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精华】八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六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八年级(下)语文 第五课——《再塑生命》
2.知识联系及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生对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本文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将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的表达能力;本文人文内涵丰富,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价值观上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爱、理解爱。总的来说,从八年级的整个教材体系来看,本文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优美,无论是在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是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3.教学目标及确定的理论依据:
依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者的要求,即:“欣赏文字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到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的感人的形象、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我初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在培养学生整理,概括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借助幻灯片,课堂小游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交流中,让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情。
2.说学法:
主要是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另外还有声情并茂的朗读方法;运用泛读、精读搜索信息的方法;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1.整体设计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以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理念,通过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力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模式为引导激趣 感知课文 理解“生命”
合作探究“爱” 主题升华 “爱让生命绽放光彩!”
2.具体教学设想:
导入: 以“盲人猜字”这个游戏导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试着走进聋哑人的世界。
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可以感觉到阳光的色彩斑斓,花儿的婀娜多姿,鸟鸣的婉转动人。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盲人猜字”,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便是一个奇迹。今天,我们便要走进一个奇迹,共同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时刻。让我们共同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游戏要求:同桌之间合作完成,一名同学按照幻灯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同桌手心上写一个字,计算成功率;做完后,两人交换角色,再进行一次。
第二步: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对海伦凯勒及其老师莎莉文小姐的平事迹的认识和了解。
① 学生演示自己所查询的资料。(学生将资料进行整理,用投影仪或幻灯片进行演示)
整理资料要求:语言简明扼要,按照姓名、国籍、成就、生平、他人评价,带给我们的启发等要点归纳。不重复不罗嗦,适合多媒体演示。
② 教师准备图文课件材料(进行相应补充)
幻灯片1: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
幻灯片2: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但是,海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从未放弃努力。
幻灯片3: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她在心灵深处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她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考进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大学期间,在师长的鼓励下,她开始写作。在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所创造的奇迹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灵障碍,重塑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她伟大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女士。
幻灯片4: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海伦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
幻灯片5:安妮莎利文波士顿珀金斯盲人学校毕业。精通盲文,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教育方法,20岁开始教海伦。她的教授方法是:将字母按入海伦掌心,教她物件的名称。
幻灯片6: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主线十分清晰。
第三步: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整理,概括的能力。
A同学们,本篇文章的题目是<<重塑生命>>,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见证“重塑生命”的历程:
回答要求:要求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然后在文中找出体现海伦心理的句子进行朗读,体味语言。
①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______(像大雾中的航船,课文第4自然段)
②光辉的起点: ________(相识,课文第5自然段)
(背景幻灯片展示莎莉文小组把我抱在怀中的图片)
③幸福的复苏:生命中拥有了_______(文字,课文第13自然段)
(背景幻灯片展示莎莉文小姐叫我识字的图片)
④成长的浪花:生命中拥有了_______(大自然,课文第14自然段)
(背景幻灯片展示海伦和莎莉文小姐在树上的图片)
⑤生命的升华:生命中拥有了______(爱,课文第39自然段)
(背景幻灯片展示莎莉文小姐紧紧搂住海伦的图片)
B.谈谈对“重塑生命”的理解
教学重点:进一步培养学生整理,概括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文字,在文学中寻找证据,分析问题的能力。
问题1、同学们,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见证了“重塑生命”的历程,那么同学们现在对“重塑生命”是怎样理解的呢?
明确: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这里指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安妮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
问题2、同学们,“重塑生命”的过程是一帆风顺的吗?举例说说。(引导学生分析海伦学习“怀”和“水”的区别段落,讨论海伦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幻灯片展示)
挫折:将“杯”和“水”混为一谈(不能分清“杯”和“水”)
在 海伦: 与老师发生争执 不耐烦,摔洋娃娃 高兴
房
里 莎莉文: 重新练习“doll” 把洋娃娃扫到炉边 把帽子给我
在 海伦: 清泉从我手中流过 理解
井
房 莎莉文: 将我的手放在喷水口下 在我掌心写“water”总结: 海伦最终最胜了挫折,创造了奇迹,完成了生命的重塑历程,同学们,看完了她的故事,你觉得一个人要重塑生命需要具备哪些因素呢?
