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国鼎立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国鼎立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国鼎立说课稿1
情境导入
要求学生观察其中再现了哪些历史人物?
指出《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小说不等同于历史。历史上的三国究竟怎样的?回答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疑激趣,导入本课学习。
新课导学[官渡之战]
1.看图说史:①东汉末年人们生活环境
②人们最大的愿望
③北方有实力的割据政权?并预测谁最有可能统一北方
2.明确学生任务:找到双方的优势劣势,分析出谁能取胜?
3.归纳出官渡之战的特点和作用并过渡
描述回答
思考认识
读图回答
认识袁、曹势力,引出二雄相争在官渡。
学生表演《官渡相持阶段的袁绍和曹操》
畅所欲言,完成任务
学生来叙述战争经过
出示诗句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及问题
出示任务
演示官渡之战概况
与语文联系,感性认识东汉末年人民的痛苦。
由此理性认识人民对和平统一的向往。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走进历史,通过情境再现,置疑导学,培养学生整理和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
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增强教材的直观性,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赤壁之战]
1. 读图说史:①“志”
②指导看图,曹操南下的两个对手
2.要求简介赤壁之战经过
3.点拨学生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分析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回答并实现过渡。
读诗并回答
读图,理解“孙刘联合”战略
学生踊跃回答,合作扩大知识面
合作探究并回答 :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
这个结果给三方带来的变化
曹操诗句《赤壁之战前的形势图》
播放电视剧片段
出示分组讨论题
加强与语文的联系
加强与地理的联系
赤壁之战,学生有较多的认知,还课堂给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以问题为中心,学方法,找原因求根源
看结果辨影响,提升分析能力
[三国鼎立的形成]
1.利用形势图讲解三国鼎立的形成。
2. 要求学生设计一张三国鼎立示意图
3. 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学经济
总结并设置悬念。
看图
学生动手绘制
兴趣十足地找家乡,并阅读三国经济发展情况。
探讨原因说说启示
三国鼎立形成图
展示成果
出示问题“找一找”“感悟论坛”
直观形象便于记忆。
整理归纳表现历史信息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身临其境,通过内心体验,理解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启发思维,古为今用
激发学生主动求知
线索梳理教师引领学生掌握看,记忆,学方法出示线索图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把握重点,理清思路。
活动探究组织学生探究听
辨
思
谈听一听
辩一辩
想一想
谈一谈文史联系,陶冶情操
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走出历史,人格培养
多思考,多学习,善表达
知识拓展留课下作业记出示要求培养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
板书设计
图文示意的板书设计,归纳了“一种局面、两大战役、三国鼎立、四个人物、五个时间”知识点,还形象地展示了历史的发展脉络,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学生驾驭教材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意了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历史教学,并加强学科间联系、加强与现实联系,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今后我还应该继续研究新课标,更深层次地挖掘教材,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探索网络型课堂教学,使历史教学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国鼎立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
上午(下午)好!很荣幸在此说课,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第18课三国鼎立,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学情和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进行。
一、 说教材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它主要包含三个子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历史的延续性,揭开了中国大分裂和民族融合的序幕,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中国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大融合时期。
二、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关史实,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成一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曹操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三、 说重难点
重点:三国鼎立的形成。我打算通过图片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来加以突破。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曹操。由于初一学生积累的历史知识较少,客观评价人物的能力有待提高,我打算通过历史名人对曹操的评价,使学生们能够客观地看待曹操,认识到曹操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此来加以化解。
四、 说学情和教法
学情: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思维活跃,但知识积累较少,还未形成正确史观,所以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观看图片和分析资料,进行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法: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和基本学情,本节课我准备采用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多媒体展示,材料分析、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五、 说教学过程(课堂时间:45分钟)
第一环节:导入(约3分钟)——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说唱脸谱》视频,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并出示三幅图片,提问哪个是曹操,引导学生说出白脸的曹操在戏剧中是奸臣的形象,那在历史上曹操又是怎样一种形象呢?由此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约5分钟)
根据导学案内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102—107页,找出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环节:探究新课(约25分钟)
我将本课的三个子目进行重新整合,使本课内容变为三个部分:三国鼎立的背景、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形成,这样做使本课内容条理性更强,更加清晰明了,有助于学生理解。
(一)三国鼎立的背景 温故知新,引导学生们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重温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史实。出示幻灯片《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教师讲解,东汉末年,军阀林立,中国处在四分五裂时期,但分久必合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要想实现统一,必须要经过战争,由此引出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两场战争,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二)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
