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开题报告【推荐】
在现在社会,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研究生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研究生开题报告1
一、选题的原则
1.选题应紧密结合学科发展时间,硕士研究生的选题应对科技发展或经济建设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博士研究生的选题应站在学科发展前沿,对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创造性的成果。
2.要充分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生自身的基础,以利于发挥导师专长和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要充分考虑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以及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取得创造性成果的可能性。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
1.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2.本课题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3.本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案、技术路线;
4.本课题在研究过程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的初步设想;
5.本课题预期达到的目标,对于博士研究生应指出创新点;
6.论文工作量与经费的来源;
7.本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
8.参考文献。
三、组织与管理
1.博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在本学科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指导委员会主持下进行;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以学科、专业为单位由学科负责人组织进行,组成5~7人的评审小组;
2.博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进行;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初进行,因故不能按期进行开题报告,必须及时办理延期手续,经导师和学院(部)主管领导同意签字后,报研究生院批准;
3.开题报告采用两级制:通过或不通过。对未通过者,必须在三个月内在学科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重做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按“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及筛选办法”处理;
4.开题报告通过后,可进入论文工作阶段。原则上不再随意更改题目,如确有特殊原因需更改题目时,须由研究生写出书面报告,经导师同意签字,学院(部)负责人审批后,报研究生院备案。并在1~2月内重新做开题报告;
5.开题报告完成后,经导师、学科及所在学院(部)签署意见,研究生应在3日内将开题报告和选题情况报研究生院审批并备案。
四、开题报告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字数为1万字左右,用a4复印纸小四号宋体打印。博士研究生的参考文献应为50篇以上,硕士研究生的参考文献应为30篇以上,其中外文资料应占1/3以上。
研究生开题报告2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学术型研究生)
课课
题名题来
称
大学生和谐就业问题研究
√导师研究课题 □自选课题 源 □
□其它
√基础研究 □应用基础研究 项目所属性质 □
□综合研究 □其它
姓层
名
赵海连 S10030505017
学 号
次 硕士研究生
所在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科专业 指导教师 开题时间
思想政治教育 金玉秋
20xx年11月6日
燕山大学研究生学院制
注:以下1-8项内容,如填写不下,均可加页。
1、立论依据
研究生开题报告3
研究生管理工作是关系到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高校研究生管理难度较大,管理制度不灵活、执行难等现象普遍存在。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加强数字校园建设、提高研究生管理人员的能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日常管理中。
作者:1.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2.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辽宁沈阳110136
随着研究生的扩招,我国研究生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要做好研究生管理工作,提高研究生培养效果和培养质量,必须首先要深刻剖析当前我国研究生管理现状,牢牢抓住现阶段研究生特点和本质,逐渐探索出一条全面、多维度、有重点的研究生管理工作思路。
一、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管理现状
1、管理难度大
当代研究生生源普遍多样化,结构组成复杂且年龄跨度大,致使研究生管理工作相对较难。此外,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参与集体活动的意愿不强烈,缺乏凝聚力,给研究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2、制度不灵活
不同学科在学科属性、知识结构、研究领域、培养年限、培养目标等方面各有针对性,然而在制定重大决策前,缺乏充分的调研和论证,较少听取广大教师和研究生的意见和建议,导致管理制度及决策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在对研究生的实际管理中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ll]。
3、制度执行难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规定,各高校也相应出台了各种规章制度,对研究生的学位授予及日常管理进行规定和约束。然而在实际执行层面,有些规定形同虚设。由于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导致研究生管理制度执行较难l2l。
二、创新研究生管理的工作思路
2.1加强数字校园建设,搭建信息化平台
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是实现高等教育改革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必然途径。目前我国已有不少高校使用了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在系统中,各层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如学院研究生部、校研究生院等部门对掌握研究生各项基本信息、成绩一目了然。借助信息化这一平台,可以从招生录取、日常管理、教学培养、社会实践、学位授予、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对研究生进行监督和管理,不仅使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便捷,也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2.2提高研究生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研究生管理者在整个研究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维系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和谐关系的纽带。一名合格的研究生管理者,首先要热爱研究生工作,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品德素养。要坚定不移的坚持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和各项政策,并着力培养研究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一代优秀青年。其次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明确工作职责。研究生管理人员应当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锲而不舍的进取心,敢于不断挑战和迎接新的工作内容、工作任务。最后要提高研究生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应定期开展研究生管理人员讲座、培训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专业人才,使研究生管理者通过学习逐渐积累专业知识、明确岗位责任、提高工作能力,并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不断运用到实际研究生管理工作中。研究生管理者应当勇于尝试,大胆创新,努力为研究生的学业生涯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H。此外,高校相关人事部门也应从人才选拔、任用、考核、评估、薪酬水平、奖惩措施等方面入手,不断吸纳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水平、较强专业能力的研究生管理人才。
2.3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学业期间有着重要的育人责任。一方面,研究生导师在学术上对研究生给予指导,传道授业、答疑解惑,从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相关文献查找与阅读、开题报告到论文中期考核及论文毕业答辩等环节,研究生导师的学术水平、学术道德、学术造诣都对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及学业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另一方面,在生活中,研究生导师的为人处世,行为举止都对研究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研究生导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并以“立德树人”工程为契机,增进与研究生的沟通和交流,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塑造研究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品格。研究生导师、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及研究生是一个有机整体,彼此间相互协调配合,保证各部分功能的最大发挥,保证管理工作顺利完成。
2.4完善研究生教育考核评估机制
定期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状况进行评估考核,对于全面提高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我国各高校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不同类型硕士研究生之间评估体系的区分度不高,针对招生质量、研究生管理与培养、课程体系设置、导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学位论文质量、学位授予、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缺乏严格把关。应建立健全一整套有针对意义的评估体系,并定期开展评估考核工作。评估考核过程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将评估结果细分为几个等级并及时向各培养单位反馈。针对不同考核结果采取不同的整顿或改进措施,待下一次评估时,要针对上一次评估中有待改进的环节重点考核。应建立相应的网站,将评估方案、各培养单位评估报告、评估结果全部公示在网站上,接收全社会的监督。
2.5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中
研究生课程较分散,集中管理难度较大。研究生管理者应克服困难,加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借助研究生会、社团、党团活动的力量,发挥学生干部尤其是学生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积极带头作用。应将思想政治教育渗入到研究生日常管理中,包括入学迎新教育、奖助学金评选、社团活动、校风建设、寝室文化评比、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
