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说课稿

时间:2022-11-06 13:19:2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说课稿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这首词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六单元中的一首词,作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的田园诗作之一。在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欣赏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短短几十个字,却为我们营造出一个清新可人的夏夜无眠的意境。它语言自然朴素,一改辛词豪放不羁,金戈铁马的气势,以清新、带着泥土的芳香,让我们看到了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图。西江越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黄沙,就是黄沙岭,在上饶西部。词中描写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设计理念

  举象显情、借象悟情,实现古诗感悟模式的突破。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意蕴,应该紧紧抓住“诗象”这一中介,成功实现古诗感悟模式的突破。“情”要靠“象”去显,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二)、能力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词、默写词

  (三)、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善于感悟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

  2、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

  四、说教法:

  创设情景法、自读自悟法、情感诵读法、想象理解法。

  五、说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感情朗读。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相信你们也积累了不少,老师来考考大家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生:学生会异口同声“愿意”。

  师:留连戏蝶时时舞——,几处早莺争暖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水护田将绿绕——(学生回答下半句)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的古诗词还真不少,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

  了一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二)、读通词

  1、学生自读词。

  (1)、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 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曾遭贬职,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2)、简介诗人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这首《西江月》选自《稼轩长短句》,是作者罢官回乡时所作。

  (3)、交流讨论:说说词中描写了那些事物?

  2、学生带着情感再齐读词。

  (三)、读懂词

  1、品读上阕

  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2)、交流:

  A: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

  B:闻到的:稻花香 体会丰收的景象。

  C: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

  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静谧。

  (3)、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4)、多媒体煽情:媒体展示夏日夜景。

  (5)、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2、品读下阕

  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2)、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

  (3)、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

  引导想象:

  (1)道路非常的弯曲、林木茂盛;

  (2)更是因为词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人,听取哇声一片”的愉悦心境之中。

  (3)体会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现,而后来路转溪桥后忽然看见的喜出望外之情。)

  (四)、读透词

  1、齐读词

  一边读一边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做到词图合一,身临其境。

  2、感悟作者的情感。

  3、背诵词。

  (五)、拓展训练

  1、选词中的一句话,用画笔画出来。

  2、积累其他田园诗或辛弃疾的其它词

  (六)板书设计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景:以动衬静(迷人)热爱大自然

  情:说丰年(喜悦)关心农民生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说课稿2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课稿

  张家口市宣化区东二道巷小学 郭薇娇

  引入:

  (播放录像)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宣化区东二道巷小学的教师郭薇娇。您刚才看到的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选自我校校本教材中的课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说教材:

  教材分析:

  古诗文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20xx年我校承担了《古诗文教学方法的研究》这一市级课题,并策划编写了这套校本教材—《魅力经典丛书》(课件:校本教材封面),开设了古诗词课,从此,我们的学生就和古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年间,这套教材几易其稿,而大家熟知的这首宋词却一直得以保留,其主要原因在于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欣赏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短短几十个字,却为我们营造出一个清新可人的夏夜无眠的意境。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田园诗作之一。它语言自然朴素,一改辛词豪放不羁,金戈铁马的气势,以清新、带着泥土的芳香,让我们看到了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图。词中描写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学情分析: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祖先留下的高贵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名篇,以精炼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既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有丰富的想象力。而这对于对本词来说,面对生活在城市里的享受着工业文明的成果长大的孩子们,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我想,引导孩子充分想想诗词的意境,为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诵读中“看见”另一片天空,进而理解诗句的仿佛内涵,体味其中深刻的思想感情,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重难点:

  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怀。

  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概括起来为三个字,即:读、品、悟

  从教学目标的三维目标形式来说,即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朗读,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说教法学法:

  记得一位教育名家曾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情境教学法,阅读法,指导品读法的教学,选择想象阅读法、朗读体的学法组织教学。

  说教学设计理念:

  举象显情、借象悟情,实现古诗词感悟模式的突破。

  感悟古诗词,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意蕴,应该紧紧抓住“诗象”这一中介,成功实现古诗词感悟模式的突破。“情”要靠“象”去显,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 说教学过程:

