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研究

时间:2024-06-13 15:36:46 小学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作文教学研究,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1

  20xx年3月开始,我校在市教科所和镇教委普教办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的研究。在研究中立足农村学校实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进行扎实有效的作文教学研究,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之路。现将该研究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研究背景:

  小学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倍受争议,小学生怕作文,愁作文,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脱离现实生活的不争事实,使作文教学陷入了困惑和危机中。原本丰富多彩、生动自然、情趣十足的生活,在学生脑海中竟很难留下印象,原本使人愉悦情感、吟咏成趣的写作活动,竟成了令学生搜肠刮肚、望而生畏的苦差事。尤其在农村,小学生由于见识少,知识面窄,作起文来更是闭门造车,内容空洞,情感缺乏,不会从身边选材,学生作文成了无源之水。

  我镇地处农村,教师的应试思想较为严重,作文在考试时由于阅卷教师往往在分数上人为的缩小差距,导致教师在作文教学上产生了惰性,平时不甚重视作文教学,久而久之,有的语文教师作文教学处于应付状态,简单机械的让学生仿写或背作文,竟不知如何教学生作文了。

  学生作文是一项集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等于一体的复杂的脑力劳动,写作过程往往是学生心理和情感的体验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为生活而写,作文便成了人际交往和生命感受的过程,培养学生习作是语文教师的重点工作,我们觉得确实应该进行扎实有效的作文教学研究,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之路,进行小学生活化作文的训练,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因而我镇中心教研组的语文教师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从农村生活的实际情况出发,尝试着迈上了“生活化”作文教学改革之路。

  二、研究的组织

  为了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学校首先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具体

  分工如下:

  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有:

  组长:

  组员:

  三、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分三阶段:

  1、准备启动阶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工作目标:为课题的启动作充分的准备工作。

  主要工作:成立课题组,进行课题论证,召开课题论证会;组织学习,培养实验工作的有关人员;广泛吸取意见,进一步完善课题实验方案,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2、深化研究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

  工作目标:全面实施课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学习和吸收先进的作文教学理念,努力在实践中探索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新思路和操作方法。完成实验方案所规定的实验内容,达成课题研究目标。

  主要工作:规范实验操作,深入开展实验研究,召开实验研讨会,整理和分析实验资料,组织撰写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初步形成实验研究成果。3、结题总结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0月)

  工作目标:全面形成课题成果,达成实验研究目标,课题结题鉴定。

  主要工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检测报告,举行研究论文报告会,编印论文集、学生优秀作品集。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以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理论为依据,侧重于实际应用,注重操作功能。实验的目的是计划和实施具有现实生活气息、植根于生活土壤里的作文教学措施,解除小学生封闭狭窄的生活困扰,沟通学生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作文“假”、“空”“套”的尴尬现状,为作文教学注入活力。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坚持以下三个开放的思想:

  首先,教师的作文教学思想开放。教学中让学生明确文章是表现生活、再现生活的,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用自己的话表达真情实感,可以弘扬真善美,也可以抨击假恶丑。让学生牢记习作的内容和情感都来源于生活实践,来源于对生活的敏锐的观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其次,作文内容开放。提倡学生“我以我眼看世界,”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在习作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学生接触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作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受教学时间及条件的限制,不可能组织过多的课外实践活动,有的教师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观察、熟悉要写的事物,获得情感的体验,激发学生习作的情趣,达到学生习作有话可说,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的目的。在习作体裁上不拘一格,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发表某种意见的议论文;介绍、说明事物的说明文等都可以采用。此外,语文教师不拘泥于每周两节的作文课,把作文训练延伸到家庭,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采取课内作文、课外练笔,写日记、周记,记读书笔记,编辑作文选等多种训练形式,多渠道全方位调动小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再次,训练角度开放。在教学中老师们独辟新径,从低年级开始,教师以“口语训练”为抓手,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我以我口说我心”。中高年级段的教师则从“情感”、“兴趣”、“情境”、“想象”等方面入手,训练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步具有对生活的敏锐的观察能力、捕捉能力和表达能力。

  从总体上看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解决了小学生习作脱离生活的问题,把“观察、思考、表达”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不再没啥可写,真正成为了习作的主人。

  四、取得的研究成果

  三年的课程改革实验,使学校的作文教学工作出现了勃勃生机。

  (一)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了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农村小学与城市相比较又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历史的长期沉淀形成了当地丰富的人文文化,酝酿着一坛坛思维美酒,蕴藏着一个个勃发的理想,如何利用这一优势,开辟一条小学生习作路,《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课题正体现了这一点。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使我校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了提高,编印出版的学生作文集《七彩阳光》集中展示了我校学生作文的提高水平,受到全市小学教师和学生的好评。20xx年“天泰杯”青岛市中小学生寒假征文中我校五年级学生昌赛写的《普通话》荣获一等奖,在《青岛日报》上发表,昌赛同学并在由青岛日报社组织的颁奖会上代表76名获奖学生发言。

  (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得到提高

  1、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2、培养了学生的品德。3、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师语文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使我校教师的学识与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研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的就达十多篇,其中:李安宁老师的《我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实践新课程的感悟》获省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张秀梅老师的《解决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关键》获青岛市小学语文教学优秀论文一等奖。贺利民老师的《浅析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获青岛市小学语文教学优秀论文获二等奖。柳淑凤老师撰写的论文《“模式入门、积累提高、兴趣调动”作文教学法》在《青岛教育》上发表。同时,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将不同学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语文教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大语文”观。

  (四)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教师的观念和研究的水平有了明显的变化。其次在《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途径》课题立项后,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其中,热情十分高涨,一方面组织指导和参与,另一方面积极进行理论探讨,把活动中的点点滴滴即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提炼,概括和总结。我校编印《携手走进作文天地》是我校语文教师优秀作文教学经验的集中展示,在全莱西市得到推广;20xx年9月我校成功举办莱西市《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现场会,得到与会专家和老师的赞誉。撰写学术论文或实验报告,如条件成熟,将编印一本《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论文选》。

  (五)课题的开展,给学校带来跨越式的发展。

  全体教师参与课题实验已成为我们院上中心小学的特色工作,学校先后为莱西市生活化作文教学现场会、青岛市中小学生学习心理教育现场会成功地提供了现场,并在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交流。《重视作文教学,让作文走近生活》的经验材料在莱西市市20xx年作文教学工作现场会上进行交流。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2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基本特征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学习各类学科知识的起点。而在小学阶段,语文是很重要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作为衡量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阶段学生在写作方面尚不成熟,只能从最简单的看图写话开始,逐渐加大写作难度。因此,小学阶段,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加强学生作文能力培养,强化学生写作能力,促进写作水平提升,为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社会要求。而人才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则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当今时代,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革新,促进课堂教学现代化发展。但是,当前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很多事情并没有客观理性的认识,而学习的一切皆建立在兴趣基础之上。因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实际课堂教学上,很多教师的教学由于建立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基础之上,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严重影响学生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2。教师的教学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

  小学生年龄尚小,存在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持久,喜欢做小动作、开小差等不好行为习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因为学生这些特点而感到烦恼。其实不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站在学生角度理解和思考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势必就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实际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备课或者上课时,没有充分立足小学生心理年龄发展特点,仅以自己的习惯和思路进行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整合策略

  以上,笔者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那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怎样将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有机整合,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不断提升呢?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作文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近年来比较流行也比较实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起来,通过创设作文教学情境,实现小学作文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例如,在学生进行写景作文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景色图片、视频等,让学生通过有效观察,写出生动的作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相比较传统干巴巴的口述描写,会显得更直接和生动,有利于学生观察,并通过观察写出优秀的作文。

  2。利用信息技术丰富作文教学内容

  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根据课本的内容,让学生看图写话,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会安排一些作文训练项目,如日记等。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出现一个教学现象:学生写作时往往觉得头疼,无处下笔。“作文难、难作文”的教学模式由此出现。在信息技术背景之下,教师将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有机整合起来,可以丰富作文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对于一些看图写话作文,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那些静态的图片变成动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一些写人记事的文章,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过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

  3。利用信息技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对于写作而言,素材积累极为重要。素材积累是通过阅读实现的。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强化学生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为学生积累阅读素材,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实现学生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3

  摘要:小学生的作文毫无新意没有任何新颖的内容和亮点,出现套用多年前的事例来写作。本文分析作文教学现状,根据实际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一些作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

  小学作文教学工作开展并不理想,教学效率低下,许多人认为小学作文训练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小学生没有写作的动力,他们也没有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没有具体的写作材料可以组织,导致他们在写作时出现流水账式的叙述,没有明确的中心意思表达,语句表意重复繁琐,更谈不上层次清楚和详略得当。大多小学生的作文都存在着言辞干煸、或过于堆积华丽词汇、或语句不通畅不流畅、或脱离实际、天马行空等情况。长久以来,人们只关注教师应该用何种方式去教学生,却没有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过,如果我是学生,我会不会接受这种方式,这种方式对我是否有用,这是不是我喜欢的方式。小学生处于的特殊的身心发展阶段,写作能力比较弱,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创新教学方式,需要让小学生的作文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能够把今天或以往发生过的什么有趣的事情叙述清楚。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收集和整理一些写作可用的人和事,坚持写好日记和周记,让作文更真实、更具体、更有生活气息。

