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说课稿范文锦集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渔童》的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本单元课文以“民间文学”为主题。几篇课文篇幅虽长,但都情节曲折生动,情感丰富动人,都会给学生幼小心灵中烙下真善美的印记。《渔童》作为本单元开篇主体课文,结合课文特点和学段目标,它承载着速读,想象,旁注,复述,续说等任务。为落实单元知识目标,在教学《渔童》一课时,我把同类文章整合到一起,作为一个整体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和探讨,达到巩固单元训练重点,获得写法知识的目的。如何在教学中整合处理这些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在读中想像,用旁注表达体会,在复述中内化情节,在续说中深化理解。
教学目标:
1、 学习浏览课文,默读课文有一定速度,熟悉课文故事情节,创造性复述、续 编故事。
2、 通过语言文字领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3、用正确的善恶观评价故事中的人物,热爱民间文学。
教学重难点
学习浏览课文的方法,练习有一定速度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创造性地复述、
续编故事。
二、说教法
本课是一篇民间故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读中感悟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故事。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充分让孩子与文本产生共鸣,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质疑问题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感悟,把对词语的理解内化。把文本知识内化,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创造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在理解中读、在感悟中读。在读中放飞个性,使他们充分、准确地感知文本、感悟语言,在多元评价的氛围中交流、思索、提升观点。 四、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首先,我采用提问激趣的方式来导入新课,如:
1、同学们,你们喜欢民间故事吗?
2、这一单元的民间文学你都读了哪些故事?
3、能用一句话表达你的读后感受吗?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设计既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给下面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速读浏览,我采用速读浏览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感知课文,体会大意。让学生善于从段落的关键句子中把握整体意思。要在最短时间内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把故事的梗概说清楚。培养学生速读的能力。
3问题质疑,深入领悟
在这一教学环节,我设计了如下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去读课文
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老渔翁的命运是怎样的?读了故事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作者为什么能把渔童的天真活泼顽皮表现得淋漓尽致?(主要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作者运用排比句式有什么好处?文中的破折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课文多次用到了分号,能不能用逗号或句号代替?体会分号与逗号句号在用法上的区别。你能用分号也说一段话吗?
4复述课文 创造性加工
小组内—小组推荐代表交流
通过复述 锻炼口语表达 加深理解
5、续说故事
让学生进行合理的想像,把故事继续想象下去,续说渔童和老渔翁走出衙门以后的事。 通过学生的续说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思维意识,口语表达能力,写作水平
6、总结全文 升华主题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认识民间故事,知道民间故事之所以受到读者的欢迎,除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外,还有故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说课稿 篇2
第一、说教材 明确口语交际文本性
“学会生存”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年制第 十 册第六组的一次口语交际练习。“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要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本次口语交际是在学习了“ 外国名篇名著 ”一组专题课文后安排的一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的本领,同时培养学生用列举事实的方法表达自己观点的本领。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和锻炼,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经验和能力,这一课题符合五年级学生的心理水平和认知能力,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基于课程标准对小学高段的阶段目标要求,结合教材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学情,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 在认知与技能方面,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2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3 在情感价值观方面,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培养学生用列举事实的方法表达自己观点的本领、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紧急事情,更好保护自己以及他人的能力。
课前需要做的准备: 学生积累有关自我保护的事件. 2、教师准备情境录像片断。
第二、说教学策略 凸现口语交际情景性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根据本节口语交际课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讨论法、游戏活动法和情景教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创设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学法指导上,结合学生的特点,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互动交流与评价,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第三、说教学流程 体现口语交际互动性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从以下 个环节展开
教学环节一 风采展示 特色三分钟。学生上台口述见闻或特色演讲。三分钟很短,却给学生创造了“练习说话”的机会。长期坚持,学生收益非浅.