研究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有意义的工作,研究生管理工作者任务艰巨而繁重。应当认真分析当前工作目标,端正工作态度,理清工作思路,不断思考,积极探索出一条科学、长效的研究生管理路径,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
研究生开题报告4
语境、语汇、逻辑、方法其中的逻辑就是反思,反思论文的'结构、问题、方法、格式规范的顺畅。方法是指做反思笔记。
她个人认为方法是选择、设计与研究类型有关,针对研究问题确定研究方法,主要考虑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即如何使方法合法化的问题、理由是什么?现有研究成果和可行性。
(1)问题和方法对应
(2)实证素材的地位(研究工具的发展、与研究背景、问题相联)
(3)数据的分析(重要的是归纳,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
(4)方法意味着适切性
(5)题目要能看出概念和问题的把握
(6)引用要是原文、无错字
方法:政策分析方法、历史方法、定性、定量、案例分析方法
研究生开题报告5
从国际化的角度来分析品牌的发展,在19世纪的早起美国,产生了品牌的萌芽。一些药品生产商从那时就开始对于自己的产品命名,并且以此作为产品的标识来提高声誉。而在欧洲,也产生了有如 西门子 等一些经久不衰的国际大品牌。20世纪是品牌的大发展时期,然而人们对于品牌的关注也并不是始终如一。在20世纪初期,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同度越来越高,一方面,消费者青睐那些代表着高质量、优良服务的品牌;另一方面,商家对于品牌越来越重视,品牌的推广手段越来越广,越来越专业化。广告的一度繁荣很好的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品牌的认识。然而,两次世界大战是的品牌理论的陷入了一个停滞不前的状态,高效率,低成本的产品当时商业的主流倾向。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渐恢复和继续发展,物质产品的日渐丰富,人们对于消费产品的要求不再简单的局限于价格和质量,对于精神层次的要求也逐渐的体现出来。美国人大卫-奥格威首次提出了高于传统品牌的概念,他认为品牌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一个复杂的表达着企业内涵的象征。从此人们对于品牌的概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世界各国的学者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到品牌的研究领域中。并且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品牌的定义
著名学者麦克唐纳对于品牌的定义是: 一个成功的品牌能帮助顾客识别产品、服务、人员或地方。把品牌加载产品、服务、人员或地方身上,能使购买者或使用者最好地满足他们需要的相关的独特的增加价值,而且,品牌的成功源于其在竞争环境下,能持续地保持这些增加的价值。大卫-奥格威对于品牌的界定打破这种传统认识,这也可称为现代品牌理念的启蒙思想。现代相关理论学者逐步形成了对于品牌内涵的基本共识: 品牌是质量的表达,并且是一个更为复杂的概念,现代品牌理论中主要包含了六个内涵,主要是指特征、利益、文化、个性、价值以及消费者选择。
理论发展
学术界对于品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涉及到各个领域。营销学、市场学、心理学以及价值工程学的发展也给品牌理论的成长注入了活力。品牌价值的确定、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等等都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关注研究企业品牌建设策略。
布朗在1995年提出: 在信息社会里,由于信息的传递途径和成本非常低,所以在品牌的建设和传递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的是信息的质量而不是以往所强调的数量问题。 鲁宾斯基对于企业品牌的核心价值的传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强调了, 企业内部对于品牌价值的理解,着重于从员工入手,遵循着人本位的核心思想进行企业的品牌建设和价值传递过程。 美国学者切纳特十分关注新技术革命对于企业品牌理念和建设的影响,强调了, 品牌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在品牌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快速反应能力。 麦克唐纳对于不同行业的品牌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区分了产品制造业和服务行业中品牌建立、传递和管理的不同途径和主要问题。美国学者大卫-爱格曾一度是这一领域的领头人,在他的著作中,对于品牌的内涵、建设和传递过程都做了系统的阐述。其中关于品牌维度构成的透彻分析对于企业的品牌建设有重要的理论支持作用。
品牌理论的发展一直没有停下脚步,品牌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品牌理论的进步不仅仅来源于学术界的系统研究,也来自于企业的自身经验的总结和知识的创新。几乎绝大部分国际大企业都十分注重品牌的建设和管理,其中 可口可乐 公司对于品牌的认识和成功经验值得所有企业借鉴。 可口可乐 雄踞福布斯世界品牌价值榜三甲之列,并连续多年获得品牌价值估算桂冠。其公司的成功经验也在实践中检验了相关理论并极大的推动了品牌建设和管理理论的发展。
国内研究进展
核心理论
品牌理论的发展也引起了国内许多学者的关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市场对于品牌的需求凸现出来。消费者选择品牌,企业需要品牌,日益激烈的国内甚至国际化竞争需要品牌。学者黄富昌认为: 品牌是一个系统,包括了产品和服务功能要素,是企业,产品和消费者三者的结合。 艾丰则明确指出了品牌所应该具有的'五个特征, 其中包括无形与有形的统一;简单与复杂的统一;结实和脆弱的统一;以及实体与精神的统一。是一个综合的概念。郑昭认为品牌可以被分层次来认识,分为标识层、信息层、概念层和文化层。
近些年,我的品牌快速发展,但是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张学引认为, 我国目前的品牌还普遍存在竞争力较弱的问题,缺乏规模,缺乏国际影响力。 康晓光认为, 由于我国 代工 , 贴牌 产业的普遍存在,导致产业弱化,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缺乏核心知识产权,也就使得品牌的作用被大大弱化了。 而且在实践过程中,我国的品牌建设,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品牌建设还存在着许多误区。李正良认为, 我国企业在品牌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轻视自身能力、品牌理念谬误、偏重产品生产以及夸大品牌作用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品牌的推广和发展。
中小型企业我国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品牌对于提高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何忠保强调了, 企业需要建立正确的品牌观念,走出去,引进来,吸收先进经验,才能保障品牌建设的顺利实施。 徐丽瑛认为, 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是品牌建设的第一要务。企业需要围绕自己的核心生产环节,有所创新,才能真正建立起企业所需求的品牌效应。 丁家永则从品牌建设与心理学相结合,着重强调了对于消费者个性化的足够关怀和满足。天双全、陈永丽则从实践的角度阐述了, 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兼具的系统化工程,需要有长远的规划并且要与公司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品牌建设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众多西部地区中小型企业提供了千载难寻的好机会。而品牌就像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座大山。规模小、家族化经营、资本流通速度慢以及管理经验和手段严重滞后都极大的影响了企业品牌建设以及长远发展。许多学者也在致力于研究相关的内容,希望能为广大西部中小企业提供智力支持。谢付亮提出的品牌策划的五大关键点, 品牌就是一种投资;品牌建设的环节必须是可控的;做品牌不意味着大投资; 事、市、势 结合;策划人本身的素质。 这就为企业品牌建设拓宽了思路。为实践环节打好了预防针。
课题背景及开展研究的意义
课题背景
品牌战略对于企业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面对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国内市场的竞争甚至国际市场的竞争对于企业来说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能否把握机会,在商战中屹立不倒,品牌的对于企业的意义尤为重要。相对而言,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得西部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越来越多的融资机会并不能完全开发西部企业的能力。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尤其是在企业发展的初期,企业就更需要有长远的品牌战略,日积月累才能最终成就一个真正的品牌。XXXX公司正式在这种环境下日益成长一个西部民营企业。其主要产品是XX。公司拥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为先进的制造技术,并且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西部地区的同类企业中有一定的影响力。然而,日益加剧的竞争,包括资金雄厚的国有大型企业,甚至一些小规模的国际企业都加入了市场竞争环境来。传统的依靠低成本和便捷的售后服务的竞争优势,在人力成本的增加和竞争对手规模化经营的策略下荡然无存。企业在深入分析了当前所处的形式后,不断的进行改革,企业对于品牌建设的意识越来越浓。只有一个深入人心的品牌才能使企业摆脱困境。
XX公司的具体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当地多家企业,包括部分 国改民 的大型企业都面临着相同的困境。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企业的品牌化之路?是这些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
课题意义
在具体分析了XXXX公司所处的案例环境之后,本文旨在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并在此建议的基础上希望能够总结出模式化的初步策略,如此一来:
a. 能够使XXXX公司的状况有所改善,为得企业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甚至是注入强大的前进动力。
b. 能够与周边企业进行对比,在可行性建议的基础上形成模式化成果,为其他企业提供咨询帮助。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c. 从实践中检验品牌理论的效果。通过对于企业的改造和所取得成果进行比较,总结失败环节的经验教训,对于理论实践化具有现实的指导的作用。
d. 在实践过程中更为真切的了解到此类西部企业的现状和其行业所处的环境,发现一些非理论化的成果。找出具体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为理论模板。对于相关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e. 对于整个地区的企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向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对整个地区的经济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f. 培养了自身实践调查、分析、计划和沟通的能力,对以后的社会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丰富了自身的人生经历。
主要研究方法、内容和预期目的:
主要研究方法:
文献法
观察法
访谈法
实地调查法
主要内容:
本文以XXXX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访谈、实地调查的方式收集企业品牌的现状、企业所在行业的品牌现状结合目前中国整体的企业品牌状况,分析研究企业建立品牌的重要性及企业品牌建设的影响因素,从品牌化决策、品牌使用者决策、名称决策、品牌战略决策、品牌定位决策等方面入手对企业品牌建设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预期目的:
a. 收集、整理并理解品牌建设相关知识。
b. 科学的收集、整理并加工、分析案例企业的相关数据。
c. 对企业提出可行性建议。
d. 如条件允许,实践部分可行性建议。
e. 在可行性建议基础上形成模式化成果。(如分析流程、数据采集标准等等)
f. 总结实践环节中的失败经验,形成备忘录。
日程安排:
X月X日以前 确定论文选题
X月X日以前 撰写开题报告
X月X日以前 撰写论文初稿
X月X日以前 撰写论文二稿
X月X日以前 修改论文,定稿并准备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1]L. D. 彻纳东尼, M. 麦克唐纳. 创建强有力的品牌.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xx.