  1叙写真情实感、展现孩子自我

  作文的模式化的问题十分严峻,套用作文书上的所谓范文,一些十几年前的文章,比如“我帮助了一位老奶奶过马路,她夸奖了我,我胸前的红领巾迎风飘扬为我骄傲。”诸如此类的语句,学生们沿用至今,老师一看便明了。由于现在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家里随时随地可以用电子设备上网,现在的小学生也早早接触电子设备甚至比许多大人都使用的`流畅,他们轻松搜索网上的文章进行摘抄行为,容易形成抄袭作文的坏习惯,写出的文章更是没有创新。小学生考虑问题比较肤浅,表达情绪也比较浅显,与初中生高中生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时要根据他们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比如小学生最大的特点便是天真活泼,他们能够写出充满童真趣味的作文。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对小学生写作的要求,要表现出学生的真实想法。但就目前而言,小学作文存在着情感空洞的问题,他们过多的堆砌词汇,表达方式过于单一,无法通过语言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小学生在文中表现自己开心通常使用“我非常的开心”“今天真是开心的一天啊”像喊口号一样,过于肤浅也过于空洞。教师要给孩子明确,写身边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写出人物的真实形象和性格特点,叙述清楚一件事的来龙去脉,还要学会祥写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细节,略写一些无关紧要的句子,作文中要有自己真实的想法,或爱或恨,或同情或感动,都要真切的表达出来。

  2多媒体情境设置,鼓励学生看图写话

  当一个人对某样事物感兴趣时,才会去探寻才会竭尽全力努力达到自己的目标。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才能促使小学生喜爱上写作。巧妙使用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也是不错的选择。多媒体有着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教学内容。相比传统的板书,多媒体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多媒体来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对人外貌的描写,老师可以展示出一个人的形象,然后让学生用文字描写出人物的面部特征和衣着特点,走路姿势和手势动作等等,可以通过图片展现出如“明亮的双眼”“乌黑的头发”等,用各种特征的图片,给学生最直观的形象冲击,让学生们学会通过观察来描写细小的特征,在写作时不再局限于一个套路,而是可以用自己语句来描绘出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还可以通过一个小动画,比如龟兔赛跑,让学生们进行对这段视频的描写,学生既可以看得开心,让学生叙写描述清楚一件事。这样的展现方式和即时写作训练,能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参与激情,

  3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做好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生的写作应当贴近生活现实,作文就应该是小学生日常生活的记录和再现。小学生写作的素材也应该从自己生活中寻找,让他们基于自己生活的经历组织语言、娓娓道来。教师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提取所需的素材;让学生们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在作文中融入生活,抒写生活,让他们看鲜花盛开是什么样的姿态,大树是怎么巍峨挺立;让学生们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从大自然的馈赠中学习到如何描绘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比如很小的一件事蜘蛛结网,教师要让学生们思考蜘蛛为什么要结网,他是怎么结网的,结网时候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小蜘蛛经过了哪些辛苦的努力,是不是经历了失败和挫折,面对大风的阻力和人为的破坏,它又有着怎样的表现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一方面训练了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给了学生很多的人生哲理。

  4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升基本的作文能力

  要鼓励小学生平时多读书,从书中汲取知识,学习写作。课外阅读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好的语句段落可以进行摘抄,在自己写作时,加以引用或仿写。同时课外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在写作中能够随手拈来,引经据典,让文章的可看性更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还能感受到语言的美丽和文字的力量,同样一个动作的描写,为什么别人描写的如此生动,而自己描写的却生涩生硬,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此提升在写作上的能力。总之,小学生作文最重要的便是让学生基于生活,多加进行课外阅读,扩充学生的知识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积累多样化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对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走出害怕写作文的误区,能积极主动地多读书、勤书写,用写作记录人生、抒写情感,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4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作文写作较为空洞

  受年龄、性格、家庭以及兴趣爱好等的影响,小学生的思维与成年人的差距特别大,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心理状态等都还处于成长、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大多充满童真以及童趣,这时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还比较空洞,就连学生自己也不明确自己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这样按部就班、生搬硬套的作文,完全没有内涵可言。

  2.作文写作没有从实际生活出发

  作文写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文写作,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将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说自己收集到的素材经过一些技巧,巧妙地整理出来,让它成为一篇吸引力十足的作文的过程,而学生寻找的这些素材都是以实际生活为基础的。由此可见,学生写作必须以生活为基础,只有从实际生活出发,才能写出感人肺腑的作文。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

  1.切实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习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很难更改的一种行为表现,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写作习惯,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相反的,它需要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而不是急于求成、胡乱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坚持写日记、为学生创造一些学生动笔的机会等。比如,教师在讲授《丑小鸭》一文时,就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如果你们是丑小鸭,你想对其他动物说什么呢?你是怎样看待丑小鸭的呢?”然后再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而不是一些花哨、无厘头的东西。

  2.从生活出发,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

  创新,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相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求教师要能够从实际生活出发,不断地将作文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让学生不断地去观察生活。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学生可以利用的素材,让学生去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趣事。其次,教师应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只是一味地沉浸在书本当中,殊不知,来自于大自然、日月星辰等的素材比学生坐在教师里空想要来得真实。

  3.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做的,就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学生建立一种开放性的课堂,以调动学生写作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具体教学中,要最大可能地避免学生泯灭应有、科学的创造力。其次,教师教学必须突破课本的限制,将作文与实际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指出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其次,从实际生活出发,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最后,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5

  研究者:

  来凤县百福司民族小学 粟海燕

  课题名称:

  小学高年级快乐作文的教学研究

  课题成因:

  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和培养学生自觉习作的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快乐作文教学必将大有可为。

  课题简介:

  使学生能够把学习生活和日常交往中的快乐、苦恼等感受,主动诉诸恰当的语言文字,写出有血有肉、有感而发、生动耐读的文章,让学生写作文成为像吃饭、睡觉那样的自然欲望。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创设情境,增强习作兴趣。

  1、观察情境,提炼重点,写出真情。观察情境的内涵就是去观察世界,即观察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或具体的实物。它是根据儿童的思维、心理和学习语文的特点提出来的。如:春天到了,带孩子们走出教室到小花园寻找春天,感受春风拂面,阳光和煦的明媚春光;下雨了,让孩子们趴在窗口观察雨景及行人的反应;秋游时,让他们看看秋天的田野,感悟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为了写好观察日记,发动他们搞一些饲养活动,如养蚕,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养兔子,观察它的分娩及喂养小兔的过程;种蒜头,观察变化过程。然后,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并在批改后及时加以肯定,使学生感受到乐趣。有了乐趣,才有主动性;而有了主动性,才有创造性。经过自己的精心饲养和仔细观察,他们的观察日记写得绘声绘色,且极具个性。

  2、游戏情境,体验乐趣,抒发感受。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设定的游戏有感而作,也是提高习作兴趣的一个好办法。如,结合“六一”游园会让学生通过游戏习作,学生兴趣很浓。游戏结束后都能积极交流活动中精彩难忘的情节,通过对自己的活动,以及其他同学的语言、动作和情绪等叙述,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很快完成了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兴趣,减少了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3、实践情境,体验成功,得到发展。将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口语交际、习作”与“主题系列化综合实践活动”融为一体,用活动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习作的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提炼思想、丰富情感、产生表达的欲望和兴趣,在运用口语交际和写作进行活动当中,学习练习口语交际和写作,同时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4、想象情境,拓宽思路,激发美感。想象力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认识功能。真正的创造是想象活动的结果,有计划地设计安排想象情境对进一步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十分有效。在五年级下半学期第一、六单元作文教学中,我尝试创设想象情境进行习作,获益匪浅。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想象,借助童话的手法进行夸张拟人的想象,拓宽了他们的想象空间。接着提供激发创作欲望的题材,为他们习作做好必要的内容铺垫。如,写童话时,先选取他们喜欢的海底世界为大前提,为他们提供一些海底动物的知识作铺垫(如海龟、珊瑚、海马、海象等),再让他们根据这些知识进行新形象的综合创造,编排生动的故事情节,写出优美的、富有科幻意义的作文,享受到了成功创作的乐趣。

  二、鼓励学生写出多类型作文,充分体现习作个性。

  1、作文“日记化”。 降低行文难度。作文“日记化”就是把依次作文的任务分散到几篇日记中逐步完成,借此逐步降低作文的难度,使绝大部分学生取得好成绩,提高写作兴趣。如第九册第一单元习作要求是:

  (1)写一件暑假中自己经历过的或看到过的、听到过的事。

  (2)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注意语句通顺。三个要求全部达到,对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让学生以日记形式分成三次写,就可以分散难度,提高作文质量。

  第一次,只要写暑假中一件真实的事,即可得“优”;第二次,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达到语句通顺,即得“优”;第三次,要求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尤其是经过部分,通过范读、评议、自己修改,明确叙述经过时把主要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及自己的心理表达出来即可得“优”。这种针对同一件事分散时间逐步深入地完成作文的'形式,表面上是降低了要求,其实是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地达到了写作要求,是绝大部分学生所喜欢的,达到了快乐作文的目的。

