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4-09-17 16:58:2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9篇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3个自然段,更多苏教版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二、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

  三、说教法

  1、创设情境,入境入情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孩子们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五年级绝大部分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知,这就对课文的感悟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上课伊始,采用电教媒体出示黄山风景图片,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心情得到了舒缓,身心获得了愉悦,无形中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一个恰当和谐的感情基调。

  2、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围绕教学目标,以“读”为主线,注重引导。

  3、延伸开放,拓展深化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品味“迎客松”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说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四、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更多苏教版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合作学习为主。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图片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计算机网络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以“黄山四绝”引入课文,课件出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去仔细观赏这些奇特的松树吧!(板书题目:奇松)根据题目让学生提出疑问(黄山奇在哪儿?)(让学生质疑培养了学生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习活动)

  3、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正确朗读课文(2)简单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4、交流

  5、精读课文。主要采用抓住重点段也就是课文第2段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松之奇。黄山松奇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节。读后请同学们交流对自己喜欢的一棵松树的`感悟。这儿我主要介绍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迎客松之奇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讨论,全班交流。

  出示语句,再读体会。

  6、品读语句,感受松之奇。引导学生交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到以下几点

  交流:

  一奇在姿态

  姿态优美遒劲(理解):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二奇在生命力强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800年,“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想象一下: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

  三奇热情好客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让学生在网络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更多苏教版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落花生》一文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通过介绍作者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让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好处的人。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四点: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居然”“成熟”两个词造句。

  3、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因为父亲赞美花生的话是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文章中父亲赞美花生的话和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二、说教材的教法和学法

  本课通过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让学生对`课文中花生品格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什么是有作的人,什么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我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情景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

  使用情景教学法是因为课文采用到借物喻人的写法。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花生外形不美却很实用的认识,我特意采用这一教学方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新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用讲授法是因为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对文中的重点、难点教师要讲解,这样学生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有关内容,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用谈话法,在这一问一答的形式下,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文中的疑点、难点。利用这一方法,目的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目的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是确定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教师对文中的`问题给人以点拨指点,指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为调动全体学生直接参与学习全过程起到重要作用。

  三、说教学过程

  1、用情景教学法来导入新课。(直观导入)

  2、授新课。

  (1)、初读课文。

  (2)、深入理解课文。

  3、巩固深化。

  接下来总结写法。

  4、小结。(作用游戏来完成)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铺助手段,是通过学生的视觉器官感受教学内容的一种方式。一篇课文的板书设计好与不好,是直接影响学生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又反映课文的中心,使学生能够利用板书总结全文。因此,我在设计中从“两性入手”。

  第一是重要性,它的作用是:

  (1)引导学生循着教师的指点思路,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巩固课文。

  (2)深刻掌握重点、难点。

  第二是艺术性,其要求是:

  (1)“精”板书必须精当体现文章的中心,具有较强的概括性。

  (2)“严”板书必须结构严密,有条理。

  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落一、种花生、收花生、准备过收获节略写

  花花生的好处(谈话)

  生二、议花生:可贵的品格(借物喻人)详写

  做有用的人(含义)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丰碑》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十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而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丰碑》的主人公是军需处长,可全文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地方不多,而是用了大量的笔墨细致地描写了将军的神态和动作,感情真挚浓烈,有力地衬托了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

  在认真分析了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丰碑》这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语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情感目标: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理解丰碑的含义。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初步领会文章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丰碑的含义。

  二、说教法

  1、质疑问难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2、多媒体直观法:课堂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快、更准、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

  3、自主、合作、探究法: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部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4、表演法:表演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在课堂中运用表演法,能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5、诵读感悟法:《丰碑》一课语言精练生动,思想性强,故事感人至深。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实现语感的积淀。

  三、说学法

  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的学习方法逐步学习课文,入情入境,自悟自得。

  四、说教学流程

  针对教材特点,我把这课的教学时间定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习课文的第1、2自然段。这里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在这一课时里,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来达到教学目标。

  第一个教学环节 渲染气氛,读题导入

  1、利用多媒体出示红军长征途中爬雪山的行军画面,播放狂风呼啸的录音。教师激情导入: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2、教师先板书一个碑字,让学生组词理解字义。然后板书丰字,让学生,根据词义选择义项。这样,学生很容易弄懂课题的意思是: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纪念碑这时,教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定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一座什么纪念碑,是纪念谁的?