  简介教学流程:

  一、 引读——与学生对话

  1。 复习《清平乐》,了解作者

  2。 破题,理解题目。

  二、 初读——与文本对话

  1。 读正确,读流利

  2。 读出节奏

  解题初读,这是学习诗词的基础阶段。学生从一年级就已开始接触宋词,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了解题目的组成部分以及题目的意思,交流作者的经历。例如,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时间:夜。地点:黄沙道。事情:行(辛弃疾是这样向我们介绍黄沙岭的),这对学生来说很是容易。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出示这首词,让学生读准读通这首词。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纠正“见”的读音,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这首词的节奏,感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

  三、 品读——与作者对话

  1。 站在作者的身边,你同辛弃疾都从词作中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闻到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 引导学生交流体会,并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情感是诗歌的生命,解读该词之难,难在一个“情”字。感悟诗人之情,需要读懂诗词的景。这一问题统领课堂,让学生充分感知、体会和领悟。通过问题的创设,词人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自然地从词句中涌现,思路层层深入,词的意境似乎就在学生眼前。点拨学生透过词句体会词人的情感,鲜明地感受到词人的喜悦之情。此情此景,让学生感同身受、切己体察。激情诵读,让学生感同身受,对诗词的感悟也就水到渠成。

  四、 扩读——与宋词对话

  1。 拓展辛弃疾的其他词作 2。 介绍相关网站

  从以辛弃疾的《清平乐》导入开始,到学习他的《西江月》,体会他在词中的思想感情,词人辛弃疾是贯穿这节课设计的主线。因此在教学的最后拓展环节,仍以欣赏他的词作为契机,介绍相关网站,带领学生感受宋词的魅力。

  详谈教学过程及特点:

  现在结合我的教学过程,我说说这节课的几个特点:

  一、 注重个性培养,处处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1。尊重每个学生的朗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曾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

  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规定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强调“阅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内容的体会即使一样,表达出来也有所差异。因此,在这节课的朗读指导中,我充分尊重学生,允许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角度去体会。请大家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

  “你从词中感受到了什么?用你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达。”这个问题贯穿于品读词作的环节始终。学生只有口诵文字,心入其境,并赋予形象的体态语言,这时,他们才是一个真正的阅读主体,才能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才可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

  2。作业安排赋予学生选择权

  校本教材内容的讲授刻意淡化了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学习,更多的是激发并保护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教学最后,我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份作业,可以自己尝试再创作一首《西江月》,也可以再去学辛弃疾的其他诗词或其他宋词作品,还可用为这首词配上画,再现黄沙岭美丽的夜景???

  这些作业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作业,他在完成的过程中会实现又一次提升。我们学习古诗词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让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在古诗词的浸润中得以提升。

  二、 以诵读代解析,感受全词意境美。

  诗词的意境是指“诗词创作所达到的情景交融的思想和艺术境界,是通过对富于特征的事物的描绘,与诗人内在的情意有机地结合而创造出来的情境交融,含义深远的生活画面。”“境”是诗词中所描绘的景物或生活画面,“意”则是这些物景或生活画面中所蕴藏着的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将其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意境美是一首诗词在艺术上成熟的标志。如何才能去领略唐诗宋词的意境美呢?我认为,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去品诗词,画诗词,

  进而进入个性化的意境世界里,领略到“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美。

  于是我充分借助各种教学手段补充资料注重形象感悟,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感悟,深入研读思考,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引联想画面入情入境朗读。从而把学生对文本的粗略感受转变为细腻的体会,并通过创设情境,把文章中负载的情感真切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

  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歌意境。而音乐却能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进而升华情感。

  三、 多媒体,使古诗词教学尽显诗情画意

  在古诗教学中,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传递、变动、再现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转静态为动态,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更好地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满足,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从而对产生学习的内驱力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具体表现在两个环节:

  1。 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突破节奏中的难点

  读好宋词的节奏是感悟宋词魅力的前提。在本课的“读出这首词的节奏”环节中,有这样一处难点(播课件)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这一句的节奏划分与前几句是不同的,而学生很容易混为一体。这时,多媒体课件的出现便成功地解决了这个节奏问题。

  2。运用多媒体创设诗词情境

  音乐是开启人感情闸门的钥匙。古诗词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留传的千古绝唱,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乐沟通起来,尽可能的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旋律,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如

  a教学伊始,我选用了充满古韵的《琵琶曲》,那舒缓、悠扬的旋律带领学生走进古诗词的天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说课稿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首先,我要说的是教材:

  本文是西师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简洁、朴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他夜行黄沙岭所看到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本文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多角度、探究性阅读的精神。结合“三维”目标及本文内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的意境美;

  2、 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夜行黄沙岭所看到的美景;

  3、 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其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的意境美”是本文的教学重点,“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为了完成暨定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卓越课堂以及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我将与学生采用以下教与学的方法:

  1、 教学中注重“溶情”;

  2、 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3、 给孩子一个“感悟的课堂”;

  4、 引领学生去读书。

  基于以上认识,现在,我该带着学生走进课堂,走向文本了。

  一、 开门见山 直奔主题(用时约2分钟)

  本节课的导入,我要做到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就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所了解,做好思想准备。我可以这样教学: 今天,我们学习第29课诗词两首中的第一首: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板书: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并且这样的设计还可将学生很快引入文本。

  二、 细读课文 品味情感(用时约32分钟)

  1、出示多媒体课件,观察图画,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如果你就在这幅画中,会说什么?把多媒体引入课堂,意在把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与教学相结合,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这样的安排,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接下来,就要找出课文中有关图画的描写。

  学生通过自读,不难发现词的上阕“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对这部分的教学,可采用“三读”。一读:找出句中写景的词;二读:体会诗的'意境美;三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三读”可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方法,在读书中体会作者写景的方法,在读书中领悟情感,还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一个“书声琅琅的课堂”。我让学生自学,这也是高年级学生应训练的一种能力吧!

  接下来,多媒体出示词的下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读一读,思考:你体会到了什么?于是,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在分小组朗读中体会,也可让学生与老师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还可让学生结合注释与文本对话,再还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当教学“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时,我通过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阅读,结合上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抓住“忽见”一词深刻领悟。一个“忽见”道出了作者在“两三点雨山前”后见到茅店时的欣喜若狂。

  三、升华情感,拓展延伸(用时约2分钟)

  是啊,作者夜行黄沙岭看到了如此美景(板书:夜行——→黄沙 “美”置于箭头上方),虽然中间遇到了一段小插曲,但仍然掩饰不住内心的惊喜(同时将“喜”板书于箭头下方),因为“路转溪桥忽见”嘛!作者如此,你呢?请赶快与同学分享一下你所看到的美景吧!

  我还结合不同层面的学生安排了课外练习: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搜集所学过的其它的词并读一读。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再次敬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说课稿4

尊敬的XXX:

  大家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辛弃疾的《西江月》。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教材分析: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有关。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投降派发生矛盾,曾两次罢官。正是辛弃疾光复故国的雄才大志得不到施展,从而把一腔忠愤转向词的世界,也就是这样,造就了南宋词坛上的一代大家。

  《西江月》是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词五首中的一首词。这首词是他罢官后隐居在上饶带湖期间写的,《西江月》写的是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写的是一次夜行的经历。辛弃疾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写了一副鲜明生动逼真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以及词人忘怀于大自然的快乐。抒发了词人的闲适的心情。

  说学情:

  本节课面临的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刚告别迷恋动画片的时代,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本节课能够让他们联想到动画片中的画面,所以讲课的时候把他们接触过的动画画面引入到课堂上来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教学目标: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赏析,在表达中再现意境,在学习中感受宋词的魅力。

  目标概括起来为三个字,即:读、品、悟。读词,品词,悟词。从而了解词人的基本信息和词的有关常识。理解词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体会词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通读感知词的节奏、韵味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精读全词,理解词的意境;鉴赏精彩语句、特殊句式,了解词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发挥想象和联想,品味其中的深刻内涵。达到知识与能力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能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用自己的话说出每句词的意思。