教学环节二 情景模拟 互动交流
一是 打开思路,引出话题
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一定深深地打动了你。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英雄的象征。我们可能终生也遇不到那样的情境。但“学会生存”却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这也是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倡的一个概念(板书:学会生存)
“说说由这四个字你想到些什么。
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亲切的教态,平等交流的口吻,力求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想说。
二是畅所欲言聊话题
在学生踊跃交流,多层面发言的基础上我通过图片展示和语言解说,使学生了解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没有足够重视“学会生存,自我保护”问题,造成了许多本可以避免的事情的发生,这是令人非常痛心的。
学生看完图片,内心受到触动,我适时引导学生把内心感受进行交流,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自己遇到过、听过或者见过类似的什么事情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进行交流。
请一位同学发言,在学生发言中,我进行指导,教给学生确发言方法:要说清楚事情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说话要有条理,声音要响亮,仪态要大方。
为了使更多的同学有交流的机会,设计了小组继续交流这个话题:
要求交流完事情后小组讨论总结: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小组总结后推选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内发言,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以鼓励,同时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并进行评价,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提出建议和批评。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进行规范,同时努力发现学生富有创意的语言,力求创造生机勃勃、极富动态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
三是召开“自我保护”座谈会
每组代表上台就座,交流所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方法,鼓励下面的同学与台上的互动。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大家总结,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如何应对? (包括在家中和在外面的不同的情况)
这里我有意识地创设座谈会的形式,营造了一种和谐交流的氛围,激发了学生说和听的兴趣,在交流中较好的了解了自我保护知识,又练习了口语交流,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是深化引导:
为了使大家能学以致用,我联系去年的汶川地震,让学生交流应对措施。如果当时你在现场的话,运用你今天所学到的有关逃生的知识,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你会怎么帮助别人逃离?这一话题的提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说的兴趣,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再一次得到落实。
教学环节三:阳光评价,反思激励
根据本节课的综合表现,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欣赏亮点,反思不足,以促进步。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评选阳光口才奖最佳合作奖、最佳仪态奖、最佳听众奖等,发给七彩阳光卡来鼓励
对学生进行多员评价,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学生能体会到过程的快乐、感受到来自同学、老师的关怀,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教学环节四:拓展交际 延伸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我是这样结束本课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天就有十多个未成年人因为天灾或人祸而提前结束生命。在灾难面前,生命显得那么脆弱。但是,我们痛切地感觉到,如果我们能多点求生意识、求生技能,也许,很多人还是可以逃出死亡的魔爪。同学们,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要珍视生命,就要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大家课后可以父母继续交流有关自我保护的话题.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第四 说板书设计 落实口语交际主体性
学会生存(口语交际)
自我保护
评 语言 思路 仪态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既显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内容,又体现了口语交际的评价标准,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上,我从说教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
当然,这只是课堂教学的预设,在实际教学中,我会努力用我的教学机智灵活驾驭课堂,及时、高效地处理课堂生成的各种信息,提升师生对话的质量,以期使学生学得快乐,说得精彩!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有不当之处,请领导评委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首先,感谢教研中心及学校领导们给我这次宝贵的锻炼机会,让我在这么广阔的舞台上展示自己。下面,就来说一说我的这节课。我执教的《毫米、分米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个信息窗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空间表象,感知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基于以上理念,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激趣导课,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二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我结合教材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孙悟空变金箍棒的有趣情境,形成情境串贯穿全课,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并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实践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二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通常是从现实生活里积累的相关感性认识出发,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为此,我是这样做的,
1.做好课前预习。
学生已经有学习厘米、米的基础,我让学生课前用手比一比1米、1厘米有多长;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或1厘米,使学生回忆起厘米、米的长度观念,并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文具,测量它的长度,复习测量方法。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唤醒学生对米、厘米表象的记忆,拉近学生对新知认识的距离,也为下一步感知四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做好铺垫,更有助于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2.重视实际操作活动。