[2]王新新. 新竞争力. 长春:长春出版社, 20xx.
[3]余鑫炎.品牌战略与决策.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xx.
[4]陈放,谢宏.品牌策划.北京:时事出版社,20xx,1.
[5]艾丰. 中国品牌价值报告.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7.
[6]刘佳,从可口可乐看企业品牌塑造. 黑龙江对外贸易,经营之道. 20xx.6:144.
[7]许喜林,吴文国.品牌之道:品牌建设9S模式及其应用.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xx.
[8]何心展,俞丽敏. 我国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xx.2:15~16.
[9]康晓光. 中国企业品牌建设的困境与突破方向. 深圳大学学报. 20xx.5:03~05.
[10]相晓冬. 品牌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品牌视点. 20xx.6:22~25.
[11]何忠保,何飞云. 民营企业品牌塑造探析. 商场现代化. 20xx.3:136~138.
[12]郑昭,丁轩.民企成长与品牌战略.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xx.
[13]李月华.论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区域化策略.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xx.
[14]徐丽瑛,李正良. 中小企业品牌塑造误区与对策. 企业管理. 20xx.10:1~3.
[15]谢付亮. 品牌策划的五大关键点. 中国质量与品牌. 20xx.6:53~55.
[16]田双全,陈永丽. 我国民营企业品牌塑造之战略选择. ENTERPRISE VITALITY. 20xx.12:43~45.
[17]刘峻松.品牌三藏:中国本土化的品牌观.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8]苏勇,林展圣. 中小企业品牌战略. 当代财经. 20xx.6:63~65.
研究生开题报告6
论文题目: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环境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学号:
姓名:
专业:
区域经济学
研究方向:
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
入学时间:
班次:
指导老师:
填表时间: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环境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一、选题意义及预期目标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前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同时,又面临着相当严峻的问题和困难。作为区域经济,如何在激烈的国际、区际竞争中,正确分析面临的环境制约因素,努力做到扬长避短,变不利为有利,确保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旨在多角度地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环境制约因素,提出种种对策,以求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有关学术动态及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80年代末,可持续发展理论开始提出,但至今对经济发展的环境制约因素研究仅局限于宏观的认识,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污染物破坏问题、经济技术水平问题等。而对区域经济的环境制约因素,特别是一些微观内在因素研究甚少。作者拟从微观与宏观的结合点上加以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环境制约因素,并提出一些措施和对策。
三、论文写作提纳
前言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背景、研究的意义、目的.、基本技术路线。
一、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制约
(一)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基础;
(二)区域经济发展对环境产生反作用;
(三)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才能相得益彰。
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环境制约因素
(一)失衡增长导致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二)区位资源的不平衡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三)现有环境管理体制与国际不配套制约环境经济发展。
三、对策研究
(一)中国区域开发管理体制必须创新;
(二)适时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发展战略;
(三)制定完善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政策。
四、论文工作计划
20xx年1月至2月拟定论文开题报告,资料与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
20xx年3月至4月完成论文初稿并请导师修改,完成论文二稿并请导师修改;
20xx年5月至6月论文定稿与答辩
五、参考文献
1、张敦富主编,<区域经济学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年,北京
2、李京文主编,<中国区域经济教程>,广西人民出版社20xx年,南京
3、孙久文,<中国区域经济实证研究——结构转变与发展战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北京。
4、叶裕民,<中国区域开发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年,北京。
5、宋璇涛,<寻求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xx年,北京。
6、李京文主编,<21世纪中国经济大趋势>,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沈阳。
7、汤爱民,<大整合>,中国经济出版社20xx年,北京。
8、顾介康、储东涛主编,<江苏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与规律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南京。
9、薛志平、刘波,<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理念卷),香港文学报社出版公司20xx年,香港。
10、吴兴鹏、董剑南、谢玉平,<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实践卷),香港大学报社出版公司20xx年,香港。
11、国家环境保护局译,<选择还是放弃——荷兰国家环境政策计划>,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年,北京。
12、厉以宁、章铮,<环境经济学>,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年,北京。
1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西方经济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广州。
14、陈耀邦,<可持续发展战略读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年,北京。
15、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等6部门,<江苏省人口资源、环境研究文集>,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年,北京。
16、方在农主编、彭立明副编,<现代科技知识导论>,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年,南京。
17、<中国环境报>、<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环境与发展>、<农业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环境科学动态>、<环境导报>等报刊。
研究生开题报告7
发球技术成为得分的重要手段;比赛过程中既有高点进攻,也有立体进攻体系,网上争夺仍然是比赛的焦点,运动员的个人技术更加全面,跳发球和后排进攻是当今竞技战术的新潮流;自由人的出现使比赛来回球增加,使比赛更加精彩。总之,排球运动仍是集高度、速度、对抗战术为一体的集体运动,要求我们在选材时,要根据当今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该运动发展的运动员,这样才能保证球队始终具有竞争性,先进性。
