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说课稿

时间:2023-11-21 16:41:1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说课稿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05W811班的董xx。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对本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这里的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护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山村卷走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森林就是毁灭自己。本文以一把“斧头”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山村由“美丽”走向“毁灭”的过程,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文章的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这一单元的课文都围绕着“保护环境”为主体,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和保护我们生存环境的愿望。

  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我所说的是第二课时,根据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结合本单元的训练意图和本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掌握了生字,初读了课文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段学生在阅读时,要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新课标、本单元训练重点、课后思考题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

  教学重点为:读通、读懂课文,明白小山村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

  教学难点为:体会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二、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因此,在本课设计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读带讲,读思结合,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个性化的表达能力,以求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教法

  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所以整堂课我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课件,图文结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小山村的美丽和洪水肆虐冲走小山村的情景。

  2、朗读感悟法: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小山村消失的原因。

  3、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学情、学法

  三年级学生进入了心理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知识量的增多,他们的求知欲更强了,思想更活跃了。教学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采取多读多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五、说教学流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及学生的特点,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进行本课的教学。

  第一个环节:以画导入,激活情感。

  上课伊始,我以多媒体呈现小山村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回忆旧知。然后娓娓道来:“将学生带到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山村,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同学们一定想到昨天我们读过的一篇课文,从而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第二个环节:图文结合,对比质疑。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让学生感受到小山村“美”的氛围,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这个小山村。接着出示文本,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帮组学生加深理解和感悟,让他们在画面和朗读感悟中感受到小山村的美丽。

  人们对美的东西都有无限向往之情。在学生感受到小山村的美后,我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这么美丽的小山村,想不想去看看?”

  我想学生一定会说:“想去!”

  然后我话锋一转:“可是没有机会了,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已经消失了,被洪水冲走了。”同时让学生观看洪水肆虐冲走小山村的短片,从声音、画面方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并指导学生阅读文本,为小山村的消失感到难过、惋惜。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我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把课文重组,力求通过强烈的对比,给学生造成巨大的视觉冲击,感受小山村由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学生带来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把学生的求知欲迅速调动起来,使学生迫不急待的想寻求小山村变化的原因,将学生自然而然的引入到本课的重点。]

  第三个环节:自主合作,探究原因。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是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在教学中我将运用朗读感悟法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首先,我抛出问题:如此美丽的小山村就这样被无情的洪水冲走了,是什么原因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2至4自然段,勾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和同桌交流这些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3、同桌讨论小山村消失的原因。

  最后,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读这些句子: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倒,运下来。就这样,山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抓住重点词“谁家”“拎起”“一棵一棵”“一年年”“一代代”等组织学生思考和感悟,理解到小山村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人们乱砍滥伐造成的,再让学生读自己体会最深的句子。让读成为语文课上最经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是新课标所极力倡导的。

  【设计理念:本环节我通过让学生在读中层层加深,层层提高,加深后再度,在体验,在品味中体现人文性,让学生站在“读者”的地位上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文本的语言魅力。】

  第四个环节:情感升华,明白道理。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在学生充分了解小山村消失的原因后,我问学生:“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同时让其明白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森林就是毁灭自己,并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我们从小要树立环保意识。

  第五个环节:联系实际,拓展延伸。针对现在存在的一些砍伐树木、破坏环境的社会现象;让学生谈谈自己打算怎样做,在倡导学生写一条号召人们保护环境的广告词,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小山村消失的原因,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这样的板书:

  美丽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乱砍滥伐

  消失

  这一板书方式在于抓住小山村的变化,突出本课教学重点:理解小山村消失的原因。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种板书直接揭示了中心,突出了重点。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小山泉的心愿》属于读课文识字单元。本课是一则寓言。读课文识字是个重点,要学习愿、迟、取、幸、竟、碰、解、闲、需9个生字,反复读文是基础,主要抓住小山泉和野兔的对话,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什么是不幸什么是幸运,从而感悟到大家都需要自己,才体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能为别人服务才是幸福的事。

