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重力势能》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重力势能》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力势能》说课稿1
【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中的二级主题“机械能与能源”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内容的条目是:“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该条目要求学生理解什么是重力势能,并能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出发,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之间的关系,同时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势能有:重力势能、电势能、分子势能,重力势能的学习对以后相关概念的学习至关重要。
“势能的改变”是下节“能量守恒定律”的知识基础,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本节进述重力势能及其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变化以及与重力做功的关系,为下节讲机械能守恒定律做好准备。
【学生分析】
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图片画面来支持。
2.学生在初中时已接触过重力势能的概念,在高中阶段要定量的学习重力势能。
3.学生已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重力做功的计算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通过弹性力做功来判断弹性势能的变化。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能用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计算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变化具有绝对性。
2.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并能用这一结论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重力做功与运动路径无关。
3.理解重力做功是物体重力势能变化的量度。
4.知道弹性势能的初步概念。
㈡过程与方法
1.经历发散思维和理论探究归纳能力,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2.体会用“实验法”和“理论推导”相互验证研究问题的方法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体验科学不仅仅是认识自然,挑战自然,更在于能动的改造自然。
【重点难点】
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难点: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重力势能变化的绝对性、及WG=Ep1-Ep2 关系的得出及应用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探究法、实验法、讲授法、归纳法。
通过的雪崩及水库等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重力势能与高度和重力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演示实验,来学习体验应用“控制变量法”与“比较法”定性研究;通过设计物理过程体会“理论探究法”定量研究。通过实例计算来认识重力势能的相对性以及重力势能变化的绝对性,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重力做功跟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加深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教学流程】
1、 开始,播放图片,创设物理问题情境。
导出概念:重力势能Ep。时间5分钟。
2、 教师引导,提出问题:Ep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师生交流互动,猜测,建立假设。
实验定性检验,得出结论Ep与g 及h 有关。时间5分钟。
3、 教师引导创设物理情景,学生思考,并从理论上定量推导Ep与g 及h的关系。时间5分钟。
4、 教师创设实例,学生思考分析,教师辅导总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及重力势能变化的绝对性,及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关系。时间10分钟。
5、 教师创设实例,师生共同分析得出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时间5分钟。
6、 最后让学生自主讨论多米诺骨牌现象及斜抛物体运动中重力势能的变化及重力做功及潮汐能三个问题,使学生能结合生活现象深化知识应用,提升分析处理问题能力。时间10分钟。
7、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重力势能 符号:Ep
概念:物体处于一定的高度而具有的能。 |
相对性:h为物体相对参考面的高度 |
系统性:是地球表面附近物体与地球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 |
【教学媒体及手段】
图片
实验
视频
《重力势能》说课稿2
一、说教材(板书)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知识点是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七章第四节的内容,重力势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能量,它与重力做功紧密联系,加深了学生对做功的理解,并且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本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必备知识,本节的讲解思路也为学生学习电势能、分子势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这一部分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1、从认知上看,高一学生由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过渡;
2、从思维上看,学生由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由于初中学过关于重力势能的介绍。因此本节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定性认识到定量计算的转化。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按照新课程标准,又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学生能用计算式计算物体的重力势能。
(2)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3)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共和能的关系,推出重力势能表达式
(2)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3)通过对结果分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的操作、观察、讨论,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为了有效的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难点:
1、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间的关系
2、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程以教师为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理念,我确立了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设疑法、理论探究法、讲授法、例举法。
三、说学法(板书)
在学法指导上主要采取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式学习、分析归纳式学习等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法和学法将会得到体现。最后我重点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板书)
(一)【导入新课】
投影多媒体图片:利用生活常见事例,比如屋檐上一块摇摇欲坠的瓦片,常使行人惊心。(意图: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引出重力势能的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重力势能。物体的高度发生变化时,重力要做功,因而认识重力势能要对重力做功进行研究。
(二)【推进新课】本版块我分为四个环节层层推进。 【第一环节】探究重力的功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计算下列三种情况下重力做的功1.小球自由下落(图)2.小球沿倾斜直线下落(图)3.小球沿曲线下落(图)
学生比较计算结果,讨论重力做到功,最终得出结论:
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路径无关,只跟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
(设计意图:从具体情景入手,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推导,总结寻求重力做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接下来我们探究重力势能的表达式?【第二环节】探究重力势能
【步骤一】:定性探究:重力势能与那些因素有关学生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实验1:用同体积的铁球和橡胶球从相同高度落下,观察落入橡皮泥的深度。实验2:用同一小铁球从不同高度落下,观察落入橡皮泥的深度。
归纳总结:重力势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高度都有关系;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认识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为重力势能的定量表示奠定基础,同时学生掌握了控制变量法的'科学研究方法)
【步骤二】定量探究:怎么样定量地表示重力势能?