  2、作文“书信化”。 拉近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以写信代替作文,把作文的内容、要求转化到书信的写作中去,也是快乐作文的一种有益尝试。因为写信可以比较自由地倾注自己的感情,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来。如:写《一件难忘的事》,这是一个选材很广的题目,既可以写富有意义的人或事,又可以写令自己惭愧、得意、激动、兴奋的人或事,但是学生觉得题目不新鲜,提不起劲。换一种方法,把作文要求稍作改变,即请学生给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写一封信,诉说令你难忘的一两件事。写给自己熟悉的人,学生觉得比较亲切,字里行间蕴含着童趣、童真,令人感动。

  3、作文“诗歌化”。 激发创造性想象空间。儿歌、儿童诗一直以节奏轻快、语言活泼、琅琅上口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模拟创作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比如,学完了《快乐的足球赛》,就可以尝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模仿着写儿童诗。写人、写事、写物均可,每行字数不限,能押韵最好。想到自己也能成为“小诗人”,学生习作兴趣盎然。

  4、作文“课文化”。 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在<桂林山水>教学中, 我创设的四次情境,充分调动了儿童丰富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课文所表现的桂林山水的美景和文质兼美的语言材料的理解,并通过综合介绍桂林神奇的自然风光这一语言训练,引导孩子表达对客观世界美的感受及情感体验。其中我凭借“结合课文语言,向老师、爸妈介绍桂林山水的美景”的两次情境创设,巧妙地从阅读教材中引出表达的话题,前两次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充分朗读了课文,仔细欣赏了课件图片,积极地感知、积累了语言,这为表达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在最后的写作环节中学生都能写出有个性的好文章,达到了写作的目的。

  研究方法:个人研究,集体参考,提出意见。

  预设步骤:

  一、在平时的作文课中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经验分析,不断总结。

  二、利用校本教研时间,积极争取上研讨课,从而集组内成员智慧,对个人课题进行研究。

  三、学期末写出有关方面的论文。

  研究措施:

  一、坚持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

  二、多学习别人的经验做法,开拓思路,博采众长。

  三、鼓励学生订阅《快乐作文》、《作文与做》等作文期刊,并鼓励学生积极投稿。

  四、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作文竞赛,并鼓励学生汇编个人作文集。

  预期成果:

  优质课教案、CAI课件、论文、学生优秀作文集。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6

  档案袋评价(PortfolioAssessment)是当前国外教育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的评价方法。它通过收集学生日常点滴的学习成果和反思报告,形成某一时段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资料链条,反映知识的建构过程,从而更加清晰地掌握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这些连续性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学生处于作文写作的起步阶段,因此作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写作兴趣和自觉写作意识、修改意识为目的。恰当地使用档案袋评价方法能够使学生反观自身的成长、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档案袋评价简介

  档案袋评价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目的而有组织地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资料累积展示学习的进展或个人成长过程,从而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认知和反省能力的一种评价方法。哈佛教育学院“零点项目”、美国伯克利大学K-12作文项目都采用了档案袋评价方法,效果较为明显。“档案袋评价一方面能够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挫折,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感受成长;另一方面,档案袋也为教师、家长和其他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使教育者能够更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1]。因此,与其他评价方法比较,档案袋评价在具体学科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它可以加深学生对具体学科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深化学生对学科内容学习的反思,也利于教师对所教科目形成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它以行进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通过改进学习过程来改善学习结果。小学作文教学恰恰是一个较为缓慢的、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档案袋评价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二、档案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不爱写。写作文在孩子眼里是既神圣又困难的事,将词句组织成能够表情达意的段落文章对他们来说是有很大挑战性的,也常常是力不从心的,因而他们对写作文往往持有一种厌恶恐惧的心理。第二,不会写。小学生处于写作的起步阶段,对写作的方法、技巧还处于摸索、模仿、借鉴的状态,没有形成较为自觉的独立写作与修改意识;同时课外阅读量有所欠缺,对生活的感受和积累也有待丰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小学生的写作,造成不会写的困境。第三,写不好。心理上的排斥恐惧、方法积累上的欠缺盲目,必然导致写不好的结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存在方法和观念的误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缺乏总体观念与意识,往往只注重某一单元内作文方法的传授、总结与操练,片面断言学生的写作成绩,而忽视学生在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取得的成绩。“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急功近利心态蒙蔽了找寻学生作文写作进步的眼睛。很多家长要求孩子迅速提高作文水平,而没有意识到写作文是一个过程,写好作文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忽略了对待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学写作文要耐心、鼓励和赞扬的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档案袋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学生和家长找到摆脱困境的突破口。档案袋评价是连续进行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它关注学生学写作文的全过程,摒弃终结性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长处,放松心态,消除恐惧。通过建立、保存不同类型的档案袋,让学生获得写作方面的合理评价标准和体系。同时,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积累素材、借鉴方法,让他们和自己的过去作对比,真切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提高其写作文的兴趣。

  三、档案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具体操作———以展示型档案袋为例

  所谓展示型档案袋是指“一般情况下能展示学生在某一学期、学年或某个阶段在学科学习中所取得的成果。其目的是帮助家长与老师充分了解学生在某一时期内所取得的成绩,并且能够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或特长,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主要由关于档案袋的说明、内容清单、最佳作品的代表性样本、所有内容的日期和学生对内容的自我反思组成。”[2]具体地说,小学生作文展示型档案袋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某一阶段内的作品,包括最初的作品和学生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和最喜欢的作品,以及教师为学生选出的能代表学生不同阶段水平的作品。(2)记录学习过程中学到的新写作知识和技巧,可以是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的成果。比如为开拓写作视野、寻找写作素材而设计的专项练习;学会观察后写的一篇小文章;学会运用一些新鲜的成语句式后写的文章;阅读之后记录阅读的作品名称和感受,以及积累阅读量的记录等。(3)与他人交流后的记录,包括对自己作品的再认识,以及老师、同学、家长提出意见后自己的体会等。(4)教师的评语。教师要将有针对性的评语写在每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后面,以便及时给予学生纠正和引导。(5)家长的点评和感受。针对孩子一个阶段的变化和进步,家长也要有所记录和表达,与孩子和老师及时沟通。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可以细化,例如,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我们可以设置如下步骤和内容:教师为全班学生准备统一的档案袋或文件夹,贴上统一的名签;及时批改学生的作文,注重点拨,提示特定的作文方法;引导学生定期翻阅、检视档案袋;鼓励学生及时总结写作心得、感受;启发学生反思自己的作文活动,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培养学生写作的主体意识与自信心。例如,针对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布置学生写一句话日记。首先,教师可以给家长写《致家长的一封信》,告知家长教学思路和方法以及家长应在家中如何指导。然后,帮助学生设计书写日记的格式,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格式。同时,引导学生寻找写作素材,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然后将学生分组,由组长对每人每一周的`档案袋进行检查、讨论和口头评价。最后,推荐出每人最好和最差的作文进行评改,本人修改完毕上交教师和家长评阅。4~5周以后,总结学生的日记写作,把典型作品拿出来和全班同学分享,同时让学生交换档案袋。教师每周都要认真批改学生日记,给学生写下激励的话语,并定时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写作情况。家长要定期阅读孩子的作文档案袋,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予以具体的肯定、赞美,要多与孩子交流写作的感受,如有所悟也可以及时成文,放入档案袋中。

  四、档案袋在小学作文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档案袋评价的关键在于师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反馈和学生之间的展示与交流,因此在运用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阅读。在档案袋建立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对学生作文的阅读很重要。当学生上交了自己改了无数遍的作文后,他们更多的期盼是老师和家长的认真阅读和阅读之后给予的鼓励,这种鼓励可以增加他们写作文的信心。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欣赏的渴望。”这在小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他们心智单纯,最信任老师和家长,因此教师和家长要通过阅读孩子的作品来表达对他们努力的尊重和重视。要懂得理解和欣赏他们,即使写得差也要通过阅读作品,用心地寻找闪光点,让他们始终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坚定继续写下去的信心。第二,交流和展览。要在班级开辟“优秀档案袋展示园地”,由学生自发进行评比,选出优秀的档案袋展出。这时,学生可以将整个写作过程和对他人作品的感想记录下来,存进档案袋。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在评论他人中反观自己的问题,从而为自己确立以后努力的方向。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班级论坛和空间,在网络上展示档案袋作文的成果,激发学生持续不断地建立档案袋的信心和热情。第三,档案袋评价要有个性、有针对性,不能流于形式、死定标准。要尊重每个学生在作文方面的差异,淡化横向比较,鼓励相互学习,关注个体的纵向发展。了解学生的独特性,挖掘他们的写作潜能,然后因材施教。

  五、档案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优点及作用

  档案袋评价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能够发挥多层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健全心智

  首先,增强自信心。“档案袋评定是针对传统的标准化测验强调事实知识和脱离真实情景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此种评定非常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发展方面作用较为明显。”[3]学生通过档案袋中实实在在累积下来的材料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逐步克服自己的缺点,看到自己的力量,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势必能增强对自己的认识和自信心,这对小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其次,培养自觉意识。运用档案袋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小学生将自己不同阶段的作文进行对比,使其逐渐形成较为明确的写作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使写作文的过程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次,培养交际能力。在班级或小组的交流讨论环节中,学生将自己在档案中积累的心得感受、总结的经验教训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畅谈,有助于表达能力及交际能力的培养。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写作水平都能够获得提高,进入良性循环。