1、官渡之战
课件显示《官渡之战形势图》,用箭头显示袁军、曹军的行军路线,之后让学生自己描述官渡之战的时间、经过,结果、作用及特点,并重点分析曹操胜利的原因,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重视人才等多方面来进行归纳。曹操胜利后,在班师的途中,写下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名句,我提问:曹操的壮心是指什么?为统一全国,曹操发动了什么战争,由此导入赤壁之战。
2.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这部分内容同学们比较熟悉,也易于理解,可分三步来设计,一、自行寻找并落实相关知识点(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作用),特别要强调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战役;二、请同学们讲解“三顾茅庐”和“草船借箭”的故事,增强其课堂的趣味性;三、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材105页"动脑筋",分析回答孙刘胜利而曹操失败的原因,然后由我来完善。
(三)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形成
我带领学生分析赤壁之战后曹操、孙权、刘备各自的情况,指出三者势均力敌,任何一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和可能。三国先后建立,鼎立局面形成。
鉴于三国建立的'内容比较简单,请学生简单讲解之后自己制作表格,并填充完成。利用表格,一目了然,便于记忆。三国经济的发展略讲即可。
(四)合作探究:你说我说大家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1、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成一败原因的分析。因为之前对曹操在官渡之战胜利原因和赤壁之战失败原因都已做过分析,因此这个问题可迎刃而解,并在此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明白骄兵必败的道理。
2、如何评价曹操。通过展示历史名人对曹操的评价,使学生从侧面认识曹操,客观地看待历史人物,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巩固所学,能力提升
由学生小结,教师补充,承前启后,留下悬念,指出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我们将在下一课学习。进入到练习阶段
第五环节:巩固练习
【随堂检测】(细心造就成功)
1、曹操在《蒿里行》诗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描写的这一惨景发生在( )
A.东汉末年 B.东汉初年 C.三国 D.西晋
2、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基础的关键性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与哪个人物有关(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4、《百家讲坛》栏目播放了易中天品三国后,引起很大反响,问历史上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时间是( )
A.公元220年 B.公元221年 C.公元222年 D.公元229年
5、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的“志”在何处(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材料中的“三国”指哪三国?
(2)材料中的“周郎”指的是谁?与他一同指挥战役的还有谁?
(3)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战役有关?请写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
(4)在这一战役前,曹操已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战役是什么?
(5)归纳这次战役中曹操失败的原因。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整理本节课知识体系,并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六、 说板书设计
东汉末年
军阀混战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魏
赤壁之战 蜀
刘备 吴
联合抗曹
孙权
三国鼎立说课稿3
一、教学分析
A.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课。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上承汉文化,下启西晋统一全国。教材内容较为单薄,对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不足。我利用多媒体来开发课程资源,采用地图在课件上的直观呈现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B.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表现欲强、思维活跃。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常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课件中我主要用地图、动画、图片来使抽象历史形象化。
二、目标定位
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根据《新课标》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A.“鱼”: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课标内容标准】
B.“渔”:
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掌握:
1.从史实归纳出历史论断的方法;
2.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曹操)的技能;
C.“欲”:
1.激发学生渴望统一、热爱和平的情感;
2.使学生形成主动了解历史知识、研读历史资料的愿望,形成古为今用运用历史经验的愿望。
重点、难点:
其中教学重点是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从积累历史知识的角度出发,我将其确立为本课的重点。突出重点的策略是看图说史强化记忆。)
难点在于客观、辩证地评价曹操。
(难点难在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和综合能力,突破的关键在于牢牢把握“论从史出”的利刃。)
三、教法学法
为了顺利实现目标,突破重难点,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我选择采用“精问启导,情境再现”的教法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法。
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还原历史,组织学习活动。这点将在教学过程三环节中一一体现。
四、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的三环节实质是:导入—新授—拓展。
(一)现实出发,设疑激趣
课前,我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来营造氛围。上课伊始,我提问学生:你知道三国中的哪些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后我指出:历史上的曹操,有人认为他是“英雄”,有人称他为“奸雄”,还有人唤他作“奸贼”,你怎样评价曹操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进三国,首先去了解曹操。(历史学习从现实开始,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感知理解,归纳建构
新授主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分四步走:初步感知——情景再现——话说曹操——梳理巩固。
第一步:初步感知
小组合作学习,从课本中提取相关信息,完成填表竞赛卡。
战役
名称作战
时间作战
双方战役
特点战斗
结果原因
分析意
义
官渡
之战
赤壁
之战
教师暂不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让学生随学习深入自主校对。这样来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实现初步感知。
第二步:情景再现
知识重点1——官渡之战
①幻灯片定格在《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上,我提问学生:
东汉末年人们的生活环境怎样呢?人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北方有实力的割据政权有哪些?
