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满分作文汇总五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满分作文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满分作文 篇1
我们心目中的美术课,就是可以随心所欲地画一些奇怪的娃娃。
可是,只要看见那个不化妆、不喷香水的美术老师走来,我们就会赶紧将桌上的纸藏起来,假装去画她要我们画的画。
有一节美术课,她把我们带到操场,让我们画春风的气味。
“春风,一股气流而已,哪儿来的气味?就算有,怎么画啊?”
“就是嘛!”一个个不满的声音附和起来。
“孩子们,请闭上眼睛!”她露出一个难得的笑容。
一小部分同学闭上眼睛。我偷偷地睁开一只眼,看见不少同学眯起眼睛在笑。不过,几分钟后,所有的同学都闭上了眼。
“好香啊!”一阵阵香气随风吹来。
“那是桃李花香。只有春风,才能吹开桃李;也只有春风,才能吹来桃李的芬芳……”一个柔柔的声音传来,甚是好听。
我们睁开眼睛。我看见一簇簇粉红的小花,点点地缀在枝头,随风摇曳;我看见一朵朵淡白的花儿,夹杂在枝叶间,微微颤动。一团又一团,一片又一片,满是春天气息。是春风,吹开了花,又将香气送到眼前。树叶也随着风,轻轻地摇着。
一只只画笔在纸上飞舞起来,她也在一旁微笑了,画着些什么。
两个月后,春天将尽。有同学说她要走了,而且她本来早就要去那繁华的大都市的,只是为了再陪陪我们。
翻开画本,我又看见了那幅《春风的味道》。春风终究过去了,香气也会随风飘散。这时我们才意识到以前的.我们忘记了她怎样教我们用心感受,忘记了她是怎样在我们一次次受伤时给予了莫大的安慰。
最后一节美术课,她站在讲台旁。我们仿佛闻到了淡淡的香气。她将手上的画卷缓缓展开,春天的气味扑面而来。
“春天过去了,春风走了,却在这里留下了桃李的香味……”
春风桃李花开日。多少年过去了,春风还在吹着。当年桃李的香味却永远地留在了画纸上,留在了我们的心里……
满分作文 篇2
夏天终于来了,这是我喜欢的季节,可以吃上清凉可口的冰棍,可以游泳,可以玩水,可以穿上漂亮的花裙子……好处无处不在。可是有一个可恶的家伙使我非常烦恼,那就是可恶的蚊子。
听说蚊子叮人吸血,扰人睡眠,而且传播登革热、乙型脑炎、疟疾、丝虫病等传染病,对人类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因此,我对蚊子的憎恨就更深了。
这不,一天晚上我就被它折腾了一夜。我晚上看完电视,关了灯刚要睡觉,迷迷糊糊中听见“嗡嗡嗡”的声音,由远而近,最后好像有几架小飞机在我的头上盘旋。我闭着眼在头上胡乱打了几下,就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我数了数身上的疙瘩,加上原来咬的,一共三十二个,妈妈身上也咬了好几个大红疙瘩,就像蜂子蛰的又痛又痒,妈妈看了也气的火冒三丈,我们做了三个计划,一:喷雾器喷杀,二:苍蝇拍追杀,三:蚊香熏杀。这三招果然管用,连着三天没有蚊子出现。
到了第四天我一睡觉,又听见了那熟悉的“嗡嗡”声,我打开灯,故意装睡,过了十多分钟,终于有一只小蚊子上当了,它趴在我的大腿上,正要把它的“毒针”插入去,我一个“降龙十八掌”把它打的碎尸万段。还有一只蚊子在捣乱,我从床上下来,看见那只蚊子正在床头上,得意洋洋的呼扇着翅膀,好像在朝我威胁,我气的咬牙切齿,一掌朝它打去,没想到它如此狡猾,竟然从我的手指缝间逃走了,我拿起苍蝇拍,追杀这只蚊子,这只蚊子吓的上飞下飞,左飞右飞,刚才的威风一点也没有了,蚊子在我的追杀下,累得落在门上,我挥起苍蝇拍,一拍打去,蚊子被打得粉身碎骨。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倒在床上带着胜利的微笑甜甜地睡着了。
我多想发明一种无毒、高效的灭蚊药,让我们的夏天过得更加快乐!