引导学生联想重力做功表达式:WG=mgh=mgh1-mgh2由上面式子可以看出,式子右边正好是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值,在物理学中,我们用“mgh”表示重力势能。
归纳总结:重力势能的定义式:EP=mgh(采用讲授法,指出mgh的特殊含义,重力势能的定义的提出也就水到渠成了)指出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中都是焦耳(J)。
【步骤三】设问:物体位置变化,重力做功,同时重力势能发生变化,那么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有什么关系呢?小组讨论总结:WG= EP1-EP2即: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分两种情况讨论:
1.物体从高处运动到低处:重力做正功,势能减小量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2.物体从低处运动到高处:重力做负功,势能的增加量为物体客服重力所做的功
(设计意图:分两种情况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刻的认识功与能的关系:做功过程就是能量变化的过程。从而也到达了本节重点的突破)
【第三环节】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设问:计算某物体在一定高度时的重力势能
(设计意图:学生出现不同计算结果,展开讨论,引出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归纳总结:1.重力势能的相对性,与参考平面的选择有关,重力势能的差值与参考平面无关
2.重力势能有正负
【第四环节】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设问:重力势能是谁的?学生会想当然回答是物体m的
设问:如果没有地球,还有重力势能吗?
学生豁然开朗:原来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组成的系统所共有的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引发思维冲突,学生不断思考,讨论,加深对问题的认识,突破本节难点。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的兴趣。)
(三)【课堂小结】学生小结本课学习知识,一是检查上课内容的落实情况,另一方面便于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同时教师加以完善补充,形成板书如下板书设计
4.重力势能
一、重力势能:1.定义:
2.表达式:EP=mgh标量J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WG= EP1-EP2
与路径无关
4.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系统性
(四)【作业布置】
重力势能说课稿
重力势能教法(全文)
重力势能(陈先)
宁夏教师招聘面试备考:《重力势能》说课稿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3
7.4重力势能教学设计3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重力势能
5.4重力势能教学设计(新课标)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高中物理《重力势能》说课稿
动能和势能说课稿
《重力势能》说课稿3
一、说教材
《重力势能》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四节。本节重点讲述重力势能及其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变化及与重力做功的关系。这个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例,从能量角度分析,解开学生疑惑。这样做也可以为后面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做好准备。
二、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重力势能的概念,高中阶段要定量地学习重力势能并体验其建立过程。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只与重力做功有关,理解在实际生活中重力势能的改变,这对高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由于高一学生认知能力不是很强,他们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所以在理解上理性概念的建立过程仍然要通过具体形象图片、视频画面来支持,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引用事实来说明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什么是重力势能,能用公式表示重力势能,知道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
(2)能用重力势能的.公式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路径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类比推导,形成严谨的物理思维。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其表达式。【难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其标矢性。
五、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我采用了小组讨论法、实验法以及多媒体演示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采用的是情景导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出示三个情景:
1.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落下,把水泥桩打进地里;
2.水力发电站的图片。
3.20xx年9月21日上午,俄罗斯高加索北奥塞梯地区的一个村庄发生雪崩,造成至少100人失踪。
让学生从这情境中感受到重力势能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蕴含的巨大能量,是学生产生对自然的敬畏心理,同时引出本节新课——重力势能。【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导入,能够帮助学生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功与能的关系。
《重力势能》说课稿4