  (二)掌握写作方法

  档案袋评价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是言之有物的积累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点拨、与同学的交流,以及自己对一篇篇作文的反思,总结写作的方法要点,从而在技术层面上有所提高。

  (三)客观有效地反馈信息

  档案袋中的第一手资料所形成的信息链条,能够较为集中地向教师和家长展示学生学习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以及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能够有效客观地提示教师和家长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从而使作文教学更有针对性、启发性,也更加个性化、高效化。总之,档案袋评价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多层次、多角度展示了培养“学习的建构者”“活动的探究者”的过程,践行了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将档案袋评价运用于小学作文教学是推进“生命书写”这一终极目标的有力手段。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7

  内容摘要: 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自觉习作的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快乐作文教学必将大有可为。可以肯定,快乐作文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和思想品德课并行不悖的、影响小学生一生的思想基础工程,对培养21世纪开拓创新型人才大有裨益。

  关键词: 情境作文 多类型作文 快乐作文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要求有了一定的改变和提高,要求学生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内心思想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强调“亲历”和“真实”,这就要求学生善于主动挖掘生活、乐于积极表达思想、勤于自觉动笔习作。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基本形成了“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改评”的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许多学校当前作文教学主流,有利于学生掌握命题作文的一些技巧,有利于学生在应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是这种模式已经暴露出其偏面性和局限性,给学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即习作时,不会下笔,无从说起;不会表达,语言空乏;不会创新,缺少个性。习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完成任务和获取高分,缺乏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感受,只能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其痛苦之状可想而知。在作文教学专题研究的开始阶段,我曾经指定某班级38名学生每人写一篇自己最喜欢的作文,题目自拟,题材格式均不限,结果令人大失所望。有90%的学生记流水账;80%的学生语言枯燥乏味,文不对题;73%的学生存在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较多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未能完成作文,且未能抓住中心内容。针对这种现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95%的学生害怕或讨厌写作,觉得根本无话可写,认为写作是一件痛苦的事。这种现象不是个别学校班级的个别现象,而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容忽视。课题研究表明,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自觉习作的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快乐作文教学必将大有可为。可以肯定,快乐作文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和思想品德课并行不悖的、影响小学生一生的思想基础工程,对培养21世纪开拓创新型人才大有裨益。

  二、课题的界定

  快乐作文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狭义的快乐作文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充分表达自己快乐的心境,把自己的快乐体验用一定的语言文字倾注于笔端,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快乐作文。广义的快乐作文是,通过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使习作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自发自觉的行动。也就是说,学生能够把学习生活和日常交往中的快乐、苦恼等感受,乃至对生活中酸甜苦辣的细微体验,主动诉诸恰当的语言文字,写出有血有肉、有感而发、生动耐读的文章,达到阅其文知其心,体现“文如其人”的精神,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叶老)。这才是快乐作文的真实目的和深层意义所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如果能够注重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养成勤于起笔记录生活、乐于专注有感而作、善于表达喜怒哀乐,就能逐步甩掉对习作的厌恶、无奈和被动应付的“包袱”,从被动的“要我写”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写”,使习作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自然欲望,这就达到了快乐作文的目的。怎样才能达到快乐作文的目的'是本次课题研究的重点.

  三、研究过程

  (一)把握儿童爱玩与好奇的心理特点,适时创设各种情境,增强习作兴趣。

  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写作的兴趣。“创设情境”实质上指的就是创设有利于学生习作的一切外部条件。在把握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然地融于情境,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1、观察情境,提炼重点,写出真情。观察情境的内涵就是去观察世界,即观察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或具体的实物。它是根据儿童的思维、心理和学习语文的特点提出来的。如:春天到了,带孩子们走出教室到小花园寻找春天,感受春风拂面,阳光和煦的明媚春光;下雨了,让孩子们趴在窗口观察雨景及行人的反应;秋游时,让他们看看秋天的田野,感悟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为了写好观察日记,发动他们搞一些饲养活动,如养蚕,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养兔子,观察它的分娩及喂养小兔的过程;种蒜头,观察变化过程。然后,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并在批改后及时加以肯定,使学生感受到乐趣。有了乐趣,才有主动性;而有了主动性,才有创造性。经过自己的精心饲养和仔细观察,他们的观察日记写得绘声绘色,且极具个性。

  又如写人记事的作文,对孩子来说难度很大。因为每个人的外貌千差万别,其内心世界、个性特征、情感活动的复杂不是一个小学生可以理解的;用语言文字反映更是小学生认识能力所不及的。有些人物对孩子们来讲似乎是熟悉的,但往往“熟视无睹”。要他们写爸爸妈妈,似乎不成问题,但真正要他们提笔写,就觉得写不出多少话。因此,在教学中应教会孩子观察人物、观察生活的情景。如教他们写“一个 的人”时,可以先让孩子们提前观察自己选定的对象,从中提炼出中心,确定写作重点,并在课堂上请同学们提意见,及时修改,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取得较好的效果。

  2、游戏情境,体验乐趣,抒发感受。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设定的游戏有感而作,也是提高习作兴趣的一个好办法。如,结合“六一”游园会让学生通过游戏习作,学生兴趣很浓。游戏结束后都能积极交流活动中精彩难忘的情节,通过对自己的活动,以及其他同学的语言、动作和情绪等叙述,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很快完成了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兴趣,减少了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3、实践情境,体验成功,得到发展。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创设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内容的确定上,我针对学生的实际,对教材的“习作教学要求”、“口语教学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要求”进行同伴考虑,进行“利用、选择、改编”,结合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按照“用游戏的方式来模仿成人生活”理念来设计出能够和作文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题实践探究活动”。在小学语文第九册作文教学中我以“学做小小导游员”为主题,安排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系列活动之一--导游尝试:安排学生对家乡的风景、名胜或其他方面值得参观的地方进行调查了解。然后,按照九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的安排,开展一次“小小导游员”角色扮演活动——一人做导游,为全班其他“游客”介绍家乡的某一处风景名胜或值得参观的地方。系列活动之二--学习导游知识。以“了解导游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为目标,开展主题课外阅读和资料收集活动。

  组织学生讨论:在导游应具备的各方面基本知识当中,小学生可以学习并做到的是对家乡的景、人、物、事的了解。系列活动之三--为本学校做一次导游。角色扮演:为来校参观的客人做导游。介绍要点:介绍校园的一处景物或建筑。组织学生对校园内自己喜欢介绍的一处景物、一处建筑进行实际观察,抓住自己认为值得向“客人”介绍的景物或建筑的特点。同时,开展调查访问活动,细致了解与相关景物建筑相关的人或事,选择出值得向客人介绍的内容。学生对观察、调查了解到的资料进行组织,整理,并撰写“导游词”。写好以后,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让其他同学当客人,给同学“导游”,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然后,作修改。最后,全班开展“为客人做导游”的活动。系列活动之四--介绍家乡的人。为“客人”介绍家乡的人。研究家乡的历史名人、现代名人或自己认为值得向“客人”介绍的人物,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感人事迹、他们为家乡、为祖国作出的贡献等。将自己了解到的内容写下来,为“客人作介绍”。并结合写人文章进行写作。系列活动之五--向游客介绍家乡近几年的巨大变化。组织学生开展家乡变化调查采访活动。每一个同学或一个小组的同学选择一个角度;对家乡实际的观察、调查访问,了解家乡在“某一个方面”的发生的变化。

  调查访问结束,小组进行交流。每个人针对他人的调查主题,提供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同时也丰富自己的资料。将自己了解到的、感受到的家乡的变化写下来。写好以后。班内进行“向游客介绍家乡变化”的“预演”。系列活动之六--向游客介绍未来家乡发展蓝图。人人做一个“家乡未来小设计师”,设计家乡未来发展蓝图。首先,开展专题社会调查,从环保、经济、社区生活、居民生活、风景区建设等各个方面选取一个专题,了解现在家乡的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上网、课外阅读、收看影视、访谈等方式,了解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趋势。大家对发现的问题和了解到的“发展趋势”进行交流。然后,针对自己在专题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根据社会和科技在这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未来的家乡设计“发展蓝图”。想象好以后,把自己的“设计”写成文章——《未来家乡的……》。小组或全班同学进行交流,针对每一位同学的“设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也从别人的设计中,汲取经验。然后修改自己的设计。这样的设计落实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将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口语交际、习作”与“主题系列化综合实践活动”融为一体,用活动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习作的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提炼思想、丰富情感、产生表达的欲望和兴趣,在运用口语交际和写作进行活动当中,学习练习口语交际和写作,同时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4、想象情境,拓宽思路,激发美感。想象力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认识功能。真正的创造是想象活动的结果,有计划地设计安排想象情境对进一步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十分有效。在五年级下半学期第一、六单元作文教学中,我尝试创设想象情境进行习作,获益匪浅。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想象,借助童话的手法进行夸张拟人的想象,拓宽了他们的想象空间。接着提供激发创作欲望的题材,为他们习作做好必要的内容铺垫。如,写童话时,先选取他们喜欢的海底世界为大前提,为他们提供一些海底动物的知识作铺垫(如海龟、珊瑚、海马、海象等),再让他们根据这些知识进行新形象的综合创造,编排生动的故事情节,写出优美的、富有科幻意义的作文,享受到了成功创作的乐趣。