明确:毅力: 小海伦没有对认识文字放弃
灵感: 小海伦通过水受到了启发
求和欲: 小海伦对新事物拥有极大的热情
好的老师:莎莉文小姐富有爱心且教学技巧高超
……(根据学生回答补充)
第四步:探究与讨论:莎莉文小姐应该教会了海伦凯勒许多东西,为什么海伦重点写“认识文字”“拥抱大自然”“理解爱”三个部分呢?
同学们,当海伦回忆起她的老师莎莉文小姐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感激,以前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海伦在回忆“老师”给自己的帮助时,将“认识文字” “了解大自然”“理解爱”放在了最前面,你是如何理解的呢?你认为莎莉文教给海伦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明确:文字是人类交流的灵魂
大自然是人类的依靠
爱让我们变得崇高,人类因爱而伟大
……开放式命题,根据学生回答恰当引导既可。
老师小结:回顾生命再塑的历程,想像海伦的种种努力以及她所遇到的种种艰辛,我们不难发现:莎莉文老师教给了海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用自己的爱去感受世界最美好的一面,去善待每一个生命,水是有生命的,大自然是有生命的,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美让海伦变得坚强。莎莉文小姐不仅教给海伦爱的真谛,她自己也正是用爱改变了海伦的人生。
第五步:结束学习,布置作业。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光明有声音的世界里,但不要忘记,我们的身边还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仍然生活在黑暗和无声的世界里,我们的爱可以重塑他们的生命,带给他们温暖,带给他们光明。让我们一起说!(做春节晚会的手语:我爱你)
(背景音乐:刘欢<<重头再来>>徐徐响起)
作业:
1. 到图书馆或上网搜集更多关于残疾人成才的事迹,摘抄在读书笔记上。
2.莎莉文小姐认为:“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也有许多关于爱的经历吧?写写看你心中的爱是怎样的呢?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课文内容
本文是美国儿童文学作家贝特西贝尔斯写的一篇充满真挚情感并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小说。因此,紧扣文本,组织和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感受和体验小说中主人公的真挚情感及感悟人生哲理将是欣赏这篇小说的重点和难点。
2、教学目标:基于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析文章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句子
(3)理解课文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为理论依据,组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层层深入地对话,辅之以朗读,采用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小说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解读文本、拓展文本。在解读中,不断提示学生如何圈点、批注。。以这个设想为基础,教给学生感悟小说丰富内涵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景,激发思维。
请同学欣赏歌曲:这首歌曲是与<<山米与白鹤>>创作年代相近英国john lennon的<>,听完这首歌,同学齐读歌词。多美的歌词啊,“爱是生活,活在爱中,爱需要被爱”,让我们一起走进<<山米与白鹤>>也来感受生活中的这种爱吧。
(说明:这个环节设计,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较快走进文本,参与教学的双边活动。)
(二)检查预习: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积累字词的情况,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然后在学生课外粗线条浏览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入讨论的第一个环节。
(三)讨论
一、品语言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文中描写外祖父和山米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语句。通过品读精要语句,解读外祖父和山米的个性特征以达到让学生理解外祖父对鹤、对山米一如既往的爱和山米情感世界的变化这一目的。我的做法是:先给学生举例。
老师举例:师有感情地读课文第八段中的句子“山米说完捡起一块石头朝鹤扔去。石头没打中,但那鹤已吓得四处转头想逃开。‘你赶快给我滚到底特律去!滚!外祖父吼叫着’。”然后我扣紧两个词滚,吼告诉学生我读懂了外祖父当时心中的怒气,他被山米那漠视生命的冷酷行为给激怒了”。你们现在也学着我的样子从文中找出有关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心理等句子紧扣关键词来研读,结合语言环境读出文中主人公当时的情感。
以上是我第一课时的安排,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结合课标中阅读教学应重视朗读精读的要求,引导学生由语文的工具性走向挖掘文本蕴含的人文性。我通过示范,精读,品词各种手段,达到让学生体会出山米和外祖父各自的情感这一教学目标。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我不断地追问、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提示他们圈点、批注, 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读内心