动能、重力势能概念的建立是形成机械能概念的基础,也是今后形成更完整能量概念的保证。本节内容“重力势能”的学习也将为今后“电势能”的学习打下基础。教材提供了较多情景及5个问题来展开分析,着重解决了两个问题,即如何定量描述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与势能变化的关系。从整体看本节内容以2课时教学最为适宜。第1课时以建立完整的重力势能概念为重点,并初步建立弹性势能概念,第2课时以探讨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关系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问题训练。本课时重点就在于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而难点是对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的理解。
学生对重力势能在初中已初步形成定性概念,知道重力势能是物体举高而具有的能,故本课引入要唤醒学生这些科学前概念,为定量认识重力势能打好铺垫。学生在前一节课“动能”学习中已体验定量研究的`一些方法,这也为本课的研究学习打下了基础。但估计学生对“Ep=mgh”会进行公式化处理,出现只认公式不认理的现象,故引导学生对“Ep=mgh”中的“h”正确认识显得尤为重要。高一学生的研究探索、质疑提问能力很薄弱,通过本课在培养策略要取得一点突破。
综上所述,本课认知目标很明确:⑴从重力势能的定量描述、单位、量性及它的相对性中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⑵知道弹性势能的定性描述。能力目标:⑴在小实验设计研究中,初步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⑵在讨论分析中激发质疑探究意识,提高质疑能力。情感目标:⑴小组合作学习中形成团结协作精神。⑵生活实验中激发物理研究兴趣。
为了完成上述的教学目标,本课教学设计以如下几个环节展开:
1、创设情景,引入概念
展出三峡水库大坝的模拟照片,教师以导游身份进入情景,让学生发问,并启发到水坝的作用是提高水位,使水具有重力势能并引入课题,并由问题“建成后的三峡水库可蕴含多少水的重力势能?” 激发学生对重力势能学习的迫切欲望。
通过图片情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并从三峡大坝的气势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学生交流中回忆初中所学重力势能概念。
2、实验研究,形成概念
将学生分成8个合作小组,猜想并用身边的小物件设计实验验证重力势能与哪些量有关(典型有:书落手上、笔穿纸巾),而后进行小组交流,体会物体质量越大、举得越高,物体重力势能越大;交流中可鼓励学生互相质疑提问,并让学生猜想Ep与m、h的定量关系,提出定量研究的实验方案作为课外延伸课题。借助教材第2问内容形成重力势能定量描述:Ep=mgh。
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质疑能力、合作精神等培养目标在此环节中充分得以初步落实。
3、质疑讨论,完善概念
提供情景,物体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吗?展开对Ep=mgh中“h”的大讨论,总结重力势能是对于某个参考面来说的。再讨论△Ep=mgh中“h”含义。从中在学生互促学习中对重力势能的相对性有真正地理解。
4、巩固训练,深化概念
⑴让学生完成教材上“自主活动”,并增加求AB间重力势能变化。
⑵如何测算未来三峡水库重力势能,提出要测算的物理量和测算模型。
5、由此及彼,自学概念
小结重力势能概念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学教材上“弹性势能”,并提出自学中的问题,而后大家谈在日常生活中弹性势能的利用和其危害的防治。
6、作业布置,由内到外
必做题:P/45:1、3、5 (巩固重力势能概念)
选做题:⑴主题研究:设计实验定量研究重力势能与物体质量和高度关系。⑵主题研究:查资料测算未来三峡水库重力势能。 (将课堂上未能充分研究的问题有效的向课外拓展,使课外学习很好地成为课内学习的延续)。
本课较多采用的是情景讨论法,教师不是简单的呈现问题让学生解决,而是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强烈内驱作用下进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过程,使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到学科课堂教学中,一节课上尽可能有实验可操作、有问题可讨论、有平台可交流。在该教法中,教师对学生讨论过程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的问题、讨论点的评价要及时,并能产生激励效应。
《重力势能》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本节知识点是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七章第四节的内容,重力势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能量,它与重力做功紧密联系,加深了学生对做功的理解,并且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本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必备知识,本节的讲解思路也为学生学习电势能、分子势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这一部分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从认知上看,高一学生由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过渡;从思维上看,学生由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由于初中学过关于重力势能的介绍。因此本节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定性认识到定量计算的转化。
(过渡)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按照新课程标准,又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学生能用计算式计算物体的重力势能。
(2)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共和能的关系,推出重力势能表达式