满分作文 篇3
梭罗在他的《悲悯情怀》中谈到,世间最人性的光辉,就是自然地将人类拥有的悲悯情怀释放在需要帮助的人或动物身上,这是人性至高的光辉情结。
悲悯情怀,既是一种对他人感同身受的怜惜,又是时代和社会永不过时的呼唤。
悲悯情怀是温暖人间的薪火,是人类共同传承的良知。两千多年前,孔子感叹“苛政猛于虎”,对统治者的苛政发出抗议;屈原感慨“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达了对楚国人民的关心;曹文轩说:“悲悯情怀,无疑是优良人性之一。倘若世界上各民族的大多数人能有如此情怀,今日之世界不至于动辄血流成河,不至于被恐怖主义的阴云笼罩,不至于让邪恶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能出现并施展它的淫威。”表明了悲悯情怀的力量。他们用人性之光,用对百姓的虔诚、慈悲和博爱,温暖着芸芸众生。
悲悯来源于宽广的胸怀,它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非易事。当《悲惨世界》中慈爱的主教借宿给冉·阿让,而冉·阿让却偷走了他的银烛台且被警察抓住,主教说银烛台是他送给冉·阿让的礼物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当简·爱得知一切,重回双目失明、一无所有的罗切斯特的身边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当小男孩在岸边把一条条小鱼放回大海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
要做到常有悲悯情怀,不需要做出巨大的牺牲,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行。
但生活中有一种人,凡事以自己为先,当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时,便什么都可以抛弃。当年汶川地震发生时,身为教师的范美忠不顾自己学生的.安危,自己先跑出教室逃生。在成功获救后,他写了一篇文章发在了网上,大概内容是:他做这个决定是有道理的,那种情况下,只有他的女儿他会救,他的母亲他也不会救。这种自私的人不可能有悲悯情怀。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和平事业;致力于种族平等事业的马丁·路德·金,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激励了无数人。他们的悲悯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一个时代;他们用一言一行提醒当今的我们:在这个歌舞升平、灯红酒绿的世界,千万不要忘记还有贫困山区儿童在遭遇失学的痛苦,环境污染带来的种种疾病令许多人痛不欲生,贪腐现象横行让公平正义被严重损害……
作为平常人的我们,应以一己之力,化悲悯为行动,给这个世界以光和热,给自然以生机和活力,给身边人以温情和希望。遇见生活贫苦者,不做看客,不冷漠相向,而是义不容辞地相助,哪怕仅仅是尽了点绵薄之力,心头也会留有余热。热衷公益,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送去一份爱,哪怕仅仅是一件衣服、一本书,也会温暖人心。这,就是悲天悯人的大情怀。
满分作文 篇4
夕阳的余辉撒在了我的裙角,耳边是永不停歇的海之韵,将双脚埋在柔和的细沙中,我感受着空旷的心境与升华的心灵。一朵浪花把我的思绪牵了出来。
还记得小时候的那一次考试,我考得很差,躲在角落里痛哭一场之后仍是闷闷不乐,同学叫我我不应,老师叫我我不听。终于,老师忍不住了,大声地质问我:“你的眼里还有没有我了?”那一刻,我虽生气,但是被这席话给吓了一跳。我的脸涨得通红,泪珠在眼眶里打转儿,缠着手指。同学们连大气儿都不敢出,教室里充满了火药味。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流下,窗外的蓝天白云在我看来也不过是阴云密布,没有想象中的严厉斥责,没有想象中的面壁思过,只有一句浪花般轻柔的`话语:
“坐下吧,下课我们谈谈。”
又是一行泪水流下,老师的形象在我的眼中又变得清晰起来……我第一次感到他的心灵是那么的广阔,虽然严厉,但又如海风在我心头拂过。
下课铃响起,我有些胆怯地站在他的面前,极其小声地蹦出了一句:“老师,我错了。”但他却有些愧疚地说:“对不起,我是不是太严厉了?”天啊,老师向我认错,这……我对他生出了一种敬畏之情。
老师翻出一张照片,是大海。他告诉我,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朵小小的微不足道的小浪花,隐藏在人海中,不易被察觉。但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勇敢奋进,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度过每一天,那么小浪花也会滴水穿石,有大力量,大作为的。我望着他,他的眼中充满认真,充满真诚:我就是我,我即使是人海中的一朵小浪花,但我仍是最好的自己。他的话我至今都记得,那么朴实但有那么饱含激情!