第一课时我们通过品语言悟出了人物的情感,但剖析两个人物的情感可以说只是第一步,小说以鹤为媒介主人公才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为了更好地把握山米情感世界的变化、走进人物内心,所以我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找出文中能表明山米由恨外祖父到理解并深爱外祖父的相关语句”再次引学生深入文本。 学生很容易可找到这些句子,关键是怎样导学。
1、如果学生找到“山米马上觉得自己也有同感。”这句,我将结合文段内容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比如对珍藏的某一物品的感情来谈谈对当时山米内心情感微妙变化的体会。
2、如果学生找到“山米觉得自己和外祖父想的一样”这句,我将把刻句改为“山米回想起”,然后通过朗读比较两句的不同效果,体会当时两个人情感的共同点。
3、如果学生找到“他回头看看正在摆弄鱼竿的外祖父,突然感到心里涌起一股热流。”这句,我将说同学们借助你们丰富的想象力谈谈此时山米的内心活动。
总之,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让学生在课堂真正动起来。
三、悟哲理
语文学习既是思维和情感的实践活动,也是语言的实践活动,所以在感悟哲理,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围绕“什么是爱?怎么爱”这一主题创造句子进行爱的语言的语句接龙。于是我举例,学生往下接。
爱是外祖父用来震撼山米心灵的一剂良药;爱是山米走向人生新起点的一座桥梁;爱是放学后早早回家,让家人不再焦急等待;爱是将揉成一团的废纸轻轻放在墙角的纸篓;爱是把一张作业工工整整写好,让劳累批改作业的老师赏心悦目;……
通过这种方式把主旨与语言实践结合,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以致用,把爱延伸到生活中。
(四)作业设计
选取一个自己熟悉的人,运用外貌、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写一篇小作文叙述一个发生在他身上的关于“爱”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山米与白鹤
品语言: 滚、吼──激怒
读内心: 同感 ── 共鸣
悟哲理: 救鹤── 爱
板书既体现教学思路,又是学生自学小说、欣赏小说的方法。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大家好,这次我说课的内容是《五柳先生传》,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在本册书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且《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的篇幅精短,内涵深刻,所以作为重点内容来学习。
本文的教学目标
1、识托名自传的独特写法,感受其自然平淡而形象鲜明的写法
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3、背诵全文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目标1,难点是学习目标2。
我采用的教学手段有实物投影,录音。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思路的,教法启法诱导式,分层教学,学法为讨论式,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品味意境。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
主要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环节,才艺展示,简介陶渊明背诵其诗《归园田居》(目的,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导入新课)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关于陶渊明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陶渊明的作品,《五柳先生传》让我们再次走近陶渊明,了解陶渊明,同时向学生介绍传这种文体知识,明确本文是以史传的形式写得一篇自传,从文章整体结构上看,分传文,赞语两部分,一五柳先生即作者陶渊明。使学生对本文结构有大致了解,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1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①听课文录音,(全面感知课文内容)②学生自读课文,和(投影出示:要求语音正确,语句通顺,不读断句,找疑难点)(意在让学生初步领会文中词语和句段含义)③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将文中不懂词句找出来,向大家置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的形式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在这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①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五柳先生的呢,由学生边读边汇报,即“名号的由来、性格、爱好、生活、志趣”,(板书)
②默读课文,参照提示(思考:五柳先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小组讨论后汇报,,最后师生总结,(他是一个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人)(完成板书)