  这样导入课文,会立即将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也为学生把握课文重点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教学环节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学生不难从课文的第13自然段找到答案:丰碑是指被大雪覆盖的、冻僵的军需处长。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思考后一定能提出: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冻僵的军需处长是一座丰碑呢?教师表扬学生问题提得好,鼓励学生再读课文,自悟自得。

  2、学生再读课文,在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这个环节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还引导学生扣住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幼口、幼脑、幼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精神。

  第三个教学环节:感悟丰碑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三自然段,思考两个问题:

  ①文中除了讲军需处长,还讲了谁?

  ②哪些内容直接描写军需处长?哪些内容写将军?(这些环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学生默读自学课文第七自然段,教师提出自学要求:

  ①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穿着的词。

  ②议一议: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完毕,各小组作小结,然后在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抓住重难点进行点拨指导。

  在体会军需处长穿着单薄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换词法理解贴的精妙。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冰天雪地、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等词语,利用电教手段辅助以、大雪纷飞、狂风呼啸的画面来感受天气的严寒。

  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联系比较中,在情境体验中充分感受到军需处长是因为穿得太少而被严寒活活冻死的。

  在体会军需处长动作、神态的时候,首先让学生理解镇定、安详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军需处长掌管着整个部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怎么会被活活冻死呢?他冻僵时为什么表现得那样镇定、安详?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军需处长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为了革命,他视死如归。为了人民,他死得其所。

  在学生体会了军需处长的高尚品质后,我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引读、指导朗读、加一个抒情句子颂读、自由读。比如:加抒情句子读:这位老战士是多么伟大,多么坚强啊!

  这一环节通过理解重点词语,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使学生感悟到军需处长的高尚品质,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而且记住了好词好句,积累了语言。

  3、体会将军的动作、神态描写

  ①画一画: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将军的神态?

  ②议一议:将军的神态描写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

  ③演一演:指名表演将军敬礼的动作,其他同学评价,体会将军的心情。

  ④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后,教师出示填空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探究结果。

  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读、议、演、品将军神态变化的词句后明白:通过描写将军错怪军需处长后的愧疚之情以及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更显出军需处长形象的高大,品质的高贵。写将军实际上是作者从侧面刻画军需处长的形象,让学生体会到衬托手法的妙处。

  4、体会丰碑的含义

  多媒体出示第13自然段的课文内容,利用课件展示情境。

  ①指名读后引导学生理解晶莹的意思。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晶莹的?课文中指什么?

  ②学生讨论交流问题: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冻僵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③启发学生谈一谈:面对这座晶莹的丰碑,你想说点什么或者做点什么?

  ④指导感情朗读,齐读。

  这个环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利用电教媒体展示了特定的情境,减缓了理解难点的坡度。学生在读议中体例到军城, 处长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像一座纪念碑一样永垂不朽,流芳百世。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第四个教学环节 首尾联系 深化主题

  面对行军途中将要面临的严峻考验,将军开始是什么样的心理?(担心)现在他还担心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1、指名读第14自然段,思考:战士们的脚步声为什么是沉重而坚定的?