  词语中,泉眼可借助图片加以理解,心愿可结合生活实际,配以说话训练。指导说话时,要从内容入手,先让学生思考有什么心愿,然后用谁的心愿是什么或者什么是谁的心愿两种句式,说一句话。

  读句子中的第一句,是小山泉所说的重点句子,这是一句假设关系的复句,它从反面说明了小山泉的心愿;第二句是根据课文的意思重新组合的句子。两句话句式相同,一正一反,表达了寓言的含义。朗读指导时,可以先要求学生读正确,再注意读出感叹句的语气。

  二、学情简介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在识字方面,学生们都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根据拼音读准字音;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如:加部首、去部首、猜字谜、编口诀、字形分析等。因此,在教学时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来做小老师落实生字的音、形,温故而知新。

  在阅读方面,多数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有些基础好的学生还能读出句子的语气。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朗读水平的提高,学生能够初步读懂一些短小、浅显、有趣的文章,初步尝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认读本课9个生字;能读准后鼻音竟、碰、幸;复习巩固整体认读音节愿、迟。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识字能力,已能认读生字取、解,所以这几个字,只要通过读文巩固即可。识字重点就落在其他7个生字上。我们可以将这7个字分散在课上,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教学,且每一个生字教学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有些强调得是读音,如后鼻音竟、碰、幸;如三拼音闲;整体认读音节愿、迟;有的是结合书写,重在笔顺,如闲半包围结构,先外后里。这样的教学就体现了层次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标二:朗读课文,基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顿读;并积累2句句子。

  本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读课文识字。让学生借助丰富生动的语言环境识字、阅读,同时在识字、阅读中巩固汉语拼音。所以,在课上创设各种环境让学生反复读文,帮助学生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由于本课采用对话形式展开的,朗读课文时也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同桌之间,或分角色朗读,分别读读小山泉和野兔之间的对话,尽量使朗读的形式多样,使学生在他们喜欢的形式下朗读。

  目标三:在反复读文中,读懂小山泉的话,初步懂得为别人服务是幸福的事。

  让孩子学得愉快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期望。老师要努力在课堂中创设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如挑战读,同桌分角色读等让学生的朗读更富有生气,使学生更热爱语文。

  目标四:认识部首石字旁,并在老师的带领下描摹碰、取、闪、闲。

  复习左右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书写顺序,摆好左右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老师要重点关注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通过之前对学生的写字训练,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笔顺规则及在田字格中将字描写好的方法。所以在这堂课上,教师没有必要手把手的教每一个字的笔顺。而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教师起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说课稿3

各位老师:

  下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s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一个小山村的故事》,共包括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说起。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主要讲的是: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山村,山村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的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山村卷走了。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山村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山村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本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有着鲜明的对比,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比,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2.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特点,以及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我拟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郁郁葱葱,各式各样”等词语。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3、说教学重、难点:

  鉴于以上的文本分析,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山村变迁的过程和原因,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结合本文特点,选择以下教法和学法:

  1、“以读代讲法”,关注学生个性,营造一个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师生平等对话,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2、品析词句法,引领学生亲近文本,品读语言,在揣摩语言形、声、色中感悟语言,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因此,我抓住了许多重点词句引领学生朗读感悟。最后充足文本,并超越文本,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议议,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三、说教学流程:

  本课我预设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深入探究,小山村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变化?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第三课时:总结全文,练习背诵课文中的好句佳段,完成相关作业。

  下面我将详细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激活情感,第二板块——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变化前山村的美丽。第三板块——研读2~5自然段,感受变化中的“无情”。第四板块——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课件出示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山村,老师伴着优美的音乐,范读课文第1自然段。当学生还陶醉在美丽的小山村之中的时候,课件的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冲走了这个美丽的小山村,最后,画面定格在被洪水肆虐后的小山村上。

  在滔滔的洪水声中,我引导学生质疑:{同学们,看着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我想,通过课件的演示,孩子们经历了小山村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这种震撼心灵的画面,一定能激起他们很多的疑问,而问得最多的一定是:{小山村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是谁让小山村变成这样?}当学生充分质疑后,我导入:是啊,看着这样的画面,我们有太多太多的为什么要问,就让我们带着这些为什么走进今天的课堂吧!