③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是如何评价他的呢,同学们齐读课文赞语部分,(在这里问题环环相扣,结合指名读默读,齐读,加深学生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④为了能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全面地了解五柳先生,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赞语部分的哪句话与前文的不慕荣利相照应,快速跳读课文,找出来,找出后再次提问,本来在当时乃至当今社会追求慕华富贵者大有人在,而我们的五柳先生却不慕即作者陶渊明,却不慕不汲汲,你对此举有何认识和看法,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怎么做中,小组讨论后汇报,得出两种结论,一是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二是他消极避世,不能勇于面对现实,教师总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三层次的诵读:品味意境。陶渊明的作品以其语言的平淡自然、形象鲜明而著称,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朗读比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为了检测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分层次设计了三道练习题。
第一题(基础题)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五柳先生传》作者是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朝诗人,本文作者托________________之名为自己作传。
1、第二题(能力题)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因以为号
②亲旧知其如此
③短褐穿结
④造饮辄尽
第三题(潜能发挥题)小练笔:根据本文所学的知识为自己作传。
第四个环节:小结:学生自我汇报后由教师总结
第五个环节: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课,献给母亲的歌。是在学习了课文胡适的《我的母亲》、课外阅读老舍的《母亲》之后,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引导他们感受爱、理解爱、奉献爱。通过本课多侧面的认识母亲,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全面了解母亲一生的酸甜苦辣,能够理性的思考母爱;培养用多种方式(实践、口语表达、写作)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说学情
从年龄发展阶段来看,八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加速发展,独立性增强,他们对父母的教育方法有了自己的评价。但在心理上的不成熟又导致他们看问题的偏颇,从而引起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与父母交往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部分学生心安理得地接受别人的爱而不知回报。
从地域特点来看,马王堆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大部分的'家长可分为两类:一部分是批发市场经营户,早出晚归,与孩子相处时间少、沟通能力较差;另一部分是本地拆迁户,生活一夜暴富,对孩子要求较低,溺爱较多。我们的学生与父母缺乏交流,缺乏相互了解。
从写作实践来看,学生写作的困难主要是缺少素材或不会积累素材,尽管母亲是自己最熟悉的人,作文时还是搜肠刮肚、编织故事,文章干巴巴的,人物形象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我曾经在教学中总结过一个笑话:学生笔下的妈妈们统一干三件事,感冒发烧,半夜送医院,凌晨守床头;放学暴雨,送伞湿自己,背过臭水沟;考试砸锅,不但没臭骂,安慰暖胸口。
三、说教材处理
针对以上情况,我对教材进行如下处理:
1.将情感激发的重点放在了解母亲上。原来教学本课时,将课堂重点放在激发对母爱的体验上,但是这样缺乏了对现实生活中母亲的了解,这种对母爱的体验容易流于形式,变成了名家名篇名句做代言的局面。在本堂课的45分钟里,学生要做到透彻地了解母亲是不可能的,但我希望他们能意识到母亲的社会身份不仅仅是儿子的妈妈,她还是妈妈的女儿,丈夫的妻子,以及公司的职员等等。也就是说,母亲不是仅仅为儿女而存在的,她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她对儿女的爱不是天经地义的,是伟大的无私奉献。
2.将写法指导的重点放在如何观察和体验上。如何了解母亲,就从日常生活的观察入手,观察母亲的外貌、言语、行动等等,在观察的基础上,体验母亲的内心世界,感受母亲对生活的态度,对自己的关爱。
3.将课堂成果的重点放在课外完成。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堂课正是激发学生愤和悱的过程,而不是形成某个成果的过程。除极少数真正了解母亲的学生在这堂课能获得巨大的成功的喜悦外,大多数学生会体验到自身的不足。而这种感觉正是他们在课外的生活中进行自主探究的动力之一。真正主动地去了解母亲,完成对写作素材的积累,都得靠在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为了更好的完成课外学习的部分,在学生的学案设计里,我将每一个成果展示部分都分成课内和课后两部分,对学生的课外探究进行鼓励和督促。
总而言之,我对本堂写作课的定位是:它是生活的楔子,主体由课堂拓展到课外,指导和鼓励学生深入生活达成目标;它重情感体验,淡化技法指导,鼓励体验真情,自由表达。
所以最后本堂课确立的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如何真实而立体地认识母亲,鼓励在生活中对母亲的观察和体验,积累素材,笔下人物能富有个性特点;能敞开心扉,向伙伴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交流时不走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体验和探究活动过程中激发情感共鸣,鼓励通过自主探究深入生活了解自己的母亲,更好地与母亲交流,运用多种方式(实践、口语表达、写作)表达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主动地了解母亲,体会母亲的情感,能够理性的思考母爱。知道如何去爱母亲,如何表达这种爱。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27课。它是一篇散文,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