  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利用语言或音像创设情境,利用图片或作品欣赏创设情境,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创设情境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习作兴趣,达到快乐作文之目的。

  (二)把握儿童不拘一格、跳跃性强的思维特征,鼓励多类型作文,充分体现习作个性。多类型,指写作类型不拘泥于某种格式,作文格式多样化。在教学实践中,若能开放作文的形式,就能充分调动儿童的习作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

  1、作文“日记化”,降低行文难度。作文“日记化”就是把依次作文的任务分散到几篇日记中逐步完成,借此逐步降低作文的难度,使绝大部分学生取得好成绩,提高写作兴趣。如第九册第一单元习作要求是:(1)写一件暑假中自己经历过的或看到过的、听到过的事。(2)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3)注意语句通顺。三个要求全部达到,对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让学生以日记形式分成三次写,就可以分散难度,提高作文质量。第一次,只要写暑假中一件真实的事,即可得“优”;第二次,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达到语句通顺,即得“优”;第三次,要求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尤其是经过部分,通过范读、评议、自己修改,明确叙述经过时把主要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及自己的心理表达出来即可得“优”。这种针对同一件事分散时间逐步深入地完成作文的形式,表面上是降低了要求,其实是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地达到了写作要求,是绝大部分学生所喜欢的,达到了快乐作文的目的。

  2、作文“书信化”,拉近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以写信代替作文,把作文的内容、要求转化到书信的写作中去,也是快乐作文的一种有益尝试。因为写信可以比较自由地倾注自己的感情,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来。如:写《一件难忘的事》,这是一个选材很广的题目,既可以写富有意义的人或事,又可以写令自己惭愧、得意、激动、兴奋的人或事,但是学生觉得题目不新鲜,提不起劲。换一种方法,把作文要求稍作改变,即请学生给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写一封信,诉说令你难忘的一两件事。写给自己熟悉的人,学生觉得比较亲切,字里行间蕴含着童趣、童真,令人感动。

  3、作文“诗歌化”,激发创造性想象空间。儿歌、儿童诗一直以节奏轻快、语言活泼、琅琅上口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模拟创作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比如,学完了《快乐的足球赛》,就可以尝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模仿着写儿童诗。写人、写事、写物均可,每行字数不限,能押韵最好。想到自己也能成为“小诗人”,学生习作兴趣盎然。如我班高勇同学的《晚霞》:

  晚霞是一块美丽的布,

  我要把它裁下来。

  做成一件漂亮的衣服,

  送给妈妈。

  晚霞是一个红通通的苹果,

  又大又圆,又脆又甜。

  我要把它摘下来,

  送给爸爸。

  晚霞是一棵珍贵的仙草,

  我要把它采下来。

  做成一副长生不老的药,

  送给老师。

  4、作文“课文化”,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在<桂林山水>教学中, 我创设的四次情境,充分调动了儿童丰富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课文所表现的桂林山水的美景和文质兼美的语言材料的理解,并通过综合介绍桂林神奇的自然风光这一语言训练,引导孩子表达对客观世界美的感受及情感体验。其中我凭借“结合课文语言,向老师、爸妈介绍桂林山水的美景”的两次情境创设,巧妙地从阅读教材中引出表达的话题,前两次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充分朗读了课文,仔细欣赏了课件图片,积极地感知、积累了语言,这为表达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在最后的写作环节中学生都能写出有个性的好文章,达到了写作的目的。《桂林山水》的教案发表于近期的丰台教育上。(见附件案例、课件)。

  此外,还可以把作文“演讲化”、“稿件化”,把说和写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己写稿的基础上,开展演讲活动。把作文“表演化”,发动学生将有意义的见闻编成相声、话剧、小品等。总之,不拘一格的多类型作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真正达到新课程提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的要求。

  经过一年的研究,期末我又对本班3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觉得自己写作水平有所提高的占70%,对写作有一定兴趣的占65%,喜欢写作的占36%,与刚开始的相比,有了明显进步。

  参考文献: 李吉林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魏南江 小学语文教学 二00三年三月

  王丽芳 小学语文教学 二00三年六月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8

  一、问题的提出及课题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深入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翻阅我们学生的习作不难发现,无论是从选材上,还是文笔上,作文水平一般,有的还有跑题现象。由此看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通过作文教学研究对学生进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研究。

  二、课题界定及其研究目标

  (一)课题界定: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教学生在貌似不变的学习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找到需要表达的内容,认识生活的精彩纷呈!

  提高学生从生活中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合有利信息,以及分析整改的能力。能充分运用这些信息。提高写作能力,以写作呈现生活。学生通过对生活的充分认识,做到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并且能够写的精彩。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理论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写作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渠道,是走向社会的“介绍信”,写作是更好拥有生活的需要。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和建构主义理论是开展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2、实践意义

  通过开展此项课题研究,进一步更新作文教学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改革作文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使作文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改变学生作文存在“抄、套、编,假、大、空”现象,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表达自己真实的看法,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

  四、研究内容

  1、语文学习是与生活分不开的,因此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探索研究如何将作文训练内容向生活延伸。

  2、如何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创设宽松环境,激发兴趣。

  3、如何在讲评作文时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如何在批改作文时实施多元化评价,让学生品尝习作乐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

  4、如何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对生活的独特视角和见解,有个性地表达。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到说真话,写真话,表真情。

  五、课题研究的策略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

  扎实有效地进行理论学习,使研究的参与者树立正确的观念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与前提。因此,我们始终把更新教学理念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1、自主学习,深化理论素养

  课题组要求每一位课题成员订阅一份教学杂志,不断充实、更新实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使其在交流中不断吸取“营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更好地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定期做好阅读摘抄。

  2、专题培训,奠定课题研究基础

  每两周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分析、有总结。通过学习培训,使课题组教师对“作文教学研究”的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明确了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能“我手写我心、我口表我意”,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有创意的文章。实验教师的认识不断提高,为深入课题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围绕课堂教学,深入研究

  开展本课题以来,我们致力于作文教学方法的探寻,以自主作文的基本方式进行教学。每学期开展两次课题研究课的设计、教学实施、反思活动,促进课题实验的开展。

  (三)、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发展

  开展课题研究,贵在探索,重在实践。为此,实验教师把开展作文课堂教学作为有效的作文教学的突破口,致力于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表真感、述真意,努力写出有真实内容、有独特感受、有个性思想的文章。

  六、课题研究的不足

  本次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课题研究组成员在课题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长。然而,对于我们偏远的农村孩子来说,写作文往往成为他们的难题。

  1、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语言匮乏

  农村的师资配置不够,很少有体育和音乐教师,还有资金的短缺,所以,校内活动也很少开展。生活的单一,见识面的狭窄,加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做到读写结合,不注意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和背诵。大部分学校又没有图书室,学生阅读面狭窄,语言能力缺乏,不能充分表达内心感受。

  2、作文题材雷同,千篇一律

  农村大多远离城市,村里人们生活很单一,见识较少。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是在上课、下课的循环中度过。课外及节假日也只能在孩子们的嬉闹中打发。加上乡村一些教师把学生习作定位在一些优秀作文选上,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甚至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怎样写具体都反复强调,学生的思维被限定得死死的。本来学生就没多少内容可写,教师这么一限制,写出的文章理所当然雷同甚至千篇一律。总之,我们将在这一阶段的基础上,围绕新课题改革的实际,紧密联系实际汲取成功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必须利用现有的条件,把握住有利的时机,认真琢磨科学的指导方法,给学生营造起适合其乐于表达的作文平台,让他们以正常的心态,愉悦的情感,足够的勇气与信心,步入人生书面作文表达的第一道门槛,使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让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工作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9

  作文,是指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我们大多数人学习语文就是为了学会表达,学会更生动、更有情、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因为作文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所以作文一直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重点。无论是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还是今天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不管语文教学如何改,都始终把作文作为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都始终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都要求学生在作文教学中乐于表达,善于表达。二十余年来,我一直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二十多年的教学、听课以及调查、了解,我发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出现了以下问题。

  一、为作文而作文教学,忽视作文教学的长期性和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联性

  我们语文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作文教学,也就是在主题阅读单元后出示的与阅读主题一致的作文教学。教师在工作中重视了阅读教学,没有将本单元的作文教学纳入占时间多的阅读教学中去,而是在单元阅读教学后按照教科书,用一课时或者两课时完成了作文教学。这样把本来比阅读教学难的作文教学放在阅读教学后的次要位置,把本来和阅读紧密相连的作文给分开了,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失去了阅读教学这个基础。

  二、重视了作文技巧传授,忽视了写作内容的积累,忽视了生活实际

  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重遣词造句、修辞手法、开头结尾的指导训练,甚至在评价时,只重点强调了某词语某句子的好,但对学生作文内容的假、大、空不给予及时的纠正。还有很多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没有具体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没有教给学生积累材料的方法,也没有提出积累素材的要求,更没帮助学生解决有话写的问题。于是,学生闭门造车或者无话可说、无情可抒。作文也就成了学生一项非常难熬的事情。这违背了我们作文教学的宗旨。