当今世界竞技体育水平发展迅速,世界纪录频频刷新,竞技体育的竞争日趋激烈。运动员除了具备极高的运动素质与运动天赋外还要经过科学合理的刻苦训练,才有可能在世界立足,竞技水平的竞争中突出了天才运动员的竞争。各国的训练手段,训练方法差异日趋缩小,训练条件也日趋一致,运动员的先天竞技条件显得更加重要,要反超世界体育先进水平,必须做好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工作。
青少年排球运员是排球事业发展的基石,中国排球要想长盛不衰,最主要是看后备力量是否雄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后备力量的培养工作,而后备力量培养的关键因素是选材,做好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等于成功了一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先进训练理论方法已伴随着全球化信息资源网的构建成功实现了世界性资源共享。在全球各种训练理论,训练方法,条件,甚至发展水平基本相一致的情况下各国运动员之间的水平竞争转化为运动员天赋的竞争,因此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选材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当今排球运动正朝着速度快、技术娴熟、战术多变、各有特点、人有专长、身材高大、体能过硬、对抗激烈的全面化方向发展。从世界高水平的排球比赛上可看出,世界优秀排球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人种优势等都胜人一筹。这表明国外优秀排球队已经十分重视选材与排球运动的发展关系。科学实用的选材方法和训练,已经成为通向世界排球高层次队伍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排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的专门研究工作,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起步较晚,进步较快。但目前还处在观察运动员的外表或初步对形态、素质和身体情况进行检查的阶段,在运动能力遗传学、皮纹学、血型学、心理学和生理生化等新兴学科领域的研究还远远不够,选材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还有待提高。而国外对运动员选材问题的研究,已达到相当的广度和深度,涉及生理学、心理学、遗传学、生物力学及运动训练学等多种学科,并建立了许多运动员科学选材测试中心和一系列选材输送系统。传统的选材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弊端,落后于当今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因此,研究适合于当今排球运动选材的发展趋势无疑是一个具有非常现实意义的课题。
在国外,由于他们有出色黑色人种,他们身体素质好,体力也好,所以他们主要考虑队员的心理,年龄,神经类型等方面,在国内主要是黄色人种,在身体素质方面略逊于欧美运动员,所以我们只有通过科学的`选材和系统的训练,才能在世界体坛立足,我们选材时,主要考虑的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身高,体重,年龄,遗传等因素。
贵州省是我国排球运动发展较慢的省,与其他省相比,仍处于落后阶段,现如今中国排球联赛的形式如群雄逐鹿,哪支球队拥有优秀的后备人才,也就拥有了未来。中国体育制度是举国的体制,后备人才数量大,淘汰率也高。许多竞技体育运动员在淘汰后因为耽误了大量文化课学习时间而造成就业难,因此许许多多的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去从事体育训练,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排球运动在贵州萎缩,并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针对贵州省这种情况,我建议要发展贵州排球运动事业,要从贵州各高校开始抓起,高校学生相对来说学习任务不是很重,没有升学压力,并且学好了排球,对以后就业还有一定帮助,而且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到基层去工作,还能带动基层排球运动的发展,还可以有助于强身健体。但是,在高校如果进行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选材很重要,因为只有选到好的运动员,才能在训练中有好的成绩,才能促进高校排球运动开展,故进行此课题的研究。
(1)理论意义:优秀运动员的选材问题,是当代体育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科学的运动员选材,可以缩短训练周期。科学的选材是竞技化的基础,是运动员和运动队取得好成绩的保证。可以避免盲目性,减少淘汰率。进行排球运动员科学选材,是排球运动项目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实践意义:进行排球运动员科学的选材,有助于我们提早的选拔出好的苗子,进行系统的训练,让队员早日出好成绩,在我省高校进行科学的排球运动员选材,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排球,加入到排球运动的训练中来,高校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岗位,还可以继续带动排球事业的发展。高校学生水平如果得到提高,还可以进入到更高级的运动队中继续从事该事业。
研究生开题报告8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希望我们可以帮你。怎么写开题报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七、课题的经费估算。
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研究生开题报告9
1. 本文研究的背景
目前,绩效管理已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管理手段。随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地位的日益重要,如何建立完善卓有成效的绩效管理和考核体系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油田企业要想在世界经济舞台中获得生存空间,就要具备足够强的竞争力,尤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与跨国能源企业或是国内先进企业相比,部分油田企业还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企业绩效考核观念落后、对绩效考核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制度建设不完善、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不尽科学合理、考核程序不尽完善、过程监督缺失、考评制度执行不严格、正面引导作用难以发挥、绩效考核方法不科学、量化考核指标比重较低、绩效考核中缺乏必要的沟通、绩效管理目标不明确、在企业层面的KPI设计往往考虑当期的多,长远的少、在绩效管理体系向基层延伸过程中,绩效考核指标与EVA关联度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严重制约油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油田企业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充分发挥绩效管理作用,最大限度挖掘员工的潜能,最大限度增强团队组织战斗力,使关键绩效指标不断得以改进和提高,确保“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以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20xx年,中国石化提出利用十至十五年时间着力打造世界一流能源化工企业的战略目标,西北油田是中石化第二大油田,国内陆上10大油田之一,目前年产725万吨,储量达到12亿吨;人均原油产量1750吨,排名中石化第一;投资资本回报率、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等多项重要经济效益指标连续三年在中石化上游板块排名第一。集团公司对西北油田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上产增效”提出了很高的期望:产量更上一个台阶,年产冲击1000万吨;在增储上产的同时将盈利能力保持在目前的高水平,同时显著提高勘探效率和探井成功率,缩短建井周期,进一步提高“油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因此新的使命、新的任务对完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 本文研究的目的
