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作文汇编6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生的作文6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生的作文 篇1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十分宝贵,我们的人生都有我们所珍惜的人和事。
看过一段话,人生的路上就像坐火车,只不过下车的地点不同,有的先下车,有的晚下车,只不过无论早晚,都要下车。
其实想到这,真的是挺吓人的,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会消失,无人记得,多年来的努力换来的一切,车,房子,还有自己爱的人,爱自己的人。
难以割舍的东西太多,往往成了我们的牵绊,当我们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总会牵扯到太多的'事情,放心不下家里的人,不能迈开步子前进。
说到难以割舍的东西,大概就是亲情了,无论走到哪,身在何处,时刻牵挂惦念的还是家里的亲人,在遇到烦心事,第一个想到的也是家人,工作上的不顺利,也会想到家里,学习的远方,也想回到舒服的家中。
这个世界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我们难以割舍的,春天的花花草草,树枝发芽,夏天的飞舞的蝴蝶,秋天的火红枫叶,冬天的白雪世界,大自然的雄伟山河,壮丽凯歌。
各地区的地方特色,美食小吃,各民族的风土人情,都是我们值得体验的,还有说走就走的旅行,远方的梦想和诗,人生的滋味百种味道,愿你我珍惜,细细品尝。
小学生的作文 篇2
作文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之一。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要有丰富的内容和巧妙的手法。这“巧妙的手法”也就是写作方法,它只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是老师所要教授的内容。而“丰富的内容”,就是文章的“血肉”,才是小学生写作的重点和难点,这需要的是丰富的生活体验,需要的只能是家长在生活中给孩子以方方面面的具体指导。一、多观察,多比较。二、多实践,多体验。三、多读书,多感悟。四、多练笔,多投稿。五、多规范,多赞赏。
辅导小学生写作文,难道不应该是小学老师的任务吗?让家长来辅导孩子写作文,不是学校老师在“推卸”自己的责任吗?很多家长是这么认为。其实不然。作文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之一。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要有丰富的内容和巧妙的手法。这“巧妙的手法”也就是写作方法,它只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是老师所要教授的内容。而“丰富的内容”,就是文章的“血肉”,才是小学生写作的重点和难点,这需要的是丰富的生活体验,需要的只能是家长在生活中给孩子以方方面面的具体指导。
一、多观察,多比较。
小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小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观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学会悉心观察,写文章时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具体、生动。茅盾先生十分强调观察对于写好作文的重要性,他说:“初学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家长该怎样引导孩子们做有心人,去寻找、去发现生活中的写作材料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教孩子怎样积极启动他们的耳、目、鼻、舌等感官去感知事物的声、形、色、味等具体表象,教孩子时时、处处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观察人、观察事、观察景、观察物,这样就能不断得到作文的新鲜材料。
家长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呢?
1、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的敏感性。家长您可能都有体会:让孩子看蚂蚁搬家,他能够看一下午,也不会觉得蹲得腿疼。这就是因为他有兴趣呀!孩子来到这个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世界,他充满了好奇,万物对他都有强烈的吸引力,家长可以借任何一种孩子感兴趣的事物鼓励孩子开始观察。孩子喜欢吃,您就可以让他比较各种美味的不同,就是同一种食品,也可以让他比较哪家的好吃,怎么吃会更好吃……也就是说,对身边事物总保持一种新鲜感:别人未看到的自己能看到;别人知道个大概的,自己观察得很仔细;同一个事物,每次观察都有新的发现。
2、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条理性。因为小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都比较薄弱,故而引导孩子观察时,要先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使孩子有目的、有准备地去观察。要教给孩子要按一定的顺序,让孩子有重点、有主次地观察,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从而在作文时就会有条理地表达。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无论是动的还是静的,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有一定的序。以静物来说,方位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之分;一件事也有起因、发生、发展、结果的过程。因此,在观察时,要引导孩子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同样,观察的顺序也有多种: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由近而远或由远而近,由景物到人物或由人物到景物,由部分到整体或由整体到部分。所以,观察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选择观察顺序。比如,观察一个较为常见的草莓就可以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观察顺序: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里、由看到尝的顺序。
3、启发孩子边观察边思考,培养观察的全面性。小学生观察最大的毛病是观察事物笼统,往往满足于表面认识,所以要教给孩子从细处着眼,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看得细,看得全面,也不难看出甲事物乙事物的区别,观察能力也从中得到提高。
怎么训练孩子观察事物呢?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问题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孩子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
鲁迅曾经说过:“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透彻,方能下笔。”我相信,只要家长重视对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养成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周围人和事的习惯,从生活的海洋里一点一滴地捕捉浪花摄取素材,学生的作文不再担心无米下锅,写的内容自然达到言之有物,写作水平一定会随之提高。
二、多实践,多体验。