  三、重视了写,忽视了学生读;重视了教,忽视了学生改

  在现实农村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指导完后,就是学生写,然后交给教师批改,到下次作文,本子发下去写下个作文。这样给学生完成作文时间短。学生也是为了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于是短时间内完成。教师也防范是为了完成作文教学任务———讲、改,至于学生是否有所得并不重要了。学生甚至没来得及读读自己文章。作文是学生成长的体现,是学生创造出来的。我们应该让他们充分去读自己的作品,自己去评价,从而实现从教师教到自我检验、自我提高,达到学而有得。

  四、重视了教材,忽视了生活;重视了课堂,忽视了课外

  很多教师严格按照教材要求进行作文教学,不考虑所在的地区实际,对作文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加以变通,作文次数也是按照教材,一学期八次,没有结合平常生活安排作文教学。大部分教师作文教学是封闭的,除了作文课外,难得日常阅读教学练笔和课外练笔。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如何让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呢?针对以上农村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1.树立学生作文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唤醒学生作文的需要。

  学生写作既是生活的基本需要,又是精神上的心理需要。因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解除给学生的章法指导以及单纯的技巧指导,要从灵魂深处把学生当成作文学习的主人,允许他们有“出格”的见解,允许他们心有所思、想入非非,让他们在写作中获得思想的自由翱翔与精神的自由呼吸,在作文中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自己。

  (2)逐步引导学生树立两个基本写作观念,即“是自己要写,而不是他人要自己写”和“是为自己写,而不是为他人写”。前者是指写作要求是真正发自自己内心的,是出于自我生命,发自需要的自觉、自主的活动,即作文是“率性而作”,而不是被控制的、迎合的、被动的、失去自我主体性的写作,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后者是指写作以“我”为先,“以我手写我心”,笔端流泻自己的真情,即所谓“缘情而作”。基于以上两点,我们的教学要向一个方向努力,即向生活靠拢,向自然靠拢,向自我靠拢。

  (3)开展与作文有关的多种活动,激发作文兴趣,给学生作文信心。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参与一些比较感兴趣的游戏和活动,如故事接龙、拟作文题目比赛、制作贺卡、自己拟写贺词、拟写广告词、介绍自己的亲人或者喜欢的事物、拟写课后三分钟总结语和各种集会发言等,从口头作文开始。然后,写片段或者续写、改写、扩写,唤醒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的笔头逐渐润滑起来。

  (4)通过对习作自我诵读、推荐发表、参赛等,让每个学生都领略到作文的乐趣、文章的美、文章的力量。写作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活动,而人文精神的培养不需要训练,但绝对需要“阳光”“气候”“土壤”。学生的写作需要的就是其中的一缕阳光、一股春风、一片沃土。学生作文的这颗种子能否发芽、抽茎、长叶、开花、结果,还得靠我们这些园丁悉心呵护和人文关怀,精心培养。

  2.树立用语文教材教作文的理念。

  教材给我们只是一种工具,或者一种借鉴。它是优秀语言的一部分,更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我们要善于使用教材,善于用教材这个点来进行生活这个面、人类优秀文化这个面的学习、吸收,从而创造出更多优秀作品,提高人的素质。下面,以人教版教材小学四年级第六单元“人间真情”主题单元为例,浅谈我个人对教材的使用。

  (1)作文目标贯穿全单元教学。刚接触本单元,我就让学生充分了解本单元主题———“人间真情”,提出在生活中去发现真情、积累真情、感受真情的作文要求,明确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好积累,为单元作文做好素材和情感的准备,为单元作文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有话说,有内容写。

  (2)丰富阅读材料来丰富教材内容。教学古诗两首时,我还准备了几首和这两首一样表达真情的古诗,和学生一起学习,并让学生“举例子说说生活中相似的场景”,也要求学生自己收集相关的古诗。然后,我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古诗改写一篇现代文章,朗读给大家分享。余下四篇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让学生谈体会和“XX,我想对你说”等片段练习,同时提供多篇和学生年龄相当,主题一致文章,让学生浏览,拉近教材和学生距离,把学生从教材的学习拉回到生活中感悟。这样很多的写作技巧就潜移默化到学生头脑去。

  (3)单元作文教学时,我没有从技巧和基础指导着手,而是让学生整理本单元学习以来所收集到生活中的事情,要求选出最感动最能体现真情的平凡事情,先和同伴交流,然后写作。我只提了唯一的要求: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很快就完成。我没有立即收学生文章来批阅,而是让学生分组自我诵读,小组提出意见,自我修改;小组推荐一篇,小组分角色一人一部分读给全班听,班集体交流。学生再次自我修改。最后收到我手中批阅,几乎都是基础方面的批改了,比如错别字、语句通顺或者对一些句子改表达方式了。让我欣慰的是,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引用了一些古诗句。

  3.树立生活就是语文的大语文观。

  学校的课堂教学固然重要,因为能给学生系统知识和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真正锻炼人,决定能否成功的,是社会。许多优秀作品,都是对社会反映。解决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的问题就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留心电视和新闻,引导他们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积累素材。莫言在谈创作时说“从身边的生活经验入手”。所以,教师在心里把五彩斑斓的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教给他们感悟生活和积累生活素材的方法与能力。语文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活动,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摄取反应农村特点的景、事、人、物,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写作做好铺垫。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10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通常让学生最头疼的应该就是写作课了。教师一般都认为小学作文教学是从三、四年级开始的,因此,在学生一、二年级的时候,教师单一地抓拼音和识字教学的训练,结果到了三、四年级突然学起写作文来,学生会感到不知所措,因为学生连起码的语言表达能力都还没有具备,就算教师费尽心思,讲得口干舌燥,焦头烂额,也难以达到效果,渐渐地,教师和学生提到作文都觉得头痛,学生不想上作文课,怕写作文,所以作文教学往往是事倍功半。其实,作文教学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必非得等到三、四年级再开始,因为它需要时间的积累,而这从学生刚入学的一年级就可以开始了。

  一、教学方法

  首先,从教师来说,对自己要提高要求。这是因为现如今信息高速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这时如果教师不及时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永远都是传统的老模式,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产生厌烦心理。而且要注重题材的广泛性,这是由于总是让学生写一些命题作文,学生往往写不出来,因为学生缺少的不仅仅是生活的经历,还有提炼自己生活经历的能力,所以学生这个时候还无法写出能达到教师要求的作文。此时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通过让学生讲故事或者介绍自己的爱好、家庭等方式逐渐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心中所想用文字表述出来。其次,教师在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要给学生好的示范模板,引导学生在课例中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性,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会有意无意地给学生规定框架,甚至连如何开头、如何收尾都告诉学生,也就是所谓的应试模板。这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是万万要不得的!教师应该教学生品读范文,品味其用词造句的美妙之处,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所想所感任意发挥,一篇作文的可贵之处不在于遣词造句有多么规范,而是要有自己的思想。作文的'思想来源于生活,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的生活更是单纯美好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取材于生活,能将所见、所闻、所听、所想写出来就完成了作文的一半,剩下的部分教师再进行批阅指导。

  二、阅读积累

  小学生在写作中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阅读量少,积累的素材少,这样即使能写出简单的语句却不能成为优秀的作文。这就要求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语言和素材。首先,读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只有学生读得多了,写作时才能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广泛阅读,积累语言和素材是解决学生“有话道不出”的重要方法。语文课标就明确规定了小学生的阅读量,可见这是十分必要的。当然,阅读不能漫无边际,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推荐适合小学生的文学精品、历史名著或者有利于语言表达的童话故事等,以便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课外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对素材和语言的内在吸收和消化,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可以让学生把读到的精彩的、喜欢的句段摘抄下来,方便时常回味。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阅读,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久而久之,学生读得多了,积累到一定程度,积累的语言自然会很丰富,写作时对语句运用自如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这时候学生写的作文已不再青涩,变得丰满、圆润,带有明显的个人风格,这就是学生大量阅读,厚积薄发的效果。此外,在大量阅读的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学生可以写每天的见闻,也可以写阅读的读后感。日记是语言积累和锻炼的最好方法,而且写作范围很广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写作空间。学生渐渐养成一个习惯后,再让学生写周记等,难度就会降低很多。

  三、培养兴趣

  头痛于作文的学生,还是因为没有从中找到写作的乐趣,而兴趣是写好作文的最佳动力。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的成效,语文教师必须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逐渐让学生乐于去写。前面提到学生一开始要大量阅读积累,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学生会从中体会到文字的美妙,进而喜欢上阅读写作,这是最自然培养出来的兴趣,也是持续时间最久的。这只存在于较少的一部分学生,而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兴趣要通过其他方式培养。教师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最后,作文的评阅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写作兴趣。此时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就显得相当重要,可以从精神上给学生喜悦感,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尤其是写作欠佳的学生的闪光点,一个词的巧妙运用、一句点睛之笔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逐渐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11