  第二板块——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变化前山村的美丽。(这板块,我分三步进行教学。)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说说你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2、通过抓重点句“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小山村的美丽,首先,我让学生划出能够让你的眼睛为之一亮的词语。并通过交流板书: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然后,通过指名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把这些词语读成一幅幅画面;最后,让学生带着这些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3、联系实际,畅谈感受:孩子们,假如你的家就在这美丽的小山村里,每天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这一切,你的心情会怎样?让学生畅谈感受,各抒己见……

  【本环节,我由段到句,由句到词,又由词到画面,由画面到句子,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走了个来回,充分地感受到了变化前小山村的美丽。】

  第三板块——研读2~5自然段,感受变化中的“无情”。

  1、老师过渡:是啊,生活在这样美丽的山村里,是多么惬意的事啊。可是,这美好的一切,已经不复存在了。课件出示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读读这句话,说说你有什么样的心情?预计学生会说:我很难过,我很生气,我很遗憾等等。我顺势引导:读出你的难过,或者说读出你的遗憾……

  2、老师引导: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请同学们静静地读一读2-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村民们靠斧头都得到了什么?把相关的语句划出来。并根据反馈,出示课件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3、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仔细研读这两个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首先在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说:人们把树木砍来建成了房子,做成了家具、工具,有的还用树木当柴烧。然后,引导想象:如果你就是山上的那一棵棵大树,此时此刻,你会说些什么呢?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别砍啦,再砍就没啦;也有的可能会说:真可惜,把我这样的大树当柴烧,真是大材小用。

  4、大树的这句句呼唤,声声控诉,村民们听到了吗?感觉到了吗?学生会答:没有。你从哪些句子里感受到他们一点儿都没有听见呢?请你快速地读读2-4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预计学生会画出这两句: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捡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仔细读读这两句,哪些词语告诉你村民们一点儿都没有听到大树的'这句句呼唤,声声控诉?用笔把它圈出来。预计学生会圈出“谁家想……谁家想……捡起……一棵一棵”和“一年年、一代代、不断的减少、不断扩大”等词语。

  请大家静静地凝视这些词语,你有什么话想说吗?学生可能会说:这些人砍树太随便了,这些人一点儿都不爱护树木,这些人一定会有报应的,有些环保意识强的学生还有可能会感觉气愤。

  我顺势引导:面对这样的村民,大自然开始惩罚他们了。引读第四自然段的话——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山村,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5、照应开头,引读重点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没有的仅仅是那一栋栋房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吗?还有什么也没有了?让学生用上黑板上的词语说一说:的()没有了。比如:郁郁葱葱的森林没有了,清澈见底的小河没有了,湛蓝深远的天空没有了,清新甜润的空气也没有了。

  在学生每说出这个词时,我就马上把它擦掉,等到四个词语说完的时候,黑板上除了课题,也什么都没有了。这时,再次引读重点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通过品析词句,朗读感悟,深深地体会到了乱砍滥伐的严重危害。同时,让学生当大树进行角色体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村民们的随意砍伐,毫无环保意识,也引起了学生的思考。】

  第四板块——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导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现象存在,就在我们学校的周边和你们家附近都有,你能谈谈,你的想法和建议吗?我准备让学生小组交流,再指名汇报。

  2、请你用充满深情的话语,向21世纪的人们送上一句震撼人心的话,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对于这样的文章,我认为应该把它的外延进行扩展,让学生带着这样的体会,这样的思考,回归生活,在约束自己的同时,也能教育别人。】

  四、说板书设计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在感受小山村的美丽的时候,我的板书上有这四个词语,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展开,随着对重点句“什么都没有了”的层层感悟,我逐个擦去了这四个词,在突出本文这个重点句的同时,也深深地震撼学生的心灵,引发他们对环保问题更深入的思考。】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说课稿4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s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本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讲了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这里的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护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山村卷走了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这一单元的课文集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愿望。

