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说课稿

时间:2024-10-20 14:36:5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池》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池》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池》说课稿

《小池》说课稿1

  活动目标:

  1、借助图片并提取已有经验,理解诗歌内容,重点理解“抱”、“摇”的用法及含义。

  2、能有表情的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3、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观念。

  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我家小池塘》。

  2、幼儿有对“池塘”这个词的经验积累和对倒影的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是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难点是幼儿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老师问问你们每天你们都住在哪里呀?(家里)你们的家漂亮吗?(漂亮)

  (2)师:你家门前都有什么?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3)师:谁愿意起来说一说你家门前都有什么?(幼儿回答)

  (4)师:你想知道我家门前有什么吗?

  二、结合图片理解诗歌内容。

  1、白天的池塘。

  (1)师:你们看,我家门前都有什么?(小池塘)漂亮吗?(漂亮)

  (2)师:这么漂亮的小池塘水蓝蓝的,那么你们看,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引出“金太阳”)

  (3)师:“我家门前小池塘,白天抱着金太阳”,小池塘为什么抱着金太阳(幼儿回答)

  (4)教师小结:因为小池塘里有太阳的倒影,小池塘妈妈就像抱着自己的太阳宝宝,而太阳宝宝也喜欢被小池塘妈妈抱着。是怎样抱的,用动作表示。

  (5)师:里面都有什么?(彩云、小鸟、太阳)

  (6)师:咦?小鸟、彩云、太阳怎么会在水里呢?(说出那是天上的小鸟、彩云、太阳的影子)

  (7)师:都是他们的影子,小池塘这么漂亮“小鸟和彩云都爱来照像”。(重点引导幼儿理解“照像”)它们看到自己的影子就像在给自己照相了,所以它们每天都愿意出来。

  过渡:白天的小池塘真漂亮啊!

  2、晚上的池塘。

  (1)师:这是什么时候了?(晚上)太阳哪儿去了?(引出诗句“晚上太阳去睡觉”)

  (2)师:太阳去睡觉了,谁又出来了?(月亮)哦,这么美的银月亮出来了!(引出诗句“池塘摇着银月亮”)池塘为什么会摇着银月亮(幼儿回答)

  (3)教师小结:因为鱼在游,水就在动了,就好像摇着银月亮。

  (4)师:我们看一看现在池塘里有什么?(月亮、星星、小鱼)你们猜猜小鱼会和星星干什么呢?(捉迷藏)在晚上其他动物、花草,都休息的时候它们会怎样捉迷藏啊?(丰富词汇:悄悄)引出诗句:小鱼和星星悄悄捉迷藏。

  过渡:晚上的小池塘也很漂亮。

  3、白天晚上的池塘。

  (1)师:“我家小池塘,白天晚上都漂亮。”

  (2)师:这是谁?(柳树)柳树看到小池塘白天、晚上都很漂亮,它会怎样?(高兴)高兴的时候柳树会怎样笑?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让幼儿回答并引出诗句)

  过渡:难怪柳树整天乐,沙沙沙沙笑声响。

  4、师:这么美的小池塘你们喜欢吗,老师也很喜欢,老师把图片上的事情编了首好听的诗歌,名字是《我家小池塘》,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三、教师完整的朗诵诗歌。

  1、教师提问:1、诗歌的名字是什么?

  2、你喜欢这首诗歌中的哪些句子?

  2、师幼一起朗诵诗歌。

  (1)师:白天时候的小池塘很热闹,所以在我们念白天的时候声音应该怎么样?晚上时候的小池塘静悄悄的,所以我们应该用轻的'声音来念晚上的小池塘。

  (2)师幼有感情的朗诵(加上动作)。

  3、创编诗歌。

  师:小池塘妈妈现在抱着太阳、小鸟(指着图片),有的小动物啊(或有的东西啊)也想给小池塘妈妈抱一抱的,谁愿意来说一说?

  四、活动结束:

  1、师:小池塘这么美丽,你们小朋友应该怎样来保护它呢?(环保方面)教师小结:你们都是讲卫生、有爱心的好孩子,有了你们的关心和爱护小池塘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的,老师希望小朋友都来做环保小卫士,那样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2、师:这首诗歌这么美,下课后老师把材料都放在美工区,我们一起去美工区把漂亮的小池塘画出来,好吗?

  附:诗歌

  诗歌:我家小池塘

  我家门前小池塘,

  白天抱着金太阳,

  小鸟和彩云都爱来照相。

  晚上太阳去睡觉,

  池塘摇着银月亮,

  小鱼和星星悄悄捉谜藏。

  我家门前小池塘,

  白天晚上都漂亮,

  难怪柳树整天乐,

  沙沙沙沙笑声响。

《小池》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幼儿的认知基础和本节课的活动内容,我拟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对古诗有兴趣,萌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趣。

  2、能力目标:感受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意境。

  3、知识目标: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习用舒缓的语速吟诵古诗。

  活动重点:理解古诗所描写的夏季景色,学会朗诵。

  活动难点:感受古寺所表达的美好意境。

  二、活动方法

  教法: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我采用情景教学法,观察法,谈话法等方法开展本课的活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配上古典音乐和名家朗诵,古诗新唱等,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古诗。

  学法:引导幼儿通过参与、讨论、模仿、展示等活动方式,逐步完成活动任务,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等。

  根据活动目标和幼儿的认知基础,我做了如下准备:空间准备,物质准备,知识准备(PPT、视频、音乐等)。

  三、活动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活动内容以及幼儿的认知基础,围绕活动目标、重难点,我把活动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激趣导课

  幼儿背诵已学古诗,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会背古诗吗?”