《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虽然冠名为“记”,实际上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游记,而是借题发挥,表现作者在政治失意中旷达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表达了自屈原以来文人士大夫兼济天下一脉相传的报国情怀,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教益。其语言骈散结合,表达方式灵活,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为一体的千古美文,是很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的。
教学重难点:
鉴于本课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及课下注释全面的特点,我把教学的重点设为:引导诵读,理解文本。难点则预设为:理解作者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抒写复杂的情感。这是因为学生受到年龄,阅历和人生经验的局限理解起古代迁客骚人的感情会比较困难的缘故。
二、目标分析:
(一)三维目标确定: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掌握稳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及文言虚词的用法。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的特点。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反复朗读,品味意境,读出情感,领会本文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感目标:理解文中的主旨句,激发爱国热情,胸怀天下,做一个大写的人。
(二)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初二学生,通过将近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方
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并懂得一定的朗读技巧。这篇文章较浅易,对于文章的主旨句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还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分析理解等方面的能力。本文的语言极尽音韵节奏之美,不反复吟诵则不能尽其兴,因此,不同形式的诵读将贯穿整个授课过程,以读促学,以读生情,以读明理。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基本知识,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鉴赏阅读上。
(三)、教法学法分析
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①朗读法:为了营造氛围,实现教学最优化。而且这篇美文意境博大精深,极富感染力,所以我借助多媒体播放名家配乐朗诵,并以岳阳楼风景图片为背景,营造出诗意的学习氛围。
②点拨法:利用本文的语言优势,进行朗读技法点拨,引导学生诵读,提高其朗读能力。
③讨论法:结合课文条理清晰,文意浅显的特点引导学生充分交流,探究文本的结构及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2、学法
①反复“读”。以朗读训练为主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博大胸怀,并从中发展自己的朗读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在学习中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理解的能力,所以,我在赏析环节充分利用勾画和批注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六个环节。
(一)、教学准备阶段。作好课前铺垫,培养收集和整理信息能力。
(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同时,为深入学习文本奠定基础)我要学生:1、利用注释及工具书疏通课文;2、分为两组查找资料。:一组搜集有关岳阳楼的资料并将它写成《“岳阳楼”导游词》;另一组搜集范仲淹的有关资料,并整理成《走近范仲淹》。学生要充分利用教材、图书馆、网络等。
(二)、教学活动阶段。关注学生个体体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第一,主体参与,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导入新课。为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拉近学生与学习对象的距离,提问:我国有四大名楼,其中我们湖南就有一座,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岳阳楼)同学们想到岳阳楼一游吗?那就请我做大家的导游吧!利用多媒体有关资源介绍岳阳楼。同学的解说,优美的背景音乐,把学生带入了具有浓浓文化氛围的岳阳楼。
然后再利用名言“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引出课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阅读文本,理解作者感情,我再次设问:范仲淹是怎样一个人,你知道有关他的故事吗?