  训练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新课标提出小学中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结合本单元的训练意图和本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在第一课时已掌握了生字、初读了课文的基础上,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美丽的小山村消失的原因。

  ②、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技能目标:

  ②、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人们的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环境,终于被洪水卷走的故事。使学生懂得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保护生态环境十分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段学生在阅读时,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新课标、本组训练重点、课后思考题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读通、读懂课文,明白小山村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难点是: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本课设计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读代讲,读思结合;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个性化表达的能力,以求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教法分析:

  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所以整堂课我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课件资源,图文结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小山村的`美丽和洪水肆虐冲走小村庄的情景。

  2、朗读感悟法: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小山村消失的原因。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四、学情、学法分析:

  学生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进行了一定量的阅读的学习与训练。三年级学生进入了心理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知识量的增多,他们的求知欲更强了,思维更活跃了。教学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采取多读多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五、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我将分五个环节进行本课的教学:

  第一步: 以画导入,激活情感

  上课伊始,我以多媒体呈现小山村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回忆旧知。然后娓娓道来:看到山坡上茂密的树林,看到清清的小河,同学们一定想到了昨天我们读过的一篇课文,从而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第二步,图文结合,对比质疑

  多媒体能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在让学生回忆小山村留给他们的印象——美丽后,我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这么美的山村,想不想去看看?”然后播放多媒体课件,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用自己的话描绘这个小山村。接着,出示文本,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加深感悟、理解,让他们在画面和朗读中感受到小村庄的美丽。

  人们对美的东西都有无限向往之情。在学生充分感受到小山村的美后,我再次挑起他们的胃口:“这么美的小山村,想不想去住几天,去看一看?”(我猜想学生会说“想去!”)然后我话锋一转:“可是没有机会了。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已经消失了,被洪水冲走了。”让学生观看洪水肆虐冲走小山村的短片,并指导学生阅读文本,为小山村的消失感到难过、惋惜。这个环节的设计,我以教材为依据,又不拘泥于教材,把课文重组,力求通过强烈的对比,给学生造成巨大的视觉冲击,让小山村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学生带来震撼心灵的感觉。把学生的求知欲迅速调动起来,使学生迫不急待地想寻求小山村变化的原因,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本课的重点。

  第三步:自主合作,探究原因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弄清小村庄

  由“美丽”到“毁灭”的原因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为突出这个重点,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中我将运用朗读感悟法,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首先,我抛出问题:“如此美丽的小山村就这样被无情的洪水冲走了,永远的消失了,是什么原因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2、3自然段,勾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和同桌交流这些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3、同桌讨论小山村消失的原因。

  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2、3自然段。

  最后,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品读这些句子,如:“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倒,运下来;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抓住重点词“谁家”、“拎起”、“一棵一棵”“一年年,一代代”等组织学生思考和感悟,理解到小山村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人们乱砍滥伐造成的。再让学生读自己体会最深的句子,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让读成为语文课上最经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极力倡导的。本环节我通过让学生在读中层层加深,层层提高,加深后再读,再体验,在品味中体现人文性,让学生站在“读者”的地位上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文本的语言魅力。

  第四步,升华情感,明白道理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在学生充

  分理解了小山村消失的原因后,我问学生: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同时让其明白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并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要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第五步,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针对现在存在的一些砍伐树木、破坏环境的社会现象,让学生谈谈自己打算怎样做,再倡导学生写一条号召人们保护环境的广告词,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小山村消失的原因,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这样的板书。(如下)

  美丽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乱砍滥伐

  消失

  这一板书方式在于抓住小山村的变化,突出本课教学重点:理解小山村消失的原因。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种板书直接揭示了中心,突出了重点。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说课稿】相关文章:

天鹅的故事说课稿07-04

大树故事说课稿07-12

索桥的故事说课稿11-09

大班故事说课稿01-16

《我有一个梦想》说课稿12-30

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12-28

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10篇02-27

《阳光》说课稿12-18

《猫》说课稿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