  一、提出问题的背景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教学将为学生进入社会时具备足以适应社会生活的写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作文教学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以后写作能力的发展,但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费时、费劲、低效的问题,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作文教学随意性大,序列性不强;脱离训练空谈作文知识写作方法;指导方法缺乏针对性,不够多样化;写作量偏少;个别化学习和辅导难以开展;作文教学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不少学生视写作为畏途。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重要原因之一是:“教”仍然是一个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整个教育都是一个手工操作方式的、劳动密度大而且效益甚微的产业。

  基于上述理论和实践的多方面考虑,我校在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于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开展了小学作文TV教学实验,力求借鉴电视散文和MTV的特点,以其动态可视的优点,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直观的视听感受,以达到改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潜能,达到作文教学整体效率的最优效果。

  二、研究理论依据

  (一)理论假设

  本研究以“小学作文TV教学”为主题,其基本假设是:通过设计制作系列“作文TV”课件,并根据“作文TV”课件及相关理论的要求设计课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作文的基本技能,迅速提高写作水平。设计制作一系列“作文TV”课件,并根据“作文TV”课件及相关理论的要求设计新型作文课是我们假定的原因变量,即自变量;实验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明显提高,能关心周围事物,注意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基本了解各类文体的写作方式,掌握不同的写作表达手法,能叙述、说明一般事物,发表简短议论,会写日常应用文,做到有内容、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畅,不写错别字,养成观察──思考──写作──修改──定型的.习惯,是假定的结果变量,即因变量。假设这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经过实验加以验证。

  (二)理论依据

  1.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培养目标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 “语文这门学科,它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 作为语文学科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它(包括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3.认识规律

  (1)由内容到形式

  坚持从构思内容入手,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再考虑形式,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2)由写句、写段到写篇,实验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指导学生写句、写段,再指导学生写篇,放缓作文的坡度。

  (3)由注意到兴趣

  小学生受心理、生理年龄特征影响,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非常敏感,特别是直观、具体的事物或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由注意从而产生兴趣。

  (4)由模仿到创作

  坚持读写结合,范文引路,通过模仿,过渡到学生独立创作、自由想象。

  4.教学规律

  (1)提高学生认识水平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紧密结合。

  (2)口头语言训练与书面语言训练紧密结合。

  (3)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4)勤写多练。

  三、研究目标

  研究的目标是:设计制作系列“作文TV”课件,探索一条大面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新思路。

  教给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四、研究过程与管理

  (一)研究方法

  本实验研究主要采用自然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并辅之以现场观察法、问卷法等方法,整体实验是教学常态下的单组实验,不打乱原有的学校班级组织,校内不设对比班和实验班。

  (二)研究思路

  研究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先开展“作文TV”课件摄制及制作,再进行课堂教学实验运用。在保持实验教师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先对各年级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及学生的作文现状分段要求,分类指导,分层实施,制订各年段各单元的拍摄计划、作文写作要求、写作指导、范文、评点等书面资料,然后将制作的“作文TV”课件运用于教学实践。分批完成实验方案中的各项任务。

  (三)研究步骤

  研究的基本步骤是1997年10月──1998年3月为研究的第一阶段,主要工作是购置各种硬件设施,制订完善实验方案,申请立项开题;1998年4月──1999年8月为实验的第二阶段,主要工作是制作“作文TV”系列课件,举行全市小学同行的公开课,展示作文教学的各类课型,广泛征求意见;1999年9月──20xx年12月为实验的第三阶段, 主要工作是召开专家、学者、同行的讨论会,作归因分析,总结实验的全过程,验证实验目标。

  (四)研究过程管理

  为保障实验顺利进行,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了实验的管理:

  1.科研意识,形成“改革作文教学现状”的共识。

  一支科研意识浓厚,教改积极性高涨的教师队伍,是教学改革的活水源头。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小学生心理学》、《杨老师家教》等系列理论、经验,使教师强烈地意识到当前作文教学的弊端,并愿意为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尽一份努力,作一份贡献,解放“作文难写”的苦恼的小学生。

  2.培训师资,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科研水平。

  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开展实验的根本保证,承担实验任务,对教师来说,无疑是增加了工作量,加重了教师负担,因而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奉献精神。为此,我们一方面强化教师职业道德,一方面不断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敬业爱岗。许多实验教师利用节假日,加班加点工作,使实验按进度如期完成。

  承担实验任务,既要有敬业奉献精神,还要具备过硬的业务水平和较高的实验能力,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狠抓教师基本功训练,主要内容是一份优秀的教案,一节优质作文课,一篇优秀文章,会微机操作和软件制作。训练方法是请校外有专长的教师辅导与老师的钻研相结合。

  二是请进来,为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我们每期都要请专家教授来校作辅导报告,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三是走出去,全国各地有影响的作文教研活动或培训班,我校都克服经济困难,尽力去参加。

  四是坚持岗位培训,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我们规定每周半天科研活动,每期每位教师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周记不少于20xx字的读书笔记,写2篇实验心得等,使教师在实验中学会实验, 在实验中提高自身素质。

  3.三位一体,加强联系,保证实验教师操作符合要求。

  4.加强领导,建章立制,规范实验过程管理。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12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更是引进了新型的教学方式,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思维方式,利用人的发散思维表达的图形思维,利用人的逻辑思维和阅读的经验形成的一种脑图的形式,是促进学生大脑潜能开发的一种思维方式。将这样的思维方式运用到小学作文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以全新的角度进行写作练习,可以将思维过程可视化和可操作化,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以创新的形式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综合能力。

  1绘制思维导图的特点和步骤

  思维导图可以说是作文的地图,按照事先构想好的写作形式和写作思路进行写作,对于命题式的作文,在看到文章的要求之后,首先要抓住要求的中心句还有关键词,围绕中心句将关键词进行扩展,以中心句为起点,将相关的内容与之联系,逐步扩展,以多种形式将题目的相关内容呈现出来,这样的方式更加有助于学生进行写作,触发学生的写作思维。

  2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2.1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思维导图就是利用一个关键词或者点进行深入的研究,逐渐扩展,找寻和关键词和句相关的内容进行扩充,形成一个与关键词为中心的网状结构,根据关键词来确定整篇文章的立意,解决学生对于写作不知所措的状况,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思维方式和生活经历都不同,所以在进行关键词的扩展,也就是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也是不相同的,形成不同的写作风格。

  2.2开发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将语言首先在大脑中绘制成一幅图画的形式,将复杂的知识点以图画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形象地体现出来,促进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的形式要远比语言的形式更加容易记忆,学生经过对素材的认真思考,根据关键词,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想象扩展,根据词语展开相关的联想,然后根据想象的内容进行内容的筛选,组成最佳的写作内容,达到开发学生想象能力的目的.。

  2.3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一般都是学生将写好的文章交给教师,教师进行阅读和批改,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仅限于对于作文格式以及写作方向的修改交流,在写作的思路形成以及内容方面教师和学生之间基本上没有过多的交流,都是教师布置任务,然后学生进行自由发挥。思维导图需要师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然后激发出更多的思路和想法。教师有时候可能会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问题造成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无法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进行思维的碰撞,学生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经常处于被动的状态,受到了标准答案和标准格式的规范和束缚,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思维导图的形式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行思维方式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3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教学的方法

  3.1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优化学生的写作思路

  小学生之所以对写作教学不太感兴趣甚至是产生畏惧的心理,主要是学生觉得写作没什么话可说,要是能够打开思路,写作也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个困难,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学生写作思路的优化,让学生能够有思路进行写作,消除学生无从下笔的问题,解决“开头难”的问题。比如:小学第九册单元作文中要求对景色进行描写,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开拓学生的思路,比如可以列举春天这个季节,根据这个中心词语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象,通过春天这个词,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相关的词语,想象一下春天的特点,春天的代表颜色还有春天的象征意义等,春天是一个绿色的季节,代表着生命的复苏,春天是生机的象征,一切事物都从寒冷的冬天中苏醒过来,而且人们也是在春天进行播种,它是孕育生命的开始,代表着希望。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的眼前产生画面感,对于写作的内容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有了具体的写作思路,在加上自身对于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学生会产生很多想法和体会,解决了学生写作思路匮乏的问题,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思维导图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在写作的过程中要运用想象能力来丰富写作的内容,对文章的题目要求进行合理的拓展,作文的内容是来源于生活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自我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写作练习中学生的思维来源于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想象空间的拓展,有更加宽的写作空间。比如:小学第十二册作文要求题目为《难忘的……》,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进行举例教学,通过《难忘的一件事》的导读,让学生先了解一下对于这类题目的写作形式和内容,对整个题目有更加具体的把握,然后学生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拓展,联系身边的实际经历,不一定将写作定位在难忘的一件事上,还可以进行难忘的一个人,难忘的景色等许多角度的描写,拓宽写作的范围,只要联系生活时自身感觉比较难忘的人和事都可以进行描写,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感受到生活中的任何经历都会对写作产生帮助,会让学生更加了乐于观察生活,运用到写作当中,让写作成为体现生活的途径,运用想象,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快乐的学习。