  2、要求学生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

  引导学生联系军需处长的高尚品质来理解,然后指导学生用坚定的语气来朗读。

  3、配画播放《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歌曲。

  这个环节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教学,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学生明白了军需处长仅仅是千千万万个红军中的一个代表,他的精神就是红军队伍的精神。配画播放歌曲让学生再次入情入境,深刻感悟。

  第五个教学环节 拓展延伸

  根据下面的题目,自选一题,课后完成。

  1、搜集红军战士的英雄事迹,办一份手抄报。

  2、自读资料:有关殷雪梅舍身救人的英雄事迹的报道

  读了这则报道,你有什么感想?写一写。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链接了学生的课堂内外,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深化了学生的认识,培养了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谈礼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是:“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把读的主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根据这些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3、教学重、难点:

  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这一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编写特点决定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质疑问难,展示探究,在读中体会感情,明白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从而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二、说学情。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几年的语文学习中,已习惯懂得按一定的预习方法预习课文。学生预习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样,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学习本文的三个小故事要从以下三点入手:a、划出描写人物态度和语言的词句,能有感情地朗读;b、在表演中体会礼貌的好处;c、能讲出每个故事重点要说明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对比自己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收获。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采取谈话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文明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提出问题,文明礼貌有什么好处?接着板书课题,走进文本。通过复述回顾,让学生明确本课作者的观点以及作者所举的三个事例:问路、踩裙、理发。

  (二)设问导读。

  在本课,我围绕三个故事设计了三个问题:读故事,学知识,明道理。

  引导学生抓住故事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去感悟人物特点。在这个环节中,我认为既锻炼了小组之间成员的默契度,也增加了全班同学的凝聚力,也让他们在分角色朗读、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礼貌待人的好处。

  (三)展示交流。

  1、故事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能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解读文本,在交流展示的环节中,教师只需要予以指导、点拨。对于学生的表演,通过生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源于不断的积累。

  打开你的知识库,展示一下自己吧!请你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礼貌待人的事例,并写出有关礼貌的名言、俗语或成语。

  学生畅所欲言,在班上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课下搜集的小故事,联系生活实际,真正感受到礼貌待人的好处。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每天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因此,在这里,我让学生交流古今中外一些有关礼貌的名言、俗语和成语,让他们养成积累名言警句、俗语、成语的好习惯,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四)达标检测 拓展延伸。

  语文来源于生活,更要运用到生活中去。通过读写练习来锻炼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也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巩固。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金字塔》一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平实流畅,描写细致。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借物写人,借“金字塔”建筑,讴歌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以及勤劳。两篇课文在结构、内容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内容互相印证。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

  (1)自主学习文中的“译、愧”等10个生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2)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了解两篇课文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发现两篇课文中相互印证的内容。

  (5)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3.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了解两篇课文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发现两篇课文相互印证的内容

  三、说学情:

  小学生对金字塔比较陌生,对金字塔的有关资料了解很少,针对这一情况,教学前,引导学生搜集与金字塔有关的图文资料,目的是通过阅读资料和欣赏图片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1)质疑激趣法:本节课开始,我引导学生交流了解我国古代的名建筑,这样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比较熟悉的事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2)直观演示法: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制作了有效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形象地了解金字塔,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古埃及人民的非凡智慧。

  2.说学法:

  (1)读中感悟法。在学生理解金字塔的特点时,我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自主感悟。力求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

  (2)合作探究法。在理解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部分时,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合作探究,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为突破教学难点,理解古代埃及人民的聪明与智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说教学流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引导学生了解四大文明古国及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了解中国古建筑。并自然地把话题转向埃及。

  2.通过问题交流,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埃及的图文资料。

  3.通过展示资料导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鼓励学生通过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为进一步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习《金字塔夕照》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圈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①引导学生感受文章采用描写式开头的写法,通过把对金字塔壮丽景色的描绘作为文章的开头,用形象的描绘推出说明对象,给读者以形象、具体的感受。

  ②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对意境的描绘十分出色。文章意境之美,可以说是得益于其对音乐、美术、摄影等的借鉴上。作者十分善于捕捉和表现瞬间性的、局部性的特色,并且充分运用文字表现色彩、光线及其带来的感受。