基于西北油田绩效考核现状和特点,通过分析研究如何选择绩效考核方法、如何设计关键绩效指标、如何设计指标权重、如何保障绩效考核的有效运行、如何充分运用考核结果、如何实现绩效考核的'信息化等,以期设立了一套相对科学、系统、全面、有效的适合西北油田企业特点的绩效考核体系,有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率先打造一流油公司奠定基础,也为国内其他油田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3. 本文研究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绩效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如何真实评估组织的工作状况和绩效表现,引导和激励员工提高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组织战略目标实现,已成为各级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尽管国内各油田企业在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制度,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和生产经营目标责任制考核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实践中体现出的水平却参差不齐,效果也大不一样。如果能成功实施绩效管理,目前企业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都将逐步化解。面对来自市场各个方面的竞争和挑战,油田企业如不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研究探索更好的对组织绩效进行管理的途径与工具,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必将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如何解决油田企业的绩效管理问题,已成为当前油田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绩效管理理论的发展和进步,绩效管理方法的完善和创新,为我们解决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拓展了管理思路,增添了提升组织绩效的手段,也必将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推行绩效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更是企业谋求发展的需要,对于引导广大干部员工集中精力创造更佳业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生开题报告10
一、开题报告包罗的内容:
1、选题的目的和根据,阐明选题的实际意义。引见国际外研讨情况和本人的想象以及课题的学术和实践使用价值。
2、自己对展开论题任务的想象,详细研讨内容和重点要处理的成绩,指出将在哪些方面有所停顿和打破及能够到达的程度。
3、论题研讨拟采用的`研讨方式和手腕,论文根本内容框架。
4、研讨进程中能够遇到的成绩及处理方法的预案。
5、论文任务的总体布置及方案。
二、开题报告的顺序:
报告人提早将《开题报告》交系办公室,由系布置审核,并将《开题报告》分送每位成员,报告会的工夫由系确定并报研讨生部。开题报告审核小组由系主任、教研室担任人、报告人导师、相关学科及标的目的的研讨生导师组成,成员为五名摆布。
报告会顺序:
1、系主任颁布发表报告者具有开题报告资历;
2、报告人导师引见报告者状况;
3、报告人作开题报告〔扮演专业普通在15分钟摆布,实际专业普通在20分钟至30分钟;作曲专业标的目的先生可同时扼要报告请示学位作品的创作想象与构思〕;
4、审核小组成员就相关成绩进展发问;
5、审核小组讨论并就报告者能否经过开题报告而进入作出决议〔必要时可采用表决方式〕。同时可提出修正、改良建议〔以上1,2,5项顺序进展时报告者应逃避〕
三、备注:
1、开题报告普通在第三学期进展〔作曲系可在第二学期末进展〕。
2、该任务是对研讨生学位论文选题的考核,未获准者,不得进入。
3、假设改题,需重新进展开题报告审批。
4、在审核小组评议后,审批、备案、存档并正式进入。
5、《开题报告》交研讨生部备案。
研究生开题报告11
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i.封面(见附录一)
ii.正文
要求:按以下格式和内容要求撰写。
一、选题内容、研究问题及研究的可行性
1、选题内容
要求:(1)分别用一、两句话完整地陈述选题内容,包括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
(2)分别列出汉语和英语关键词(3-5个)。
2、研究问题
要求:(1)用问题形式提出文章要解答的具体问题。
(2)将问题按逻辑顺序排列。
3、研究的可行性
要求:(1)阐明研究者对选题的资料积累和条件准备等。
(2)阐明研究者对选题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及突破方向。
二、文献综述
要求:对相关选题已有国内外主要文献进行详细的综述和中肯的评价,挖掘现存的主要问题,主要内容包括:
(1)全面综述与研究相关国内外文献,先国外后国内,包括主要学派/研究者、代表性研究成果、代表性理论/观点、研究发展脉络。
(2)客观评价已有研究成果,具体指出已有研究的优点和缺点/不足,分析缺点/不足形成的原因。
(3)指明选题研究内容与已有研究成果之间的联系,即指明当前研究是对已有研究的'扩展提升、应用推广、补充修正,还是对相同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视角或研究方法等。
三、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1、理论基础
要求:(1)系统介绍与研究内容和视角有关的理论,包括理论产生的背景、理论的内涵和理论的代表性概念。
(2)较详细地阐明理论与研究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2、研究设计
要求:交代具体设计方案:受试的选择,研究工具,主要程序、数据收集等。
四、研究预期成果、创新之处及其意义
1、预期成果
要求:简要陈述成果如结论、模式等的具体内容。
2、创新之处
要求:具体指明论文成果在哪些方面有创新或与众不同:是研究内容新、研究资料新、研究视角新、研究方法新,还是研究的结论新或深广度不同等。
3、价值或意义
要求:阐明成果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即对翻译理论、翻译实践、翻译教学等方面的研究有何贡献、指导意义或实际价值。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要求:(1)交待研究分几个部分,即分几章展开讨论。
(2)概括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六、论文框架
要求:(1)列出论文的详细提纲,内容应具体到三级标题。
(2)提供内容对应的英、汉两个提纲。
七、研究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1、重点难点
要求:指明具体的研究重点和难点。
2、解决方案
要求:(1)分析重点和难点形成的原因及对它们构成影响的因素。
(2)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八、研究计划和工作进度
要求:(1)制订具体的分阶段的研究计划,并指明每阶段的工作进度,内容包括资料收集、开题、初稿、二稿、三稿和终稿等。
(2)论文初稿原则上应于第三学期末(元月)完成,并提交导师审读;修改后,经导师签字同意,方可于第四学期的规定时间(三月)递交论文,参加盲审。
九、参考文献
要求:(1)列出开题报告中提及的所有文献。
(2)列出论文研究中将要参考的能够反映该选题的最新与最权威的文献。
(3)参考文献以《中国翻译》的规范为准。
十、其他
1、选题
要求:(1)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
(2)选题要紧跟学科前沿与国际、国内主流杂志探讨的热点问题,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难易度恰当,可行性强。
(3)翻译硕士的学位论文主要以项目的形式为主,即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中外文本进行翻译,字数不少于10000字,并根据译文就翻译问题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研究报告。在开题时,研究生应选定并基本完成这10000字的翻译实践项目(如果选择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作为学位论文形式,开题时则不要求这10000字的翻译实践项目)。
2、研究框架
要求:(1)各级标题均应使用名词词组,措词简洁、明了,能体现自己的观点,体现思维的逻辑性和论述的连贯性。
(2)introduction(导论)部分应包括相关研究简介、研究基本思路及论文各章节主要内容;论文主体部分不得少于三章,须分别对文献述评、理论基础、研究设计、结论与讨论等主要内容进行充分论述;一级标题标明chapter1、chapter2等,二级标题依次标明1.1、1.2或2.1、2.2等。conclusion(结论)部分归纳总结该研究的主要发现、研究意义、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展望等。
研究生开题报告12
一、关于论文选题
1.从总体布局上看,学院的硕士论文应该有一定比例(建议不少于1/3或1/4)是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以此保证学院的学术风气、学术水平以及在学术界的影响,也借此发现学术人才。换言之,在每位教师所指导的研究生中,应该至少有1/3的学生要写作纯理论文章。
2.所有论文都应该是立足于解决问题(problem-resolving),包括纯理论问题、应用问题或对策问题。因此,学生选题的思路应该先从问题入手,而不是先从研究范畴入手。没有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开题报告和论文,是不合格的。
3.选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创新),表现在纯理论模型的构建、某种理论的全新应用或进一步的证实或证伪,或者提出一套完全独特而系统的对策。达到以上标准的,自然是优秀的论文。不过,现实一点看,学生也可以在以下方面谋求局部的创新,包括方法的创新、观点的创新、资料的创新、视角的创新和应用领域的创新。其中,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切实可行的是后四者,尤其是视角的创新,将能培养学生认识问题的独特素养。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所谓的."引入"、"应用"或"借入"型的文章,往往囫囵吞枣,没有深入发掘"引入"之条件,从而也就没有新发现,甚至出笑话。这样的文章,应勿鼓励。