  (二)自主探索

  1、出示课件(PPT),引导幼儿观察讲述,了解古诗的内容。

  师:“图上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啊?”(泉眼、树荫、荷叶、蜻蜓)

  2、示范朗诵,讲解诗意,介绍作者。

  名师朗诵视频,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泉眼无声惜细流——泉眼悄悄无声是爱惜细细的流水。

  树荫照水爱晴柔——树荫倒映在水面是它喜欢晴天柔和的风光。

  小荷才露尖尖角——小小的嫩嫩的荷叶刚露出紧裹的叶尖。

  早有蜻蜓立上头——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面。

  介绍古诗作者。

  杨万里,南宋诗人,是我国古代作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以描绘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朴实清新,流畅自然。

  3、不同形式的朗诵古诗《小池》,加以巩固练习。

  (三)活动延伸:

  我运用的是《古诗新唱》,在轻松的音乐下,熟记这首古诗。

  总之,在设计本次活动的过程中,我运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教育理念,积极为幼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幼儿的一生奠定基础。

《小池》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我爱门前的小池塘》是鄂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著名作家金波写的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与课文《风》、《绿娃娃》、古诗《绝句》以“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为话题组成了一个教学单元。这篇课文运用拟人的手法,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和口吻,形象地描绘了家门前的小池塘和池塘周围万物生长一片生机的美妙景象,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和谐、亲密、柔美的自然画卷。文中的小池塘是那样惹人喜爱,它像一位永远微笑的妈妈,把大自然中的山水草木虫鱼环抱在一起,它又像一个乐园,让植物、动物和人在它那儿快乐地生长、生活。课文文质兼美、内涵丰富,富有童趣,赋予静态的池塘以动态和生命,给人一种美的愉悦,令人读来,感受到一种童话般的美妙,字里行间里表现出一个孩子热爱自然,富于幻想的纯真之情。课文有六个自然段,配有一幅插图,分两课时教学,我讲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内容: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学写第一自然段中出现的四个生字。基于教材的特点和已学基础,我预设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认读巩固生字词,理解词语“花蕊、睡莲”,学写生字“丛、青、年、面”。

  2、能力目标:学习课文2至6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小池塘的生机与和谐之美,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其中,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是重点,感受小池塘的生机与和谐之美,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是难点。

  三、教法和学法:

  1、创设情境是低年级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儿童的年段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教师采用用语言描绘情境,用图画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如临其境。学生则通过认真倾听、仔细观察、尽情地想象,投入地表演,走进小池塘的世界里,使自身多种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2、朗读感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词汇,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十分适合朗读,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学生则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来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3、拓展延伸,生活的体验是语文的源泉,语文的学习也必将回归生活。教学末问学生:“还会有谁也喜欢小池塘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回答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小池塘的生机与和谐之美,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因此,导入部分教师利用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老师亲切地对学生们说:“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爱门前的小池塘,它永远是——清清亮亮的(生齐答)。教师用课件呈现池塘图,池塘周围没有其他景物,接着说:“小池塘现在有些孤单、有些寂寞,只要你们读准了荷叶上的词语,就会有很多小伙伴来陪伴它了。”这样设计,不仅复习了已学内容,注意了本课时与上一课时的衔接,还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自然地过渡到下一教学环节。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去自主研究与发现。学生读完词后,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至5自然段,从整体上把握这一部分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谁也喜欢小池塘?来陪伴小池塘呢?”由于是一年级,刚开始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交流时要求不宜太高,可只说一两个或不按顺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相应的图片。

  (三)放飞想象,美读感悟。

  这一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突破重难点、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它们为什么都喜欢小池塘呢?”这一中心问题来学习、交流,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想象花草树在池塘周围高高兴兴生长的样子,花开得鲜艳灿烂,小草长得又嫩又绿,树长得高大、茂盛,想象它们会对小池塘说什么,指导学生读出高兴的语气;学习第三自然段时,联系图片理解“花蕊”,让学生扮演小动物想象它们在干什么,如指名问:“你就是小蜜蜂,你在干什么呀?”生模仿小蜜蜂的声音说:“嗡嗡嗡,我在忙着采花蜜呢!”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原来小池塘也是动物们的乐园,怪不得它们也喜欢小池塘呢!第四自然段略学,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知道正是因为池塘里的水清清亮亮的,小池塘才像一面明亮的镜子,让白云和青山把自己的影子映在池塘里,欣赏自己的美丽,读出它们对小池塘的喜爱之情;学习第五自然段时,课件出示睡莲图,让学生认识睡莲,紧紧抓住第二句,让学生想象画面,欣赏课件,表演朗读,从而体会睡莲的美。整个环节的朗读要注意形式多样化,自由练读、指名读、引读、范读、表演读等,通过课件形象的演示和老师生动的评价语,加深学生的感悟,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读出层次,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加深印象,为背诵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训练思维,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完课文最后一段,老师总结全文:“瞧,有了大家的喜欢,小池塘越来越美了!我们也喜欢上了这个清亮美丽、充满生机的小池塘。”课件出示池塘全景图,学生看着唯美的画面,听着柔和的音乐,情感达到高潮,全班配乐朗读全篇课文。然后,老师向学生提出一个发散性的问题:“今天我们学的小池塘真美,联系我们的生活想一想,小池塘里还会有些什么呢?”学生的答案会有很多,教师要认真倾听,注意评价引导,特别是出现知识性错误的得及时纠正。这样设计,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点燃了学生的创新火花,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继续对小池塘探究的热情。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一年级语文应重视写字教学,本课时学习“丛、青、年、面”四个生字,教师一方面让学生自主识字,指导学生识记及书写方法,一方面在指导学生写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小池》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池塘》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本组课文都是描绘了无限美好的祖国春光的。主要让学生在感悟课文内容中,积累语言,陶冶爱美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小池塘》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疑、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写的是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景象。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醒来的小池塘像明亮的大眼睛。第二自然段写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倒映在小池塘里的景象。第三自然段概括写小池塘的美。课文运用拟人化的写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给人一种美的愉悦,赋予静态的池塘以动感和生命。插图精美,富有儿童情趣。图文的协调配置还具有引起想象、启发思维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