  ③交流感受作者描写生的特点,及其作用。了解这些文字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和听觉,通过这些极具色彩的景色描写,使得文章信息含量巨大,加上光与影的刻画更细致入微,给人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④引导学生在阅读交流中感受作者的感受及人类伟大创造的歌颂。使学生感受到金字塔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3)教师通过小结使学生了解到《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风貌通讯”,又是一篇独具匠心、极具意境之美的散文。在作者流畅又饱含韵味的文笔下,展现出了一幅幅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描述厚重文化遗产,歌颂人类伟大创造。

  2.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鼓励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借助课文旁边的批注读懂课文,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学会借助批注理解课文,进一步引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2)通过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的形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交流。

  ①引导学生借助具体数字从金字塔的重量、体积、底面积了解到金字塔的庞大。感受作者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好处是用具体数字进行说明,准确地说明了金字塔重量大、体积大、底面积大的特点;使人感受到修筑工程的浩大、艰巨,其规模的巨大而令人惊叹。是学生在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的同时学习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

  ②引导学生借助具体数字了解建造金字塔过程中的采石、运输、施工等工程的浩大,感受金字塔的建设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③阅读了解“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从而感受工艺的精湛,赞叹古代工匠高超的建筑技巧。

  ④引导学生阅读了解发生在胡夫金字塔上的数字“巧合”,通过这些数据未解之谜感受金字塔这一奇迹。

  ⑤了解古埃及其他方面的文明成就,如农业、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精湛的造船技术、石窟陵墓、神庙等,进一步感受古代埃及人的智慧。

  3.引导学生了解两篇课文中的相互印证的内容。

  (1)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了解到在介绍“金字塔的建造位置”中两篇课文互相印证,使人了解到尼罗河造就了古埃及辉煌的古代文明。

  (2)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了解到在介绍金字塔“周围的环境”中两篇课文互相印证,以“似乎一切金色的来源,都是从它们哪里放射出来的”“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这些船能在尼罗河上航行。

  在尼罗河上游,考古学家发现了古埃及人的采石场遗迹。

  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

  ”告诉人们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

  (3)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了解到在介绍人类“智慧的结晶”中两篇课文互相印证。激发人们对古代劳动人们劳动和智慧的赞叹。

  (4)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了解到在介绍“金字塔的不解之谜”中两篇课文互相印证,使人感受金字塔的神奇。

  (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引导小组同学互相讨论: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鼓励学生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指导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鼓励和引导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培养了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

  六、说作业设计:

  试写调研报告。以课堂学到的知识为主,介绍你的探究成果,可以联系你的课外知识,加以介绍。

  让学生撰写探究报告,既是课内的总结,又是课外的延伸。鼓励学生通过课外查找积累资料,把研究引向更大的课堂,引向更深的层次。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简洁明了,既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直观而轻松地了解课文内容,又十分自然地突出了课文的主旨,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开阔而雄浑的画卷

  金字塔夕照 比金子还贵重

  怀古的幽思

  金字塔 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工程的浩大、艰巨,其规模的巨大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建造工程未解之谜

  数据未解之谜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九册的课文《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本组课文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老师通过激昂感人的语言和逼真的课文演示,将学生带入了战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体会革命先烈英勇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深化了主题。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作业布置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战斗,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能力目标:理解能力、朗读体会能力的培养。

  3、情感目标;学习他们爱护群众,英勇杀敌,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在这堂课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合作,小组交流,朗读体会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创设情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还采用了课件、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朗读体会,阅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们主要从六个方面来进行教学。

  (一)运用电教,激发兴趣,理解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明理。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为了调动学生学可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老师巧妙播放狼牙山势险峻的片段,学生如身临其境,怀着浓厚的兴趣开始了本课的学习。