4.选题在文字表达上要清晰、确切,不要玩文字游戏,更不能以不知为知之,显示出投机的学风。那种习惯于堆砌名词(更可怕的是堆砌连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意思的名词)的做法,不应该谬种流传到学生那里。
5.选题要和专业相关,要符合自己所选择的研究方向,要和指导教师的研究背景相协调。本专业不鼓励语言类的选题,除此之外,选题没有领域限制(只要视角独特,可以在同一领域进行研究,从而丰富研究成果,构成学院特色。但不能深刻理解此点的学生,建议选题在领域上或视角上先求新);不鼓励教师指导超出自己专业范围之外的选题;应避免完全雷同的研究题目。
二、研究文献评述
1.研究文献评述的目的:知道前人曾做过什么、没做过什么;前人做的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完善。这些都借助于文献评述来形成结论:我可以做什么。
2.历来的文献评述都是张冠李戴、不着边际、不得要领、东拉西扯。风格上总是"提出了;提出了…",有述无评。更有甚者,选题(例如)是"形象测量",却没有一篇相关文献,全是"形象"的文献,显然偷梁换柱、移花接木。此风不可长。
3.当你的选题没有相关文献可评述时意味着什么?
(1)"毫无价值":全世界的聪明人都对这个问题不感兴趣。这时,你就不要研究了;
(2)"价值很大但没人研究":这对你(硕士研究生)来说,这基本是"不可能"的研究:以你的硕士研究生涯,自然不能完成别人都完成不了的题目。因此,当发现这样的开题报告时,我们会怀疑其可行性。
4.研究评述的文献,不应以教材为基准,更不应该以培训教材为基准。这些文献的重要程度依次为:期刊论文、学术专著、会议论文、工作论文、网络论文。教材几乎不应该算。--当知识已经被纳入到教科书中的时候,那已经是被普遍知晓或接受的知识了(新学科领域的教科书当属例外)。
5.评述文献要采取直接引用的方法。学院今后对所有不对应的文献引用视为不符合论文基本规范(一些论文在文后列举了数百篇文献--这其实太容易了--但你不知道作者读过其中的哪一篇,用了其中的哪个人的观点)而不予评审。建议今后的文献引用模式如下:(直接引文)"…………"(吴必虎,XX:27-35页);(间接引文)吴必虎(XX)认为…………,或…………(吴必虎,XX)。然后,在全文的最后附上按照拼音字母排序的文献目录。脚注可以作为解释性的内容使用。研究生部目前采取的引文办法(脚注或章尾注)非常不好,需要改进。
三、研究内容和论文纲要
1.在研究内容中,一定要陈述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要明确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要明确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办法。
2.在论文纲要当中,可以不详细列举内容(但应有些观点),因为纲要有可能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发生变化。但一定要提供一个框架性的内容,也应该将所研究的关键词列举上。关键词实际很重要,对厘定你的研究领域以及所使用的方法,都有启发和规范作用。
3.研究内容很能展示你的研究深度和观点,因此,应该对观点(也许还是假定)有所陈述。
四、研究方法和程序
1.方法和程序决定研究目标如何实现,它们直接来自目标,来自文献评述的结果,并受到作者拟定的基本概念框架的影响。
2.方法和程序强调运用什么样的基本范式(假如是应用研究或对策研究)、什么样的方法论、什么样的资料收集和分析策略。这些一定要实现进行设计并反映到开题报告中。目前研究生部的开题报告文本格式中没有这部分内容是个缺欠。我们可以在研究内容一栏中补进。
研究生开题报告13
论文题目:自然——庄子生命观的核心
一、选题的依据
在学习中国哲学的过程中,我感觉中国古代哲学家对生命的关怀尤其强烈,尽管也有宇宙论、认识论、方法论等,但这些问题多少都与人的生命存在相联系。他们探讨了人的生命本源、生命的本质特征、生命的意义等等,这些无一不凝聚着先哲的智慧。而阅读《庄子》,我们不难发现书中充满着关于生命及其本质的思考和探索。这种思考和探索表现为对人们茫然疲惫而生、漂泊不知所归的生命状态的忧虑,以及对生命的困境以及如何实现其内部突破的思考。而庄子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最后都落脚在一个核心的概念,就是“自然”。在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道论传统的基础上,庄子将道家的“自然”思想发扬丰富,终于形成了其有独特魅力和永恒价值的生死观。这是本文的选题依据。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庄子生命哲学的研究,追寻其时代背景,揭示其生死哲学的观点,探寻其生死的精神超脱和全身之道,凸显“自然”思想在其生命观中的地位,以便十更好地认识庄子哲学,把握庄子哲学的基本精神。意义在于,庄子生命观是古人以自己的毕生体验总结出的安身立命之道,饱含着古人的生死智慧。虽时代发生了变化,但生死的哲理仍闪耀不朽的光茫。特别现在生活富裕了,人更惧怕死亡的威胁,面对死亡谈之色变,想长生不老,追求永生。学习庄子生命观后,就会知道生死乃昼夜之变,生乐死安。庄子那善待个人,关爱生命的宇宙情怀和守朴贵真的哲学思想,将为现代人的完美生活提供历史借鉴。
三、文献综述
1.“自然”是庄子生命观的核心
胡道静主编的《十家论庄》一书认为庄学中之政治哲学,主张绝对的自由,盖惟人皆有绝对的自由,乃可皆顺其自然之性而得幸福也。主张绝对的自由者,必主张绝对平等。庄学以为人与物皆应有绝对的自由,故亦以为凡天下之物,皆无不好,凡天下之意见,皆无不对。庄周保全自己的方法就是抱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对事物的变化漠然无动于衷。这种办法和理论就是庄周所讲的“逍遥游”。
徐克谦在《庄子哲学新探》一书中认为《庄子》书中的个性自由精神,是直观地、直接地、表象化地掩饰或呈现在庄子其人富有个性的人格魅力之中。可以说《庄子》一书,与其说是关于自由的理论,不如说是展示自由的艺术。庄子其人的个性风采和自由精神,只是咋看美学与艺术的领域里,才得到了真实的实现。《庄子》的美学观对中国文学和艺术精神的影响无疑是极其深远的。庄子以审美的方式把握世界和人生,以美学的道路来解决哲学问题,只要表现在物我两忘的审美关照、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价值取向、“游”的审美趣味、“至善至乐”的审美境界。
刘笑敢在《庄子哲学讨论中若干方法论问题》一文中认为命定论是庄子哲学的基础,也是庄子追求精神自由的基础。不幸的一切命定的必然,人们为之无可奈何,所以莫若忘怀一切矛盾和差别,达到思想上的绝对和谐,也就是进入自由境界。庄子的精神自由是建立在命定论的基础上的。庄子的精神自由要摒弃一切感官的作用,直接去体验最高最根本的存在,就此而言,我们可以说庄子哲学中有神秘主义或直觉主义。
朱松美在《<庄子>对个体生命的张扬》一文中认为庄子哲学的核心是人生哲学。在复归原始无望的情况下,庄子对个体生命价值的体认最终落实到精神的自由与进遥上。道家特别是庄子对人生的关注,则是抛却一切外在束缚和限制,突出个体生命存在,张扬个体人生价值。重视“人”作为个体存在的身(生命)心(精神)问题,是庄子哲学的本质。庄子精神自由的获得以“体道”为依据。通过对“道”的体认,感受个体生命与宇宙生命的合一。在大宇宙中解脱精神负累,是庄子张扬个体生命的人手处。
单红在《<齐物论>自由思想研究》一文中庄子在个别篇章里也显示了对艺术和审美的否定,当然庄子对于大美和小美是有区分的,庄子反对的是囿于小成的小美,而对于道性之大美是充分肯定的。通过对庄子的悟道方式的具体分析可以知道,庄子把人从“未悟道”提升到,’,晤道”的方法是直接由道至道,任何折中和迁回的方法是为庄子所不取的,庄子就沉溺在自己的悖论当中只做形而上的.努力和思考。该文认为审美处在这样尴尬的境地是有其必要性的,它在个人悟道和奔向自由的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2.自然生命观的本体
胡道静主编的《十家论庄》一书收集了黄国荣的《胡适对<庄子>的看法和研究》一文,改作者认为胡适对庄子哲学的基本理解和解释是:庄子的人生哲学,只是一个达观主义。这种达观主义的根据,都在他的天道观念。庄子的人生哲学,也只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这八个字。最终,胡适得出结论:“庄子的哲学,总而言之,只是一个出世主义”。
徐克谦在《庄子哲学新探》一书中认为庄子“道论”涵盖西方哲学传统的本体论的意义,但是,庄子的“道论”是借助于“道路”、“途径”、“方法”之类的原初意象来表示的。徐克谦同时认为“安其性命之情”是庄子对“命”的安顿。人生德困惑,在很大程度上就蕴藏在“命”德吊诡与悖论之中。“命”的存在,使人的生命受到限制,感受到不自由。但是,“我”之所以存在,就因为“我”有个“命”,有个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命”。如果离开这个“命”的独特性,“我”也就不能成其为“我”了,“我”也就死了,没“命”了。
韩林合在《虚己以游世——<庄子>哲学研究》一书中认为庄子的道实际上就是作为整体的(现实)世界。庄子认为世界整体的道构成了人的本体和命运。但是,只是在人类之初和人生之初,人才是与其同体或同一的。因而也只有这时,人生才不会产生问题,人生才具有意义,社会也才能安定和平。庄子指出了回归于道的唯一途径是安命。所谓“命”指独立于经验主体的意志的作为整体的世界(发生于其内的所有或任何事情)或者说道。
陈绍燕、孙功进在《庄子哲学的批判》一书中认为庄子的人生哲学是以其天道观和认识论为基础的。“安之若命”和“与天为一”是庄子人生哲学的核心。庄子认为人无力胜天、亦不能违命。
王博在《庄子哲学》一书中认为庄子有着很强的命运感,并要求着安命,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在命运中主动把握自己生命的人。除了命运之外,还有人施展自己有限的知识和技巧的舞台。在这种施展中,生命中自由的一面得以展开。