  本课共用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7个生字。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背诵课文。

  (三)教学目标

  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根据新的教学大刚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及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

  目标定为: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感受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词语、课文。

  (五)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二、说教法

  这一课时,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以读代讲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由于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不易持久,容易被一些新鲜奇异的东西所吸引。根据孩子的这些年龄特点,这一课我主要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还适当地运用贴画的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个非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2、以读代讲法

  叶老曾经说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美读。”可见“读”的重要,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手段。新大纲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节课教学我以读为主,通过比赛读、男女分读、师生对读、表演读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感悟能力。

  3、情境教学法

  本节课我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我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创设情境的:其一,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进行补白练习来帮助学习语言。其二,利用挂图通过老师的表达和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从而使学生受到美好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时主要指导学生借图朗读助解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在朗读中也培养了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良好学习习惯,并且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读词。

  这一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生字的掌握情况,以便发现错误能及时给予纠正。

  (二)、诵读课文,体验感悟

  过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小池塘有了一些了解,课文把小池塘比作什么?

  板书:大眼睛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池塘是一只什么样的大眼睛呢?

  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要求:大家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过电影。”再到插图中找一找,看看像不像。

  利用挂图形象地理解了“池塘”像“明亮的大眼睛”,“芦苇”像“长长的睫毛”。进而体会出小池塘的明亮。

  ②齐演读。

  小朋友真了不起,我的眼前的确出现了一个清清的小池塘,一只明亮的大眼睛。

  通过表演读,即以演促读,以读促演,让学生体会到小池塘的美。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小朋友,仔细观察同桌的眼睛,你能在小朋友的眼睛里看见谁呀?(我)

  你们知道吗?小池塘这只大眼睛也会看。不信,赶快读一读第二段。

  ①自由读。

  ②贴画。(白天,小池塘看见了什么?到了晚上,小池塘又看见了谁?)

  贴画形象地再现了语言文字所指向的事物,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实际事物相联系,增加了学生的直观感受。

  ③指导朗读。

  这些小池塘的眼睛里可美啦!分句诵读,让学生感受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倒映在小池塘中的美。

  ④反复诵读表现美。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这里通过让学生多诵读几遍自己喜欢的句子,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情绪化的“场”,让学生主动地去读,并在读中有所感悟。

  ⑤指导学生看挂图背诵这一自然段。

  小朋友,你们知道还有什么也会倒映在池塘里吗?

  ⑥句式训练:( )倒映在池塘里,像( )。

  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让学生想象还有什么倒映在池塘里,像什么,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模仿文中句式进行说话训练,进行了语言的积累。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能映出这么多景物,真是 (引读句子)。

  三、总结全文

  小朋友,小池塘美在“明亮”,大自然是美的,要靠我们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

  四、诵读课文,积累内化

  1、利用插图指导背诵。

  2、闭眼想象背诵。

  五、拓展延伸,自主探究

  1、让学生画一画小池塘的美景。

  2、在晴朗的夜晚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观察池塘、小河的景色,说给大家听。

  这一设计体现了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表达能力,同时也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理念。

  六、说板书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我运用形象的画面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将课文的主要内容列出来,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这样也突出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小池》说课稿5

  一、说教材

  古诗《小池》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四组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它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这首古诗通过对细流、树阴、水面、小荷、蜻蜓等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的勾画了一副初夏风景画。在这一组课文中写的都是夏天的美丽景色,而《小池》这首诗又是这一组的第一课,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在古诗中初步的感受夏天的美丽景色。

  二、说学情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学生活泼可爱,乐于读书,求知欲强。对于阅读已经产生了兴趣,家长更是注重孩子的古诗学习,所以在阅读中体味古诗内容的优美,并结合诗文的语言环境学习生字变得尤为重要。由于我所在的地区声母“l”和“r”的发音不够清晰,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特别注意。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教学的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于价值观这三方面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池”“惜”等6个生字,会写“立”字。

  2、培养孩子朗读古诗的兴趣,并使孩子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反复的朗读使孩子能很好的体会古诗所描写的美丽景色。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我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的书写。

  2、教学难点:会背这首古诗,并能体会这首诗的美丽景色。

  五、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对比学习法:运用以前学过的字来与现在将要学习的新字相结合,形成对比从而很好地学习将要学习的新字。

  2、开火车法。

  3、诵读悟情法: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读》中写到:诗不仅供朗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咏,真样才能陶治性情。所以古诗教学切不可忽视朗读,要让学生通过吟咏把握全貌,理解古诗的内容。

  (二)学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内合作。

  六、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古诗、准备生字卡片。

  七、说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八、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走进古诗