  小学生情感易受感染。在课文重点处,运用电教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重点内容,老师在讲“顶峰歼敌”时,演示五壮士在顶峰用石头砸敌人的壮烈场面,使学生像五壮士一样进入了“阵地”,学生深深被五壮顽强的英雄气概和高度的革命责任感所感染。

  明理是阅读的重要阶段。为了突破五壮士为什么要跳崖这个难点,特别是五壮士当时的心情及内心感受,老师出示了五壮士英勇跳崖的片段,使学生理解五壮士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和对祖国无限依恋,对人民无限热爱之情,体会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二、以情促读,总结读法,运用学法,读中感悟。

  老师先指名朗读:初读想象五壮士的形象。接着通过“顶峰敌”的影片回顾又让学生品读好词段句,体会五壮士与敌人作战到底的目的,是为了部队和人民,更加为了祖国,所以,学生对五壮士无比崇高敬的真情实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这时我们及时总结:品读体会感情。

  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学法,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英勇跳崖”部份,这样既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又体现了从扶到放的教学特色。

  三、自主释疑,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在这课里,要引导学生提问,把学生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这样做,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生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老师多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如运用学法合作探究英勇跳崖部分,老师先让学生初读并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在学完本段后,再讨论:同学们,看到五壮士应英勇地跳崖后,你们想对五壮士说些心里话吗?

  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室呈现一种“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

  四、整合资源,课堂延伸,情感升华。

  语文资源十分丰富,充分整合课内外资源,以点带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课外知识,全面提高语文水平。我们在学习顶峰歼敌的片段中,让学生用成语汇报脑海中出现的五壮士形象,丰富学生语汇。在学完课文后,老师提供网址,让学生浏览抗日战争的资料,使学生爱英雄、学英雄的感情得到升华。

  五、板书设计直观形象。

  这节课的板书既形象又条理清楚,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发展脉络,中心突出。

  六、作业布置大胆创新,体现个性。

  在学完整篇课文后,老师让学生给自己布置作业。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浓厚的学生兴趣,又体现了个性思想,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一、理论依据

  新课标中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S版六年级第六单元第25课,是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本单元内容是“校园生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由于家穷,在书店窃读的经过。作者在文中通过自语式的独白和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描绘心境,表达情感,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朗读的方法和阅读的形式,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情感积累,所以他们对这篇课文的内容不难理解,但本文所写事情毕竟发生在二三十年代,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少年,他们对文中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和作者复杂矛盾善变的窃读滋味却未必能深入理解。根据这些特点,我把本文的教学安排了一课时,并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窃读时快乐与惧怕夹杂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理解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

  4。受到作者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划出并且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窃读时心理、动作的语句,体会与理解作者窃读的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教学难点:

  学习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四、教法设计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齐读、赛读、小组读、男女学生赛读等方法让学生感悟作者平实、自然、柔美的风格及内心的情感。

  2、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小组的集体智慧,自主学习、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让小组内成员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学法指导

  教给学生学法是很重要的,本节课上课前给学生讲好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心到、眼到、口到,积极读书,抓住文中描写的细节、重点。

  2、朗读法:指导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初识课题

  由读书引出作者,在对作者简介时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进入课题,由“窃读”的意思进入文本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快速进入文本。

  (二)检查预习,疏通文理

  1、生字词认读。

  窃读记 贪婪 支撑 唾沫 饥肠辘辘

  2、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对课前预习的一个检查。

  (三)品味“窃读”,感受“滋味”。(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重点和难点也在这个环节得到了落实与突破。)

  A。引导品味窃读的“滋味”。

  1、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直接道出作者窃读滋味的语句,也就是中心句。

  【出示】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让学生找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并说说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找准关键词语,并会质疑的能力。

  2、让学生围绕中心句,带着疑问默读课文1——6自然段,给足时间,让学生圈点勾画,脑手结合,体会作者为什么快乐,为什么惧怕,并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空白处作简要批注。

