作和策略、方法和途径。

  (6)观察总结提高高中年级组教师团队合作的方法和途径。

  主要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法:界定“团队”与“团队合作”的概念等,本选题涉及到教育组织行为学、社会学、管理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内容,需要从以上多个领域及其它相关领域中查找文献,充实研究。

  调查法:设计通过《高中教师年级组团队合作现状的问卷》调查(以高中3——5间学校为调查单位,包括合作意识、合作程度、合作方式和合作期望等);《团队合作对提高教学绩效的影响》调查以及《影响团队合作的原因调查》以全面了解高中教师团队合作的现状。

  访谈一些经验丰富的教育管理工作者,与之进行对话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教师管理的经验与反思,探讨教师团队合作管理的经验。

  案例分析法:以研究学校年级级管理的做法进行案例研究,分析其教师团队合作的方法和途径;以教师群体中的个案进行分析,找出团队合作与人的个性、沟通、信任等因素的关系。

  行动研究:为提高实际工作中的教师团队合作问题,将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相结合,主动容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提高教师团队合作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向教师传达教师团队的理念,以实际行动增强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关注教师对教师团队的认识、感受和经验,推动教师共同反思。本人以广州市第八十一中学为行动研究对象,尝试以高二年级的教师为团队合作模式,通过对研究的跟踪记录,分析不同时期研究所带来的影响和特点。作者具有较为11年的教学与管理经验,担任班主任3年,教导主任6年,担任年级长二年多,并继续研究年级工作。根据作者多年在教学第一线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对相关教师管理、年级组管理、有关团队合作理论的学习,对年级级教师团队进行观察,以教育随笔的形式记录年级教师之间发生的故事,描述教师团队合作的变化现状。

  五、研究的计划与安排:

  1、08年4月份设计好调查问卷

  2、08年5月份进行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

  3、08年6月份进行访谈

  4、08年12月份进行研究总结

  5、09年3月完成论文初稿,交导师审阅

  6、09年6月定稿

教育开题报告15

  一、课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崇尚仁义、知恩图报的民族。从《诗经》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到今人常说的“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告诉了我们该怎样去感恩,怎样去报恩。

  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从此养成的,并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当前在我们的小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少情形令人痛心和警醒:某学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40%的学生敬仰科学家,35%的学生敬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1.5%的学生表示敬仰自己的父母,而敬仰黑势力老大的学生竟然达到2.9%,几乎是崇拜父母的两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

  现在的孩子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与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 现状之一:家长溺爱严重

  如今的少年儿童,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每个家庭的掌上明珠。在众多长辈的呵护下,他们已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家长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是“有求必应”,对孩子的学业要求期望甚高。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导致孩子人格发展不平衡。很多孩子面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表现冷漠;孝敬之情在心目中淡化,只知受宠,不知感恩。

  现状之二:社会影响深远

  在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里,一些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乃至道德观发生了扭曲。他们自私、骄横、冷漠、不善于合作。使得未成年人,也受到了他们的负面影响,缺乏“感恩”的意识。

  现状之三:学校教育缺乏

  现行的高考制度,使得学校教育始终未能摆脱考试的圈子。教育看分数、教师压力大,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特别是感恩的教育。20xx年“六.一”学校组织庆祝会,学生带上凳子到操场观看。班主任为了调查学生的感恩现状,有意不拿凳子到操场。从开始到结束,两个多小时一直站在学生旁边,结果没有任何班的学生主动为老师让座。

  孩子们这种感恩情怀的缺失让我们意识到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变得和谐、亲切,学生才会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才会对生活充满希望,才会懂得珍惜时间和机会,才会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来报答周围的人和社会。学生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形成而感到更加愉快,更加健康,这也是学生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主体人格的构建。

  思想是人的灵魂,如何拯救这“将要垮掉的一代”?良方在哪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

  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要“从他们的具体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

  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我们提出了《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小就养成一种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感恩身边的人??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道德准则、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

  1.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就是知恩、报恩、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大的情感回报。