  因为孩子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所以在上课的开始我会让孩子背诵自己拿手的古诗,从而营造一种学习古诗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直接揭题,让孩子们齐读课题,走进古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找孩子起来读这首古诗,并对其进行表扬。

  2、自读古诗,认识生字。

  打开课本用小手指着古诗进行自由的读,这是我将会提醒孩子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可以运用拼音来学习,还可以同桌或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

  因为一年级的孩子能够全部认识这首古诗中生字的孩子还是不多的,这样设计就可以让孩子自己找出不认识的字,并能够进行学习,更能够加深对这些字的理解。

  3、检查自读情况

  (1)让孩子看着打屏幕上的带着拼音的生字,点名让他们读这些字。在读的过程中我会提醒他们读准字音。

  (2)读大屏幕上的去掉拼音的字,并用开火车的方式来对这些生字进行记忆。

  (3)通过课件帮助学生对新学生字进行记忆,例如“也、池”“昔、惜”“阴、晴”“柔、露”这些字的对比来进行记忆。

  (4)同桌间运用手中的生字卡片进行检测,加固对这些生字的记忆。

  (5)让孩子对新学的生字进行组词。

  这样可以使孩子更好地通过自己的学习来掌握本节所要掌握的生字,提高自己的自我学习能力。

  4、通过课件学写生字

  因为低年级孩子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学,所以在课堂上学写生字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通过课件上的笔画顺序,和教师在黑板上的书写来使孩子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并让孩子进行书写且提醒孩子正确书写姿势。

  5、把生字回归古诗进行朗读。

  (三)理解古诗,朗读感悟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孩子们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字词。这样可以避免教师讲课的重复。

  2、不明白的字词小组内进行自我解决。提高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3、教师指导孩子把全诗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解决词义和整首诗的意思。

  (1)重点的讲解古诗中的重难点字词。

  (2)带领孩子吧古诗的整体意思通一下。

  (3)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讲述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

  4、指导孩子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从读的过程中体会出古诗所描写的美丽景色。

  5、指导背诵。

  (四)作业延伸,全面巩固

  1、把这首古诗回家被给自己的家长听。

  2、在家长的帮助下再找几首描写夏天的古诗,并且吧这些古诗读熟练。

《小池》说课稿6

  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的情趣。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学生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孩子来讲难度不大。但教者应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

  《所见》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古诗《所见》是新课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是清代诗人袁枚mei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一句,写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牧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骑黄牛”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的神态。“歌声”则表达了牧童愉快的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一句,写牧童行走间,忽然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了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盯住鸣蝉。“意欲捕鸣蝉”不是写诗人所见,而是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忽然闭口立”是写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这句诗抓住牧童刹那间心理发展和动作变化这一细节,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牧童捕蝉图”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所、捕、蝉、闭”等生字,会写“诗、林、立”3个字。

  2、能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所见》。

  3、能背诵古诗。

  三、说重点:认识生字,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说难点:古诗的理解与背诵。

  五、说教法

  l、直观教学法: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因此本课教学目标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诗意,通过图、文、声、动画等直观、能动的变化,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新颖的形式,精彩的画面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消除学生观察体验、抽象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图文结合法:在教学中我图文对照,让图中的情境美和文中的语言美统一再现,使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机结合。

  3.质疑法:通过一连串的提问,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觉得自己仿佛身临其境。

  4.以读代讲法:本诗语言朴实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熟读成诵,深入领会课文描写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六、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用“看、找、读、思、品、背”等方法学整首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像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感,并且使学生逐步掌握其学法,达到自求得之的目的。

  七、说教学程序

  古人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所见》中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着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因此,诗趣,应该是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

  第一,运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诗重趣,想觅得诗趣,须进入诗境。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节课的教学,运用了多媒体,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在导入时,我请小朋友们看图,说说自己从图中看到的,启发小朋友充分想象当时森林中的情景。然后通过听蝉鸣声,请小朋友想象牧童当时的心理活动等。这样在小朋友在真正学习古诗之前已经有的一定的心理基础,对后面的理解就比较容易。于是,在学习古诗时,整首诗不再是20个汉字的排列,破纸而出的是嘹亮的歌声,是生动的画面,是盎然的诗趣。

  第二,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诗只有朗读出来,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这一课中,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吟诵来完成的。在吟诵中,学生体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十足;在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吓跑蝉儿的心思;在吟诵中,孩子们化牧童为“我”,化“我”为牧童。正所谓:“文章读的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当然,在我实施教学的时候,也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例如在教学中,我在引导小朋友理解“歌声振林樾”时,引导不好,究竟是谁的歌声就是引不出来,最后有小朋友说到了是牧童的歌声,但有很多小朋友仍不肯同意,说是蝉的叫声,我只好以它们共同的歌声结尾。

  《小池》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池》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吟诵古诗,背诵古诗。

  2、认识“池、惜”等7个生字。会写“立”1个生字。

  3、抓住诗眼“惜、爱”体会小池之美、画面之谐、诗人之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说重点:

  以朗读和背诵作为基本训练形式,让学生通过反复吟诵来逐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感受自然景色的美丽可爱,接受美的熏陶。

  四、说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细流”与“泉眼”透过字面意思挖掘诗句背后的意蕴,感受到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五、说学法:

  对于一首古诗,在一年级学生的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对学生进行繁冗枯燥的解说,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种把诗的言语肢解为有关言语,捎带情理的空洞说教的教学,让学生对诗通过其特殊形式表现出的形趣、意趣、理趣、志趣等就始终缺乏真切的感受。所以,本诗在教师的引导下,应该这样学:

  1、强调吟诵传情法。前面已经讲述,诗歌学习缺少吟诵,就等于是鱼离开水一样。诗歌应有的意境就会丧失全无。所以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以正确读—熟练读—感情读为途径,配以音乐读,体会情趣读,从而使学生在吟诵中受到美的感染。

  2、玩索养趣法。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本诗也不例外,抓住古诗中“惜、爱、立”,品味、深挖,让学生走进诗境,体验小池的情与爱,才能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诗味诗情,感受作者对小池的喜爱。

  3、想象展情法。想象是审美的翅膀,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实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

  美的。因此,古诗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动物立上头。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淀了语言,更重要能使学生获得小池不仅景色美,而且和谐美,也可以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4、多媒体整合法。本诗虽是描写初夏的小池的景色。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言语积累能力比较低,理解起来更不容易。于是在教学古诗前运用多媒体以图说话引入,以诗找景,以图解诗,以景悟情,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

  (一)、观图说话,激趣导入

  1、出示小池图,思考提问:图上画了什么,怎么样?

  2、组织学生说说画面的景色。(从训练学生根据图画说完整话开始,同时引出下面古诗的语言品味学习,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反复诵读、品味诗语

  师:有一位诗人是这样描述这幅画面的。(出示古诗全文)

  1、学生读诗(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教师示范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3、学生继续读(指名读、正音、齐读)

  4、提炼词语品味(出示词语)

  (1)学生读

  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尖尖角细流晴柔

  (2)这些都是小池中的景物,你能从刚才那幅图中找到这些景物吗?然后找景物,乘机理解“ 泉眼、细流”等词。

  (3)学生可能找不到“晴柔”,可以通过组词让学生找到。

  出示:晴——晴空、晴天

  柔——柔和、柔软

  师:晴可以组成晴空、晴天,柔可以组成柔和、柔软,晴柔就是柔和的晴空,它在图中的哪里?学生找到水中的晴空。

  (对于一年级学生读图相比于读字,更感兴趣。从读图到读字,再从读字到读图,这种图文结合一是合乎学生发展规律,二是有机的把识字与理解结为一体,既能让学生识字读书,又能使学生在图理解词的意思,突破了学生阅历少,对于古诗文理解的难度。)

  5、师:这幅画十分美丽,有泉眼、小荷、树阴、蜻蜓构成了一副和谐的小池图。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欢哪一句。学生以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诗意、诗味、诗情原本就存在于诗的言语中,通过反复诵读,自然诗歌的意味情也会明晰起来,当然在学生述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时,诗美的表达方式也潜移默化到学生的头脑之中,这与作者的喜欢也具有一致性。)

  (三)、走进诗境,体会诗情

  1、你们都喜欢这首诗,是因为喜欢这些景、这小池,诗中哪些字是说喜欢的意思?

  (1)学生找出惜、爱,教师随机也提问:谁惜谁,谁爱谁?同时理解简述诗句。

  (2)还有谁喜欢谁,为什么?同时理解简述诗句。写“立”。

  2、在这样美丽的小池里,小荷刚刚露出了漂亮的尖尖角,喜欢小荷的蜻蜓早已立在上头,还有哪些动物立在上头呢?想象说话。

  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 立上头。

  3、可见,小池是多么美丽,而且每种景物都喜欢和睦地生活在一起。谁来有感情的朗读。朗读指导,读出美丽、和谐、喜欢,配乐朗读。

  (借助图画,抓住诗眼“惜、爱”引领学生走进诗所描述的意境,在诗境中表达想象,学生也自然成了小池中的某某景物,他们能体会出什么是美,什么和谐、什么喜欢。学生从诗的字里行间体会诗的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走近作者,加深印象

  1、师:这是一首描写初夏小池的写景诗,它表达美、表达爱、表达和谐。诗人爱小池吗?我最爱小池中的什么?为什么?

  诗人最爱小池的,因为 。

  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朗读训练,读出诗人的爱池之情,特别要让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吟诵。

  2、诗人是一位怎样的人呢?(学生回答)诗人不仅是爱小池的人,还是一位爱自然、爱田园风光的人,具有爱心的人。出示杨万里的两首诗,学生诵读。

  (从认识一首诗并进行感情吟诵到吟诵两首诗,从学习一首诗到认识一个人,杨万里在一年级学生的心里再已不是诗人,而是见得到,摸得着的朋友,学生争着读诗的兴趣也会因此大增。)

  七、说教学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运用各种有效的评价手段,能够达到激励、导向、调控作用。在这节以诗歌诵读的古诗教学课堂,我努力以真诚的语言,温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当学生朗诵出现误差时我给予纠正安慰,当学生了解找不到方向时我给予尊重引导,当学生理解感悟呈现连珠妙语我给予表扬放大。这样及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予以鼓励、评价,以建构民主、互动、和谐的课堂,让课堂诗情飞扬!