  3、学生读、写,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

  4、交流体会窃读之“乐”。

  (1)引导学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找到书的快乐。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贪婪读的快乐。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下雨天可以有充足的理由呆在书店读书的快乐。

  【设计意图】通过圈画批注、自由读、引读、角色读、对比读、赛读、交流感受等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个性表达,感悟作者情感,通过品味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6、交流体会窃读时的另外一种滋味——惧怕。

  (1)作者怕什么?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文字,这是林海音《窃读记》原文中的一段话,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出示

  【 但在这次屈辱之后,我的小心灵却受了创伤,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而且产生了对大人的仇恨。】

  (3)是怎样的屈辱让这颗小小的心灵受到了创伤,甚至产生了对大人仇恨。你能猜到这段话背后隐藏的故事吗?

  【设计意图】在教材留白处补白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4)学生交流。

  (5)回归文本:经历了这次屈辱,作者放弃了窃读吗,她又是怎样窃读的?

  B。自读品味窃读的“滋味”。

  1、快乐和惧怕本是一对相矛盾的词,因为窃读却交融在了一起,自读课文的第7、8、9自然段,还能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像这样的.虽矛盾而又交融在一起的感受。

  2、交流:

  腹中是 的,精神是 的;

  双腿是 的,心灵是 的。

  3、解析所填词,体会窃读时苦乐相伴,乐大于苦的滋味。

  4、小结:

  【设计意图】放手而不放任,让学生运用前面的学法自学本部分,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C。精读感受窃读的动力。

  1、是什么力量激励着作者这样如饥似渴地窃读呢?理解句子。

  【出示】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2、换词朗读:你们——我们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林海音小时候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如饥似渴地坚持窃读,后来成为了著名的作家,品读了这篇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大家有什么感受想说说吗?

  【设计意图】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个性表达,互为借鉴,让教师、教材、教学都为学生的成长进步服务。

  七、设计思路

  走进文本——走出文本——回归文本——跳出文本,文本成为学习活动的载体而不是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这样设计始终把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显著的位置。

  整体入手,感知“窃读”

  使用课例,品味“窃读”

  换词体会,感悟“窃读”

  读写结合,升华“窃读”

  八、学习效果评价

  在整堂课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合理使用课件,集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注重读与说的训练与指导,重视教材的取舍与延伸,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努力打造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课堂,始终关注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敢读到善读,从敢说到善说,从外在的积极表现到内在的学法习得及情感的熏陶都有可喜的变化。

  九、与以往教学设计作比较

  以往教学主要侧重于关注老师怎样教,忽视学生怎样学,因此,我讲的多,重在分析课文内容,把教材解剖的七零八落,重点的地方学生听不懂、记不住的话,就让他们死记呆背。学生参与的少,进行思维的学生更少。这种课堂往往是老师包讲,学生包听,老师声嘶力竭,学生死气沉沉,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老师越来越伤脑筋,学生越来越不动脑筋。应了一句俗话:勤快老娘养懒惰娃。结果是高耗低效。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淡化文体意识,倡导自由表达,强调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本文设计力求体现《课程标准》的这种精神,突显学生作文的"真实"和"真情".

  二、设计目的

  针对学生作文中叙事空洞,感情牵强附会这种现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打破常规的思维和习作的定势,多角度地去观察、认识事物,多层面地进行回忆、思考、分析、想象,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寻找最适合这个题目的内容,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抒发最诚挚的情感。使学生的作文记事真实,抒情真挚;使学生的作文在"真"与"情"这一层面有所突破。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五年级习作教学要求和新理念及本册教材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2、通过具体的事,从对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

  3、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能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写出父母的爱。

  4、选择最想给爸爸妈妈说的话,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重点:根据自己的回忆,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写出对父母的爱。

  难点:通过回忆交流把故事的内容叙述清楚。

  四、 说教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说、学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的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再现。先通过谈话激发学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2、合作交流。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开拓学生思路,为编故事作铺垫。