这我一共设计了4次测量活动,先是测量7厘米的小棒达到复习测量方法的目的,然后测量8毫米的小棒,不到1厘米,学生现有的知识无法准确表示它的长度,使学生思想中产生寻找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需要,水到渠成引出“毫米”的学习;还有就是测量1毫米厚的硬币,和后面的1分米的纸条。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数学活动,在充分体验、感受过程中,帮助学生深刻地建立1毫米、1分米的表象,形成测量技能。
3.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我引导学生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指一指、比一比、想一想、找一找的方法认识了毫米,并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方法同位合作学习分米,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长度单位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同事还重视了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
4. 联系实际,加强应用。
当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做到数形结合,使学生明确做一类题的方法和思路。如:练习题让学生填单位,及给猪八戒改错都需要学生先想一想实际物体有多长,再找合适的单位,最后填完要检查结果是不是和实际物体长短一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空间观念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5.课后延伸
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课后延伸尤为重要。本节课我以金箍棒变得很长很长变到天上去之后,用什么单位表示它的长度这一问题,延伸到千米的学习。这样的设计给学生留了一个悬念,引发学生不断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我努力践行区教研室提出的三单,即“课前预习单”“课上共研单”“课后延伸单”,把每一步落到实处,但纵观整节课,还有很多不足:
1.课堂的教学机智和提高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我没想到学生一开始就说出8毫米,下面都不知道怎么接孩子的话,后面学习完毫米之后,重新让学生测量小棒,没有抓住刚才的8毫米的生成,如果顺着学生说“刚才有同学量出了8毫米,对不对呢?验证一下。”就更好了。
2.课件收方不及时。
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空间表象,本来就应该放在尺子上进行,为了给学生清晰的指导,才投影到大屏幕,学完1毫米的感念后应该马上隐去,我一时忘了,给学生造成错误认知,这一点值得注意。
3.练习题处理不到位。
在给八戒改错时,学生说13厘米长的铅笔错了,我让学生想象有没有13厘米的铅笔,这样不如让学生拿着尺子比一比13厘米有多长,看有没有这么长的铅笔,进而发现这个单位用对了,不用改,这样处理就更清晰。
4.课堂时间分配把握不准。
前面学习阶段节奏有点慢,导致后面有拖堂的现象。要是再紧凑一些就更好了。
以上就是我的想法,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
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1、 教材分析及处理
《戏曲脸谱》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 课的内容,近年来,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的声音很强,而本课就是一种很有力的实践。根据美术新课标的四个维度要求,本课是一节欣赏、表现课。欣赏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欣赏的升华。两者相辅相成。戏曲脸谱是一种博大精深的艺术,在一节课里根本无法讲完。因此本课主要抓住脸谱这种趣味性较强的艺术形式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脸谱的独特魅力,抛砖引玉,进而让学生爱上中国戏曲艺术和传统文化。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戏曲脸谱》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曲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及其具有的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戏曲脸谱的欣赏能力,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在当堂能进行简单的脸谱绘制。
(3)情感目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国粹脸谱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的情感。
教学难点:在老师引导下,在有限的时间内画对称或不对称式的脸谱图案,线条和谐流畅,色彩亮丽。
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欣赏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她们自由地表达心中的情感。同时他们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因此,本课在欣赏的基础上让学生进简单的脸谱绘制。
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教学方法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很重要的,根据美术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选择教学方法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采用了:
1.谈话法:用于介绍戏曲脸谱的谱式、色彩和人物的关系。
2.情境教学法:教学的始末创设戏曲的音乐情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师生互动交流。
3.体验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视频、音频等媒体多看、多听、多想,从各方面去体验、感受戏曲脸谱的魅力。引导学生亲身制做脸谱,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教学手段:本课内容较多而课堂时间有限,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同时还能让学生接受大量的信息,丰富课堂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习兴趣,生动的舞台剧照,清晰的`脸谱图片等,视听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清晰、更快捷地掌握脸谱的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细心欣赏京剧名段《霸王别姬》,创设视频情境,引导学生观注京剧人物的面部化状。关设问:“同学们知道这种在戏曲中的化状叫什么吗?”进而水到渠成地引出课题《戏曲脸谱》
二、教授新课,紧凑有序
1、 生活与脸谱。教师多媒体出示多幅生活中的戏曲脸谱,每出示一张幻灯片,教师引导学
生进行指认。如面具、木偶、泥塑和邮票等。(戏曲脸谱以前在学生乃至很多人的心里认为它是阳春白雪,高不可攀的艺术。是专业人的事,和我们没有半点干系。本环节,让学生认识到,脸谱原来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一下子拉近了高雅艺术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因此,这堂课的亲切感也由此产生。)
2、 化状与脸谱。当学生对生活中的脸谱有了了解,老师就可以使之内化为知识了。“同学
们,你知道什么叫脸谱吗?”教师这时结合前面学生的所见,总结出脸谱是脸部的化状艺术。
3、 知识拓展,认识行当。行当的知识因为难度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引导理解的方式,先介绍
简单的净丑知识点,然后出示相关的脸谱,请学生运用净丑知识进行指认。(记住知识点,这是知识的填鸭,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新课标的要求。)
4、 欣赏并了解色彩脸谱与人物关系。中国的戏曲脸谱艺术经过时间与文化的积淀,形成了它典型的色彩人物式样。为此,色彩脸谱与人物关系是本课的欣赏重点。红脸关羽、黑脸张飞,引导学生简述这此熟知的历史人物进而理解色彩。
5、 认识了丰富多彩的脸谱,学生此时一定蠢蠢欲动,此时,教师进行脸谱的示范。示范前引导学生先说出画脸谱的方法,老师接着再示范。本环节,教师示范时简单的说说脸部的比例关系。即“三停五眼”。由于教授的对象是小学生,知识点不易说的过细。
6、 课堂作业。学生的创作或临摹,教师的指导不能缺位。因此,对于作业方法和要求我都
是以多媒体形式呈现。方法指导:
第一、画圆或椭圆,确定脸谱的谱式和主色彩;
第二、画五官:注意位置、比例。
第三、装饰:在那儿装饰?怎样装饰?