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课重点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播放名家范读,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作者记了岳阳楼的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呢?并找出文章主旨句。声情并茂的朗读,屏幕上古色古香的.岳阳楼,使学生完全置身于具有浓浓文化氛围的岳阳楼中,学生能初步感受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第三,选读、美读,把握作者感情
为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先说说对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再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理解的。最后让学生美读文本,融入文本的情境之中。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选第三、四、五段探究朗读。选择相同段落的可组合成学习小组。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分角色对比美读(探究第三段的同学读第三段,写景句男生读,抒情句女生读;探究第四段的同学读第四段,写景句女生读,抒情句男生读;第五段全体学生读,男生读问句,女生读答句)。
第一、二段的理解是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问题是:1、剩下一、二段写了什么?它们与主旨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2、你认为该怎么朗读?学生分组探究朗读。学生汇报朗读,师生点评。
第四,齐读、美读,读出感情
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进一步受到情感熏陶。我用抒情的语调激发学生朗读激情:同学们,想象我们登上岳阳楼,眼望浩浩汤汤的洞庭湖,一起来表达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心声吧!打开多媒体“背景资料”中的“背景音乐”,学生一起配乐美读全文。
第五,联系生活,畅谈忧乐观。
为了让学生实现与自我的对话,完成自我价值观的提升。于是,我说:同学们,父母不理解时你痛苦过吗?与同学发生不愉快时悲伤过吗?学了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请以“ 时,我想对自己说……”说一段话。
第六,拓展思维,丰富知识
为了拓展学生思维,丰富知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及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我将学生分为四组,要求每一组都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分别探究:(1)、我国四大文化名楼特征;(2)、与四大名楼相关的诗文;(3)、二至三位名人的人生观;(4)、与岳阳楼洞庭湖名胜比较,谈谈如何开发与利用东江湖的旅游资源。然后安排学生在第二课时交流,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学生在探究和交流过程中,能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厚底蕴,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对东江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的探讨,开发了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树立从建设好家乡到建设好祖国的崇高理想。
板书设计:
我考虑以“事、景、情、理”四字为主线,并截取文中相关的关键词语进行板书,对应整齐,一目了然。
岳 阳楼记
范仲淹
事滕子京谪守
阴 ———— 悲
景 情
晴 ———— 喜
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五、效果分析
本次教学使我认识到:多媒体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的合理运用,能一改沉闷的课堂,使之图文并茂,声情并茂,活力四射。它能创设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生灵动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认知与情感协调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养素同时受到熏陶,使新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因此,面对教育的挑战,我们必须更新观念,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大胆尝试利用、挖掘、拓展并整合教学资源,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包括使用简捷方便的多媒体,优化教育过程,激活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苏州园林》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一篇说明文。作者叶圣陶先生没有按照常见的空间顺序,而是采用了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介绍了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使读者随着作者那赞赏和眷恋的笔触领略了人工营造的优美园林所体现的自然美和人工美。根据教材编辑意图,初中第四册的阅读教学,主要是联系生活,着重培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而作为本单元的重点课文的《苏州园林》,编者把它编排在单元之首,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因为说明文这种体裁学生在初一时就已接触过。(如初中第二册第三单元)所以,对于本文的学习既可以巩固已学的知识,又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它对本册的第二单元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因此,从教材的编排位置来看,它体现了循序渐进、学以致用的教学规律,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作为初二的学生,已完成了从小学到初中的衔接与过渡,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正逐渐形成,说明文已学过一个单元,有了一定的说明文语感,同时也初步掌握了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如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等,但仍需继续加强巩固提高。据此我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要求,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A、掌握生字词。
B、整体感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C、理清思路,把握本文的总分结构特点和说明顺序。
D、掌握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E、在诵读中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2、能力目标:
A、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B、培养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赏析品味文章、段落、语句的能力。
3、德育目标:
A、引导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主要特色,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及对祖国秀美园林、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B、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巧夺天工的苏州园林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3、教学重难点:
《苏州园林》是一篇准确地把握了客观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它介绍的不是苏州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所以,它不像一般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的路线进行叙述,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叙述。
据此,我把本文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把握本文的总分结构特点和说明顺序。由于本文作者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同时他是苏州人,对苏州怀有深厚的感情,这从他曾说过的“想童年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两句中就可知晓,正因如此,他才写出《苏州园林》这样极富特征而又语言生动的文章。所以我把本文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在诵读中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相辅相成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作为老师,必须努力改进课堂教学。《苏州园林》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学习的主要方法就是朗读,所以应采用“诵读法”,让学生在诵读中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在品味探究中,我准备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懂得学习,懂得发现问题,然后采用“探究学习法”,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利用合作式、探究式、研究式的学习方法,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并稍加点拨在阅读和仿写中学会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从而学写简单的说明文。此外,苏州园林之美,闻名全国,誉满世界。在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借助课件将一幅幅苏州园林的美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直观感,便于理解课文。同时,根据课文内容和初二学生的能力、水平,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分析理解本文的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思路,通过圈点评析,帮助学生找出中心句、说明方法等,引导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多角度地训练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让他们养成合作、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确定以下学法指导:
A、预习课文的方法。
B、朗读文章的方法。
C、质疑的方法。
D、赏析品味语言的方法。
对于本课的教学时数,拟两课时完成。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1、激趣导入:
先让学生与我一齐背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背完问:“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哪儿的景色吗?”明确:杭州西湖。然后再饱含激情地说以下的话:同学们,如果有一个地方能囊括天下的美;如果可以在那个地方见到江南大才子文征明的工巧设计;如果这个地方可以融精致优雅、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于一体;如果可以在这里看到奇山异石、深壑邃洞、天然清秀、明净深幽——那么,这个地方会是哪里呢?(稍停顿时一下,让学生猜一猜。)对,一定是苏州园林。确实,苏州园林之景,如诗如画,无不令人心向神往。让我们一起走进《苏州园林》,跟随叶圣陶先生去领略那苏州园林醉人的胜景吧!