(2)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3)通过对结果分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的操作、观察、讨论,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为了有效的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难点: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及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过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程以教师为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理念,我确立了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五、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设疑法、理论探究法、讲授法、例举法。学法指导上主要采取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式学习、分析归纳式学习等方法。
(过渡)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法和学法将会得到体现。最后我重点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投影多媒体图片:利用生活常见事例,比如屋檐上一块摇摇欲坠的瓦片,常使行人惊心。(意图: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引出重力势能的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重力势能。物体的高度发生变化时,重力要做功,因而认识重力势能要对重力做功进行研究。
(二)推进新课:本版块我分为四个环节层层推进。
第一环节:探究重力的功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计算下列三种情况下重力做的功
小球自由下落(图)
小球沿倾斜直线下落(图)
小球沿曲线下落(图)
学生比较计算结果,讨论重力做到功,最终得出结论: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路径无关,只跟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
(设计意图:从具体情景入手,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推导,总结寻求重力做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接下来我们探究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第二环节:探究重力势能
步骤一:定性探究:重力势能与那些因素有关
学生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实验1:用同体积的铁球和橡胶球从相同高度落下,观察落入橡皮泥的深度。
实验2:用同一小铁球从不同高度落下,观察落入橡皮泥的深度。
归纳总结:重力势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高度都有关系;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认识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为重力势能的定量表示奠定基础,同时学生掌握了控制变量法的科学研究方法)
步骤二:定量探究:怎么样定量地表示重力势能?
引导学生联想重力做功表达式:WG=mgh=mgh1—mgh2由上面式子可以看出,式子右边正好是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值,在物理学中,我们用“mgh”表示重力势能。
归纳总结:重力势能的定义式:EP=mgh(采用讲授法,指出mgh的特殊含义,重力势能的定义的提出也就水到渠成了)
指出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中都是焦耳(J)。
步骤三:设问:物体位置变化,重力做功,同时重力势能发生变化,那么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有什么关系呢?
小组讨论总结:WG= EP1—EP2
即: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分两种情况讨论:
物体从高处运动到低处:重力做正功,势能减小量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物体从低处运动到高处:重力做负功,势能的增加量为物体客服重力所做的功
(设计意图:分两种情况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刻的认识功与能的关系:做功过程就是能量变化的过程。从而也到达了本节重点的突破)
第三环节: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设问:计算某物体在一定高度时的重力势能
(设计意图:学生出现不同计算结果,展开讨论,引出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归纳总结:
1、重力势能的相对性,与参考平面的选择有关,重力势能的差值与参考平面无关
2、重力势能有正负
第四环节: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
设问:重力势能是谁的?
学生会想当然回答是物体m的
设问:如果没有地球,还有重力势能吗?
学生豁然开朗:原来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组成的系统所共有的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引发思维冲突,学生不断思考,讨论,加深对问题的认识,突破本节难点。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的兴趣。)
(三)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本课学习知识,一是检查上课内容的落实情况,另一方面便于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同时教师加以完善补充,形成板书如下:
七、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重力势能》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考官!
【《重力势能》说课稿】相关文章: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01-24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07-28
赵州桥说课稿12-24
松鼠说课稿01-02
《争吵》说课稿01-02
《中东》说课稿01-07
说课稿范文01-15
《穷人》说课稿01-16
数轴说课稿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