(让学生通过感性了解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理性认识人民对和平统一的向往。明确袁、曹势力,引出官渡之战。)
②结合课件演示,学生简述官渡之战的概况,再结合史料交流探究——曹操为什么能以弱胜强打败袁绍?
引导学生归纳: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知人善任,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袁绍傲慢轻敌,不能听取正确意见。
③出示《官渡之战后形势图》,引导学生认识官渡之战的意义在于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那么,下一步曹操统一南方面临的对手是谁呢?
知识重点2——赤壁之战
①学生结合课件演示简述赤壁之战的概况,再交流探究——赤壁之战曹操以多败少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明确: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水战。
●曹操骄傲自满。
●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曹操还不具备统一天下的实力。(根本原因)
②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自主校正填表竞赛卡,完成对知识重点的强化积累。我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败会给三方带来什么变化?
知识点3——三国鼎立
出示《三国鼎立形势图》,让学生完成填图练习,教师再课件演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知识点4——三国经济
请三名学生分别代表三国谈谈本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结合图片我将引导学生明确以下要点:(课件展示)
新授第三步:话说曹操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曹操的故事?请同学们联系与曹操相关的史实,评一评你心目中的曹操。
“熟悉”了曹操,再指导学生:以史为据评价,看主要功绩,做到全面客观、一分为二。难点的突破迎刃而解。
新授第四步:梳理巩固
1.梳理板书
师生共同回顾,图文示意,梳理板书。不仅归纳了“一种局面、两大战役、三国鼎立、四位人物、五个时间”的知识点,还形象地展示了历史的发展脉络,帮助学生实现历史知识树的建构。
2.课堂抢答
是对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检测。
(三)拓展迁移,古为今用
1.以古启今
你最喜欢三国中的'哪位人物?他的为人品质给你哪些启示?
2.以今寻史
有人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大陆与台湾的分离与三国鼎立的形成有何相似之处?请同学们课外查阅相关史料进行比较归纳。
使学生形成主动了解历史知识、运用历史经验的愿望,让历史学习“从现实中来,回现实中去”。历史与现实无缝对接。
五、优化思考
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我在尝试“以一根主轴串联所有历史知识、用一个问题落实所有知识点”的模式,于是本课的设计我从“评价曹操”切入;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充分利用图片、地图、图表、音像等媒体来创设情境,学生便能走进历史去理解历史。凸显了“信息技术为课程服务,信息技术与课程交融整合”的理念;注重加强历史与现实间的联系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历史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借此机会想和专家们商榷的是:这是否完全适用于世界史的教学?
请多多指教,谢谢!
【三国鼎立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池》说课稿12-18
穷人说课稿02-19
说课稿模板04-19
美术说课稿04-19
物理说课稿11-25
浮力说课稿12-07
舞蹈说课稿03-01
体育说课稿03-08
《杠杆》说课稿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