我们生活在社会上,每天会碰到许多人,遇到许多事;碰到的人、遇到的事就是作文的材料。如果能仔细想想这件事包含了什么道理,正确认识后将它写下来,就可能是篇好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孩子的生活丰富了,感受才会深刻,写起文章来才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尤其是小学生,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就是写身边的人和事。如写“第一次__”,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该写什么,一是好多都忘记第一次是怎么做的了,二就是没有什么值得写的第一次。大多数写“第一次洗碗”、“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滑冰”……有的比较与众不同,写“第一次自己睡觉”、“第一次独自在家”、“第一次自己乘坐公交车”……单从这些题目中就可以看出:孩子们缺少生活!再如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或“一个令人难忘的人”时,孩子的作品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事例“千篇一面”,具有典型性的也多是从作文书上看来的!有很多事情本来该做的没有做过,该经历过的更没有经历过,面对这样的题目,孩子怎么会知道该怎么写呢?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多经历一些这样的事情,如让孩子自己支配零花钱,买自己的.学习用品、捐款等;帮助家长做家务;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朋友一起郊游等。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抓好生活这个源。让孩子观察大自然、接触社会,与各种人打交道。总之,作文训练的触角应该伸向孩子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孩子在生活中长知识、受教育、得到启发,用情感的波澜、生活的需要,激起他倾吐的欲望。
三、多读书,多感悟。
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的鲁迅说过:“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我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读多看,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高尔基也只是如痴如醉地大量读小说,再加上他的丰富阅历而已。
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是说,“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就写论写,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二是说,“厚积才能薄发”。要加强课外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
但是也有家长向我反映,说:“我的孩子看书是真爱看,每天捧着本书,看个没完没了,可就是作文水平不见提高,写来写去就那么回事,那是怎么回事啊?”这不就跟我说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相违背吗?其实不然。读书的效果并不是看读了多少,读了多长时间,而是看记住了多少,领悟了多少,能用多少。所以,读书并不是“捧着书一直看”。
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也要有要求:
1、选择好书。这个“好”包含着内容好、思想健康、文笔优美……孩子通过大量的阅读欣赏,欣赏文中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从中受到熏陶,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理清文章思路,接着诱导孩子回忆生活所见到的美景,让他们模仿作品畅所欲言,激发创作欲望,为下面的写作做铺垫。“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此言就是劝诫我们通过大量阅读与欣赏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文能力。
2、善于积累。好文章,一定要孩子们好好学习,积累词汇,积累句子,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把好的文章背诵下来,成为自己的语言,以后要用到了,就自然会联系上的。巴金曾说过,他背了很多文章,虽然自己没有仔细地去研究过它们,但在背了这么多的文章之后,至少知道文章是怎么一回事。
3、勤做读书笔记。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优秀的作品给人的启示太多,光靠脑记不行,还要教育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摘抄好词好句或片段,可以记录当时读后感受……学生在欣赏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知识与写作素材,为今后写作作好充分的准备。
4、多思考。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无非是想心思。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可见,构思对于作文的重要性。读书就要多想想作者的心思。想什么?不外乎想作者为什么写(文章主旨);写了哪些,不写哪些(文章内容);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叙述顺序);怎么写(语言和表达方法)。
只有加入了自己的思想去读书,书才能够读活,书中的知识才能够为己所用。
四、多练笔,多投稿。
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孩子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要想自己的孩子能够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不能单靠课程安排的每学期八次习作,更不能指望老师对孩子有多么多的“单独辅导”,家长应该把这种练习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
1、用笔对话。当发现孩子有什么优点或缺点时,当您有什么心里话想说给孩子听时,您不妨写给孩子看,那他就会写给您一个回复。
2、请孩子帮忙书写一些“文件”。例如,过节了,让孩子给朋友写张贺卡寄过去;爷爷奶奶过生日了,让孩子写一段生日贺词读给老人听;给远方的亲人联系时放弃使用电话、电脑等工具,用书信……这一系列的“文件”可是使孩子体会到学习写作是很用的,同时也提高了起书写的兴趣。
3、投稿。这就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关注各种比赛或征稿,然后鼓励孩子去参与。这样,孩子就能够在竞争中衡量自己的水平,体会失败的痛苦或胜利的喜悦,查找不足迎头赶上或再接再厉。
4、写日记。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也是最难坚持的一个习惯。要想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要么家长和孩子一起写日记,要么就需要老师在学校统一要求。这个习惯只有在大家多交流的环境中才能得以坚持,才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多规范,多赞赏。
这里的“规范”就是希望家长能够给自己立一些“规矩”,给孩子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例如,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书,而自己却经年不看一本书;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喜欢写作,而自己一到年底做总结的时候就“怨声载道”……这样的言行都会给孩子起到反作用。那该怎么做呢?