  3.3采用提问教学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导图绘制

  在作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思维方式不仅是教师需要执行的,在教学中也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导图绘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导图绘制的引导教学,有针对性的进行思维的启发,可以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乐趣性。比如:在小学第十二册的作文《假如我会克隆,我要……》为题目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发表下自己的想法,如果具有这种能力想要做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很多树木;有的会说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很多的海豚,还有的会说假如我会克隆,我会克隆一个孙悟空。听完学生各种各样的想法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想法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为什么想要克隆这些东西,克隆这些的意义是什么?克隆树木的学生会说因为现在人们过度的砍伐,导致了树木越来越少,环境越来越差,所以要克隆更多的树木来绿化我们的环境。想要克隆海豚的学生认为现在在海里游泳有时候会淹死人,近年来这种状况越来越多,海豚是一种善良的动物,对人类也很友好而且还会救人,所以克隆海豚,让它们来救人。想要克隆孙悟空的学生认为,孙悟空神通广大,还会法力,能够保护人们的安全,让世界不再有坏人,不再有战争。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将克隆的原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在一系列的提问中,学生能够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同时也加深了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通过对于整篇文章内容的导图绘制,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在写作中充分发挥。

  4总结

  总而言之,在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优化小学作文的教学,将思维方式和作文教学联系在一起,改变了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开拓了小学生的写作思维,教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运用,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13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

  由于小学生在思维上是多种变化方式的,所以利用想象力在作文中的培养能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学生在写作事物描述过程中,能本着积极的态度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能更好的发挥自我表现能力的创新。学生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力,也扩展了他们的思想建设,使他们能通过一个事物的描述扩展为对多个事物的描述方法。从而在小学生建设发展中提升了他们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有利于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小学生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能提升他们个性化的发展方向,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个人想法加入到写作中去,使学生能在写作中发挥个性化的发展方向[1]。而且在改革创新模式下,为了提升学生的素质写作能力,就是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写作,从而使素质教育在小学作文想象力发展中得以提升。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由于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在建设方向上必须要具有系统化的学习模式,所以在小学发展建设中融入想象力的创造成为主要的发展模式。由于写作是生活变化发展的一部分,所以在想象力想象力写作中合理开发和运用就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仅如此,由于小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很小,在写作中常常会缺乏素材的利用,而发挥想象力的创造能使学生在思维创造上进行创新,扩展自己的发展空间,从而使学生在写作中能更流程、写作的内容更丰富,实现的写作效果也更具有创造力[2]。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表象储备

  由于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还比较弱,对社会的理解也比较少,在实际的生活与学习中间还不能形成完整的想象力。特别是小学生在表象知识的储备方面还不够,从而妨碍了他们在作文中的写作能力。所以为了发挥小学生的表象知识储备问题,使他们在作文写作中能更好的实现能力的提升作用,就要提供较多的想象素材,培养他们在想象力上的创新。首先要增加学生对自然事物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观一些室外的自然事物,使他们能通过自然界中的太阳、月亮等事物的变化发挥想象力。还要培养学生对工艺品的观赏能力,教师应带学生去美术馆等地,使学生掌握艺术的表现手法,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对于增加学生的表象知识,还要注重对表象知识的质量掌握,教师在选取素材过程中要选择具有积极发展意识的事物。

  (二)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

  只有将学生的想象力变为立体事物的创新才能发挥更大的`培养创新,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要发挥立体思维的培养能力,这样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才能将画面形象的描述出来[3]。由于小学生在整个学习中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实际的学习时间也比较少,所以他们在立体思维上的能力也比较弱。为了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立体思维进行训练和提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描写事物过程中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使学生能写作出立体事物的想象。学生在描写事物过程中还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感知能力,使他们发挥不同事物的不同看法,从而产生良好的立体形象。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工艺品,使学生能亲身接触对事物的立体感官,然后将学生制作的艺术与实际的艺术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找出自己在立体思维中要提升的方面。

  (三)培养学生的自由思维

  小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是能受思维变化的限制,为了使他们能够在自由的思维创建中形成良好的想象力,就要在学生一定的掌握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扩展和创新。在培养自由思维变化中,教师应运用合理的手法,使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打开学生在思维变化中的空间建设[4]。不仅仅如此,在扩展思维方向上,还要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在想象力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再次发挥想象力,从而使学生在深度与广度上进行更深层次的作文描写。结论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是最重要的培养阶段,也是整个作文教学的主要过程。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还能使学生利用良好的想象力,从而提高自己在作文写作上的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14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基本特征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学习各类学科知识的起点。而在小学阶段,语文是很重要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作为衡量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阶段学生在写作方面尚不成熟,只能从最简单的看图写话开始,逐渐加大写作难度。因此,小学阶段,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加强学生作文能力培养,强化学生写作能力,促进写作水平提升,为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社会要求。而人才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则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当今时代,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革新,促进课堂教学现代化发展。但是,当前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很多事情并没有客观理性的认识,而学习的一切皆建立在兴趣基础之上。因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实际课堂教学上,很多教师的教学由于建立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基础之上,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严重影响学生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2.教师的教学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

  小学生年龄尚小,存在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持久,喜欢做小动作、开小差等不好行为习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因为学生这些特点而感到烦恼。其实不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站在学生角度理解和思考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势必就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实际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备课或者上课时,没有充分立足小学生心理年龄发展特点,仅以自己的习惯和思路进行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整合策略

  以上,笔者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那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怎样将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有机整合,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不断提升呢?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作文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近年来比较流行也比较实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起来,通过创设作文教学情境,实现小学作文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例如,在学生进行写景作文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景色图片、视频等,让学生通过有效观察,写出生动的作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相比较传统干巴巴的口述描写,会显得更直接和生动,有利于学生观察,并通过观察写出优秀的作文。

  2.利用信息技术丰富作文教学内容

  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根据课本的内容,让学生看图写话,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会安排一些作文训练项目,如日记等。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出现一个教学现象:学生写作时往往觉得头疼,无处下笔。“作文难、难作文”的教学模式由此出现。在信息技术背景之下,教师将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有机整合起来,可以丰富作文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对于一些看图写话作文,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那些静态的图片变成动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一些写人记事的文章,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过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

  3.利用信息技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对于写作而言,素材积累极为重要。素材积累是通过阅读实现的.。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强化学生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为学生积累阅读素材,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实现学生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作者:陈强 单位:贵阳市南明区甘荫塘小学

  参考文献:

  [1]柳媚.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xx.

  [2]邹智敏.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J].教育信息技术,20xx(9):63-64.

  [3]蔡锦双.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B版,20xx(8):81.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15

  作文不仅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渠道,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教学途径。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进行教学,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其在写作练习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作文练笔中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的教学经验。

  一、读写结合,提高写作兴趣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阅读为写作积累素材,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从而在拓展学生阅读量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不再枯燥无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内容为学生布置作文,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对阅读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感悟,从而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后,我就让学生发散思维想象:“阿曼达在废墟下的时候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并让学生将这些写下来。这样的课文小练笔使得学生在阅读时更加投入用心,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然后我再让学生想一想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事情,并将其中的一件事或者两件事描述出来,这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练笔使得学生都很顺利地就完成了,并且,在描述与回忆中,学生对父母的爱有了更深的感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作文更加充满情感,更加真实动人。

  二、拓展延伸,放宽写作范围

  在传统的作文课堂中,教师往往是为学生布置一个作文题,然后就让学生以此为题进行写作,如“我的爸爸”、“我的理想”、“最难忘的一件事”等,这样的命题作文学生很难有所发挥,而且学生的思维也会被局限住。因此,在新时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也要转变作文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充分地思考、想象,为学生放宽写作的范围,使其在写作时可以畅所欲言,从而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变化,并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比如,我曾经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现象或者某件事物,有的学生就观察了自家的猫,写出了猫好吃懒动却又惹人喜爱的特点;有的学生则仔细地关注打雷下雨时的变化,并将雨前、雨中、雨后的天空、景色与人们的反应都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还有的学生以童话的形式描写了柳树与苹果树的对话,并在对话中突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使得作文新颖而生动。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教学,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思考的能力,使其在生活实际中获得知识,在写作中升华对生活的'认识。

  三、真情实意,注重个性发展

  以情动人是作文的灵魂所在,在写作中融入作者真实的情感,作文才会更加充满灵性,更加能打动人。在现在的小学生作文中,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在写作时千篇一律,只是注重了语言词句的优美,而忽视了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意,导致作文读起来索然无味。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写作技巧,还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设计符合学生生活与认知的写作主题,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了让学生对写作充满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就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学生的思维。例如,我曾经组织学生玩一个“接力画画”的游戏。首先,我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不可以提前商量要画什么,而要凭借自己的想象与前面同学所画出来的部分进行思考。然后每个小组内的成员依次到黑板上画画,最后再经过几个小组的评选选出画画最好的。这样的游戏使得学生都充分地进行了思考,并积极地参与活动,课堂中的氛围十分热烈。在学生兴趣盎然时,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我便让学生在课下将这次活动记述下来,学生在欣喜高兴的状态下写出来的作文充满了各自的特色。总之,提高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水平是新时期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为学生设计多种作文形式,使其在写作中提高阅读能力,在习作中寄托自己的情感,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人文素养。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相关文章: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05-27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通用04-05

【优秀】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5篇05-27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教学类课题开题报告04-06

小学小学作文07-01

[经典]小学的作文10-09

[精选]小学的作文09-20

(精选)小学作文09-27

【经典】小学作文10-02