第四、上色:对称(歪脸除外)
作业要求:
(1) 每人设计或临摹一个平面脸谱;
(2) 自选谱式、色彩不限;
(3) 要敢想、敢画,大胆创新;
(4) 左右要对称。学生的创作过程,不是一味的摹仿过程,而是学生想象和创造力激发的过程。
三、评价展示,体验成功
新课标提出,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作品,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发现学生每个人的闪光点,及时地予以表扬,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体验到成功感,进而获得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展示的环节,我采用师评和同学互评,作品粘贴黑板并评出“色彩大师”、“创意大师”等多种荣誉称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
四、最后,师生同唱《唱脸谱》歌曲,结束课堂。在一种戏曲的氛围中结束课堂,并让学生回味无穷,余音绕耳三日不绝。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细胞核》是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教材承前面的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完整,也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以后学习遗传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另外,其中的资料分析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二、说学情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但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还很薄弱,对于基因是如何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遗传和代谢,以及细胞分裂的知识还不了解。因此在进行“细胞核结构”的教学时不能进行过多的拓展和延伸。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认识障碍。另外,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是可行的,以问题引发兴趣,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同时巩固旧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描述染色质的组成及与染色体的关系。
2、通过资料分析,提高设计试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理念。
3、通过各实验的资料分析,增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对细胞核功能和结构的学习上。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这一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因此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我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问答、讨论、读书指导等。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多媒体展示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过程,并询问大家关键就在于她所提供的细胞核,那细胞核究竟是何方神圣呢?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一探究竟!引出探究细胞核的课题。
2、新课展开
以细胞核有什么功能?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功能?谁在承担这个功能?为主线展开教学。
科学家是如何来探究细胞核的功能的呢?
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及师生共同分析2个实验:变形虫试验和伞藻嫁接实验,总结出细胞核的功能,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功能。
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讲授克隆羊多莉的实例,加强理解。
设问:那么细胞核为什么能成为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细胞核的结构中寻找答案,从而引出细胞的结构。在这部分,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细胞核能控制细胞的遗传,说明其应该有什么物质?
(2)含有DNA的结构如线粒体、叶绿体,它们的外面都有什么相同的结构?
(3)细胞核能控制细胞,肯定能与外界联系,如何能办到?
(4)学习RNA的分布时,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少量还分布在哪里呢?
对于这部分比较抽象的概念,如DNA、染色体、染色质等概念,提出问题:染色质是否等同于DNA呢?染色质与染色体异同点及关系?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同时用表格总结归纳其中的关系。
这部分结合使用一些图片和动画来加强直观教学,以突破本节课重难点。
最后,为了加强理解,安排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并在下节课安排时间交流、互评作品,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这部分的内容。
对于第三部分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异同点我则放手交给学生,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采取小组形式归纳总结,学习活动结束时及时组织学生充当小老师上台讲解区别,其他小组补充的形式。
以上是新授课程的全部过程。
3、小结作业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作业部分我留了开放式的作业: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下节课评选最佳作品。注意:科学性、准确性应放第一位,还应考虑艺术性、成本低廉等。
七、说板书设计
【说课稿】相关文章:
《纳税》说课稿07-18
印度说课稿07-20
变阻器说课稿07-20
比应用说课稿07-12
匆匆说课稿07-14
生物说课稿07-14
《赵州桥》说课稿07-14
《小池》说课稿12-18
赵州桥说课稿12-24
鹭鸶说课稿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