陈绍燕在《庄子养生说发微》一文中认为庄子的养生说以宗道顺化为宗旨,以避祸存身为前提。“纯素之道,唯神是守”突出了养神的重要性。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节度食色述及了养形的基本方法。庄子形神相济、内外兼修的养生思想时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文史哲》1997年第4期王富仁在《庄子的生命观——庄子《养生主》的哲学阐释(上)》一文中认为庄子的《养生主》是直接建立在《齐物论》哲学框架之上的。庄子之“道”是以“个体”观“整体”,是作为个体的平民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念和人生观念,他的“道”不只是一个“天地万物”的总名,而还是“天地万物”的本身。庄子之“道”是个体的平民知识分子依照特定的感受方式和思维路线主动建构起来的,是有其主体性的,也是有其主动性的。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养生主》所体现的庄子的生命观做了更加细致而深入的解读。
刘笑敢在《庄子哲学讨论中若干方法论问题》一文中认为庄子的世界产生于客观存在的“道”,依存于客观存在的“道”。在庄子看来,“道”是原始的、根本的、第一性的。世界万物是由“道”派生的、是从属的、第二性的。同时庄子不认为个人的感觉或意识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而认为最高的知识是对客观的“道”的体认。因此,我认为庄子是客观唯心主义者,而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者。庄子继承了老子以“道”为世界本原的基本思想,但老子哲学的基本着眼点是欲取先予、无为而无不为,还不想超脱现实,而庄子哲学的着眼点却是逍遥于无何有之乡,完全摆脱现实。追求超现实的精神自由,这是庄子哲学的突出特色,对这一特色的理解不同,是分析庄子哲学思想时产生分歧的又一个原因。
黄烨在《庄子的生存哲学》一文中认为庄子的道的理论内涵是指:道是物的本根和始源,道不是本根之物和始源之物,道在物而不是物。“道”既然是物的本根、始源具有创生性,他不仅生天生地,而且神鬼神帝,万物因它而变化,生命个体当也有它产生。“道”不仅是无生命的万物之本,也是生命之本,人的形体、精神以及整个生命都是由“道”产生的,也是由“道”赋予其存在根据的。人的整个生命,从形体到精神,归根到底都是“道”赋予的。庄子坚持从宇宙自然中去寻找生命的本源,排除了彼岸神秘力量在生命创生中的作用。坚持立足于宇宙自然的立场来看待人的生命价值,表现出了重生珍生的价值取向。坚持将生死纳入宇宙自然之中,对生命关怀具有乐生安死的现实品格和超然思想等等都体现了庄子人生哲学的理性色彩。
廖靜梅在《庄子生命哲学研究》一文中认为庄子将玄之又玄的“道”化生为实在存有的“气”,把创始生命的“道”形象地展现于实体的“气”中。在混沌之中,产生了“气”,“气”的变化生成了形体,随于形体的转化而形成了生命。“气”聚则生,“气”散开则死。生和死融于宇宙的大化流行之中,遵循于“道”的自然交替和轮转之中,犹如四季的变化,昼夜的更迭,“死生一也”。同时,系统地阐释了庄子出世、达观的生命哲学思想的同时。又着力地从其惜生、顺世的哲学层面探究了庄子生命哲学中积极、入世的思想内蕴,较为系统地阐发了庄子生命哲学思想的整体内涵,建构出了庄子生命哲学的完整体系,客观地展现了庄子达观、超凡的生命智慧。
冯登山在《先秦诸子的生死观》中认为以庄子之学中国人生哲学的重要内容,它代表着当时的某种时代精神。当时,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民不聊生。庄子继承老子之道而又“与时俱化”,认为人之死生乃“气之聚散” ,它“自本自根” 、 “方生方死”。庄子重生而不贪生,乐死而不轻生。庄子追求全真保性,顺物安命,提倡“心斋”、“坐忘”、“见独”、“逍遥”的思想,与儒家“未知生,焉知死”、“死生有命”等生死观颇有不同。庄子的生死观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可以说,它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消解了死亡的悲剧意识,化死亡的忧惧感为精神的至乐感。
殷虹刚《论<庄子>的生命智慧》一文中认为庄子对生命的关怀可以分为由外到内、由浅到深的“保身”“尽年”和“体道”“养生”两个层次:前者是在乱世中求生存,多少带点无可奈何的意味,但后者是庄子在天地间的主动体道,是对生命真正的解放。它不仅透露出庄子对生命的无比热爱与珍惜,也体现了他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欲拯救役役众生的慈悲情怀。
蒋学飞《论庄子对人生困境的超越》一文中认为庄子作为先秦道家的重要代表之一,人生哲学是其伦理思想的核心部分。庄子的人生哲学注重精神自由和自然无为,尤其是庄子直面人生困境,提出了突破和摆脱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庄子一生面临着诸多的困境,他是在困境中塑造了自己的人生观,同时又在困境中提出了超越。困境和超越伴随了庄子的一生。庄子提倡“自然无为”的人生观,主张保持个人身心自由,追求一种无拘无束、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对庄子人生智慧的研究,有助于当今社会的人们摆脱情感、物欲的困扰,有助于人们遵循自然和利用自然,有助于优化民族性格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道”是庄子生命观的本体。
3.达到自然之境的方法
韩林合在《虚己以游世——<庄子>哲学研究》一书中认为庄子所言一个人为了安命,必须先行齐物,即放弃世界中存在着物我、彼我、是非(真假)、善恶(好坏)、美丑、等区分的俗见。正确的心态是不扰乱人心的俗知,不要做出各种各样的区分,而是要返归于常心,达到明的状态。其次要做到“心斋”。人们要停止其心灵的正常活动:不去感觉、思考、感受、意欲等等,才能做到心斋,那么人们也就不会有各种各样区别的观念。这样,人们便可以安命、进而最终回归于道了。
胡道静主编的《十家论庄》一书收集高峰的论文《冯友兰论庄子哲学》,该文作者认为冯友兰将属于设计之下黄老之学的宇宙观把“无”看作是“气”,涉及了气性论的问题,他接着区分了庄子学说中“坐忘”和“心斋”这两种修养方法。从《庄子》文本看,“坐忘”是一种心理上的混沌状态。“心斋”则是一个“唯道集虚”的问题,与集中“精气”有关,所以冯友兰认为这和两者方法是不同的。
王博在《庄子哲学》一书中认为《养生主》的核心是“缘督以为经”。养生的真谛在于:在复杂和拥挤的世界中发现空隙,然后游于其中,尽其天年。但要找到缝隙,心首先是虚的,不能为功名利禄所充满。以虚的心来面对世界,这个世界的缝隙才会向你敞开,你才会在这个世界中自由遨游。同时他也认为,庖丁解牛是生命自由得以展开的一种方式。
陈绍燕、孙功进在《庄子哲学的批判》一书中认为达到道的境界主要有三种方法“守宗”、“心斋”、“坐忘”三种方法。在这几种方法中,“守宗”重在排斥外物对神秘直觉的干扰。“心斋”则是完全封闭人的感官。“坐忘”首先排斥了大大致相当于理性认识的“仁义”与“礼乐”,然后叙及“离形去知,同于大通”。三种方法虽然稍有差异,但却殊途同归,就是要排斥人们正常的认识方法,而采取一种神秘的直接方法。
李振纲在《生命的哲学<庄子>文本的另一种解读》一书中认为庄子关注生命的方式思考的是始终人世间中生命存在的合理性。他的“养生”在根本的意义上就是如何处理自己和他人、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在“其形尽如驰而莫之能止”的拥挤的世态环境中找到一个歇息之地。庄子强调心神在生命中的重要性,这种态度或思维方式对于“养生”来说是最根本的东西,也就是养生之“主”了。
张尚仁在《庄子无为真性的养神之道》一文中认为庄子最重要的知识是养生的知识。养生的重点是养神无为,真性则是养神的根本途。无为对养生之所以重是因为无为是大道的本质。而养生必须使人的精神符合大道的本质,符合大道的本质则是人的真性精神,养生要做到保持无为真性,做任何事情都要神情专一。
四、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以近现代的哲学思路作文本分析,求证相应的理论和观点,并整理成相应的体系。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本论文的创新点
本文的重点是探讨庄子思想中的“自然”概念何以是庄子生命观的核心。为了论证这个问题,本文以三个部分,从庄子生命观的体现、本体和方法来证明“自然”概念贯穿在庄子生命观的始终。
本文的难点是以“自然”概念为核心,尝试建立一个较为系统的庄子生命观。鉴于庄子生命观在庄子思想中的特殊地位,试图从庄子生命观的视角对庄子的本体论、认识论以及政治哲学都有新的解读。庄子的思想固然很博大,其核心思想固然是以老子道论为基础的一种延续,但庄子思想有别于老子思想并具有其独特魅力的地方在于庄子思想的落脚点都是其生命观,对生命的关怀和思考是庄子思想的精华。本文就以“自然”概念作为突破口,重新诠释庄子思想的精华。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庄子的生命观贯穿道整个庄子思想中去,理解庄子在其所处的时代是如何面对与超越生命的困境的。写作的本文的意义就在于,以现代哲学的视角再解读庄子的精神,希望能对当下人们面对的生存困境提供一些理论和精神上的解决办法。
六、论文写作提纲
一、庄子的生命观体现为“自然”
1.“自然”是生命的本真(礼法是生命的束缚)
2.“自然”是生命的理想存在状态(逍遥无待的境界)
3.“自然”是生命价值的标准(至人、神人、圣人)
二、“自然”庄子生命观的本体
1.“道法自然”是庄子生命观的逻辑本体
2.“气” 是庄子对生命本源的理解
三、达到自然之境的方法
1. 自然的本质属性是虚静
(1)离形去知:心斋、坐忘、去独
(2)致虚守静:知恬交养、缘督以为经
2. 自然境界的认识论——齐生死于道
(1)重生乐死
(2)以理化情
3. 庖丁解牛:由艺术体验升华到自然境界
(1)“顺”——人与“器”的关系
(2)“游”——人与“物”的关系
七、参考文献
[1]郭庆藩。辑庄子集释。 [M].中华书局,1961: 7.