1、和孩子一起读书。这包含着两个意思。一是和孩子读同一本书。这样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作者的写作方法等,可以直接提高孩子的认识和写作水平。二是和孩子同时读书。在同一时间,家长和孩子读不同的书,然后互相交流读书的心得,既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广泛涉猎文章,节约读书的时间。
2、尽量说普通话,使自己的语言文明、规范。说家乡话对写作文有影响吗?有一些地方语言,孩子平时就这么说,但就不知道该怎么写。例如,“蹲”,有的地方话说“毂堆”,“毂堆”怎么写?(我也不会写,乱写了一个词)。不会写就查字典,查字典了还不会写,真麻烦,干脆不写了。尤其是小学生,哪怕遇到一丁点儿的困难,也会阻止他往下写作的激情。有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在描写自己时竟然用了“一张驴脸”,非常生气又失望。我一问,原来家里老有人这么说他,难怪孩子也这么说呢!所以,家长平时的语言更要文明、规范。
3、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家里人,用赞赏的语言多夸奖家里人。在我们中国,很多人对待自己的家人是苛刻的,是“百般挑不是”,感觉毕竟我们是一家人,“敢说出你的不是”是“对你亲”。可孩子并不会这么想。在写熟悉的人时,很多孩子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家人,可是又感觉无话可写,或者说不敢写——因为写也写不出好来。写妈妈吧,母爱那么无私和伟大,“她天天唠叨”;写爸爸吧,他又“一事无成”……当老师引导从琐碎的家务和繁重的工作中体现父母不忘对子女的关爱时,孩子还是一脸茫然。毕竟,他们耳朵听的最多的是批评的话,心中的这个“坏”印象很难“磨灭”,让他们怎么写出“好”来呢?
4、不要对孩子的作文要求太高。初学写作文的孩子往往会出现错别字多,语句不通,条理不清楚等现象,当家长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或过高要求孩子,孩子始终感觉达不到要求,只好放弃。《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的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所以,家长在评价孩子的作文时,不必拘泥篇章结构,无需苛求有无中心,只要孩子相信自己的眼睛,忠实于自己的心灵,“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这样的作文就是好作文。抱持这样的观点,对孩子的习作,我们就会多一些欣赏,少一些苛责;多一些感动,少一些失落。孩子在这样“随心所欲”的写作环境中才能“畅所欲言”,才能找到表达的快乐。
小学生学写作文犹如婴儿学走路,刚起步时,引导孩子就需要家长和老师这两只手同时用力,牵着学步。只有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之后,才可以慢慢放开家长的这只手,然后是老师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孩子不依靠别人自己走,并放手让他自己走。相信,在孩子学习写作的路上,有了家长的帮助和辅导,孩子一定能够走得更快、更好!