《小池》说课稿7

  一、说教材

  古诗《小池》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描述了初夏小池的美丽、和谐、充满“爱”的景象。它以泉眼、树阴、小荷、蜻蜓为意象,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勾勒了一幅充满活力与和谐的画卷,表现了初夏的情趣,表达诗人喜爱小池,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除了“晴柔”这个词以外,本文浅显易懂,短小精悍,特别是“爱、惜、立”十分有趣,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也是培养学生吟诵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好材料,更是能在学生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民族文化的凭借。这首诗应该让他们学什么呢?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生学会诵读古诗,正确吟诵古诗,有学习古诗的兴趣才是最主要的。

  所以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3、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大意。

  教学难点:读诗联想画面,感受诗歌清新自然的写作特点。

  二、说教法、学法

  对于一首古诗,在一年级学生的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对学生进行繁冗枯燥的解说,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种把诗的言语肢解为有关言语,捎带情理的空洞说教的教学,让学生对诗通过其特殊形式表现出的形趣、意趣、理趣、志趣等就始终缺乏真切的感受。所以,本诗在教师的引导下,应该这样学:

  1、强调吟诵传情法。前面已经讲述,诗歌学习缺少吟诵,就等于是鱼离开水一样。诗歌应有的意境就会丧失全无。所以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以正确读—熟练读—感情读为途径,体会情趣读,从而使学生在吟诵中受到美的感染。

  2、玩索养趣法。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本诗也不例外,抓住古诗中“惜、爱、立”,品味玩索,深挖细酎,让学生走进诗境,体验小池的情与爱,才能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诗味诗情,感受作者对小池的喜爱。

  3、想象展情法。想象是审美的翅膀,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实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美的。因此,古诗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动物立上头。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淀了语言,更重要能使学生获得小池不仅景色美,而且和谐美,也可以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相信学生在我的引领下,肯定会做到低声慢吟,欣赏入境,感悟美感,体会诗情,表达自己对诗韵的理解。教室里也肯定会书声朗朗,诗声扬扬,情声激荡。

  三、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古诗《池上》谁还记得,指名背出,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在池塘里小孩偷采莲花的事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和小池塘有关的古诗,题目叫《小池》,板书题目。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朝的杨万里写的。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

  1、同学们小池指的是小荷花池,也叫小荷塘。那么你们想象一下夏日的小荷塘都会有什么美丽的景象呢?学生自由想象并用语言描绘。

  2、我们一起看看课本插图,看看课文里的小池塘里都有什么?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试着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那么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学习生字。

  4、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昔”认读那么老师给它加个竖心旁“惜”你还认识它吗?你还能给“昔”加什么偏旁?

  (2)同样方法学习“廷”和“蜓”。

  (3)指名读全诗,教师正音。

  5.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请一个同学朗读全诗,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想想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2、写泉眼诗人是怎样写的?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谁能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1)指导读出舍不得的语气。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

  3、作者又是怎样写树阴的呢?读第二行,“树阴照水”怎样理解?晴柔刚才同学们学生字已经理解了,“爱晴柔”又怎样理解?谁喜欢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呢?这行诗是什么意思?

  (1)指导读出喜欢的语气。

  (2)学生练读,男女比赛读。

  4、小结:这两行诗写了小池周围的景物——泉眼和树阴。作者把泉眼和树阴写得像人一样懂得感情,其实是融进了作者自己的感情,知不知道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喜爱)请同学们把两行诗连起来读一读,读出舍不得和喜爱的语气。

  指名读,赛读。

  5、写"小荷"和"蜻蜓"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

  读三、四行。这两行诗写的是小池里的景物。“小荷”指什么?“才”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嫩和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哪为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因为只有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刚刚露出尖尖的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起来这两行诗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把这两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怎样读才能表达出生动、有趣的情景呢?

  指导朗读。

  6、把四行诗的意思连贯起来说一说,注意诗句中内容之间的联系。(自己说,互相说,当众说)

  7、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够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

  8、指名反复朗读,指导读出语气。

  9、全班朗读。

  10、有感情的朗读小诗。

  四、总结:

  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五、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找一找杨万里的诗背一背。

  七、说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运用各种有效的评价手段,能够达到激励、导向、调控作用。在这节以诗歌诵读的古诗教学课堂,我努力以真诚的语言,温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当学生朗诵出现误差时我给予纠正安慰,当学生了解找不到方向时我给予尊重引导,当学生理解感悟呈现连珠妙语我给予表扬放大。这样及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予以鼓励、评价,以建构民主、互动、和谐的课堂,让课堂诗情飞扬!

《小池》说课稿8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的第3 篇课文《小池塘》。

  根据20xx版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包括重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以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的第3 篇课文《小池塘》的内容,是小学一年级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课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赋予静态的池塘以动感和生命,给人一种美的愉悦。是一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好教材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学会4个偏旁部首。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亮,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其中目标1和目标2是课文的重点,目标3是课文的重点更是难点。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准备借助多媒体(或图片)演示,紧扣词句,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把观察、想象、朗读有机结合,感受意境之美、语言文字之美。

  四、教学准备及教学课时

  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及教学挂图、生字小黑板。

  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我准备采用三个层面的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歌曲导入,引出课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我着重对 “映、珍”进行正音,用实验法引导理解“倒映”,重点引导读好“ 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美读课文,使学生通过选择性朗读,再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最后,我将预留七、八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习“姐、吹、波、只”,尤其是“姐”,带有新的偏旁“女字旁”,学生不易写好,因此,我指导学生先看书上的笔顺表,再通过老师的范写、学生的描仿,正确规范地书写。最后,让学生当堂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下面,我着重讲第二课时的教学。本课时我将通过复习旧知,巩固字词;精读感悟,悟中生情;识写生字,

  探究入微;个性作业,拓展延伸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五、教法及学法分析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用有感情朗读贯穿全课教学。

  学法主要是学生有感情的读,边读边想,读想结合,发挥想象力,联系实际,通过口语练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巩固字词

  我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闪一闪、明亮、倒映”等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相机地进行正音,接着启发学生以连词成句的方式说说课文的大概内容,然后我将结合学生回答,创设去小池塘边走走、看看的情境,引导他们再次走进文本,感受小池塘的明亮。