  2.感恩教育:感恩教育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从感受最深的身边人、身边事开始,学会感激父母,感激父母给我们生命,感激父母养育了我们;学会感激老师,感激老师为我们导航,感激老师培育我们。从感激父母老师开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再引导学会感激他人,感激社会,感激一切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三、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精神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教育心理学也指出: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主要局限于有机的生理方面。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青少年本人,对健康的关心也都集中在学生身体发育方面的一些生理指标上,至于学生的心理方面是否健康,往往为大家所忽略。近年来,有关中小学心理障碍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及教育部门的重视,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也就渐为人们所关注。因此我校把“感恩教育”定为核心课题进行研究,其目的为:

  1.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 2.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他人。 3.懂得孝敬父母以及长辈是为人之本。

  4.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心中充满爱心,学习更有动力,生活更有意义.

  5.寻求实施感恩教育最佳途径和方法。

  6.通过一些具体的感恩教育的开展,培植感恩文化推进校本课程建设。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将得到滋润。

  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感到世界原来是那么美好。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我们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研究,就是要在青少年的心中播种高尚的道德的种子,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平和之心、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来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社会,对待自然,进而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和生命质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研究将从最基本的活动研究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儿童教育理论。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

  2.素质教育理论。民族的未来在教育,教育的出路在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确切地说,就是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全面发展。而在这几方面中,德育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一个人纵有满腹才华,却不能甚至不愿回报社会,奉献人类,试问,这种“高素质”的人才又有何用?而感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懂得回报,学会回报,自觉回报。不仅是回报父母亲人,更是回报社会乃至人类。从这个意义上讲,感恩教育就是最根本的素质教育。

  3.心理学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

  4.心理学行为主义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寻求小学生缺乏感恩心理的原因。探索培育小学生感恩意识、“学会感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及小学生感恩行为培养的方式、方法。

  2.构建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3.创建小学阶段感恩教育校本课程。 4.提高学生感恩意识,促进学生感恩内涵。

  5.通过实验使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小学生感恩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2.小学生缺乏感恩心理的原因。

  3.培育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研究。

  4.小学生“学会感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5.小学生感恩行为培养的方式、方法研究。

  6.感恩教育内涵的研究。

  7.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8.小学阶段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

  感恩教育的内涵;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小学阶段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难点

  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小学阶段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参与课题实践研究,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实际问题。一边研究一边实施,形成每个阶段的研究内容,探索有效实施学生各阶段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体系,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与行为。

  2.调查研究法。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通过观察和调查问卷,了解现阶段小学生感恩心理的整体状况,明确其长处和缺失,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化分析,掌握课题研究的有力资料和数据。

  3.文献法。收集有关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学习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和参考。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撰写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规范课题研究行为。

  八、课题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成立课题组,建立课题研究网络,组织理论学习,研究制定出课题实施方案,完成课题申报。

  课题组人员分工:

  组 长:于朝阳 副组长:张 犇 董国环 张文峰

  成 员:董晓雪 王恒志 刘 伟 徐松岭 赵红艳 张玉岩 李茉冬 任淑芝 刘 巍 王丽艳 胡海玲 王丽波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7月) 、

  1.课题组教师查阅相关理论书籍,以理论知识指导研究实践。(20xx年7、8月)

  2.各年级实验班正式启动实验,按实验规划进行相关项目实验,通过少先队活动、学科渗透,教职工参与以及家校互动等多种途径,借助校园环境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等手段,对学校感恩教育新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以求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每月课题组成员集中交流实验状况,进行材料整理。(20xx年9月——20xx年6月)

  3.撰写阶段性报告,总结出行之有效的途径、方法,全面铺开。(20xx年7月——20xx年6月)

  4.编写校本课程教材。(20xx年7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总结成果,推广经验。撰写课题终结性报告,编辑优秀个案分析和教师优秀论文集。

【教育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教育开题报告06-08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12-08

小学教育开题报告07-22

教育语文开题报告11-18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11-14

教育开题报告模板11-16

美术教育开题报告01-05

教育开题报告精选15篇12-08

音乐教育开题报告11-30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