小学生的作文 篇3
味觉是脑子里记忆的一部分,是一种情意的提醒。味觉是多么的美妙啊! 糖果有甜甜的味道,咖啡有涩涩的味道,世界上的每一种事物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味道,有味道、有感觉,然后融合在一起﹔有了味道,有了感觉,就如同走过的道路上所遗留下的足迹。回忆里想起模糊较小时,我的视野所呈现的味道,是那熟悉已久妈妈的味道,从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每一副表情里,包含着爱,是一种爱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妈妈,真正爱她时,才能体会的到。
每当季节交替,早晚温差变化大,妈妈为了提升我和弟弟的免疫力,特地到市场购买香菇和鸡肉,再到中药行抓一点当归、黄耆、红枣、枸杞等温补药材回来,为我 们炖一锅汤,鲜嫩的肌肉吸满了红枣和枸杞的甜味,汤里头还有鸡骨熬汤所渗出胶质,香菇的清新芬芳早已经附着其上,汤味鲜美,在齿颊间滑过,留下的是久久散不尽的醇香,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妈妈的味道,淡淡中还透着甜,妈妈不是大厨师,也真的不是什么会精心烹煮、讲究必须熬炼出食物精粹的人,但她亲手烹煮的味道,是天底下独一无二的,再高明的厨师也调制不出的味道。不经意抬头,我发现了妈妈那满怀期待的双眼,有那么一刻的恍神,不知道妈妈是在期待着什么,我喝着汤,不禁赞叹:“好喝!”看着妈妈一脸欣慰的表情,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妈妈看见我把她用心做出来的汤喝得精光还赞美好喝时,从妈妈身上散发出来的是满 足的味道。
妈妈的味道可不是仅在饭桌上才能感觉到,在我五颜六色的衣服上,我能闻到妈妈的味道,那像阳光一般灿烂,月光一般温和的味道,不管是多么破旧的衣裳,一穿起来总是很温暖﹔在假日时的下午时分,我喜欢和妈妈一起走路散步到公园,一起欢乐的时光,在那个时候,我也能感觉那个开心的属于妈妈的味道﹔在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我最喜欢床的味道,我喜欢和妈妈睡同一张床,盖同一条被子,我就可以闻到这个清新的味道,妈妈的味道让我充满安全感﹔在成长的一路上,我总能闻到妈妈那鼓励的味道,这个味道激励着我学习,使我健康快乐的成长。妈妈的身上似乎总有百种味道,不论我身在何处,我都会深深记着这些耐人寻味的味道。
妈妈的味道,虽然没有诱人的香味,却有着一种朴素的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无处不在,呵护着我健康成长,这就是千般呵护,万般温暖的爱!我喜欢妈妈这种味道,惟有妈妈的这种味道是那样的独特,不需要世间作料的调配,而是自身发出的一种无可代替的味道。闻到这种味道我感到一种幸福、一种快乐,妈妈的专属味道让我迷恋,让我不能失去,谢谢妈妈专属的味道在我成长一路上陪伴着我,也就是这浓浓味道—幸福的味道。
小学生的作文 篇4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覆盖了下课的吵闹声,我们笔直的坐在凳子上,静静地等待老师的到来,奇妙的灯泡。
没过多久,老师顶着一个巨大的箱子走进教室。里面装着什么东西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当陈虹锦、吴承航从箱子里拿出几样东西时,我便满腹疑问地挤到前面。
“哇!好小的科技工具啊!”我吃惊地自言自语道。
得到小巧玲珑的科学工具,我满心欢喜,哇,里面竟然有桃仁般大小的灯泡!
科学老师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高兴地说:“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奇妙的灯泡。是这样的……”
“耶!”同学们都欢呼雀跃起来,要知道,这学期我们还是第一次作实验呢!
我们这组拿着电池,按老师说的,先把电线的'两头都剪掉,露出铜丝,再将铜丝的一端压在电池负极下面,然后再将灯泡放在另一头电池上,最后把电线另一头放在灯泡的连接点上。好了,大功告成!可为什么,灯泡迟迟不肯亮呢?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原来铜丝没对上点呢!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电灯亮了,我们四个人高兴得跳起来。
小学生的作文 篇5
海湾小学自20xx年成立了民族重点寄宿制班级以来,平均每年都在全县范围内招收了近200名少数民族寄宿制学生,这些来自偏远山区的农村孩子在我校收到了3年良好的教育后,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自身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都得到了极大的改观。海湾小学全体教师的努力得到多方肯定,因此,也吸引了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到我校插班就读。我校现在抛开民族班不算,普通班民族学生人数达到了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一,有的班级甚至达到了一半。
绝大多数民族班新生刚到我校就读时,汉语表达能力不强,少部分来自一类体制学校或偏远校点的学生根本连汉语都不会说,四年级的学生连基本的写话都不会,学习底子薄,语文基础差。大部分作文学生出现语句不通、内容乏味、中心不明、记流水账等情况。究其原因,是少数民族学生从呀呀学语起,说的是本民族语言,大部分上学后才开始学习汉语,汉语表达起步晚、基础差,加之受到本民族语言的影响,平时交谈习惯用本民族语言,不善于用汉语表达;甚至有些学生胆子小,怕说错话,不敢用汉语表达。这种不良的语言环境导致学生在写作文时出现语序混乱,语句不通顺。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比较少、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现代教育信息相对闭塞,造成他们见识少,知识面窄,使作文表达成了无水之源,无木之本。家庭教育较差,大部分家长文化知识有限,缺乏最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识,既无经验也无意识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有些家长整日忙于生计,很少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久而久之,形成了“只养不育”的局面。有些家长外出打工,将孩子寄托给其他亲属照管,这些留守儿童更缺乏基本的家庭教育。