  3、点拨引导法。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适当点拨、诱导。帮学生有条理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而不是将写作方法强加给学生。

  4、分组合作法。学生分小组交流,畅所欲言。

  五、 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完成这次写作任务,我将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法。教师尽量少说,大量让学生说,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

  2、互说互评法。学生讲好的故事,无论句、段、篇,哪怕是一个词,教师也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组织语言能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互相激励。

  3、学生修改法。说中改、评中改,提高学生修改作文能力,在相互修改中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技巧。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莫高窟》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先写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接着写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特点,最后写莫高窟是艺术宝库。

  二、说目标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感受这些风景名胜的美丽,体会到作者蕴于字里行间的喜爱之情。”根据大纲要求,课文类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文字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极好例子,可以通过朗读的训练,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借助图片和音乐,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莫高窟的艺术特点。

  根据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从本课描述的内容极具鉴赏性,在教学中运用展示图片和音乐相结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多读、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特点,这课学习的重点从内容上讲欣赏莫高窟的艺术特点(彩塑、壁画),难点就是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四、说教法

  《莫高窟》是继讲读课文《江南水乡——周庄》、《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夜色》之后的第四篇课文,学生对品读课文佳句,欣赏风景名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本课立定于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内容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

  下面,重点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分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谈话导入,走进生活。

  教师出示泥塑、谈绘画,通过问题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学生已有的认识,接着引出课题,借助图片理解“窟”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样,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寻找答案,激发学生走进课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目的是为了后面学生找描写彩塑、壁画的内容打下铺垫。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质疑问难,围绕研究性的问题,学会筛选性阅读,探讨,我们的课堂充满了问题,才会学趣盎然。(如果学生不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养成能提问的好习惯。)

  四)、精读品味,点拨提高。

  1、你最想读哪一段内容?(根据学生情况,教师随机进入,这样,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尊重学生。)

  2、品读“彩塑”一段。

  (1)朗读感受:莫高窟的彩塑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特见解。)

  (2)欣赏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莫高窟的彩塑。(学生欣赏图片,形象具体地感知了彩塑的神态。)

  (3)品味体验:欣赏了彩塑,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彩塑的神态。)

  (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字里行间蕴于情感。)

  (4)对话追问:同学们,我们学会品味语言还不够,还要学会和课文对话,请你们追问一下古人,他们当时塑造神态各异的彩塑,心里是怎么想的?(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真正与课文对话,与课文交流,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5)美读感悟:把你自己对莫高窟彩塑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放音乐)学生配上动作。(此目的是通过美读、模仿,让学生体验、感悟、熏陶,在语言的海洋里领会情感。)

  (6)想像说话:如果你站在莫高窟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赞叹?(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憾和情感的共鸣。)

  3、总结言语感悟的策略。(放幻灯片)

  (渗透学法指导)

  4、自主品读彩塑一段,读后汇报交流。

  5、欣赏了莫高窟的壁画,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壁画面前,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呢?

  (学生进行合作性阅读,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

  6、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用横线画出最能体现莫高窟地位的词,你怎样理解?我国除了莫高窟还有什么是“举世闻名”的?“结晶”是什么意思?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领会莫高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并理解“结晶”的意思,激发学生对我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五)、欣赏影片。

  (进一步了解莫高窟的艺术,激发学生内心对莫高窟的欣赏,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说:板书

  14莫高窟

  彩塑

  壁画

  (栩栩如生)

  (宏伟瑰丽)

  结晶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08-16

五年级语文落花生说课稿11-24

语文《观潮》说课稿06-26

人教版语文《散步》说课稿11-17

小学语文说课稿07-04

语文说课稿(精选15篇)11-19

《画风》小学语文说课稿12-04

(合集)小学语文说课稿07-16

《钓鱼的启示》语文说课稿04-22

语文说课稿(合集15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