(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欣赏苏州园林的美景,课件一)
(这一导语的设计,以优美的语言描绘苏州园林,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向往之情,从而使学生愉快而主动地走进文章的画面中。)
2、板书课题、作者,然后让学生介绍所了解的作者的情况和写作背景。
(这一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因为初一时已接触过叶圣陶的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那么让学生介绍作者,应不是难事,如忘记,可适当提醒。)
3、抽查学生掌握生字词情况。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有助于积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4、请学生说说学习说明文应从哪几方面入手?明确: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的语言等。
(二)自主学习,内容呈现,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读准字音。
2、以导游的身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比一比看谁复述得最好,不能复述的地方做上记号,别人复述时注意听。学生复述后,教师应点评,多鼓励,少批评。
3、朗读课文,注意语感、读书的节奏、感情的抒发。
(三)合作学习,师生互动:
1、让学生找出概括苏州园林的共同点的句子和各段落的中心句。
2、请学生将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讨论研析,教师巡视给予点拨引导。
3、学生画出描写苏州园林美景的语句,共同欣赏。
(四)探究学习:思考题:
1、苏州园林给作者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2、苏州园林有什么整体特征?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苏州园林?
4、划出3—9自然段的中心句,想想与前文有何密切关联?
5、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请圈出本文有“图画”之意的词,然后再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归纳板书。
1、2、3题难度不大,估计学生能很快就能找到所以,尽可能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回答,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题前一问题容易解决,关键是后一问题,先选两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这一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从而掌握本文是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展开的,条理清晰。
5题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讨论后再明确。
(五)赏析品味语言:
1、完成练习二,让学生懂得写说明用词既要准确,又要生动。
2、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六)质疑:爱因斯坦说:
“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本题就是要让学生各抒已见,独立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一句中的“蔓延着”与“蔷薇木香”搭配不当。
(七)小结:
1、让学生说说通过本课的学习收获。
(叶圣陶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收获,那么他们也就懂得了学有所得的道理。)
2、教师小结见板书。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晰有序,实在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希望同学们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借鉴作者说明的技艺,力求学以致用。
(板书的设计意在突出本文的教学重点,体会抓住事物特征说明事物,再现总分的结构形式。)
(八)迁移训练:巩固知识,学以致用。
出示课件四:
1、仿句训练:“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讲究……讲究……讲究……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要求:仿照本段,利用总分总的格式写一段话,要求分说用一组排比句。
2、运用你所学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简单介绍你经常使用的一种文具,要求说出它的特点。
(九)作业:
课后查找有关中国园林的图片和资料或文章,共同交流欣赏。
附板书:苏州园林
亭台轩榭的布局(分)(总)(分)角落的修饰
假山池沼的配合,图画美,门窗的图案
花草树木的映衬(主)(特点)(次)色调的处理
近景远景的层次,顺序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观潮》说课稿06-26
人教版语文《散步》说课稿11-17
小学语文说课稿07-04
语文说课稿(精选15篇)11-19
《画风》小学语文说课稿12-04
(合集)小学语文说课稿07-16
《钓鱼的启示》语文说课稿04-22
语文说课稿(合集15篇)10-19
语文说课稿通用15篇09-29
小学语文说课稿通用15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