[2]王弼著。楼宇烈校释。王弼集校释[M].:中华书局,1980: 8
[3]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xx:9
[4]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中华书局,1983:4
[6]钱穆。庄老通辨[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xx:9
[7]王葆玄。老庄学新探[M].上海文化出版社,20xx:5
[8]崔宜明。命运观念的起源和理性内涵[J].中国哲学史,1996:3
[9]钟泰。庄子发微[M].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4
[10]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2
[13]陈鼓应。道家文化研究[J].第四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3
[14]张岱年: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6
[15]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16]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0]王博。庄子哲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研究生开题报告14
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对珠海特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推进土地资源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本人在参与“周口市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小组工作的基础上,对系统设计和实现作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当前,我国城镇已进入快速建设阶段,城镇建设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土地有效开发与集约利用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镇土地利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之一,极其宝贵,土地合理利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土地资源尤为紧缺,因此要大力提倡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土地的合理利用。但我国城镇的土地开发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了城镇土地开发建设在规模和结构上的迅速变化,产生了许多普遍问题,如土地利用无序、利用粗放、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偏低,建设用地与耕地的矛盾日益显著,土地破坏、污染、浪费严重等等,造成“半城市化”、生态恶化等严峻的问题。这是小城镇土地开发建设中的两难困境,它表现出一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么地方政府、开发商与当地住民的矛盾。在目前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对它的开发建设进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资源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涉及面广、管理利用相当复杂。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实现土地资源工作的现代化,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各个层面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土地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以信息化带动信息采集技术与分析技术的飞跃,以信息化促进政府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顺应资源、环境的全球性持续利用需求。土地资源数据标准化、信息共享、科学监督以及将这些信息快速反映到经济建设中去需要建立统一协调的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用以管理海量数据,迅速处理文档、图件,提供准确可靠信息,从而将资料的大量积累、更新与经济快速增长联结起来,为综合利用土地资源信息进行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土地信息产业的建立和地理数字化产品的发展,社会对土地资源管理的认识普通提高,对农村土地的认识逐渐加强,对其需求也大幅度提高。农村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成为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必备的重要系统,各国都大力开发自己的农村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并将先进的技术、方法应用到其中,如空间信息分析的新模型和方法,空间信息应用的新模型和方法:三维、四维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来提高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的技术含量,以更好的为土地管理服务。
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很早就意识到了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和稀缺性,对土地资源配置调控的研究较早,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土地地租理论、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等多个方面。
无论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转轨经济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在认识到拥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有调控土地市场,维护公共福利,储备能源,调节生态平衡等功能后,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有土地资源数量还有扩大的趋势。国有土地资源管理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虽然世界各国的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多种多样,但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和发展存在共性,是有规律可循的。
土地资源配置调控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其调控结果是各种因素、各种手段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各种因素和手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共同影响调控结果。要达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综合效益,需要调动市场、政府、社会等各种力量,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税收等多种手段,并且各种手段相互协调,互相促进。土地资源调控就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达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既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同时兼顾社会和环境效益。
土地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经济转型以来,土地资源实行了由无偿无限期无流动,向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十余年的改革,成效和缺陷并存。一方面,国有土地“以地生财”,为地方政府积累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从而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城市落后的面貌。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偿使用的改革仍然采用的是政府审批模式,即要用地找市长的模式,从而影响了资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并成为长期 以来困绕改革深化的重大问题。经济发展史证明,实现土地资源和资产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是市场配置资源13%建立土地交易市场,是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的必然选择。当前,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市场,并进行 土地市场运作机制的观念创新。
贸规则强调行政主体一致原则、公平原则、透明原则、非歧视原则。在中国人世的大背景下思考建立土地市场新机制,首要的问题是要认清当前土地市场政府与市场的现状,找准和WTO规则存在的差距。土地市场新机制必须围绕政府与市场、监管与竞争、平台与服务等市场机制,开展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深刻的行政革命,实现计划经济观念向市场经济观念的转变,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确保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必须和 世贸规则所任。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活动对土地的使用展开竞争,以土地需求的市场价格变化和自身能从土地上获得的经济利益来决定各自活动的最佳区位,从而使商业、工业、住宅等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与地价之间得到祸合,推动了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使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变化,形成合理的土地资源空间布局(曹建海,20xx),使得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呈同心圈层分布。
参考文献:
1.〔美〕阿瑟。奥沙利文著苏晓燕等译,20xx,城市经济学〔M],中信出版社;
2.毕宝德,1991,土地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毕宝德,1994,中国地产市场研究,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5.柴强,20xx,房地产制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6.曹建海,20xx,中国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
7.陈顺清,20xx,城市增长与土地增值M],科学出版社;
8.董俊祥等,1994,土地管理理论与实践〔M],中国经济出版社;
9.何银虎,1999,中国土地管理与开发经营全书〔M],中国社会出版社;
10.浦东新区经济发展报告,上海远东出版社;
12.万曾炜等,20xx,透视浦东思索浦东,上海人民出版社;
13.许学强等,城市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4.邹兆平,1990,外国与港台土地管理制度,城市规划;
16.周树志,1999(4),论公共政策范畴,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7.刘溶沧,1999(l),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与公共政策的重新定位,财贸经济;
18.马风光,20xx(2),市场经济中公共政策的角色定位lJ],技术经济;
19.吴未,20xx(3),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中国土地;
20.刘浩葛吉琦,20xx(9),城市化中的土地征用问题,国土经济;
21.谭术魁彭补拙,20xx(l),对我国若干城市土地储备运作的比较,中国房地产;
22.谭刚,20xx(5),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新突破一一《深圳市土地交易市场管理规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特区理论与实践;
23.董坷,1999(3),市场机制和国家干预下的城市土地利用,城市规划汇刊;
24.张文彪,20xx(8),美国的土地管理及其借鉴,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5.魏景明,20xx(11),美国的土地管理与利用,中国土地;
26.束雷,20xx(2),英国土地利用与管理,中国土地;
27.王国强,20xx(4),中日土地利用管理比较研究,世界地理研究;
29.万曾炜,1997(2),论浦东新区土地滚动开发机制,浦东开发;
31,徐永倡等,1997(8),切实加强浦东新区土地的宏观管理,浦东开发;犯。芒棘,1997(9),完善新区土地市场体系浦东实施土地租赁办法,城市发展研究;
34.钱芝平,1998(3),加强浦东新区国有土地资产运营管理的建议郭庆藩。辑庄子集释。 .中华书局,1961: 7.
王弼著。楼宇烈校释。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1980: 8
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xx:9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4
陈鼓应。老庄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钱穆。庄老通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xx:9
王葆玄。老庄学新探.上海文化出版社,20xx:5
崔宜明。命运观念的起源和理性内涵.中国哲学史,1996:3
钟泰。庄子发微.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4
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2
唐雄山。老庄人性思想的现代诊释与重构.中山大学出版社,20xx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8
陈鼓应。道家文化研究.第四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3
张岱年: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6
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杨国荣。庄子的思想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李振纲。生命的析学《庄子》文本的一种解读.中华书局出版社。20xx
王博。庄子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研究生开题报告15
一、开题报告包括的内容:
1、选题的目的和依据,说明选题的理论意义。介绍国内外研究状况和自己的设想以及课题的学术和实际应用价值。
2、本人对开展论题工作的设想,具体研究内容和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指出将在哪些方面有所进展和突破及可能达到的水平20xx年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要求及程序20xx年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要求及程序。
3、论题研究拟采用的研究方式和手段,论文基本内容框架。
4、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预案。
5、论文工作的总体安排及论文写作计划
二、开题报告的程序:
报告人提前将《开题报告》交系办公室,由系安排审核小组,并将《开题报告》分送每位成员,报告会的时间由系确定并报研究生部。开题报告审核小组由系主任、教研室负责人、报告人导师、相关学科及方向的研究生导师组成,成员为五名左右。
报告会程序:
1、系主任宣布报告者具有开题报告资格;
2、报告人导师介绍报告者情况;
3、报告人作开题报告(表演专业一般在15分钟左右,理论专业一般在20分钟至30分钟;作曲专业方向学生可同时简要汇报学位作品的创作设想与构思);
4、审核小组成员就相关问题进行提问;
5、审核小组讨论并就报告者是否通过开题报告而进入论文写作作出决议(必要时可采用表决方式)
同时可提出修改、改进建议(以上1,2,5项程序进行时报告者应回避)
三、备注:
1、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作曲系可在第二学期末进行)。
2、该工作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考核,未获准者,不得进入论文写作20xx年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要求及程序论文。
3、若改题,需重新进行开题报告审批。
4、在审核小组评议后,审批、备案、存档并正式进入论文写作。
5、《开题报告》交研究生部备案。
【研究生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研究生的开题报告12-19
研究生开题报告11-12
研究生开题报告【经典】06-21
(精品)研究生开题报告06-19
研究生开题报告优秀07-29
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12-18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02-21
研究生开题报告(通用)09-20
研究生开题报告13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