针对这些困境和现状,我在这些年探索并总结出一条适应我校民族小学生写作提高的教学策略,为今后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作文教学提供出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征和身心发展来看,他们的知识几乎完全是靠兴趣获取的。因此,我在面对民族班新生糟糕透顶的作文时,我没有批评和责怪他们,尽量地挖掘闪光点并加以修改充实,将细心修改后的文章当成学生自己的文章在作文评讲课上朗读并点评。在班上创办作文园地,把学生有进步的作文让他们自习誊抄以后张贴在作文园地里。张贴的范围不局限于优秀作文,有进步的作文同样张贴。这样,逐渐消除培养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并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习观察的.习惯
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重视教学生仔细观察,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作文。四年级下期有篇课文《爬山虎的脚》,在教学的时候我就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有目的的观察,在课后,我又带学生观察了校园内的植物,并要求学生仿写,交上来的作文普遍有进步。在教学生写关于春天的景物的文章时,我向学校申请,带学生去春游落水湖,在春游之前,我就布置了观察任务,学生的春游的时候,我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男一定的顺序有条理的观察,并且将观察到的记录了下来。回来以后,我发现学生在作文时不再显得无话可说了,交上来的作文也不再是千篇一律了。学生体会到了观察成功的快乐,逐步养成了观察的习惯,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也增强了。
三、加强听说训练
对民族小学生而言,加强听说训练显得更为重要。我在语文教学时会随时即兴给学生讲故事,故事内容大多与课文内容相关,我讲完后,总会抽学生谈体会和感受,有时还开展讨论。长此以往,学生不光学会了听人说话要专心,并且养成了边听边思考的习惯。在上口语交际课时,对于部分胆子小,怕说错话,不敢用汉语表达的学生,鼓励他们先从说句子到能用汉语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鼓励他们把口头表达的东西加以梳理,写成作文。这样训练一段时间以后,学生交上来的作文语句通顺并有条理多了,篇幅也增加了不少。
四、加强阅读积累,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是写的根本,没有了阅读,写作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民族地区的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词汇量少,写出的作文干巴巴的。为了使学生增加知识面,让学生腹中有物,写作文时得心应手,我就非常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一是带领学生到学校图书室里,让学生自行挑选自己喜欢的读书,进行阅读,并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内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收集作者好的词汇和句子;二是鼓励学生相互借阅书籍,培养阅读的兴趣;三是引导学生对收集的词汇和句子加与理解、进行分类、灵活运用,分析作者怎样围绕中心立意谋篇的。通过琢磨咀嚼,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四是引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将一些对自己作文有用的材料摘录下来,归类整理,经常翻阅,力争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五是灵活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使之变成自己的阅读储备,进而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五、联系实际,拓展题材
进入高年级后,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人和事、写家乡的景色、写家乡的变化、写民族生活、写民族文化、写民族风情等成篇的文章。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教材内容逐渐倾向于城市化,我尝试让学生写一些想象及时事题材的作文,交上来的文章却不尽人意。为了拓展学生的写作题材,我会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带学生到多媒体教室去观看我精心收集的专题片以及影片,利用班会课和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主题演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慢慢的,学生们也能写出热点时事作文了。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症下药,从而找出一种适应自己教育对象的方法。这就是我一直以来努力探索的民族寄宿制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策略。
小学生的作文 篇6
上午,外婆来到我家,我一见到外婆就激动地跳起来,可是惊险的事发生了。
我拉着外婆走进我的房间,因为我等不及地想把我刚学的阮拿出来弹给外婆听。惊险的一幕发生了:我刚拿出阮,就立刻尖叫起来,一条巨大的四脚蛇从我的'阮上迅速爬过来。我慌忙跳到床上,并大声呼救“妈妈、外婆,你们快来!”
最后在外婆的帮助下,有惊无险,打死了四脚蛇,保住了我一条小命。
【小学生的作文】相关文章:
小学生作文11-30
小学生作文(精选)07-06
小学生作文12-02
小学生的作文12-24
小学生的作文09-25
【经典】小学生作文12-08
未来的教室小学生想象作文_小学生作文05-14
小学生作文难忘的小学生活12-08
作文评语小学生09-07
小学生中秋作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