  3、能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象,能体会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4、在感受到自然美的同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收的思想感情。

  5、 体会词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重点

  对本词来说,学生对乡村生活,尤其是夏夜的乡村,没有表象积累,更没有情感体验。面对生活在城市里的享受着工业文明的成果长大的孩子,如何帮助他们通过词作里对景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略夏夜农村的清新恬静之美,品味词作朴实的语言描摹等文学表现手法,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讲清楚重点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既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说教法学法:

  教: 记得一位教育名家曾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我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互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阅读法,指导品读法的教学,想象阅读法等组织教学。

  学:学词,感悟古诗词,不在光要感悟句的字面意思,还要体会词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我们要紧紧抓住“意象”来组织意境,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从而感词人所感、想词人所想。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说教学程序

  一、 学前预习:要求学生课前背诵宋词

  这一个学习活动主要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深情投入的吟诵中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 引读:与学生对话( 不是直接用切入法,而是引导学生思考。)

  1、南宋词人,你会想到谁呢? 从而引导到辛弃疾。从豪放词引导到农村词。

  2、从辛弃疾在赣州写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联想到《西江月》。

  三、 初读:与文本对话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己练读

  3、指名朗读交流 (指出:“见”的读音)

  解题初读,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了解题目的组成部分以及题目的意思,交流作者的经历。例如,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时间:夜。地点:黄沙道。事情:行(辛弃疾是这样向我们介绍黄沙岭的),这对学生来说很是容易。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出示这首词,让学生读准读通这首词。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纠正“见”的读音,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这首词的节奏,感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

  四、品读——与作者对话

  1、解决关键词,上片的● “别枝惊鹊”● “半夜鸣蝉”● “蛙声一片”;下片的 ● “七八个星”● “两三点雨”● “旧时茅店”“路转溪桥忽见”。

  2、上片的意象是什么?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又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3、下片的意象是什么?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又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4、在词中找到特殊句式,是哪里?解读倒装用法的意义?

  5、引导学生交流体会,并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感受词人的情感。

  情感是诗歌的生命,解读该词之难,难在一个“情”字。感悟诗人之情,需要读懂诗词的景。这一问题统领课堂,让学生充分感知、体会和领悟。通过问题的创设,词人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自然地从词句中涌现,思路层层深入,词的意境似乎就在学生眼前。点拨学生透过词句体会词人的情感,鲜明地感受到词人的喜悦之情。此情此景,让学生感同身受、切己体察。激情诵读,让学生感同身受,对诗词的感悟也就水到渠成。

  五、扩读——与宋词对话

  1、 拓展辛弃疾的其他词作

  2、介绍其它宋词,了解南宋背景下的其他词人。

  六、 设计作业

  1、展开想象,把作者的夜行经历写下来。(扩写)

  2、收集田园诗词,进行赏析比较。

  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份作业,让学生们创作一首《西江月》,再去学辛弃疾的其他诗词。这些作业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作业,他在完成的过程中会实现又一次提升。我们学习古诗词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从以上几个方面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让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在古诗词的浸润中得以提升。 现在结合我的教学过程,我说说这节课的几个特点:

  一、引导学生,而不是填鸭式的教育。与学生互动,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感悟,深入研读思考,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引联想画面入情入境朗读。从而把学生对文本的粗略感受转变为细腻的体会,并通过创设情境,把文章中负载的情感真切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

  二、多媒体,使古诗词教学尽显诗情画意

  在古诗教学中,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传递、变动、再现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转静态为动态,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更好地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满足,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从而对产生学习的内驱力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说课稿5

  一、说教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上饶时的一篇名作。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图。

  我对这节课的定位是:以诵读来“帮助”解析。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概括起来为三个字,即:读、品、悟

  从教学目标的三维目标形式来说,即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朗读,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三、说重难点:

  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怀。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对六年级学习诗词的要求:“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想象等来体现作品的内容和感情。”考虑到本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课堂活动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品读词文,通过想象,把平面的词句想象成为一幅鲜活的画面,一幕立体的场景,进而理解词句的内涵,体会词中的情感。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

  五、说教学过程:

  结合《课标》要求、我设想了五字课堂教学模式。

  1、导

  通过曲调《破阵子》和《西江月》的对比,使学生了解词牌名都有自己固定的格式。选择什么样的词牌名就决定了词的风格。

  2、读

  让学生在诵读中“看见”另一片天空,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实现对古诗词大意的.把握。另外,悟诗人之情,要读懂诗词的景,词的意境就呈现在眼前了。

  3、赏

  赏析古诗词,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趣和意蕴。以诵读想象来“帮助”赏析,带学生感受词的意境美。

  4、悟

  在赏析中,体会此人对景的喜爱之情和期盼丰年的喜悦之情。

  5、写

  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来,做到文景合一,身临其境。

  六、说板书:

  根据板书的科学性、直观性、艺术性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板书。此设计内容精炼,条理分明,既显示了课文的结构,展示了课文主要内容,又主题突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景(美)情(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说课稿6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东流完小的徐海兵。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它是选自西师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首词。

  一、说教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上饶时的一篇名作。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图。

  我对这节课的定位是:以诵读来“帮助”解析。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概括起来为三个字,即:读、品、悟从教学目标的目标形式来说,即为:

  1、读准字音、读通词句,读出节奏。

  2、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品味词的意境。

  3、通过反复诵读和背景资料,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并会背诵。

  三、说教学设计理念:

  考虑到本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课堂活动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品读词文,通过想象,把平面的词句想象成为一幅鲜活的画面,一幕立体的场景,进而理解词句的内涵,体会词中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结合台阶式备课要求、我们设立了三个落点教学模式。落点一:初读词,感知音律。

  活动1:通过课前活动,让学生背诵已学过的古诗,来导入新课,同时为后面介绍词埋下伏笔。再请同学们观察题目,看和以往的古诗题目有什么不同,从而给学生介绍词有词牌名、题目,并理解课题意思,

  然后简介作者。

  活动2:在活动1基础上再出示这首词,让学生读准读通这首词。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纠正“见”xiàn的读音,并通过出示带有节奏划分和押an韵字的PPT,来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这首词的节奏,从而感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

  落点二:理解词,读中入境。

  活动1:通过播放配乐的朗诵,让学生初谈感受,并从景物引导出词人的喜悦之情。

  活动2:出示上下阕,分别理解词句的意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努力的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互助交流,大胆发言,师生合作,在交流中不断的去深化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感受词中的意境美。如在交流“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时引导学生感受画面的美感,感受词人舒适愉悦的心情。读出夏夜的清幽;在交流“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时,让学生明白是青蛙在“稻花香里说丰年”,感受词人看到丰收在望的喜悦和惊人的想象力。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时,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数字入词的韵味,“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句则让学生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体会词人的惊喜,读出词人的心情。活动3:通过古今对译读,去感受词中描绘的意境。

  落点三:诵读词,境中悟情。在这个环节,学生已理解词意,进入意境,我们再带着词人的那份惊喜,播放带有意境的背景音乐,反复吟诵,从而体会词人的喜悦。

  然后在出示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体会到辛弃疾是一个一直关心人民疾苦,常常因农民的丰收而喜悦,也为百姓的疾苦而伤怀的人,他被迫罢官,但还心系天下,他想为老百姓谋幸福,但又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那种无奈心情。

  最后,读一读辛弃疾的另一首词《菩萨蛮.稼轩日向儿童说》,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热情。

  结束:我的说课完毕!欢迎各位评委、老师们提出质疑意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说课稿】相关文章:

道叙事作文01-17

跆拳道日记200字06-21

做一道菜叙事作文06-18

一道风景线小学作文03-17

赵州桥说课稿12-24

松鼠说课稿01-02

《争吵》说课稿01-02

《中东》说课稿01-07

说课稿范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