残余的金色慢慢消失,只是耳边的海浪声仍没有停止。我想,我和老师都是这片大海中的海浪,而他,一定是最灿烂的一朵!我起身,向大海高喊:
“老师,谢谢你!”
满分作文 篇5
高考满分作文:儿女脸上的掌印打了父母的脸
两幅漫画,触目惊心的是漫画上的两个掌印和孩子同样委屈的表情。或许有人会贬抑成绩从100分退步到98分就掌掴孩子的父母,抨击的理由是眼里只有分数;赞扬从55分进步到61分给孩子亲吻的父母,赞扬的原因是看到孩子的进步。其实,“直不百步耳”,两位孩子的家长都采用“巴掌教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棍棒教育”的方法。
如果纠缠于家长要重分数还是进步,或者棍棒教育也是一种严格教育,打是亲骂是爱,我们可能一叶障目,不见中国家庭教育弊端的“泰山”。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教育后代的重要性,“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这样的话大家耳熟能详。但很少有父母想到:打在儿女脸上的掌印,打的是父母的脸。
鲁迅先生曾在1919年写过一篇文章《我们怎样做父亲》,文中说中国亲权重,父权更重,中国人从来认为父亲问题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近一百年过去了,中国父母依旧认为打孩子是天经地义的.,这是父母威权的体现之一,把孩子脸上的掌印当做父母权力的印戳。只是为这掌印找了“望子成龙”等美丽的掩饰,算是有点“进步”了。鲁迅说“本位应在幼者,却反在长者”,中国的家庭教育就这样“本末倒置”了。父母把自己未竟的理想或对子女的期望施加给孩子,忘了孩子是“即我非我”的独立个体了,在孩子的生命历程中,他们是本位,父母可以给孩子引导,但不能越厨代庖,代替甚至强迫他们生长。
打在儿女脸上的掌印,首先打的是父母的脸面。孩子的成绩是许多父母的脸面,成绩差,父母脸上无光。那些信奉“巴掌教育”的父母,他们的人生多数不成功,却企图用自己的巴掌“打造”成功的孩子。第二,打的是父母的脸,父母对孩子严格要求当然没错,但过于严格就可能物极必反。棍棒下出孝子,更多出的是逆子。“虎妈狼爸”的成功只是个案,最让人担忧的是棍棒和掌印在孩子的心上留下难以愈合的创痕,而且学业上的成功就等同于人生的圆满吗?网络上曾有句流行语:“你这么做,你父母知道吗?”对那些巴掌高高举起、重重落下的父母,我也问一句:“你们这么做,你们孩子知道吗?”
纪伯伦说:“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鲁迅说中国父母做了自己父母的“牺牲品”,反过来苛责孩子“又来专做他的牺牲”,这样的谬种流传,难道不值得现在的父母深刻反省吗?
鲁迅在那篇文章的最后说:“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亲子关系健全,才是家教的基础。父母尽力教育子女,但应该先让孩子从巴掌的阴影中走出,才能“完全解放”,还孩子以自己的生命和人生。唯有这样,孩子脸上的掌印才会消失,吻痕才会深刻、暖入孩子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