  第二环节:精读感悟,悟中生情

  本文共有三个自然段。

  (1)引导学生边看插图边自由读第一段,围绕“为什么说池塘像明亮的大眼睛”这个问题,在小组中展开讨论。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在自悟。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具体写了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倒映在小池塘里的景象,是全文的重点,我将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难点。

  (3)第三自然段,是对小池塘的赞美,我扣住“五彩的世界”引导学生回读上文,找找表示色彩的词语,联系上面的说话练习,来体会景色的丰富多彩,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配上优美的音乐,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把自己的体验、感受表达出来。

  第三环节: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我将预留七、八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习“边、阳、红”3字,请学生自学笔顺表,在学生交流字形时,我从旁点拨和指导,边示范板书:尤其是“阳”字的双耳朵要写的向上一点,要写得美观匀称。

  在学生书写时,我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教育学生“提笔即是练字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四环节:个性作业,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此,我还布置了自选课外作业:1、画一幅小池塘的画。2、和爸爸妈妈去郊外,观察小池塘、小河、湖水,说说感受。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个性作业,可以达到课堂向课外课外拓展、延伸的目的,真正作到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体会学之欢乐。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板书应该简洁明了,具有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本课板书如下: 小池塘

  明亮 美丽

  五彩

  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预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将随时注意课堂的生成,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

《小池》说课稿9

  一、说活动背景:

  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小诗,作者从孩子的眼光以拟人化的手笔向我们展示了小池塘白天和晚上不同的美丽画面,为我们创设了一个儿童想象的世界,涌动着孩子对周围世界的纯真、喜爱的情感基调。中班的孩子喜欢活泼、有趣的文学作品,能理解简单的诗歌内容,能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但对诗歌中蕴含的情感体验不够。因此这也是老师在引导中班孩子情感体验方面的一个教学方面的挑战。于是,本活动我主要抓住实物和倒影的关系,通过理解几个动词,如:抱着,摇着,照相、捉迷藏,帮助孩子体验诗歌展示的大自然的美,解决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新《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根据以上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活动目标:

  1、在欣赏诗歌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

  2、积极参与文学活动,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体验诗歌展示的大自然的美和快乐的情绪。

  二、说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在白天和晚上观赏同一处美丽景色,让孩子感知其中的区别。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主要是两幅场景图,一幅是小池塘白天的景色“小池塘里映着太阳,小鸟和彩云”;一幅是小池塘晚上的景色“小池塘里映着月亮,星星,小鱼在游动。”配有动画以及配乐朗诵的诗歌。

  三、说教学方法:

  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直观形象的教具和教学方法,我会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四、说活动程序:

  本活动我主要安排了四大环节,接下来我具体谈谈每个环节是怎样开展的。

  第一环节:观赏动态画面,激发讲述兴趣。

  教师点击课件,屏幕展示动态画面,说:小朋友看,画面上有些什么呀?这里为幼儿创设了自主观察,大胆表述的空间。中班的孩子一般表现为看到什么就讲什么,因此,说的会比较零碎,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孩子有顺序的讲述,可以先说说这幅图上有什么,帮助幼儿能比较完整地讲述,隐性提示幼儿整体观察,然后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教师小结:这里两幅画面说的是小池塘白天和晚上的景色。那么,小池塘白天是什么样的?晚上又是什么样的?我们来听诗歌《我家门前小池塘》。

  第二环节:欣赏、理解诗歌,体验诗歌中美的意境和快乐的情绪。这是本活动的重难点所在。我分三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骤:欣赏诗歌,理解、感知诗歌第一段。

  教师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动态场景,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运用丰富的表情、合适的体态语,吸引幼儿专注、认真地倾听,帮助幼儿初步感知诗歌所蕴含的美的语言和美的意境。接着老师提问:小池塘白天是什么样子的?把画面切换到小池塘白天的景色,并单独一张放大。此时中班的孩子可能会结合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的语言零碎的说出一些内容,老师要注意及时反馈和梳理,从而丰富诗歌中的句子“白天抱着金太阳”“小鸟和彩云,都爱来照相”并鼓励幼儿说一说,做一做。然后老师问:为什么说是“抱着”金太阳?小鸟和彩云都爱来“照相”呢?这里,老师重点抓住两个动词“抱着”“照相”,通过做一做,玩一玩,帮助孩子加深这两个词的理解和体验,从而进一步感受事物和倒影的意境美,感受小池塘的温馨和快乐。最后,带领幼儿有感情的念念诗歌第一段,在诵读的过程中,幼儿的情感体验就会自然而然的激发出来了。

  第二步骤:再次欣赏,理解、感知诗歌第二段。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并伴有配乐朗诵,引导幼儿倾听。由于第一遍欣赏相隔了大约7—8分钟的时间,对于中班的孩子要去回忆诗歌第二段的内容,那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理解、感知诗歌第二段前有必要再安排一次视听结合,为接下来的交流信息提供服务。心理学研究表明,视听结合,感知效果最佳。通过多媒体课件直接作用于幼儿的.眼、耳,能大大增强幼儿的感官刺激,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诗歌。诗歌第二段的学习方法基本和第一段一样,重点引导幼儿理解“摇着”“捉迷藏”这两个动词,通过玩一玩,做一做等方式帮助幼儿感知和体验。当幼儿讲述后,教师要及时反馈和丰富诗句,并引导幼儿说一说,做一做,最后鼓励幼儿有感情地念一念。

  第三步骤:以朗诵第三段的形式小结。

  教师说:我家门前小池塘,白天晚上都漂亮,难怪柳树整天乐,沙沙沙沙笑声响。稍作停顿后说:小池塘的景色可真美呀,让我们跟着念一念吧!自然过渡到第三环节。

  第三环节:学习有感情的朗诵,在诵读中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本环节我也分两个步骤开展。

  第一步骤:老师播放多媒体课件,鼓励幼儿一边欣赏一边跟念。跟着录音朗诵,有二段心理就没有负担,而且在前面的环节里幼儿已学说了诗歌中大部分的语句,跟诵就显得轻松而自然。

  第二步骤:教师带领幼儿加上动作、表情有感情的朗诵,在朗诵达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验诗歌中快乐的情感。

  第四环节: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教师说:如果你家门前有个小池塘,还会有怎么样的景色呢?

  这里又给了孩子一次讲述的空间,鼓励孩子用较连贯的语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专注微笑着倾听,对于表述不太清的孩子委婉的给以引导,用清楚规范的语句反馈给他。最后老师鼓励孩子在美工区把想象中的池塘景色画下来。

《小池》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在这首诗里,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这首诗内容浅显易懂,短小精悍,十分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那应该让孩子们学什么呢?

  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知识目标:认识·“惜、柔、蜻、蜓”等生字,会写“立”字。能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

  2、能力目标: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大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说目标

  根据课题的研究思路、新课标的精神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学习生字的读音、字义。

  2、默写古诗,既有效地检查每个学生对古诗的掌握情况,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独立思考的人。

  三、说学情

  在熟悉学生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已经会流利地朗读这首诗了。因此,我顺学而导,以学定教,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诗句内容和想象诗歌美景上。先让学生反复读诗句,在语言环境中有所感悟,然后让学生自读质疑、释疑,理解古诗内容。最后在优美的画面欣赏和动情的音乐渲染中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达成本课的情感目标。

  四、说教法

  教学本首诗,我重点运用了“诵读悟情法”、“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与音乐来创设学生乐于接受、能走进其间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课堂氛围中深入阅读、感悟古诗。

  五、说教学程序

  (一)展开教学

  1、看图导入、走进《小池》。开始伊始,我让学生展示自己最拿手的古诗,想以此营造学习古诗的浓厚氛围。接着我直接揭题,引导学生和我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一开课便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儿。接着我让学生回忆生活中他们见到过的小池塘的景色,然后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绘图上的景物,以此自然引人到本首古诗的教学内容上来。这样的安排,既扎实又有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对要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同步得到训练。

  2、初读古诗、学习生字。我用课件出示配图配乐的动情范读,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古诗描写的景物之美。同时也让学生准确把握住古诗的朗读基调。接着我让学生自己出声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畅。然后通过同桌互读、指名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检查反馈。在以往的古诗教学中,我们发现这样一种“怪”现象:有的低年级的孩子都会背古诗了,但抽出古诗中某个较为复杂的字,他却不能正确认读。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加上识字教学仍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我又从古诗中筛选出生字,让学生认读、组词、记忆字形,扎扎实实展开语言文字教学。

  3、细读诗句、理解诗意。古诗教学中,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是我们老师最难把握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逐个讲解词句的意思,无疑会摧残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在学生能读正确、读流畅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因为前面有观察图画的铺垫,学生能读懂后半部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意思。但前两行“泉眼无声惜溪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先让学生自读质疑,提出不懂的词语和诗句,让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然后通过同学讨论和教师的点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理解了古诗意思。从教学的实际效果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是二年级的学生,可是他们对诗句还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的,比如“树阴、泉眼”这些词语的理解。

  4、启发想象,感情朗读。学习古诗,除了要让学生读懂读好之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这对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的。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这是很重要的.。读这首诗,二年级的学生看到的是什么呢?他们想到的是什么呢?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体验,我们老师是无法替代的。在朗读感悟这一环节,我用课件出示诗中所描绘的情境,配以悠扬委婉的乐曲,教师用动情生动的语言描述引领学生走入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在学生充分调动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从而达到在有感情诵读中加深体会、丰富想象、获得审美感受的目的,自然地突破教学难点,达成第三条学习目标。

  5、书写生字、拓展延伸。为了巩固生字的学习,我用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四个生字。先让学生认读,创造性记忆字形,观察字形,然后教师择其重点进行范写指导,接着让学生练写,在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评议中感受汉字的美。在拓展环节,我用课件出示杨万里的另一首描写夏天风光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找到著名主持人康桥老师的一段深情诵读的视频让学生欣赏,想以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积累更多古诗。让学生从小感受到中华古诗词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二)板书设计

  《小池》·杨万里·泉眼·惜·细流·树阴·爱·晴柔·小荷·露·蜻蜓·立

  我的板书一目了然,主要是抓住了古诗中描写的主要景物和景物的主要特点即四个准确传神的动词“惜、爱、露、立”进行板贴。板书对仗工整,既有助于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也能帮助学生掌握背诵古诗的方法,渗透了学法的指导。把要板贴的词语卡片作为奖励让学生完成板书这一形式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应该是本课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以上便是我对这节课的设计与思考,不足之处,敬请老师指正。谢谢大家!

【《小池》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9-08

《坐井观天》说课稿05-27

体育说课稿05-24

《雷雨》说课稿06-23

麻雀说课稿06-13

舞蹈说课稿11-06

体育说课稿10-14

穷人说课稿10-11

说课稿模板11-27

美术说课稿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